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战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13-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已有明确指示,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切实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内涵

1.1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定义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作为我国第一生产力,农业自古便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落实农业经济中可持续发展手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广义上来说,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同时,确保能源、土地和森林等众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再生,并保证其利于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然而,将其定义在农业可耻系发展战略之中,其实际定义却又有了全新的不用解释。当前我国提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是通过对农业生产技术及方法的变革,确保有效利用当前现有资源,并在不破坏农业基本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保证整体农业发展可持续、有效、有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其不但注重农业生产本身,也将农村经济建设、农民意识培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等众多内容涵盖其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利于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稳定和谐发展的全新经济发展政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中,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经济与社会形态与生态环境完美契合,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向“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转型,最终形成良好的“绿色农业”经济产业形势,促进并推动整个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完成,并最终促进全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化发展。

2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危机

2.1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以及农民收入较低给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我国基本国情是农村人口基数大,再加上我国对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与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医疗教育发展的速度不成正比,就会导致农村人口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其结果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得不到提高,农民的就业问题凸显。贫困导致资源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农村贫困的程度,形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2.2 农村资源的短缺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给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生产要素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导致非法占用土地、盲目开发、浪费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我国淡水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平衡以及浪费现象的存在,致使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3 国家对农产品的调控力度不足给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的调控能力不断被削弱,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土地质量的降低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带来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后果。

3 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开展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其次,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多种模式的培训。积极引导培训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要和企业岗位需求,建立健全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机制,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就地培训”“就近培训”“校企联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培训与用工需求相结合,力求提高劳动者技能和收入。再次,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其成功创业并带动就业。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通过孵化基地的平台作用,搭建创业人员的交流平台,发挥创业的倍增效应。

3.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增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单一追求粮食增产的目标。前一阶段,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偏紧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必然是增产保供给,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的变化,保障农产品数量供给不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但由于过度追求产量带来的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低的矛盾凸显,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更加突出,这使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育等方面的要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观念,要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将食物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3.3 鼓励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关键是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相对小规模农户而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可以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经营模式和理念,更容易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以新的思路、新的视野和新的办法,大力支持和鼓励工商资本进入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利用工商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改造传统农业,探索和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其中有关农业资源以及相关管理问题至关重要,在当代,我们的一个思想误区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力度就要大规模的开发农业资源,以至于导致许多农业发展的矛盾出现,在进行农业经济开发时,解决当下的矛盾尖锐的农业资源问题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来。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发展会议中指出,农业的发展要采取一种维护自然环境和维持自然资源的方式进行合理发展,不仅要确保农业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后代的发展需求,并且要保持土地的农业永续性利用,对于水和其他动植物资源能够不构成影响,在资源上、技术上、经济上、、社会上都要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次会议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次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史称FAO会议。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早在国际会议开始之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只是在管理上缺乏管理力度,为响应FAO会议的发展要求,中国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在提高食物生产以及安全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发展现状,保证和改善农业环境,要做到合理、有序的利用农业资源,尤其是针对相关生物资源以及可再生环境,要做到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发展理念。

3.近年来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发展理念就是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又要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农业利用,在农业经济可承载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经济的转换率,这种发展理念随着十对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理念提出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当下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在于发展。

经济发展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义,因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注重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民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要指出的是,农业的发展要在满足可持续的基础上,主要做到农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同步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国民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农用土地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70%,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强调保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路线主要就从三农问题开始解决。农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在进行种植业时对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大棚扣膜的使用等都对于土壤以及地下水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并且污染物的存在形式较为特殊,难以降解。在进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要以保护环境为主。

3.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要通过合理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们当下所最为关注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农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途径,也是减缓环境压力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三农问题的解决时,要进行合理控制农村的人口数量,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人口的素质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因此是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自觉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4.要进行合理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以及生物资源。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最终目的在于合理的开发农业资源,将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合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作用,将农业发展与资源利用至于良性循环之中,因而在资源开发中,要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生态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减少农业资源的污染。

5.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体现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

