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发展报告

农产品发展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发展报告

农产品发展报告范文第1篇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占整个工业比重大,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中,种植业加工业企业有30家,畜牧及其它加工业14家。在种植业加工企业中,以食用菌、茶叶、优质粮油、金银花及中药材、酒业为主,以优质粮油加工企业最多。市场知名度相对较大的加工企业有10家(绿颂米业、龙头面业、长赤翡翠米业、南江林产品公司、通江银耳集团、山霸王公司、罗村茶叶有限公司、江口醇及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较有市场知名度的产品有:龙头面、绿颂米、翡翠米、亦奇牌菜籽油、米仓山牌核桃、金银花(茶)、通江银耳、罗村茶叶、小角楼和江口醇酒、何大妈豆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有12家(5个粮油企业、4个茶叶企业、1个水果企业、1个干果企业、1个食用菌企业)。

(一)粮油产品加工情况。以龙头面业、长赤翡翠为代表的17家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35万吨,年实际加工不足25万吨;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5家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5万吨,年实际加工不足10万吨。小型加工业主82个,年加工能力30万吨,年加工销售收入14.64亿元,其中小角楼和江口醇占6亿元左右。

(二)蚕桑产品加工情况。全市3家茧丝加工企业,主要是加工生丝产品,无精深面料和终端产品,由于原料不足、国际市场起伏大,常年处于半生产状态,年加工销售收入仅0.8亿元左右。

(三)果蔬产品加工情况。全市果蔬加工企业仅有4家(寿星果业有限公司、*罐头食品厂、何大妈豆瓣厂、驷马豆瓣厂),年加工营销能力仅3.5万吨,年销售加工收入0.36亿元左右。

(四)茶叶产品加工情况。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的规模以上企业仅3家,加工业主和小型加工厂(场)、家庭作坊共36家,除罗村茶业、元顶子茶场和火天岗茶场年加工总量450吨,年产值仅0.32亿元;小型加工厂(场)和业主、家庭作坊年加工总量1500吨,年产值0.83亿元左右,茶叶年加工销售总收入仅1.14亿元左右。

(五)金银花及中药材加工情况。主要加工企业有正华药业、同心药业、百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普瑞制药有限公司、四川米仓山林业集团有限公司(金银花饮料)、巴山植化厂(金银花中药提取液)、南江大河金银花茶加工厂(金银花茶)等6家企业。年加工能力(原料)达3万吨,年销售收入1.35亿元。其中,金银花茶的加工业主(基点)达11个,销售收入达0.35亿元。年销售总收入1.7亿元。

(六)食用菌产品加工情况。从事食用菌加工经营的3家企业是通江县银耳集团有限公司、山霸王集团有限公司、光泰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营销能力4000吨(干制品),年实际加工营销2000吨,年销售收入0.86亿元,大巴山食用菌协会年加工销售收入0.6亿元。

以上36个加工企业(规模以上30个),130个小型加工厂(场)、业主和1个专业协会的年加工销售总收入为20.11亿元。年加工增值5.4亿元。

二、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优质专用原料。国际国内优质加工小麦、水稻、玉米产品在*很少。目前尚未种植加工高档产品的小麦、水稻、玉米品种,已种植相对优质品种仅能加工中低档产品,且尚无法形成专用原料生产基地。

(二)加工设备落后。我市粮油、茶叶、茧丝、中药材等产品的加工设备大多数已落后国内主体加工设备,因此,加工质量及效益显著低于其它先进地区。

(三)加工企业运转困难。在我市,金融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推动虽然一直在加强,但推动力量一直很弱。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原料收购资金不足,导致常年处于半生产状态。

(四)企业产权机制不活。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改制资金筹措难。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制不彻底,生产经营机制不活,员工及管理者、法人代表的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发挥。

(五)缺乏集团优势。20亿的年销售收入分散在36个加工工企业、130个业主之中,除两个酒厂以外,尚无1个亿元加工企业。

(六)本地原料利用低。部分粮油加工企业主要采用外地原料生产,放弃本地产业化基地建设,致使常年原料不足,延缓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加工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和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具有区域优势、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前,力争在*建成6大加工基地(优质油料深加工基地、优质富硒茶深加工基地、食用菌深加工基地、金银花及中药材深加工基地、茧丝加工基地、大米和条面加工基地);力争实现“四增”目标(①加工企业实力增强,培育3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②农产品深加工率进一步提高,将油料、食用菌、茶叶、中药材深加工率从35%提高到60%;③加工效益增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制,企业年盈利率超过15%;④农民收入增加,加工企业产业化基地农户,仅加工产品带动农民增收100元以上)。

