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 浅谈江西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台商在江西省投资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江西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江西省农业节水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西省玉山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 江西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 江西省高校街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江西省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江西省宜春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 奥运背景下江西省体育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江西省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湖北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红古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衡水”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泾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黄国勤,罗奇祥,李祖章.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经与技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9(1):94-99.

[5] 石金明,范敏,席细平,等.江西省秸秆资源量分析[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1):1-4.

[6] 黄国勤.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研究:I.江西绿肥生产的发展[J].耕作与栽培,2008(2):1-3.

[7] 陈艺荃,郝永勤.农业产业带背景下福建省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8):118-121.

[8] 彭春瑞,陈先茂,钱银飞,等.秸秆覆盖对红壤旱地作物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1,32(增刊1):51-54.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摘要分析了浙江省建德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发展的优势及今后的发展重点,并结合建德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优势;对策;浙江建德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

1建德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目前建德市塑料大棚面积为1 906.67 hm2;节水灌溉设施达到2 624套,应用面积近2 000 hm2;湿帘降温设施近200套,养殖房舍应用面积逾2 hm2;投喂和畜粪处理设施430台套;冷藏保鲜设施34套,冷库容积达2 365 m3;水稻工厂化育秧设施9套,育秧能力666.67 hm2以上;2006年底建立组培室1个,组培室现有建筑面积140 m2,大棚温室170 m2,共投入建设资金70余万元,年产草莓脱毒种苗2万余株。其他设施如中耕、修剪、植保等设施大量引进使用。

建德市的设施农业主要分布在草莓、蔬菜、西瓜、茶叶、柑桔、畜禽养殖等产业。其中大棚设施主要应用于草莓、蔬菜、西瓜、中药材、柑桔产业中。节水灌溉设施主要应用于草莓、蔬菜、西瓜、茶叶、中药材、柑桔、花卉苗木等,养殖设施主要应用于畜禽、水产等产业。纵观建德市设施农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早。建德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试种大棚蔬菜,随后一直发展较慢,随着大棚草莓的推广建德市设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在扩大,大棚设施在西瓜、中药材、柑桔、蔬菜等产业得到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大棚草莓应用微滴技术,节水灌溉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至2004年,大面积应用于各种植产业,应用面积在杭州市乃至全省属于领先水平。二是层次低。建德市设施农业结构简陋,科技水平低。大棚多为竹木结构,设施简陋。高层次、高水准的钢架结构大棚、连栋温室较少。大棚主要用于反季节栽培,主要作用就是保温;畜牧养殖主要是一些笼舍、湿帘降温、投喂和畜粪处理设施。一些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如无土栽培、机械化养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三是效益明显。农业设施的应用实现了增产增效。草莓节水灌溉应用增产10%以上,柑桔节水灌溉应用增产10%~15%,湿帘降温设施的应用,7—9月蛋鸡产蛋率增加15%左右。设施栽培草莓平均产值达到15.45万元/hm2,是传统种植利润的4~10倍。总体来说,建德市设施农业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保护地栽培,尚缺乏高层次的工厂化栽培,设施装备、结构类型及管理生产方式等水平也不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德市设施农业经多年发展,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缺乏科学规划,总体水平较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各产业之间不平衡,从地域分布上建德市采用设施栽培的主要集中在草莓和蔬菜产区,产业上以草莓、蔬菜、西瓜为主;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机械化水平、管理措施配套服务功能需进一步加强。二是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建德市农业设施为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一旦市场销售不畅,经济损失很大。三是政府投入的扶持资金不足。虽然目前根据政策,对连片2 hm2以上钢架大棚补贴1.5万元/hm2,对于其他滴灌、畜禽养殖等设施国家补贴30%。但设施农业作为高投入、高标准、高产出、高效益、低消耗的优势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入资金数额大,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着设施农业向较高的层次发展。四是种植模式单一。种草莓的就一直种草莓,种菜的就一直种菜,长期连作,病害加重,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了生产效益。

3发展优势与前景

农业部下发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意见》。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切实把握发展机遇,扎实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建德市设施农业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设施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有:一是有建设基础。总体上建德市设施农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步伐不断加快、档次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二是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建德市从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试验设施农业技术,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建德市农业生产环境的设施农业技术,并培育了一批熟练掌握设施农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三是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的各级扶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应用设施农业技术和设施设备开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四是有发展前景,是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设施农业是当前农业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有限,食物短缺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建德市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不足,发展设施农业是建德市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转贴于

