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一、突出统计学的思维

统计学涵盖范围很广,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可以通过对整体中部分数据的分析,发现整体数据的性质。由于数据的统计结果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因此,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这也是它不同于定性思维的主要表现。但统计思维与定性思维作为人类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对人类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人类应对大自然事物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与存在性。统计学作为概率统计中随机变化的重要描述,对人类进行数据分析及结果统计中规避失误风险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明确及了解统计知识的特点及作用是现代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重要统计数据的合理分析,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统计学思维与定性思维的不同。如教师在进行“运用样本数据对整体进行估计”的教学时,可通过引入具体数据,使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明确样本数据的随机性与关联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抽样方法的合理性对总体概率具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选用的抽样方法较合理,那么,样本数据的信息就能够充分反映总体变化趋势与性质,对人们解决概率性事件具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具体生活案例的引入

为了帮助学生对不确定事件发生概率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实际的生活经历来实现。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学知识的基本思想,使“概率与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具有更强的广泛应用性。如教师在进行“最小二乘法”的课堂教学时,通常会采用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最小二乘法”进行基本的介绍及解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质的不理解,还不利于学生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举例,让学生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散点图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发现不同的数据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变量关系,这时教师再引入“最小二乘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线性回归方程,完成“最小二乘法”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教材及概率事件进行案例收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还应加强对其他学科中有关概率事件案例的收集,同时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引用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与统计”知识。

三、注重对随机概率现象的解释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分类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76-02

通识教育的目标与专业教育不一样。简单说就是不以知识的识记为目的,而以价值观和精神理念的接受、内化为目的,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与专业教育区别对待。目前通识教育效果不佳,除了对通识教育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外,教学方法的失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在对通识教育内容分类的基础上,并以哈工大深研院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为例,分别探讨相应的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一、以熏陶为核心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教学法

人文艺术类课程是通识课程类别中重要的一类,一般包括文学、美学、文化、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多是文学艺术作品、美学现象、思想文化等。这些内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都要依赖于人的情感思维发生作用,如文学常被表述为“文学是人学”[1]。

文化艺术类课程的情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讲授此类通识课时不能像讲授专业课那样以概念、规律和定理为主,而是要尊重情感的接受规律。对于情感和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文观念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相关知识的讲授。这些只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对象,而不能真正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这也是目前我们的两课教育和人文教育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即熟知并不是真知,人文知识的了解并不代表人文观念的接受,更遑论人文精神的养成。

根据行为心理学观点,对于情感和观念的接受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情感的认同和观念的内化。即把外在的情绪和观点移入接受者内心,让接受者心悦诚服的接受。这种情感的认同和观点的接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实现。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熏陶法”。比如《文艺与审美鉴赏》课需要我们把抽象的美和艺术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厚的人类情感传达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大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共鸣。在创建情境时我们一般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并减少PPT中的文字叙述,以尽量激发学生的官能感觉。在调动学生的感觉情绪后再辅以老师的讲授。如在讲悲剧美时我们会用影像展示作品,待学生进入观影状态,被影片所打动时再点出悲剧的美学特征。此外,人文艺术课还要发挥老师身教的作用,即老师的讲授要饱含感情,要先把自己投入到感情中去,这样学生才会信服。

与熏陶法相似,并且可以配合使用的是经典导读法。经典是经过历史磨炼、沉淀下来的人类优秀的精神文化宝藏,其往往对人的精神和心灵有着巨大的震撼作用。歌德曾说过“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察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2]在这方面我们借鉴国外的名著通识课程,在一些课程中,如《中国文化原点导读》中老师会提前布置阅读任务,然后再进行课堂导读,最后组织小组讨论。不求多、快,只求精、深。从而避免了一些课程走马观花,只求面广,不求甚解的弊端。

此外,人文教育需要稳定、持续的影响以激发学生心灵中的善端。因此我们的通识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育。我们应该利用学生课余休闲和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持续、正面人文影响。为此我们优选国内外一些精短的名家作品编成《人文读本》。按照古代君子自我成长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步骤分为数卷,发放给学生阅读。我们在选文时注意文章的深度与可读性结合,从而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以体验为核心的社会管理类课程教学法

