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企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__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__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来抓,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农政策和措施,使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在1000-4000万元的有20家,20__年,全县3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2.5亿元,预计实现产值4.9亿元,利润3673.4万元,上缴税收2023.48元。农业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促进了全县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快速培育,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该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和经营领域进一步拓宽。36家农业龙头企业已涉及全县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其中食品加工企业8家,木材加工企业10家,乳制品加工企业1家,农业技术服务型企业3家,养殖业企业2家,果品加工业2家,特色蔬菜加工业6家,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4家。生产经营的产品有蔬菜、畜牧养殖、奶制品、饮料食品、木制工艺品、水产养殖、种子种苗、饲料、油脂、蚕桑等十大类上百个品种。
2.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调查统计,20__年,全县36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联系农产品基地11万亩,带动联系农户4万户,实行订单农业面积3.5万亩,收购加工农产品13万吨,计2.5亿元,切实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不少企业还出资自建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更加密切。徐州旺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泰盛__食品有限公司均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徐州昌平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建立苹果、黄桃、白酥梨基地近万亩,去年收购本地苹果1000吨、黄桃600吨、蘑菇100吨,收购金额达780万元;特别是该公司分别来源于在大沙河镇李寨村与岳庄村建立苹果、白酥梨基地20__亩和3000亩,使这两个村的年人均收入分别增加了500元和800元。徐州旺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具有先进水平的牛蒡系列产品、果酥脆片等食品,大大提高了特色蔬菜的附加值,使当地特色蔬菜的收购价格每公斤上升了0.2元,去年该公司收购特色蔬菜4891吨,为周边地区农民增加收入进1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衔接问题,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3.出口创汇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出口创汇能力明显提高。据统计,20__年,全县有出口创汇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4家,出口创汇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出口创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出口创汇100-500万元的企业有6家。出口的产品有四大类几十个品种,既有蔬菜、木制品、果汁、罐头、乳制品等产品,也有附加值较高,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如木制工艺品、畜禽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__县农业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如天翔纺织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扩建和技术改造,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出口创汇能力连年上升,已成为__县农业龙头企业出口创汇的排头兵。金迪纺织公司主要生产少数民族针织用品,产品全部出口伊斯兰国家和地区,最近被国家民委认定为全国少数民族用品指定生产企业。徐州昌平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天舜公司、华元公司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双重竞争,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从原来单一的苹果加工扩展到芦笋、牛蒡、蘑菇、黄桃、梨等六大类十多个品种,成为全市最大的果蔬罐头出口基地。
4.创新能力和品牌>,!大学食品研究中心联合开发新产品,近几年已研究开发新产品专利3项,瑞__公司、绿海公司生产的冻干蔬菜,填补了我省冻干食品生产的空白。如旺达食品有限公司、天利公司,凭借自己的技术、资金、人才和设备不断开发新产品,其“旺达”牌产品多次荣获省、市奖,牛蒡菜、牛蒡酒、牛蒡茶等系列产品行销日、韩,久盛不衰。农业龙头企业用现代设施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为加快__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提前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该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活动,投资主体不断拓宽,国内外资本纷纷投资效益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全县农业协议利用外资154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1万美元,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外资280万美元;协议利用内资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亿元。全县有10余家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总投资2.2亿元。如我县计经委通过招商引来的 吉林森工刨花板项目、利宜热电项目,前期投资20__多万元用于开发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并准备用3年时间投入亿元来促进镇村经济发展,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国内外资本的大量进入,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新思路,带来了新技术,注入了新活力。
二、__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__县农业龙头企业经过几年来的扶持、培育和发展,企业数量、生产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均有较大增长,但与周边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存在“低、小、散、弱”的问题,加工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少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和有效主体。主要体现在:
1.企业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龙头企业普遍缺乏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经营人才、科技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企业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能力不强。由于受技术和设备的限制,__县出口的农产品中真正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多,大部分是经过粗加工的初级品,许多出口企业仅仅充当国内外公司的原料车间,农产品经过简单的洗涤、加工、包装即销往国内外。如安德利果蔬汁有限公司、旺达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果汁、保鲜蔬菜食品销到国外后,再经过国外公司的深加工,然后投放市场,利润的大头被国外老板所得。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较低。企业管理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在__县36家农业龙头企业中,真正意义上的龙型企业寥如晨星,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国际竞争力。从资产总额看,资产总额超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而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20家,占总数的55。从销售收入看,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4家,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12家,占总数的33。企业规模小,导致出口渠道单一,国际市场狭窄,市场竞争力较弱,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和回旋余地较小,一旦遇到出口国的绿色壁垒或其他原因出口受阻,企业就会蒙受巨大损失。如旺达公司、天舜公司,由于受日本市场的影响,导致牛蒡系列产品生产线无法使用,企业造成损失,产品出口也受到较大影响。另外,有不少企业产品单一,只加工1-2个品种,实际生产时间不到半年,产值和效益上不去。
3.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加工转化本地农产品的比率不高。据调查显示,全县36家农业龙头企业加工转化本地农产品约占其加工总量的50左右。如天穆集团公司在本地收购的小麦仅500吨左右,大部分从外地调入。大沙河罐头厂加工的黄桃,大部分从安徽、河南等地收购。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现有农技推广部门及科研单位与企业关系不够密切,企业真正所需的技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二是企业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不够规范,受价格利益的驱动,企业和农户很难履约,使得企业加工所需的原料得不到保障;三是农户出售的农产品的规格、品质不能满足企业加工的技术需要,无奈之下只好从外地调入。
4.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20__年__县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扶持资金偏少,配套政策不完整、不系统的弊病渐渐显露出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制订了许多扶持政策,但在贯彻落实中,由于受到体制束缚和传统落后观念影响,不能正确认识“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存在着政策浪费和服务不到位的现象。
5.品牌意识不强,缺乏自己的主导产品。__县14家有出口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中,真正有自己的主导产品,打自己的品牌,注册产品商标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出口产品有的借用其他企业的商标,有的产品连产地、品名也不标注,在国际市场上名牌产品没有。其结果企业出口渠道单一,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弱,一旦出口受阻,企业就会蒙受损失。
6.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的资金使用与其他工业企业有所不同,一年四季的资金周转不平衡,每到收购旺季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但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金融部门不愿将资金放到农业产业上,农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取得信贷资金比较困难。此外,企业普遍反映,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企业增值税环节税赋过高,农产品粗、深加工的界定和税率不合理,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等都是影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因贷款难,担保难,原材料收购资金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季节,不得不向民间借贷,企业生产受到影响,严重制约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三、加快__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__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综合各方面发展因素,__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从明年起4年内,每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5家,到20__年达到50家;年销售总额在20__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__年达到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8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3家;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__年带动联系农户7万户,带动联系农产品基地20万亩。
农产品加工业介于一、二产业之间,在国际上被称为朝阳产业。我们必须面对入世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依托__县的农业资源,充分发挥__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现有农业龙头企业优势,采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升级,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做强、做大、做优农业龙头企业。
1.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近几年,__县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面对入世后的严峻形势,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力度。围绕优势产业,采用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奖励企业、税收优惠等方式,集中财力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有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企业、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2.大力营造发展环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进一步融入“东陇海”产业带,完善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来__县投资农业。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集聚与升级。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 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使大集团、大公司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加强农业企业土地权证办理工作,为企业办证提供各种便利。