4今后发展重点

根据中央和省、杭州市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建德市下阶段发展设施农业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示范园区为纽带,以主导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创新技术,提高档次,加大投入,着力发展大棚温室栽培设施、微喷灌设施和养殖配套设施,建立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效益具有建德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使建德设施农业上水平、出特色、增效益。按照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科学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建德市下一步设施农业重点应放在:一是在大棚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种植业的标准钢架大棚,鼓励连栋发展,引导普通大棚的改造升级。二是在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上,重点发展山地、缓坡地和旱地的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经济型微蓄微灌及配套设施。三是在规模畜禽养殖设施上,重点发展畜牧小区、自动供料、供水、控温、控光、控湿、消毒、沼气及沼气发电设施。四是在农机装备设施上,重点发展果品、蔬菜采后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设备;果茶桑园耕作、修剪、采摘、植保等机械;食用菌生产设备;粮油作物播种、翻耕、收割等设备。

5对策

一是做好规划。设施农业涉及农机、农艺、土地、水、电、路、物资供应、大棚建造、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要加强对发展设施农业进行科学认证,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为设施农业发展务实基础。二是加大投入。设施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投入,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形成国家投入、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农民自筹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为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保障。三是建立示范园区。集中财力,按照国家扶持一点、地方补助一点、生产者自己承担一点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批标准化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四是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主体,以项目建设为纽带,组织农户进行连片种植或建立畜牧养殖小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五是以目前市农业局水果站草莓脱毒繁育组培室为基础,成立市设施农业组培中心。从目前季节性供苗发展成为长年性供种,从单一培养草莓脱毒种苗,发展成为生产蔬菜、西红花、西瓜、白茶、花卉、铁皮石斛等多种组培苗的综合性农业组培中心,逐步把组培中心建成全市农业产业种苗供应基地或在全省有特色的农业良种供应基地。组培中心在为全市提供优质、无毒优良种苗同时,也可部分解决长期连作带来的植物病害问题。六是引进、试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设备。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耕作制度,因地制宜选用和推广相应的设备和技术。如铁皮石斛可发展连栋或智能大棚,蔬菜推广钢架大棚。要积极引进试验抗病新品种及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采用合理的耕作和轮作制度,大力推广土壤消毒、组培脱毒苗、异地育苗等技术措施,以解决长期连作植物病害多的问题。

6参考文献

[1] 秦晓宇.设施农业在我国大有可为[EB/OL].云南园艺博览(2008-10-23).http:∥agronet.com.cn/News/Detail-436794-o.aspx.

[2] 曹兵.关于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EB/OL].(2008-10-23).http:∥agronet.com.cn/News/Detail-436793-o.aspx.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特色冷凉蔬菜标准示范园;建设;体会;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6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26-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腹地丘陵沟壑区,现有耕地16.13万hm2,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于半干旱地区。年日照时数2 322 h,年均气温5.3 ℃,无霜期100~150 d,年均降水量400 mm左右。光热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由于气候冷凉,在辖区的葫芦河川道区生产的芹菜、胡萝卜等特色蔬菜由于品质好,天然无污染,远销安徽、湖北等省的大中城市。为全面加快以芹菜、胡萝卜为主的特色冷凉蔬菜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迅速增收,按照“一特三高”农业发展总体要求和“建基地、提质量、增效益、扩规模”的发展思路,坚持“集中连片、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合作经营”的原则,进一步创新产业扶持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特色蔬菜产业集聚升级,实现特色蔬菜产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扶持葫芦河川道区冷凉蔬菜园区建设。

1 合理布局

1.1 局域布局

沿在葫芦河流域的新营乡、火石寨乡、吉强镇、硝河乡、将台乡、马莲乡、兴隆镇和滥泥河流域的兴平乡、平峰镇、王民乡种植芹菜、胡萝卜、蒜苗、西红柿、西兰花、娃娃菜、辣椒等特色蔬菜。