四、发展措施

(一)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立优势产业园区。要在全市建好20万亩的金银花加工原料基地、20万亩茶叶加工原料基地、5万亩茧丝原料加工基地,50万亩优质油料加工基地、50万亩优质稻米加工基地,3万吨食用菌加工基地。在工作中,一是要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推动;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持续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壮大支柱产业。

(二)科学规划,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势集团。按市场经济原则培育和打造大米、条面、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菜籽油加工的龙头集团,采取扶优扶强的办法支持特色产业的主要加工企业,努力打造亿元龙头集团。

农产品发展报告范文第2篇

我市乡镇企业目前有农产品加工企业9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2007年,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64806万元,实现总产值91043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50444万元,实现总产值52949万元,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以粮油加工、辣椒加工、畜禽加工、茶叶加工、白酒加工为主,其中,以粮油、畜禽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行业。

二、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市乡镇企业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路子,结合实际调整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率先从农产品加工上突破,突出抓好粮油、茶叶、畜禽、辣椒、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并通过整合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地,在全市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以项目带动投入,以投入带动发展,使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特别是粮油加工、特色食品加工,肉禽加工优势凸现,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富民强县的主要行业。

(一)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

200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20350万元,实现总产值23048万元。2007年,仅一年时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99家,增加了1.4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5家,增加了2.8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50444万元,实现总产值52949万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248%和252%,实现了质的增长和量的扩大,并通过整合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地,通过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在全市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西秀区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百年家良组建的胡氏集团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关岭县断桥糊辣椒将作坊式的加工厂进行整合形成集团化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扩大了企业规模实力,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整合上实现了突破创新。

(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逐渐显现

我市乡镇企业现有农产品加工市级龙头企业3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户,2007年,西秀区广源绿色油脂公司、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广源绿色油脂公司在西秀区旧州镇、大西桥镇、镇宁县、普定县均建有油菜籽基地近3万亩,带动了近3000户农户种植,实现了企业、农户“双赢”,平坝县顺龙米业有限公司在全县12个农业生产条件好的行政村实施1万亩紧密型无公害优质水稻地“订单”种植;平坝县天星油脂厂在新建精炼油生产线拓展食用油料深加工的同时,积极推动“订单”农业发展,拉动农民稳定增收,目前已带动周边近万户农户发展粮油种植;西秀区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无公害山药种植基地5000亩,通过实施全山药胶囊生产项目可推动农特产品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农产品市场网络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与大公司、外贸经营企业合作形成市场网络,广源绿色油脂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越南;牛来香产品畅销上海、北京、深圳、长春、武汉、昆明和贵阳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上千个超市销售,并进入沃尔玛在国内的31个超市销售,平坝县金凤徕食品有限公司与天津“台之味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贝斯特公司”、山东“大家乐公司”已初步达成月销售50吨(产值380万元)牛肉系列食品的意向,并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南方市场,争取在两年内销售额过亿元。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效应日渐增强,科技进步迈出新步伐

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注册商标逐年增多,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渐增强,紫云县鸿翔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山苍子精油系列产品获国家专利,打出“黔南第一香”品牌;贵州新华生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蛋白胨系列产品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68试剂蛋白胨的性能相当于美国DIFCO细菌胨;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与贵州轻纺工业设计院合作成立的“贵州省食品技术加工服务中心”和“贵州省农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开发的葛根粉、葛根茶系列产品,全山药胶囊进行中试获得成功。两个中心的建立,提高了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检测能力,并为其他食品生产企业搭建了科研、检测平台;平坝县金凤徕食品公司以高起点引进德国先进肉类食品加工线,力争以先进加工技术创办全省一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生的积极效应

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劳动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贵州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在西秀区刘官乡、蔡官镇发展山药种植基地1500亩,带动农户900户,以点带面向周边乡村辐射。过去农民种植玉米,每亩收益约250元,种植山药后,每亩收益约1500元。农业产出效益大大提高,农民种植山药的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8年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带动农户6000余户近3万人,农民收入从原来的每亩250元增加到1500元。

