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两年,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家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双休日和“黄金周”的实施,很多居民选择了走出家门,踏上旅程,领略旅途的风光。据统计在整个出游的城市居民人群中,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涪陵区的乡村旅游在整个全国来讲发展也较晚,到现在为止,也只有20多年的时间,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目光聚焦到涪陵,涪陵乡村旅游发展较晚,主要以农家乐和乡村宾馆的出现为标志。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涪陵乡村旅游的住宿业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突出、档次分明、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饭店系统,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御泉河、雨台山等景区内,但接待能力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大型会展活动的需要;而且从业人员业务能力较低,很多的从业人员都是由本地的农民或者一些未从事过旅游业的工作人员构成,均未受过专业培训或者非正规的培训。造成目前的接待质量不高、自主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低下的局面。
(二) 目前存在的旅游景区开发现状。涪陵区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国内其它旅游业发达城市的乡村旅游相比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乡村旅游的类型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农家乐为主。分布地带呈现出集中散点分布的状态:荔枝大梁山的农家乐发展较早,规模档次都较高;涪陵沿长江一带有一定数量的农家乐,但较分散,规模和档次较低,主要以农家餐饮为主;涪陵后山一带随着大木花谷景区在重庆主城加大宣传后,大木和武陵山片区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马武、青羊、龙潭等坪上一带,农家乐发展滞后,若改善其交通条件,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缺乏统一规划,单体规模较小,资源整合不到位,开发不足,口碑较差,没有自己的旅游品牌和形象,在重庆市的知名度都比较小;资金投入不够,开发缓慢;观念守旧、难以创新,我区的乡村旅游开发前劲不足,后续无力,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而且存在透支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
(三)乡村旅游的交通状况。目前涪陵区已经形成了以319国道、涪丰公路、渝涪高速、渝怀铁路和涪南、涪利铁路、长江和乌江水路、江北机场为依托,路水空一体化的便捷立体交通网络。而且在本区内开通了到李渡、马鞍、清溪、蒿枝坝等多个乡镇的公交车,方便市民出行。除此之外,从白涛到石夹沟、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从江东到御泉河景区、雨台山景区的公路已全部硬化,全区旅游公路已经达到100多公里,初步解决了长期制约涪陵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但还无法达到说走就走,想来就来的便利状况。受到涪陵区地形的限制,到很多地方的路程较远,交通车班次较少,使很多游客在路上耽误时间,延后旅程安排。
二、 涪陵区发展乡村旅游应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我们提出“村村通”的政策方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客观原因,现阶段涪陵区乡村的一些地方,基础设施条件还较落后,城乡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及卫生习惯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应加强“村村通”政策的落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以交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武陵山到仙女山、武陵山至南天湖、御泉河景区经石门到山窝乡的公路,达到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标准。除此之外,还应在生活设施方面加强建设,特别是对旅游地卫生、治安等方面更应注意。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对旅游开发地的地理条件、区域特色、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客源市场等进行认真和详实的调查与评价,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坚决不能闭上眼睛,盲目开发。一切不以顾客观实际需求为前提和不尊重旅游市场规律的开发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是要消亡的。各乡镇政府应在全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宏伟蓝图下,做好详细规划和开发工作。区旅游局应站在全区的总规划的高度上,对各乡镇的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并实施监督,确保旅游开发合理有序地进行。
(三)加大营销力度,打造涪陵旅游品牌。以政府为主导、旅游企业为主体,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多渠道地不断加大对涪陵区旅游业的宣传促销力度。从而全面打造涪陵旅游的整体形象。除在现有媒体的基础上,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对涪陵区旅游业的宣传。通过在本地区举办“涪陵榨菜民俗文化旅游节”、“巴国文化旅游节”、“易理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提高涪陵旅游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的契机下,大力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产品,形成涪陵自己的旅游宣传营销模式:共同叫响一句口――常来涪陵幸福来临;共同塑造一个形象――“两江福地,神奇涪陵”。
(四)培训旅游专业人才。涪陵区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人才很少,80%以上的经营者都是景点附近的农民,缺乏系统的培训。应充分利用涪陵现有的长江师范学院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以及一所中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应积极抓住此教育优势,培养专业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涪陵乡村旅游的发展增砖添瓦。
通过对涪陵区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现,涪陵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很大。目前的关键就是要坚持完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打造品牌、培养人才的原则下,尽快树立起涪陵区乡村旅游鲜明独特的形象,促使涪陵旅游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雯.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4)
[2]马涛.经济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3-20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398-404
[4]涪陵区乡镇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调查数据
关键词:海南乡村旅游住宿 农家旅馆
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