1.2 选择品种

芹菜以加州王为主,搭配种植文图拉、圣地亚哥;胡萝卜以七寸红为主;蒜苗以紫皮一号为主;西红柿以欧盾、满田为主;西兰花以新秀为主;辣椒以亨椒系列、长剑为主。

1.3 扩大规模

针对西吉县特色蔬菜产业发展中品种单一、芹菜连作障碍、保鲜(包装)方式落后、标准化生产及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周年供应不均衡、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以提升效益为核心,按照“优化布局,突出重点、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以葫芦河流域为主辐射滥泥河等其他流域种植以芹菜为主的特色蔬菜。2014年,全县种植特色蔬菜0.87万hm2,其中芹菜5 333 hm2,蒜苗复种其他蔬菜666.67 hm2,胡萝卜1 333.22 hm2,西红柿、西兰花等蔬菜1 333.22 hm2,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 333.22 hm2。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特色蔬菜产业收入达到1 600元以上。

2 建设核心示范园区

建设将台乡火沟芹菜品种集成试验示范园区、将台乡明荣万亩芹菜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吉强镇羊路旱坡地芹菜膜下滴灌示范园区;吉强镇万崖、杨坊,将台乡明台、牟荣,兴隆镇罗庄等蒜苗复种蔬菜示范园区;火石寨乡新开、平峰镇八岔胡萝卜高效节水栽培示范园;提升扩大华林万亩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通过核心示范区建设,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品牌创建、市场开拓和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示范、辐射带动,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推进技术集成组装,做到农耕农艺农机技术结合、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园区良种覆盖率、实用技术到位率和病虫害专业防治率均达到100%[1-2]。

3 创建名优蔬菜品牌

为了促进特色蔬菜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应坚持政府、协会、企业(合作社)联手,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合作社以品牌为纽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合作社)。进一步加大“西吉芹菜”驰名商标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和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4 运行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机制,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建设高标准芹菜、胡萝卜、蒜苗等外销蔬菜基地。推行技术单位引领,“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摸式,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销售。

5 扶持环节

葫芦河川道区冷凉蔬菜园区建设扶持体现“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主要对示范园区及节水灌溉进行扶持,扶持资金用于地膜、种子、砂子补贴、节水设施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园区建设由县农牧局具体负责牵头规划、验收[3]。

6 体会

一是创建园区建设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横竖成形,整齐规范。二是芹菜、胡萝卜、蒜苗示范园区要配套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节约水资源。三是示范园区必须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抗御风险能力。四是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冰厂、冷藏库等,并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扶持。五是示范园区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原则。六是加大特色蔬菜产业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产品推荐会、组装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西吉县特色蔬菜产业,增加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4]。七是加强技术服务。强化技术培训。创新服务模式,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创办合作组织、科技承包等服务形式创建示范基地,加强示范带动。加快成果转化,示范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药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特色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7 参考文献

[1] 陈宏彦,孔德燕.王家庄镇蔬菜标准示范园建设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1(9):26-27.

[2] 明建宇,宋胭脂.杨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蔬菜,2004(3):44-45.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摘要: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提出了促进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对我国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发展对策,以期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高效节水型农业;经济意义;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因此要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现行农业经济体制条件下发展农业节水的保障体系。现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农业节水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一探讨。

1我国水资源现状

1.1人均水资源匮乏,地域性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 200 m3,是世界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9位,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据有关的预测显示,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特别是2030年之后,我国人口达16亿人,水资源缺口为400亿~500亿m3。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工业化投入及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明显,因而造成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等困难出现[1]。

1.2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极度不合理

目前,有很多城市因为对水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和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在水资源贫乏的流域却经常断流,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同时,由于不适当的农业灌溉和水利设施渗漏补给地下水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更是一大困难。农业大开发初期,人们对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机理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盲目开荒灌溉,不仅占用大量生态水源,而且造成土壤严重次生盐碱化[1]。

1.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我国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南方比较充沛,年均降雨量超过1 000 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均少于400 mm。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2]。

1.4污染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600亿t,其中绝大部分未作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700多条河流中,有近50个河段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生活水资源总量因河、湖水源头污染而不断减少[3]。同时,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天然湖泊、湿地面积减少,沙尘暴增多,气候劣变的现象越来越多。目前,在我国有些缺水区,为了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地面开始下沉[3]。

2 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经济意义

2.1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4]。近年来,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虽已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用水大户,特别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比重占60%以上。从农业灌溉发展来看,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必须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4]。