平坝县顺龙米业有限公司实施优质水稻“订单“种植,为生产优质米提供原料保障,达到”农企“双赢。2006年,公司与1113户农户签定4200亩优质稻”订单“种植合同,秋收按高于市场价的5%——10%价格给农户全部收购,使每亩粮食增产94公斤,每户平均增收480元。2007年,在2个乡镇12个行政村实施1万亩规模化无公害优质水稻”订单“种植,与3608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秋收按”订单“合同优价给农户进行收购,每亩增收180元,平均每户增收500元,使2886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的农户得到144万元的实惠。今年,公司继续在2个乡镇12个行政村实施1万亩无公害有机优质稻示范种植进行优价收购,预计到秋收可带动近700户种植户创收500万元。

西秀区广源绿色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自2004年建立以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区政府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采取合同订单形式,投资80万元在西秀区大西桥镇建立了7000亩以“黔油7号”为主的“双低”优质高产油菜籽种植基地,农民按合同订单组织生产,企业按订单保护价收购,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让种植户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合同订单带来的好处,并以村为单位建立初级加工厂,带动周边近万户农户增收。基地种植户由2006年人均收入2100元提高到2007年的人均2600元,增长23.81%,年人均增加收入500多元。目前该公司就业农民工有58人。

安顺市黔中黄果树粮油购销公司2006年9月成立以来在西秀区双堡镇,东屯乡成立种植基地9000亩,和农民签订了订单种植合同以每斤1.1元的保护价给农民收购,带动了4500户农户种植,每户农户可增收450元,该公司解决就业人员160人。

四、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融资难、信贷难、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仍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小季农产品收购季节,由于流动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订单合同的履行,导致加工企业原料储备下降,突出表现在油脂行业和特色食品加工行业,西秀区广源绿色油脂公司因上水解蛋项目和面临收购油菜籽急需贷款1000万元;平坝县金凤徕食品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已基本完成,设备已安装,急需启动生产资金400万元,尽管以上企业被省乡镇企业局确定为扶持的大项目,由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为其担保,农业发展银行给予贷款。省担保中心已两次到企业实地考察,了解项目实施情况,但由于银行贷款程序复杂,使企业贷款问题迟迟不能落实,企业无法正常生产。

(二)原料基地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较好,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逐渐增强,但因原料基地建设滞后,相关产业满足不了龙头企业生产的需要。如牛来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贵州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产品畅销上海、北京、深圳、长春、武汉、昆明和贵阳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上千个超市销售,并进入沃尔玛在国内的31个超市销售,但该公司建立的牛养殖基地养殖的肉牛仅占公司需求量的61%,而部分牛还得从市场上购进,由于原料供应不上,满足不了企业的生产需要,因此,牛来香这样多年来,产值总在几千万元徘徊,难以突破亿元。华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全省同行业中设备、基础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一是由于流动资金短缺,二是原料供应不足(设计规模2万吨/年),但原料基地不到一万亩,由于原料基地滞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工业反哺农业的效应不够突出。

(三)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我市虽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且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象华泰绿色食品公司和百年家良组建的集团化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小打小闹境地,并且加工层次低,效益差。在招商引资方面,一是推出的项目规模小,难以吸引外商投资;二是未充分利用各种经营洽谈会和各种信息平台做好项目推介,并采取外出招商,以商招商,以友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外交流,因此引进的资金少,难以把企业做强做大。

(四)产业链条不长。开发区犇牛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80万元兴建的幺铺镇大牲畜交易屠宰市场,占地面积31333平方米,是整个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牛屠宰加工综合市场,屠宰车间实现机械半自动化吊宰,车间环保设施齐全,污水实现达标排放,2007年屠宰量达10万头左右,带动了运输业、牛餐饮业、牛肉干厂及牛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但该公司虽然规模大、基础好、带动效应强,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来看,该镇没有人从事种草行业,仅有养殖户几十户百余人,所提供的牛仅为屠宰量的百分之几,其他的牛均是从周边县区甚至省外运来;从下游来看,对牛的深加工基本处于空白,牛产品加工业数量少、规模小,所用肉牛量仅为屠宰市场量的20%,剩余的80%全部销往外部市场,牛产品加工企业都各自为阵,相对独立,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利用。如果幺铺镇犇牛发展有限公司能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整合资源,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那么全面推进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中国一流的牛产业品牌指日可待。

五、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一)切实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企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体和关键,政府应鼓励金融部门,特别是农业金融系统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减化审批程序,加快信贷速度的运作,以满足企业季节性购进原料及生产的需求。

