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一直以来,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始终是行业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的话题。而众多的安全隐患更是给企业的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问题,但是只要抓好生产技术管理,强化生产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那么安全生产并不是不可实现。

一、技术管理贯穿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要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那么就必须对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进行综合性的运用[1]。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性,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矿井的设计和开拓主要是对采区进行划分、对巷道进行布置、选择设备适用的型号、设计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的设计规划,不仅需要满足矿井开拓开采的总体需要,同时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还需要对地质勘探、先进工艺流程、最新设备和技术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将机械化、集中化以及技术经济合理化作为设计原则,确保设计能够将煤矿生产所有环节包含在内。各项设备应当讲究经济实用,同时对巷道进行布置时,也应当以简单为主,并设计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技术来对其进行支持,对其继续综合技术分析、技术论证以及技术方案的对比,最终拟定更加合适的设计方案。

二、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井工煤矿生产主要是进行井下操作,由于生产的条件有限,受到顶板、水、瓦斯、火以及煤尘这五大自然灾害的限制,同时在进行开采时,若机、采、运、掘、通等各个流程和环节的协调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导致事故或者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后果,对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众所周知,大多数的煤矿事故均是由于忽视了安全隐患所致,由此可知,要将事故消除就必须加强对事故的预防,若出现小隐患不及时排除,那么势必会导致隐患增大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排除隐患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不仅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手法进行不断的完善更新,避免任何危险因素的出现。在进行开采时,若采掘工作面比较接近含水层、工作面局部瓦斯超过了规定、采煤的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较短期的隐患问题,必须将责任明确到位,拟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强化技术管理,尽快将隐患消除。简而言之,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必须加强煤矿短期患处理,对其进行定期、定量分析,结合理论知识和相关经验来对事故和隐患的联系进行探讨分析,使制定出的措施能够更加真实可靠,从事故萌芽时期就将其消灭。

三、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均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对整个生产工程的安全、效益、质量以及效率均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对规程、设计以及报告等指导性技术文件进行编写时,要结合时代的特征,编制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的文件;并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保证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煤矿生产操作进行制约。

四、技术管理要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企业经常性出现瓦斯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就告诉我们在生产技术管理上我们必须坚持“一通三防”的原则,切不可减小对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力度,若思想上行为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惨剧的发生,安全生产更是无从谈起,更重要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把握在手,加强“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确保无任何煤尘、瓦斯等安全事故的出现[3]。

(一)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领导头上,形成“一通三防”责任管理网络,责任明确,使所有管理工作均集中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上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把守好生产布局关、设计关、隐患处理关以及措施审批关这四大关口。

(二)加强对矿井通风技术的管理力度,将其作为预防粉尘、瓦斯和防灭火的基础工作。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必须强化通风系统管理,及时对不合理的通风系统进行改造,落实好通风设施布置工作,并结合实际所需,健全完善通风管理制度。此外,还应当加大对职工的教育力度,强化其通风防尘的意识,使其自觉保护通风防尘设备,保证矿井内通风系统的正常有效运作。

(三)增加对“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为矿井配置足够相应的设施及设备,做到资金的完全投入,确保通风防尘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第2篇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煤炭产量的30%,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炭是我国长期依赖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性能源消耗总量的七成。我国煤炭产量的持续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但在这背后,我国的煤矿生产其实一直都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和事故发生率,在我国工业生产中,煤矿生产始终都是发生事故最频繁的一种生产方式,根据数据显示,在煤矿死亡人数上而言,我国就占了全世界的80%左右,可见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煤矿安全生产是确保煤炭顺利作业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就成为了现今我国煤矿企业乃至全社会都需要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做到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管理方针,加大力度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观,促使煤矿生产持续、高效、安全地发展下去。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存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煤炭价格呈现着不断上涨的态势,而且上升幅度越来越大。煤矿生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我国大部分煤矿生产企业选择了加快煤矿的生产速度,以谋取更大的经济收益。但因此带来的是更频繁的煤矿事故发生,导致许多煤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拥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都选择寻求从事其他安全性较高的行业,造成现在煤矿生产行业整体人员流失严重,人才极其缺乏的现状。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部分煤矿企业在煤矿生产施工时放松对生产安全管理的力度,煤矿开采的设计合理性大幅度下降,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对一些突发性的问题也缺乏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直接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直以来,煤矿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把企业效益放在煤矿生产的第一位,而没有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起足够的重视,部分管理人员甚至不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来进行现场管理。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比较落后,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带来的安全保障和经济、社会效益没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难以在安全、效率、质量等要素之间取得平衡。