2.2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从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外观和上市时间等,就对灌溉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5]。如灌水的位置、时间、数量、营养成分等,还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情况进行自动监控和科学管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型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洒药,使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发生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转变[5]。

2.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尽量做到少种或不种耗水量大的作物,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节水型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立一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水高效农产品基地。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满足“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市场调活、民调富”的要求,更要满足“面积调小、耗调低”和削减用水高峰的要求[6]。

3我国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存在的问题

3.1对高效节水型农业的认识有偏差

虽然目前对节水农业、效益农业的理论研究探讨很多,但对节水型效益农业的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各地已经对节水农业或效益农业比较关注,但尚未对节水型效益农业给予足够的重视[7]。

3.2高效节水与农民利益结合不够紧密

只谈节水,大多数农民很难看到实惠,这样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很困难,各项节水措施也就很难实行;再加上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理解节水给农业带来的好处和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

3.3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技术未普及

高效节水型农业不仅要有良好的设施,还要有相应的节水灌溉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目前看来,在节水的工程措施与农艺、生物措施结合不够紧密,整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很多措施的应用还必须考虑土壤、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等因素,否则不仅无法节水,反而会降低产量和提高成本[8]。

3.4高效节水农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要实现节水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合理的管理措施管理农业的节水问题,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8]。

3.5节水新技术促进机制不健全

在农业节水方面要建立节水新技术的促进机制,创造有利于新技术推广普及的环境,就要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水利现代化和节水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对策

4.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6]。在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既要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要保障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4.2大力推广田间节水新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后,节水措施越来越多样化,在田间工程方面,推广小畦灌、沟灌、膜下灌等灌水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

4.3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紧缺状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由于地理和社会原因,我国很多地区在保证本流域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很难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实施调水工程,可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9]。

4.4优化污水处理,实现工业和生活污水再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农村的用水量逐步增加。由于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与生活的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改善水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污水的处理,使其达到灌溉水标准,不仅满足农民的农业灌溉,也解决了污水污染环境的问题,这样就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因此,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中,应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把污水处理及其回用纳入农村发展规划中[9]。

4.5推行供水到户,加强生产用水管理

用水管理主要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推行供水到户,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灌水管理体系与措施。一般供水到户分为3个层次,干、支或干、支、斗3级渠道由灌区管理处负责,并逐级定额量水、配水、计费。斗、农、毛渠或农、毛渠由以村为单位的农民灌水协会负责量水、配水、计费。毛渠入田由农民计量浇水,并在毛渠末端核算水量水费[9]。而科学严密的用水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管理上的用水浪费,让人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4.6加强农村水利设施投入,提高节水意识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技术进步离不开长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而这些投入无法完全从农业收入中解决。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将受到约束,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将农产品出口补贴变为对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10]。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水利设施改造、建设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稳定投资来源和比例[11]。要合理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意识的养成。调整水价是调节水的利用向经济效益更优化的产业转变,合理的水价政策出台可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意识。在很多地区的家庭,由于水费的支出只占了的整个家庭支出很小一部分,这样就无形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应加强节水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认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节约用水的必要性,除了统一管理之外,加强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全社会树立起节水意识,变节水为全民自觉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13]。

5参考文献

[1] 李艳杰.科学利用水资源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222.

[2] 季琨,胡瑞法,张林秀,等.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经济[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刘廷娥.泽州县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9):63-64.

[4] 徐锋.西安市灞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 曾献印.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与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05.

[6] 王兮婷.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6.

[7] 安伟,徐澜,樊智翔,等.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及发展前景[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3):11-13.

[8] 谢兴贵,侯国林,马建军,等. 加强节水灌溉管理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新疆农垦经济,2005(8):100-102.