社会管理类课程是人文通识课中又一重要类别的课程。他的突出特点不仅仅以知识的获取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和管理活动中的能力。通识课体系中涉及此类的课程主要有言语逻辑类、创业管理类和沟通交流类等课程。这类课程的关键是要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其中,在做中学。通过自己参与和实际锻炼达到心领神会,具备某种能力的目的。因此这类课程的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切近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教学思想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中。

1.案例法。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后来在很多课程中得到运用,收效良好。案例法是一种分析归纳式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我们在专业课讲授时常用的演绎法,先通过讲授一般原理和公式,再用具体练习和例子去巩固强化所学的公式。在案例法中老师现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提供几个成功的案例,最后通过不同案例的归纳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知识,而学生也在思考中得到了能力锻炼。案例教学法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

2.情境式课堂。情境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其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环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提供互动的教学平台,通过多种反馈方式来实现评价系统。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讲课、考试和维持纪律,最重要的任务是布置学习环境,供应必要的资源。教师要设计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启发、鼓励、指导和帮助学生。比如我们的《言语交际课》,老师会把课程分为两类,一是普通社交类交流,一是辩论类。然后选取不同的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其余同学充当观众并未参与的同学打分、寻找存在的问题。课程一般是小班上课,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

3.体验教学法。是使学生直接接触讲授对象,通过经验感知达到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院改革后的通识教育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接触和体验。如《西方礼仪简介》、《公共演讲技巧》等。这些课程的教学目的也不仅局限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生实际经验的体验与相关事务活动、相关习惯规则的熟悉与养成。针对于此,深研院尝试让人文教育走出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和习惯所讲授的内容。如西方礼仪简介就把课堂放置在咖啡厅、西餐厅来学习西方进餐礼仪,在与外籍教师、留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学习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

三、以主动性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类课程教学法

科学技术类课程是理工类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体系中较具特色的一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一些公共数学课、逻辑推理课,甚至还包括哲学课。科学技术类课程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采用一种探究式的态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尝试研究了如下教学法。

1.问题导向式教学。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教授;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课程往往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课程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在中国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法,但是目前主要在中学推广,大学课堂涉足的相对较少。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在大学课堂引入翻转教学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我们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在线教育和翻转课堂结合起来,并重新设计了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突出的例子是《应用随机过程》课。在这门课中我们利用学校的blackboard在线教学平台把课程需要的教学录像和PPT、习题上传上去。然后我们要求学生要在线完成学习和习题练习任务。在学生学习时,我们通过这一教学平台搜集学生学习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老师会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调整学习进度。着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决定是否要补充内容,是否要重新学习某一个知识点。在课堂环节中我们设置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的自我陈述。即不同的组选派代表,讲述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面临的困难。第二个环节是小组之间的交流。这是在完成自我陈述后,要求不同小组对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研究表明,讲述一个问题要比学习一个问题难的多,而评价一个问题又比讲述一个问题难度多。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评价、比较可以互补有无。自己的问题可能已经被另外一个小组解决。而且小组间的交流与评价还可以在学生中造成竞争的情境,鼓励学生的学习劲头。第三个环节是老师的讲述。在完成前面所有环节后,老师应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对问题进行精准的讲解,这样可以节约课上宝贵时间。在讲解中老师可以根据情况,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从知识到问题;也可以用归纳的方法,从问题到知识。最后,老师要应根据本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应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定位与发展方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004―02

一、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定位

1.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普通高等学校也越来越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普通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个定位是科学合理的,只有这样,地方政府才会对其大力支持,这种支持是普通高等学校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所处的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这需要普通高等学校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来加以解决。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便出现了继续教育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发展的新趋势。普通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能够解决在生产中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够开发出新产品,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与管理方面的效益,这使得继续教育与当地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教育和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形式,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继续教育所肩负的主要职能。继续教育只有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的布局情况和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充分肯定了继续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资本的基础性与战略性。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指的是终身化与社会化的教育,这种从学校不断地拓展到整个社会当中的教育,引导人们不断地通过教育来完善自己,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在学习型社会中,人自身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注重营造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然后进行定位。普通高等学校中蕴藏的数量可观的教学资源,能够在学习型社会的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国家对学习型社会的积极倡导及相关政策的推行,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背景,所以,普通高等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紧紧抓住自身的发展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积极促进社会与教育之间的和谐互动。

