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现代化市场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本上可以用“发展快、差距大、前景好”这九个字来概括我国流通业目前的总体态势。
所谓的“发展快”可以用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说明。仅以2011年为例,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4万亿,是1978年的116倍;人均全国社会消费品总额达13650元,是1978年的84倍。我国的商贸服务业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先导产业。
但是,目前我国流通业取得的进步总体上还是数量扩张型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家的要求和人们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今年两会期间,我就曾表达过我的观点,我认为流通业目前与国际水平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各级官员对流通业的地位和认识上的差距——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现实当中,都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
这意味着我国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最落后的是交换环节,对其不重视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就会出现马克思经济学里讲到的“市场经常会出现惊险的跳跃”,而“如果在跳跃面前失败了,打碎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不要过于简单地看待流通业,它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以发达国家为例,包含了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70%以上,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平均水平则为60%以上,可我们还停留在历史状态下去抓制造业而没有重视与之配套的流通业,这是不恰当的。需要将流通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来看。
首先,我国消费水平一直偏低,多数年份徘徊在60%左右。依据商务部多年来对市场上600多种商品供求状况的分析,当前供求平衡的商品大约只占1/3,供过于求的大约占2/3,基本上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目前在一些领域出现了所谓的相对过剩,实际上就是现阶段我们国家居民消费水平低、消费能力弱的表现。
其次,我国流通业在组织化程度、流通效率、物流成本、商业防损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和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然明显。从组织化程度的角度来看,和一些商业流通业已经进入连锁经营时代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连锁率仍然偏低——县以上的连锁零售企业实现的零售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的17.2%。从周转流通次数、库存率等数据来看,我们的流通业周转太慢、挤压太久,直接导致效率低下,利润也就无法提高。而物流成本在GDP所占比重偏高,也影响了流通效率的提高。
再次,企业规模小,商业损失率高,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城乡消费差距、东西部消费差距大等现象也影响了流通业的发展及其竞争力。
此外,在现代商业文化方面,我们和国际水平的差距也不小。一般情况下,资金、资本可以使企业做大,但历史的规律则显示,只有在文化的支持下才真正有可能把企业做强。而法制观念、诚信水平、保护知识产权的理念、竞争意识、企业文化建设这些构成现代商业文化的要素,则正是我们的企业需要继续用心耕耘、加强建设的重要方面。
以世界性连锁企业沃尔玛为例,关于它的“天天平价”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价格,不过是个传统的商业竞争手段,但沃尔玛却能够将其运用到极致——从大规模采购、高效率配送、合理运输半径等方面将“天天平价”贯彻到底;而在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上则奉行节俭主义,但对于现代科技支撑下的企业的扁平管理却愿意投入大量工本,这些都应该是值得我们企业家反思的。
我还是坚持那个观点,差距就是发展潜力,我国流通业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十二五”规划已经将扩大内需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将扩大内需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确给了我们相应的启示——不能把经济的拉动力长期寄托于外向型经济,过多过大地依靠国际市场。当然,稳定外需,在有条件的时候优化结构、继续扩大外需依然是我国今后一个努力方向,但其前提必须是将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经济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饭碗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而这一方针的确立则为流通业指定了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次,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按照普遍的说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处在城镇化的过程之中,潜台词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为我们提供了世界最大的市场前景。虽然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4000美元到人均4万美元的目标,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但以广阔的市场作为资源和财富,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动力。
再次,加快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十二五”战略重点,因而加快服务业发展已经变得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这意味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提速,而且在GDP中的占比要提高,再就是整体水平要提升。
一、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并承担了农业新品种推广和新技术的引进、示范田的开发和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及发展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经营等任务,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农业格局新局面的形成,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仍然面临着生存危机。
(一)科技研发与农民需求脱节
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虽然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但效果并不理想。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主体,因此,农业科技服务应该是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然而,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并没有对农民的需求进行深入地调研,因此对农民的帮助形成了“给的不要,要的不给”这样的供给局面。此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也是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不到美国的一半,真正达到规模应用的不到20%,多数农业科技项目被研发出来后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实际作用[2]。