煤矿生产行业由于其特殊性,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和施工技术培训。根据资料显示,在煤矿生产的施工人员中,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占总体人数的48%左右,这些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也通常缺少责任心和集体观念,很难满足高强度的煤矿采挖施工需要。另外,在采用这些施工人员之后,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安全生产培训,或者培训没有持续性、没有实质性效果等,以致施工人员的素质长久不能得到提升,为煤矿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对煤矿生产安全性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再加上监管部门的权力分配不合理,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在监督机制体系上也不完善,因此使监督部门难以对煤矿生产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由于监管机构内的权力设置不平衡,以致监管人员的渎职、腐败等问题的滋生,监督机构对生产企业的监管走形式,处理安全问题态度怠慢,以及接受煤矿生产企业的贿赂,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视而不见,协助对煤矿开采中的安全事故进行包庇和隐瞒,甚至入资生产企业等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另外,我国的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普遍存在漏洞,没有足够的监督力和强制性,导致对安全生产、合理用工、素质培训和现场管理等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坚决落实,从而放任了各种违规施工现象的存在。

由于我国煤矿生产施工基本上都属于地下开采,而矿井内的瓦斯浓度比较高,因此在煤炭开采时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对技术与设备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若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前提就是引进先进、高质的开采设备与监测设备等,但由于引入优良设备成本高,所以很多企业都不会定期更新设备,从而导致煤矿生产现场的设备落后,设施安全存在漏洞。虽然煤矿生产企业定期会集中收取一定的安全设备费,但因为收取费用和管理费用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最终收取的费用还是不能落实到实处,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帮助。

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坚决进行煤矿安全生产法治化建设,以解决我国现存的政企不分,监察与管理区分模糊等问题,正确调理好煤矿生产效益与安全的关系。为此,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对煤矿企业来说,煤矿生产管理人员要根据法律法规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生产规章制度,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坚决执行。对监督机构人员来说,我国还需要尽快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法律体系,对监督机构内的权力进行合理分配,加强监督机构内的互相监督,避免因权力失衡而导致的监督不力现象发生,建立起作风廉政、工作规范、高质高效的监督队伍,保证对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的有效性。

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通过在开采设备和技术中融入最新的科技,研发出先进、优良的新设备和技术并大力推广,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设备发展主要以综合机械化为核心,具体的改进措施有:给煤矿施工人员配备现代化的开采装备,定制先进高效的开采计划,向施工人员推广最新的煤炭生产技术,加快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改进矿井内的供电、排水等维系基本生产运作系统的稳定性,完善矿井内的安全生产监测系统,不仅对人员施工操作进行监测,还要对煤矿开采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对矿井内环境因素的改变,例如像瓦斯之类的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控制。

事在人为,能否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关键还是要看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技术水平,从而做到从源头上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消除或降低人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还需要重视开展企业高等人才的培养工作,定期请来煤矿安全生产的研究者为企业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设立培训课程和定期考核,促进企业人员不断向高素质进步。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跨度大、多样化的复杂工作,必须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控制管理来完成。目前,由于浅层和已开采的煤炭基本都已被开采完毕,因此煤矿的开采变得更加深入和偏远,以致开采难度不断加大,使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更难实现,所以现场管理人员更应该加强煤矿的现场管理,要做到深入现场,仔细监测,认真指挥,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矿供电;安全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53-01

