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管理方法

公共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管理方法

公共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创新;行政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2

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其在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优势也不断显现出来。其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竞争管理方式、重视效率的战略管理方法、以结果为重的目标管理等构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体系,在政府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对公共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探析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第一,工具理性特征。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比以往的公共行政的理论更加科学、严谨,但该方法论重视工具理性思维方式,将价值因素剔除在外,强调效率和结果,认为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因此,此种方法论提倡规范性和客观性,关注行政管理的方法、程序及手段,具有显著的工具理性特征,能够较好地增强公共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二,个人理性特征。有关研究表明,新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是理性经济人,此种逻辑起点是一种鲜明的个人主义理性思维方法。理性经济人是对人性利己观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主张个体都是经济人,其活动的基本动机和最终目的都是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基于这样的思想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也具有鲜明的个人理性特征,提倡政府行政管理要符合市场导向,尊重个体层面的自利需求,尤其要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和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

第三,实证主义特征。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引入并融合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都是实证主义方法论,遵循的原则是有用即真理,重视实际操作方法和管理经验的积极作用。因此,借鉴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项目预算和绩效工资制等方法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具有较强的实证主义特征,可以较好地推进公共部门变革,促使其创新行政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2 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作用

2.1 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经济学理论,如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武器,既可以用来批判以官僚体制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也有助于推进政府改革实践,同时还能够为公共管理和决策模式的创新、完善提供基础的方法论支持。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具有的确定性、经验性及精确性都更高,使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视角朝着经济学取向的竞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此种方法论不仅有助于丰富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使之更科学完善,也可以较好地推动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使之更有序地实施。

就理论层面来说,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理论范畴和视野都得到了较大扩展。在以往的公共行政理论中,理论基础主要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理论提出者:威尔逊、古德诺)和官僚制理论(理论提出者:韦伯),这两种理论都在政治学理论范畴之内。而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当代工商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均被纳入其理论基础中,从而打破了以往公共行政学方面存在的学科局限,公共组织也从过分关注效率转变为重视市场价值,这为开展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例如:公共选择理论借助现代经济学领域的方法与逻辑,通过理性经济人理论中的供求分析、交换及效用最大化等要素,对那些和民众联系紧密的政治个体进行行为特征分析,同时也对典型的政治团体和政府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这使研究的侧重点和涉及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与延伸,关于如何有效执行、拟定政府公共政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现实性课题。由此不难看出,公共选择理论的引入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思考范围和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从实践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公共组织的行政效率。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日趋低下,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经济学理论包含的方法论极为独特,学科基础也颇为成熟,尤其是其重产出结果比的绩效理念对公共行政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将其引入公共管理研究后有效地扭转了这种效率低下的局面,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逐渐被置于支配地位,促使公共管理改革朝着市场化方向健康发展。有学者深入探讨了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新公共管理方法论的内在关联,提出:新公共管理理论坚持市场取向是因为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受这种理论思想和方法论的影响,逐渐认可了市场价值的积极作用,当其被应用到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之后,逐步取代了以往公共行政学理论的地位,也使公共官僚组织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

2.2 使公共管理方法的取向和范围不断拓宽

新公共管理方法既囊括了工商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同时也将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及政策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核心主题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物品,实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这有助于增强公共管理方法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同时要充分考虑客户取向,在当代工商管理学理论的支持下,积极利用私人部门成功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和原则,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和战略思维。同时,充分运用政策科学分析方面的技术、方法,以及有关公共政策结果和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建立起综合且广泛的管理方法,使公共管理研究更科学有效。

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的应用使行政主题和理念得到了创新、完善。基于管理行政理念的指导,以往的公共行政重视层级节制和制度约束,多采取官僚化的管理方法开展行政工作,非常重视对行政体制、机构及过程等行政组织内部事务进行研究,而没有对组织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因此,不难发现,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内部取向特征。新公共管理方法认为,既要对组织内部进行研究,分析内部系统要素存在的关系,也要关注组织的未来发展形势和外部环境特征,厘清外部环境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做好组织内部管理的同时,要通过战略管理、结果控制及战略计划等方法,将组织置于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组织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分析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以便公共组织机构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在稳步管理中实现长足发展。

