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资源经济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研究 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 高职英语听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研究 试论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C语言的建设与实践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概率统计精品课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 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 对高职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应用问题研究 《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及其资源共享升级的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内涵建设与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精品课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纪秀君.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N].中国教育报,2013-06-27.
收稿日期:2013-10-10
根据大学安全防火工作的精神,我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的会议,对防火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部署,明确分工,落实了责任。同时结合学院安全防火工作的具体情况,细致检查,现将有关事项汇报如下:
1.健全和完善安全防火领导机构,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使学院教师和广大学生不断提高安全防火工作的认识程度。
2.严格执行值班、执宿制度,结合考勤制度发现漏岗情况,学院根据岗位津贴制度将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并取消一切评优资格。
3.学院对实验室、资料室进行了认真的检查,消防器材保存完好,没有丢失现象。
4.对学生加强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明确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这句话的含义。
学院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在检查中发现,学院各个办公室的门窗损坏严重,给防火、防盗工作带来了隐患,希望能与以尽快解决。
关键词:经济学;案例;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3-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学科体系看,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的专业课,如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的基础。但西方经济学却是让老师头疼、学生畏惧的课程。这固然有课程本身的原因,但更有教学方面的原因。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经济学自然就成了令人头痛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可扭转这一窘况。因为,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践视角学习理论,然后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激发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弥补教材冷酷、森严和乏味的缺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要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就必须做好案例的选编工作。案例选编应该:
1.经济学案例要本土化。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来自西方,因此,其案例也大多来自西方。这些案例虽然经典,但毕竟源于西方的经济生活,不一定符合我国国情,不太容易被我国学生理解。例如,关于弹性,西方经济学教材经常使用的弹性表就和我们中国人的不太一样,比方说,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中的弹性表中(见表1),“书籍、杂志与报纸”、“银行与保险服务”是和“食物”一样的缺乏弹性的必需品,似乎和中国的国情不是很相符。
因此我们选编经济学案例时,要注意中国的风俗习惯、传统和国情。但是,坚持本土化,并不排斥对经典案例的引用。实际上,那些经典案例既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多时候还具有象征意义,如阐释科斯定理的火车和沿途农田的故事,论述外部性的蜜蜂和果园的例子。
2.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3.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4.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精品课程;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09-02
一、引言
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对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传统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为学校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和竞争型人才,必将起到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二、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资源库建设者与优质教学资源掌握者分离。优秀教师和学者本身就是优质教学资源。他们对学科知识和教学活动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全面掌握,知道如何设置章节和知识点。因此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之初,他们能够考虑到学习者学习条件、能力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从而建设出能适应各类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学习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但在以往,教学资源的建设好像只是任课教师的任务,致使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也使学生与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擦肩而过,留下些许遗憾。
2.资源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共享性低。目前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常没有统一规划,各学科、各专业各自为政,没有站在资源库建设的高度来进行建设。教学资源体系设计不科学,对系统规划、内容组织、呈现形式、资源的可继承性、实施技术的先进性等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资源分类不规范、内容庞杂凌乱、查询检索手段落后[1]。有的甚至以建设课程中心(课程库)代替专业教学资源库[2]。从而致使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低,资源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3.重表面文章,轻深度开发。目前有很多课程重表面文章,实际深度开发和推广利用效率较低[3]。只是将课件、讲义、试题、网页、教学录像等传统的纸质资料简单网络化。这种相关资源的简单堆砌从类别上说不可谓不丰富,从数量上说不可谓不多,但资源质量不高,课程之间分割严重且优质教学资源稀缺,共享性差;技术制作水平低;分类笼统,内容杂乱无章,查找起来费时费力。
4.重建设,轻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低。高校资源库的建设,本应随着高校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而更加完善,但实际上不然。有相当一部分资源库建设仅仅是为了申报项目,一旦申报成功,管理和维护工作基本上停滞,发展没有可持续性,甚至有一些在出现技术问题时听之任之,严重影响了师生们对资源库的正常访问和使用。
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科学构建。为实现资源库在各个层面的互连、互通,达到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必须在建立之初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构建。要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对相关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相关资源整理的统一标准,增强资源的通用性,包括资源的内容细分程度、资源格式、资源形式、大小限制、清晰程度以及检索方式方法等。鉴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规划应当具有足够的前瞻性,要与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相符合。(2)多渠道协同,共建共享。资源库建设必须要能够获取优质的资源,因此必须注重优质资源的获取,其采集方式方法应当避免单一化,即仅有某个学校来提供,而应当采用多渠道协同化方式,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校-校合作、院-院合作、校-企合作等模式(如图1),充分发掘各种渠道的优势,协同创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3)强化技术支撑,保持资源库的先进性和易访问性。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这对资源库的应用普及推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对资源库建设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求资源库建设必须研究相关用户的使用需求,强化技术支撑,准确把握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并要有足够的前瞻性。例如,在资源库使用平台设计与建设时,除考虑平台可同时满足大量用户在线访问的需求外,也要考虑平台应当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承载占用空间大小不一、类型多样、格式多种的资源,并针对近些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的态势,充分考虑移动通讯工具的接入访问。
