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代经济发展

古代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代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代经济发展

古代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古典园林;继承;发展

以三元为导向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包括大众群体行为心理、环境生态绿化、景观环境形象[1]。倡导用更平实的态度和更长远的眼光来为每一位城市居民建设一种天地人神和谐的城市景观,即城市设计和规划要尊重普通人、尊重地方精神、遵从自然,并认识人性、重归人性的场所。

1. 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特点,人居环境追求理想,如布局山水、种植植物、构建亭廊等,都用温度、光影、气流等影响人体舒适性的因子为依据,形成宜人居住、舒适的理想环境。作为造型艺术一种,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为基本表现手段的是园林的设计理念,一堂之上、一园之内收天地无尽之景,这些重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所在[2]。有效的空间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效果体现小中见大。在尺寸、体量很有限的情况下,停留的时间有意识的增加,最后形成与前者基本平衡的感受量。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就是中国园林的设计特色。

(2)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范围不拘泥于庭院,扩大空间视觉边界是通过借景来实现,让景观园林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呼应、相联系,整体性营造园林景观。美丽的景致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追求的空间视觉效果的无限外延。

(3)形成丰富得没有尽头的景观。静动结合、实虚对比、循序渐进、承上启下、渐入佳境、引人入胜的空间的曲折变化和空间组织手段,园中园式的空间原则布局常常将整体园林分隔成许多不同个性、不同形状、不同尺度的空间,并将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形成空间,互相掩映,参差交错,将人文景观、山水、自然等分割成片段若干,分别表现,空间局部交错让人看到,以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形成丰富的园林景观。

(4)景观体系完善。将竭尽开阖萦曲的空间组合与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纳入一个极为有限,但又极为完整的天地,这个体系中的一切艺术矛盾关系日趋高度错综复杂就是其结果。为了不断强化和维系体系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体系的生存价值,以便使一切因素都处于“活泼地”状态,古典园林艺术就必须在体系内部构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的矛盾平衡关系,其中包括借景、障景、引景等;增加某一立面形态、景物平面的变化,格调、色彩的变化;增加诸如景物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渗透、转换、穿插等矛盾关系;增加景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的应合、比对;对景观的一切因素之间的多层次匹配关系不误毫厘、铢相较等等。而他们共同核心乃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体系内一切矛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相互转化和运动。虽然有极端的因素在古代景观体系的建立中,但古代对于现代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有较高的对于境界的追求。

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是中国古典园林,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更是缘于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精髓,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成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3]。

2. 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是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在新的现有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技术和材料,再造现代中国式园林的辉煌。

在国内,古典园林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近些年来,在它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如:规划设计、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设计等等,虽然这些学科不一样名称,但其所共同追求都是一样的的“普遍和谐”的传统观念。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他们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认为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的[4]。另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快捷方式,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需要本土风景园林师的艰苦努力。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必须关注风景园林的本土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观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出“土生土长”的风景园林作品。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肌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破坏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就切断了自然的过程,包括风水物种营养等的流动,必然会使城市这一大地之胎发育不良,甚至失去生命。

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把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空间布局形式、造园要素以及文化等等,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同时融会贯通,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探索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5]。

相信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中国古典园林,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创新、改革,定能使中国的文脉和园林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古代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商业经济;应用

中图分类号:O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古往今来的经济发展中,数学知识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数学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数学研究和运用的历史悠久。在古代,数学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人们在商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大多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知识应用,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间知识的融合和交流,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更加深入,而数学也作为一门学科很好的发展起来,在数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数学学科的发展也秉承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发展,学科研究成果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

