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统计学
一、统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统计学的重视不够
一提到统计,很多学生会想到统计局、大量统计数据和统计报表等,觉得枯燥无味,并且认为统计学在工作和生活实际中作用不大,因此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获得学习内容的表面上,使教师难以在学生不够重视的情况下,把统计学的知识讲清、讲透。另外,统计学的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面比较广,而中专学生的基础薄弱,统计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其中的知识点很丰富,而学生在没有接触经济、金融学、高中数学的相关课程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会感到迷茫,无从下手。
2.课程内容的规范性不强
目前使用的统计学专用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多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先后介绍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时间数列、指数、相关与回归、抽样推断等内容,不同的教材侧重点也不相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也不相同,有的教师重视数理统计方法,在抽样推断上花大量的时间,而有的教师又侧重于传统统计方法,统计学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很多,重要部分需要精讲,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时会造成重点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3.教学方法的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从目前来看,统计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应用还不够,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比较缺乏。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传授,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学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地的提高,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教学中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了。
二、统计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素质
统计学相关教学理论是优秀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教师本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多浏览一些相关书籍、报纸、杂志、网页,多关注金融社会经济动态,有目的的地把教材中理论知识融入到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地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的课堂模式实际上是统计实践过程的一种模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
3.改变教师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理论部分内容,教师的讲授会令学生觉得很枯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讲解,这样可以转变课堂沉闷的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氛围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述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加强教学效果。
4.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
枯燥的课堂知识必须和社会实践结合,这样才有生命力。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专业的课题做市场调查,比如中专生的就业问题、网络应用的利与弊、学生厌学现象等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等全部过程,都有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在整个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亲力亲为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巩固了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理论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状况,灵活设计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和贯彻课程内容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选.体育教学风格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01)
[2]陈婷,郑庆全.关于课程改革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关键词:统计学兴趣;趣味性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21-02
《统计学》作为财经专业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科学,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既有概念和原理也有一些数据的计算,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实际操作,重在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中职生基础太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呢?下面谈几点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教学中突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趣味性的情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一是对书本知识发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统计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及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讲解抽样调查中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概念及两种方式下的抽样误差时,可事先将该班所有学生的统计成绩分别做成签,并放入一个盒子里。上课时教师先请一名学生从盒子里抽取一个签,并登记分数后,再放入盒中进行下次抽取,如此进行10次,抽取10个签,即10名同学的成绩。然后再请一名同学从盒中抽取一个签,登记分数后不放回盒中,再进行下次抽取,如此进行10次,抽取10名同学的成绩。教师提问:两名同学都抽取了10名同学的成绩,但抽取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由该问题引入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分别让同学们计算所有同学的平均成绩;第一名同学抽取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第二名同学抽取的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并通过结果分析如用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估计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哪个误差大,哪个误差小。从而得出重复抽样方式下的抽样误差大于不重复抽样方式下的抽样误差。这比传统的教师讲述两者的概念及两种方式下的误差大小更容易理解,学生更感兴趣。
