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第1篇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2.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4.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秀美的新农村。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第2篇

1、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方而的含义:一是指房地产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对各种房地产品的要求,又要满足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的需要。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住宅业的稳定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完善及人居环境的改善等;二是既要保持产业自身不断增长,又要与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主要包括社会的公平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如土地资源、空间资源、建材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等等。

2、房地产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但是,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

房产业的最终产品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龙头产业,可以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每投入200元的住房资金,可创造相关产业140~440元的需求;每销售200元的住宅,便可带动260~30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住宅建设若增加20个百分点,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住宅行业每吸纳200人就业,可带动相关行业300~400人就业。由此可以看出,房地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我国房地产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1房地产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3.2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

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3.3与房产发展相配备的金融基础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强。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纳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3.4商品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

空置房地产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与外部客观环境不相适应引起的空置,包括上文提到的大大超过当地人口规模的房地产,以高利润为目标,不顾市场需求的房地产等。第二类是由于内部因素造成的房地产空置,包括开发商资质较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存在问题、销售不畅、与周围已有项目雷同,缺乏自身特点,由于没有特点,没有优势导致的空置等。空置房地产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资源,长期下去,还必将危害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4.1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首先要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努力使房地产经济向对资源集约利用的方向转变,尤其要提高对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应作好房地产发展中的科学规划,房地产与其他行业协调发展,既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带动经济增长,也要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的行为。

4.2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房地产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要求在建设项目决策之前充分听取城市环境和生态保护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规划,在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物质功能,树立“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美好的生活办公环境;要求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更加自然和优美,与周围的绿化、园林、小品等和谐搭配,相得益彰。

4.3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风险。另外,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4.4加强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保障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公平、高效的外部环境的创造。一方面,政府应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根除腐败、杜绝暗箱操作、严格执法、取消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房地产经济法律法规,包括制定各项明细的实施规则,尽量做到法律、条令、规则之间能相互配套,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依靠市场原则优胜劣汰,提高开发商的素质,使房地产项目与人口、源、环境相协调,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将房地产开发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减至最低。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纪人;发展与规划;措施与研究;

体育经纪人作为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为运动员、俱乐部、协会、赞助商、广告商牵线搭桥,是体育市场发展不可缺少的行为主体。马铁、黄文卉等人将体育经纪人定义为:“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经纪组织”。体育经纪人发展至今,己经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姚之队”、“中体经纪”、“八方”的崛起,NBA中国赛以及在电视上众多的体育明星所主打的广告都在体现着体育经纪人的价值。假外援现象、国内优秀运动员低价输出等又提醒大家体育经纪活动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我国的体育市场化的过程中,对于体育经纪人问题深入研究是非常迫切的。

一、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现状

体育经纪人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数量不多且多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体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公司法人是我国现有体育经纪人的主要细织形式,个体经济人和体育经纪人事务所的形式还很少。

体育经纪人现行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经纪人培养体系,仅有的体育经纪人培训班,近几年在全国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培养效果不尽人意,形成了一批持证却难以上岗的“准体育经纪人”。

休育经纪活劝的参与主体。在从事体育经纪活动中,真正体育经纪公司在我国数量还很少,更多的是以兼营体育经纪业务的其它组织形式从事经纪活动,主要是广告公司、攻关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此外国外体育经纪公司也参与了我国体育经纪活动。

体育经纪人的经纪活劲形式。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主要以“居间”形式为主,高水平的“”等经纪活动还很少[1],在运动员的经纪,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经纪方面存在体制制约,而仅有的运动员经纪也仅限于部分运动项目运动员转会,回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经纪领域是体育赛事,但运作水平有待提高。

二、 我国体育经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健全。与体育经纪人的人数迅速发展相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却没有随之健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统一的体育经纪人立法。我国并没有统一的体育经纪人立法。现存的只有国家工商局在2004年颁布的《经纪人管理办法》和少数几个省市有关于体育经纪人的法规,而且法规的内容不一致,不利于体育经纪人在全国范围内执业。第二,没有专门的体育经纪人才。我国的体育经纪人大多数是兼职执业,执业能力和素质并不高。同时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对经纪人的专门知识、比赛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第三,没有体育经纪人的违规救济措施。体育经纪行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经纪人侵犯体育运动员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我国现阶段,运动员只能通过《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限的几部法律中规定的委托关系进行救济。而经纪人在与运动员签订委托合同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条款,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委托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对经纪人损害其利益的行为进行救济就十分困难。

