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is located in the east coast of Tianjin. 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 it energetically explores the new way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ou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astal urban agriculture vigorously develops modern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advantage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Binhai New Area and the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display its own superiority,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odern agriculture.
关键词: 滨海新区;现代农业;优势;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Key words: Binhai New Area;modern agriculture;advantages;restricting factor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155-01
0引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沿海,面积2270Km2,农村行政区域辖塘沽、汉沽、大港3个区的10个乡镇,东丽区6个乡镇,津南区1个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9%。
1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滨海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位一体、联动推进的新路子,紧紧围绕建设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1 汉沽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汉沽茶淀葡萄久负盛名,在大力发展沿海都市型农业的趋势下,注重自身特色。该区大力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现已发展成为集民俗文化旅游、农事体验等综合休闲旅游区。水产作为汉沽另一特色农业,也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2 大港崔庄冬枣科技示范园崔庄冬枣科技示范园是大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个典型。位于大港南部太平镇,有“皇家贡枣”之称,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此外,大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发展框架。
1.3 塘沽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天津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塘沽开工建设,包括现代新农村社区、海河休闲观光区、高效设施农业区、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农事活动体验园、休闲生态垂钓园、果树采摘园、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生活办公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区9个功能区。
2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2.1 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显著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依托环渤海,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农业资源优势显著,利于农作物生长。除现有耕地外,自然景观齐全,农渔、观光资源丰富,生态型、外向型、休闲观光型农业有着独特的资源条件。
2.2 产业基础优势雄厚近年来,滨海新区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高。水产养殖业形成规模,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有利于形成对农业的反哺。加之新区农民较高的收入水平,为新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2.3 科技优势良好天津市科研院所集中,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拥有较为完善的贸易、加工、物流企业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农产品加工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建设新区现代化农业创造了良好有利的发展环境。
2.4 政策环境优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新区农业在现有政策优先扶持下,还将利用更为特殊的扶持政策,增强发展活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建设新区现代化农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3制约滨海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3.1 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约束滨海新区农业用地质量不高,由于自然降雨量偏少等因素,防灾减灾能力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受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三废”污染影响,区域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给沿海渔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
3.2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滨海新区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特点不突出。虽然有36家龙头企业,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产品综合利用深度不够,关联产业不发达。
3.3 城乡居民收入和文化差距的约束目前,滨海新区农业对农民的收入贡献率比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1,致使农民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高新技术应用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3.4 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农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农业管理制度和体制改革滞后。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农业社会其他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
4滨海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4.1 坚持生态和谐建设节约农业,实现各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重视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协调发展,构建适宜城乡人居的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新环境,促进新区人与自然的协调。
4.2 坚持高效特色突出优质高效特色,发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重点产业和各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以出口加工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关联产业,形成新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优质特色、体现沿海都市特点的高效农业新格局。
4.3 坚持科技领先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运用现代手段,加速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抢占全国现代化农业科技制高点。
4.4 坚持城乡统筹、开发开放、服务区域、制度创新发挥滨海新区政治经济优势,率先实施城乡统筹,从根本上改变新区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加快新区农业市场化进程和外向型发展,深化新区农业市场取向改革,激发新区农业创新和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天津滨海新区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R].天津市农业局.2005-08-29.