(二)管理机制不畅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的现状调查发现,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管理机制存在有如下问题:第一,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与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农民组织之间难以形成长效、统一的管理机制,致使信息传递、沟通及反馈机制不能顺利进行。而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人员没有深入农民,不了解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同时上级部门也没有相关的政策鼓励,促使其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相关信息。第二,机构重叠、分工不明、多头管理导致科技服务体系运转成本高,效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非常庞大且十分复杂,既有行政主管部门,又有科技服务事业单位,这就导致行政机构会插手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或遇到问题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另外,政府必须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勉强维持机构正常运作。而采用条块式管理模式又会导致组织间缺乏沟通,工作效率低下。
(三)人员服务能力不足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科技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较少,且大多与政府人员有一定的裙带关系。科技服务人员大多学历为本科以下,本身科技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农业科技也缺乏了解,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另外,由于经费紧张、服务落后,公益性的农业服务部门功能大大削弱,很多农技人员利用推广平台做起个体生意,很多农技推广部门变成了卖种子、农药、化肥的小商店。
(四)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民个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民不仅要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具备接受现代农业知识的能力和相应的应用技能,还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敏锐的市场眼光。就河南省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农业劳动者接受的教育水平是小学和初中教育,大多不懂电脑和网络,没有接受过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培训。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民开始向城镇转移,导致剩下的务农人员实际文化水平更低,这将严重阻碍我省的农业现代化。
(五)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各种想要了解的信息,河南省的农业网站也在随之逐步发展。但目前河南省农业网站存在有很多问题,如农业信息更新速度慢、农业信息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分类不合理、农业平台使用复杂等,这将导致农户对网站的使用率不高。对于比较贫困的村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即使能买得起电脑,也支付不了昂贵的上网费用。另外网络媒体农业知识信息的传播经常与农民农耕的时间产生冲突,导致农民不能及时接收农业知识和信息。
二、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的建议对策
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想有效运行,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民从中受益,就必须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政府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由原来的主导作用变为引导作用,因此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首先必须深入基层提供农户需要的信息技术服务。其次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要运用信息技术对市场进行监管,通过信息技术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使用积极性。最后,加强农业执法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管理,教给农民如何运用新技术鉴别生产资料的好坏,打击不法宣传,给农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农业环境。
(二)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改革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单位具有一定能力的科技人员派到农业第一线,收集信息,了解农民的真正需求,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转化利用[3]。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一种创新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通过邀请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创建一个科技培训基地,指导当地的农业科技企业,将科技直接传授给农户,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4]。
(三)注重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是现代农业化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河南省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水平的首要任务。首先,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高校毕业生,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加强培养农业技术服务型人才。培训之后,服务人员必须满足收集、分析、传播信息这三方面的要求,并且每个村至少要安排1名合格的农村信息服务员。另外,要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培训的质量。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农户的实际需求,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并合理安排培训,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深化农校教育改革,办好农业学校。政府应鼓励青年农业科技学生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完善。