一、前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煤炭的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煤炭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局面。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的永恒主题,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又是安全生产的前提,而煤矿供电系统是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保证煤炭正常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目前,煤矿企业几乎所有的矿山生产设备都是以电力为动力的,供电系统一旦出现状况,生产将被迫停止,极易发生瓦斯积聚、淹井等恶性事故,不仅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就我国煤矿供电安全本身而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煤矿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的阻碍。为此,企业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供电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尽量减少供电系统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供电安全管理现状

1、供电设备陈旧、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忽视了设备更新的重要性,在资金的投入上存大着很大的限制,致使煤矿使用的供电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供电系统杂乱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老矿区,电力设施老化、失修现象比较严重,仪表仪器的配置、规格及功能都无法与现阶段的生产匹配,不符合国家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供电设备管理上也存在着问题,由于缺乏专业的检修团队,煤矿企业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不到位,使供电设备性能上严重缺乏稳定性,因为耗损过度操作不当而出现一些设备故障。

2、供电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的供电设备越来越先进,已呈现出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因此,对供电管理技术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多数煤矿都设立独立的供电管理部门,负责煤矿的日常供电和供电安全管理工作,由于煤矿内部管理水平有限,供电管理部门在选拔人才时,严重忽视了煤矿供电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问题,致使供电技术人员未能充分认识自身责任,缺乏安全的理念,整体素质偏低,不够熟练地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

3、对供电系统保护措施认识不足

煤矿供电系统的保护对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安全的保护措施是保证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但是很多煤矿企业对安全保护措施缺乏足够的认识,比如,由地面引入井下的供电路线如果未按规定装设防雷装置,一旦遭受雷击,雷电会沿着导线直接进入地下工作面,会导致工人触电身亡或发生瓦斯爆炸等特大事故;若没有按照规定装设接地、漏电等保护装置,在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者发生人体触电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不完备,设施落后等问题,也会给故障的排查带来很大难度,导致事故增多。

4、供电电源不合理

关于煤矿供电,我国《煤矿安全规程》严格规定:矿井必须有两回路电源线路,以保证一回线路停电的情况下,主通风机、中央变电所、提升机、主排水泵房等Ⅰ类负荷能够正常运行,工人能及时安全撤退,避免发生透水事故和因通风机停运而形成瓦斯、粉尘聚集等现象。但是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仍有很多企业采用的是单回路供电,即便是配备了发电机,也只是为了临时照明或是应付安检部门的检查。还有些煤矿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采用两回路引自同一区域发电厂,就算是引自不同的母线段,仍然存在双电源同时失电的危险。

三、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重视煤矿供电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煤矿企业要提升供电安全质量,就必须重视供电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一方面,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更新改造或淘汰高隐患非安全型或高耗能型设备,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来选用达防爆标准的电气设备,积极引进新产品,普极新技术,以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组织专业维修团队,对供电设备实施周期性的维护,对于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更换,以减少设备故障出现的概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煤矿供电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保障。

2、提高供电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供电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影响着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内部人才的选拔上,要把专业性作为重点,要求供电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开展安全管理与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有效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不断加强供电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确保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同时,企业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外聘专家在工作现场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增强实践操作知识,使他们对设备的使用和检查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切实提高其对供电系统的检修、维护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3、加强对煤矿供电保护装置的认识

供电设备的保护措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完善的保护方案、完善的保护设施,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通常煤矿的供电保护措施有防雷装置、过流保护、漏电保护和接地保护。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做好保护措施,则有可能发生电源拒跳、误跳,严重时会发生瓦斯爆炸或人身触电事故。为了减少人身事故发生,企业必须装有矿井漏电保护装置,充分利用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技术、网络及现场总线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结构技术、表面贴装加工技术的最新成果,推出智能保护系统,加强煤矿供电设备电器保护。