基于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主张,公共行政管理要对公民和公共管理者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行政管理活动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和服务性。因此,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也被纳入新公共管理。相较以往的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引入并融合了当代工商管理与西方经济学领域的模式、经验、技术、方法及原则,向新公共管理方法注入了包括组织发展、制度安排、信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顾客至上、业绩工资制、合同雇佣制、成本核算、绩效目标、交易成本与公共选择等在内的许多全新的内容和主题,给公共行政赋予了全新的概念与涵义,为其作出了更为全面的释义。在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引入并使用这些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彰显政府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体现绩效评估和竞争机制的优势,较好地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拓宽新公共管理方法的研究主题和理论视野,使公共管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 用激励机制取代规制的公共管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组织结构行为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一个逻辑起点。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人性假设被当作基本的逻辑起点,这有助于政府转变公共管理方法的导向,即用激励取代规制。

以往官僚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所以,公共官僚组织在进行管理时非常重视规制,为了避免人出于恶的本性损害、破坏公共利益,往往会制定多种规章制度,以便对政治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控制,防止出现滥用官僚权力的现象。韦伯在设计官僚制的有关制度时,非常看重规则的完整性和详实度,而且对权利体系的层级节制设计尤为关注,确保其能够达到较高的理性化水平。显然,这样的官僚体制是以规制为导向的,它能够起到推动公共行政发展的积极作用。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体制过于重视规则,可能会使行政工作陷入教条主义的危机,从而不利于行政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会对公共行政长期发展形成阻碍。

新公共管理方法强调市场的导向作用,认为可以通过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完善公共行政管理。该方法基于人性假设这个逻辑起点,将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里面的个体视为理性经济人,其显著特征就是追求利益和效用的最大化。在政府组织机构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创建有效的竞争机制,将绩效管理纳入劳动报酬体系,并把绩效作为劳动报酬的重要指标,根据劳动和竞争形成的结果实施绩效管理。这样在竞争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和距离,为了不落后于他人,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机制中的理性经济人必然会主动增强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

以往的官僚体制以规制为导向,重视层级节制,认为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在工作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这既不能够激发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扼杀其创造性,还不利于充分实现公共利益。长此以往,公务人员不仅会养成按章办事的习惯,也会形成墨守成规的固定工作模式,从而将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扯皮推诿等问题。基于新公共管理方法论,个人的合理利益得到承认,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被纳入政府内部,同时绩效管理也得以实现,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公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在能力,有助于突破僵化的官僚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公务人员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对协调、改善组织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有一定促进作用。

3 结 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理论,借鉴了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等诸多方法论,对以往的公共行政管理作出了补充、完善,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概念,为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更多视角,使公共管理方法完善,将其运用到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改善行政管理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何颖,李思然.新公共管理理论方法论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11).

[2]曹堂哲,孙智慧.公共管理研究的技术设计范式:方法论、议题和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范文.中外公共行政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思考[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王印红,王刚.对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中定量推崇的批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翁士洪,顾丽梅.治理理论:一种调适的新制度主义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3(7).

公共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总包工程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建筑企业建立并实施一整套的总包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施工进度控制管理、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和施工信息管理等,是强化建筑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管理方法

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等,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总承包工程施工管理的“灵魂”是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以下论述的内容为施工管理方法:施工进度控制方法,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和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一、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体系

1.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应用的特征

(1) 选用方法的广泛性。由于现代化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故凡是现代化管理方法,均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选用。

(2) 工程施工管理主要方法服从于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各种管理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工程施工管理方法与企业管理方法密切相关。由于工程施工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故企业管理方法与工程施工管理方法具有密切关系。

2.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分类

(1) 按管理目标划分,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进度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成本管理方法、资源管理方法等。

(2)按管理方法量性分类,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和综合方法。

(3) 按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性分类,工程施工管理方法有行政性管理方法、经济性管理方法,技术性管理方法和法规性管理方法。

