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管理的起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气工程;供电系统;施工管理;低碳环保;策略
电气工程是和电能的生产、应用关联的工程技术,其中的供电系统施工存在较大的技术性和危险性,在电气工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影响着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供电系统的施工中,应该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的科学管理,促进供电系统工程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1.电气工程供电系统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施工管理,能促进电气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还可以促进电气工程行业的快速、全面、立体化发展。
1.1有利于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与其他技术、项目、行业有机统一,在动态中实现科学管理。电气工程中的供电系统施工是全部工程的一个关键关键,对其管理必须遵循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使其发挥为整体项目服务的功能。强化了供电系统的施工质量,能够促进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推动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1.2有利于电气工程项目质量奠定基础
对供电系统实施管理,必须采取先进、合理的管理模式,保证供电系统的施工质量。对电气工程项目的质量审核,主要围绕供电系统为核心进行。如果供电系统存在安全和使用问题,则会带来其他环节的功能实效。因此,对供电系统施工的控制,有利于为电气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2.电气工程供电系统施工的常见问题
2.1对供电系统施工图纸审核不严
供电系统施工的技术、操作依据以施工图纸为准,施工图纸的规范性对施工步骤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严格审核施工图纸,审核人员要具有高度的专业水平,能充分掌握供电系统知识,了解设计图纸的理念,对图纸能进行可行性和精密度的审核,审核人员应该与工程管理部门联合完成,及时修改和完善图纸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审核标准应该科学合理,能够符合国家关于供电系统工程的质量标准,同时又要体现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最佳性要求。有的单位对图纸的审核缺乏合理性审核程序,不能与具体工程施工情况结合起来,导致施工设计存在许多不适合的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审核阶段还应该进行成本的监控和核查,节约施工成本,树立低碳环保设计理念,促进供电工程的健康发展。
2.2供电系统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
供电系统主要利用现代化的电气设施储存外部电流,为整栋建筑提供用电保障,因此对电气工程和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施工质量不能忽视,不能允许施工质量上的瑕疵,必须提高施工质量标准。部分施工单位对供电系统质量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不能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管理,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部分施工恩怨的技术水平较差,缺乏系统的供电系统施工培训,不会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供电系统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良好解决。供电系统施工具有特殊性, 如果技术操作不熟练或者缺乏专业性,可能影响整个电气工程设备的安全和运作,甚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
2.3供电系统施工安全问题不重视
电气工程中的供电系统施工操作中,施工人员自身会与大功率的电气装备发生接触和联系,这些设备在不通电的状态下也能造成人身伤害,如果操作缺乏谨慎性,就可能导致触电事故发生,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高度注意。但是部分工程企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节约人力成本,经常选派一些流动人员进行施工,他们往往缺乏丰富的经验,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安全宣传。部分施工人员不能符合规定的安全章程,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都不负责任。
3.电气工程供电系统施工管理改进策略
3.1优化施工方案,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审核制度
电力工程的供电系统的科学施工,前提是选择最优的施工计划和施工管理方案,如果施工计划和管理方案本身存在错误或者不当,自然影响整个工程的水平和质量。首先,选择最佳的供电系统施工计划,同时要对工程严格审核,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尽量减低事故的发生。施工时要对重点技术和难点项目高度注意,同时应该对事故集中和高发的环节谨慎观察,精确论证,从宏观到细节减少工程的失误,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施工方案进行标准型审查,必须把握国家的安全质量规定,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分析,寻找最优解决和弥补方案。
3.2提高施工技术,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
加强供电系统施工队伍建设,施工单位应该为技术人员提供专业化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促进他们更新知识与技能,不断汲取国内外电气工程施工先进技术,能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供电系统施工技术和规律。施工管理人员要清楚先进的技术手段指定质量标准和规定,能对施工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工程主要管理者对供电系统施工进行质量监控过程中,应该不断汲取实践经验和教训,能够辨别和熟练掌握施工技术与工艺,将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操作方法及时淘汰,进行现代电气工程技术更新,促进电气工程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供电系统施工管理人员,应该能够抓住施工管理工作的精髓,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高效性管理,杜绝技术性失误,选择行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工程施工实效性。目前我国对于供电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技术和方法都比较落后,需要施工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对其足够的重视,给电气工程供电系统的施工以足够的技术保障。要按照供电系统施工的要求合理配置施工人员,调整好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的比例,满足施工需求,安全、快速、高效地完成供电系统的施工工作。
3.3提高安全意识,保障供电系统施工的顺利进行