3.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优先贷款项目,对农业龙头企业向农户收购农副产品所需流动资金,特别是在收购旺季,要简化贷款手续,及时发放贷款。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切实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投入。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应扩大担保业务,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4.提供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服务。农业技术部门要培育、引进、推广适合加工专用的农产品品种,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协作,承担起培训农民、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职能。质检部门要及时为龙头企业提供国内外最新农产品技术标准和质量信息,为加工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快捷、优质服务,为建立企业质量、计量保证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工商部门对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新办农业龙头企业,应及时给予工商注册登记。对暂时尚不具备条件且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应允许先登记后规范,逐步完善。对因生产发展需要变更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给予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同时,要切实加强服务,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创品牌,及时做好__县知名商标的认定和省、市知名商标的申报工作。
气象部门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新技术的推进以及中国气象局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长足发展,农业气象以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基本机构开展,已成为气象事业基本业务。服务对象是各级常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人工增雨等服务、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农业气象情报和预报服务,每年创造重大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农业、农村、农民对气象服务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行的农业气象工作的方法、途径也应与日俱增,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得到提升,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业务有待提高。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精细化程度和预警能力及应急相应能力直接关系着农业气象的水平,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提供的常规农业气象服务,特别是单一的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对各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预报及评估能力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提高农业基础业务是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根本。
2.仪器陈旧、监测和试验研究十分薄弱。我国目前的农业气象工作中,掌握大量的长期气候资料已不成问题,但同步的农业生态环境观测资料却十分缺乏,部分地区仪器设备陈旧,现代化程度低,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农业气象研究应当以大量田间、野外观测数据为科学支撑。而大量的监测指标和观测仪器与模型不能配套,观测手段和方法简单,部分地区的气象资料仍靠手工处理,技术更新速度与基础设施完善速度相对的差别性,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并且流失严重,农气服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和试验研究,积累基础科学数据十分重要。
3.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明显不足。农业气象只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单一影响因子,对于综合性项目,在业务服务领域拓展明显不足,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尚不匹配,低水平重复较多,离形成业务服务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和创新较少;一些农业气象问题既是自然因素,又与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因此,农业气象必须进行科学创新,突破现有的学科局限,在农业气象学科与综合项目方面走出各学科交叉相融的道路。
三、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思路与趋势
1.做好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动态预报。加大农作物发育期预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完善综合观测体系,分阶段建立当地主要农作物发育期气象业务预报的记录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确保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更有效的相关保障措施。在动态预报方面,需大力发展长期有效的相关动态预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积极拓展普及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产品产量预报技术,努力发展机理性强的作物产量预报模型,作为指导农业生产和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信息。
2.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建立农业多种气候资源相结合的开发示范基地,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线,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的分区、分类及评估;根据农作物的特色和当地的需求,扩大农气观测品种,丰富情报服务内容,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时效,并加强其特色农业与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科研与应用服务能力的结合,为区域经济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提供及时、可靠的第一手决策依据,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3.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气候变化对区域粮食生产力可产生较大影响,应加强天气气候灾害对未来农业发展影响的分析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的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增强农业气候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开展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合理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为调整种植结构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粮食农作物高产、境收做好优质的气象技术服务保障。提高农业气象信息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地位。