农业的发展方式是农业经济进步重要的发展限制因素,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当下的农业现代化较为普及的今天,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农业经济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主要发展方式。此外,在农业的发展方式上要选择以农业增长的集约性进行合理分配,因为采用集约形式发展农业能够减少污染的面积,并且便于进行污染的集中治理。

三、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主要特点

1.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特点,其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农业产出率等,同时也要满足农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方面结合,并将环境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增加环境的污染。

2.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有各个方面,其中在农业生态发展上所要表现出来的是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即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在发展农业时保证遵循自然生态规则,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应用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的生态调节率,才能真正做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支撑和源泉,因而努力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本文针对其发展特性、发展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

参考文献:

[1]朱再清,张国忠.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技术体系的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范文第3篇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0世纪农业生产在工业化成就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就。同时,农业领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时间的脚步已悄然进入了21世纪,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新的世纪里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和矛盾,从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保证农业的持久和永续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食物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矛盾,这就需要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农业涉及的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我国可持续农业战略的实现途径。

二、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不合理的技术方式和不公正的农业经济秩序的作用下,农业生产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挑战,其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影响的深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主要表现为:

(一)人口不断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与日俱增。在上个世纪 90年代初,世界人口已达52亿,比1950年增长30亿多。根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在有效口之下将达110亿;如果得不到有效空制,将有可能达到190亿。在我国虽然采取了有效的人口控制措施,但人口总的趋势仍在增长中,据有关人士预计,本世纪我国人口将达到或超过16亿。人口的迅猛增长是当代人类,也更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此众多的人口,每年消耗数量惊人的粮食。据测算,我国在2000年和2020年的粮食供求关系,仍是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在2000年,我国粮食需求量需要大约是52000~56000万吨。而生产量大约是47750~52400万吨,缺口较大。

(二)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目前,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空前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口大量急剧增加,资源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矿产等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趋尖锐;其次,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体套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却日益恶化。如温室效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荒漠化等。

对我国来说,资源、环境上的困难将更为突出。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耕地资源进取,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两在是街144个国家的排序为:土地面积在110位以后,耕地面积在126位以后,草原面积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在107位以后,淡水资源在55位以后。

(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生的国家,主要有:旱灾、洪涝、泥石流、台风、冰雹、火灾、森林火灾、病虫害等。

(四)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多,人均农村社会总产值低,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农村发展仍然落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各地下大力气加强农业投入,但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较慢。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效益降低。

(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村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已经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处于事业和半失业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开发利用和转移问题也将变得更为突出。

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传统的生产模式依法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必须探索新的生产模式。

三、可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基本目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的定义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这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水、土地、动植物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下去以及社会上能够接受的发展模式。所以,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尚能国接受的”农业。总的来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

中国农业可持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协调农业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第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第三,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工农产别、城乡差别。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该表农村贫穷落后的状况;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不断增站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四、我国关于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农业立法和发展战略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响应,在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领域。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调整的内容和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我国政府早在1992年把发展生态农业列为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也明确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现代生态生可持续农业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和过程,将随着科学技术和农训工业化过程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当代科学技术已全面进入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领域,渗透到农业这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中,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二、要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1.增加投资,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稳定商品货源,形成安全的粮食生产体系。同时还要推进蔬菜、水果基地的建设,保证事物的质量,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2.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和实施。3.依靠科技,建立确保粮食安全的技术保障体系4.建立健全保障粮食安全的各级流通、储备、加工、运销体系、特别要建立能够对粮食市场进行有效调控、防灾、合营对突发事件的粮食储备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鼓励农民足有储量,争取实现粮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第三、要紧开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逐步完善有关农业投资的法规政策,搞好政府、社会与农村在农业投资方向上的分工。保证政府在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和具有方向引导项措施中投资的作用;通过鼓励和引导,增强社会多渠道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制定和执行国家投资规划、计划于指南,协调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行为,建立各级政府在保证农业投资比例上的责任制,提高各级政府,特别实县(市)级政府在协调多渠道增加支农资金方面的调控能力。加强全国和各级行政区域农业投入合理化的研究,建立农业投入信息网络;建立各级政府和行政区域投资的科学论证制度,注意发挥生态经济专家和环境专家在投资决策红的咨询作用,提高投资可科学性。

