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 现状问题 出路分析

我们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四川经济形势均得以比较欣欣向荣的发展。义务教育也呈整体上升趋势,但也存有严重的不平衡。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有从低类水平上升至高类水平的,也有中类水平下降至低类水平的,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省发展义务教育极为重要,现结合自己所看到的现状、问题谈几点矫正的策略,以促进义务教育的充分发展。

一、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设施的优化

在我们四川,农村教育应当就是整个教育的半个天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当多的农民子弟逐步涌向城镇或城市学校,涌向教学设施相当优化的学校。这样的情形致使整个教育结构的不均衡,一方面城市和城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可能承受多生源的巨大压力,高学额的班级也不利于整个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将逐步趋向于萎缩,形成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作为政府乃至整个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多向农村倾斜,尤其在现代技术条件上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高额度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已经比较明确地要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努力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这是一个相当利好的地方。我们现在的高中学生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应当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受到的教育算不上是优质的教育,相对于城镇和城市学生而言,更算不上就是受到了均衡的教育,导致我们的发展不甚理想。但我们所必须建议的是,我们的政府要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大局出发,让整个农村的教育设施得以充分的优化,再苦也不能苦了农村的义务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我们这个偌大的省份,还有许多山区的农村,那里还可以说是穷地方在办着相当穷的教育。这里寄希望于相关领导,优先对他们进行投入,发动相关慈善机构,办起慈善性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

二、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人员的优化

应当可以肯定,当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人员业已开始得以充分的专业化的发展,一般老师的专业化水准得以比较充分甚至是比较普遍的提升。这在我们这些90后的所有学生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的父辈之人所受到的是怎样的教育,但我们也时常听到父辈谈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但我们也必须这样去思考,当今一般农村教学人员的素质是否就是我们所感到的那样的优化?与相关城镇和城市教师队伍是否就不存有一定距离,或者就是一些小小的差异?从不少农村孩子涌进城镇,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城镇和城市学习就学,我们就完全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从我们以往所就读的学校老师看,他们有着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热心,但往往是那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我们在上小学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可以说是那样的寥寥无几,现在想来,我们所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的老师都是在教学的课堂上把我们当作瓶瓶罐罐去那样的强灌着,课余就是让我们无休止且又十分机械地训练着他们所布置的作业,我们是那样的从早到晚,有时还需要“披星戴月”地熬上个大晚甚至就有可能是个半夜时分,这从我们许多学弟学妹们的叫苦不迭上也还可以能够略知一二。对此,我们应当大声疾呼的是:老师的用心不能再这样良苦,自己要更换理念,自己要改进方法。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十分需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相关的支教性的尝试,以一定的手段对农村教师进行相关的脱产培训,以此,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倾向农村,实现农村教学质量的优化

应当说,当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是不能令人欣慰的。我们这些升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我们好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是以一定的高分或者就是比较绝对的高分升入高一级中学进行学习的。在高中阶段的整个三年中,我们感到学习活动的能力远不如城镇或城市初中毕业的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见识相当浅陋,社会阅历也并非就是那样的丰富。为什么呈现如此之多的不良,也许是我们在初中阶段没有关注校外的天空和窗外的世界所引起的。我们在高中的三年中,一些充满兴趣的活动大都是城镇学校学生所把持着,因为一些活动都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所力所不能及的。所以,我们在高中的三年就如同无臂的青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简单以文化成绩来考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应当以比较综合考量的方式去考核学校,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意义上的优化。可以这样说,在文化成绩上我们应当感恩我们的老师。但在其他相关综合素质上对我们的老师就不敢恭维了,但我们不会记恨,因为我们的老师也有他们的难处。可我们不期望让我们的不幸在我们的学弟学妹身上去延续。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

农广校要完成培养新型农民这一重任,就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农广校教师队伍。本文就农广校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 农广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职业道德

由于农广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忠诚农民教育事业,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而献身。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像蜡烛一样用自己的全部知识和修养去点燃亿万农民的智慧之光,把全身心献给农广校教育事业。职业道德还要求农广校教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这是核心内容,也是工作的重要动力。从事农广校教育的老师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计名利得失,踏踏实实地工作,这就是农广校教师必备的品质。