3.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层次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够培养出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确立后,为了能够继续加强办学的适应性,应该进一步加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不断调整继续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当前,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众化的阶段,市场上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随着生产方式逐渐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大量的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专门型的人才,这是发展继续教育的动力所在。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普通高等学校要对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要以社会需求作为中心,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培养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的专门的应用型人才。相对于学术型的人才而言,专门的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其应用性与技能性。所以,普通高等学校要充分认清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的变化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在所设立的课程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继续教育突出的标志是办学层次。办学层次主要是针对人才的培养层次来说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层次,分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其中的学历教育包括了高中起点的专科、本科、专升本以及在职的研究生等,而非学历教育的层次则主要包括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岗位的培训等。办学层次的定位,指在确定培养多种层次的人才结构并且给予较为合理的位置,也可以这样说,继续教育培养的专科生、本科生与研究生是个什么样的结构。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渐多样化,对继续教育也提出了不同特色的要求,各个普通高校所承担的继续教育功能是有差别的。不同的普通高校在办学层次上的不同差别,反映出人才培养层次与社会服务方式的不同。每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其办学层次不可能都那么完备,这需要确定好办学的层次,不断地积累办学经验,进一步完善办学的条件与水平,并形成自身的特色,这样才能被社会认可。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办学层次不能和办学的质量、办学水平相一致,它所体现的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由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二、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1.普通高等学校要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正式发展规划之中

随着高校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成立了继续教育学院,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摈弃过去那种重视学历教育而轻视继续教育的观念,将继续教育看做是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来抓,使普通高等学校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实际上,继续教育为普通高等学校提供了很多的社会资源,是普通高校与社会进行连接的重要纽带。普通高等学校需要将继续教育同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一起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将其视为高等教育向社会的延伸与继续,不断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这种延伸,普通高校深深扎根于社会当中,从而获取持久发展的生命活力。

2.为给继续教育保驾护航,需要建立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开发专家团队和师资队伍

继续教育呈现出的基本特点是短、平、快。继续教育的课程与学习教育的课程在设置上有一定的区别,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必须要符合学员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继续教育的专家队伍来对继续教育课程进行精心的策划编排,这些专家要具有自身的业务特长,并能够熟悉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与社会和生产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够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还要积极创造多种条件,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继续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教师不断改变原先的授课模式与思维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专业技术人员所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最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信息充实到教学当中。教师还要善于积极收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将先进的科学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并结合相关的科研课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应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面向各个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创新意识,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品牌方面的优势,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让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工作能够和企业、教育的对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来进行培训活动,使继续教育能够进一步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在进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联合办学的形式,普通高等学校要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发展实际,大力加强和行业各界的联系,想方设法拓展办学的渠道与形式。

4.开展远程网络教育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体感式教学;课程改革

注:本文由东北林业大学管理信息系统重点课程项目资助。

1、引言

笔者在近十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在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单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一支笔,一个本,课上从头记到尾”的现象普遍存在,课程创新性内容的缺乏,教学模式手段的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缺失,使得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加入创新性的学习内容成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体感式”教学方法一改教师为“单主体”的现状,采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辅助的“双主体”共同学习的教学模式。笔者在针对2011级信管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首次引入“体感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担任主要担任的角色为主持、引导或者辅助,通过预先设定任务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感知、体验主动学习的情趣。而学生如同在真实的环境中操作和使用信息系统,接受来自信息系统的数据,并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2、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个未来化专业,是个革新性专业.它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在于改变世界,用科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会计领域、市场领域、贸易领域等从革.在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的障碍因素: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定位错位现象

优秀的管理者应是信息专家,但并不需要是计算机专家。对一个管理者来说,掌握信息文化比掌握计算机文化重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习者建立信息文化的基础,所以说,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管理类专业的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但是,学习该课程需要很多前期知识准备,不仅要熟悉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营销管理、运作管理等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数据库理论,甚至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也就是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领悟信息文化。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其前期知识积淀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没有前期知识准备,学习管理信息系统只能是建造空中楼阁或者是沙滩上的房屋。而目前,不少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样的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本身就存在知识不足的缺陷。