第四、实施防灾减灾转向工程 加强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能力。加强农业气象、虫情、污染、动物疫情、防火、等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预报能力水平。建立“与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的指导原则,加强平时预防措施建设。建立在清数据网络,对重点区域错区重点防范措施。继续加强抗旱、防洪涝、防台风等防灾抗灾指挥、救助体系建设,跳高指挥和应变能力,力争把灾

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五、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 我国的人口问题是最大和最基本的国情。我如此众多的人口已经给粮食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我们还要毫不放松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加强乡镇企业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严格整形国家环境政策、制度和标准,加大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力度;2.严格管理有严重污染的产品生产,加大发展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和产业;3.加强乡镇企业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分行业建立治理示范工程,并对乡镇企业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给予资金支持;4.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污染范围,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管理,加快小城镇建设。

五、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和农产品贸易的法律繁荣和引发的法律问题

(一)、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立法

联合国经济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通过“东京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公认。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将中国纳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浪潮。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同步,逐渐显露出加强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响应,在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领域。随着农业贸易的繁荣,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贸易法律问题越来越多。

(二)、农产品贸易与农产品贸易法

农产品的市场贸易,是指农产品的一切买卖活动。只要是买卖农产品,无论是生产者出卖给消费者,或者是商品经营者出卖给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出卖给商品经营者,或是商品经营者彼此之间的买卖都属于农产品贸易的范围。

农产品贸易法就是调整农产品买卖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些法律存在于《合同法》、《票据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当中。

国际农产品贸易法主要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货物销售以及与之有关的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保险和国际接所方向的法律。我国涉及这方面的法律有《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合同法》、《海商法》和其他有关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等。其法律原还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管列。例如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等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法律渊源。此外,国际农产品贸易惯例也是国际农产品贸易法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如国际商会制定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比较通用的还有关于国际支付界所方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和《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贸易惯例。

在国际农业贸易立法层面上应当坚持基本的贸易原则和司法主权,促进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和对外贸易方面的实践,贸易实践是农业发展的延伸和发展,在农业贸易领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原则,国家主权,就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和对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权力。根据这一原则,所有对外贸易活动都必须符合我国法律,并不得损害我国社会公共利益。任何外国经济组织和个人在于我国进行经济活动时,都必须尊重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不得干涉我国的内政。二是平等互利原则。三是遵守国际法和参照国际惯例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

第一、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引发的贸易自由问题,世界农业的复杂的发展趋势,农业法在保护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的立法对于保护和发展内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私有体制下的农场主模式,要求美国农业立法最大限度的保护美国的私有农业。 2002年,5月13日,美国总统签署美国的新的农业法-the Farm Security and Rural Investment Act of 2002, 美国农业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维持对农业的大力补贴,加大农业产品和价格的补贴,美国的农业法的特点就是保护和投资,对于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又明显的回归趋势。

第二、基于考虑外国的农业保护和补贴对于我国的农业影响,建立合理的农业保护机制,保护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保护和农民保护权益问题。保护和发展及涉外贸易和国民待遇问题。

第三、建立和完善内国农业产品法律体系,和世界农业发展的冲突问题及农业产品的保障机制形成的贸易壁垒问题。

六、结语

20世纪农业生产在工业化成就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步和成。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新的世纪里,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和矛盾,从而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不合理的技术方式和不公正的农业经济秩序的作用下,农业生产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挑战,必须重视。

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协调农业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第二,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第三,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工农产别、城乡差别。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调整的内容和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第二、要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第三、要紧开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逐步完善有关农业投资的法规政策,第四、实施防灾减灾转向工程 加强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五、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第六、加强乡镇企业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范文第4篇

1.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1.1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生态环境其实是人类生态和农业经济发展进程得以向前推进的基础,能够在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1.2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够为农业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要求中的一个,指代的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又不会使得后代人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受到负面影响。