(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农业结构调整阶段,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才能掌握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技术,因此,河南省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批有知识、会技术、懂管理的农业经营者,从而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今后的一个阶段,应该把义务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等农民教育学校的作用,大力应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技能应用。同时,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五)加强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搭建科技资源传播平台,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解决农民对农业信息技术的需求,从而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河南省农业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全国率先启动“落地入户”服务工程,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1]。充分发挥河南农业信息网、河南畜牧业信息网等网络的作用,同时完善各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农村网络与电视、电话、广播等搭配应用,努力实现我省与全国的农业市场信息资源共享,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面,提高农民更快获取农业信息的能力。
三、我省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下面对我省关于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探索过程进行简单概述。
(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自50年代这种模式就开始得以运作,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服务主体是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中的涉农站所和涉农政府部门,是政府支持建设的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科技服务体系。不同的机构有着不同的服务任务,但都围绕着国家的农业宏观计划进行服务,能较好地完成农业生产目标,并且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的农业技术进行重点推广。近年来,河南省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了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体系,组织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包村工作,通过鼓励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这一模式较为完善,自上而下,有利于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二)产业型模式
产业型模式是农业科研单位和产业主体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农业科研单位主要解决理论与技术问题,而产业主体有偿提供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规模性生产,实现风险和利益共同承担。农业科研与科技工作人员主要承担技术推广工作,将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投入生产过程,使得研发产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设立的科技贷款;二是对于推广类课题政府直接拨款;三是单位自筹资金。在推广方式上,一般采取技术的有偿转让或者直接把物化的技术出售给生产企业,由企业来予以推广。此外,通过技术的咨询与培训,从而实现农民对技术的掌握应用。这一模式适用于主体素质较高,距离技术园区较近,中间环节少效率较高,所以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三)基地型模式
基地型模式是将科技部门推广、基地示范园及农户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通过科技经营,结合示范推广,建立起优良品种繁殖培育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基地,将自身的科技成果大范围推广,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六”以来,河南省引进新型优良品种400多个,推广先进农业技术30余项,基地建设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不断升级与创新,同时,对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企业型模式
企业型模式是随着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高效技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灵活多样,适用于当地规模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优势产业。有些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农产品为加工原材料,因此比较关注原材料的生产状况及相关的技术的应用水平,为了确保原材料供应质量,有些企业会购买科技单位的相关技术,将技术推广给农民。如提供优良品种和回收农产品等。此外,还有些企业购买具有市场前景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如增产苗、农药、农机具等。这些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使用方法的咨询等。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3万多家,规模生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有6000多家,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有601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500多家[5]。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河南省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五)合作型模式
合作型模式是农户和民间团体协会相结合的模式。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和农业科技人员为骨干的民间协会为中心,通过这样的模式将农业科技传给农户。这一模式的主体大多是当地农业技术能人,并在当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对周围农民的影响和示范作用较大。其投入一般农民集资或义务奉献来解决。大多推广的农业技术适用性较强、成本低廉,有的则是农业技术能手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向周围群众直接传授。随着农业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河南省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473家,约占全国总数的5.6%,资产总额58.1亿元[6]。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实现了粮食短缺向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是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加快农业科技由传统服务模式向现代服务模式转变,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员的切身利益,其运行结果关系着政府、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户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改革与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树山.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2]翁飞莺.构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产业体系研究[D].集美大学,2011.