电气工程供电系统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作为施工中的重点内容来严格管理。施工企业和监管部门都要派专人对施工现场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指定严格的施工安全操作指南和管理制度,如有违反制度内容一定要严格处理以警示后人。对于相关人员要进行施工安全培训,使现场操作人员和监管人员真正的认识到供电系统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施工的各项安全管理条例。在培训中要特别培训施工人员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增加施工人员遇到事故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现场施工人员要配备专业的安全防护用具,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遇到事故时也要冷静处理,避免在慌乱中造成更大的后果。适当的安全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施工人员操作时的专注度,也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对整个电气工程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可以保障电气工程和供电系统施工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中供电系统施工的管理,对于有效提高我国电力工程行业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供电系统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既考虑到整体大局的完善,也要避免细节之处发生纰漏,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水平,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要对供电系统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施工安全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工程项目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最终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保障电气工程供电系统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气工程 施工管理 施工调试
随着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大,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在建设工程中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对电气安装各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竣工后运行的安全可靠程度、投资效益的体现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电气安装工程而言,从开工到竣工,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自始至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谈一下我的体会。
1、电气施工前期的准备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直到最后竣工验收各项工作中都会含有电气工程部分,如需建设单位参加研究的讨论会,也应对电气部分给以足够的重视,以便提供必要的资料。
(1)做好电气设计委托书。设计委托书应包括电气要求篇章,如果设计委托书不能详尽地有效地表达出建设单位对拟建工程的各项电气使用的具体要求,设计单位完成的施工图将是不完整的。委托书应明确施工图设计对电气的要求、功能,应包括各项技术指标,主要设备的情况及建设位置提供电源的位置和方式,各相关专业与其他建筑物电气连接的要求和条件以及使用性质,以决定供配电设计的级别及设备用电计算利用系数等。所以委托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设计图纸的电气工程质量,作为电气主管人员应该认真参与委托书的起草工作。
(2)把好审图关:
工程施工前必须严格执行施工图会审制度。在施工图会审前,企业内部必须先进行自审,形成书面资料后交建设、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先行审查。
施工图会审依据:设计图纸、预算书、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施工工艺标准及类似工程经验等。
对图纸会审中提出的问题,应由施工单位负责整理出详细的会审记录。其格式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工程名称、参加单位名称、会审时间、会审地点、会审参加人员、设计单位关于设计意图交底要点、会审决定事项、遗留问题负责解决的单位和时间,以及记录整理人的姓名。会审记录上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代表必须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项目部应设专人负责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等资料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收集、保管和使用施工中所必需的技术性、管理性文件、规范等,建立有效的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做好施工图设计变更及相关规范的收发、保管、归档、领用登记等管理工作。
2、电气施工阶段的管理
一个建设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都达到合格(或优良),才能创造出合格(或优良)的项目工程。因此从工程开工建设起,电气施工管理人员就要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尤其是未经验收及确认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或下道工序,切实把握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关。电气管理人员在日常检查检验的关键部位有:结构施工中建筑电气,主要是跟紧结构施工进度的预留、预埋作业,如:
(1)接地工程:基础底板钢筋的贯通,柱与底板主筋的焊接,防腐,做接地电阻阻值测试,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及有关规范,必要时可增加人工接地极,以减小接地电阻值。
(2)防雷引下线:当采用立柱主筋做引下线时,必须将作为引下线的主筋自上而下都做标记;当采用专用引下线时,应注意上下贯通成一体,并做好焊接、防腐处理。
(3)配管与箱盒的预埋、预留、位置、标高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管线内外壁应按规定做除锈和防腐处理,剔除管口毛刺,入箱入盒时需加护口,弯曲半径须符合规范要求;采用硬质、半硬质阻燃塑料管的预埋须根据埋入的墙体种类进行可靠的保护。当施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后,建筑电气工程将随着装饰、装修工程的开始进入安装期,其关键工序有:
吊顶配管,重点是跨接地线的焊接与防腐;消防报警系统、通讯电话系统等所用的电线管种类须符合规范要求。
管内穿线时要根据要求按色标分色,以区分零、地、相线。
电缆桥架与金属线槽安装要求横平、竖直,支点间距符合规定,并连成整体妥善接地。
电器设备安装的重点是定位、接地、接线相序。
屋顶避雷网与接地引下线焊接是否可靠,上下是否已构成一个贯通的接地体。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主要是:第一,系统测试与试运行工作,电气管理人员必须在现场认真查看,并检查各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切试运工作应服从指定的专人指挥。无论送电和停电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运的指挥人员和参加试运的操作人员,应沉着镇定,严格按试运方案、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使整个试运工作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第二,竣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竣工资料是体现内在质量的文件,是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是竣工阶段必须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因此务必达到客观、准确地反映工程施工的内在质量。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统一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材料经收集、审查和整理,作为对工程进行验收、管理、使用、维护、改建和扩建的依据,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并做到各项文件资料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真实,签证齐全。
(4)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隐蔽工程验收是指将被其他分项、检验批工程所隐蔽的分部或分项、检验批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制度是防止质量隐患、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制度。
