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总体上把握和摸清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为领导完善决策部署提供服务,我市财政局农业科走访了县(市、区)一批龙头企业、基地,对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比的7家增加了1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的36家增加到105家;新增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275家,新建了新湘农、苏仙邦尔泰、义捷粮油、加法果业、广湘食品、玲珑王茶业、济草堂药业、生平米业、坪上菌业等有代表性的产业化项目,东江食品工业园、石盖塘食品工业园初具雏形。与此同时,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全市投资5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达216家,其中由省里评定五星级休闲农庄4家、四星级休闲农庄4家。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参股等方式,把工农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收益低、抗御风险能力弱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等矛盾和问题;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了效益,壮大了规模,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同时有力的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提升了我市农业整体水平,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优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区域化优势得到发挥。全市形成了以苏仙邦尔泰为龙头的油茶产业;以舜华鸭业、朗德鹅业为龙头的水禽养殖业;以裕湘面业、生平米业以及大北农、九鼎、希望饲料为龙头的粮食及饲料加工业;以东江湖渔业为龙头的淡水鱼养殖加工业,以狗脑贡、玲珑王茶为龙头的茶业;以新湘农、欢乐养殖为龙头的生猪养殖业;以万华红提、加法果业、永兴冰糖橙为龙头的果业;以海华竹木、创兴人造板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以太和辣业、三味食品、小徐呱呱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业;以安仁食用菌开发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等10大优势产业。这些产业都体现了企业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形成了“龙头+品牌+标准+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我市积极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同时,积极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标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面积达261万亩,取得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197项。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我市农业科技单位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全面开展工作,市农业局农产品检测综合楼正在建设,全部县乡动物防疫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农民培训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培训工作已步入正常轨道,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快速发展,市县两级都建立农业相关网站和电视栏目,及时搜集农业信息,初步形成了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等信息服务的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__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但现阶段我市的龙头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一,吸引的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当有限。龙( )头企业这种不大不强的局面,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初期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而且少数龙头企业没有建立配套基地,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就更小了。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统一规划和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长足发展,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却并没有形成发展规划。有些规划则因缺乏实地调研考察和研究论证,存在纸上谈兵、凭空想象的情况,而真正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极少。再则,个别地方热衷上项目,重生产,轻销售,更轻服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销售市场都没有保证。个别县市不切实际上项目,盲目发展,结果项目遍地开花,发展不均衡,虽然近年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真正集中起来做成了大事的却不多,反而造成浪费,农民得不到实惠。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首先,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既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其次,加工龙头与生产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求大于供时, 农户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契约和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资金不足的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身发展能力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大,单笔成本也相对高,致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信用体系还未完善的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各级政府在组建农业产业化资金信贷担保机构工作上力度不大,动作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银行贷款难,筹资难,资金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展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能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要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和基地型等各类龙头企业。政府要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深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引进与更新等进行补助,对出口创汇大、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征用的土地,可依法采用划拨或有偿使用方式供地,须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地的,其有偿使用费可实行优惠征收。

(二)加快发展中介组织。一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们是联系农户和市场的重要纽带,要选择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其开展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引进、信息与经验交流、销售网络构建,引导其由生产、销售初级合作向固定资产、资金高级合作发展,促进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增强发展后劲。通过以上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培训一批农民经纪人。农民经纪人现已成为沟通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市的经纪人队伍存在经营规模不大,个体营销的多,分工不细,缺乏现代化营销手段等问题。因此,要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引导农民经纪人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实现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诸多问题,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成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园区。要充分发挥加工园区发展的“聚集”效应,优先发展条件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农产品加工园区应该选择交流便利、符合环保要求、地段相对独立,与城区规划相衔接,大宗农产品生产集中的地方。园区内部功能区块划分要科学,蔬菜、果品加工与畜禽类加工要分离,在园区周边应留有足够的区块用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以方便农业龙头企业向周边农村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二是合理设置龙头企业入园门槛。对龙头企业在投资规模上的入园门槛应明显低于工业园区。建议入园企业不以大小衡量,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潜力的与__特色农产品相符的小型企业。三是研究制定并出台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为促进园区健康发展,需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并且操作性比较强的政策,如财政资金扶持、信贷投入、税收和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投资置业。