自1988年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综合开发按项目管理资金的模式,已成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典范,被广泛采用和效仿。随着农业农村经济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农产品供给不足转化为在确保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战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当前,随着农产品供给问题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日显突出。二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对先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物质装备、先进管理技术的吸纳承载能力,变弱质产业为现代高效产业。以产品提升带动农业产业升级,以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以产业链完善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生产方式的发育和形成。三是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兴起,为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奠定了基础,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已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型合作组织的兴起,推动了农业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农业生产专业化、产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要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在开发方式、扶持对象、项目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和丰富新内容,创造新的业绩和辉煌。
一、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更新开发理念。一是要树立产品、产业开发理念。农业综合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更能适应从民需要的农产品。在开发目标上要从单纯的资源开发向产品、产业开发转变,延长开发链条,以资源开发为起点向产品、产业开发领域延伸。农业综合开发不仅要关注资源的综合利用,而且更应该关注在资源利用基础上如何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开发出更能满足人民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二是树立多元化开发理念。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业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在农业产业开发体系中的作用会越业越突出。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适应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创新开发手段,综合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要树立现代农业开发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农业。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创新开发模式,使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使增产增效与农业农民增收、扩大消费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区、样板区。
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政策,创新开发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要紧跟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不为研究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拓展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土地治理项目要着眼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标准,拓展项目建设范围,推进项目建设主体多元化,探索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当前要尽快完善土地治理项目相关政策。譬如,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特别是水利、电力配套工程的标准,相应修改完善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增加项目建设内容,拓展开发领域;增加支持设施农业建设的内容,加大对生态治理支持力度,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科技推广经费的适用范围要进一步拓宽,拓宽扶持范围,推进多元化开发。当前一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农业综合开发应顺应农业发展的这一新趋势,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他们作为项目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带动项目建设向基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项目主体多元化推进项目建设机制创新,更加直接有效地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要以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为目标,加强体制内规章制度建设,形成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督相互支撑的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建立自上而下相互支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体系、项目评价体系,造就一只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稳定的农业综合开发队伍,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供有效的管理支持。
三、建立财政奖金引导和投入保障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投入机制、项目管理机制在所有支农资金中是使用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也是最受基层干部和农民欢迎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特别是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的投入连年大幅增加,无形之中造成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投入中的地位下降,朝着逐渐边缘化的趋势发展。重振农业综合开发雄风,亟待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增长保障机制,通过立法等形式保障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增长;拓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各级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信贷担保补助等方式,支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探索通过财政贴息形式引导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通过完善投入政策和财政资金引导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所拨千斤”的作用,有效扩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
四、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注入发展活力。农业综合开发应在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拓宽项目建设内容,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品牌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CSA)等新型农业发展业态;拓展支持领域,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开发,催生新的经营主体,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促进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延长农业综合开发链条,推动资源开发向产业、产品开发转变,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目标要着眼于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安全的农产品有机结合中起来,把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结合起来,项目设置向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延伸,允许在土地治理项目区内同步建设设施农业等设施,允许在已建成项目区内进行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核心的连续开发,鼓励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开展大规模土地治理开发,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在这方面,国家可选择一些具有战略意义且开发潜力大的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项目立项改革、政策制度创新到项目建设、项目管理机制创新的等全方位开展试点,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模式。
创意农业的特点和内涵
创意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出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或活动,以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与产值,创造出新的、优质的农产品和农村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创意农业的兴起是农业发展历史的必然,是现代农业发展演变的新趋势,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创意农业具有较强融合性、渗透性