一、古代商业经济中对于数学的运用

在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比较简单,基本上是运用加减乘除这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基本数学知识的运用。在古代的商业经济的发展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比较突出的就是在明代。在明朝,对于数学知识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研究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取得什么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明朝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明朝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开始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商品交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流的加强,已经开始出现了使用珠算进行数学知识计算的记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非常重视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在商贾买卖活动中,由于大宗货品交易量的增加,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比较高,珠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商人交易过程中对于计算速度的要求,这也是我国古代在商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了普通的商品经济交流,在古代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都对数学知识有着很多应用。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在明代中后期和清朝时期有了比较突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虽然社会经济的主体结构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商品交换买卖的增加,小农经济也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市场交换买卖的活动中,因此,在这个时期,商品经济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样,在经济活动中,商品的购买,材料的买卖,成本和利润的计算,合同的订立,契约的订立,货币的换算等活动,都需要大量运用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在其他一些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方面,例如雇工、借贷、典当、抵押、交租纳税等活动中,也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在古代商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运用。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这个时期,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运用方面了,数学知识的发展开始注重理论的培养,人们通过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总结出了很多数学公式,计算口诀等等,而且开始使用汉字计数,九九乘法口诀表的总结,就是古代数学知识运用的理论结晶。

二、现代商业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

相比于古代经济发展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简单运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要复杂的多,数学知识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数学知识已经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学科体系,有了比较完备的理论系统,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对于数学的运用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知识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很多重要的方面。

在我们平时的商品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商场中的商品促销。商场中的商品促销,首先比较重要的就是进行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中,需要运用数学中的统计学方面的知识,这就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典型应用。除此之外,商场的促销活动也是暗藏玄机的,需要对促销货品进行销售情况的统计,促销利润的研究分析等等,都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商业经济活动中,特别是销售工作,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计算利润与成本的关系,把各种条件因素设为变量,通过对于变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变量值的大小对于利润,销售情况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变量对于销售利润的影响,然后通过变量和销售利润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最佳销售方案,这也是数学知识在当代商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运用。

当然,除了比较简单的函数数学知识的运用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高科技的行业,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比较深入,在一些金融行业会用到比较复杂的数学知识,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会应用到数学知识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各种经济系数,通过这些计算,才能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变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比较好的数据支撑,以帮助国家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在现代商业经济发展中,经济学是运用数学知识最为广泛的学科之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经济息息相关,我们国家的统计部门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系数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这些统计分析活动,正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很好运用。

除了经济学,和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划方面需要用到复杂的数学知识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经济方面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比如,很多股民朋友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股市的走向趋势,以此来为自己的炒股活动提供帮助等等。

三、结束语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生活的社会都离不开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古代人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范围比较狭隘,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也不深,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程度加深,范围扩大,数学已经成为商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为我们的社会商业经济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帮助。相信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人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范围会更加广阔。

古代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业人类是会经济发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经济的发展必然在建筑业的作用之下得以进一步实现,因而说,经济的发展少不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推动者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家主业的发展可以上溯到古代的社会发展,比如说古代皇宫的建筑、皇家园林的建筑都能寻觅到建筑业发展的踪迹。无论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建筑业始终贯穿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建筑业是人来物质文明的重要发展标志,人类在建筑业的不断推动下是物质文明不断达到发展的巅峰。我国古代有鲁班、李诫等建筑大师,在建筑业上具有辉煌的发展成就。鲁班的建筑风格别具匠心,在古今建筑史上堪称一朵奇葩,李诫的《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建筑业的发展踪迹,同时系统第总结建筑业发展经验,彰显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宗旨是讲究建筑风格没和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美。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是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建筑业的发展概况

(一)世界建筑业市场发展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建筑业也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建筑市场依然充满活力。从地区分布来看,欧洲地区、亚太地区、中东和北美地区是全球建筑最活跃的地区。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势头呈现高扬态势,建筑业的发展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同行。

(二)我国建筑业市场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 ,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业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其重要性

(一)建筑业与国家经济的关联性

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小到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建筑业的推动作用,建筑业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必然的关联性。例如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必须运用建筑业相关的解决措施,才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建筑。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的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建筑业的卓著贡献。例如我国南方特区的建设,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和贡献。时至今天,我国建筑业以迈进了世界先进步伐的门槛,建筑业的发展正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

