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国有经济发展现状
2003年到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从326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了17.6%、25.2%和19.4%。1994年我国国有企业500强全年销售收入总和还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而在2012年我国已有54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特别是中央企业表现更为突出,这期间央企总数由196家减少为117家,但资产总额却从7.13万亿增加到28万亿。同时,国有企业还在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走出去”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了前头。
目前看,国有企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较大差距”: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但到目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不合理、经营机制也不灵活。同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矛盾突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亟待完善。二是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粗放,重速度轻效益现象比较突出,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布局结构也不合理,传统产业改造进展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三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诸多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较慢,“走出去”水平较低,远不适应国际激烈竞争需要。
二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现在已是铺天盖地、顶天立地了。数字显示,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表明民营企业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总数达到1.04亿,民营企业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系统共登记私营企业967.68万户,注册资本(金)25.79万亿元;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约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为70%。除了继续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保持优势外,民营企业正加速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支撑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还停留在低层次产业和产业链低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所谓“玻璃门”“弹簧门”等仍阻碍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一个发展的‘天花板’。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还在于对民营企业的不认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民营企业将长期缺乏上升动力,做大做强非常困难。”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说。
三 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三股力量支撑的。一是国有企业。二是民营企业。三是外资企业。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 、31.2% 和20.1%,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增幅低了14.5个百分点,比外资企业增幅低了3.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不是“国进民退”,而是三者都进,并且民进最快、外进居中、国进居后。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中小企业,对社会需求、对市场机遇最敏感。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国有大企业在企业创新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国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有机互补。大企业可以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小企业去,中小企业把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市场对科技创新需求的紧迫感传递给国有大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谋创新发展的状态。
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二者唇齿相依。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了,就能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民营经济获得健康发展,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平等的竞争氛围,促使国有经济转变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活力。总之,只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魔咒,早日实现赶超战略。
中国要实现经济赶超,必须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经济赶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为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新的产品和现代服务。国有企业具有人才和资金的优势,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主体,在引领技术进步中实现发展,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民营经济功不可没,它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生力军,今后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民营企业的很多产品仍处于低端行业,但生产低端产品并不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就缺乏优势。实际上,这些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要企业能够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推广上下功夫,同样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见,单纯地依靠任何一种所有制,都会阻滞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成就了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奇迹,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四 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共生共赢
从前些年的“国退民进”到近两年的“国进民退”,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应该看到的是,民营经济自然有其强大生命力,但国企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双方并非在任何场合都是零和博弈的关系。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说:“当两个1方向一致,定位不同的时候,就有可能实现一个非常有效的、非常积极的、也非常值得咱们去实现的增值公式。1+1等于多少?等于11。这就是说,当国企和民企目标一致的时候,其实各有各的优势,在很多结合点都可以产生很好的结合,为整个的民族和市场,为大家共同的发展创造增值的空间。”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重要性;现状;关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事业不断扩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业不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生产、产品分配及消费等过程中起枢纽作用,人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步入了物品全流通时代,在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所占据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作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连接枢纽,交通运输业也在逐步完善及发展,只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才能对社会各经济区之间的运输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同时向国家及人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我国不断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进而对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强了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前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事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是指在人们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借助于运输设施完成人和物位移的全过程。为满足生活需求人们必须进行连续性的生产,在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中,生产商品等都会发生位置转变的情况,实现这种转变情况的主要工具为交通工具。在生产过程中运输占有重要位置,也是社会生产及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交通运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经大量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足及稳定,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是国家安定、繁荣的可靠保障。
2.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则有效提高了其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在运输业发展的同时,还对其成本进行了极大的降低,这就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当经济水平过低时,就会对交通运输的规模、科技创新及方式等方面产生极大的约束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经济水平的提升才能促进交通运输产业的平稳发展。基于此,在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协调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及探究。只有确保经济发展,才能满通运输发展的需求,还能为交通运输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市场。
三、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如推动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交通运输业推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业和石油产业的发展并实现在经济链上的扩展。据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介绍,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拉动经济最有效的载体之一。高速公路投入一亿元,就可以直接创造1800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2100个就业岗位。每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就要消耗500t到1500t的钢材,4000t到12000t的水泥及1900t左右的沥青等。这样庞大的数字,充分显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交通网的便捷可以有效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补,进而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能拉动交通路线附近的产业,增加就业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调整经济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部原名为交通部,随着名称的更改,交通运输业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也代表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才需求结构与交通运输业结构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某一方面产生改变都会对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经济产业结构起到重要的调整作用,从本质而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能够推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缩短产业之间的距离,推动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高效化,同时还起到调整能源配置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快速度,技术产业结构在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对运输人才需求的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交通运输人才的专业性及多样性有着诸多的限制。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业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民生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人民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衣食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出行更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主要任务。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升的今天,安全出行已经成为人们及社会关注的主要热点。当交通运输业发展过慢将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将交通建设提到国家发展日程中,在其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将极大促进城乡交流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四、国民经济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措施
1.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
为健全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必须不断对交通运输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进行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如交通运输发展策略的合理制定,可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对产业发展战略进行适当地调整,加大交通运输业建设项目的力度,对城市交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以此达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的;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2.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
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相关部门不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必将对经济增长造成极大损害。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起着先导性作用,因此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并加大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推动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改良交通运输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了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航空水路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应站在全局高度增加、协调各运输方式的发展和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优化资源结构及降低运输成本。为改善交通运输市场的竞争环境,发展多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同时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能增加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还能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及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实现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在深刻认识到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性的基础上,优化交通运输产业结构、提升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模及改良交通运输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新泽,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35):278-279.