验收组织:一般分部(项)、检验批隐蔽工程在项目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质量员组织验收,邀请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参加;重要的隐蔽工程项目应由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主持,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质量监督部门进行验收。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隐蔽工程经双方共同验收后,应由项目施工负责人及时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其内容按各专业表式填写,填写应力求规范、简明扼要、说明问题;项目专职质检员和监理(建设)单位代表共同会签。不同项目的隐蔽工程,应分别填写检查记录表一式四份,监理(建设)单位一份,自存三份归档。
对于隐蔽工程验收中提出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处理后要经复核合格并写明处理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完善施工技术交底制度:为了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工程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责任明确、加强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及企业一系列规范、规程、规定,避免差错和失误、提高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制度分为设计交底与施工现场技术交底。
施工现场技术交底为施工单位各级层层交底,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图纸、现行规范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各分项工程作业指导书、各专业协调配合、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措施、质量标准、施工安全和技术原始资料收集、整理等。
设计技术交底为建设单位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由设计单位对其它各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项目应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未经技术交底的分部分项工程不得任意施工,如发现有类似情况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3、进行设备调试、保证使用功能
调试是对前述大量工作的一次检查。设备调试要按产品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要求,对其性能指标逐项进行,反复试验,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在整个调试工作完成后,还要经过时效考验,稳定可靠后,才能交付使用单位。
参考文献
1.《电气照明装置安装及验收规范》GB20259-96
关键词:供电企业
工程
财务管理
电力作为能源供应主体,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巨大的现金流量,因此运营效果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存,对国民经济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过在当前施工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工程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供电企业顺应国家发展,投资规模日益加大。优化基本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对实现企业基本建设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企业工程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企业工程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电力企业有关方针政策,参与基本建设投资的预测和决策,做好基本建设资金的预算、控制、监督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使用建设资金,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基建投资的逐年增加,作为基建管理综合管理环节的财务管理工作日趋重要。不过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企业工程财务管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2.1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工程财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企业忽视财务管理,只注重争项目、争建设、争进度,不注重抓内部财务管理,工程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失控,致使违法、违规现象出现。
2.2财务监督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视施工预算审计,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预算审计比较严,但忽视工程财务审计,对地方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合作资金及其他资金等来自不同渠道建设资金的形成、去向、使用、效益缺乏审计监督,怕审计影响以后建设项目的拨款。对一些临时工程预付款审核不严,存在超支付款项时有发生,工程价款结算手续不全也做了记账依据;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基建竣工财务决算,影响基建投资的正确反映。
2.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和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财务人员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电学、建筑学、工程造价学、会计学与建设内容相关的知识等。但是现阶段,电力企业财务人员都还十分缺乏,导致了在基建领域中发言权不够充分。同时施工系统人员配备少,加之人员流动变化频繁,工作缺乏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3.加强企业工程财务管理的措施
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就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预算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3.1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企业工程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必须依照程序化、规范化进行管理。因为在项目管理中,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应根据《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电力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基建管理程序与制度,同时还建议明确各类施工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随着政府部门办理流程的不断调整而修订完善上述程序和岗位职责。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具体会计制度体系。针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企业基建方面具体的会计制度的制订工作。这一具体的会计制度应侧重于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有关方法和程序进行规范,以确保共同业务、特殊业务乃至报表的准确反映,才能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会计实务操作可行,会计信息质量才有可比性,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2强化财务监管力度
企业财务应切实履行施工项目主管单位和出资者代表的监管职责,加强对施工项目日常的财务监管。首先,施工管理机构是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建设项目管理职责,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仅要对本身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还要对拨付施工单位的建设资金流向的合理性进行监管,真正履行好建管机构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职责。二是施工建设部门应按照工程建设进度下拔资金,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单度将用款计划报项目监理部,施工现场监理及总监分别审核后,报建设单位驻工地代表及主要负责人审批付款。三是在工程价款结算方面,工程项目部按照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由监理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计量审核把关后,进行工程价款结算,财务人员根据结算金额列报投资完成额。