2.知识结构

农广校老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农业科技和生产知识,这是老师知识结构的主干。因农业的区域强,农民的需求又各有不同,教师应将专业知识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要掌握各种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成为“一专多能”。农广校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生动活泼,深入浅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满足科学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广大农民的求知需要。农广校教师要完成教学培训任务,就必须懂得农村成人的学习心理,掌握农村成人教育的规律,运用各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农民传授知识。这样方能胜任。

3. 能力结构

一是农广校教师要拥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由于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强,农民的技术文化参差不齐,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照本宣科”农民不能接受,要将其“化”为可传授的教学内容后,才能传授给农民,才能理解,掌握,也才能运用于生产当中变为生产力;二是要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和示范能力。农广校教学的目的是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许多教学培训是在田间地头进行的。教师光有理论,不会操作,算不上合格的农广校教师。三是要有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将教学内容与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相联系,尽量做到生动形容,通俗易懂,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培训。

二、 农广校教师队伍现状

1. 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

当今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多样化,农村生产岗位越来越多,需要培训的专业也随之增加,而农广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的现状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民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多数农广校非常缺乏能满足农村生产实际的专业老师,影响了农广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培训内容,多数教师都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动手能力,实习实践水平低,传授的知识大多经不起实践的推敲。尤其是农民朋友迫切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更是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 教师队伍人数不足,知识老化

全国农广校师资队伍这几年一直在发展壮大,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教育的要求。农广校的老师多是半路出家。他们的专业和农广校的专业设置不相符合。大部分老师学历也不够。同时,由于农广校教师参加系统、专业的培训比较少,知识较单一、老化,不适应当今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办学环境下,农广校教师应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办学发展需要。农广校领导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放手,从设施上加大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培训软硬件设备,全方位关心教师的成长,为教师学习提升解除后顾之忧,创造条件和机会,提供素质提升的平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宝.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根据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留守儿童的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会长期存在。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指出其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简析

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并进入各方面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他们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被迫与父母分开,有的甚至在婴幼儿时期就被父母送到亲戚家寄养,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很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和不足,如不善于与人进行交流,性格冷漠,由于他们缺少亲生父母的关爱和合理教育,没有正确三观的指引,所以难以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一些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许会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会走向犯罪。为了使这些被留守的儿童能够健全发展,他们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父母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环境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学家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

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抗诱惑能力以及是非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影响[2]。但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多是他们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隔代亲属。在日常生活中隔代长辈只是能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对他们心理关注过少,有些甚至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体罚。对孩子进行长期体罚的结果就是使这些孩子产生很严重的逆反心理,严重的有些孩子会离家出走,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2.农村学校设施差,教学资源不足。

虽然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我国的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对适学孩子的教育投入仍然很少。这些地方的教学基础设施落后,远远跟不上当今教育的发展要。在一些农村寄宿学校里,学生的宿舍条件差,房间阴暗潮湿,假如孩子们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个房间要住十几个学生,居住空间十分狭窄。学校食堂也是很简陋,有些学校还没有专门的食堂,学生都在教室里或者是学校空地上蹲着吃饭。学校并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通常也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而班主任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工作起来有些力不从心。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极低的待遇也很难让比较优秀的老师安心工作。在一些贫困地区,在编的教师很少,存在着大量的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由于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

3.学校管理不足。

随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进一步推行,学校的教育职责也在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校园中的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及安全问题,需要学校管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学校普遍没有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制定特殊的管理方案,也没有指派专门的老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辅导和教育。虽然有些地方通过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来加强管理的针对性,但这种管理方式由于工作的复杂性,也很难起到相应的效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1.注重亲情教育,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没法替代的。父母要尽可能的陪着子女,让其在有双亲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假如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必须要外出工作,那么要尽可能做到让孩子就近上学。作为父母,在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外出务工的地点要尽可能选在离家近的地方,以便能经常回家照看子女,让其能在亲情关爱下茁壮成长。如果父母双方必须都外出打工,那也要保证父母回家的次数,要对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2.主管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村等偏远地区资源稀缺的不合理现状,教育行政单位应该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比如通过公开的教师招聘考试,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去,并对这些教师进行一些实际补贴,以改善这些贫困地区优秀教师缺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另外,当地的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形式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战略,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做出努力。

3.学校管理方法的改进。

作为适学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时间远大于其他学生,学校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因此,学校要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特殊的成长记录档案,记录他们的基本情况和成长情况,以便实施更有效的教育[3]。同时学校还需要定期指派特定的老师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以便及时和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流,双方在发现问题时能共同及时有效地解决。学校做为监管部门,应该把工作具体落实到实处,避免出现具体实施不到位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易善策.李 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 教育研究,2011(09).