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 现状 发展趋势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为人们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而且农业还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农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即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这样的局面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生产依然受到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在气候变化中又以气象灾害为最主要的危害因素。每年因气象灾害而导致的农业损失高达3亿。为了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国家必须强调各地方政府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并采取措施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让农业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并保证农业稳产高产,提高农民收入,缩小两极分化。
一、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1.服务对象亟待调整,服务领域亟待拓宽,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多年的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中,我国各级气象部门在服务对象方面,多重视对领导层的决策服务,而对直接服务农村和农民关注不够;在服务领域方面,多数气象部门都停留在为粮食生产服务上,而为经济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的服务基本上未开展起来;在服务水平方面,由于各级气象部门普遍对当地农业生产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所以在服务过程(材料)中只能是清晰地给出气象情报和气象预报,而对当地政府和农民应采取措施所提出的建议则多数是模棱两可,可操作性不强。
2.气象监测站点偏少,监测数据不能满足为农业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气象监测站网设置基本上是每县一个气象站,对于广东来说,有的乡镇也有气象数据采集自动站,只是有些非常偏远、实在无法安装的山区才没有安装。对于平原地区来说,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大致能代表一个县的气象状况;而对于山区来说,虽然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仅几公里或十几公里,但两地的气象状况却相差甚远,所以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很难代表整个县的气象状况。
3.气象预测预报的针对性不强
预报内容和形式与农业防灾减灾的需求有一定差距,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用天气预报。目前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对农业的针对性不够强,实际上真正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农民更关心的是农用天气预报,其中包括农业年景预报、农事关键期的天气预报(如长期干旱后的降水预报、麦收季节的晴雨预报)、气温稳定通过 3℃、5℃和 10℃等界限温度日期的预报、土壤水分预报、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如倒春寒、干旱、暴雨、大风、冰雹、连阴雨、初霜冻、终霜冻)预报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预报等。
二、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综现当前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不难看出,近20多年来,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取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加强农业气象数值模拟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
以生长模拟为核心的农业气象数值模拟与应用模式的研究是近年来最富活力、进展最为明显、最具应用前景的一个领域。这不仅是由于它能改进和提高现己投入使用的各种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新一代的实时统计一动杨模式,更重要的是,以生长模拟为主的模式研究是整个农业气象学科发展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世界农业气象研究的共同目标。国内近年来,在引进一些主要生长模拟模式的同时,开展了对作物生长模拟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研制了春小麦生长简化模式、水稻生长简化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繁简不同,但其基本思路都是利用作物的基本观测资料以及平行观测的气象资料。
2.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卫星遥感和计算机技术
近年来,农业气象科学的另一个重大发展是卫星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引进与开发。这不仅大大地改进了农业气象的动态监测手段和分析方法,而且开拓了农业产量气象预报的新途径,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农业气象学科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是,在加强遥感监测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条件下,大力开展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估产技术的研究;扩展新的监测对象(如地温、土壤湿度、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大面积虫害等)和估产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等更多的作物);
3.加强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
实现农业气象服务的自动化、定量化和正规化,向国家农业生产指挥部门提供实时、客观、准确的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是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迫切任务之一。因此,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是农业气象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近二十年来,由于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在农业气象部门得到引进和应用,促进了国内外对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研究。美国通过遥感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网络建立了果园的霜冻低温警报系统。该系统是由NOAA卫星转播的、由位于赤道上空的GOES一1卫星提供并通过电视讯号变为可见图象,再由计算机增强影象,显示出不同颜色以反映低温状况(如-0.6-0℃时出现白色影象;0.6-4.4℃时出现灰白色;小于-4.0 ℃,大于4.4℃则出现黑色等)。从而使果园防霜建立在十分可靠的情报基础上,以节省费用和能源。
三、结语
气象部门不仅要加强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认识,还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难题。不仅如此,气象部门还要加强对气象服务者的培训工作,因人而异,通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气象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以及态度,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更准确的气象信息促进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民画 线语言 色彩 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07-02