2、运用趣味性的事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在讲解《统计学》中的概念性问题时,如果不举一些事例,学生不仅感觉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教师举出一些有趣的事例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抽样调查的用途时教师可举出:通过品尝一勺汤来推断一锅汤的味道;通过抽取少量的血液来检验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通过调查市场上食品色素含量来检验食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等等,这些都需采用抽样调查。通过这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抽样调查在生活中运用较广,并能快速的记住它的用途,增强学习兴趣。
3、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领悟力
作为一个教师,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也是不够的,中职学生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一轮又一轮的不断被“轰炸”,学生也是会乏味和走神的,好动并好奇才是学生的天性,枯燥的教学语言只可能成为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采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可能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
二、案例导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做好预备工作,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它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时,可列举案例:
现请比较两个企业的供货均衡性,并说明理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们各自说出自己的方法、理由。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供货均衡的企业,也就是供货的差异大小来评判,得出甲企业的供货情况较均衡,也就得出标志变异指标可衡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均衡性这一作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得到了显著发展,数据统计学方法也变得日趋多样,数据挖掘是建立在数据库与人工智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其功能是从众多的数据当中挖掘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对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聚类分析能够被当成一种数据分析工具,能真实反映出数据分布情况,本文主要对统计学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而表现统计学在数据挖掘应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应用分析
数据挖掘就是指从众多实际应用数据中获取批量大、有噪声、且随机性强的数据,将潜在的信息与数据提取出来,就是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而大多数原始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化特征,比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等半结构化发掘有用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形式的;数据挖掘能以归纳形式存在,能够被广泛应用到信息查询、信息管理、信息决策控制中,方便数据的维护与管理。由此可见,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性强的学科,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下面将对统计方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数据挖掘与统计学的关系
(一)数据挖掘的内涵
通常来说,数据挖掘的定义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界定,大部分对其的定义只是停留在其背景与观点的内容上。通过对不同观点的统一整理,人们最终将其描述为:从大量多样化的信息中发现隐晦性、规律性等潜在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创造、加工的过程。数据挖掘作为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能够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众多的科学融入到一起,从而实现技术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1]。其中,数据库、人工智能与统计学是数据挖掘当中的三大支柱理论。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从数据库当中发掘各种隐含的知识与信息,此过程的方法非常多,有统计学知识、遗传算法、粗集方法、决策法、模糊逻辑法等,还可以应用向邻近的可视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在以上所有技术的支持上能够使数据挖掘更为科学、有序。
(二)数据挖掘与统计学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统计学的主要功能是对统计原理与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来说就是指对数字资料进行的收集、整理、排序、分析、利用的过程,数字资料是各种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可以将其作为特性原理的认知、推理方法[2]。而统计学则表示的是使用专业的统计学、概率理论原理等对各种属性关系的统计与分析过程,通过分析成功找到属性间的关联与发展的规律。在此过程中,统计分析方法是数据挖掘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数据挖掘这一课题被提出来之前,统计分析技术对于人们来说更熟悉,也是人们日常开展工作、寻找数据间规律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不能简单的将数据挖掘作为统计学的延伸与替代工具,而是要将两者的区别认识到位,再结合两者间的不同特点分析其应用特点[3]。大部分的统计学分析技术都是建立在数学理论与技巧上的,预测通常较为准确,效果能够让大部分人满意。数据挖掘能够充分借鉴并吸收统计学技术,在融入到自身特点以后成为一种数据挖掘技术。
统计学与数据挖掘存在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不断对数据结构进行发掘。鉴于统计学与数据挖掘在目标上的一致性,致使很多研究学者与专家将数据挖掘作为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机构[4]。但是这种认知非常不正确,因为数据挖掘不仅体现在与统计学的关系上还体现在思想、工具与方法上,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对数据挖掘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比如,通过借助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够关注到更多统计学与数据挖掘上的共通点,但是两者存在的差异依然非常大。数据挖掘就是指对大量的数据信息不断挖掘的过程,DM能够对数据模式内的数据关系进行充分挖掘,并对观测到的数据库处理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二、数据挖掘的主要过程