创意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农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是多知识、多学科、多文化和多种技术交叉、渗透、辐射和融合的产物,因此,具有较强的融合性、渗透性。
(二)创意农业具有较高文化品位
创意农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农业中的物化表现。它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通过创意,不断创造出农业和农村的新观念、新技术和其他新的创造性内容,其典型特性是生产者在田间“生产”文化,让广大消费者“消费”文化。
(三)创意农业具有较高附加值
创意农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传统农业的产出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发展创意农业主要“消耗”人的智慧。创意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实现多环节增收;有利于全面提高产品性能、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社会提供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产品和服务,科技和文化知识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农产品和服务。
(四)创意农业具有一定规模
创意农业不仅仅是某个灵感突发,而是农业知识和农村社会文化传播构成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态以及营销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生产和消费的结合、互动和相对集聚,形成创意农业集群化的环境。因此,必须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创意设计占据主导地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但目的是对周边农民就业和农村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此外,创意农业也需要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整合从研发到营销环节的各种资源,才有可能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更快更好地创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应当体现为首都城市功能转型、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的特点。
创意农业种类繁多,涵盖了以现代农业、农村为代表的吃的、用的、玩的、观赏的以及活动形式等,主要有观光农园(开发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休闲农场(除观光旅游、采摘果蔬、体验农耕外,还可住宿、游乐)、市民农园(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农业主题公园(按公园的思路来经营,结合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于一体),还有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特色乡村游以及乡村旅游商品等。
郊区应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发展创意农业即在促使农业显现其丰富的资源禀赋,并使北京郊区成为市民注重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创意农业的发展融合了内在与外在的文化创新观点,它可以从技术、环境及产品等方面表现出来。以创意农业的形式来展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郊区特色产业的形成、开拓新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还可以让消费者更深层的了解农业的人文、科技内涵,体会到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连结,进而关心、珍惜首都郊区的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环境,提高消费者购买乡村旅游商品、创意农产品的意愿,带动创意农产品的消费,并藉由农业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使消费者除了在购物上有新体验外,从中并可追求深度的文化经验和享受。
通过开展创意、设计的新生活体验,展现文化设计与地方特色结合的体验经济,诱发更多的农业创意设计灵感和行动,进而带动北京农业结构和农业技术的升级,活跃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展就业机会,开拓出适应个性化市场需求的、更加多元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空间。
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现状
2006年北京市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文化、科技、教育基础雄厚并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郊区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有着潜在优势。几年来,北京郊区以创意为理念、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积极开发创意农业产品,取得了积极成果,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怀柔桥梓农业公园、密云鱼街、门头沟樱桃园、大兴古桑园,平谷桃木工艺品、大兴玻璃西瓜、延庆豆塑画、门头沟麦秸画等极具特色和活力的农业新产业、新产品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亮点。
(一)创意农业形式各异
北京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不是产量的增加,而在于质量、品种、特色与品牌,在于将创意理念与农业资源的结合与整合。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将生态循环农业的设计创意做成一个年产值几亿元的大产业;怀柔区中天瀚海的设施茶,向品茶一族提供了足不出京就能品尝亲手炒制的“北京龙井和毛峰”;昌平区小汤山农业园区利用科学技术将南方生长的水果引种到北京,呈现给北京市民北京产的香蕉、火龙果;平谷区通过科技手段将桃树培育成盆景装点居室等等。一个个新的农业产业闪亮登场,创造出了超出传统农业几倍、几十倍的价值。北京郊区的乡村旅游业更是红火,延庆县柳沟村利用传统的豆腐加工技术,迎合市民追求安全、养生的需求,创意出远近闻名的豆腐盛宴---“火盆锅”,一年迎接八方来客近40万人;顺义区万科农业园将土地租给城里的市民,圆了城里人“乡下有我一分田”的农夫梦,农民也实现了从生产者向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二)创意农产品开发
通州区的熏蚊草、平谷区的桃木工艺品、延庆县豆塑画、大兴区的玻璃西瓜和彩色甘薯、门头沟区的蝶翅画等依托北京当地农业资源而创意设计的农业旅游产品成为国内外观光游客的挚爱,更成为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夺目名片。
(三)创意农业品牌打造
一些区县依托资源优势,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创意为理念,通过打造品牌,将资源的特色、优势尽情发挥,成为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区域农业品牌,引得消费者竞相追逐。如:怀柔板栗、门头沟樱桃、大兴西瓜、平谷鲜桃、通州花卉、昌平苹果、房山磨盘柿等。许多产品经过广告策划设计人员的精心打扮,成为人们馈赠的绝佳礼品,如:乐平太空西瓜、樱桃园的樱桃、德清源的双黄鸡蛋、昌平的富士苹果、平谷的生日鲜桃等等已经创造了远远超过产品仅供食用的价值。北京三元公司、百年栗园公司、德清源公司、天翼草莓园等企业已经成为极具市场知名度的宠儿,他们的成功,同样来源于一个个成功的创意。
总之,通过创新思维、创意设计,这些农业农村资源被注入新的产业元素,成为郊区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郊区发展创意农业的建议
(一)政府应鼓励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政府在创意农业发展中将更多扮演“助燃”的角色。主要表现为制定创意农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政策导向,搭建平台,为创意农业产业提供发展空间和物质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要使创意农业成为推动郊区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功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之一。在创意农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郊区创意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要搭建平台,推动创意农产品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如:经常举办创意农业会、主办休闲农业创意大赛等。发展创意农业更重要的是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将创意融入农业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中。要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既有农业资源,发挥独特创意、创新,开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内涵并富含地方特色的创意产品,藉以提升农业产品的价值,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业经济,创造优质的消费市场和就业机会。
(二)创意农业必须形成规模效应
应该把载体建设作为发展创意农业的一个重点,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园区建设、创意农产品开发,使创意农业成为首都城市功能的一个新亮点。各区县在发展自己创意农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协调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改变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品牌的落后观念,努力培育有自己特色和创意的区域创意农业品牌。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财富的新机会。要认真研究如何把创意转换成经济价值并形成规模。
(三)创意农业的关键是构筑产业链