一 引言
舞阳农民画家以质朴浪漫、大胆奇特的想象,奔放豪迈、憨厚朴实的气质,粗壮有力、灵活奇巧的双手,创作出了一幅幅泥土芬芳的舞阳风情画卷。创作者以其丰富的主观想象为前提,对其造型进行大胆的变形夸张,稚拙简约,有些虽显得不合常规但又合乎情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内容别出心裁,结构超越时空,平面布置,极富装饰性,色彩运用明艳、热烈,象征寓意含蓄悠长。
二 舞阳农民画的发展历程
纵观舞阳农民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壁画”著称的舞阳县绘画者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创作转移到纸上来。但是该阶段的绘画只是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这便是对当时农民绘画者的生动形象的描绘。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农民画也开始在艺术层面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存在价值。舞阳农民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关人士的重视。在这一阶段中期,作品吸取了前一时期的经验教训,在承袭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元素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绘画的一些技法、技巧,可以看到许多民间工艺的影子,这和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密不可分。
现阶段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为农民画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创作资源。舞阳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内容多种多样,有表现民间歌谣、民间习俗的,也有表现农村风情、风俗、农事生产、农民生活的。在此时期,舞阳农民画逐步走向了成熟。
三 舞阳农民画的艺术表现
1.造型方面
舞阳农民画在造型的塑造上主要有两种方式:轮廓线造型和剪影造型。第一种即是所谓的单线平涂,它主要是创造三度空间的物象,合乎一定的透视、解剖的写实观念,极具主观能动性。在其运用的过程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造型,即将所看到的客观物象经过加工、提炼、抽象、概括,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而剪影造型也是舞阳农民画造型的方法之一,是“移植型”农民画的主要造型方式。它追求画面的完整性,注重动势情态的整体表现,深刻体味画面的情景内涵,并将其转变为二度空间的轮廓造型。它的特点是牢牢抓住典型动态,夸大特征,形成强烈的形式张力,并将写意、变形融于一体,产生特殊的审美特征。
2.线条方面
现代的舞阳农民画正是从中国画中学习了线描的运用与表现,根据农民画的自身特点将其自然地加以转化,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绘画当中。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线条的概括性和装饰性。由于农民画的创作是主观意识和客观物象的合一体,是心灵与物象的同构,因此必须透过客观物象的约束进行概括提炼,因而具有很强的概括能力。造型时可以舍弃一切繁乱复杂的细节,提炼出能表现对象结构的线条,并能准确、生动、迅速地表现形体,有效地突出其特征,从而使画面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就像威廉·荷加斯所说的:“一切直线只是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因而缺少装饰性,曲线由于互相之间在曲度和长度上都可不同,因而具有装饰性。”① 这正说明了曲线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线的组织及线型变化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概括性和装饰性。
第二,线条的意象性。由于农民画的线条是画家有意识地提炼组织而成的,因此它寄托着画家的情愫,展示画家的个性和审美品格。例如,粗线显得刚硬,弯线则较为柔和;折线较为锐利,波线则显得绵软。画家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各种不同线条的不同感受,并将之合理地运用到各具不同特点的形象上,从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受。
3.色彩方面
第一,色彩的装饰性。农民画创作者在保留民间色彩特点的同时合理汲取了中国画的用色特点,并将其巧妙地融合,使其极具装饰性。“绘画的装饰性指的是绘画本身获得某种装饰美的效果,而不是用以装饰别的事物,”② 由于农民画不画光影,所以就无所谓色彩的写实。画面大胆地使用艳丽的色彩,追求强烈的画面效果。通过色块的大小、冷暖、深浅、明暗的相互对比来强化这种表现。此外作为形象间架的红色线条也从中起着分割、协调和统一画面效果的作用,以便使其更具装饰美感。
第二,对色彩丰富感的追求。现代农民画家在用色表现客观物象的同时,更注重用色彩去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面对色彩纷呈的画面时,现代农民画家在处理画面色调时会先给画面整体定一个基调,在这个大基调下去仔细寻求局部色彩微妙的颜色变化和冷暖变化。但是这些都是在保留舞阳农民画用色特点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点在刘志刚的作品《老农》中表现得十分充分。像这类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李汇川的作品《踩高跷》,武天举的作品《夯歌》等等。画面整体和谐,局部变化丰富。
第三,设色技法的多样化追求。现代农民画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丰富的画面效果是现代农民画家努力追求的方向之一。在沿袭传统的绘画技法的同时,众多的农民画家开始了对各种设色技法的尝试和探索,色彩成为了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段。如刘志刚的作品《守望》积极向各种其他绘画借鉴,由此产生了各种新技法,如厚涂、冲渍、喷洒、堆积、拓印等等,这些都为画面效果的丰富性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4.透视方法方面
在农民画作品中运用到的透视方法很多,如俯视、反视、侧视、散点透视等,其中散点透视运用得较为广泛。这种透视方法与西方所采用的焦点透视法不同,也就是它不受西方透视、明暗等理性、客观因素的限制,而是把高远、平远、深远融合在一起,把不同时间、空间、地点的人物组织在同一画面中,所呈现的是一种较为自由的表现,更适宜表现一些较为宏大的场面。运用这种透视方法的农民画作品很多,如李汇川的作品《西域广场》、张俊民的作品《小满会》等。
“花里胡哨多好看”、“新不崭崭耀眼明”这些朴素的审美标准,这种不求形象事物的科学准确,不计色彩的真实微妙,其实正是农民画家随性而发的一种精神娱乐和情感表达。它既保留了中原民间艺术传统,又蕴涵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既与现代艺术观念合拍,又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发扬,闪烁着新型的、现代的、民族民间的艺术光彩,为中外画坛所瞩目。
四 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感情世界,进而改变了人们对农民画的审美意识。舞阳农民画要想生存、得到长远的发展,要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舞阳农民画的社会影响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诸如贾湖农民书画院、坛志绘画室、庭芝美术工作室以及农民画院等相继出现。不仅拓宽了农民画销售渠道,还扩大了对外宣传,为舞阳农民画走向市场搭建了良好平台。改革开放后,舞阳的农民绘画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日益繁荣,并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9月,舞阳县建立了集创作、研究、经营为一体的全国首家农民画院——舞阳农民画院。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随着舞阳农民画创作队伍的壮大,培训机构也不断扩大。舞阳县文化馆、县农民画院及各个体农民画院和舞阳县老年大学,也利用“师带徒”和举办培训班的方式,积极开展农民画创作人员培训工作。舞阳县教育主管部门还把舞阳农民画作为乡土教材纳入中小学课程,不断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和学校美术教师的培养。在小学、初中、职业中专中开设绘画课程,向学生传授舞阳农民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后备人才队伍。在群众绘画基础好、人多的地方,如九街乡胡岗村、吴城镇昭寺村等创建农民画创作专业村,不断壮大人才创作队伍规模。舞阳现代民间绘画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视觉空间,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艺术奇葩拥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独树于画坛并不断地为后人所传承。