3.3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
工程财务管理科学性强,要求高,需要有较高技术素质,有管理能力、思想品德好、廉洁奉公的管理工作者。所以一定要十分重视和关心这支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首先是财务人员要加强后续学习,扩充知识结构,努力掌握概预算编制知识、基本建设程序、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管理信息应用技术等。只有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深入地参与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提高控制质量。其次是基本建设财务人员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丰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把建账、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成本核算、竣工决算等各个程序和工程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要求相结合,使内部会计控制有形化,提高控制效果。
关健词: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
作者简介:范俊峰(1968-),男,陕西合阳人,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工程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30-02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队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电网公司及其下属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从而切实抓紧、抓好安全生产。而对电力施工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好对人的管理。只有通过开展各类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一、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
电力施工企业只有在员工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前提下,才能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电力施工技术,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企业员工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我,适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必须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员工能够在完成知识体系不断更新的同时,技术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更新,从而保证电力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这些都说明了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在培训上下大功夫,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电力施工企业员工的队伍还存在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企业的一些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在素质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2.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电力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发展需求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那就是需要同时具备人力、财力、物力与信息等资源的全面支持。在这些资源当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无疑是最突出的。而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就必须通过教育、培训等途径来实现。电力施工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人力资源上进行深度的开发,从而最直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发展。电力施工企业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还可培养出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使员工的劳动技能与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二、电力施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现状
1.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的考验日益严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电力施工企业在经营与生存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电力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电力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与企业利润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有效的开发对缓解企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电力施工企业对经济目标重视度较高,而在员工培训方面却存在意识方面的不足,对员工进行教育与培训管理的工作力度明显不够。
2.培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
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培训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很多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时,只是依照电力施工方面的法规、条文、电力知识、技能等进行书面的培训,在理论方面要求较高,培训的内容也较多,但缺乏技术实践培训,导致理论与实际操作无法进行有效的关联,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另外,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过程不可避免会存在单调、枯燥、形式主义较强的问题,这就会造成员工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出现了麻木、敷衍了事的心态,这样的培训根本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3.培训方法陈旧,效果不明显
很多电力施工企业在培训经费方面往往都很紧张,有些施工企业的培训目的不明确,甚至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一些电力施工企业采用的培训方法随意性较大,对技术骨干课程设置不合理,填鸭式教育培训现象严重,应付性明显。在培训后也不能及时进行考核,导致受训员工态度不端正、不认真的情况时有出现,自然得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4.培训制度有待完善,约束机制有待提高