[2]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3]刘秉镰,赵金涛.中国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06).
[4]蒋超楠,孔维一,刘源楮.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探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
关键词:经济政策;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F31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01
由于我国经济形势与国际形势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变化速度较快,针对随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为了保障市场经济正常发展,必须采用对应的措施,不断强化国际宏观调控,并对相关政策进行正确的调整,让国家经济向着预期目标发展。从2011年上半年的发展进程来看,根据多样化的国际形势与国内经济情况,国务院实施了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的过程中,朝着宏观调控发展。201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4459亿元,与同比价格相比,直接增长了9.6%。由于国内外环境复杂,很多政府都存在财力紧张、无钱可贷的现象,进而出现一系列的钱紧、钱荒、钱流、钱多现象。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必须及时调控经济政策。
一、我国经济政策调控原则以及发展现状
从当前的经济政策实行情况来看,为了保障经济政策落实力度,必须以坚持主题、落实主线为原则,从根本上保障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在这过程中,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的形势,主题则是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程度是影响经济政策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坚持相关原则不动摇,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改革的同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持久性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争取得到更有效的改革方法,辅助国民经济发展。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以及相关政策发展要求,国务院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整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转换成适当宽松的货币形势;第二方面是将稳健的财政方法转变成积极稳定的财政策略。调整后的经济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等相关措施,也就是“国十条”。第一条是,加快农村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第二条是,增强建设性居民的保障住房策略;第三条是,增强居民自主创新以及国民经济文化建设力度;第四条是,增强机场与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性建设策略;第五条是,增强灾后相关区域重建工作;第六条是,增强医疗卫生事业以及文化教育发展;第七条是,努力健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第七条是,进一步完全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第八条是,增强金融单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持力度,进而逐步代替我国各种银行的信贷限制;第九条是,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第十条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转型增值税的改革策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次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并且将遏制国民经济下滑、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放在各个工作的第一大位。从我国经济政策改革过程来看,近十年不可能达到经济形势的完全转变,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也必须以相关经济策略、基础制度为依靠进行对应的调整。从经济政策发展侧面来看,不是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进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制度的主要目标仍然是,在拉大内需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战略发展。一旦经济增长速率太低,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带动我国经济政策改革的建议
为了达到社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必须以经济政策改革为基础,从各方面推动经济文化建设。
(一)努力实行科学发展观,扩大内需与供给。在经济政策改革中,为了带动经济增长,必须努力实行科学发展观,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环境中,为更好的实行科学发展观打下基础。首先,在扩大投资规模时,必须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而不是一味追求更高的投资利润与数量,进而忽视投资结构转换。其次,在投资方向与投资项目选择中,为了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不良局面,必须有压有保。对于高污染、高成本、高能耗的项目,必须坚决抵制,在将重复性项目过剩削减的过程中,注重大规模数量以及质量投资,并且各种项目必须拥有对应的可持续性与技术含量。在严格禁止豆腐渣工程的同时,充分调动私人、企业与政府的投资积极性。
在供给过剩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必须扩大供给,增加供给能力;在供给改革中,必须对供给总体需求与总供给同时发力,以带动经济发展。
(二)扩大投资消费,调整财政政策。消费需求作为总需求的重要部分,但是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更加注重投资需求,而不是消费过程。由于居民消费需求已经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很难改变,所以必须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扩大投资力度与消费需求。
在财政政策调整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中带有很多负面影响,如果政府只注重发展,而忽略了钱的实质意义,就会出现钱“贵”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坚持积极的发展战略,在财政改革的同时,以国家财力为后盾。因此,在实施经济发展策略时,必须积极调整财政政策,带动国民经济积极发展。
(三)调整货币政策与税收政策。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大企业已经感受到融资压力,并且融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与经营目标。很多银行也存在存款、贷款的双重压力,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借贷或者高利贷现象,这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这类现象,我们不仅要努力健全货币政策,更要及时调整相关制度,在“双高”与“低差”并存的过程中,进一步降低企业、单位金融结构备金率。
对于国家税收的调整,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非法税收的现象。针对这类现象,我们不仅要调整税收结构,更要减少税收项目区,在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进行闺房税收改革,进一步强化税收扶持力度。
经济政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政策改革为根本,在完善改革策略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靳卫萍,尹晓菲.滞胀威胁下的我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11):9-12.
[2]李武军,黄炳南.基于政策链范式的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0(5):35-38.