(2)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繁杂,不易掌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的边缘学科。从一个交义学科的角度,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为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数学、计算机、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构造解决不同问题的模型,进行管理预测与控制,所以它是而向决策与控制的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是一个集成的人机系统。作为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数理分析能力。从学科背景看,来自管理学领域的教师往往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不足,而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教师,却往往只注重从技术领域分析问题,缺乏从管理视角透视信息文化的宽广视野。

3、MIS 课程“体感式”教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1)合理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与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多且杂”,现行的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大致可分为技术类与管理类两大门类,东北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具备现代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的的复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企业领导的事情,更涉及企业管理的每个业务流程细节和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的一项系统工程。

所以,我们在选择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偏重技术—管理的角度,大致划分为三大部分:

①基础篇:主要介绍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概念和系统开发所需技术基础;

②系统篇: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实体演变过程,系统结构等;

③热点应用篇 :主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如:CRM,PDMS,ERP,DSS等。

(2)“体感式”教学法的实施框架

本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前体验——课上互动——课后实践——反馈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学。

①课前体验

笔者的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鉴于此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管理信息系统内容的综合性的矛盾,课上不直接讲述课程内容,而由授课教师提前调试好一些小型信息系统放到课程网站上,课前布置学生下载使用。

②课上互动

互动教学法是指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只是听的被动接受教育的方法。课堂互动的内容既可以是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是教学案例中的某个内容。具体形式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教师布置的题目分组进行准备,小组内部学生充分交流后到课堂讨论,协作学习,教师负责引导、总结归纳。这种教学方法解决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效果较好。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先寻找理论知识,给出解决的方法,然后给出实际的情况,教师进行对比分析。首先由学生讲述试用信息系统后的感受,比如:你身边存在哪些信息系统?你试用了哪种管理信息系统,它能完成怎样的任务?企业为什么需要信息系统?等问题,由此引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部分,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信息系统实体的演变过程等.

③课后实践

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创造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上,我们主要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实习基地建设;二是强化信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三是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四是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横向课题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实习基地帮助学生接触实际,学以致用

目前的实习基地包括:哈尔滨乐辰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东软集团,中关村软件园。

第二:实验室统一规划,设备齐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拥有微机(60台计算机)、打印机(2台)、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拥有新中大ERP软件(价值60万元)等专用软件。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序。

第三:学生参与横向课题,为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建设电子商务网站

本课程教师经常参与社会及企业的横向信息化开发课题,老师把这些横向课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或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④反馈考核

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一张试卷的评判方式,采用“1+1+1”的考核模式,即:一次演讲、报告、汇报、设计等的多种表达形式的考核,一次上级操作实训的考核,加一次笔试的考核的综合考评方式,能比较全面的反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 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学习专业必修课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更好的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提出“体感式”教学方法,希望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为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 第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邹秀芹.讨论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2010(20):201-203.

[3] 滕佳东. 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

[4] 董德民.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9(9).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统图案 现代图形 本土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Patterns

into Modern Graphic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LIANG Li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xia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Traditional designs into modern graphic design teaching, not only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innovation enthusiasm, and inject local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charm in modern graphic design, reflec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modern graphic design will be rooted in local commun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graphic; modern graphic; local; design

0 前言

传统与现代因时间的距离所呈现的结果似乎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在现代设计中,东西方文明的相互借鉴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借鉴首先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根基上。通过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不仅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传承、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注入本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体现现代图形设计将植根于本土的教学理念。

1 民间传统图案的艺术特色

1.1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艺术特色

年画,顾名思义是装饰年节环境的民间版画,它是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产生和发展的。民间年画的构图大都在饱满均称中追求变化,主次分明,层次井然,不留过多的空白。年画的图案一般采用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例如,将门神身体和头部比例进行变化,突出武将的雄健体态。年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大胆地加以夸张,如大红马、五彩缤纷的大公鸡,甚至在羊、牛的身上也添画五颜六色的图案,使之更具有浪漫情调和装饰效果。年画从构图、图案、色彩装饰特色较浓,特征较鲜明。