电力施工企业相比过去虽然在培训管理方面有所进步,但培训制度的细化程度还较低,也缺乏一些必要的、能够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相关规章制度,这对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立非常不利。目前很多企业所进行的培训工作,在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方面,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也不能满足员工全面进步的本质需求。一些现有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相对陈旧、落后,部分培训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背离,尤其是一些工作技能培训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还需要加强与培训相关的制度建设,通过必要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5.培训反馈与评估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员工培训管理大多依附于人力资源部门,而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从事与员工培训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较少,而且大多缺乏专业的训练。电力施工企业在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评估时,方法也过于单一,通常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评,培训合格证书发放过于随意,事后的跟踪调查评价更是无法做到,这就造成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脱节。而且一些电力施工企业通常会为了省钱、省时间,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就不够重视,这是不少电力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另外,很多电力施工企业的培训工作都是被动的短期行为,或者是为了规章制度宣传,或者是为了搞形式,或者是因为技术需要,不得不进行的短期紧急培训。
三、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对策
1.更新观念,完善与培训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培训的角度出发,要想规范电力施工企业的管理,首先就要对培训管理的理念进行更新,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电力施工企业要加快思想转变的步伐,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度,在企业内部达成有效的共识,不断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电力施工企业可通过统筹资金来加大培训基金的来源,为企业员工创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满足员工的学习愿望,激发员的学习热情,确保员工的主动参与。另外,电力施工企业还应该将培训的内容与具体的施工技术结合起来,实施科学有效的制度化管理。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督促与激励员工,实现员工培训效果的最大化。
2.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
电力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生产实际与发展需要来开展培训工作,采用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提高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在培训过程中,可采用各种创新的、独特的方法,结合现代化的培训教育;在教材方面应该尽量体现出全面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电力施工企业可以采取的具体培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场培训。现场培训是将日常工作与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现场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保证施工生产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虽然电力施工企业的现场培训大多是由技术负责人与班组组织进行的,但是领导在思想上的重视,在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也非常关键。因此现场培训的重点是,从上到下各级人员对培训工作的足够重视与支持。在进行现场培训时,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们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依据企业与员工的基本特点,制订出符合生产实际的现场培训制度来;其次是要发挥主要负责人的组织管理作用。培训负责人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培训负责人要深入培训现场,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企业需求,制订出人员的培训目标,通过亲手操作与指导,提高员工的学习效度,同时及时发现与解决员工的困难与矛盾;另外,现场培训工作还要抓好全过程的管理工作,注重培训过程、考核过程管理的同时,还要抓好事后的跟踪管理。
(2)安全培训。电力施工企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必须时刻强调。只有确定了与企业员工健康安全方针相一致的安全培训指导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培训体系的有效运动。在安全培训方面企业应该结合年度生产任务情况,编制培训与教育的年度计划,具体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对象、培训的时间以及培训资金投入等等。在安全培训方法方面应该尽量开发与推广一些交互式较强的方法。在培训内容方面应该遵循易懂、易记、易操作且富有趣味性的原则。
(3)移动培训。所谓移动培训就是指利用无线网络、各个移动终端等载体进行数字化的培训,参与培训的员工可以通过上网笔记本、智能手机等个人移动设备接受培训,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在外工作的时间较长,培训机会与培训时间相对紧缺,利用移动培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这些员工的学习需要,不仅丰富了培训手段,也拓宽了培训渠道,提升了电力施工企业现代化的培训管理水平。
3.不断完善培训考核评估机制
电力施工企业应该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对员工的培训体系、培训流程进行深度细化与认真分析;对培训考核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培训需求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其中包括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电力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虽然培训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服务,但也应该对员工的个人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比如员工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等。只有做到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实际情况兼顾,才能保证培训的成功。通过对培训考核、评估机制的完善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巩固员工的学习成果,从而促进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适时的培训计划总结与分析,对丰富企业培训经验,改良企业培训方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对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也可明确培训项目。
四、结论
电力施工企业的培训管理离不开管理思维的创新与管理方式的精细化。传统的电力施工企业培训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存在明显的不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落后。所以,对培训方法、培训机制以及培训评估体系进行优化,是电力施工企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培训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军.浅析电力企业员工培训工作[J].技术与市场,2012,19(8):
180-181.
[2]林涛.移动培训在电力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11):48-49.