[9] 周锦华.江汉平原荆州农业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10] 张淑焕.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1] 曲福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节水农业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黑龙港区域;水资源;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技术

黑龙港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优越,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是发展种植业的基地。但是,由于该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很差,且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资源型缺水的状况又是很难逆转的,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保证,因此,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会受到水资源条件的严重制约。如何在现有水资源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益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1]。

1工程节水

工程节水主要是通过工程的手段,对农田需水与供水过程进行水量的控制与调节,实现最优化的供求关系与供需平衡。工程型节水措施可具体分解为:一是建设防渗渠道区,灌渠用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硬化;二是建设滴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喷灌区,起示范区作用,主要用于高效农业;三是新建改造机电灌溉站,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1.1灌区改造

黑龙港地区内现在运行的灌区只有石津渠灌区。石津渠灌区是河北省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主要灌溉面积分布在滹沱河与滏阳河之间沧石路南北的地区,分属石家庄、邢台和衡水三市的十四个县(市、区),其中包括衡水市的冀州市、桃城区、深州市、武邑县和武强县滏阳河以西的部分土地,控制耕地面积174万亩。据统计,1990年至2003年,石津灌渠引水量年均1.93亿m3,斗口水量1.23亿m3,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64,输水损失较大,因此,灌区改造势在必行。在当前的灌区改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期实现节水农业的目标。(1)灌区分割:通过灌区分割实现灌区小型化、分散化的目标。即在现有的工程框架内,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选择合适地点,增建一些小型泵站及节制性建筑物,将原来由大型泵站和建筑物控制的灌区分割成独立的多级化的小型灌区。以适应多级管理,分散经营的新体制。(2)功能一体化:所谓一体化,首先是灌排一体化,应进一步发展完善使之同时兼顾灌、排、引、蓄、补多种功能,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3)工程整合:工程整合主要体现工程的总体性。首先是骨干灌排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整合;其次是灌排的工程系统与田间土地整理的整合。土地整理包括适应不同工程模式和地形土壤条件的土地平整方式、灌溉畦块格田的规划与设计等。工程整合还可以延伸到灌排工程与农业种植结构、作物布局、种植制度的整合。

1.2渠道防渗

黑龙港地区土质松软,土层厚度大,孔隙多,因此渠道渗漏损失量大,输水距离越长,渗漏损失则越大。以石津渠灌区为例,渠水进入衡水市境至斗渠口之间的损失即可达3~4成,斗口至田间还要损失一部分水量,这样,自干渠至田间的输水损失约二分之一。因此,渠道防渗问题显得极为重要,这是减少输水渗漏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的根本措施。根据我们调查,石津渠灌区衡水境内目前仍以土渠输水为主,每年的损失量相当可观。1.3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是用低压管道输水代替明渠输水的一种灌溉输水方式,即通过一定压力(一般低于5kg/cm2)将灌溉水由水源输送到田间,直接由管道出水口进入田间或连接软管进入田间。管道输水灌溉已成为世界上农业节水灌溉的一项十分关键而普遍采用的技术。目前,黑龙港地区井灌区内采用较普遍,成为投资少、效益好、施工容易、管理方便深受群众欢迎的节水工程。管道输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蒸发渗漏损失,据有关资料测算,管系水的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95以上。

1.4喷灌技术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近代世界各国的灌溉农业中。喷灌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喷灌时喷灌水以水滴的形式象降雨一样湿润土壤,不破坏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状况;其次,由于灌溉水是通过各种管道和喷灌设备输送和分配到田间的,一切均在控制下工作,因此能很好地控制灌溉强度,灌水量以及灌水的均匀度等,故能根据不同条件和作物需水规律精确灌水;其三,喷灌系统几乎不存在输水损失,灌水均匀,均匀度一般可达80%~85%,一次性取水量小,适用于单井水量较低的浅层地下水灌区,黑龙港地区不乏这样的地区;其四,喷灌对土壤和地形条件适应性大。一般地形起伏大的坡地,土壤质地与土体构型进行地面灌溉困难的沙漏地,不适宜建筑地下工程的冻土地带等均适合采用喷灌方式。此外,喷灌还有调节农田小气候,增加干热风季节的空气湿度,降低大气温度,以及节约沟渠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7%~15%)等优点。

1.5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对灌溉水加压,通过低压管道系统毛管上的孔口或灌水器,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或水滴,直接送到作物根区附近,均匀、适量的施于作物根层所在部位土壤的灌水方法,是当今世界上用水量最少,灌溉质量最好的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微灌与传统的地面灌溉(沟、畦灌)、喷灌最大的区别是:它不对整个灌溉地段实施全面积灌溉,而只湿润主要根系层所在的土壤,所以又称为“局部灌溉”。微灌基本上没有无效的棵间蒸发,同时由于对灌水量的准确控制,一般也没有深层渗漏,以及喷灌时的飘移飞散和蒸发损失,大大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除补充作物需水外,还特别适合给作物输送液态化肥和除草剂等,并便于控制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2农业节水