海南乡村旅游萌芽于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今已有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万宁、澄迈和定安等市县开展了乡村旅游,其中兴隆热带植物园、澄迈万嘉果园已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产品主要有三类:一类以自然生态风光为主,如兴隆热带植物园;一类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体验为主,如海口的绿枫农庄、文昌的渔家乐;还有一类是以农民新村(文明生态村)旅游为主,如海口、文昌等地的文明生态村旅游。此外,农业主题公园类已提上建设日程,如目前正在建设的海口市演丰热带乡村主题公园项目。
总体上看,海南乡村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乡村旅游的规模不大、热点不多、种类不全、层次不高、产业地位不明。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一是全省上下对乡村旅游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民、农场和企业投身乡村旅游的意识不强,同省外轰轰烈烈的乡村旅游发展态势比,海南乡村旅游比较冷清。二是乡村旅游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扶持。海南乡村旅游一直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旅游和农业主管部门都没有将其纳入工作统计范围,至今家底不清,没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也没有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三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滞后。产品体系不全,观光型的多,度假型的少;自然生态类的多,农事体验类的少,民俗文化类产品更是空白。产品配套性不强,食住行游购娱要素不全,有的景点可进入性差,没有公共交通,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有的休闲娱乐活动单调,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四是宣传促销不力。旅游部门没有将乡村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形象宣传,旅行社也没有将乡村旅游纳入常规旅游线路进行促销,全省尚未策划一些大型的活动来造声势,使得海南乡村旅游的市场知名度较低。
二、海南省目前乡村旅游住宿设施主要类型――农家旅馆
笔者于2011年7-8月间选择了乡村旅游开展较好海口市琼山区文明生态村进行了实地访查,了解了当地乡村旅游住宿设施情况。海口市琼山区文明生态村背景如下:
作为海口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琼山不仅有五公祠、琼台书院、海瑞故居、云龙改编旧址等名胜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文明生态村更是景色迷人、独树一帜,先后创建了本立村、龙鳞村、田心村等文明生态村,全区创建文明生态村50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66%,目前共有9个村庄开展乡村游。近年来,琼山区结合农村的区位、生态、人文等优势,提出了“百村联创百里文明生态村长廊”的创建思路,以海榆东线为主轴,以沿线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区、低碳经济产业带为特色资源,打造“百里乡村游长廊”,建成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经济发展的富裕长廊、文化繁荣的教育体验长廊与农家乐发展的乡村游长廊,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与更多城里人来观光度假、生态养身、休闲娱乐。
表1海口市琼山区农家旅馆客房数量
资料来源:海口晚报
作为乡村旅游开展较好的琼山区的生态文明村,没有专业接待酒店,有的只是农家旅馆,这种乡村旅游住宿类型正是海南省乡村旅游住宿类型的主流。2010年8月通过评审的《海南国际旅游岛村庄规划设计导则》针对国际旅游岛的村庄建设,提出了专门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慢行系统和民宿业。民宿业要求结合当地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沿慢行系统两侧结合特色民居合理布置驿站,发展农家特色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海南国际旅游岛村庄规划设计导则》评审的通过也把民宿这种住宿类型确定为海南省乡村旅游住宿类型的主流。
台湾《民宿管理办法》将民宿定义为“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1]。农家旅馆的概念接近此定义,农家旅馆是指由农民兴办在风景名胜区周围、城市周边、或相对偏远古朴的地区、林区,利用自用空闲房间向游客提供食宿等相关有偿服务的旅游接待场所。其主要特点:一是业主是农民,二是规模小,三是以个体经营管理为主,四是服务对象主要是停留驻足的游客。
三、农家旅馆发展的必然性
农家旅馆的发展有其必然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从需求方面看,游客希望乡村旅游目的地附近能有质优价廉、富有乡村风味的旅馆。农家旅馆往往地处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前不着城,后不着镇”时的最佳选择,既可满足旅游者基本的生活需求,又能让他们享受到亲近乡村风味生活的乐趣。
从供给方面看,农民能够并且愿望提供农家旅馆。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般较富裕的农户都有闲置房屋,女主人可以从事一些接待服务及日常管理,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具有“闲置的接待能力”。有些农户把自家的农田、果园、手工作坊作为参与型的活动项目,作为吸引游客的一大重要条件。具备了这些条件,有些农户就开始接待一些游客,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种行为很快就取得了示范效应,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愿意接待旅游者。
从行业竞争看,现代农家旅馆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现代农家旅馆的最初投入成本很低,只需有闲置的房屋和一些基本设施,所以,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另一方面,即使农户不再愿意开办农家旅馆,他的房屋设施仍可自己享用,没有特别大的风险和损失,所以,其退出壁垒也较低。对于一个进入和退出壁垒都很低的行业来说,它通常具备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小的三大特点。而这三大特点恰恰又是与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相吻合的。许多农户都会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法,把自己的闲置接待能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农家旅馆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走访海口市琼山区文明生态村之后,发现目前农家旅馆存在以下问题:
(一)角色定位不准确。
目前的乡村旅游接待农户,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更多地扮演着农家餐馆的角色,过夜旅游者人数极少,住宿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筑外观不具特色。
目前农家旅馆大都由本土老百姓自行修建,由于观念陈旧等原因造不出有特色住房,建筑风格十分单一。
(三)卫生条件令人堪忧。
乱倒乱扔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厕所设施简陋的问题依然是普遍现象。从业人员也缺乏卫生意识,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四)安全隐患较大。
在用电方面,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而一些农家旅馆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不具备消防设施,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一些位置相对较为偏僻的农家旅馆,也没有采取措施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五)经营意识还需提高。