3.工程施工管理新方法的应用原则和步骤

(1)工程施工管理新方法的应用原则

根据我国应用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经验,应用其原则有四项:一是实用性原则,即与工程、专业、目标对路;二是灵活性原则,即灵活选用方法,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三是要有坚定性,即在遇到干扰和产生困难时,应坚持正确的做法,不可轻易否定方法的有效性而半途而废;第四要有开拓性,研究为了用好某种方法而进行开拓和创新。

(2)工程施工管理新方法的应用步骤

应用其方法的步骤如下:

1)研究管理任务,明确其专业要求和管理方法应用的目的;

2)调查进行该管理所处的环境,提供选用方法的依据;

3)选择适用可行的方法,即专业对路、能实现目标、条件允许;

4)对选用方法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制定保证措施;

5)在方法的应用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使之产生好效果;

6)在应用过程结束以后,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管理方法的应用水平。

企业施工管理的基本方法是“目标管理方法”。要完成其基本任务“目标控制”,必须依靠这项基本方法。进度目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网络计划方法”;质量目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可控责任成本方法”。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全面质量管理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了推广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热潮,对推进我国各种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取代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作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全企业参与质量管理”主要是全企业要形成一个质量体系,在统一的质量方针指引下,为实现各项目标开展各种层面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循环,而每一循环均使质量水平提高一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员范围内的“QC小组”活动,开展质量攻关和质量服务等群众性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对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建设项目等形成的全过程和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的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强调以下几点:

1)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有效的,这一点应充分肯定。大量的实践证明,它在项目管理中的突出地位不可动摇。

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不要混同于数理统计质量管理方法。以往在宣传该方法时往往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数理统计知识上,我们应该承认,数理统计方法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的方法,发展到TQC以后,统计方法虽仍然有效且可用,不能停留在数理统计的水平上,而应该易于被广大职工所掌握。

3)推行TQC控制项目质量目标的重点应是工序控制和质量检验。工序控制要以控制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实现;质量检验要求把好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各项检查验收关,不允许有任何一项和任何一环不达标。只有把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结合起来,才是提高项目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例如: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工程,建筑面积约6万平米,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基础为预制桩基础。施工方采用静力压桩的施工方法主体建筑地下5层,地上22层,建筑檐高81.4m,该中心(东楼)工程与西楼工程连成一体,体现具有独立的交通体系、设备系统及一切配套设施。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采用“三全一多样”的控制原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人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严把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全方面做好过程控制,最后达到控制目标。夺得鲁班奖。

三、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可控责任成本

成本是工程项目各种消耗的综合价值体现,是消耗指标的全面代表。成本的控制与各种消耗有关,把住消耗关才能控制住成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供应、使用与管理都是消耗的环节,都要把关。在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以下程序实施管理:列出成本控制的总任务,确定各项成本目标,通过责任成本目标的落实,确保可控责任成本的实现―统计实际成本控制结果,进行动态控制。

2)为实施可控责任成本方法,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包括成本预算、成本计划和成本统计。要算细账,算实账,算准帐。

3)可控责任成本方法实施的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确保可控责任成本取得实效。

4)项目经理部应以项目成本核算制保证可控责任成本方法的成功应用。

以上我们突出了项目目标控制的四种方法。它只说明我们应重视的主要(基本)方法,它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管理方法的应用。另外,这四种方法也是相关的,不可孤立地对待它们。

公共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创新技术;绿色施工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其整体工程内容较为复杂,因而所要花费的成本相对较高,资源的需求量也极为庞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技术水平受限,进而导致很多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资源浪费的现象也越发严重。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施工已然成为我国主流的建筑模式,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作业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型管控,明确施工标准的同时进行责任规划,及时更新施工方式,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满足我国节能环保的战略需求,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

1绿色施工管理概念

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现在乃至未来发展趋势,绿色施工管理工作不仅是施工项目,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但需要对理念内容进行优化,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绿色建筑管理方法,减少因安全事故而造成的负面效应,从而有利于国内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1]。从某种角度来讲,绿色施工管理模式所涉及的影响范围相对庞大,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科学技术的应用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对建筑环保的管理的内涵中,掌握改造的意义,从而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城市的经济发展[2]。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全防护处理,并对所涉及的转型因素加以分析,明确不同因素下的风险影响,制定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以此来满足绿色施工的各方面需求,这对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而言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中绿色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管理模式因素