从数据本身出发探讨数据挖掘过程,数据挖掘的过程分为信息的收集、数据集成、数据处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实施等过程。
首先,要将业务对象确定下来,明确不同业务定义,并认清数据挖掘的目的,这是做好数据挖掘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挖掘的结果不能被准确预测到,但却需要对问题的可预见性进行探索[5]。其次,还要做好数据准备工作,包含数据清理、数据变换等工作,数据清理的实际意义是将噪声与空缺值补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平滑技术,而空缺值的处理则是属性中最常见的,可以将统计中最可能出现的值作为一个空缺值[6]。
信息收集指的是按照特定的数据分析对象,可以将分析中需要的特征信息抽象出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出较为科学、适合的信息收集方法,将全部的信息全部录入到特定的数据库中。如果数据量较大,则可以选择一个专门的管理数据的仓库,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数据集成就是指将来源不同、格式不同、性质不同、特点不同的数据集成到一起,进而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变换就是通过聚集、概化、规范化等方式对数据进行挖掘,对于一些实用数据,则可以通过分层与分离方式实现对数据的转换;数据挖掘就是结合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信息点,并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实现对有价值数据的挖掘,事例推理、规则推理、遗传算法等都是应用较多的方法[7]。
三、统计学方法中的聚类分析
在统计学聚类方法基础上能够构建出潜在的概率分布假设,可以使用试图优化的方法构建数据与统计模型的拟合效果。基于统计学聚类方法当中,Cobweb方法是在1987年由Fisher提出的,能够以分类树作为层次聚类创建的方法,在分类树上,每一个节点都能代表着一个概念,该方法就是对节点概率描述的过程。Cobweb方法还使用了启发式估算方式,使用分类效用对分类树的构建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对最高分类的划分目的,能够将不同分类对象全部归类到一个类别中,并依据这些内容创建出一个新的类别。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局限性在于假设的属性概率分布都是独立的,并不能始终处于成立状态中。
只有在掌握了Cobweb算法以后才能对概念聚类算法的特点进行探究。Cobweb算法能够以分类树方式创建层次聚类,可以将概率表现为p(Ai=Vii/Ck)条件概率,其中,Ai=Vij是一个类别下的,同属于一个值对,Ck是概念类中的一种。在给出一个特定的对象以后,Cobweb能够将全部对象整合到一个节点上,从而计算出分类效应,分数最高的效用就是对象所在的节点位置[8]。如果对象构建失去节点,则Cobweb能够给出一个新的节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用,这种节点计算方法起步较晚,能够对现有的节点与计算相互对比,从而划分出最高的分类指标,将全部对象统一到已有的分类中,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类别。
Classitci是Cobw eb方法的一种延伸与发展,能够使用其完成聚类数据的处理,在该方法下,节点中的每一个存储属性都是处于连续分布状态中,能够将其作为分类效果修正的方法,并以度量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度量基础上能够实现连续性的积分,从而降低分散发生率,该方法是积分过程而不是对属性的求和过程。
Auto Class方法也是一种应用较为普遍的聚类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对结果类的数目进行估算,还可以通过模型搜索方式分析空间中各种分类的可能性,还能够自动对模型数量与模型形态进行描述。在一定类别空间中,不同的类别内属性存在关联性,不同的类别间具有相互继承性,在层次结构当中,共享模型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模型是混合模型,混合模型在统计学聚类方法上使用也非常普遍。该方法最为基本的思想就是概率分布决定着每一种聚类状态,并且模型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多个概率在分布状态下产生的。混合模型还能够作为一种半参数密度评估方法,其能够将参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的优点全部集中到一起,并将参数估计法与非参数估价法的诸多优点融合到一起,因为模型具有一定复杂性,为此,不能将其限制在概率密度函数表达形式上,这种复杂性决定了模型与求解存在关联,与样本集合的联系非常少。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数据发掘中应用聚类方法非常有效,并且较为常见。比如,构建出Cobweb模型与混合模型,采用Clara与Clarans方法中的抽样技术,将Denclue方法用在概率密度函数中。
结束语
统计学方法自产生开始已经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将严谨的数学逻辑作为基础,将分类算法假定作为独立条件,属性值之前能够相互保持独立,对假定进行计算,当假定成立时,可以再与其他分类算法进行对比,这种分类算法准确性非常高。为此,其不仅能够对连续值进行预测,还可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对系数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结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爱菊.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瓦斯气体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33(10):2646-2650.
[2] 许长福,李雄炎,谭锋奇等.任务驱动数据挖掘方法的提出及在低阻油层识别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1):39-46.
[3] 郑晓峰,王曙.基于粗糙集与关联规则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数据挖掘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32-138.
[4] 周复之.固定收益决策支持系统机理建模与数据挖掘的协同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29(12):38-45.
[5] 张继福,张素兰,蒋义勇等.基于约束概念格的天体光谱局部离群数据挖掘系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29(2):551-555.
[6] 张欣欣,缪弈洲,张月红等.CrossRef文本和数据挖掘服务――《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594-599.
文献\[1\]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介绍了概率统计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文献\[2\]探讨了概率统计教学的最佳模式,提出了四因素教学法;文献\[3\]深挖概念定理内涵,注重学科间的联系,融入数学建模等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自身特点与综合性大学背景下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究,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做好必要的准备.