很多经营者目光短浅,缺乏全局和长远观念:愿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愿意在数量上扩张,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此外还表现出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等井底意识。
(六)管理力度还需加强。
当地政府在对农业接待户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缺乏必要培训,导致服务质量不高;对拉客宰客现象管理无力;对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全村形象的意识不强;规划布局有待加强,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各级各部门很多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接待户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五、小结
依据在国家标准网和各省、直辖市旅游局主页上查询到的信息,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包括四川、浙江、广东等22个省、直辖市制定了乡村旅游或农家乐旅游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为了规范海南省农家旅馆的经营行为,为乡村旅游者提供满意、舒适、卫生、安全的住宿环境,必须建立海南省农家旅馆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 高丽真.国民旅舍住宿旅客市场特性之研究[D] .台中:台湾逢甲大学管理学院, 1993.
[2] 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69―72.
[3] 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17(4):45―50.
1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
1.1总体发展概况。1.1.1福州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渔业占主体。2015年福州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618.10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4.74亿元,增长4.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4.87亿元,增长4.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结构为28.1:2.9:9.9:56.0:3.1。可见,当前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海陆兼备的区位优势使得福州市农业和渔业发展占主体地位。1.1.2农产品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从图1可看出,2000年福州市农产品产量主要以水产品和粮食为主,两者占农产品总量的82.63%,接着是园林水果和肉类,分别占农产品总量的7.62%和7.48%。2015年,虽然各类农产品产量都有所增长,但农产品结构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蔬菜和水产品是主要的农产品产量,两者占农产品总量的78.80%。粮食产量的比重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38.11%下降到2015年的7.28%。肉类产量的比值也略微下降,从2000年的7.48%下降到2015年的3.31%。2015年统计的农产品种类相比于2000年,多了蔬菜、食用菌两类种类,少了甘蔗这一种类。因此,在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图12000~2015年福州市农产品产量结构变化1.1.3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发展较好。2015年,福州市拥有2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53家挂牌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和7家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的企业。此外,福州市还拥有57个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13个国家级及42个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见福州市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已有较好的开端。1.1.4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较好。2015年,福州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和农家乐分别达到175家和298家,比上年增长7.4%和9.2%。休闲农场、农家乐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达到890万人,并带动了9600人就业。可见休闲农业在福州市已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2各县(市)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现状。1.2.1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但发展水平不一。从图2可看出,2015年,连江县的第一产业GDP总值最大,达到119.93亿元,其次是福清市。2000~2015年,福州市各县(市)第一产业GDP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其中,连江县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356%;其次是永泰县,增长了297%。图22000~2015年福州市各县(市)第一产业GDP发展1.2.2农产品产量结构各不同,地区特色明显。从图3可看出,2015年福州市各县(市)农产品总产量差异较大。其中,福清市的农产品总产量最大,达到145.69万t,其次是连江县和闽侯县。罗源县的农产品总产量最小,达到40.39万t,仅占福清市农产品总产量的27.73%。2015年福州市各县(市)农产品结构也各不相同,地区特色明显。沿海县(市)如平潭县、连江县、福清市、罗源县、长乐市、福州市区等,水产品的产量较大,比重也较高。其中,连江县的水产品总量最大,达到94.68万t,占连江县农产品总产量的79.29%。其次是平潭县,水产品产量达到44.15万t,占平潭县农产品总产量的79.08%。结合图2可得,农产品产量高,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因此应积极引导农民生产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