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有关施工结构也逐渐呈现为复杂化、多样化,对绿色施工管理的压力施加也会随之提升。对于施工单位而言,想要确保绿色施工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则需要及时进行工作模式的调整,选用较为先进的施工模式与管理手段,进而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若施工单位仍然选用传统的施工手段,以静态管理为主,会使得整个管理工作不具备精细化作用,不但会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受到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绿色施工的管理质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3]。

2.2管理制度因素

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在开展绿色工程管理时,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手段,以此来使得整个工程内容能够顺利开展。但是,就目前来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模式的多样性发展,很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在建筑质量与经济效益方面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4]。不仅如此,管理制度的缺乏,也会使得整个建筑模式不具备绿色特性,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进而严重危害着国民的生存空间与生命健康安全。

2.3管理人员因素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人力资源的管理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直观的影响,如果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管理中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但会使得管理效率大幅度下降,所起到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5]。尤其是在开展绿色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人员的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综合素质的缺失、技能水平的不足、专业知识的匮乏,加上人员的工作状态并不积极,这些都会使得整个工程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3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措施

3.1对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针对管理理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层面的转换,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要明确绿色建筑工程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到有关建筑工程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升级,以此来完成管理理念的现代化建设,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对于后续工作也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从效果上来看,良好的管理观念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能够满足施工单位的经济建设需求[6]。

3.2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进行创新

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创新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并结合相关标准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这一过程中,禁止直接套用其他企业所选用的管理手段,这样不仅在适应性方面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所起到的效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别。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应当对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其所具备管理技术应用水平能够达到预期标准,而后再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模式的调整,进而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需求[7]。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对整个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可以利用BIM技术开展可视化调整与动态化管理,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强化人力资源的管控力度,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满足安全保障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3要对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进行创新

有关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创新处理对于整个工程质量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在开展这方面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从两部分入手,详细情况如下:(1)施工单位应当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验证能力开展相应的岗位分配,确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因此达到有效提升,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责任制度的规划与调整,明确管理任务,实现分工的同时,还能够对建筑管理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保障作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会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8]。(2)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时,应当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合作的同时,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以提升,以此来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工作效率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9]。通过开展管理机构的创新与优化,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风险因素的干扰,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4绿色设计的方法

(1)模块化设计作为实现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措施,施工单位在开展日常工作中,需要根据所选用的材料与设备进行性能方面的分析,根据功能需求进行模块区域的划分,利用选择相应的工作内容实现方案上的调整与管控,以此来实现不同类型的工程要求。通过开展模块化的设计工作,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方便后续进行维护工作,同时还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循环使用,以此来满足我国社会的节能环保战略需求。(2)循环设计循环设计是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回收设计,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设计时,便需要工作人员明确所选材料的可回收性,通过对回收的价值进行分析,运用信息技术对回收处理的组织进行工艺筛选,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实践应用角度来讲,循环设计的存在,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3)并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在开展绿色施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开展集成化管理,并通过并行的方式手段加以设计,在设计图纸中完善对整个施工周期的因素分解,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集成化管理,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进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满足用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进行并行工程的建设工程中,需要施工单位选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依照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加强信息采集与精准化控制,以此来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

5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就目前来看,有关绿色施工管理的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管理阶段,详细情况如下:

5.1组织管理

(1)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开展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建设需要完成绿色施工模式的调整,并依照相关标准开展管理制度的展开与应用,以此来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2)在进行组织管理时,要将项目经理作为绿色施工的主要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并由其进行绿色施工管理人员以及监督工作人员的选定与应用,如果出现问题,则需要由项目经理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此来避免发生推卸责任的情况。