2.教学资源库的总体架构。教学资源可分为共性资源、个性资源、应用资源和拓展资源。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1)共性资源。共性资源的突出特征就是资源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几乎所有的高校中相关课程基本都有的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重点难点、作业、参考资料等。这些一般是反映教学活动必须的基础性资源,是其他资源赖以形成的基础。(2)个性资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的个性或特长并充分利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极具特色的个性资源,优化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个性资源一般包括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课程动画、课程录像等。个性资源是构成教学资源库的核心内容。(3)应用资源。应用资源主要是为了能够顺利浏览和查看相关资源而提供的一些应用软件支持,鉴于应用软件大多是获得相应知识产权的软件,因此,该部分资源主要以提供下载链接的方式链接到相应软件的官方网站或仅提供软件的官方免费使用版。应用资源主要是为了方便浏览者。(4)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是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拓广延伸,针对与课程相关的某个知识点而提供的扩展性资源,便于浏览者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该类资源可以是文档、视频、程序、图片、案例等。拓展资源种类繁多,是个性资源的必要补充。
3.建设模式。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应以优势学科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分类整理现有校、省、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将现有纸质或音像制品等传统教学资源转换成为数字化教学资源,采取自主开发、联合研发与购置相结合的办法,丰富网上教学资源。全方位获取各种媒体及网上开放性的公共教学资源。配合现有的校、省、国家级精品课的转型升级,组织团队中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录像,不断扩充和完善教学资源库。
四、资源库的管理与维护
1.建立健全管理与维护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资源库管理与维护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维护制度,并要切实执行下去,使所有参与人员的行为都以制度为准绳,保证资源库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
2.建立基于B/S架构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与C/S架构不同,B/S架构不需要用户在客户端安装特定软件,而是借助于操作系统的浏览器访问系统所在的服务器,系统服务器承担了大部分的核心功能,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便于处于不同地域的分布式用户浏览、上传相关数据,不但使精品资源与用户无限贴近,更使海量数据与资源库的实时无缝对接。
3.培养专业技术队伍,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仅依靠非专业型技术队伍难以跟得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很难实现优秀资源快速向适应技术的方向发展,使优秀资源迅速转化为用户可以浏览使用的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资源技术层面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原来的优秀资源也会因与当前要求不适宜而不能为用户所共享。因此,资源库管理与维护应当从长远着眼,培养自身的专业技术队伍,强化技术支撑,适时调整或转换资源,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和相关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4.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服务形式。资源库的管理和维护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完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优秀资源的作用,而不是守着这些优秀资源“睡大觉”,因此要求资源库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要不断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如建立资源评价机制,对优秀资源应当给予适当形式的奖励,对使用者提出的问题资源,应当不断的进行改进与完善。在服务形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如在手机上网日益普及的形势下,开发资源库的手机应用程序,方便用户浏览资源。
五、结束语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和使用中不断发现问题。应该加大对教师建设教学资源库的相关知识、技术和管理培训,提供便于教师更新教学资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资源库的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扩充和更新资源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资源库内容充实,与时俱进。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增大辐射面,以使更多的师生及社会人员受益。
参考文献:
[1]周继香.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研究[J].价值工程,2015,(07).
焦建玲,女,汉族,1966年8月生,安徽黄山市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所长。曾先后获得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理学学士,天津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兼任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曾获得教育部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合肥工业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合肥工业大学“十佳”巾帼人物等荣誉称号,曾被遴选为合肥工业大学举办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团队负责人培训班学员。担任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Natural Hazards,中国管理科学等国际国内十几家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二、研究领域
焦建玲教授自2002年起一直从事资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能源—经济—环境复杂系统建模、能源与环境政策分析、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三、研究成果
焦建玲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1项,联合主持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1项,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发改委委托项目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SSCI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9篇,以及国内知名期刊,如《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管理科学》等论文多篇。
四、主要论著
1、基于VECM的汽柴油价格不对称性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第3期。
2、基于Zipf的汽油价格行为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3、石油价格理论与实证(专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
4、石油储备价值研究:基于供应链视角,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第2期。
5、油价冲击 货币政策调整与产出波动——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7期。
6、中国石油依赖经济成本的Monte Carlo模拟,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4期。
7、能源经济学(教材,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8、高级能源经济学(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9、石油价格风险管理(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印刷中)。
10、Analysis of the co-move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2007年第27期。EI收录。
11、Energy Structure,Marginal Efficiency and Substitution Rate: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Energy,2007年第32期。SCI收录。
12、Relationships between oil price shocks and stock market: 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China,Energy Policy,2008年第36期。SCI/SSCI收录。
13、The structural break and elasticity of coal demand in China:empirical findings from 1980—200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2009年第31期。EI收录。
14、Impact analysis of China’s coal-electricity price linkage mechanism:Results from a game model,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10年第32期。SSCI收录。
15、Impact of oil price shocks on Chinese industries,Energy Sources,Part B:Economics,Planning,and Policy,2012年第4期。SCI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