2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存在问题。2.1.1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农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福州市整体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但各县(市)之间的农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很多乡村农业经济仍相对滞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从事农业活动人员较少,农田荒废现象严重。应积极引导农民从事高经济效益的农产品生产活动,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积极性。2.1.2乡村农业企业发展不完善。虽然福州市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但乡村农业相关企业发展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产业带动能力弱;特色产业小而散,规模效益不明显。2.1.3新型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加大发展步伐。尽管福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已呈一定规模,但福州市休闲农业起步晚、缺特色、管理落后、科技含量低、没有很好发挥休闲农业的特色效能。创意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农业发展缓慢。2.2原因分析。2.2.1乡村未充分合理规划。很多乡村缺乏专业的乡村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有效引导。具体体现: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科学论证,未充分结合乡村自身的资源禀赋、地缘环境及产业发展等实际情况,未充分挖掘、凸显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资源的优势,包括山水资源、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优势,规划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体现。乡村建设缺乏合理有效的科学规划,导致了乡村农业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农民积极性不高,较多农田荒废。2.2.2乡村农业企业产业升级不明显。乡村农业企业,由于资金不到位以及企业管理未进行转型发展等原因,导致乡村农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明显,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2.2.3宣传动员不到位,农民积极性未调动。部分乡村尚未正确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宣传动员不到位,没有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美丽家园的有效措施。2.2.4新型农业发展缺乏有效规划和引导。福州市新型农业发展较缓慢,缺乏有效规划和引导,往往是“小而散”发展,同质化现象明显,没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效应明显、产业链完善的农业发展新形式。
3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策略
3.1合理规划,推进农业多功能化转型,发展山海特色新型农业。要在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之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动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并积极加入创新元素,提高产品品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农业多功能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农业,为福州市第二、三产业的繁荣奠定基础。福州市是一个临海靠山的城市,农业的转型发展应当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路径。山区农业可以集生态治理、种植养殖业、民俗旅游业、观光农业、休闲养生发展为一体的山区乡村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海洋农业应充分利用绵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滨海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大力发展集滨海休闲旅游、滨海休闲运动、海洋渔业等为一体的蓝色休闲农业。3.2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综合体。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应加强对农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的支持和建设,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技服务、农业保险以及农产品现代流通等。农业综合体是以农业为基础,融合工业、商贸、旅游、文化、创意、地产、娱乐、康养、会展、博览等三个以上相关或支持产业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区域性、创新性的产业综合体。大力发展农业综合体,可以充分整合乡村资源、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效益,从而促进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3.3激励创新农业人才的成长。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协作联动,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的合作,集聚社会的农业创新人才资源,对企业、农民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企业家及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造就一批有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3.4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以信息和技术为载体,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农产品信息、农技信息以及农业相关政策的搜索、咨询、传达、解答等服务,确保信息畅通的传递。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开拓农产品产销渠道。进一步使用物联网监控农业安全生产、跟踪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为传统的农业产品创造出新的价值。
4结语
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当前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海陆兼备的区位优势使得福州市农业和渔业发展占主体地位,新型农业已形成初步发展规模。但福州市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乡村农业企业以及新型农业仍需加大发展步伐。因此,福州市仍需积极加大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合理规划,积极发展山海特色新型农业、农业综合体以及“互联网+”农业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村农业经济转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针对乡村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环节或具体农业发展形式进行详细、专门的分析研究。
作者:林巧莺 李子蓉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廖家财.论新常态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转型之路[J].中外企业家,2015(33):17-18.
[2]李强.国外农业经济转型研究[J].世界农业,2013(8):42-44.
[3]杨思思,谢德体,骆云中.生态约束下丘陵山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布局及策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6(10):103-108.
[4]张雷,何云峰,赵文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试点太谷县创意农业发展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6(6):248-250.
[5]于法稳.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建议[J].中国国情国力,2016(1):13-15.
[6]邓章源.互联网农业发展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7):19-20.
[7]厉无畏.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2012(6):1-5.