体育经纪人素质较低。由于市场起步较晚,短期的人员上岗培训时间短、内容少,形成过关率高、淘汰率低的短期急功近利的现象,长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且少有资本进入推动。由于体育经纪活动常涉及多种专业知识,如体育、经济、广告、营销、公关等方面,优秀经营者需要具备综合知识结构或身边团聚着拥有多种知识结构的顾问团,因此体育经纪市场中优秀经营人才较为匮乏,中国体育经纪活动的运作水平还很低下,与国外的体育经纪公司难以抗衡。

体育经纪市场信息不灵。由于在地域、时间、专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着较大差距,造成了体育经纪人的“中介价值”缺失。而所谓“中介价值”的产生基础是经纪人能够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但目前,我国缺乏有权威、有质量、多内容的体育市场信息平台,没有灵通的体育市场信息交流,就难以提升体育经纪人及其活劫的市场价值。

体育经纪人的职业非专业化。目前在我国经常较为正规的体育经纪实体有:希望国际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北京高德体育文化中心、广东鸿天体育经纪公司、国际管理集团等,但是相对体育市场发达的国家来说,我国体育经纪人数还是较少,通过经纪人资格考试和体育专业知识考试,长期从事体育经纪和活动的体育经纪人更是寥寥无几。其中大多数是兼职广告人,或是通过一定渠道充当临时体育中介。可见,目前从整个中国体育经纪市场看,半职业性的体育经纪人在我国还占据主要地位。

经营规模较小、理念有待成熟。体育经纪人作为体育市场的行为主体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体育市场的水平、规范、高效的运转,也影响着体育供需市场对体育经纪市场的依赖和信任。体育经纪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体育经纪人,如美国拳击经纪人唐•金。另一类是体育经纪公司,如国际管理集团。虽然个体体育经纪人是体育经纪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从整个国际体育经纪市场的份额来看,个体体育经纪人只占了一小部分,而体育经纪公司几乎占据体育经纪市场的垄断地位[2]。可见,一个规模大、资金雄厚、经常运转正常、高效的体育经纪公司更能满足整个体育经纪市场的需求。以国际管理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全球有60多家办事处,的运动员、教练员2000多名,并从事有关体育的各种中介业务,但目前我国的体育经纪公司仅有几家,而且规模较小,在体育经纪市场份额中主要还是以半职业化的个体体育经纪人所垄断。

三、 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加入WTO,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中介市场将分步骤、分阶段、渐进地开放。目前,整个中介市场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各类专业中介市场将走调整政策和放松限制之路,体育中介市场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运动员经纪将有大的突破;(2)运劝队、体育组织将有大的经纪需求;(3)体育赛事前景将更加广阔;(4)中介市场的法制环境将有所改善;(5)体育经纪活动将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上有所拓展;(6)体育经纪活动内容将有所扩展;(7)经纪活动范围全球化;(8)国外体育经纪公司凭借其资金、品牌、技术等优势在我国体育市场广泛介入。

四、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对策

建立体育经纪人的专门机构,健全法规。国家体育总局应成立专门机构,对体育经纪人进行科学研究,为体育经纪人提供法律和信息的帮助;尽快制定出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条例、相关的法律依据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佣金标准,使体育经纪市场有序,避免委托方、受委托方和中介出现膨胀,影响体育市场的发展。

建立体育经纪人的学习、培训体系。培养体育经纪人应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和经济院校的优势,在体育和经济专业设立经纪人专门课程[3],培养体育经纪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对正在从事体育经纪的经纪人进行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体育经纪人的整体素质,使体育经纪人持证上岗。

规范政府机构与体育事业的管理体制。打破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体育市场的垄断,逐步实现体育中介市场资源的公开化,进一步转换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我国体育经纪业应借鉴国外的管理制度,体育经纪业的管理应该着重从资格认定制度、注册登记制度、保证金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佣金制度、仲裁制度、违规处罚制度、培训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规范。

疏通信息交流渠道。总局委托下属事业单位成立国家级体育信息交流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储存和国内、外体育资源供求信息,同时通过INTERNET等网络了解全球体育信息,为相关交易主体提供咨询和调研服务,形成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市场。定期召开体育经纪人信息会,印发有关材料,组织经纪人学习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经验交流等。

