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范文第1篇

1.1 验项目

简易小书架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

1.2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强度与连接方式之间的关系。

1.3 需要备用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刻度尺1把、钢笔1支、美工刀1把、剪刀1把、相关书籍、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1块、透明胶1卷、牙签1盒。

1.4 试验方法

该试验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实施。

所谓强化试验,就是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检测出试验对象的某些性能,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技术试验方法。例如,检测样品的抗压、抗拉性能时就可以采用强化试验的方法。通过选用专用设备,对相关产品施加一定的压力或拉力,来考察该产品的最大抗压、抗拉性能,这种试验方法就是通过强化外力对产品的作用来检测产品性能的。通常情况下,强化试验用于对产品承受极限外界因素影响的检测。

1.5 试验过程

(1)在通过榫接或者是插接组成的书架上,间断性的往上面放置书籍,不断增加书籍的数量,直到书架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形,仔细观察书架发生变形的一系列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和添加书籍的数量。

(2)采用上述同样的过程和试验方法,对采用双面胶、透明胶连接和用牙签(代替钉子)连接的相同尺寸的书架,分别进行试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试验过程的变化区别。

(3)及时整理出试验数据,填入表1。

1.6 试验总结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即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结构的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区别。

1.7 试验过程分析

结构性技术试验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简单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测试,一方面让学生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该技术试验,探索和发现一些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分析技术设计的可行性及改进和评价技术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主题的技术试验活动,应该以学生熟悉的结构、材料、工具等比较容易加工和使用的载体进行试验。如:纸张的结构与强度关系的试验、便携式小板凳稳定性与强度的试验、桥梁的承重试验、台灯的稳定性技术试验等。

2 流程的优化试验

2.1 试验项目

简易笔筒的制作流程优化试验。

2.2 试验目的

以提高制作效率为目的,优化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

2.3 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工具:秒表1只、刻度尺1把、钢笔或铅笔1支、美工刀1把、小剪刀1把、做记录用的纸张、试验报告书等。

材料:KT板或硬纸板(5块大小相同的)、透明胶等。

2.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进行。

模拟试验是以相似理论为基础,不直接研究真正的客体或过程,而是专注于研究与其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继而推广得到所要研究的人造客体或过程的规律性的一种试验研究方法。利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少风险,很快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设计。

试验要求:首先可以简单勾勒、设计出一个简易的图样,结构统一由5块相应大小的KT板或硬纸板(不能折叠),用透明胶连接组成(连接工艺相同)。

2.5 试验过程

(1)编写单人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出单人制作一个简易笔筒所花费的时间。

(2)编写多人(6人以上)制作简易笔筒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和计算出流水化批量制作简易笔筒时平均每个人所花费的时间。

2.6 试验总结

(1)说出这两种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

(2)计算出流水化作业制作与单人制作时的工作效率比率,即流水化制作比单人制作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3)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2.7 试验过程分析

该试验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让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理解流程是可以根据某种目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二是让学生知道,流程的优化不仅与材料、设备及工艺等因素相关,而且对于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流程优化还与作业的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是通过本试验,让学生对流程优化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由此内化为流程思想和意识。

在设计此类流程的优化试验时,一般在载体的选择上不要过于强调产品本身的制作工艺的复杂度,以免冲淡学生对流程考虑的思想意识。应当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简单的制作过程,充分且具适当难度地体现出流程因素对目的的影响上。

3 简单控制系统的制作与模拟试验

3.1 试验项目

模拟光控路灯电子系统安装试验。

3.2 试验目的

通过模拟光控路灯系统安装调试试验,探究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原理和工作流程。

3.3 试验准备

电子积木相关器材,试验记录器材(包括做试验用的记录纸、试验报告书等)。

3.4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模拟安装调试试验的方法进行。

3.5 试验过程

①按照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安装好相关器件;

②按照表2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并做好观察过程和数据记录。

3.6 试验总结

通过对上述试验结果分析发现:有光时(夜晚)LED灯发亮,无光时(白天)LED灯熄灭。这一目的是首先通过光敏传感器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然后再通过电子控制电路,控制电源向LED通断电流来实现LED的照亮或熄灭的。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关控制过程为:

光线电子控制电路电源LED亮或灭。

3.7 试验过程分析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补虚药;水煎剂;抗疲劳;抗缺氧;抗应激

[中图分类号] R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36-03

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均为常用补益中药,四者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抗应激等方面有共同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这些药物进行自我保健补益,而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关于四者抗应激作用的比较却未见文献报道。为了更好的了解人参[1-2]、党参[3-5]、黄芪[6-12]和枸杞子[13-14]等常用补虚中药在抗应激作用方面的区别,以期探讨常用补虚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差别运用,为进一步补虚中药的抗应激机制奠定基础,本实验采用低温游泳实验和常压缺氧实验比较了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