[8]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15+110.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稻花鱼的起源
现今国家对乡村旅游非常重视,中国网7月10日讯 今天,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会,介绍了全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共同宣布,“十三五”时期,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1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预计2015年到2020年,全国通过发展旅游将带动约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武夷山,2007年有旅游部门工作经验的江涌将吴屯鲤鱼干改名为稻花鱼参加在当年的9.8厦门贸洽会后,稻花鱼声名鹊起。如今,稻花鱼产业已成为武夷山市吴屯乡一大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武夷稻花鱼是在稻田里养殖,在其成长期间是不喂养饲料,主要以稻花和田间的蚊虫、杂草为食物的无污染绿色食品。在其统一养殖模式和鱼干的制作标准后,稻花鱼干作为一种特色农产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下属乡镇,当地农户都有一种旅游思维的操作方式开始运作稻花鱼产业。
如:像武夷山每年各乡镇举办斗茶赛一样的模式,2014年和2016年在吴屯连续两次举办吴屯稻花鱼文化节。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也为武夷山景区增添一到靓丽的风景线。
稻花鱼在区域范围内,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益,其未来作为一个特色的旅游文化要如何发展呢,以下将从武夷稻花鱼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和目前旅游市场的大环境中汲取养分,寻求稻花鱼旅游产业链的扩展之路。
二、武夷山稻花鱼现状分析
稻花鱼作为一种稻田养殖的生态农业项目,在吴屯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一个武夷主景区下的乡村特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一)竞争对手众多
武夷山稻花鱼这个品牌竞争对手非常多,第一作为产品本身,其出名是以鲤鱼干作为一种休闲食品出名。出名方式提倡的是“生态养殖、稻鱼共生”的绿色产品概念。但这种方式全国有很多。如:浙江的德清、绍兴、景宁、青田;贵州的南部地区等各个地方都有稻田养鱼。在国内各地都有,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是对一些零散农田的有效利用。其依靠产品本身参与全国休闲食品的竞争优势不大。其次,作为旅游产品来说,其有先天的不足,主要体现以下
1.距离武夷山主景区距离较远,且周边配套设置不齐全。在武夷山提倡一乡一特色的乡村旅游中,武夷山有很多乡村主题“五夫的荷花,岚谷的鹅;桐木的野茶,下梅的茶路,大安源的瀑布,星村的茶“多少乡村旅游需要推广。稻花鱼作为武夷主景区下一个旅游项目,能够在这个大市场下获得份额并不多。
2.从外部环境来说,外地游客如1-2天的体验一般在当地郊区的乡村进行体验,到武夷山的旅游体验基本是主景区的旅游体验。这要把远方的客人吸引过来,要花费多大的成本。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多完善,其设施的回收期又要多长呢,这外部的竞争依然不足。
(二)推广方式单一
在竞争中没有优势,而依靠武夷山主景区这个大品牌下如何获得旅游收益,目前,吴屯的做法是形式过于单一,从2014年和2016年办了两届的稻花鱼文化节,这样宣传效应只能在一时体现出来,过了,就没有人记得,这使当地的很多旅游资源的闲置。如文化节过后,当地民宿、宾馆的入住率,当地产品的推广又回到原来的途径。这种文化只能运用在当地旅游市场完善可持续运营的综合营销。如在当地特色旅游的无法做到持续运营的情况下,做这种文化节的营销,只能“叫好不叫座”。所以在本人看来文化节这种推广模式,只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模式,可以吸引一部分当地的游客,对外地区游客的吸引力不足。记住一点,一种不可持续的活动的影响力,将随时间的过去而快速的消失,现在除了记住稻花鱼的吃法,游客们还记住什么呢。
(三)季节性
吴屯稻花鱼要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在稻花鱼的成长这么长的周期中,其展示的时间只有在短短的九月期间,通过一种稻花鱼文化节来进行短时间或季节性的展示,这种短期的营销行为,如何能够打造“吴屯稻花鱼”的乡村旅游呢。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其一个活动的开展,其后续的运营操作手法的断层,使得这个旅游产品呈现出季节性的特征,这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
从上面三方面的简单的阐述,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吴屯稻花鱼的发展到现在从一种旅游地的特色食品转为一种旅游文化,目前现状综合如下:竞争压力大,从传统渠道上获得资源和客流有限,传统营销方式不能有效助力吴屯稻花鱼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武夷山稻花鱼突出重围的建议
发展的潜力发限制,只有重新进行梳理和定位,并根据其定位梳理其发展方向,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由此,本人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找吴屯稻花鱼乡村游的发展道路。
(一)产品定位
从旅游目的性的六大要素来说,吴屯的稻花香在环境、经济层面尤其优势,其旅游特点是“生态游、环保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的特色产业链相得益彰,而其“稻、鱼共存、共同发展”的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形态,但其文化和社会互动层面没有较好的开展。目前只是从绿色健康饮食的概念来进行运作,对产品的旅游定位非常不清晰。让我们思考一下,吴屯稻花鱼的旅游是什么呢。
首先,吴屯稻花鱼这个旅游产品是一种乡村特色旅游,游客对乡村游是一种什么概念,是一种休闲游和一种参与体验式的旅游。可以说,在目前城市化大进程的环境中,城市中人对于农村生活的一种回归体验是一种很大内在动力。