(二)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

建筑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国家没有经济实力,老百姓没有经济能力搞建设,建筑业就无法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意味着,建筑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另一方面,建筑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国家资源配置,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故而,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就业方面,建筑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它有效的缓解国家人口就业压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从我国人口众多的实际出发,建筑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当前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创新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建筑业呈现多而发杂发展的态势,从而存在环境问题和就业杂乱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应本着发展的观点,实现绿色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渠道,创新发展建筑业新模式,更进一步地贡献于我国经济建设。

要实现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就必须从环保和生态效应方面出发,走绿色建筑业新道路。例如在建筑设计上要重点研究环保型建筑物设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保效应的基础上,建立绿色的生态的建筑发展新方案,实现建筑业的环保和生态发展目标。

创新发展新思路,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业与自然协调发展。例如绿色屋顶的推广,生态家园的建设,环保材料的应用,垃圾变废为宝的有效处理都能以创新的姿态实现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语

总之,建筑业也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必然的关联性,经济的向前发展离不开建筑业的推动作用,经济的增长有促进建筑业的向前发展,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搞好建筑业的发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业与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强华;丁苑华;乔聪;乔鸿生;王春银;;大型建筑企业实施总承包、总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人才需求和开发[J];建筑施工;2006年11期

[2] 唐金权;;浅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3] 马生旺;;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总承包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2012年19期

古代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1、当今世界各国为谋求自身的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交通合作,因此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成为以现代交通设施与服务为基础的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陆上经济纽带,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联系了起来,对促进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古代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代;沈阳地区;城镇发展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1、历史地理环境概述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南部、辽河平原的东端,属于长白山与辽河平原的交汇地带,是东北地区最先受到中原文化影响、城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在西汉时期,辽河入海口还在黑山、辽中一线。唐代还有“辽泽泥潦,车马不通”,“辽东以西水潦坏道数百里”的记述。宋代的12世纪也曾有“地势卑下,尽皆萑苻,沮洳积水”的说法。到明朝17世纪以后,沼泽化才逐渐被疏干,19世纪20、30年代辽河口才延伸至营口之外。建国之后盘锦湾逐渐疏干,方始成为农田和苇场。受此影响,沈阳地区的城镇发展也较中原地区相对缓慢,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有城镇建设。

2、古代沈阳周边地区城镇发展历程

2.1、战国秦:城镇发展初创期

战国时期,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肃慎、高夷等游猎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域,仅辽东半岛、辽河平原、辽西走廊与辽西丘陵部分地区有了行政建制,属于燕国的辽东郡。此时辽阳(襄平)为辽东郡的治所,等级相当于采邑城,是东北地区最高级别的城市。这一时期沈阳地区的城镇发展还有燕“置辽东郡以拒胡”和燕为修筑长城在今沈阳城内故宫附近设置军事要塞――斥堠所的说法。可见战国时期是沈阳地区城镇空间发展开端,此时的城镇建设是以军事为主。

秦时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但是这一时期东北与沈阳地区的城镇建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首先是国家的防御边界没有发生改变,依然维持在战国时期燕长城一带;其次是在建制上只在医巫闾山以西增设了辽西郡,医巫闾山以东仍为辽东郡,除此外没有其他的城镇建设记载。

2.2、汉到唐:片断式的城镇发展

从汉代开始,东北地区的行政建制开始频繁变动,尤其是在东晋十六国之后,国家的防御边界也不断发生变化。西汉一方面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06年设置部刺史,“分全国一百多个郡国为十三部”。东北地区在原有辽东、辽西两郡的基础上,管辖范围扩大到燕长城外今清源、海龙、浑江市一带,并增设了玄菟郡,此三郡同属幽州刺史部管辖。

到东汉以后,国家在东北地区的行政管辖范围重新回到燕长城以内,玄菟郡治也迁至今沈阳上伯官附近。此时虽然形成了以辽西、辽东、玄菟三郡郡址为核心的城镇体系,在城镇建设上却是有减无增。