2.1田间径流拦蓄

田间径流拦蓄着眼于农田田块的全部天然降水的拦蓄利用,以及部分周围坡地的来水,表现为一个小的区域田间地面径流的拦蓄、利用和水资源的平衡。一般田间径流拦蓄是由坡面治理,坡水疏导拦蓄,以及少量的支沟沟道与塘坝工程,共同组成一个包括有土建、生物措施在内的水保工程体系[2]。如水土保持工程对天然降水和地面径流的拦蓄和利用,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又如灌溉农业中减少取水、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水分的无效流失和深层渗漏(包括减少渠系退水量和田间排水量),减少单位面积、单位产量的取(用)水量,缩短输灌周期,提高工程供水能力和输水效率等,都属于田间径流拦蓄。(1)坡面治理工程。主要是改变地面坡度,拦蓄地面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减少水土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2)坡水工程。主要是拦蓄、疏导和调蓄在大雨条件下土壤不能完全接纳的地面径流,包括当地降雨和外来水。(3)塘坝与沟道治理工程。具有较大的汇水面积和汇水量,工程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地形与水源条件,建设应以小型分散为主,着重旧塘改造,提高工程供水和输水效率。(4)植被与生态建设。植被与生态建设在节水农业体系中通俗的讲就是利用天然植被环境种树种草这一部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节水增收、增效,减少水土损失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黑龙港地区地势低平,起伏度很小,适合田间径流拦蓄工程,通过上述田间径流拦蓄工程建设可使天然降水得到充分的利用。

2.2土地整理

实行农村经济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土地平整,以利于农田灌溉,其次是打田埂,以利于当地雨水的拦蓄利用。为了节水省电,提高灌溉效益,对水浇地也进行了大畦改小畦、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的“三改”改造。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各家各户的责任田被改造成适合小农机耕作、适合节水灌溉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效农田,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增效。