其次,吴屯稻花鱼的生长周期是两年,一年的鱼塘生长,一年的稻田生长,而其成熟从4月清明前后放进稻田到9月的收获,这么长的一个成长期,我们是不是让游客参与进来呢。这样无形中提高当地旅游设施的运用。
再则,这么长的生长周期中,有多少个环节可以游客产生互动呢,在互动过程中,让游客体验到绿色、环保健康稻花鱼产生的过程呢。由此,来反哺稻花鱼的米和鱼的效益。
对此,本人对于吴屯稻花鱼乡村游的产品定位:让游客全过程参与体验稻花鱼成长全过程,体现吴屯稻花鱼特色乡村游的绿色、环保。
(二)平台借力
对于吴屯稻花鱼乡村特色游定义为“参与体验稻花鱼成长全过程”,要让顾客满意,我们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借力,来吸引顾客参与进来。综合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借力。
1.借力武夷山主景区这个旅游平台,做好“吴屯稻花鱼养殖体验全程,绿色、环保乡村游”宣传,让来武夷山的游客们知道吴屯稻花鱼特色游项目,并对其产生兴趣。我们知道,很多游客通过“印象大红袍”了解武夷茶文化,我们同样可以让顾客“参与体验”知道吴屯稻花鱼。这个主景区的宣传第一步做到了让顾客对“吴屯稻花鱼”知道的更具体。
2.借力政府固基础,乡村旅游特别是绿色环保游,对基础的投资比较大,但回报期比较长。这一部分对于吴屯来说已经基本完成,但在交通方面有较大的缺陷,目前在武夷山到吴屯方向的公共交通只有农村巴士在运营,且频率很少,而从高铁北站、景区南北入口都没有该条线路,这条旅游线路的交通就要通过政府的相关部门来协调解决。只有去的方便,顾客才会去,只有去参与才能感到这个旅游产品的魅力。
3.智慧旅游来互动,武夷山作为一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通过互联网科技的手段,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武夷山旅游。但其重点的推荐在于主景区的推荐和茶的推荐。在这一块吴屯稻花鱼的参与体验游一样可以运用互联网这个凭条倡导“智慧旅游”如运用“微信、QQ、微博”的社交工具将稻花鱼成长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并运用“吸粉”模式对具体游客进行互动式营销,让目标游客更直观的体验稻花鱼的成长之旅。
一个设想:想一想 2008兴起年时的QQ农场小游戏,有多少人参与其中不能自拔,我们是否可以操作呢,后期在城市的效区是有出现过这样的农场,但由于当时的手机智能不发达,跟游客互动不多,造成这个农场的效益趋向一般。但在目前智能手机、PC、平板ipai普及的情况下,跟游客实时互动式有可能的。这种可能的实现,游客是否在办公室、在家里就可以承包吴屯稻花鱼田,当地的农民是否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即时讲其所承包稻花鱼田的稻花鱼成长情况与游客互动呢。在互动过程中是否会增加游客到现场实际体验参与的频率呢。这样,当地的旅游设置的利用率会增加吗。这样,当地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吗。这样,当地旅游市场是否更有吸引力呢。
这是肯定的。
(三)建立互联网的思维
从业者的互联网服务思维,“智慧旅游”,“互联网的运用”这都需要当地的旅游相关方面从业者,建立一种互联网的思维,在目前国家倡导的互联网+的模式下,系统运用互联网技术,熟练掌握互联网社区互动的技能,时刻通过互联网与游客互动。这个都需要行业内专业人士对其从业者进行系统培训。让吴屯当地农民成为当地乡村特色旅游的从业者,从互联网社区方面推广“武夷山吴屯稻花鱼成长过程参与体验”的核心。让游客自己参与绿色食品的培育当中。
四、结语
关键字:乡村旅游;现状;优势;问题;对策
一、瓦房店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自古而来不断发展。然而在开展乡村旅游之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似乎并不能为农民创造太多的价值。而乡村旅游的开展则把这一切纳入到旅游市场中去重新估价。展现了农业在旅游产业中作为旅游资源而存在的价值性。近些年来,乡村旅游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大连瓦房店市响应国家的号召,并紧紧跟随社会大众的潮流,重点着力于开展乡村旅游活动。
现今瓦房店市开发的较好的乡村旅游景区(点)有汇龙生态园、崔家村桃花园、辽南农家院、炮台镇鲍家村垂钓休闲中心、东马屯生态园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瓦房店市现已开发十四个旅游景区。现有农(渔)家乐大约3500多户。其中星级农(渔)家乐仅120多户。而四星级农家乐只有许屯东马屯村寺沟农家院等8户。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连瓦房店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万人次,旅游方面综合收入4.75亿元。在这其中农家乐接待人数仅6.63万人,营业收入116.8万元。在这样的总体大背景下来看,瓦房店市旅游总体发展水平提高,但乡村旅游发展仍不健全。(见表1)
二、瓦房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1.水资源丰富
瓦房店市在温泉旅游资源方面极为丰富,现有亚洲唯一一个将动物园温泉的水上乐园――房店谢屯镇香洲水上乐园、仙浴湾温泉度假村、安波温泉度假城等众多温泉旅游京都景点。其中一些温泉度假村结合温泉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自身的“水”资源优势,做大“水”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撑起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片天。
2.果蔬资源丰富
瓦房店大连市瓦房店位于辽东半岛,四季分明,适宜果蔬的生长,是我国主要的水果产地之一。有着“苹果之乡”的美誉。瓦房店市种植优秀品种繁多的苹果,种植面积达3.3公顷之多。种类繁多的苹果和广阔的果树种植面积为瓦房店发展乡村采摘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持。另外瓦房店市还有得利寺大樱桃种植基地、万家岭苹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蔬菜播种采摘园等远近闻名的采摘圣地。
3.空间资源丰富
瓦房店旅游资源空间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西部海岸、北部、东部和南部。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尤其是西部海岸的海岛、海滨浴场、奇景奇观和古迹遗址,类型极为丰富,品位高端大气。是瓦房店市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主要开发的区域之一。