在东晋十六国的北燕(410―436年)之前,辽东丘陵、辽河平原及辽西丘陵还基本归属国家统一管辖。到北燕时期,辽河平原及辽东半岛也被高句丽占领。一直到唐之前,除辽西丘陵的部分地区外,大部分东北地区被高句丽、契丹等民族占据。

唐朝,东北地区虽然纳入到国家统一管辖范围之内,归河北道管辖,并且也设置了都督府、州、县等地方行政体制。辽河流域分属安东都护府、营州、松漠都护府、渤海都护府等管辖,其中安东都护府治所的多次迁移,足以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民族间利益争夺对城镇发展带来的剧烈影响。

2.3、辽金元明:沈阳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

辽代各城镇发展依然是以军事职能为主。也因此辽代在沈阳地区虽然形成了“府、州、县”的建制体系,辽阳府也下辖沈州、辰州、苏州等州县,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城镇体系结构。

1115年在金取代了辽在东北的统治地位之后,基本延续了辽在人口与城市上的发展政策,每攻下一城都将战俘迁至东北本土。

金末,蒙古族兴起,东北地区又进入战乱年代,城镇的建设发展也一度被中断。1287年在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并逐渐形成路、府、州、县四级行政体制。

元朝在东北地区开辟的多条驿道,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商业得到重视,城镇规模较以前也又了较大发展。辽阳成为东北地区首位度最高的城市。

明朝初期,国家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来充实东北地区的居住人口,另一方面针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在辽南、辽中对峙的状态,在修建明边墙的基础上,将辽西作为军事布防的重点地带。

2.4、清:沈阳地区城镇体系功能结构逐步走向完善

清入关之后,沈阳也成为陪都,在东北地区满族等八旗人口大规模迁入关内的同时,清政府一方面将沈阳地区作为 “龙兴之地”加以保护,修建“柳条边”来阻止外族进入;另一方面又为巩固东北地区的战略防御,实施“招民垦荒和遣戌流入”政策,鼓励关内人口进入东北地区,并于1653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之后清政府为加强东北边疆防御,但沈阳地区也仅是以奉天(沈阳)为中心,逐步建立起府、厅、州、县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建设数量与规模也较明代有一定的差距。

3、古代沈阳周边地区城镇发展动力机制

3.1、战争是城镇发展的源动力

在清以前,中国的城镇发展主要集中在燕长城以南,尤其以长江、黄河流域最为发达。受到特殊地理区位的影响,位于燕长城与山海关之间的沈阳地区,一直是东北渔猎民族与中原国家的过渡地区,以辽阳等为核心的沈阳地区城镇职能也长期以军事为主。不同时期统治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或中原政权都将强化军事力量作为这一地区城镇发展的核心。

3.2、有计划的移民是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

出于地方发展考虑,在每一次民族间战争与政权更迭时期,国家政府都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来增加沈阳地区的居住人口规模、改变原有的民族构成,进而增强国家边疆防御能力和地区的稳定。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直接促进了古代沈阳地区城镇规模的增长。同时又为这以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加促进东北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东北地区内部各民族以及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民族间的融合。

3.3、农业经济长期占据经济发展主导地位

沈阳地区虽然作为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直到清朝末期营口开埠殖民经济进入、沙俄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及其支线,政府才放松对经济发展的管制,并出台了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和生产工厂,商品经济开始逐渐繁荣起来,采矿、工业生产迅速壮大,各城镇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3.4、水运对城镇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与长江、黄河及珠江等大型河流相反,受河道及入海口变迁影响,辽河的漕运作用并不突出,直到营口开埠后才逐步兴起,但是仅仅发展了40余年就被日俄战争打断,相应的运输功能也全部中东铁路及其支线所取代。古代依托辽河、太子河、浑河等发展起来的城镇也相对较少,尤其是高等级、较重要的城镇主要是沿古驿道、国家防御边界布局,到清朝末期沿铁路布局的城镇开始迅速崛起。

参考文献:

[1]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晓光、王恩德、都基众、贾伟光.东北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未来工作方向探讨.地质与资源,2004(3)

[4]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5]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