1.2 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意蕴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剪纸的艺术特点是由纸和剪刀、刻刀所决定的。结构处理上连线镂空,“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是剪纸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构图形式上组合压缩,将三维的物象平面化,通过阴纹和阳纹的形式来表现天、地、人、动物、植物等,并将其合理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这种构成形式也是现代图形设计里面的想象图形、超现实的图形。形象处理上夸张概括,可以将抓髻娃娃的眼睛处理得非常瞠目;鲤鱼大得很夸张,以至于有一种抱不动的感觉,这更寓意着一年的丰收。

从历史上看,一切形式的工艺美术,都是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图形设计的教学也要植根于传统,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

2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的现状

2.1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的“国际化”特征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在教学中强调形式感和现代感。图形设计课程在较多的本科院校主要以现代图形创意为主进行教学,解决现代图形语言创造及表现技巧。一方面通过正负形、渐变图形、同构图形、共生图形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构成图形;另一方面,在科技发达的时代,通过电脑软件、摄影技术等方法来实现现代图形的设计,或者图形由平面的图形向立体空间扩展。

2.2 现代图形设计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较多的本科院校更注重“国际化”特征,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本土化”语言的学习和培养。我们慢慢认识到中国的设计教育只以“本土化”为基础才能有出路。因而,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一方面,我们汲取了西方图形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技巧,将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的教学中,形成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增加一部分“传统文化考察”课程,这样更有效地促进对于传统文化、传统图案的学习和再设计、再创造。

3 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1 提出问题,组织引导

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提出教学方案。组织学生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创作热情。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引导学生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楚河汉街、湖北省美术馆等比较有湖北特色的参观点进行学习考察,时间为一周。同学们对于传统图案和文化进行收集、记录,临摹学习,为进行图形设计做好准备。

通过引导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和考察,以较直观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的热情,该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

3.2 巧设课题,培养学生将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课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图案的学习以及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课题的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课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该教师设计课题——十二生肖图形设计,十二生肖传统图案的素材较多,并且有着不同的艺术形式。其中二维的图案有剪纸窗花、年画;三维的立体形态如凤翔泥塑、布玩具、雕刻等。这些传统图案都可以作为十二生肖图形设计的丰富素材库,通过现代图形设计的表现方法结合表现,一方面要求学生从形态上提取传统图案元素和现代图形设计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从传统图案文化内涵、意境上面提取元素和现代图形设计结合。灵活应用解构和重构的现代图形设计方法对于传统图案进行重新构成,形成“本土化”的现代设计语言。

如图1,学生作品一,该学生采用传统祥云图案云纹融入十二生肖图形设计中,体现“福”到的设计理念,“祥云”的“祥”代表吉祥、如意、祥和的意愿,“云”是天空中的云彩,是中国古人“心中之云”的写照,它包含了一种精神气蕴和内涵。该学生将祥云的吉祥观念巧妙地应用在十二生肖图形设计中。学生作品二,该学生采用标点符号形成十二生肖图形,采用“福禄寿喜”的剪纸图案替构局部,形成有艺术特色的十二生肖图形设计,该设计作品既能体现时代特征,又不失传统的艺术韵味。

3.3 注意学生个性创新

学生对于传统图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融合再创新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个性特点基础之上。在艺术设计中,每一个艺术设计者都会有自己的审美偏好和优点,可以引导学生提取传统图案元素向平面、立体、空间等多维度扩展,以及材料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等,通过充分发挥想象,最大限度地挖掘创作灵感,设计出有代表性的个性作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教学方法是可行的、科学的方法。针对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多数教师受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采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而忽略了“本土化”语言的学习和创新。通过该论文的实践和研究,传统图案融入现代图形设计中,对于“本土化”语言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激发学生对于传统图形的学习和创新的兴趣,为图形设计课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冯小红.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J].装饰,2006(7):16-17.

[2] 柳林,赵全宜.吉祥图形新视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

[3] 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

[4] 沈泓.吉祥图案——民俗艺术中的美丽意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