[3]孙庆杰.安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4]郭强,刘冬梅.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3(10):99-104.
[5]肖卫东,杜志雄.农业生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经济效应-对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调查[J].学习与探索,2012(9):112-115.
关键词:十三五;管线市场;前景;预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197
0 引言
虽然近年来油气输送管线项目进程有所放缓,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油气依然是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产业,石油、天然气工业呈现出向“深、特、海、非”领域发展的新趋势,钢管行业将呈现新一轮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内大型项目正在重启:一是能源消费升级,内需强劲,天然气产业将提速;海底管道建设成三桶油布局重点,释放油气管线高需求;老旧管线改造,国内结构性需求将加快释放。二是很多大型项目获批,例如中俄380亿立方米/年天燃气项目、中俄300万吨/年LNG供应项目、中亚天燃气管道D段获批或动工等。三是近年来我国增加了各行业如清洁能源产业、交通运输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下游工业产业,这些都将刺激钢管需求量保持一定量的增长。
本文将从油气输送行业、电工行业、煤炭行业、钢结构行业、城市给排水和供热行业、海洋工程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区域,分析和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管线市场前景和展望。
1 油气输送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根据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已被纳入国务院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开展专项研究,提出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国家发改委已经组织油气等领域专家从战略高度研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完善国家能源安全政策框架。
据了解,管道输送是石油、天然气最经济和合理的运输方式,未来五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大幅增长将带动油气输送管行业的大发展。未来几年,大型油气输送管道如西气东输三线、西气东输四线、西气东输五线、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陕京四线、新粤浙管道、鄂安沧管道等,将是我国重点开发与建设的对象。这些国家重点油气主干管网和地区分支管线网络的建成,将对未来实现国产气与进口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等不同属地、不同气源间的联通起到重要作用。
2 电工行业用钢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在风电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重点规划建设酒泉、冀北、吉林、山东等9个大型现代风电基地和配套工程,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未来几年将要建设44个海上风电站。
在水电方面,重点有序推进大型水电站建O,五凌电力白市水电站工程调概和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工程已获批复,投资额分别为39.49亿和664.57亿元。在核电方面,2015年3月10日国家批准在辽宁省建设核电项目。在火电方面,在2020年以前,鄂尔多斯、晋中、陕北等9个千万千瓦大型煤电基地将是我国火电方面的重点建设对象。 近几年电工行业用钢管量预测在700万吨左右。
3 煤炭行业用钢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煤炭行业用钢管主要是矿井支柱用管和煤机用管两大类,前一类有液压支柱管和液压支架管,后一类有刮板运输机托辊管。资料显示,近年煤矿液压支架的市场需求达到24万架。煤炭用钢量约3000万吨,按钢管占比例约20%,则用钢管600万吨左右。
4 钢结构行业用钢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目前,钢结构广泛应用于民用及工业建筑,如高层钢结构住宅、大型场馆、大型桥梁、电视塔、观景塔等,其中大量采用钢管。已批复了机场项目13个,其中有锦州湾民用机场、库尔勒机场改扩建、林芝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内蒙古扎兰屯民用机场等。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用钢管市场需求约为600万吨。
5 城市给排水和供热行业用钢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我国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旧有管道的改造、更新在各个大中城市已提上议事日程,“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与开发的有北京市顺义区供热中心煤改气工程、朝阳区热力管网工程与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集中供热工程等。国内外城市供水、供热管网选用管型多用焊管,螺旋埋弧焊管、直缝焊管在这块的需求量都较大,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城市给排水、供热用管的市场需求约为350万吨。
6 海洋工程行业用钢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在石油钻探(井)平台方面的建设目标为80个左右.海洋工程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钢管,如导管架、钻井架、水下钢桩、隔水套管等。钻管、套管和油管等石油专用管可用于海洋勘探。根据发改委规划文件,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工程用管需求量约为100万吨。
7 交通运输行业用钢管市场前景与预测
铁路: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里程将达到9500公里左右,铁路建设的发展将带动钢材需求,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用钢管需求量约为300万吨。城市轨道:昆明、西安和东莞的城市轨道项目,计划2018-2019年建成投入运营;此外,贵阳、重庆、武汉、石家庄也在建轨交线。经过前期的开发和基础建设,我国城市地铁、轨交线路工程迎来了建设的黄金时期,预计每年城市地铁,轨交线用钢管60万吨。港口:主要需求的钢管种类为打桩管、钢板桩、输水管等,根据国家发改委文件,“十三五”期间一大批沿岸港口的建设已提上日程,预计这方面的钢管需求量约为350万吨。
8 结论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铁路、公路、民航、水运方面的投资和开发,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我国在油气输送行业、电工行业、煤炭行业、钢结构行业、城市给排水和供热行业、海洋工程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将有较大的举措和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对钢管的需求依然比较强劲,钢管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磊.多角度观察钢管行业[N].中国冶金报,2014-04-03(11).
[2]王宁,赵鹏等.对我国油井管行业发展的几点认识[J].钢管,2011,40(03):12-6.