(二)整合扶持资金,形成合力。近几年来,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资金较多,政府有关部门、农业局、经贸局、财政局、农办、乡镇企业均有,但这些资金都是分散使用,分散扶持,没有形成拳头,使资金发挥不到最大效应,如果各部门资金能捆绑使用,形成合力,我们相信,安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大的飞跃。

(三)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着力解决种植基地规模小的问题,作好统一规划,协调促进,引导加工企业合理投资布点,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通过订单,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形式,以“双赢”为目标,把企业与农户之间简单的买卖关系变成利益连接关系,逐步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和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和种植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

农产品发展报告范文第3篇

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为平台,以农业展望报告为形式,通过权威专业的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市场相关主体生产经营决策,调节农产品供需关系,我国农业管理正进入以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信息引导的新阶段。

农业供需形势变化亟须农业管理方式革新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但是,与产量攀升相伴随的却是农业供需关系的变化。2003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粮食基本不愁卖,农产品只要种出来,就有机会卖出去。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农业产能增加和国际粮价下跌,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转变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连续多年明显上涨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更高,结构性的供需失衡现象也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面临销售不畅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感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也感到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供需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农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在以前,农业政策主要目标在增加农业产量,聚焦于良种良法,大力落实种植面积。曾经有一段时间,农村干部大多在谈催种催收。然而,这种只关注生产端的管理方式可能要成为过去时了。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大会致辞中指出:“适应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与时俱进推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促进供求关系平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召开展会大会,展望报告,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为现代化农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开启了新篇章。

信息引导农业管理方式革新的重点突破口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供应链条各环节信息是否对称,决定了整个产业能否平稳健康发展。”

纵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产业发展,数据信息逐步从传统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社会财富,信息成为推动农业管理方式革新的重要支撑。

缺乏信息引导时的农业生产决策图景大都类似于此: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对于未来市场供需变化的判断能力,他们只好依赖于历史经验和从众行为来进行生产决策。大部分人采取了更简单的决策模式:上年什么赚钱,今年就种什么。

这种基于过去而不是基于未来的生产决策模式,在传统的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并不会产生过多问题。因为农产品供应的增长能够被更多的需求所满足,所以一般不会存在“卖难”和价格“过山车”等问题。

然而,在供需形势出现大的变化后,基于过去的生产决策模式却可能会带来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之前赚钱的品种过一阵大多会因供给过剩而带来价格下跌,之前亏钱的品种过一阵常可能因供给不足而出现价格上涨。于是,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两个极端:一方面,苹果滞销等现象见诸报端;另一方面,“蒜你狠”“姜你军”“向你葱”又时常来势汹汹。

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信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决策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农户就能够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这种“以需定产”的生产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平衡供需,有效减少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大幅波动。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全面监控分析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利于产销及时对接,而且产品结构、物流配送也能够及时按照需求变化调整,从而实现农业供应链条的‘闭环’管理、以销定产,有效缓解产销不对接引起产业周期性波动。”

农业展望大会信息引导型管理模式的具体探索

在建立信息引导型管理机制方面,美国已经建立形成了一套庞大、规范的农业信息体系,并将该套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作为农业管理的重点工作。据本次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介绍,从组织结构看,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直接参与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工作。从形式看,其定期的年度《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月度《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和周度《农作物生长报告》,成为引导美国农产品生产和全球农产品市场变化的风向标。

2014年,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引导农产品市场预期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并开始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的此项探索,标志着以信息引导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管理体制的开端。

展望报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由于我国农业基础数据资源相对薄弱,大部分基础数据信息又集中于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等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因而私人部门在信息方面往往难以具备权威性。依托于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展望报告兼具官方性和学术性,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展望报告坚持专业定位。预测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对具体农产品的预测更是因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难上加难。要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要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聚集顶尖的学者、一流的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群策群力,方能做出专业判断,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一般要具有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具有强大的模型系统支撑,并经过领域专家多次会商。”许世卫介绍说。据了解,2016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数据支撑包括国家统计数据、专业调查数据、国外机构数据、互联网站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来源,并对2015展望报告的偏差进行了评估,报告还吸取FAO、OECD等国际组织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建议。因此,依托其专业性,展望报告是能代表中国顶尖研究水平的研究成果。

农产品发展报告范文第4篇

加强机制建设确保高效运转推动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1年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名单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2011年06月)