5.2规划管理

施工单位在开展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相关标准完成有关绿色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根据相关内容完成组织设计与应用,通过审批后才能够开展后续的工作内容。(1)施工单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视程度,并依照相关标准进行计划内容的调整,明确救援预案的重要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加强对生态的保护,还可以对工作中的人身体的健康起到积极和有效的推动作用[10]。(2)在开展材料节约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工程安全与质量两方面入手,通过相关内容进行材料的优化工作,减少垃圾产量,并对废水废气进行高效处理,而在材料方面,则是以节能、可循环材料为主,确保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够因此得到有效提升。(3)在开展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水资源现状进行工程管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节水措施的制定。

5.3实施管理

(1)动态化的特性是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施工单位在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材料的管理,完善工程验收的管理制度,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以此来确保整个绿色工程的施工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2)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实际内容完成绿色施工的宣传作业,并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此来确保绿色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5.4评价管理

在开展评价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依照实际情况完成评估作业,结合当前工程的特点情况,同时,通过对工程实施的细致的控制,保证了工程的后续工作和工程的质量。

5.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施工单位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相关标准进行病害的防控,确保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会受到不利影响。(2)对于人员安全而言,如何开展施工场地的布置是尤为重要的,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工程中,要将施工区域与生活区域进行合理分割,并制定较为完善的卫生制度,设立相应的安全防护部门,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相应的管理,以此来避免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受到不利影响。

6结论

总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绿色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建设单位应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实施“绿色施工”的必要性,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维护生态的前提下,推动建设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单位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的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0):12-13.

[2]王新羽.探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居舍,2021(28):140-141.

[3]陈成宝.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简述[J].冶金管理,2021(15):118-119.

[4]赵敏.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3):191-192.

[5]张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简述[J].房地产世界,2021(15):91-92.

[6]石林.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5):173-175.

[7]白俊杰.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J].居业,2021(6):119-120.

[8]任禹州.探究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方法[J].低碳世界,2021,11(3):127-128.

[9]黄和兴.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6):128-130.

公共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甲方;施工管理;方法

甲方(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对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的实现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甲方必须抓住工程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才能确保工程整体目标的实现。甲方在工程项目中应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加强施工管理。

1.明确施工管理的任务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施工管理的任务,协调好质量、工期、投资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质量是核心,是首要控制任务;工期是合同中一项很重要的条款,工期的按约履行及提前,对甲方来说意味着投资开始受益;质量、工期和投资有着密切关系,保证了工程质量,如约履行了工期就确保了投资的稳定。有效地实现质量、工期、投资三者的目标,并有机结合起来,也就实现了甲方施工管理的目标。

2.掌握熟悉相关资料

现行的国家法律标准、规范规程及施工图是施工及验收的准则,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贯彻执行。甲方在施工管理中,必须要熟悉掌握与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及设计施工图等,熟悉合同、定额等相关资料,才能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及经济关系,为施工管理奠定基础。

3.实行招投标

招投标有利于选择素质好、业绩优、社会效益及信誉高的施工队伍,从而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水平,有益于甲方的施工管理。实行公开招标,对中标者,提出施工要求,强化技术培训,组织施工队伍学习新的规范、规程,总结施工经验,强化防范为主的意识。

4.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甲方须积极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图纸内容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并将工程线路、进度计划、物资计划及预算等报上级领导审批。同时。做好对乙方(施工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要求乙方依据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等,并及时提交相关材料、计划及预算。甲方对乙方提交的施工方案要认真严格审批。施工期间,甲方根据施工方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断督促乙方落实施工计划。

5.做好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甲方进行施工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合同签订后,甲方应研究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细化合同管理。施工过程中,甲方应积极掌握工程款支付、违约赔偿等经济问题的主动权,对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合同不严密,出现工程项目发包内容及接口界定不清的现场,特别是对于工程配合、交接口及半成品保护方面,合同约定不详细的情况,会引起乙方在甲方分包问题上进行索赔,从而导致额外费用,增加了甲方的额外投资。因此,甲方应足够重视合同的签订过程,加强对合同签订的管理,做到责任分配明确。同时还应加强合同的执行过程的管理和监控,为施工管理提供大力帮助。

