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基本概念

统计学基本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基本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学基本概念

统计学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1.要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上部分学生只重视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而不重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重点内容,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会直接去复习重点而忽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心理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解基础概念的课程,重点、难点都是建立在对基本概念的把握的基础上,是对基本概念的整合与深入,如总体、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基础概念是房屋的地基,重点、难点如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是房梁,地基与房梁都很重要,不能拆开,心理统计学的这种特点是由统计学科的逻辑性决定的。在心理统计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表现很好,最后的考试成绩却不好,理解的也不好。经总结发现这些学生就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课堂上的所谓“表现好”只是记忆的表现,知识没有经过加工进入长时记忆,从而产生了一种学生在课堂上好像是对知识理解很好的假象。所以在心理统计学的课堂上,学生一定要放弃在高中时只重视重点、难点那种学习方法,要把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打好。

2.加深对统计符号的记忆与理解心理统计学也是一门符号学,对不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记忆与理解是很重要。心理统计学课程越到后期,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运用专业术语越多,用符号也越多。如果学生忘记了前面学习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和功能,后面的课就听不下去。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统计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时要放慢速度,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中来,对后面的教学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注重掌握各种统计方法

使用的条件学生在解决具体的心理统计学问题时,经常不能够准确地判断使用什么统计方法。如在解题时学生经常不能判断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相关样本t检验。究其原因还是对独立样本t检验及相关样本t检验的使用条件不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强调各种统计方法使用前提条件的重要性。在什么前提条件下使用什么心理统计学方法是对理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最好体现。

三、注重及时复习

统计学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Abstract: Medical Statistics is the study of medical data. Medical Statistics guides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how to effectively access the data, analyze the data correctly to get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eaching situation of Medical Statistics,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uses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s assessment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Medical Statistic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develop the proper concept of Medical Statistics, grasp basic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1-02

0 引言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是一种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医学过程为背景,运用概率统计等基本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宏观观点、逻辑推理、定量运算及科研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院校中已成为各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本身就不够扎实,而统计方法完全是和数据打交道,数字多、符号多、公式多,比较抽象难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也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认识,觉得医学统计学和以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的落后、考核方式的不甚合理等等状况,都直接影响了医用统计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上机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熟悉统计软件的功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解决医学统计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问题,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我们学习和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的医药实际应用案例,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要求,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沟通。例如在“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章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医学知识掌握不多,我们就采用了既是学生比较了解而专业性又不是太强的案例“医患关系对重症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分为“医患关系良好组”与“医患关系紧张组”,比较两组间的住院死亡率。结果“医患关系良好组”25例,住院间死亡3例,死亡率13.6%,“医患关系紧张组”23例,住院间死亡9例,死亡率39.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医患关系紧张亦可增高重症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医师害怕被病人告而治疗方案趋向保守有关。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了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概念,也对医学生的医德以及人际关系培养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能比较顺利完成从统计学概念和方法到实际应用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变。

摘要: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本文旨在分析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提出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统计观念,掌握基本的统计学方法,提高科研和综合分析能力。

Abstract: Medical Statistics is the study of medical data. Medical Statistics guides medical students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how to effectively access the data, analyze the data correctly to get a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eaching situation of Medical Statistics,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uses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s assessment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Medical Statistic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develop the proper concept of Medical Statistics, grasp basic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Medical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1-02

0 引言

医学统计学是研究医学领域内数据的科学,是一种方法学。医学统计学指导医学生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正确地分析数据以合理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医学统计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医学过程为背景,运用概率统计等基本原理考察、解决和处理医药卫生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宏观观点、逻辑推理、定量运算及科研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在医学院校中已成为各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我校在医学检验技术、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学基础本身就不够扎实,而统计方法完全是和数据打交道,数字多、符号多、公式多,比较抽象难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有畏难情绪。有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也使得许多学生产生了错误认识,觉得医学统计学和以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的落后、考核方式的不甚合理等等状况,都直接影响了医用统计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教学、上机操作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熟悉统计软件的功能,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解决医学统计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问题,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解脱出来,我们学习和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通过一个个的医药实际应用案例,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要求,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掌握统计方法,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和动态的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了沟通。例如在“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章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医学知识掌握不多,我们就采用了既是学生比较了解而专业性又不是太强的案例“医患关系对重症病人死亡率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对收住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分为“医患关系良好组”与“医患关系紧张组”,比较两组间的住院死亡率。结果“医患关系良好组”25例,住院间死亡3例,死亡率13.6%,“医患关系紧张组”23例,住院间死亡9例,死亡率39.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医患关系紧张亦可增高重症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医师害怕被病人告而治疗方案趋向保守有关。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即使学生了解了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概念,也对医学生的医德以及人际关系培养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医学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能比较顺利完成从统计学概念和方法到实际应用的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实现融会贯通,强化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统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变。

存入我的阅览室

2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 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4]王静,叶冬青,张承业.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6,5(01). 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4]王静,叶冬青,张承业.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6,5(01).