4、构建合理的电网机构

在煤矿供电系统中,电网结构的合理规划是确保其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企业要严格遵循电网安全稳定准则,构建合理、精干、高效的电网结构。企业要采用双回路电源的设计方案,当一个电路中有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时,另一回路能承担煤炭企业用电负荷。当一个电路在正常运行,另一个回路需要处于充电状态,作为备用等待。这样才能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煤矿企业还要对矿井开采区域供电系统进行优化,减少过渡环节和冗余线路,禁止使用迂回供电线路。同时,还要考虑配电节点和变电所的设计原则,尽量与负荷中心接近,减少电力调度的操作半径及无人值守变电所的数量。

四、结束语

总之,煤矿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煤矿安全供电的必要性,正确分析目前煤矿供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不断完善供电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供电安全管理质量,切实为煤矿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资源,确保煤矿供电安全,促进煤矿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俊华。煤矿安全供电的技术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8期。

[2] 段胜利。煤矿供电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隐患及整改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11期。

[3] 李伟浅。谈煤矿安全供电的技术管理[J]。工业与技术。2013年第31期。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第4篇

一、要充分肯定20*年全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煤矿整顿关闭及资源整合所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全州上下认真贯彻国家、省、州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强化监管,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强力推进煤矿关闭及资源整合,千方百计压降事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又富有成效的工作。20*年全州共生产原煤192.5万吨,同比上升10.88%,创工业产值3.8亿,同比上升7.1%,工业增加值完成1.16亿元,同比上升14.97%,有效的保证了全州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同时支持了全省的经济发展。全州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31起,死亡42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10起,下降24.39%,死亡人数减少9人,同比下降17.64%。全州煤矿安全生产趋于好转的态势。从以上指标我们看到虽然我州煤矿年度死亡指标突破了省控指标,但整个指标纵向比较,有比较大的下降。总结20*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组织领导加强,全面落实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

20*年全州各地各部门及企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分解煤矿安全控制指标和煤矿整顿关闭任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组织领导体系。州政府与各县、市政府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各主管部门与县、市管理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县、市还与煤矿业主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研究制订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办法,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得到落实。

(二)工作力度大,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县市政府、部门及州直相关部门积极强化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煤矿整顿关闭任务,整顿关闭工作和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基本形成了整顿关闭工作的共识。我州煤矿较多,且属于小煤矿,矿井规模小,灾害严重,安全基础差。因此,要痛下决心,坚决关闭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改造提高一批,从根本上改变我州煤矿散、小、差的面貌,坚决完成国家、省下达我们的煤矿整顿关闭任务。思想认识统一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全州上下形成了认识统一,态度坚决,工作到位,程序合法的高压态势,为我们的整个关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国家、省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州政府既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省关于煤矿整顿关闭的政策不动摇,又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为*州煤炭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空间。在此原则指导下,明确了全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基本思路、目标和有关政策要求,州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及州安委会积极向省安委会汇报了*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得到省安委会以*安[20*]24号文件正式批准。从20*年开始,我州严格按*安[20*]24号文的要求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对各类煤矿关闭20家,整合45家。基本完成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年度工作计划。

(三)集中整治力度大,行业监管工作不断加强

20*年各级各部门严格监管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加大了煤矿安全监督检查,整改督促和隐患查处。由州政府组织开展了6次大规模的联合检查,对5家煤矿进行了处罚,州经委、州安监局、国土局、工商局等部门通过巡查、督办等形式积极开展了煤矿安全生产现场监察等工作。州经委为抓好行业管理专门制订了煤矿基础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并坚持督办落实和每年考核。据不完全统计全州各相关部门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共2万多条,对查出的隐患都依法下达了隐患处理决定书,提出了整改要求。通过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有力地推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促进了现场管理,强化了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根据国务院确定的瓦斯治理七项措施,各级继续加大了资金投入,大力开展了瓦斯、水害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巴东、建始、利川等县市正在实施瓦斯集中监控工程,建始县、巴东县已成功开通与高瓦斯矿井连网监控,为治理瓦斯事故增添了现代化监控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州煤炭行业管理中仍存在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煤矿历史欠帐较多、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矿井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研究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措施,克难攻坚,全面完成“落实年”、“攻坚年”目标任务