4.资源类型丰富
根据国家标准和规定,资源类型共分为三种,即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瓦房店市拥有主类8个,占全国比例100%。亚类24个,占全国比例77.4%。基本类型 54个,占全国比例35.3%。而瓦房店旅游资源的类型全面,丰富度充足,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旅游目的地。
(二)政策优势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旅游业,并将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党的“十”提出,加速我国土地利用、社会平衡、环境资源、城市发展四大问的城镇化件事。《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还提出积极推动各地旅游投资建设,设立旅游产业基金的相关政策。在此契机下,抓住政策优势,加大乡村旅游相关财政支出,加强政府主导型乡村旅游业建设。在发展建设瓦房店乡村旅游中,市、镇、乡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是当地发展旅游的村落里的指路明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在安全、规划土地、道路交通、水电、价格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在此政策环境下,瓦房店市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实施,也给出了一定的响应。2015年,旅游局在旅游业管理与服务共支出131.7万元, 旅游宣传共支出60万元。并出台了《瓦房店市2015年度创建星级农(渔)家乐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2015年,在全市发展星级农(渔)家乐100家的工作目标。
(三)文化优势
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对游客就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而言,很大程度上是有影响的。在渤海湾地区还未开发之前,瓦房店市复州古城是当地的海防重镇、商贾云集之地。复州古城拥有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名刹永丰寺(始建于唐)、辽代的永丰塔(大连市重点保护文物)、学府横山书院(清道光年间的辽南最早),以及一株龙爪槐(已有400多年历史)等景观。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风景名声为瓦房店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纷纷踏至而来感受学习瓦房店当地的民俗文化。
(四)市场优势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度E,出游人数猛增,旅游市场迅速扩大。近年来以环保低碳方式进行旅游活动的乡村旅游备受欢迎。城市居民短暂休闲旅游的需求量较为广阔,而一般存在较大客源需求的区域就是拥有知名度较高的景区附近的乡村以及城郊一带。依据《“大大连”城市总体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应达到4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94%。由此可见,对乡村旅游有需求的的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明显提高。瓦房店所在位置,南面距大连市内104KM,北面距沈阳市292KM。并且拥有十分著名的旅游景区――复州景。更有人曾说道“瓦房店是到大连旅游必不可少的一站”。数据显示,85%到大连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到瓦房店游玩1―2天。
三、瓦房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单一、营销环节薄弱
对发展乡村旅游而言,雷同的产品、类似的资源、重叠,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上缺少了核心竞争能力。瓦房店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水果采摘游为主要方式,旅游开发方向相同,没有模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突破。另外旅游营销力度薄弱,在市场营销方面形式老旧。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度低,营销范围小,使瓦房店市发展乡村旅游受到明显的阻碍。
(二)企业和农民之间存在分配矛盾
瓦房店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大多都是采取企业与农民合作,政府协作的经营模式。虽然在开发乡村旅游之前,公司和农民之间有成文的协议规定。但是农民方面不能够获得其期待的收入份额。这一问题使得企业和农民之间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期间,工作配合不能够得心应手。其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权、旅游经营权、公司的用工、门票收入分配等方面。而企业对农村发展的责任心不强,在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政府有关带动村民发展,承担部分公益事业的要求。
(三)管理老旧,服务档次较低
瓦房店大部分开展的乡村旅游活动的村落都采用企业与农村相结合的方式,服务人员多为本地区农民。而这其中大部分农民并没经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以至于造成了整体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自然服务质量欠佳。还有一些当地的农民在景区内胡乱摆摊设点,尾随游客兜售物品,导致前来消费的客人产生厌倦的心态。这严重影响了游客对该地区满意度,从而丧失了回头客的来源。在实际的运作中,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本地区村民加以规范。造成企业、行政组织、个人在开发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顾客消费弹性较小