国家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目标

安徽合肥计划建设5825亩伏缺菜基地

乌克兰决定征收粮食出口关税

今年全球食品价格难以下降

国际谷物协会上调2011/12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估

人大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

农业部六项措施保障生猪市场供应

我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我国“十二五”期间全力实施超级稻“31511”工程

中美玉米生产技术对比及对我国玉米生产的思考

皮雅曼——红色产业帝国——记新疆和田皮雅曼石榴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立平

休闲农业示范园规划探析——以“江西省双金园艺场休闲农业示范园”为例

设施农业装备安全监管对策分析

现代农业要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

寒地黑土区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丛书》征订工作正在进行中……

我国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

10年来我国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

宁夏积极实施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工程

2009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产量数据点评

输欧面制品面临更严格的进口食品检验

菲律宾推行进口大减粮计划

FDA批准孟山都低亚麻酸大豆油的“公认安全”申请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答问(选摘)

解答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一)

2010年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揭开“转基因”的神秘面纱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在低碳经济时代大有可为

白花蛇舌草中熊果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201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5月底在贵阳市举行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到辽宁省进行春耕春播工作督导调研

农业部启动全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

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在海口市成立

国家发改委回应大蒜疯涨:抑制个别商品不合理涨价

战略谷物公司略微上调欧盟玉米产量数据

09/10年度墨西哥秋冬玉米产量将减3.1%

日本买家将采购270万吨7到9月船期的玉米

今年迄今越南大米出口已达10亿美元

泰国政府计划提高国内稻米种植面积

3月哥伦比亚乙醇产量年比增长4.7%

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2010年4月)

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西南干旱北方低温,农业政策助生产

水稻种子干燥技术规程

原国标GB8876-88《粮食干燥机技术条件》修订说明

委内瑞拉法肯州芦荟产业规划及对我国产业规划的启示

农产品发展报告范文第5篇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现状及运行机制

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美国现代化农业仍是其国民经济的强大基础支撑。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的人数已不足3%,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产值高达3. 47万美元,是我国人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100多倍,且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出口大国。美国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重要原因在于美国有一个强大、健全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支撑。由于农产品生产量的强劲增长和大额的出口份额,美国更加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美国建立起了体系健全、门类多样、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为农产品出口和国内畅通销售奠定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

市场体系健全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农产品产量大,种类多,全国各地中转频繁。经过一百多年的运作与重组,美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日趋规范并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美国拥有相当完备的交通运输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渠道四通八达。美国的高速公路遍布城乡,从农产品市场直接通往乡村农场,提高了运输效率,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铁路运输也十分便利,许多农产品收购站、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实现了农产品的定向流通。

二是市场信息丰富。据统计,美国约有300个信息服务系统为农户提供农业信息,各种信息咨询公司、农业网站也成为农民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重要途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信息的主要来源,农户、农业企业、消费者都可以从这里了解农产品价格变化、市场行情等信息。基于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丰富,电子商务趋势明显。据统计,美国58%的农民拥有个人电脑并掌握上网技术,从事网上交易的农民达16% ,农产品网上交易量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的8%。农业信息的丰富和电子商务的发达,为实现规模化、集成化的农产品物流奠定了基础。

三是农产品物流社会化程度高。美国农产品物流分类详尽,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服务供应商。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有:私人供应商,包括零售商、批发商、商、加工商和经纪人等,经营额约占农产品物流总量的60%;专业销售合作社,合作社在美国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有3000多个合作社,社员数量达184万,销售总额超过610亿美元;农业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规模较大,美国农业公司拥有全国12%的农场,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农业协会,美国约有3200多家农民自发组织形成的农业协会,不仅可向农户提供信息服务,还可以组织农产品加工,并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政府农产品信贷公司,这些公司根据政府法令,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根据市场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稳定市场价格,保证有效供给。

四是零售业高度发达。美国零售业集中程度高,大型零售集团通过规模化经营在国内零售行业中占据统治地位。超市是鲜活农产品零售的主要渠道,占生鲜农产品销售总额的80%以上。美国超市大力推行“直销流通模式”。通过与优质农户签订固定合同,超市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农产品,既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又压缩了流通环节,大大缩短了产品由生产到销售的时间。大型超市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利于控制运输成本,还能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追踪。从本次考察的芝加哥最大的大家发农产品分销公司情况看,仅一个公司,就基本满足全市中餐馆所有原料供应。据了解,目前,全美78%的农产品实现从产地直接供应分销商,甚至直接进入零售环节。