注 释
①李桦.美术创作规律二十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②张丽华.中国人物画技巧与创作[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9
参考文献
[1]张旭、刘魁立著.舞阳农民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发展模式;对策;问题现状;思路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59-01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的农业模式,不同区域特点、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对园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发生改变,我国农产品将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着显著贡献。
但同时也有一些缺点:第一。农业科技园区现在只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种模式或一个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确认。在各级政府与科技部门扶持上仍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径。第二,由于政府是投资主体,园区生产经营的机制不够灵活,直接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保证,多数属于“形象工程”。第三,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园区自身科技力量不足,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机制不畅问题。
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
1.实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应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本原则,使园区发展逐步走向规范。政府应高度重视,确实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促进本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事来抓。在投资机制上,基本形成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营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格局。在管理模式上,都有园区地方领导小组和形式多样的、职能明确的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服务,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导本地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施监督等,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
如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并开始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和经验。如有些园区提出的“运行公司制、投资业主制、科技承包制,联结农户合同制”的园区运行机制,符合市场经济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基本上兼顾了企业、科技、农户各方面的利益,较好地协调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在园区运作方式上,建立园区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制运作。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组建、管理和经营,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此外,发展以股份制经营运作带动园区的开发,在权益分配上实现股份化。
3.加强技术开发能力培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广纳人才、加强内引外联。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和技术来源,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应成为各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科技支持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在运作方式上,有的园区采用联合或协作模式,与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科技开发、研制,形成科研、试验、生产、销售的联合体,依靠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雄厚技术力量,筛选项目、引进成果、搞好技术储备和应用。有的园区采用引进或聘请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建立专家基金,专项用于专家报酬和科研成果开发与转化,提升园区项目科技水平。有的园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科技部门、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成的多学科、多单位协同科技队伍,保障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4.在农业科技园区创办农业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
一些地区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作用。创办“企业创业园”、“博士创业园”、“企业孵化中心”、“科技孵化园”等各种类型的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和培育各类科技型龙头企业,并鼓励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创办企业或采用各种方式参与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转让、承包与服务。孵化园为到园区创业的农业高科技人员提供生活、办公、实验场所,安排一定资金对入驻园区的农业科技生产加工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租赁等方面进行补贴,对土地征用、税收给予减免优惠,对申办企业的有关手续由园区管委会实行无偿服务等。
5.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中心,构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通过以科技为主线。信息交流为纽带,示范推广为手段,切实为农民办实事,把优良品种、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推动整个农业的上档升级。周边地区在示范区的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手段。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三、总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