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石油化工概论

石油化工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石油化工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石油化工概论

石油化工概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改进措施;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引言】

在施工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会集中在施工现场以便使用,建筑产品也需要在施工中实现其使用价值。施工现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可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人员素质较低等普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对人员、材料等进行管理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达到企业发展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目标。

一、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1. 施工现场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及核心

施工现场对于企业来说是生产产品的场所,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以及施工进度的快慢对企业的生产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工程项目投资与收益的多少。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与土建工程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在实践中的应用,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也越来越完善,施工现场在法律法规强制性的领导下,也越来越规范,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人员利用法律漏洞或者根本不懂法律,在施工中投机取巧获取不正当收益,对这些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并且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因此,施工现场管理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

2. 施工现场对企业塑造品牌有着重要意义

施工现场是一个企业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窗口,可以直接反映出对企业的精神面貌,对于外界人员来说,并不了解一个企业的内部操作过程与模式,那么施工现场便可以展现出一个企业管理的好坏。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有利于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且给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的好坏虽然不能说可以完全表现出企业的好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给公众以及考察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对企业能否中标有着重要意义。

3. 施工现场有效管理保证了建筑工程高质量

企业使用何种管理手段,现场施工人员就会使用同样的手段进行管理,对工程的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清洁美观,材料堆放井然有序的施工现场能使人们产生该企业管理科学有效的感想,也能对现场施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积极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不但能节约材料,节省资金,还能让施工人员感受到规范化的管理,对待工作时自然而然的产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保证建筑工程高质量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1]。

二、我国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人员短缺

由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多属于体力劳动者,在教育普及的今天,大多数接受了教育的人员都不愿意参加施工工作,因此,施工人员多为年纪稍长以及文化素质较低者,并且还会出现工作人员年纪差距大和人员短缺的现象。而人员素质较低又会产生在工程中盲目追求施工进度,忽视施工质量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对使建筑施工工程产生消极的影响[2]。

2. 对国家法律法规意识的淡漠

在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容易出现不懂法或者知法犯法的情况,触犯法律的人员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导致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法律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施工过程中也是存在着国家法律监督的。

3. 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3.1 机具

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器械和材料都堆放在施工现场,机械、工具使用完后需要进行维护和检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避免对下一次使用造成影响。

3.2 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多余的材料或者未使用的材料,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根据性质和类别合理存放,避免因为施工时天气和环境因素对材料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使材料腐蚀、失效、无法使用,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土建工程的生产成本可能会增加,对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4 环境污染

由于施工管理不当,生产垃圾也会被随意仍在施工现场。施工时,使用工具可能会发出较大的噪音,排放出有害气体,搅拌机和灰机等没有进行防护封闭等,这些因素都会给施工现场的环境带来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绿色和谐的施工环境。

4. 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4.1 没有安全警示标志

施工现场会存在许多有危险的区域,对着区域需要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否则很可能会有人员误入的情况,导致人员伤害甚至伤亡。

4.2 在施工现场

许多施工人员为了方便经常不佩戴安全帽,尤其是夏天为了凉爽,工地人员作业时不戴安全帽的现象屡有发生。由于施工还在进行中,基坑、屋面、楼板等防护措施不够严密,很容易会有石块、装瓦等落下的情况,对人员安全有着重大危害[3]。

三、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的策略

1. 加强进场教育

由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在施工进行前需要对施工人员加强进场教育,每场安全教育都必须做好记录工作。制定好安全教育的培训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展开培训工作。

1.1一级教育

一级教育的内容是向公司人员普及国家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规范标准、安全规章等。

1.2二级教育

二级教育的内容是向项目部门进行施工现场环境、工地安全制度以及工程实施特点的培训,必须保证,每年的培训时间不少于二十四小时。

2. 健全管理组织体系

在工程开展之前,需要对管理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调整。一个健全的管理组织体系能够让工程有序顺利的开展,采取小组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层层上报工作,每一层对下级负责,做到环环相扣,有效监督。

3案例

⑴某装饰工程公司承接北京市某街道的一栋12层,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办公楼装饰工程。现安排某安全员负责该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并做了如下工作:①电焊工从事电气设备安装和气焊作业时均要求按有关规定进行操作;②氧气瓶、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小于5m两瓶与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m;③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之间的存放距离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5m。