发展创意农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农业的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农业的产业效益。目前郊区创意农业缺乏的是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农业产业链,因此,必须提高创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使创意农业对推动郊区经济发展、增强农村创新活力、提升城市消费和文化产业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推进以研发设计为主的创意农业项目建设和创意农产品的开发
如:利用花卉种苗基地等等产业基础,筹建“创意花卉园”, 在观赏花卉的同时,对其他特性如食用、药用、做香料等方面进行开发和研究。要赢得广阔的市场就需要注入新的创意。向广大群众传播花卉文化,提升人们的花卉消费意识和花卉欣赏品位,也应作为花卉产业的题中之意。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应的讲座、现场表演、各类评比,都能深挖花卉的文化内涵,提升花卉产品的艺术附加值。
(五)培养专业创意开发团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模式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也早已经进入现代农业阶段,农业机械化也走进了我国的农业发展之中,且普及速度很快,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农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农机推广工作者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努力将农机推广工作做到最好,为现代农业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1 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谈到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首先要以政府的决策为方向,是在健全国家推广组织机构的同时,要大力的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界资源,包括政府部门、农机相关部门、科研部门、民间农机组织及各种传媒机构等社会力量,都参与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机推广工作也要注意资源的整理与利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将农机推广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2 创新的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及组织体系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模式直接决定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成效,推广模式就好比开展一项工作的大方向,开展工作的方法一样。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今天,按照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推广模式非常重要。
2.1 推广机构以政府为主体
推广主体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适宜于公益性强、社会效益显著、机具投资大的农机推广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体系的形成,亦或是按照哪种模式去发展,都应以政府为依托,以国家的大方向为准则。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
2.2 农机企业带动推广的模式
这里说的农机企业大多指的是农机生产企业,这种模式的推广主体为农机生产企业。在资金来源方面,还是以企业投入为主。之所以以农机企业带动推广一是因为农机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二来农机企业本身了解农机市场,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商机,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大户之间就可以形成一种推广组织体系,互利共赢。另外一种推广体系是在农机生产企业加上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再加上农机研发单位,这样研发单位与农机生产企业之间也形成了互利共赢的状态。也存在农机生产企业加上中介服务组织加上农机户的形式,这种模式由中介服务组织沟通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产销信息,研发单位或企业自主研发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并提供推广所需的资金和设备。且进行具体推广工作的市场运作和售后服务,研发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农机大户开展示范作业。这种模式,企业在推广过程中形成了(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2.3 民间协会组织推广的模式
这种组织的推广模式属于一种自愿平等的联合,一般都是由政府扶持,农民自发组织的形式出现。形成组织后,一般有三种形式,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的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迅猛。另外就是农机协会、研究会等的形式,相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协会可能会员包含的农机企业比较多,农机企业也可能是带头人。这种民间组织的形成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非常有利,对于农民朋友本身的益处也非常大,有利于信息的整合与传播,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降低了一定的风险,促进了农机推广事业的顺利展开,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朋友的呼声很高。
3 结语
农机化推广体系、模式等的创新发展,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体系的形成,亦或是按照哪种模式去发展,都应以政府为依托,以国家的大方向为准则,制定统一的推广政策和法规,实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晓青.如何创新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J].农机科技推广,2010(12).
[2] 程赛菊.古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与对策.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5.
[3] 潘玉.论信息建设对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4] 刘玉华.浅谈对农业机械化信息建设的认识.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5] 赵晓俊,肖学祥.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农机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
[6] 林梅,林顺道.对延安农机化发展历史、现状及新趋势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7] 梁立文.关于柳江县农机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8(03).
C=CBNweekly
G=Joseph Glauber
C: 农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趋势?你眼中的“现在农业”和“未来农业”是怎样的?
G: 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一个科学领域。今天,农民关心的重点在于食品安全和可持续性,因此为现代农业引入了许多可持续解决方案,比如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推动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比如水和燃料,这使得我们的食品供应更加安全。
在未来,农产品如肉类的生产方式将是高效、可持续、盈利的。畜牧业的现代化生产也就意味着产业链上游的很多供应国将采用很多新的生物技术成果。这些未来的生物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产量、农作物的耐干旱能力以及土壤的肥力。
C: 如何看待如“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的耕地保护政策?您认为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发展、城市化和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G: 就耕地保护而言,这一政策没有什么问题。耕地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应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另一个挑战在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同时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能力,从而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这一点上,我认为各个国家都应该加大在农业研发方面的投入,来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耕地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在美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同样的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耕地以及提高现有耕地的产能。
C: 提高单产意味着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那么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G: 第一个问题在于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环境,这个挑战相对简单。第二个问题集中在技术培训方面,如何帮助当地农民正确使用这些技术是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技术推广有很多环节,教育、培训使用者是重要的,这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推动。此外,一些普及性技术是公开的,转移过程比较容易。但有些专门性技术是私营企业研发的。他们需要获得市场上的回报,才能继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这就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