同国际体育经纪市场接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培养体系和运作方式,使体育经纪人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由半职业化逐渐向职业化过渡。在进行跨国经纪活动时,体育经纪人必须持有国际各种体联组织颁发的各种证书。只有取得送些资格,体育经纪人才能把更多的中国运动员推向国际体坛,同时,引进更多的国外运动员参与中国体育市场运作,推动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和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体育市场化、职业化是体育经纪人产生的源泉,也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不断深入,体育经纪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经纪活动还很不规范,经纪范围还很窄。虽然已有国际化的特点,但是规模还很小。另外,我国体育经纪人大都是兼职、临时中介和,缺乏体育经纪人所必备的素质和知识,人数也很少,具有专业性的体育经纪人则更少。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开拓一条适合中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体育教研室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下的经济潜能不断被挖掘出来,近年来,体育经济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催化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一套体育经济运作模式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首先介绍了我国的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最后提出了如何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体育经济 阻碍因素 应对措施

自从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来,国民对体育的热忱已是步步加深,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体育经济在GDP中的所占比例步步加大。研究体育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一)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居民消费能力有限,买方市场和通货紧缩特征明显。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却非常快,体育潜力不断提高。

(二)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三)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一)社会人口体育素养不高

西方某些国家早就明确了体育的社会价值,提出终身体育的思想。我国虽然也曾在理论上给予了探讨,但并未产生真正的效益。封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文轻武”思潮始终趋于主流,导致近、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际操作往往是背离的,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使体育未能充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影响。体育的发展往往雷声响,雨点小,社会人群的价值偏向,造成了体育意识淡漠,这是人们体育素养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得不到纠正,势必阻碍体育经济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决定价值取向,是影响消费动机的源泉,社会人口没有体育素养或素养不高,就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更不必说为运动而付出经济代价。

(二)体育经济发展实体处于“零刺激”

当肥胖成为影响女性曲线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各种减肥药,减肥茶经媒体宣传成为消费热点,直接原因是减肥的作用解除了消费者的顾虑,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影响体育经济发展的媒介甚至生产厂家,都未能对体育的效力进行必要有效的宣传、导致决策和经营的失败。人们对于自己投出的“经济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因此,对于体育消费的欲望当然不高,保持在观望与等待的平稳“零刺激”状态之中。体育经济要发展,各经济实体必须注重实际产品的价值验证和健身效力的宣传力度。通过科研论证,分析解决适合不同个体需求的“短、平、快”系列运动产品。在具体调整的基础之上,有效地运用可操作的数据指标,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人们增强健康而忠实的服务,以实际的效能改变“零刺激”的睡眠状态,为体育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体育消费运行缺乏整体效力

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关键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厂家应摒弃以热点赢暴利的经营思想,研制适合不同经济个体消费水平的体育产品,并考虑在不同产品结构中增强必要的简易健身功能的指导法则,使产品的价值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相吻合。政府在进行城区规划,社区设施配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为主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从而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

(四)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

(二)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三)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四)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培养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五)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体育经济的发展展望

体育经济必须与全民体育同步发展,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状况的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反映乃是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及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包括体育是否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体育人口的数量,社会体育的水平和群众性体育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体育设施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一个国家的体育科学技术,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的最高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必须立足于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个坚实的基础,开展一个全民健身活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花钱买健康”的体质投资已成为时尚。这就要求体育经济必须与全民体育同步发展,一个大规范的群众体育消费正迅速的转向市场化,如今人们喜爱的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各种体育健身场所,如溜冰场、台球厅、乒乓球馆、保龄球馆和夏日游泳池,冬季温水游泳馆已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当体育产业化的兴起以后,谁投资、谁兴办、谁受益,使体育社会化有了经济利益基础,大大促进了体育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化的市场经济,为发展体育经济创造了优异的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06):247.

[2] 高阿平.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10):135-136.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第5篇

【摘 要】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实事工程,结合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如东县加快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乡公交; 发展困境; 应对措施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缓解交通阻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城乡居民“最后一公里”公交出行问题的实事工程。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是如东县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一、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

2012年底,《如东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出台,启动了我县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城市公交拓展、镇村公交试点,城乡三级客运线路网络形成,一体化服务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一)取得的成绩

1.城乡客运覆盖基本满足要求。我县拥有客车128辆5667座,客运线路47条,基本达到县城纵横全覆盖,县城通达所有镇(区),镇(区)全覆盖率达90%。2013年以来累计运送旅客2409.37万人次。基本保障城乡居民的公共交通需求,实现 “人便其行,行有所乘”。

2.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配套完善。已建城乡客运站亭144个、在建站亭81个,站牌959只,镇村公交回车场4个。洋口客运站、渭河路临时回流场充电桩已建成。新建了小洋口客运站、洋口港客运站、河口客运站、兵房客运站,新客运总站已全面启动建设。