1.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上的变化与能源消费
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变迁下,能源消费量以及其部门结构也会产生变迁。具体来说,就是国民经济总产值数量之下,由于经济部门结构形势上的变化,而产生了能源消费量的变化。目前来看,农业国所消耗的能源就少于现代化工业国,能产生较大能耗的工业生产占据能源消费的大比重,可以说其生产规模的改变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较大。早在19世纪70年代,国际上部分石油大国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石油运输出现问题,从而石油价格上涨,为了抑制能源价格相关部门会以经济部门结构调控的形势,来减少单位产品能耗较大的部门,提升能耗较少部门的比重,又或者是将大能耗巩工业转移到符合条件的地区、国家,最终所实现的是单位总产值能源消耗的降低[1]。我国能源消耗以及部门结构上的改变,当中需要考虑的除了能源消耗量的消减,还有发展产值高、能耗较少的经济部门,这些都需要参考党时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出发。近几年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各项比例之间的关系,需要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是满足国民经济的积累消费需要、原材料需求、燃料需求、工业与农业需求,以及加工业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方面的比列进行合理调整。
2.能源与国民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若要切实的分析能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关系,除了对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与能源之间关系的分析外,还需要详细的了解衡量指标及标准,例如能源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能源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系比重等。
2.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所决定的是能源生产量增长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进出口量相差无几,这一数据能代替能源消费言行系数。如若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则需要对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进行收集,因而需要根据公式来得出能源生产弹性系数为能源生产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比的比值,而具体的公式如下所示:一般情况下对能源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能源弹性系数的衡量工作,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发展时期的指标有所不同。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有高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逐渐加深,能源再生率与在利用率逐步提升,由此所带来的便是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数值的降低。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当不低于0.8时,能源处于高消耗的阶段,要解决之一问题,便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制造出低能耗的技术设备,能有效的降低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这时的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要维持在0.5至0.7之间是最恰当的[2]。
2.2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电力生产量所实现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指标便是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现阶段我国电力发展处于再发展阶段,电力生产量几乎等同电力消耗量,再这样的情况下,研究电力生产弹性系数能切实的了解到能源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协调关系。而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相关数据的得出依靠电力生产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电力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最便于清洁、运输的能源,比起石油、煤炭更受用户的欢迎,所以现阶段我国生产生活能源主要是电力能源,并且一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的使用范围也更大。并且我国工业越来越发达,对于能源的应用量也逐渐提升,虽然我国也在倡导节能减排,但是能源供应量与使用量仍然存在问题。通过笔者的了解,相关人员的研究下发现要确保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站,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应当维持在1.2上下。
3.结束语
(赤峰市松山区交通局,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当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就是公路运输,公路运输能够带动各个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实现市场的连接。而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也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能够使我国的公路运输得到长久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营管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提高公路运输效益的措施和政策。
关键词 :市场经济;公路运输;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47-01
公路运输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服务活动,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使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高、覆盖面广、通达性好、快捷等特点,在物流服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路运输发展的大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对公路运输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公路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加强公路运输管理的必要性
(一)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市场得以不断的扩大,为了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得到迅速的发展,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是必然要求,另外,由于传统的经济体制系统现在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对于公路运输行业而言,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相应的加强对公路运输行业的管理,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要求
公路运输可比作人体的血液,如果血液的运输被中止,则再多的养分也不能使人体的健康得以保证。对公路运输管理进行改善,这一举措对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都十分重要。公路运输管理是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反过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又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资金保障,两者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二、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联系也可以从以下几点表述:
(一)公路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
在大陆地区特别是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区,公路运输基本上是当地交通运输的最关键环节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而公路运输又是交通运输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公路运输现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
(二)公路运输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持续长久快速的发展
较好的公路运输能力,更能够吸收更多更好的外来资金,从而加快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同时,公路运输越是发达,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往来也更加便利,也就加强了区域之间的经济来往。特别是对于一些交通运输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反之,公路运输发展的停滞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协调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和谐产生活力,和谐创造需求。公路运输是服务性行业,致力于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和部门提供服务。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共交通建设的基础构成部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离不开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公路交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构成,其与经济发展的良好协调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营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制度完善
在对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中,如果能够制定完整的管理制度来管理路线,车辆和人员的安排,不仅能够增加运输的效率,减少运输的时间,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油耗。公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运输的通达度与运输管理是直接相关的。同时,如果采取合理的奖惩制度,更能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国民经济的快速长久发展需要加强和改善对公路运输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手段结合
由于公路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所不能缺少的基础行业,而其投资资金数额大且回收缓慢。由此看出政府也是公路运输行业能够迅速持续发展的稳定保障。
(三)运输网络科技化
为了能够更有效快捷的对公路运输进行管理,现代科学技术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将其应用于公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之中,公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必然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如今信息技术十分发达,这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储备人才
公路运输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十分强且错综复杂的系统,而这一系统的运转需要众多专业人才的参与,所以人员编制必须保证完整才能使管理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为了避免因为人员的流失造成工作混乱,就需要做好人才储备的工作,定期给员工进行培训,多培养全面综合型人才,才能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