[2]张金兰.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 Special Zone Economy,2010年6月.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 辅助教学

现状一:没的用。

这些学校中,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必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硬件设备,教师想用也没的用。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领导认识的问题。有的学校领导认为:“多媒体好是好,就是身价高,学校资金紧缺,师资又缺乏,暂时不搞也无妨,还是等水涨船高吧”,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孰不知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与模式,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当今教改的必然趋向。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的主动权。

二是明显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边远的农村学校,所在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相应出现了学校的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再加上这些设备价格不菲,很多学校领导面对破旧的校舍都只能憾然摇首,对这昂贵的高科技设备,那种无奈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呼吁全社会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也好,在社会上共同呼吁合力解决资金难题也好,让农村的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多媒体机房,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让他们也有机会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描绘自己的蓝图。

现状二:不让用。

还有部分学校通过各种途径,花大价钱购置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视若珍宝,不舍得投入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舍得让老师们用,而是将这些“宝贝”放在空调屋子里,每天让管理员擦得一尘不染,只等着有上级检查时让领导过目。疏不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让我们想都想不到,不出三年,花巨资买的这些“宝贝”,就与废铁同价了。这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呀。合理利用这些设备,让它最大限度的为教学服务,发挥它们的作用,才不枉为“宝贝”。

现状三:不会用。

还有的学校,硬件设备是具备的,学校领导的观念也是开放的,就是师资不过关,没有人会用。在调查中,很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思想:“我又不是教计算机的,搞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教师的事,跟我关系不大,我学不学没什么必要。”偶然遇到学校搞公开课或研究课,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请计算机教师随便帮着做一个小课件,应付了事。其实多媒体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积极学习与实践。就现在教育现状和师资情况而言,要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必须进行必要的师资培训,重点在于两个方面: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

转贴于 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方面,随着计算机操作技术的普及,已不成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对运用多媒体教学一般就能胜任了。关键是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让老师明白如何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新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而自主建构的。因此,教师及时完成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把握好自己在教育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现代教学技术思想、现代教学方法等,引导教师脱离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束缚,能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来处理教学。

培训可采用自学、校内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逐渐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

现状四:不常用。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上公开课,大多数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而当你深入到普通的课堂教学中,则看不到多媒体的影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是硬件数量不足的原因,一般学校都是只有一两个配置较好的多媒体教室,供大家上公开课、研究课用,但平时就很少开放了。而普通教室里一般没有这些硬件设备,老师也只能恢复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了。此外,最重要的则是相关课件的匮乏以及制作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农村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需要的课件都去花钱买,很不现实,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不一定适合农村现状,那么只能自己动手做。为了一堂公开课,为了一个适合本学科特色的课件,通常需要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才能制作出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大。而在平时教学中,农村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很多的教师根本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搞课件的开发工作,所以只能敬而远之了。

那么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呢?其实方法还是有的。

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制作课件的软件,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课件,可以用比较流行的、功能强大的Flash、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体制作软件,辅以专门的图形图像、音频及动画软件制作完成。当然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一般的课件不妨试试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这一软件易学易用,效率较高,其效果还算不错,用来做制作要求不高的CAI课件还是很不错的。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字:地方方志;农村方志;编纂方志

村级方志系统全面的记述了本村行政区域内的政治文化,自然风貌,经济发展,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一本高质量的方志极其有利于村庄的未来发展,正确认识其价值,升华其内涵。村级方志的创造是一个艰辛和奋斗的漫长过程,需要方志编纂人员严谨负责的态度,专业过硬的技术等,更需要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努力配合。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下,村级小康建成和完善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可以说,中国乡村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康社会的完成度,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发展经济,深化改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础差,问题不断,村级方志的编纂是一个认识中国农村的有效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农村的过去,研究现状,推进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地方志源远流长,是中国传承已久的文化形式,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体例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有一个逐渐定型化的过程。目前普遍认为方志的特点是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时代性和连续性等。村级方志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记录了连续一长段时间内在该地方区域的事物,而在这个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广泛记录了农村的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记社会风土人情、人物佚事等,具有很强的传承价值,通过大量的资料加以说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随着时代的变迁,方志的价值不断变化。当代学者黎锦熙在《方志今议》中认为方志作用包括四方面:一、科学资源;二、地方年鉴;三、乡土教材;四、旅行指导。一部好的村级方志可以作为地方的资源文献保存,记载农村的发展,帮助政府了解村庄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为乡土教材,旅行指引等生活作用。方志质量的高低则需要主要多方面的因素,志书总体定位,内容规划,编辑、出版的质量等。为了保证志书的质量,编纂过程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和专业的态度,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准确,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通俗易通等。