6.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了施工管理的成败。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质量、工期、投资的控制,安全、材料、签证的管理和文明工地的创建等方面。

6.1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核心。甲方在进行现场质量控制时,应熟悉图纸和工序,经常深入现场,对照规范、规程、图集认真检查每一道工序,努力把好每个细节关。全程跟踪检要部位和重点工序,对隐蔽工程,要严格做到上道工序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人下道工序,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对先后工序的合理安排和各工种的协调配合。积极配合质检部门对工程施工的检查,借助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借鉴其更好的管理方法和施工经验,提高甲方的施工管理水平。

6.2工期控制。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关键在于工程项目能否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或提前于合同规定的时间交付使用。因此,对于甲方来说,必须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进行控制。基于此,甲方应结合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各种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因素,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和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指导乙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跟踪检查。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得出两者的偏差,分析偏差的原因及确定其严重性,并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对延误的施工进度进行补救或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实际工程进度符合计划目标,顺利实现合同工期目标。

6.3投资控制。投资控制是甲方进行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当严格核查工程变更,规范工程变更操作,有效控制工程变更的投资。其次,严格审核施工过程中涉及经费支出的索赔和签证,对投资进行有效控制。再次,要求乙方按图施工,并经监理人员检验合格,核实工程进度款后,方可审核工程进度款支付额度。最后,认真及时组织竣工结算工作,对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及设备逐项审核,做到不重不漏。总之,甲方要真正发挥其控制投资的作用,保证对工程投资控制的效果。

6.4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各项目标实现的前提,安全决定效益和质量。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会对工程项目的有序地进行造成一定影响,甚至阻碍合同的正常履行。甲方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体系,制定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工程项目的优质成果。

6.5材料管理。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甲方必须从源头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准确掌握各种材料的信息,择优选择材料供应商,做好进场材料的资料检查、复试和复检,确保材料质量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6.6签证管理。甲方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签证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施工图纸外新增或减少的工程量,甲方必须及时派员到施工现场与相关人员进行核实并及时记录,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签证,避免造成纠缠。同时,严格签证办理程序,依照施工合同及定额,做到准确、合理地办理签证。

6.7创建文明工地。近年来,工程项目对文明施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甲方也在努力地改善施工条件,创建良好的文明气氛,以创建文明工地。

7.结束语

甲方对项目的管理及协调,始终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时代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甲方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甲方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更新业务能力,提高自身实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需要。

参考文献

[1]段洛宜.论建设工程中甲方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J].福建建材,2008.4.

[2]刘振国.对深化和规范施工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4(10).

公共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 施工现场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带动了一系列行业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作为辅佐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如今它的巨大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繁琐的技术活,具有周期长、易受外界干扰、易受自然因素影响、协作性高以及流动性强等特点。此外,公路工程还会受到社会主体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技术与物质条件的制约。因此,公路工程不仅需要步步为营,同时更应该抓住其中主要的环节进行特殊对待。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乃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做到施工现场管理合理化、科学化,实现工程项目有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实施,同时促使公路工程项目更能快速、低耗、优质地进行,是笔者接下来会讨论的主题。

一、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充分准备

施工现场的管理始终与工程全过程有关,施工准备是否充分决定着施工现场基础管理的好坏。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以确保施工过程协调、经济、连续和均衡。笔者觉得要做好施工准备措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一项规范化、严谨化的内部约束、激励、考核机制,做好制度管理人,规章管理工作。第二,进行技术与业务培训并进行交流、畅谈心得,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对工程的操作规程、质量的控制以及资料的整理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三,研究工程的施工图纸,搞清楚施工的设计意图,要向相关人员问清图纸中的不明之处,对所有的控制点要进行加密保护与详细的记录、分析。第四,补充说明影响施工的沿线因素,并在图纸平面图上进行标注,通过分析与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施工方案的修订与施工时控制预算的依据。第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工地试验室,对工地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在拟使用中得出相关的参数,并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第六,通过现场调研,根据施工合同上的协议内容,进行施工支出预算,以此进行工程支出控制,达到经济效益与工程进度双赢的局面。第七,要根据约定上的工期要求、机械设备的能力、材料的供应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选取最佳的施工方案。第八,根据施工现场绘制相应的操作管理框架图以及关键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图,并将其上墙以使相关人员知晓。