物许可证号:SCXK(渝)2002-0001,雌性,体重(20±2)g,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人参、党参、黄芪、枸杞子水煎液(按一般水煎液方法制备),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g。

1.3 实验仪器

小鼠游泳装置:圆柱型不锈钢盆(50cm×50cm,内装冰水混合物,水深40cm,水温0℃);秒表;300mL磨口广口瓶(凡士林密封)。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小鼠50只,体重(20±2)g,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剂量按0.4mL/10g灌胃给药。见表1。

2.2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时间的影响

本方法是根据低温实验和小鼠游泳实验两种方法综合得出的实验方法。各组给药后第1小时,在小鼠尾根部束体

重5%的铅丝,然后将小鼠放入不锈钢盆(50cm×50cm,内装冰水混合物,水深40cm,水温0℃),木棒敲打不锈钢盆边缘,刺激小鼠快速游动;记录小鼠游泳开始至呛水的时间。

2.3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将上述开始呛水的小鼠转移到300mL磨口广口瓶中(每瓶一只),用凡士林密封瓶口后开始计时,记录小鼠从瓶口密封到小鼠死亡的时间。数据收集后用EXCEL计算具体时间。

2.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方差分析,同时作F测验和采用字母标记的新复极测验(SSR测验)。

3 实验结果

3.1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时间的影响

常用补虚药人参、党参、黄芪及枸杞子水煎液组与生理盐水组经方差分析,见表2,区组间F值F0.05及F0.01值,说明不同水煎液处理之间差异大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时间具有不同的效应。

对本实验研究数据进行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分析法,结果见表3,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低温游泳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人参水煎液与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党参和人参水煎液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与枸杞子水煎液差异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和人参水煎液与生理盐水处理差异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常见补虚药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的影响

常用补虚药人参、党参、黄芪及枸杞子水煎液组与生理盐水组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区组间F值F0.05及F0.01值,说明不同水煎液处理之间差异大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时间具有不同的效应。

对本实验研究数据进行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分析法,结果见表5,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耐缺氧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人参与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处理,党参与黄芪水煎液处理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和枸杞子、枸杞子和黄芪水煎液处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与党参、黄芪及枸杞子水煎液,党参与黄芪水煎液处理差异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党参与枸杞子、枸杞子与黄芪水煎液、黄芪水煎液与生理盐水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中药最常用是水煎剂,本研究通过常用补虚中药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对小鼠在低温下抗疲劳和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这几味补虚中药都能提高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但是不同药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人参对于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作用显著强于其他三味药物,人参在抗疲劳方面也明显强于黄芪和枸杞子,但是人参和党参在抗疲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党参和黄芪属于补气类中药,它们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休克、扩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具有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这些药理作用在小鼠受到很大的刺激时,都能起到保护小鼠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于小鼠抗应激能力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所以,能显著提高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的能力;枸杞属于补阴类药物,尽管在抗疲劳和抗缺氧方面与人参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但是枸杞子水煎剂对小鼠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抗疲劳的作用。

本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人参、党参、黄芪和枸杞子水煎液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显著提高小鼠的

抗缺氧及抗疲劳作用,各个药物之间其作用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处方的指导意义在于药物之间替代时配伍时需要通过剂量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晓芬,任伯成,张青森.人参抗运动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1995,6(6):29.

[2] 吕建平,郝冠中.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43.

[3] 韩玉娟,常洪,黄纪勇,等.党参对小鼠抗疲劳及耐缺氧作用的观察[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3,22(1):18-21.

[4] 方明,石云峰,焦炬焰.中药党参抗应激作用的研究[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5(1):32-33.

[5] 佟欣,张晓丹,刘琳,等.黄芪、党参对小鼠抗应激作用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5):514-516.

[6] 程海花,阿祥仁.中药黄芪抗缺氧作用的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0):18-19.

[7] 武云,吴大,胡之璧.黄芪提取物对大鼠负重力竭游泳的抗疲劳作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36-39.

[8] 朱华野,朴龙.黄芪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156-1157.

[9] 王迎新,李华,陈敏珠.黄芪提取物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7,2(9):43-44.

[10] 梁仁哲,贺永贵,尹明浩,等.黄芪水提液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2009,30(4):500-501.

[11] 朱凯峰.黄芪冰冻微粉对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8,21(6):20-21.

[12] 黄超培,赵鹏,杨俊峰,等.黄芪抗应激作用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0,6(2):72-74.