⑵某建筑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总建筑面积30000m2,首层建筑面积1400m2建筑红线内占地面积5500m2。施工前项目经理主持编制了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绘制了施工现场平图。主体结构施工到5层时,该企业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注意到以下事项:①工地施工用水量q1、机械用水量q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生活区用水量q4和消防用水量q5分别为1L/s、0.5L/s、0.5L/s、0L/s和10L/s。 ②在现场对角布置了两个消火栓,两者之间相距 106m,其中一个距建筑物30m,另一个距路边3m、距建筑物4m。

四、结语

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能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更能够保障工程的安全实施,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员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树壮;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9)23-44

石油化工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HSE;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68-02

企业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任何管理方式都要通过具体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各个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有非常不同的管理,在每个行业的文化和每个企业的人员素质、思维、习惯等不一样。既然如此,是不是所有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就不能有效地适用于我们的石油企业的管理呢?当然不是,HSE管理体系依据石油行业标准建立,通过运行标准所规定的方针与目标、规划、实施、检查、纠正及管理评审,使石油企业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为石油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工具。只是管理体系尽管好,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来落实和推行,因此怎样让人与科学的管理体系融为一体,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营造出体系运行的氛围,就成为了HSE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的基础。

中国的企业目前绝大多数还处于“经验管理”的初级阶段,只有极少数企业进入了中级的“制度管理”阶段,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最起码还没有什么知名的中国企业的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的阶段,尽管中国许多企业大张旗鼓地搞“企业文化”。中国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提高到“文化管理”的阶段,必须要建立完善自己的管理体系,将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融为一体地来管理企业,形成“发与德”、“刚与柔”和“外与内”的有机结合。HSE管理体系促进石油企业文化的认同,企业文化加速催生HSE管理体系的深入建设、成长。企业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对危害的识别与评价,逐步实现员工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树立科学的HSE体系价值观,实施体系文化管理,保证HSE管理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改进。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提高企业管理的层次,肯定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

一、建HSE管理体系和石油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管理科学经历了“人治”、“法制”再到“价值管理”的“无为而治”新时代。文化管理作为价值管理,是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现代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系统化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体系的内涵是以戴明管理思想为基础,突出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具有系统化、程序化、文件化的特点。如果要让HSE管理体系适用于我们的油田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认识到:要想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员工自我管理,对油田有较高忠诚度,在采用系统、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为油田提供科学、有效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的基础上,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一)HSE是现代石油企业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按企业的规模把企业分为小型和大中型企业两类。对小企业通常采用政府直接指导支持下职业安全健康服务体系,实行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网络化管理,委托网络体系中第三方中介组织对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提供检测检验、健康监护和安全健康培训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而对大中型企业则实行政府政策指导和企业自主负责的宏观管理,HSE则是适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现代石油行业的管理模式。HSE要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各油公司通过鼓励、引导对各类油区的HSE评估认证和审查的过程,依法对各油区进行安全健康宏观管理;二是油公司遵照优良管理的共同原理,可以把HSE与其他同类行业的管理类体系,共同融入总的管理体系中,实现企业自主安全健康管理机制。

(二)推动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贯彻和执行

各行业管理体系和HSE审核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对遵守法律、法规作出承诺,并定期评审以判断其遵守的情况。另外审核规范还要求用人单位有相应的制度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它将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与用人单位的管理融为一体,运用市场机制,突破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用人单位自愿参与。保证了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在用人单位的地位由被动消极地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

(三)推行以系统的观念对生产系统进行安全分析

HSE体系的建立,引进了系统和过程的概念,即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从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风险因素入手,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与管理有关的风险因素,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人的行为评价来解决;对与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产品有关的风险因素,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确保企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水平得到改善。

(四)重视安全价值准则,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结合了起来

建立HSE体系,加强环境、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经济技术投入可能会增加一些生产成本,但从长远和全局的观点,它对油田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实施HSE体系可以明显提高油田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益;而另一方面由于改善作业条件,保证了劳动者身心健康,能够明显提高职工的劳动效率。应用HSE体系的评估、审核和持续改进,不但可以使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减轻工人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安全健康水平,还可以大幅度减少成本投入和提高效率。

(五)企业文化是提升HSE管理水平的需要

制度在辞海中解释为“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必须有规章制度,制度是用来约束员工行为的。没有刚劲有力的法度的制约、束缚和规范,是很难管理好企业的。对于我们石油企业,有一套“刚性”的管理制度,通过约束使得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要求,使管理者的意愿得到彻底贯彻执行,使企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以此更好地约束、管理和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更好地进行生产、工作,最终达到石油企业与岗位员工的兴旺发达。