二、做好施工现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施工现场的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配置,关系着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只有将施工资源的配置做到合理化,方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动态投入达到最佳效果,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施工任务。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损耗在时刻发生着,同时物力、人力以及机械等方面的需求量每天都在变化,因此在配置资源的时候要注意各个方面保持均衡,切忌浪费资源。合理配置施工现场资源就要做到:首先,要对材料、机械与人力的需求进行计划;其次,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与供应需求决定资源的储备量;再次,根据主导的机械设备配置与之相关且适应性较强的附属机械设备;最后,还要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与现场的实际进度进行资源计划的调整。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有效进行,实现人力、机械、材料、方法与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三、重点抓住质量关

工程质量关系着整个公路建设的命脉,它也是公路建设的永恒主题。就当前而言,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包括: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路面的平整度差,桥头涵顶跳车等。公路工程现场管理,就要重点抓住质量关,确保公路工程能保质保量竣工。

(一)确保路基的整体稳定,必须彻底地处理软路基问题

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基失去稳定、路面产生裂开现象,引发周边建筑的倾斜甚至倒塌,严重危及行车与路人安全。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地压实路基。因此,抓好现场质量关就得控制好路基分层的填筑、地表淤泥的清除以及路基的压实。此外,在施工分段的接头、路基挖填方的交界处等非连续性的地段要加强质量的控制,这些地方都是确保质量合格的关键点。

(二)严格控制公路的标高与线型

随着公路工程的修建要求不断提高,施工中对于标高和线型的要求也一天比一天严格。平整度差、纵横坡度的不适等都直接影响到了公路的使用品质与外观质量,同时还影响了使用者的舒适度,也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路基的检查验收开始,层层深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个施工现场都应该严把关口,达不到要求应该立刻返工,直到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三)处理好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跳车

路基的施工往往不能与桥涵同步进行,因此在路基与桥涵之间一般都会出现接头。如果施工的质量没有控制好,导致了桥涵与路基的接头不符合要求,极易导致涵顶跳车现象的发生。对于接头的质量控制,一般要严把桥头搭板的设置、土工隔栅或土工布的铺设以及调料的改换等关口。总之,路基与桥涵接头的现场管理重点是保证辗压到位,力求压实度达到质量审核标准。

四、现场管理中要加强施工进度

进度计划的控制是控制工程施工进度的依据之一,施工中的作业计划以及财力、物力、人力的使用都要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进度进行计划,能反映出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能反映出施工中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工序之间如何进行衔接,也是现场管理人员统筹全局、合理调配资源、正确指导施工工作的基础。施工进度切实按照计划进行,既能体现施工单位的务实精神,也能体现出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与组织协调能力。

五、做好初期养护,保质保量交工验收

为了保证公路的各项能力正常发挥使用,同时保持路貌与路容,尽可能的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那么对于公路的初期养护尤其重要。施工单位应该在养护期进行公路工程的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能按时并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如发现某些地方还有缺陷,立刻进行整修。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十分重要,它能直接反应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施工现场乃公路施工的“枢纽站”,此“枢纽站”管理得好与坏,影响了施工中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工程施工现场是施工单位的管理面貌、精神面貌、施工面貌的真实体现,一个文明而合理的施工现场不仅会带来丰富的社会效益,而且还能赢得很高的社会信誉。施工现场是现今社会贯彻与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焦点”,每一位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守法、护法、执法。

六、结语

总之,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不断探索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它虽然复杂,对于不同的工程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但是它在当代社会并非无坚不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施工现场的管理方法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 彭利梅.浅析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 李伏俊.浅谈公路施工现场的机务管理[C].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126-127.

[3] 李明刚,唐薇.浅谈公路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8):160-160,162.

[4] 杨会妮.浅谈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城市建设,2010,(12):190-191.

[5] 管小慧,梁远滨.浅析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