2.3提高耕作与栽培技术

节水农业中的耕作与栽培技术亦即农艺节水,主要是通过田间耕作与作物栽培管理措施,降低农作物生长期间的田间耗水量(也包括部分在输水过程中的地面蒸发损失)。是在兼顾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情况下,减少田间的无效水分损失,即降低田间净耗水量,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这部分节水其实是真正的资源性节水和效益性节水,是整个节水农业的核心。主要包括土壤蓄水工程、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节水栽培技术、抗旱保水化学制剂应用技术和节水灌溉制度等内容。2.3.1土壤蓄水工程黑龙港地区土壤一般发育于黄土母系,为第四纪洪(冲)积物、厚层坡积物、湖相海相沉积物,厚度达几百米,具有巨大的土壤调蓄能力,但也可能在重要蓄水段内出现一些不良物理性质的障碍层次,影响土壤的蓄水功能。比如沙漏层、夹粘层、粘盘层、白浆层以及由于长期耕作造成的坚实不透水的底层等。只有经过对这些不良土体构型的改良才能提高土壤的调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粘土客沙、沙土客粘、翻沙压粘、翻粘压沙、引洪淤灌、引水拉沙等措施改良不良土体,大面积普遍意义上的节水农业改良措施是深耕(翻)深松。可根据不同土壤的质地与土体构型,在原耕作层的基础上逐年增加耕作深度和活土层深度,通过深耕(翻)深松,打破坚实的障碍层,改善新土层障碍程度,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和入渗深度,提高保水蓄水能力,减少地面流失与蒸发,同时可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育,扩大根系的吸水吸肥范围,增强作物抗旱、耐肥、抗倒伏能力,打好节水高产栽培的基础。2.3.2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耕作保墒是通过田间耕作,营造一个地表疏松的土层,切断和阻止土壤毛管水上升,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在夏秋作物收获后,为最大限度地接纳和保存夏秋雨水,及时进行雨前迎墒早耕或雨后适墒早耕,秋耕秋耙,浅耕或旋耕灭茬,对冬季休闲田或冬小麦田的早春耙耥,免耕休闲轮作中的养墒耕作等,以及冬小麦返青后的早春行间搂划,棉花及果树等生育期中雨后或灌后的中耕松土均为耕作保墒技术的实际应用。覆盖保墒是近年来新兴的保墒技术,即在地面增加一层覆盖物以减少地面蒸发。通常有植物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形式。同样是降低棵间蒸发的有效节水措施。植物秸秆覆盖用整株或粉碎的植物秸秆覆盖于作物行间、棵间的地面,一般在播前或农作物生长前期封垅郁闭以前进行。作物收获留高茬与免耕结合也是一种覆盖形式。植物秸秆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因此,植物秸秆覆盖是一种与秸秆还田结合,兼有培肥地力与土壤保墒双重效果的农业技术措施。该项技术现在黑龙港地区已得到广泛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则是一种使用更广泛、更方便、效益更显著、也更具发展前景的农业节水与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港地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蔬菜上运用,然后迅速扩展到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进而几乎包涵主要的大田作物以及果树、林木苗圃等,玉米、棉花、花生发展最快。地膜覆盖不仅能节水,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早熟,缩短生育期,防止低温冻害,在热量不足的情况下可提高复种指数,带动种植制度改革,效益更为显著[5]。2.3.3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也是当前节水农业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各地区都在根据本地区的水土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传统种植业的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与改革。有资料表明,在黑龙港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结构年产值为16141元/hm2,棉花种植年均产值为18846元/hm2,在不考虑投入的情况下,一元种植结构(棉花)比二元种植结构(冬小麦———夏玉米)多收入2704元/hm2,而在平水年,一元种植结构比二元种植结构少耗水2888m3/hm2,在枯水年份,则可少耗水3479m3/hm2。这充分证明节水种植制度与种植结构的调整对于农业节水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黑龙港地区,更应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本着优质高效的市场效益原则,以及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选择和推广优质、高效、节水的种植制度和作物结构。从现有情况来看继续维持原有一、二元结构的种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从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看:(1)由于农村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开始从事工副业生产等,致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人员素质上都存在一定的降低。(2)由于全国农村人均经济收入年增长率偏低,农民经济势力薄弱,加之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资金相对减少。(3)目前占黑龙港地区耕地面积70%左右的产田由于受到淡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并没有好好利用,因此即使其它生产条件都具备,粮食产量也难以再上一个新台阶。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再加上人口年年增长、耕地日益减少等重大不利因素,全区域的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存有很大困难。因此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宜将传统的种植业以粮为主的一元种植结构或者是以粮为主,兼顾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逐步调整为节水高效的“粮、经、饲”三元结构[3]。三元种植结构就是适当压缩并控制井灌区的灌溉面积,恢复部分旱作,减少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栽培。如压缩高耗水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增加传统的耐旱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物种植,如春谷或夏谷、高粱等小杂粮、豆类、甘薯、特种玉米、棉花、饲草以及其他特色农作物如烟草、麻类、瓜果、药材等作物的栽培的一种种植模式。比如饲草种植可以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生态效益,如结合种植制度改革,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合理的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草种植比例。也可以结合养殖业及创汇农业发展,建立专业性的饲草产业化基地。在黑龙港地区,苜蓿便是具有很好发展优势的饲草品种,很有推广价值。黑龙港地区的沧州市,早在80年代初期就陆续将人工种草列入计划,在小麦、玉米轮作的一部分地段改种小麦、饲料作物,将种植杂粮的一部分低产田改种苜蓿等。8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人工种草的面积一般在3万~4万hm2,其中苜蓿的面积3万hm2以上。进入90年代以来,人工种草工作又开始进行有计划地更新,轮种粮食作物。从近20年人工种草和草粮轮作的实践看,这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作物的种植模式(三元结构),不仅增加了当地大批蛋白饲草和饲用粮,从而替代大批食用粮,还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而且也使我们看到了当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曙光[4]。2.3.4制订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在以上所有的农业节水措施中,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是综合性的终端结果,它既是农业节水措施综合效果的体现,也是工程节水、农业节水与管理节水的结合点。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是根据一个地区周年或一个生长期的天然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以及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而制定的,是通过土壤水分的调节和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充分挖掘节水潜力,以获得最佳经济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灌溉方式。如棉花、玉米前期的“蹲苗”,冬小麦返青后用控制土壤水分以抑制无效分蘖,许多作物成熟期保持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以控制贪青晚熟和倒伏,减少虫害和增加粒重。科学的灌溉制度包括:每次灌水日期,全生育期灌水次数,灌水周期(间隔),灌水定额,灌溉定额。