(四)落实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兴办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建立商品基地等给予给予资金、信贷和税收上的支持;鼓励企业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基地规模,使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带领其共同致富。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一、农业产业化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拉长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农事企业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通过扶持做大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新的龙头企业,使几大主导产业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开始呈现出由农事企业向工业企业转变、农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的新趋势。

二是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业的市场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积极推进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引导转变。充分发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对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市形成了以窟窿台蔬菜、中安资材、青堆子鲜蛋、广宁乡果菜、常兴葡萄五大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以各乡镇农贸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为补充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有序竞争、离效运转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三品”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农业标准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充分利用北镇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有利条件,从制定优惠政策、落实项目资金、制定技术标准、加强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管和完善监测体系等多方面整体推进“三品”生产。目前。全市共有16个品牌、54个品种通过绿色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37万亩。投资160万元建立了辽西第一家省级农药残留区域站,并在几大专业批发市场建立了4个速测站,形成了以市级监测中心为主体,以区域速测站为支体,功能覆盖全区的无公害生产监测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种养殖小区建设,几年来新建50栋连片的标准化棚菜小区600多个,总面积超过5万亩。建成和在建高标准养殖小区160个,总占地面积5000亩,人区户700户,养殖规模700万只。以“三品”生产为依托,全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北镇农产品在国内大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金实”、“羽佳”、“五峰”、“云杉”等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五峰大米、宏伟肉鸡制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其中五峰牌大米被国家质监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填补了我市乃至锦州地区没有中国名牌产品的空白。“无虑”、“翠农”、“翠龙”、“翠安”、“万硕园”等一批蔬菜品牌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北岳”花生米、“俏牌”果仁、“常兴”葡萄、“五峰”大米、特色蔬菜等一批农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到欧盟、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对今后农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我们认为北镇农业要摆脱目前发展较为缓慢的状况,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现有的较好的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形成新的优势。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放宽视野,高起点、高标准的谋划未来北镇农业的发展思路,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北镇农业高。

二、标准升级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

一要做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擎”,肩负着开拓市场、带动农户的双重使命。农业要升级,龙头企业必须首先升级。要依托北镇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发展鸡禽熏制屠宰、绿猪屠宰、蔬菜加工、果汁加工、大米加工、花生米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在龙头企业培育上,一方面要眼睛向内,不断扩大现有规模龙头企事业生产加工规模;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抓住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势头,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北镇投资,或直接办厂,或与我市龙头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经营,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外向度,确保在生猪屠宰和深加工、蔬菜加工、花生米深加工、葡萄酒加工、熏鸡骨干企业、米糠油加工等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的突破。要把提高龙头企业加工转化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技术引进、联合开发、科技入股、设备改造等形式,大幅提高龙头企业的加工档次和科技含量,推动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简单加工向复合加工、由单独加工向集群加工转变,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延长拉伸产业链条。要壮大以鸡禽熏制屠宰、大米深加工为主导的区域性加工产业群,不断提高行业关联度。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三大主导产业根基稳固

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批布局相对集中、区域特色明显的刺葡萄、南酸枣、毛竹林等三大主导产业。据统计,全县已种植刺葡萄1500亩,南酸枣人工栽种5万亩,年产南酸枣鲜果3000吨以上。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67.6万亩,活立竹9861万根,年加工产品竹200万根,竹笋产量20000吨,实现产值2.6亿元,实现税收500万元,林农来自竹产业人均年收入达1200元。

(二)六大特色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已成雏形

基本形成了茶叶、油茶、花卉苗木、有机水稻、畜禽养殖、脐橙等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

(1)茶叶:以横水、铅厂、上堡、乐洞等乡镇为主产区的茶叶生产初具规模,全县茶叶面积25120亩,年产茶叶982吨。

(2)油茶:全县现有油茶总面积达8.3万亩,主要分布在金坑、杰坝、思顺、上堡、过埠等乡镇,2013年全县油茶籽产量750吨,茶油产量250吨,实现茶油产值2000万元,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家,油茶协会8家。

(3)花卉苗木产业蒸蒸日上。等乡镇共有花卉苗木基地200个(处),总面积超过8000亩,主要品种有红豆杉、香樟、桂花、罗汉松等,2013年全县花卉苗木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

(4)畜禽养殖:有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出栏4000-10000头养殖场4家;有年出笼8000羽的家禽养殖场1家。2013年生猪出栏9.5万头,家禽出笼77万羽。

(5)以新世野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有机水稻种植1500亩,年产有机大米40万斤,市场前景看好。