20*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也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年”,是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的“攻坚年”。对此,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州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这里我要强调今年我州的换届工作刚刚结束,有许多乡镇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换届中人员变动较大,有很多管理干部都是新手,我们要在新的一年中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迅速掌握新的管理技能,不能出现空档。

20*年全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任务是:煤矿死亡人数力争控制在38人以内,百万吨死亡率要严格控制在20人以下,完成20个煤矿的关闭任务,完成38个资源整合矿井的前期审查工作,建设标准化矿井20家。

20*年全州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全州上下同心协力,强化措施,克难攻坚,努力奋斗。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完成煤矿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任务。

煤矿整顿关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防止和克服松劲情绪,消除厌战思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工作势头,再接再厉,坚决完成今年煤矿整顿关闭与资源整合工作任务。

要严格按照省安委会*安[20*]24号文件的要求对县、市的分解目标,明确20*年关闭20个煤矿的任务。各县、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协同配合,狠抓落实。凡列入20*年关闭名单的煤矿,各县市政府要严格按照文件确定的时间,并提前告知关闭企业做好关闭准备,9月30日前要作出关闭决定,在法定期限内进行公告并申报注销有关证照,12月31日前按标准关闭到位。

要积极稳妥地搞好资源整合工作。我们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做好做实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资源整合工作必须坚持“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所有资源整合的矿井,在整合完成后,其规模必须达到6万吨及以上。凡整合后的煤矿必须做到“三个一”:即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一种管理模式。

(二)要突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水患治理。

通过前几年的集中整治,我州煤矿瓦斯事故和水患事故每年都有所下降。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瓦斯治理和水患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全州所有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和水患矿井都必须继续深入开展瓦斯集中整治及水患整治。集中整治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督导下,由煤矿企业负责实施,企业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各煤矿企业要建立法人代表负责的领导和工作班子,确保瓦斯集中整治和水患整治所需的人、财、物按时足额到位。近年来,我州绝大部分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建立了瓦斯监控系统,巴东县、建始县的工作主动,其他县市的工作不够理想。按照国家最新规定,低瓦斯矿井也必须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尚未装备的要尽快装备到位,已经建成的要不断完善监控系统,确保正常运行;正在建设的要力争上半年开通,其他县市也要积极筹备,年底建成。

(三)要夯实基础,强力推进煤矿标准化建设。

州经委去年研究制订了《*州煤矿基础管理工作考核标准》,对全州煤矿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狠抓落实。

各煤矿企业要按照《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煤矿的“一通三防”、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防突、电气设备防爆、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明确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各个层面。要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执行力。要严格落实煤矿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加强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严防现场管理缺位。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要按照《特别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对经排查确认的各类事故隐患,要认真制定整改计划,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五落实”。今年州经委计划对全州煤矿井下设备、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强制淘汰一批陈旧和落后的井下设备,确保煤矿井下设备安全运行。

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是改变煤矿安全水平差、效率低、生产落后状况,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根本性的举措,也是煤矿安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州经委和州安监局要紧密配合,根据国家标准,研究制订符合我州实际的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要求每个县市20*年必须有2—3个矿井达到三级(地、市级)标准,标准化建设全州20*年必须完成20家。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去年以来,我州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在校学生已达180人左右,州经委、州安监局要共同配合,继续抓好各类人才培养培训。