1.引入概率统计历史
在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引入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可以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的大部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很少介绍其历史发展,因而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入概率统计历史,介绍一些为概率统计建立、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的主要功绩和专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素质.
在讲授数学期望的概念时,引入概率论历史上著名的分赌本问题:A和B二人赌博,各出注金c元,每局各人获胜概率都是0.5,约定:谁先胜S局,即赢得全部注金2c元.现进行到A胜S1局,B胜S2局(S1和S2都小于S)时,赌博因故停止,问:此时注金2c元应如何分配给A和B,才算公平?这一问题的提出必然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基于已赌局数分配注金,有的学生提出按两人赌技应平均分配注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继续赌博下去,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自然地引出期望的概念,法国数学家帕斯卡(Pascal)最早提出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讲授假设检验时,引入数理统计历史上著名的女士饮茶问题:一个女士说通过品尝奶茶,她能够分辨出是将茶加入到奶中还是将奶加入到茶中,现给她10杯奶茶,她正确判断出8杯的放置顺序,问:她是否具有特殊味觉?在数理统计学发展史上还有许多典型故事:孟德尔的豌豆实验、高尔顿的遗传研究中父子的特征关系、红楼梦作者的研究、企业者的经营决策等等.
通过这些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实例,可以使烦琐枯燥的数学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法国数学家保罗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观察那些新学说的创始者是怎样比他的继承者更详细、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理论系统的弱点和不充分处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采用对照比较的方式将容易混淆或有联系的概念、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比较揭示问题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易混概念、相似概念,通过比较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在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容易引起混淆,如:互不相容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学生容易按字面的理解认为两者含义相同.事实上,若A和B互不相容,令B=A-,有AB=AA-=,且00,说明A和B不是相互独立;反过来,若A和B相互独立,且P(A)>0,P(B)>0,有P(AB)=P(A)P(B)>0,则AB≠,说明A和B不是互不相容.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比较教学法.如:讲授贝努利概型时可以利用古典概型中只有两个试验结果的随机试验加以比较;对于随机变量这样的抽象概念可以与中学数学中的普通变量进行比较,确定其函数关系及相应的定义域、值域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又能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探索创新.
3.探讨式教学
探讨式教学实质是一种以互相探讨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形式.“探”是按知识的发展过程,在教师不做具体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思考、尝试.“讨”是在学生自己经过“探”的过程后,互相讨论、归纳总结,最终获得系统的知识.探讨式教学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探讨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探讨的学习过程.
探讨式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对新知识归纳总结的探讨性实践,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的深化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并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4.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利用多媒体课件、数学和统计软件、电子资源等辅助教学,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使烦琐枯燥的数学公式、符号能轻松地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现,大大地节约了教师板书时间,也能将许多函数图形、数据分析、实际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化、视觉化.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重理论、轻应用”“重概率、轻统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专业的统计软件SAS、SPSS、R等在模拟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中应用广泛.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指导学生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如SPSS),无论是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角度,还是从未来就业的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原保全,王勇.概率统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工科数学,1999,15(3):117-119.
\[2\]刘国庆,王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概率统计教学的最佳模式\[J\].大学数学,2003,19(3):27-29.