2013年我办在青龙镇河南村开展“三送”工作,经过走访农户,调查研究,本人对“三送”工作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做好发展文章,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才是解决农村各种问题的治本之策。因此,抓“三送”工作,一定要与抓产业、抓项目、抓收入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大发展。一是要抓好主导产业的发展。对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们不仅要鼓励其抓好生产,还要帮助其提高并输出种植和管理技术,提升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如的芋荷就是纯绿色食品,市场前景好,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产业;如果通过输出技术和劳务,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县农村蕴含的技术和生产潜能,又可以带动其它地方的农民共同致富。二是要抓好新兴产业的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积极投身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城市服务业,积极参与开发生物能源、农产品加工业等新产业。
二是做好生态文章,推动转型发展见实效。一是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要通过争资立项、引进项目等办法帮助农村搞好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花大力气解决危害群众建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使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二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现代农业发展的势趋就是绿色经济,前沿就是高效观光农业。我们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在绿色食品及其加工业、高效观林业、休闲农庄、生态旅游等方面做足文章;大力推动农业增值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三是做好创新文章,引领农村发展添活力。一是抓科技创新,要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引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要大胆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抓机制创新,根据各地农业合作组织偏弱的状况,积极帮助农民自主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大力推动农业市场化进程。三是要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好民间资本的作用和效益;尤其要积极引导好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致富,使之成为创业的主力军。
四是做好民生文章,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一是帮助农民落实好各项社保等惠农政策,大力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二是大力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帮助农民提高教育卫生水平,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加大对大病人群的救助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就医就学难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和建康水平;努力防止智力致贫、因病致贫的现象发生。四是加大对困难人群的帮扶力度,帮助其解决生产资金和技术问题,帮助其解决眼前的生活困难。五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对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安宁,社会更稳定。
1果园行走机械的现状
我国果园生产机械化的历史较短。20世纪70年代,在引进国外机械的同时,陆续研制成功果树栽植时用的挖坑机、果园中耕割草机、果园风送弥雾机等。由于土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据调查,目前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很低,果园土壤耕作、施肥、割草多采用铁锹、锄头等工具进行人工作业。少数采用传统的拖拉机进行,但由于机身太高,影响了操作效率,甚至破坏果树的生长。修剪果树主要凭借凳子、梯子人工进行修剪。果园采用的喷药机械主要是人工喷雾器和机动喷雾器,还有的以拖拉机为动力带动柱塞泵喷施农药,拖拉机放在地头,用长胶管线和可调螺旋芯式喷头,人手持喷头穿梭行间对树喷药,工作效率低,每小时约2~3亩,劳动强度大,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果业生产成本。据一份苹果园调查,果园土壤耕作、施肥、割草、灌溉、喷药等工作占苹果生产成本的43.7%。提高机械化率,降低田间管理用工的投入,是降低苹果生产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
果农急需的果园作业辅助农机具,一是土壤耕作机具。园行间作业的旋耕机、除草机或便携式割草机等。二是先进的喷药机械,适用于不同立地条件的小型植保机械。三是果实采收、修剪用升降梯、修剪工具。四是方便在果园行走的机械。针对传统型果园需要研发推广的果园机械。总体要求是:机型小、功率大,适应不同立地条件,方便行间操作、节省人力、经济性好。
2多功能果园行走机械产品简介
多功能果园行走机械采用了S195型柴油机、立式变速器和手扶式转向等结构设计,降低了高度,缩小了整体尺寸,方便在矮化的果园里行走。它可以在柴油机动力上增加耕犁、割草器、储液器、升降机和拖车等辅助机械,实现土壤翻耕、割草、喷药、采摘和运输作业。它具有机型小、功率大、多功能、适用性强,经济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果农在果园里进行的行走作业。
3多功能果园行走机械结构的设计
本机采用车轮式行走机构,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动力为S195型号的柴油机,小型卧式柴油机,单缸、四冲程,具有结构轻巧、安装简单、运转平稳、操作简易和工作可靠等特点。最大功率12马力,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动力由带轮传给立式变速器,立式变速器的使用降低了车辆的高度。变速箱体采用球墨铸铁精铸毛坯加工,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变速器上有手握式离合器和换挡杆。离合方式为摩擦片式离合器,可轻松实现换档、倒档等功能。本机采用手扶式转向,使转向机构更加简化,降低了车身的重量。主机和拖车中间有辅助轮,如果不带拖车作业,可以由辅助轮着地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增加了灵活性。辅助轮上面设计了座椅,即使不带拖车作业,驾驶员可以通过自身的重量提高翻耕的质量。辅助轮后面的拖车可以携带储液箱,喷药的动力可以由柴油机提供。
4工作过程
4.1耕地、施肥
柴油机1启动,将动力传给大带轮2,由V型皮带传送给小带轮4,然后由离合器13传给变速箱3,由变速箱3传给驱动轮5。在牵引架6处悬挂耕犁。将储肥箱11打开,用链条将驱动轮5的动力传给储肥箱11,拨动肥料下落到土壤里。如果不施肥,可将储肥箱11关闭。
4.2割草
在牵引架6处悬挂割草机,用链条将驱动轮5的动力传给割草机,带动滚刀转动,完成割草工作。
4.3喷药
在牵引架6处悬架拖车8,用皮带将小带轮4的动力传给喷雾机,带动喷雾剂工作,实用喷头10完成喷药工作。
4.4采摘
在牵引架6处悬架拖车8,将升降机固定在拖车8上,由柴油机1提供动力,通过液压实现升降机的升降,由机械手完成采摘工作。
4.5运输
在牵引架6处悬架拖车8,前轮驱动,就是一台手扶拖拉机。如果不带拖车,也可以通过辅助轮着地来行进。
5工作效果
由于采用紧凑的结构设计,使整机高度控制在700mm以内,宽度控制在800mm以内,大大提高了其通过性。使本机在低矮的果园中能有效地完成工作。本机在牵引架处设计了辅助轮,提高了其日常行走的能力。本机采用多功能设计,牵引、驱动兼用,具有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能满足南北方农业地区多方面的使用要求,共享了动力来源,配备相应农机具,可进行耕地、施肥、割草、果树林喷洒农药、采摘平台和果园运输等多种作业,提高了效率。本机基本采用通用件,结构设计合理,价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