(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的能力。

各县、市和煤矿企业都要按要求制定应急救援预案。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工作体系,规范事故信息的收集、报送和处理,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制度,提高矿难应急能力和事故处置效率。要加强培训演练,落实预案责任和防范措施;加强市、县和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有条件的煤矿企业要建立矿山救护辅助小队。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加快救援队伍建设,我州要重点建设和装备好利川、建始、巴东、来凤、咸丰、*县、市救护小队,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和效果。今年要组织好应急队伍参加省级救护比武工作。

(五)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和行政执法。

州经委、州安监局、州国土资源局、州工商局等单位要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监督。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切实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监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煤炭管理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煤矿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职责。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严格监管,从严执法,做到监管执法到位,督促整改到位,处理处罚到位。各级国土、工商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履行监管义务,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内部监督,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维护良好的监管执法形象。要严格行政责任追究,去年未结案的,各级各部门要按时间要求全部结案。

(六)狠抓落实,确保全州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4-0176-02

煤矿生产企业产能的提升,势必导致机电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对于煤矿生产企业而言,机电设备的电力、配件和设备的管理、维护及组织,对于煤矿安全、高效的运作,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唯有高度重视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才能科学、有计划地调配和组织机电设备,才能杜绝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

1 煤矿生产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安全、高效的生产。

①机电运输事故在煤矿所有安全事故中所占比例极大。对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研究后发现,机电运输事故在所有安全事故中,占据的比例极大,高达48%。

②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失爆、电气火花。高温热源等外部因素是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关键原因,进一步分析后可以看出,失爆、电气火花直接导致高温热源的产生。就电气火源来说,拥有繁多的种类,如静电、摩擦、开关冒火、电机车火花、非防爆电气设备、放炮母线短路、防爆设备失爆、电缆火花以及带电作业等。

③煤矿生产企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但由机电设备带来的安全责任事故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2 煤矿生产企业机电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不足

2.1 机电设备质量的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首先,是对于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认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煤矿生产企业管理层工作人员、机电设备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低。其次,在质量标准化进程中,欠缺科学、制度化的管理,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配件管理、设备管理、保护完善、防爆检查、电气管理等环节的管理继续加强。未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开展电气设备的管理,煤矿机道、机房硐室无法达到指标的要求。最后是检查、考核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在煤矿企业生产环节内,标准化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开展,没有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来要求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验收、考核,特别是机电运输系统的工作质量偏低。

2.2 没有按照保安规程规定来开展电气设备的设计选型

首先是监控监测体系的传感器和设备的关联程度较低,其次是没有按照规程要求进行设备的选型,最后是没有按照相关安全规程来进行防爆设备的选型。

2.3 急需规范机电运输的管理工作

首先,管理机电运输的方式过于传统,未严格落实设备包机制,关键机电岗位的设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未严格执行机电设备使用和验收制度,部分煤矿生产企业仍在使用不符合行业标准的机电产品。另外,部分运行的机电设备超过使用寿命,未遵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开展设备的升井检修轮换,而是继续使用。管理机电设备的水平较低,设备完好率急待提升。其次,煤矿生产企业在改造更新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上,不能按照需要及时投入。少数企业忽视投入,片面重视产出,导致机电设备资金投入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落实设备大修资金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最后,未实现机电运输事故隐患的闭环管理。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待提高,标准掌握程度较低,有待提高检查的范围和深度。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执法力度偏弱,发现安全隐患却无法有效的进行整改,导致隐患陷入出现、整改、再出现的死循环。

2.4 企业机电设备的隐患不容忽视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矿生产企业的机电设备呈现出杂、旧、老的特点,保护装置、安全设施的配置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要求。未按照规定强制性的定期校验关键设备的安全阀、真空表、压力表、电流表和电压表,没有构建和完善对应的计量体系。另外,未按照相关规定对电气设备开展电气试验,无法准确的设定过流保护,对保险丝材质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企业甚至用铁丝、铝丝和铜丝来作为保险丝。对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皮带机保护、照明信号保护和漏电保护的使用不当或是不规范的记录。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部分非防爆电气设备应用到矿井生产过程中,失爆现象频繁出现。专用回风巷以及总回风巷内进行电缆的铺设和供电设备的安装。未在设备入井前严格地检查其安全性能、“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防爆合格证”及产品合格证等,在检验不仔细的情况下就进行合格签认。