工程造价控制是在确保项目功能以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目前大多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主要还是集中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但是,对于建设工程来说,项目设计才是项目实施的宏观概念所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与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项目 统计学 设计阶段 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为5%~35%。很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设计阶段。
按照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原理,价值工程的所在,是在于以项目的功能性分析为核心,提高项目的价值为目的,作为一门技术理论学科,价值工程学原本是用于工业领域,以促进老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为核心内容,但是笔者认为,通过价值工程学的思想,以及统计学方法相结合,能够在于项目的造价控制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一、基本概念
建筑项目中间任何的功能最终都是针对人类主体的一定需求,最终都是为了人类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而最终将体现为相应的使用价值。因此,所谓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使用价值的产出量。
作为项目设计而言,绚丽的外表以及华而不实的使用空间,并不是设计的初衷所在,建筑必须要体现其功能性,在完成功能性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建筑形态、合适的建筑材料以及立体感的规划表现形式,才是建筑设计平衡的要点所在,也就是在价值工程学中所说的价值。通过高额的施工成本而满足最低功能的建筑项目,完全不符合现实的建筑理念,价值工程把“价值”定义为:“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通过对于建筑功能的分析比较,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获得对于价值的输出,从而定义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方案。
统计学的原理,在于通过对与事物的客观分析以及规划,从而获取事物的客观规律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监督修正,以获取预想当中的控制效果。通过对与统计学方法的运用,能够良好的达到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的目的。
二、实施步骤及方法实践
1、运用综合评价法来分析项目对象。
选择的具体原则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要注意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对与项目而言最重要的部分以及次重要的部分,并设计其权重,同时根据各个指标对与总体影响的程度,需要对不同指标进行区分,设计关键性指标。
2、通过横向比较法收集有关信息。
收集的信息资料,包括该项目周边的环境数据,同类型项目的资料,以及各种同类型项目所采用的材料体系和制作工艺,包括同类型项目在后期完成之后所获取效益及评价,最后进行系统的整理,去粗取精,寻找设计分析的依据。
3、通过平衡分析法对与项目进行功能性分析。
这里的功能分析,与之前提到的项目评价指标自由所不同,这里的功能分析是对项目本身的实用性设计而言,对项目的规划、结构或是对项目的一个细目,系统地分析它们的功能,计算它们的价值,以便进一步确定价值设计得的方向、重点和目标。之所以需要使用平衡分析法,是因为功能方面相互之间的制约以及具体的成本因素,所以主要注意以下几的步骤
(1).根据综合评价法得来的项目价值分析,明确对与项目的要求;(2).明确分析对象应具备的功能;(3).进行功能分类,并进一步把功能明确化和具体化;(4).确定功能系统,绘制功能系统图,把功能之间的关系确定下来;(5).进行功能评价,以便确定设计的重点、顺序和目标(或者说成本控制的期待值)等。
4、通过纵向分析法确定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在相同功能前提下的实施方案,包括新技术的使用、新材料的实践等。
5、提出设计设想,拟订初步设计方案。
6、通过动态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持续跟踪
项目设计完成之后,并不是说设计的造价控制完成,需要有一个持续跟踪得过程,这其间,我们必须要制定评价方案和分析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获取的信息值,对于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常用的评价统计学方法有:优缺点列举法、打分评价法、成本分析法、综合选择法等。
7、在项目付诸实施工程中,使用统计汇总法来收集相应的数据,评价设计活动的优缺点,并作为日后的分析依据及指标修正。
三、初步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此外,在对于设计方案有了明确的思路之后,在实际设计阶段,仍然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进行对于造价成本的控制。
1 、推行限额设计
此阶段的限额设计,是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同时各专业设计部门,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追加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被突破。限额设计从初步设计概算做起。投资估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建设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因此,在这个阶段自上而下的参与者都需要有经济意识,合理规划技术需求与工程费用,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设计。
2、认真编制设计概算
初步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建设工程预期造价所进行的优化、计算、核定。经批准的设计总概算,是确定建设项目总造价、施工图预算以及考核设计经济合理性的依据。因此,要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投资效益,设计概算的工作至关重要。
3、设计变更被严格控制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设计变更而使竣工结算超出预算的情况极为常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在施工图纸盖章前,应进行详细论证、反复会审,反复推敲可能会出现修改的关键环节,严格审定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带来的造价变化。同时,建设单位在设计过程及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改变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规模。对于必要的变更,要履行一定的程序,不能先施工、后变更,对于不合理的变更要严格控制。
4、认真编制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预算对设计来说是控制投资的依据,是进一步优化设计、确定最终设计方案的依据。对项目而言是修正建设投资的依据,是确定招标标底的参考依据,也是拨付和结算工程价款参考依据。
四、结语
在建设工程实践中,造价控制的重点通常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控制属于被动控制。另外,施工图纸一旦正式出图,建筑物的结构类型、选材标准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整个工程的投资总额随之也会确定下来。因此,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把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设计阶段。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彭尚银,王继才.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4]周述发,李清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朱胜跃,论设计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0,建筑,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