3管理节水

3.1工程管理3.1.1水源工程管理水源工程管理侧重于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黑龙港地区以地下水井灌区为主,因此,对地下水位、开采量、水质等的控制与管理应加强,尤其是地下水位的控制,是地下水管理的最主要环节。沧州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冀枣衡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教训应予汲取。地下水位的控制就是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水文周期内实现水位的相对稳定和升降平衡,确定合理的年变幅、年际变幅空间,以及限制地下水的最大埋深。黑龙港地区井灌区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多年来处于超采状态,而深层水属战略储备水资源,一般情况下应禁止开采深层水作为灌溉水源,已开采的地方应采取节水措施和替代措施,逐年减少以至终止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至少不应再增打深井。开采深层地下水成本费用较高,用于种植低附加值的粮食和其他大田作物,从经济上也不合理。3.1.2骨干工程管理骨干工程管理是在取水、输水、水量分配等工程环节上,通过提高输水效率,制定配水计划,合理组织供水,以及通过科学管理、水量计算等途径减少取水量和水量损失。在渠灌区,应根据灌区内地形和作物种植等因素安排优化的配水供水计划,本着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先难后易、调蓄互补、灌排一体化的原则,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可以缩短轮灌周期、节水、节能、降低灌溉成本,而且能提高整个工程的工程效益、供水能力和水的综合利用率。3.1.3田间工程管理田间工程管理是骨干工程管理的延续。该项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工程的产权确认,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可通过租赁、拍卖、转让或承包等形式移交给用水者协会或分会,实行谁受益、谁管理、谁负担、自主经营的原则,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维护、制定用水计划、组织轮灌、落实节水制度、协调用水户之间的权益、水量计量、收缴水费等。3.2水量计量水量计量工作是灌区节水管理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措施,它是实施水的产业化、商品化改革,建立经济自主灌排区,落实水价改革、计量收费的技术保证,是检验灌区灌溉效率、节水效果的基本手段。在渠灌区,可采用流速仪法、水工建筑物法、标准断面法、量水建筑物法、浮标法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在井灌区,农灌用水不收水资源费,只缴纳电费,因此,用电量估算水量是较常用且方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可以测定一个电量与水量关系的转换系数进行校正。另一常用方法是以时间推算水量,前提是假定水泵出水量是恒定的,因此精度也较差,但方法简单,农民易接受。高标准的方法是在水泵出口安装农用水表且直接记录,计量准确,但成本较高。3.3机构建设与政策法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应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建设由国家投资,公众低价或无偿使用,致使资源浪费,工程效益难以发挥,运行维护无保证。目前结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推行经济自主灌区新型灌溉管理模式,建立法律上自我管理,经济上自主经营,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农民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自主发展模式,实现了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

4结语

根据黑龙港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趋势,黑龙港地区农业节水发展必须走多种节水技术相结合的节水之路。通过灌区改造、渠道防渗、微喷灌技术、田间径流拦蓄、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等工程措施与农业节水技术,努力减少田间耗水,增加作物产量;通过适当压缩并控制井灌区的灌溉面积,恢复部分旱作,减少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栽培等农作制度,适当压缩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建立适应型高效种植制度;通过建立各种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通过水源工程管理、骨干工程管理、田间工程管理、水量计量等各种管理措施,对农业节水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管理模式在农业节水方面的应用,加强降水、地表水、土壤水的联合调度与高效利用。同时,还需与工程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紧密配合、相互促进,使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得到理想的节水效果。黑龙港地区针对独特的降水、气候、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做到合理用水、科学用水,创造出达到节水增产高效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不仅能较大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更对整个河北省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巨大作用[6]。

参考文献

[1]孙淑珍.从水资源角度看黑龙港区域农业种植结构优化[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6.

[2]孙淑珍.黑龙港类型区节水农业典型调查及效益分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

[3]武之新,武婷,赵凤岩.黑龙港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新举措[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3-1.

[4]武之新.草粮轮作在环渤海低平原半干旱持续农业中的地位及前景[A].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持续农业国际会议[C].1995.8.

[5]由懋正,等.海河低平原水土资源与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