2.5 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机制有待完善

首先,煤矿生产企业管理机电设备的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有效发挥管理作用。由于过度重视生产,管理机电设备的员工为了应付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忽视了自身管理作用的发挥。加之部分企业主管领导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程度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管理效力严重淡化。其次,企业机电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完善。我国煤矿行业最新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作业的矿井必须执行17种制度,用于机电设备的管理,然而少数企业未按照要求执行。再次,技术力量储备的不足导致企业机电设备管理过于薄弱。少数煤矿生产企业不重视技术人员的储备,导致技术水平无法对煤矿生产进行指导,更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矿井供电设计和施工措施缺乏或是规范程度不足,也严重制约了机电安全管理。最后,企业管理层员工的素质有待提升。如果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上偏低,工作经验及经历的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不足,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管,进而无法对企业机电运输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就会使得基层员工频繁的不按规程作业,增大三违作业的几率,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企业蒙受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3 促进煤矿生产企业机电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

3.1 重视组织保障,促进思想认识的提高

要提升对煤矿生产企业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煤矿生产企业想要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大力推行机械化,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对机电设备的安全作用予以全面的展现。

煤矿企业员工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机电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开展机电安全管理将能够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作业的安全环境,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安全生产。

对于煤矿企业领导而言,务必重视企业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将其放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工作之上。

把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煤矿生产企业日常管理当中,作为关键要务来抓,务必安排相对固定的时间来开展机电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全面掌握机电设备存在的隐患和不足,对年度、季度和月度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严格检查和追查机电设备安全事故的诱因,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确保煤矿生产企业高效、安全的运作。

3.2 在体系制度上、组织上确保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落实

煤矿生产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和技术人才予以合理配置;在组织结构上,配置分管领导及技术负责人;设置专门的机电安全管理部门,配置相应数量的技术员工及主管工程师,拥有安全保障、技术指导和设备管理的职责;设置信息中心、运转队和机电队等生产辅助部门;企业煤矿采掘队的技术员及副队长必须掌握机电专业知识。

3.3 完善机电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完善机电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关键制度如下:机电设备安全事故追查制度;领用材料设备及考核制度;电气焊作业管理制度;试验制度;电气设备入井验收制度;出入厂制度;出入库制度;材料设备管理制度;设置文明生产、安全标识标志和图牌板等保护标志;严格落实机电设备三率;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持证上岗和人员培训;定期召开机电安全管理例会制度等。

3.4 重视机电业务的保安工作

重视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机电安全管理水平,关键是要重视局扇和主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管理、备用设备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消费灭尘、电气焊安全作业管理、运输车辆安全管理、胶带机安全防护、绞车提升安全管理、配电系统安全管理、电气设备防爆安全管理等,务必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落实机电安全管理工作。

3.5 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电气防爆管理工作

防爆管理工作总的方法如下:对热源的作用范围和强度进行限制;对爆炸混合物同电火花的接触予以杜绝。

煤矿生产企业电气设备防爆关键措施如下:快速断电、超前切断电源以提升安全程度;本质安全技术以及隔离防爆技术等。

3.6 重视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和防范措施

完善煤矿生产企业安全责任事故追查制度;对以往发生的事故案例向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分析,以便于员工进行教训的吸取,企业应当制定相关措施制度来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员工进行对应的处罚,制订杜绝事故的防范措施。

4 结 语

总的来说,煤矿生产企业对于安全的作业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煤矿生产企业机械化进度的加快,机电安全已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就我国当前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而言,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财产损失,而且还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因而,企业务必重视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机电安全管理重要性进行了技术探讨了现阶段国内煤矿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我国煤矿生产企业机电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煤矿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2] 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