[13] 尹晓雯,王莉.枸杞子对小鼠抗缺氧抗疲劳能力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0,31(1):40-43.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静脉血;末梢血;血常规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血液由液体、细胞、分子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及分子部分。由于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和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历史悠久的采血方法是针刺法采集手指或耳垂末梢血。随着血细胞计数仪在血常规检查中的广泛应用,采血方法由常规的末梢血逐渐过渡为静脉血[1]。临床医生对两种采血方法持不同的看法,大量研究表明,静脉采血能提供更加客观的数据。本文主要采用前瞻性研究,共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集手指末梢血和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测定结果,进一步探究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优势。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收集80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44.5±3.6)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将其随机分为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每组各40例。静脉血组平均年龄(43.7±3.4)岁,男性28例,女性12例;末梢血组平均年龄(44.8±3.6)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组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以上人员身体健康;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2)患有其他急性或慢性疾病等任何现有疾病。

1.3观察指标[2] 分别测定两组人员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常规血常规检查项目。

1.4检测方法[3] 采集上述80例人员清晨的空腹血。1.4.1静脉血组:用真空试管采集每位人员的静脉血,用稀释液稀释、轻摇调匀,置于抗凝管中备用。1.4.2末梢血组:用真空试管采集每位人员的末梢血,置于抗凝管(抗凝剂为EDTA-K2溶液)中备用。充分摇匀采集到的血液样本,采用血液分析仪(SYSMEXXS-800i)进行血常规检测,所有检测标本均在采血后2小时内测试完毕。

1.5研究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两者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研究结果

两组血常规结果的比较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检测结果详见表1。将两组患者测得的WBC、RBC、HCT、HGB、MCHC、PLT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作为最常见、最基本的血液检测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由液体、细胞、分子等几大部分构成,而常见的血常规检查是测定血液中的细胞及分子部分。血液有几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患者血液中细胞及分子的数量变化、形态分布,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由于血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如贫血,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和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

血常规检测时,采血的方式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常规采血方式是针刺法采集手指或耳垂末梢血,末梢血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影响检测结果,如末梢温度较低,容易发生溶血[4];操作速度受出血速度影响,费时费力;导致末梢血不能准确反映全身的血液循环情况。而静脉采血多采集肘前静脉血液,血液成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能真实反映全身循环的真实状况;同时,能在较短时间内采集足够量的血液,利于血液分析仪的检测[5],提供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WBC、RBC、HCT、HGB、MCHC及PLT,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人员MCH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WBC、RBC、HCT、HGB、PL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静脉血更能真实、可靠的反映血常规情况。

参考文献:

[1]罗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84-85.

[2]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17-618.

[3]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肥胖;超重;中小学生

为了解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病发病特点和趋势,以便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预防干预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中小学生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要求,于2009年10~12月,对我县10189例中小学生,进行了常见病患病状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12月,对蒲县各中小学10189例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小学生6131例,中学生4058例。

1.2方法 检测视力、龋齿、营养不良、肥胖及超重患病情况,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诊断和评价。以身高体重120%为肥胖判定标准,统计数据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调查10189例学生,视力低下4036例,患病率为39.6%;龋齿1353例,龋患率为13.27%;营养不良323例,罹患率为3.17%;肥胖922例,肥胖率为9.04%;超重1270例,超重率为12.46%。见表1。

2.1视力低下 10189例学生中视力低下4036例,视力低下率39.6%,其中小学生35.93%,中学生45.17%,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1,P

2.2龋齿 10189例学生中,患龋齿者1353例,龋患率13.27%,其中小学生19.64%,中学生3.67%。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53,P

2.3营养不良 所查的10189例学生中,营养不良者323例,营养不良罹患率3.17%,低于国家控制标准(≤10%),其中小学生为2.01%,中学生为4.93%,罹患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P

2.4肥胖与超重 中小学生肥胖率为9.04%,其中,小学生为9.61%,中学生为8.21%,中小学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P>0.01)。中小学生超重率为12.46%,其中小学生为13.28%,中学生为11.24%,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P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蒲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39.6%,龋患率13.27%,营养不良罹患率为3.17%,肥胖率9.04%,超重率12.46%,。其结果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县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龋患率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标,而学生肥胖及超重发生率则逐年上升[1],营养不良已不是学生的主导疾病。龋齿的防治重点是小学生,应加强对学生的口腔卫生知识宣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视力低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升学就业,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肥胖与超重,主要由于膳食不合理,热量过剩和缺乏运动而引起,它是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慢性病起源于少年,植根于青年,发展于中年,发病于中老年,长期治疗给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很多家庭陷入贫困之中,且严重消耗人力资源。因此,对青少年肥胖与超重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范文第5篇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该病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后遗症[1]。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目的。现为研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针灸刺激能起到有效的舒筋、活血、化瘀的作用,利于通舌络。而患者饮用的中药能有效化瘀、行气的作用。二者配合,能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