2.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2.1使得农业占据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得到发展之后反哺农业这样一种模式,工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是一定需要得到农业的支持的,假如说缺少了农业这一个基础,工作发展的持久性想要得到保证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了。所以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相关人士予以三农问题充分的重视情况之下,一定要为农业生产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提供充分的支持。现阶段我国提倡的是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想要解决三农问题是需要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的,从而就能够使得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基础性地位得到巩固。

2.2能够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三农问题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三农问题也是能够从直接的层面上对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因此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都在致力于找寻到一种能够使得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的方法。三农问题涉及到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农民增收,想要使得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是需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的。在农民的收入增长之后就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活动中去,从而就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这样就逐渐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三农问题从本质的层面上得到解决。

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要想从根本的层面上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促使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就需要依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农业生产方式。比方说黄土高原以及南方丘陵等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就应当科学合理的选择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开展农业就开展农业,适合开展林业就开展林业,科学合理的对耕地资源加以利用,这样做既能够使得经济层面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也不会加剧本就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此外在北方土地荒漠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不适合过度开展农业的地方是可以发展耐寒性比较强的林业的。重视出来的树林不单单能够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也是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的,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这种措施的有效性是比较强的。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林业经济;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0.047

1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林业经济结构单一

目前,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很多地区还没有形成规模,尤其是与林业经济有关的企业,在规模上还不够壮大,没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很多地区林业经济还是单一结构发展的态势,导致很多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无法在管理上得以深入实施,影响了林业经济的整体管理水平,导致很多林业资源大量浪费,这些都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不符。林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是影响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结构还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不能及时地解决林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的问题,就会进一步阻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森林资源数量逐渐减少

我国是林业大国,森林资源原本是非常丰富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林业资源大量消耗,另一方面部分林地转成农业用地,导致我国森林资源越来越少。虽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对于森林资源破坏程度上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很多地区还是存在着滥砍乱伐的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逐渐减少。造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人造森林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发挥效用。而且我国现在人造育苗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多人造森林的树苗成活率比较低,因此人造森林与木材大量需求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这也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阻碍因素。

1.3林业体制改革进程过于缓慢

目前,我国比较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持续时间过长,进程缓慢,导致林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由于经济体制落后,很多权责方面比较模糊,而且现有的营销活动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最重要的是目前林业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对应的资金支持,导致林业经济体制的完善进程更加缓慢。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林业经济,需要满足理念上的要求,同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我国是人口大国,森林资源却在不断的减少,我国人均占有森林资源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率。为此,国家需要针对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进一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降低森林资源的损害程度。我国丘陵地区面积广阔,而且这部分地区本身不适合农业发展,为了发展农业就需要破坏原始植被,往往这种传统的农耕方式效率非常低,很大程度上还会引发自然灾害。因此,国家与各地政府要加以重视,要对应的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让林业经济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重视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

林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改善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可持续发展下的林业经济要重视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到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保护原始森林的资源,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提高森林的技术水平。加强树苗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树苗的成活率,保障树木的质量,缩减树木的成长周期。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植树经验,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树木种植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大力推进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我国林业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改革之后不仅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林业经济的独有特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林业部门要针对目前的情况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出发,推动林业经济朝着可持续目标发展。要重视林业的产权分配,从而推动体制改革,在使用森林资源时更加懂得治理,明确经济发展与维持生态平衡并重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林业部门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林业企业管理策略,让林业企业更加现代化,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4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林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防火条例》等。从这些法律法规的内容来看,部分内容的侧重点存在偏差,而且侧重点一般放在保护森林与惩罚破坏森林的行为。关于林业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涉及得比较少,尤其是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几乎没有涉及。为了促进林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弥补法律内容上的一些缺失,国家有必要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国家土地资源机构共同协调,在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前提下,让林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我国国情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国家林业部门与经济部门深入研究,不断丰富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林业经济能够及时实现结构上的优化,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统一,实现自然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幼瑞.强化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科技风,2016,(23):143.

[2]周亚杰.谈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