二、油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研究编制HSE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安全文化建设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升华。身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为重要首要一条就是,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石油特色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有助于中国石油事业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深入研究并阐述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内涵,并将安全文化的形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及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体系细化分解,最终形成能够被广大操作员工所能接受的文化理论和行动指南。在整个模式的建设中应注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重点突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持续发展,员工的行为规范,安全的奖励机制等。

(二)宣传倡导企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以全体干部、职工为主要对象,长期反复进行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多角度把石油安全文化理念形象化地对全员进行文化渗透。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充分阐述安全文化,系统灌输安全文化,认真实践安全文化,唤醒人们对安全健康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安全认识,提高安全觉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利用网络、学术会、学习班、板报、、漫画、竞赛活动等各种手段,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家庭生活安全知识、社会公共生活安全知识、抗灾避险知识等各种内容的普及的教育,使岗位职工充分掌握生产、生活活动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开展各种有益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文娱体育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规范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基础工作

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安全文化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HSE的管理体系是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三、结语

总之,推行和实施HSE管理体系是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化工企业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它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石油化工公司的认可,应当成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行为准则。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HSE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不断持续改进和提高HSE管理的水平,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保护好环境和人的生命健康。同时,我们也会在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中提高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使中国石油化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徐德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郑莉,王娟,赵云胜.我国石油企业全面推行HSE管理体系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1).

石油化工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急性中毒 职业病危害 应急救援 应急预警 应急管理

石油炼制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大多为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且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及使用等过程中,还伴随着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硫化氢、氨气、苯蒸气等高毒物质。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装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装置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一旦发生事故,存在急性中毒的风险,甚至会造成人员的死亡。某石化企业拟建设350万吨/年炼油项目,该项目主要以进口高硫M100重油作为原料,原料油一次加工能力350万吨/年。减压蒸馏、延迟焦化、催化裂解、制氢加氢、苯乙烯、硫磺回收等14套生产装置采用联合布置、集中控制、统一管理。以向化工新材料板块提供必需原料硫化氢、丙烯等产品装置为核心,通过优化总流程,生产出优质的成品。

一、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识别

该建设项目使用原料油中硫含量较高,其生产工艺介质中硫化氢的含量也较高,硫化氢主要分布在生产装置的塔顶气、干气、酸性气、含硫污水、粗汽油、柴油、液化气、渣油等介质中,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有脱水口、采样口、排凝口、计量仪表接口等;加氢装置的工艺原料气循环氢及干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硫化氢;硫磺回收单元硫化氢浓度达80%,副产品蛋氨酸装置的硫化氢气体浓度为93%。液氨除减压蒸馏上艺使用外,主要作为硫磺回收装置的副产品存在;苯乙烯单元使用苯作为主要生产原料之一,苯蒸气主要存在于乙苯苯乙烯装置及储存罐区等。

总之,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分布广。除上述高毒物质外,各装置单元还存在大量原料油炼制过程的液化石油气、干气、汽油等物料。生产过程中物料常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具有潜在的火灾爆炸和中毒危险,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极易自燃或遇明火燃烧,造成火灾爆炸,大量有毒物质泄漏扩散,尤其是硫化氢、液氨、苯等高毒物质泄漏扩散,有发生急性中毒等职业病危害的危险。

二、对策建议

通过定量分析建设项目发生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等,在假设泄漏事故场景隋况下,在致死浓度扩散范围内的人员都会面I临急性中毒的危险,特别是在距离泄漏点很近的位置,由于泄漏出的有毒物质浓度更高,可能会造成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的伤害,其中以硫化氢泄漏事故急性中毒死亡概率最高。后果分析中采用了应急计划指南ERPG指标,用于指导企业制定突发急性中毒事件的应急预警范围,对企业的应急救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企业的应急救援。其中以EPRG-2值更有意义,因为在低于这个浓度时,暴露60 min的情况下,大多数能够安全逃生。

根据急性中毒事故后果定量分析的结论,建议建设单位通过以下措施加强事故的预防控制,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以积极预防各类泄漏中毒事故的发生,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预警及各项准备工作。

1.首先应在工艺设计上控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避免工艺设计中的不合理,降低和控制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引起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的高风险

该建设项目使用的原料为重质原油,硫是其中含量最大的非烃类元素,硫化氢几乎存在于减压蒸馏加工及其后续过程的各个环节。工艺设计上应提起注意的是废水管道要全程封闭;阻聚剂等助剂配制生产工艺要设计密闭;完善脱硫精制工艺、酸性水汽提工艺的设计等,以提高硫的回收率,减少污水及工厂燃料气等物料中硫化氢的含量。工艺设备布局上要注意避免将油泵类等设备布置在低洼处,以避免硫化氢在低洼处聚积。