五是批发商经营规模化。农产品批发经营呈现大型化、规模化特点,中小批发市场较少。据了解,美国仅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6家,却担负着全美甚至世界各地农产品的批发分销功能。以本次实地考察的芝加哥国际批发市场(Chicago international market)为例,仅这一个市场、17家商户就完全满足全州及周边地区的市场需求。在批发市场之外从事农产品收购、加工及供销的批发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据了解,美国东部最大的马里兰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只有2l家批发商,却能为马里兰及周围5个州提供水果、蔬菜和水产品。西部的洛杉矶水果蔬菜批发市场,25家批发商经营着500多种水果、蔬菜,能满足美国及世界各地的需求。批发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以拍卖、销售为主。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形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如芝加哥期货市场等。由于采取公开拍卖、销售和期货交易,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从而形成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和信息传播机制。

法律法规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美国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上,逐步实现了立法管理,并不断予以完善,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构架,为全美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946年农业市场法案》授权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场,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1966年信息自由法案》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1995年文书精简法案》规定:任何涉及10人以上的问卷调查或存档要求,以及联邦机构为了统计目的收集信息而进行的任何询问,事先都必须得到美国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批准。信息资料保密制度:美国农业部对所有的农业信息资料均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保密和公开的时间,任何个人和团体不得随意传播尚未公开的信息资料,否则要受到法律和各种条例的制裁。信息资料共享制度:美国既限制对机密资料的传播,同时又反对信息资料的垄断,积极促进信息资料的共享。一旦信息资料经农业部公开,该资料即为全社会共享。此时农业部将无偿提供这些信息,不得获取利润,只能收取资料和印刷工本费。农业信息制度:农业部各部门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按时间序列和数据资料来源进行规范处理,基础数据由抽样调查获得。公务员不得故意伪造篡改信息资料,否则将被处以5000美元罚款或5年以下监禁,情节严重者两罚并用。除此之外,在《商品贸易法案》、《食品安全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婴儿食品法》以及《茶叶进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也对市场信息管理进行了严格细致的界定与规范。所有这些,都为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奠定了严谨的政策基础。

流通业态多样

美国农产品物流体系非常发达,以“大生产大流通”为主要特点。美国农产品流通主要有三种业态。一是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目前美国农产品交易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美国现有的期货交易所中,有6家规模较大的纯农产品期货所。其中,成立于1848年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是美国最老、也是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在全球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具有领导地位。目前该交易所有3600个会员,47个期货期权品种,主要交易的农产品期货有小麦、玉米、稻谷、大豆、大豆油、大豆粕、燕麦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二是批发分销。由于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水果等生产区域,因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销地批发市场占农产品总交易量的20%,但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三是产地直销。据统计,由产地直接运送到超市的农产品高达80%。美国的蔬菜物流是这种直销模式的典型代表,产品由田间采摘以后,经过预冷-冷库-冷藏车-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的运输链条,到达消费者手中,使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除此之外,由于产地集中、信息发达和网络普及程度较高,现场拍卖、电子商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农产品流通业态和销售渠道。

机构队伍庞大

美国农业部雇员有10万之众,占内阁雇员总人数的6.6%,是联邦政府中第四大部,堪称全球最大的农业部。在全世界75个国家、地区驻有自己的雇员。围绕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方面就有5个大的官方机构,分别是国家农业统计局(NASS)、经济研究局(ERS)、农业市场局(AMS)、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以及海外农业局(FAS)。这5大机构组成了美国农业部的信息收集、分析、体系。与此同时,各州农业厅均设有专司信息采集分析的专门机构,一般由20多人组成。另外,联邦农业部、州农业厅还专门有雇员常驻核心市场专门定时定期采集上报信息。加上遍布全国的500家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这些庞大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机构队伍和众多的雇员,为美国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

采集机制和特点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是影响美国乃至全球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正是基于遍布全球的机构人员、强大的财政支撑和雄厚的资金投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各环节均已规范、有效,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分析、体系,形成了从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到全过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美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运行机制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资源公开、依法采发、服务多样、自主采信。主要特点如下:

信息资源公益性

美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工作,并一如既往的遵循公益公开、无偿免费的原则,全力服务美国民众。1966年,美国政府即出台了《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人人平等,政府信息具有公共财产的性质,一切人具有同等享受的权利,不受申请人资格的限制;政府对拒绝提供的信息负有举证责任;政府机关拒绝提供信息时申请人可以向法院请求获得司法救济,法院如认为行政机关拒绝提供的文件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免除公开的信息,可以判决行政机关公开申请人请求获得的信息。直到今天,美国政府各级各类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仍然坚持信息资源的公益性。这些信息不仅是价格供求信息,还包括全球各类产品、各国、地区农业进出口政策信息等,使得美国乃至全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信息服务机构和消费者充分享受公益性信息资源,指导生产,规范市场,引导消费。

信息研判专业性

作为高度发达的美国,其农业全方位的专业化程度正是美国农业现代化的鲜明标志。表现在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研判上,更是专业人员支撑、专业机构研判,专业水平服务。美国农业部对农产品信息研判工作高度重视,包括有专门的工作机构、良性的工作机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权威的信息等。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直接参与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研判工作。资金和人力保障充分,且通过跨部门合作进行分析预判,适时调整农业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农场农产品顺畅销售以及农产品出口收益最大化。此外,目前美国还有大批第三方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专门的研究型有偿信息服务机构更是人员专业,资源专业,渠道权威,预判准确。

信息权威性

美国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和工作集中在美国农业部。其中,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AMS)在全国各农产品主产州、批发市场、拍卖场及装运点等均设有市场新闻办公室,按每天、周、半月、月、双月、季度及每年形成数据和市场报告报送至华盛顿总部,由总部形成监测报告在美国农业部系统内共享;农业部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负责收集农场主定期报告和进行信息现场调查采集,提供及时、准确和实用的农业统计数据;海外农业局(FAS)承担着国际贸易谈判、收集和分析市场信息的职能;农业部与国家海洋气象局共同设立的联合农业气象局(JAWF)提供气象对作物影响报告,作为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进行作物评估的重要依据;经济研究局(ERS)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追踪研究,为决策提供依据。目前,由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的“市场新闻报告”和由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WAOB)牵头的《全球农产品供需状况报告》,对全球农产品市场影响巨大。在信息渠道上,一是农业部地方办公室直接将采集到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网络、电话咨询服务台、电传和录音信息提供给社会大众;二是农业部将相关信息汇总后通过新闻媒体免费向社会。三是农业部每天对农产品期货期权信息实行实时向全球,在多种媒体渠道上予以公布。

信息服务多元性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的发展和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是仍然大力扶持鼓励各类民间第三方中立信息媒体、中介组织积极介入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如政府网站提供市场信息服务,而电子商务服务则由农业网络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在运行中必然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形式。如美国主要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市场新闻报告、市场形势报告、展望和预测服务、统计报告和研究报告。目前,多种农业传媒(计算机网络、通讯、视听等载体)网络正成为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和各农业部门获取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实用技术,进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美大约有500多家第三方机构专门从事专业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氛围,得到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一致认可。

启示与建议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农业,一定程度上讲,农产品市场信息是影响美国农业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严谨、机制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也基本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大共识”,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在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科学规划,加快市场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信息立法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工作责任制度,规范信息采集程序,拓宽信息渠道。要本着规范采集行为,强化采集精度,保障信息时效,维护权威的目的,积极构建采集制度、体制和机制。同时,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加快信息立法步伐,减少对信息的行政干预,增强信息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同时,应加强立法监督,对伪造信息、随意虚假信息坑农害农的信息机构或个人,给予严惩。

加大投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主要集中在支持农业信息化,让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受益。据统计,美国政府每年支出10亿美元用于农业信息工作,用于农产品市场新闻的年度预算就达2200万美元。相比较,我国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虽然大有改善,但与构建科学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十分有限。因此,尚需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快速推进。目前,应优先考虑在信息人员补贴、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和权威等体系建设方面大量增加投入。结合金农工程、三电合一、物联网等现有信息化推进项目整体推进。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体系,联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中立第三方机构等,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农产品信息分析预警工作体系;制定预警工作的实施条例,完善队伍建设,建立数据采集和机制。

积极引导,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通过发挥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主体作用,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高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在信息服务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针对具有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等不同特性的信息产品,分别采用政府主导和投资、准市场机制和市场机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服务措施和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来实现。围绕实现这一转变,当前应着力培育各类信息服务主体,包括扶持引导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或其他民间中立性组织,逐步让他们承担起传播农业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各类主体信息服务的质量。

加强协作,掌握农产品国际市场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