二、农村方志编纂的现状

方志内容涵盖广,体系庞大,资料的收集筛选,加工创作需要十分考究。另外,方志的编纂有着严格的规范,字体区别于文艺、议论、公文、新闻等文体,又有述、记、志、传等等做种体裁,体例多种多样,编辑过程中需要专业灵活的选择。依据目前情况来看,村级方志的编纂是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但编纂过程仍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农村的领导只重视方志的结果,忽略方志编纂的过程。有的方志借鉴县志,利用其内容、篇目框架,甚至完全照搬;有的方志只是大体涵盖一些地理、政治、经济等内容,没有详细资料,也没有广泛地内容。这样一来,村级的方志是有了,却缺少了本村的特色,这不算真正属于本村的方志。每个村都有各自的特点,地域大小,人口情况,经济特色等等,生搬硬套是不可取的,村志要从村情出发,由自己的特色决定自己的内容,进而选择合适的形式。让人一看就知道这说的是这个村,而不是其他村。

另外,一些村级方志过于官方,缺少与群众的联系。村级方志的编辑到头来还是要为人所用,上级领导用来了解农村,也作为地方领导用来决定农村发展趋势的参考,群众利用村级方志做宣传,做教材等。这些都是有一个实用性的要求,实际描绘农村的方志才是有意义的。当然,各种文章的创作都拒绝假、大、空,村级方志也不例外。同时,方志的编纂人员也需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很多方志工作者有了一定的经验,认为所有方志都差不多,墨守成规,敷衍了事,妄想蒙混过关,殊不知总有“露馅“的一天。

三、建议与措施

村级方志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得到各级领导和农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其编纂过程要处处体现专业严谨的态度,努力创造出精品方志。

提高编纂人员素质,严格管理团队。编纂人员的素质对方志的质量至关重要。编纂人员需要深入学习社会大趋势,了解当今方志发展的方向,深入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每一个编纂者都肩负着发展农村的伟大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认真仔细,积极主动,主动创新。坚持方志的编纂规范,对自己手头的工作负责,深入基层发掘资料,走访群众,收集信息,并对全部资料严格把关,积极求证,进一步获得讯息,突出地方特点。在方志编辑方面,结合资料和本村特色定位大方向,精心策划,对读者负责,对农村负责。拒绝敷衍了事,拒绝蒙混过关。

编纂团队的团队合作是整各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团队内部需要严格的管理办法,分工明确。个人承担分工和责任也减轻了方志编纂的工作压力。任何一个编纂人员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所有行业的知识,遇到不懂的事物,大家有了分工明确,“术业有专攻”,尽最大可能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每个收集资料的编纂人员手头都会有长篇累牍的内容,这需要小心求证,而团队合作会防止偏听枉信,互相做一个参考,也防止内容的重复和划分不明。

农村各方积极配合,努力打造精品。领导干部要认清村级方志编纂的意义,既重视过程,又讲求结果,为方志编纂提高可靠的环境,提前在群众内做好工作,鼓励群众积极配合。同时,农村可以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技术,为编纂团队提供培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先进的理论为实践提供方向,经过专业的理论引导,进一步保证方志的质量。另一方面,群众也要了解方志的编纂,不但积极配合提供资料讯息,更要主动发现身边的有用信息提供给方志编纂人员。要知道,村级方志涵盖面十分广泛,编纂人员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只有群众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效。村级方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深入展现农村的风貌,是一种农村资料载体。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推进,村级方志的价值不断显现,方志的质量至关重要,农村各级政府机关、人民群众需要全面认识方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编纂人员的任务,使农村的风貌发扬广大,促进村庄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地方志知识组织及内容挖掘研究》,衡中青、 侯汉清著,[M],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方志开发利用成果汇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著,[M],方志出版社.

[3]《编辑出版务实与技能》,李苓、 黄小玲著,[M],四川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