我国供电企业是“政府强行划拨资源”而形成的垄断企业,并非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这种“强制性”的“大规模”下并没有真正的高效率、高效益可言。而且,我国国有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水平较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具体特点如下:
1.1国有供电企业兼具“国有”与“企业”双重属性。我国电力行业属于是从计划经济体质中延续下来的,其地位的特殊性导致国有供电企业不但具有企业所共有的经济属性,还包括了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政治属性。国有供电企业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安全、平稳发展的重要控制力量和强劲的生力军,国有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既要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呼应,为国民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贡献力量。由于地位的双重性和市场经济体质的根深蒂固,导致国有供电企业的管理权责不明确、政企不分,因此,国有供电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通常是多重的、多变的。“多重标准”“、朝令夕改”等现象屡见不鲜。
1.2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1.2.1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需要所有管理者,甚至所有员工参与其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仅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纽带,最终的执行者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由于片面理解,导致管理者和员工间不能有效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1.2.2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找员工的毛病”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和企业的绩效水平。一些管理者错误的将绩效管理理解为“找员工的毛病”,同时也能体现自身的地位。在工作中对员工指指点点,考核标准“朝令夕改”,重惩罚轻奖励,将考核结果作为奖金发放和晋升的手段,导致员工惧怕、逃避绩效考核,并且增加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矛盾,影响工作氛围。
1.2.3对绩效考核标准理解不系统、不准确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者应对考核标准有系统、准确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管理者只是片面的,或针对考核指标中的某几项对员工进行评价。其结果就是,考核结果严重偏离实际情况。部分管理者过于强调绩效考核的量化,否认非量化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非量化因素是指考核过程中无法进行量化的因素,需要通过领导日常观察,与员工的沟通等方式取得结果。非量化因素是绩效考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量考核指标的重要补充。
1.2.4为了“考核”而考核一些管理者仅对考核过程室分看重,对于考核计划的制定及考核后的信息反馈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强调二者间的有效互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优秀的绩效考核计划和准确的考核标准能够将管理者与员工的利益向企业的公共利益靠近。考核后的信息反馈是管理者与员工间有效沟通的必要手段,有效地沟通能够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也有助于员工加深对工作、管理者意图及企业发展方向的理解;有效的沟通是管理者了解员工想法最直接的途径,是制定和调整绩效考核计划的重要依据。准确的绩效考核计划和有效的沟通,能够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实现三者利益的统一。
1.3人力资源部自身问题
国有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部是由原人事科改组而成。人事科与人力资源部相比,有着严重的职能缺失。在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后,原有的管理体制与观念并没有彻底转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原有人事科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许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并未经过系统培训,对绩效管理缺乏系统准确的认识,对要考核的岗位和职业一知半解,对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很大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处境十分尴尬“,上不重视、下不支持”,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于企业发展严重脱节。
2解决方法
面对供电企业在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绩效管理模式和国内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供电企业的绩效管理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1态度决定一切对于管理者而言,首先应该转变自身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加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学习,只有将绩效管理真正应用于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潜能,并且能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体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2.1.1转变传统观念: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改造和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企业可以通过考核来认定员工哪些行为是符合企业利益的,管理者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对绩效管理的观念合理使用绩效考核。
2.1.2走出去:在绩效管理系统的引入与制定过程中,管理者应当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方法与经验,通过对绩效管理先进行业管理模式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总结出适合本行业绩效管理操作的相关流程。
2.1.3请进来:通过聘请高校或相关研究机构的外部专家,对本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将绩效管理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
2.1.4加大宣传力度:从领导到基层员工要对绩效管理有清醒的认识。在基层员工中产生危机感,通过普及绩效管理的优点和重要性,使员工自觉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绩效管理体系操作,提高自身素质,使绩效管理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2.1.5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为了使员工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供电企业应将绩效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避免浮于表面。HR应针对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本企业的特点,对本企业职工进行深入辅导。
2.1.6奖惩分明:为了让绩效管理真正落到实处,企业部门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对完成绩效管理较好的部门要有奖励,同时对于进展较慢的部门给予相应惩罚。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2.2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特色,对于供电企业而言,建立适用于本行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而不是照搬其他行业的管理方法,所制定的管理体系必须要能适应供电企业的发展总体目标。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由于供电公司是典型的国有大型企业,难免存在人为的因素,因此,在制定绩效管理体系是要立体化、多元化,实现领导层、部门间和岗位间的联动,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绩效目标的确定:在制定绩效目标时,既要考虑到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也要顾及部门或岗位之间的职责不同,选择相适应的管理指标,即实现个性化管理。并且,所制定的管理目标不仅应该满足企业的短期目标,更应与企业设置定的远景规划相符。绩效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的推广已经深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推行绩效管理时,信息化环节必不可少。首先,信息化的绩效管理可以最大的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把人为因素降到最低。其次,信息化操作性更强,更加直观的体现每个员工的绩效。第三,能够提高办公效率,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率的优化。将绩效管理真正融入企业:每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供电企业“你用电,我用心”的企业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将绩效管理体系融入到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成为人人遵守的行为准则,推动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3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