3. 公交公益性逐年得到显现。校园专线特色接送解决了学生出行难、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城市公交对70周岁以上老人、残疾军人等五种人实行免费;在南通市县(市)区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江苏交通一卡通”,刷“普通卡”享受优惠,持“长寿卡”免费乘坐,目前正在组织优抚卡的发放。

4.客运行业形象全面得到提升。车型、标识、服装、服务标准“四统一”给全社会焕然一新的感觉,提升了行业形象。

(二)面临的困境

对照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我县还存在种种问题制约了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发展。

1.车辆运力不足导致覆盖不广。我县城市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为1.5标台,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2.9%。对照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系(2013年修订)城市万人公交车≥15标台,实现程度至少应达到80%的要求,差距较大。现有运力严重不足,一些建成公路未通班线,班次时间间隔长,对此,群众不满意,诉求不断。

2.基础设施滞后造成转换不畅。目前城区无公交回车场和首末站,临时租用的场地和协议停放场地随时面临被收回的寰常怀鞘泄交线网基础薄弱,城乡公交覆盖力度不够;无公交专用车道导致交通拥堵。县城以外的镇(区)除新建的客运站外其他客运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没有换乘节点,有的车辆只能临时停在路边,存在安全隐患。

3. 公交亏损严重制约公交服务发展。目前分类定额补贴远不能弥补县内公交连年的亏损。受经济效益的影响公交的公益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呼吁制定优惠乘车政策降低票价。机动运力和驾驶员储备不足,当车辆发生故障、保养、检测等只能停班。

4.惯有出行习惯限制公交发展速度。如东地理位置偏僻,城市框架小,道路窄,本地人口为主,流动人口少,城乡居民习惯以摩托车、自行车、电瓶车等为出行工具。加之受人力三轮车、“黑车”的冲击,城乡客运县内班线规模、效益得不到保障,陷入了“客源减少-效益下降-减车降亏-间隔拉长-客源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江苏省委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目标对公共客运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推进公众出行服务现代化”中提出积极发展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公交,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以公交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提升农村客运均等化服务水平。发展公交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方向,需要探索符合地方条件与市民需求的公交发展模式。

如东城乡公交底子薄,发展阻力大,但依然存在巨大潜在的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如东交通运输发展向运输服务提升的加速转换期,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便捷、高速、舒适的客运交通需求日趋明显,城乡居民对城乡均等化运输服务诉求更加强烈,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亟需落实。

三、应对措施

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积极探索推进,全力打造县内“全域公交”,形成城市、城镇、镇村三级公交网络贯通融合,路、站、运配套设施齐全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转型升级。

1.科学编制公交规划,加快公套设施建设。

按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功能布局,科学编制城乡公交一体化,城市公交、城镇客运、镇村公交三级客运及相关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公交枢纽站、回车场、农村客运站、公交换乘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形成城、镇、村三级客运站网络体系。

加快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公交换乘枢纽、调度中心、回车场、首末站、港湾式停靠站、农村客运站、加气和充电站等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做好农桥拓宽改造以及安保、绿化工程,为镇村公交运行提供通畅、安全、优美的道路通行条件。

2.调整优化公交网络,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大公交车辆投放,对县内客运实行全域公交和公交票价,加强新老城区公交衔接,提高老城区通达深度,减少覆盖盲区;合理布局、全面开通城镇公交,提高辐射程度;加密城乡公交线路,实现新建公路全覆盖,镇村公交实现节点运输。加快发展镇村公交,合理安排营运线路、营运时间,合理设置首末站、候车亭、线路牌等配套设施,科学设置换乘站点,强化城乡客运线路衔接。

施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设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和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城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各中心镇客运站建成一批公交电子站牌等出行服务信息设施。开发公交APP软件,实时查询线路信息、到站信息、公共自行车信息、出租车服务信息等,在公交车上安装车载移动支付终端,通过APP扫码上车,让市民可以享受合理规划行程、节省候车时间、方便支付费用等便捷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公交财政补贴机制。

公交公司要不断完善公交服务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岗前培训,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要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日常考核,将服务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营造良好的公交出行环境。

完善公交补贴机制,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除上级专项补贴外,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按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补贴的“五统一”模式实施,确保镇(区)客运站场覆盖率100%。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合理界定企业成本,经营补贴;对公交企业亏损实行兜底补贴,按照“年初预算、季初预拨、年底核算”的办法,做到公交补贴优先审计拨付,保障公交事业发展。

4.加大公交惠民力度,努力引导市民公交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