2.完善有毒及可燃气体自动检测报警器位置、数目、报警浓度等内容的设计

在易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点,按规范要求安装固定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随时检测有毒气体的浓度并超标报警。按规范要求请有检测资质的部门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校验,保证生产装置区有毒及可燃气体自动检测报警器的有效性,防止泄漏的各种有毒及可燃气体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积聚,对作业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并防止发生中毒、爆炸等意外事故。

3.各类预案应重新修订,并建立健全

根据该建设项目的生产特点、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等,并结合本次评价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风险评估结果,将各类预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关机构重新修订;并将专项预案和分厂预案构成种类等进行重新修订,以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

4.制定中毒后现场紧急救治等方案

鉴于该建设项目存在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可能性,并结合本次评价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风险评估结果,完善设计中毒后的现场紧急救治、隔离和疏散措施及预警范围等方案。将高毒物质硫化氢、苯、氨等造成突发事件作为救治重点,针对性制定有关各类急性中毒的现场救治及应急救援内容,制定并完善发生急性中毒事故时现场应急医疗救援行动的有关内容;指导作业工人在发生事故时正确进行自救与互救。

5.建立应急医疗救治网络

应考虑在应急救援计划基础上建立应急医疗救治网络,建立健全三级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与新厂区距离较近的医院及三级医疗救护中心等医院签订应急医疗协议,并对上述医院核查确认其应急医疗能力。包括总的床位,治疗各类化工急性中毒的能力,缓解病情的设备及一些特定的能力等,医院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事故医疗所必须供应的医疗用品的数量等。应急救援预案中还要对各自的职责、义务、指挥权,运送病人的路线等进行制定,以保证事故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和安全转送中毒人员。

参考文献

[l]黄德寅,刘茂,王丽,等.风险分析在急性中毒职业病危害事故预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r7,20(3):200-202.

[2]夏元洵.化学物质毒性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l:327-332.

[3]刘茂,吴宗之应急救援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

石油化工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建设

引言

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进一步突出了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建立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等重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对矛盾已成为了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性问题。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还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特殊性,2011年教育部新增了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各高校也陆续从2011年开始开设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该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以开展化石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研究,面向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经济、清洁煤技术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重点解决高效催化剂研制及其产业化等重大问题;其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且对大自然造成最少的伤害[1-4]。我国专门解决能源与环境矛盾问题的相关专业开设较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4-6],因此,如何建设该专业课程体系,使其有助于达到人才培养效果,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6,7]。西南科技大学于2012年开始筹建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在强大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支持下于2013年获批,目标为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潜能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和新能源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广泛需求。毕业生可在锂离子电池、碱性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控制、科技管理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文章通过总结西南科技大学3年来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积累,对该专业课程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西南科技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现有核心课程设置与建设情况

今年,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在校本科生已达120余人,为达该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总共需修满170学分,其中专业课程需修满86学分,占50.6%。根据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设置的现有专业课程可分为四个板块,即化学基础课程、电化学课程、分析测试课程和实践课程(见图1)。这样设置的依据在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涉及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仅靠某一个学科知识很难培养出适合新形势发展需求的专门型人才。其中化学基础课程涵盖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工程制图(化学工程)、化工热力学、工业催化基础、化工安全工程化学等基础课程;电化学课程涵盖了电化学原理、能源材料基础、化学电源设计、应用电化学、太阳能电池概论、动力电池原理及应用、燃料电池技术等课程;分析测试课程包括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仪器分析、电化学测试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实践课程涵盖了电化学基础实验(电化学原理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化学电源设计与应用实验(化学电源设计实验)和能源化学工程实践(能源化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A、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我校课程的设置有如下优点:

(1)通过化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尤其是通过化学、物理、化工原理、化工催化等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能够夯实学科基础,具备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背景

(2)完成化学基础课程群的学习之后,学生紧接着进入与电化学及电化学测试技术有关课程的学习,这样设置有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此外,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侧重新能源材料某一个方向的选修课,巩固所修的专业知识,成为某一个方向上的专门人才。

(3)对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等,都分别单独或者在课程学习中开设有实验课,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的实践课程合理而丰富。电化学原理实验、电化学测试技术实验、化学电源设计实验、能源化学工程综合设计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和学习从电化学基础实验到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器件从材料至成品的制作工程应用知识。此外,我校学生可在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久远环通电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完成工程实践,体现了我校对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我们发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不足之处,在21世纪及目前新形势下其课程建设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当前的体系过于偏重化学基础课程,轻材料科学基础学科课程,如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或材料科学基础等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础课程没有开设,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器件材料的合成及其使用性能。