(6)脐橙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达9.2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主要分布在龙勾、扬眉、铅厂、横水等乡镇。脐橙果品分级、包装销售企业43家,其中规模以上脐橙加工企业12家。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

县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贵竹发展有限公司、省华森竹业有限公司、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县林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县宝龙果业有限公司、县鑫丰人造板厂、县赤水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君子谷野生水果世界有限公司),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59家(其中:种植业81家,林业25家,畜牧业23家,渔业1家,农业服务业6家),2013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家(涵盖种稻大户、苗圃基地、特种养殖等行业)。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优惠措施,努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3年起每年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共计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刺葡萄、南酸枣、大棚蔬菜等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给予了大力支持,激发了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五)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县目前有8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证产品涉及茶叶、脐橙、大米等21个产品,认证面积达到83591亩,其中无公害认证3万亩,绿色认证5万亩,有机认证3591亩。“高山茶”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受理,“野生刺葡萄原产地”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大的只有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南酸枣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君子谷公司、新世野有机大米、崇峰罐头食品等企业正处在发展壮大时期,还有很多拓展空间。从龙头企业对主导产业的带动面上来看,还没有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2、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与农户分散经营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如何通过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是现阶段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程度不高。就农业投入的风险评估而言,农业产业面临市场价格、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方面风险,使产业集约化经营很难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市场价格好,农户不按合同向企业提供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企业不愿按订单收购,造成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销售的矛盾相当突出。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色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一些服务内容、措施、办法、手段已跟不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对市场信息的调研、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种养业技术支撑还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特别是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要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贯穿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精加工、做活营销”的发展理念,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种养加工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发展。

1、培育壮大本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我县要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加快扶持,像“君子谷”、“齐云山”等一批拉动能力大、辐射范围广、市场力争强的行业“航母”。从而彻底改变我县经济结构单一的“一钨独大”的经济格局。一是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强强联合,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督促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信息、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例如我县茶叶、脐橙、竹业都不同程度出现厂家多、品牌多、“小而全”、竞争力低下等现象,非常有必要进行整合经营;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做强做大,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国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

2、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围绕南酸枣、刺葡萄、茶叶、竹笋、有机大米、油茶等产业,切实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并制订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几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建设规模农产品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加工营销等,利用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畅达的市场销售网络,建成一批一头连接农户,一头紧贴市场的农业产、加、销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围绕刺葡萄、南酸枣、竹业、茶叶、油茶、有机大米等主导(优势)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搞好产业布局。采取订单农业等形式,加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联系,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式,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解决好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能力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合作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使基地建设与企业加工所要求的品种、质量和加工能力相匹配。

4、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二是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四是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五是加强对合约的法律监督和仲裁,维护合约的严肃性。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近年来,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以醴陵市为例,全面分析其作为一个农业科技相对滞后的县级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瓶颈,积极探索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醴陵市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5102

农业产业化经营仍将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道路。总理在考察江苏家庭农场时就指出,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会对新型城镇化形成有力支撑。醴陵市作为株洲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一直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任务来抓,虽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运用新思维,采取新举措,以突破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瓶颈,实现优化发展。

1 醴陵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1 主导产业稳步发展

201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工业总产值达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4%,以金巢、湘洲、吉泰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粮食、畜禽养殖及加工的产业链逐步形成。2011年全市共有29家休闲农业企业,总投资规模达5972万元,年经营总收入为2530万元,比上年增长28%,实现利润总额750万元,比上年增长38%。

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不断壮大

截至2011年,全市有496家涉农生产加工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涉农专业合作社317家。2011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41969万元,实现利税3023万元,建立农产品基地13.78万亩,带动农户1.79万人。

1.3 特色产业发展较快

截至2012年,醴陵市已建立优质稻基地63万亩,油茶基地4.7万亩,蔬菜基地18.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7.9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1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

1.4 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2011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17个,业务范围涉及种植、养殖、服务、流通加工、休闲娱乐等五大类,入社农户8.4万户,农户入社率42%,合作社已覆盖全市21个镇街。2011年醴陵市合作社销售产品总值8.4亿元,为成员带来纯收益20113万元,户平2663元,人平增收609元。

1.5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醴陵市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和产业化建设力度,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资达到了10753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8262万元,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491.8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1万亩,使项目区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1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00多万元。