瓦房店乡村旅游购物品结构简单,购物品主要集中于需求弹性小、效益较低的饮食、交通、住宿商品上。旅游购物品单一、季节性强。以海产品为主,主要是海鲜、贝类艺术品等。旅游产品大多相仿,缺少针对性,为主的还是传统的旅游工艺品。这些产品缺少特色特点,对游客的吸引力已经明显减弱。单一的旅游购物品对游客而言索然无味,也就无法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五)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
在瓦房店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村落里,常见的乱倒乱扔生活垃圾、就地排放生活污水现象十分严重。另外厕所设施简陋,以及“院内鸟语花香,院外垃圾臭成堆”等也是普遍现象。随着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以及本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差对瓦房店市生态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瓦房店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正面保护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四、瓦房店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开发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以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为契机,顺应现代都市人体验生活,回归自然为趋势的旅游潮流。依托瓦房店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推进开发垂钓,水上运动等休闲体验项目。配套“住在农家屋、吃在农家饭、享在农家乐”等活动,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做优、做大、做强家庭旅馆产业,带动发展休闲体验产业。
(二)做大企业规模,给农民带来理想的经济收入
在餐饮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挖掘瓦房店特色饮食文化,建设大规模的海鲜养殖区域。在购物方面,重点突出特色海鲜,从品种、包装、口味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深加工有特色海鲜。并组建销售队伍,扩大市场份额,打造海鲜特色品牌。在游乐方面,重点依托企业公司,开发水上降落伞,摩托艇,蹦极等水上运动项目。大力发展休闲体验产业,形成吃、住、行、游、娱、购等一体化的大型产业链。进一步规模发展家庭旅馆,争取做到每个度假村落80%以上农户有家庭旅馆。坚持舒适、温馨、整洁、休闲的服务特色,完整联合经营体制,逐步形成产权式休闲度假基地。同时,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加快提高水上运动企业的发展的速度。
(三)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水平
1.瓦房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和管理知识加以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日常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时常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其他地方吸取经验,引导他们不断树立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
2.组织培训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要针对瓦房店的当地实际情况,使村民的接待服务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要严格规范管理。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时常到各旅游景点组织学习讨论,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
3.对于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从业人员更要深透的发掘和发扬。要让瓦房店乡村旅游与本地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前来游玩的旅游者真正的体验瓦房店别具一格的风土文化。
(四)刺激游客自主消费欲望
1.“物美价廉”、“返璞归真”向来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卖点。所以,乡村旅游注重的该是“薄利多销”。乡村的蔬菜、果实、农作物等天然无公害,最受前来旅游者的追捧。农民可以将自家的作物、甚至是家畜当做旅游产品像前来的游客销售,提高旅游收入。
2.大多的乡村旅游在模式上基本相同,让游客总是缺乏新鲜感。开展乡村旅游的村落可以根据当地的民俗、传统,增加一些独特的活动、另类的表演等。使得游客不会对单一模式的乡村旅游感到厌倦。以此提高回头客的概率。
(五)加大环保力度,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增强宣传,提高认识。近几年,残害动物、砍伐森林、古老建筑失修,严重破坏了乡村旅游资源。加强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实施保护会使旅游资源得以延续发展。
2.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维持乡村生态系统的不断平衡,建立高质量的旅游自然环境保护区。这就需要对乡村旅游地区加大资金、人力等的投入。对此而言,国外的经验建立基金或社会捐赠等机制很值得借鉴和消防。
3.评选、建立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示范区。选取优秀的乡村旅游村落,授予旅游模范村落的荣誉和一定的奖励。呼吁其他村落以其为榜样,对其在经营、管理、科研、体制等方面学习进取。
4.增加完善的环保规范制度。有关部门应对环境的保护加以规定制度化管理。对开展乡村旅游地区的实况,制定统一的程序和内容要求,并且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姜立英.浅析大连乡村旅游的发展[J].商业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