(2)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及其绿色合成、污染控制与防治等可选修的基础课程上应完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最初目的是以化石资源优化利用为基础研究,解决能源与环境污染的重大问题。煤化工、石油化工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中还有重要地位,因此,课程设置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及其绿色合成等选修课程上还应加强。这些课程可供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后选修,拓宽培养人才的知识面和技能。

(3)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不足。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来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及对行业的全面和前瞻性了解,当前课程还存在容量不够大、涵盖面不足、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今后的建设中继续完善。其次,学生工程实践机会和场地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拓展,加强与更多的国内乃至国外知名公司合作更佳。因此建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在今后在发展中要不断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进一步扩大课程体系容量。

三、结束语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专业人才质量以及人才专业素质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急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大背景下,完善该专业课程的建设尤为重要。西南科技大学经过3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应该看到专业课程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希望文章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阐述能为国内开设该专业的相关兄弟院校有借鉴和启迪作用,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工作能集中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上,加快其完善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秀,来永斌,陈明功,等.基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216-217.

[2]赵海,刘俊清,刘瑾,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5,44(12):99-101.

[3]陈彦广,韩洪晶,杨金保,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8-229.

[4]刘淑芝,王宝辉,陈彦广,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09-210.

[5]孟广波,毕孝国,付洪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45-147.

[6]陈彦广,韩洪晶,陈颖,等.基于国际化、工程化能源化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及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14-216.

石油化工概论范文第5篇

他就是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魏新利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化工系统首批跨世纪优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等职。

开拓创新 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的资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局面,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种种问题困扰着人类,魏新利教授对此十分忧心,多年来,他也一直以自己的能力致力解决这样的问题。魏新利教授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多项新型、高效、节能的装置,尤其在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研发方面更是获得多项专利。比如研发出的新型换热设备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运行可靠,节省钢材高达40%,其传热效率提高35%,壳程阻能力减少了40%,并且有效防止了因流体诱导震动而引起的断裂、泄漏等故障,使设备寿命延长了不止2~4倍,这项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魏新利教授还针对我国冷喂料橡胶挤出水平较低,研发出销钉机筒冷喂料橡胶挤出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新颖、自动化标准化程度高、维修方便、运转可靠、噪音小、功耗及制造成本低,被推广到数十家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挤出机和与之配套的温控装置分别获得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二十一世纪,生物油因含硫、氮等有害成分少,被视珍贵的绿色燃料,因此,魏新利教授研发出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该装置由温控加热系统、进料系统、流化床反应系统、旋风分离系统、冷凝收集系统组成。在实验室阶段取得良好试验效果,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曾经有材料指出,我国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50%,目前我国的余热利用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针对这个问题,魏新利教授正在研究采用有机郎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研发适用于多种低温热源,并能根据热源形式和应用需求支撑小到0.1kW大到上百MW的机组,可广泛应用于车船余热发电、海洋钻井平台、偏远地区的孤网发电等等,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魏新利教授还尝试将太阳能、土壤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四者综合用于建筑物空调系统、以实现冷、热、电、热水等联供,目前魏新利教授正在进行研究,对于该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在这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就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魏新利教授在科研上坚持创新思维,他抱有很大的自信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魏新利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几年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攻关、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他本人还获得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教书育人 直挂云帆济沧海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了魏教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四大修养,作风”,用于引导教育教师。“四大修养”即“道德修养、心态修养、境界修养、胸怀修养”;“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学习”的作风;“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作风;“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作风;“心态平衡,脚踏实地”的作风;“顾全大局、登高望远”的作风;“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讲操守,重品行”的作风。在魏教授的带领下,学院逐步形成了协作、奉献、求是、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务实、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准则,为学生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使化工类人才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能满足时代对新型化工人才的要求。魏新利教授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化工类专业设置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切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实现服务领域、主要学科背景和业务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转变的改革思路。

一是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必须由化学工业转变到过程工业;二是服务领域的主要学科背景必须由化学工程与技术转变到过程科学与工程技术;三是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必须转变到掌握过程科学、过程工程技术、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等业务知识,能在化工、石油等过程工业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如此转变大大拓宽了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和学科领域,使之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他根据过程工业由过程工艺、过程装备、过程控制三大模块组成的特点,提出将化工类专业课程方案配置定位为“一体两翼”。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为以过程工艺为“主体”,以过程装备及过程控制为“两翼”。“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过程装备为“主体”,以过程工艺及过程控制为“两翼”的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及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整体的素质教育结构框架,为全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其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