2 醴陵市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2.1 政府参与

醴陵市积极开展良种化、规模化、特色化、大户化、体系化的“五化”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优化营造了一个便于农户与市场连接的制度环境。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醴陵市制定了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及市场建设,以及农技服务体系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县级农业网站建设。

2.2 科技支撑

按“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经费、一套考核办法”的模式,醴陵市启动了专家团队建设,以“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为载体,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2.3 企业带动

醴陵市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采用“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组织模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合作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4 农户实施

农户致力于生产经营,提供初级农产品,输出劳动力,并依靠龙头企业进入市场,分散市场风险,分享产业化经营过程的平均利润,增加了收入。主要做法有:(1)充分尊重农户经营自,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驱动,积极引导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2)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给企业并从中获益;(3)鼓励、扶持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风险。

3 醴陵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

醴陵市农产品加工涉及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农产品化工等8大行业及其23个行业小类,共77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带动力非常弱。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只占农业经营单位数的4%,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农户还不到2万户,与广大农户迫切需要解决的“卖难”要求不适应。

3.2 农产品加工层次低

从加工的层次看,“四多四少”特征明显: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例如,大米加工近几年来虽然神农米业等龙头企业在清理、砻谷、碾米、分级、抛光、色选等方面的工艺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在提炼米糠油、谷维素、方便米粉等形成系列品牌方面仍然进展不大;竹木加工主要以一次性竹筷、生产指接板、普通木板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增加的附加值有限。

3.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首先,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不长,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缺乏,科技含量不高,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只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22.6%,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其次,企业管理落后,农业产业化企业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市场营运水平、专业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一般都是靠原始积累,逐渐扩大。

3.4 经营组织程度不高

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有市场无基地、有基地无市场的问题并存,使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难以提高。龙头企业重加工、轻培育,重流通、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轻市场,重数量、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合作机制。

3.5 科技发展滞后

目前,醴陵市化肥农药生产和使用都处于高消耗、高成本、强污染、低产出的状况,据统计,每年有60%的农业药剂流入水中,造成了水资源大面积污染,农业排水已经成为了环境三大污染源之一。归根到底,这是由于科技水平低造成的。农业管理部门对生产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很小,相关科研单位资金匮乏,大量科研项目因资金问题一度搁浅,新科技难以推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很慢。

4 优化醴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4.1 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贸易为主,与农户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带动农民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政府应该对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精神加工项目和先进设备引进与更新等进行补助,对出口创汇大、带动效应好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

4.2 稳步实施名牌战略

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推进农业品牌化,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醴陵应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的优势,以水稻、生猪、柑桔、蔬菜等传统主导产品作为重点,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资源,提高产品的技术内涵,调整产品内在质量结构,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优质率和商品率。

4.3 大力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是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过程,需要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产前的信息服务、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流通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需提供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全市各行各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已制定的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要坚决落实到位,同时加快制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用电、用水、用地、贷款、人才引进、科企对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绿色通道。

4.4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

其一,以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依托单位,采取“派出去”或“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市乡符合条件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业技术深造,同时聘请涉农专业专家、教授对农民的生产经营进行现场教育和指导。其二,通过开展各种培训班的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理论教学和现场指导,并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到发展前景较好的基地参观学习,了解种植、养殖、加工、两种培育等先进的科学知识。其三,建立健全技术推广网络,完善乡镇一级技术推广机构,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建立村、组两级技术推广组织。其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议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专门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用于奖励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工作成绩突出者。

4.5 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涉及到各个相关部门,单一的职能部门难以强力推进,建议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由市乡镇企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农办、市国土局等部门予以配合,建立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其次,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工作责任制,制订农业产业化发展绩效考评办法,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指标纳入相关职能部门考核内容,杜绝相关职能部门在农业产业化问题上互相推诿、不作为等行为;再次,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吉元.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几点看法[J].浙江学刊,1995,(5).

[2]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3]白人朴.农业产业化时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4]薛亮.关于农业产业化几个问题的探讨[J].管理世界,1997,(5).

[5]周立群,曹利群.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200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户未来发展的目标,在农业产业化的形成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就是龙头企业的作用,龙头企业是将农户与市场贯穿到一起的中介者,同时在农业与市场的相结合作用下也促进龙头企业迅速发展,突出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经济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龙头企业的竞争性更加强烈,这给龙头企业带来高难度的挑战。本文针对在工业产业化背景下,如何提高龙抬头企业竞争力进行对策研究。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市场经营;龙头企业;竞争对策

农业产业化的实现,给龙头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推动龙头企业进入了一个较为热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想在这庞大的经济市场中稳定地位,则需要对当前市场发展状态全面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与龙头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对关系的分析中能够掌握一定的发展原则。农户与市场在龙头企业的牵动力与带动力的影响下,相互依托,相互推动,共同发展。如何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下提升龙头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下面文章重点研究的课题。

1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上一个阶梯,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整体,从农户生产到市场销售,从人员管理到经营模式,都是以科学论证、实践证明为基础,在农业产业化中,市场是发展的方向,农业生产是根基保障,龙头企业是中介链,经济效益是发展目标,全程充满服务性,通过种、养、加、产、供、销以及农工商等活动的运行使得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形式得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特征重点体现在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以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没有龙头企业很难实现农业产业化综合经营体制。龙头企业实际上就是指与农业发展相关且具有经济实力、资产丰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龙头企业中包括的企业类型较广,如: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龙头企业有很强的开拓市场能力,能够引导农业产业制定与时展相符的生产方向,促进农产品加工生产水平提高,成为良好的服务平台,制定农产品价格以及销售手段,将农产品作为经营销售对象,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可以说龙头企业是农产品与市场的中介链,是形成农业产业化的连接链。农业产业化具有综合经营体制特点,内容虽然复杂,但是全面,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的引导下,才能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将农业产业化作为龙头企业发展方向一点也不过分。可以说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依托,龙头企业将农产业推向具有生产、经营、市场、方向的道路上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影响下,农业产业化规模可逐渐扩大,并由一定的发展动力与方向。

2影响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2.1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

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政府的关注角度不当,农业产业化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因此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政府将农业产业化完全定位于经济计划中,导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与方向过于单一;其次,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恶化,是农业种植或者养殖处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产业,而在农业产业化中则需要打破这一管理形式,其难度较大;再次,农业产业化市场中相关的管理、运行等机制不够完善,在市场经营体制中对农村市场经营模式以及运行规律考虑较少,导致农村产业化很难适应市场产业化的发展形势,并且市场运行机制也不够完善,农产品商品率明显过低,并且管理方式落后,没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最后,农户合作意识淡薄,缺少积极的种植、养殖、加工生产的态度,不利于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

2.2影响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与农业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大多数都是刚刚起步的企业,自身的经济基础还不够稳定,在生产成本方面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成本较高,同时在经营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经济效益比较差,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基础;龙头企业建设规模较小,大多数属于内向型发展企业,从农村个体户、小型经济组织逐渐发展起来,经营方向主要是以当地市场或者国内市场为主,使得发展受到限制,很难迈出国际市场以及全球化市场的那一步;龙头企业之间竞争无序,企业内部产权不明、管理薄弱,龙头企业项目多是按行政地区建立的,重复建设较为普遍,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出现了企业之间争材料、争市场的恶性循环;在企业内部,由于政企不分、产权不明,影响了企业独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削弱了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力和积极性。以上这些都是影响龙头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3龙头企业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3.1企业营运竞争力

企业营运竞争力是从企业内部体现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若干重要综合指标。没有良好的企业内部运作水平,就不可能实现良好的经营效益,也不可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企业营运竞争力反映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全面而真实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成果,它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增长率、销售利润率、人均创产值数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组成。第一,总资产贡献率是指龙头企业利税总额和利息支出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企业运用自己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资本所获利的程度,用来衡量企业对所有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第二,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报告期所有者权益和上年同期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反映企业净资产变动状况,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第三,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销售成本与各类费用投入的利润产出率,消耗单位成本和费用所产出的利润率越高,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第四,利润增长率是报告期利润增长额与上年利润总额的比率。第五,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反映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第六,人均创产值数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劳动投入综合经济效益。

3.2企业营销竞争力

企业营销竞争力是从企业外部市场表现其竞争力水平的若干综合统计指标,它集中表现了龙头企业内部营运竞争力在外部市场上被认可程度。企业营销竞争力,反映企业在外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它由产品销售率、出口市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四项指标组成。第一,产品销售率反映企业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是分析工业企业产销衔接、产品满足市场需要情况的指标。第二,出口市场比率是工业企业出货值与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反映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实际销售能力。第三,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状况。第四,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作者:袁淑敏 单位:吉林省畜牧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雷建奕,郭颖梅.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风险管理的调查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8):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