存入我的阅览室

2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 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4]王静,叶冬青,张承业.医学统计学实验教学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6,5(01).

2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传统的医学统计学教学,侧重公式推导,推荐简化公式,学生觉得枯燥、难懂,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把重点转移到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利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尽量把抽象的概念,难理解的公式直观化,使之便于理解。让枯燥难懂的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对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和对统计学结果的分析。医用统计学中任何章节都有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公式的描述和计算的过程占有相当的篇幅,内容庞大、繁杂,计算起来十分困难。特别是所有的例子都是以手工计算为背景而编写的,数据的组织、公式的演算详细具体,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工具,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计算器和统计学软件,简化运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

2.2.1 掌握使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 功能比较全面的计算器具有普通运算和统计运算两方面功能,学生对于用计算器一般运算和函数运算的功能比较熟悉,但对其统计功能知道的不多,为此,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统计功能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学会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能比较轻松的完成复杂的计算,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结果以得到正确结论,培养学生的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和考试时学生都可以用计算器完成计算工作,计算过程占的时间即少,计算的结果也正确和一致。但是,计算器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工具,对于像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说,计算器难以胜任。如果需要对同样的一组数据,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比较,靠计算器就十分困难了。

2.2.2 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十分重要,这种教学方法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形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学习使用统计软件包已成为统计学计算的主要工具和重要渠道。我们使用的是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世界上通用的统计软件包SPSS,SPSS基本涵盖了现用统计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使用简便,也迎合了大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比较高。况且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该软件都可以处理,其中,我们选用的重点是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和线性回归与等内容[2]。凡教科书练习题中涉及的上述内容均可由软件完成,学生只要知道如何把数据输入软件,如何分析软件所显示的结果即可。

3 采用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指引着教学的方向。多年来,医用统计学的考试一直沿用的闭卷笔试的方式,固然对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因此改进高职院校医用统计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认为一要在考核内容上要突出完整性。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分析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比如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和计算机操作等[3]。二要在成绩的评定上注重合理性。除了笔试,上机操作成绩之外,还要把平时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等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综合评定[4],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最后考试,更要注重平时学习,不仅要学好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统计素质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学生由“高分”向“高能”转变。

总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学统计学的作用不可轻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充分展示医用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学生广泛接受,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群.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中国校医,2007,21(06).

[2]郭树榜.PEMS统计软件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17(04).

[3]赵宏林.护理统计学模仿式教学方法初探.护理学杂志,2001(09).

统计学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标准化建设;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c)-0131-03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ree-year teaching effect of epidemiology of phD graduates in a military college under the standard mode of education

SAI Xiaoyong1,2 TIAN Ou2 ZHANG Shitao3

1.Institute of Geriatrics,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2.Standard Offic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3.Medical Department,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etiology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in grade 2008, 2009, 2010 graduates in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our hospital" for shor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standard teaching system.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class, the sam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10 items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grade 2008, 2009, 2010 graduates in our hospital. The correct rat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0 questions include in the questionnaire. Before the class, the correct rates of "relative risk" was lowest in grade 2008, and raised in grade 2009 and 2010; the correct rates of "odds ratio" was lowest in grade 2009, and raised in grade 2010;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questions among different grades (P < 0.05). After the class, the correct rates of "case control study" were descended in three years; the correct rates of "relative risk" were highest in grade 2009 and lowest in grade 2010; the correct rates of "confounding" were ascended in three years; the correct rates of "odds ratio", "cohort study" were highest in grade 2008 and lowest in grade 2009;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the class, the total scores in grade 2008 and 2009 were ascended than before the class (P < 0.05). Compared with grade 2008, scores of grade 2010 significantly reduced before the class (P < 0.05). After the class, scores were descended year by year in the three grades (P < 0.05). Conclusion "Confounding", "relative risk", "odds ratio" and "causation of disease" are difficult areas in teaching.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needs improvement focus on different teaching difficulty and key content.

[Key words] Standard system; Clinical epidemiology; Teaching effect; Graduate education

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实施标准化建设以来,各项工作均朝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序进行。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历史参考依据,有效构建新型的标准化研究生教学模式,本研究对我院2008、2009、2010级博士生临床流行病学连续3年的病因学大课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床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医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功[1]。它是一门方法学,逻辑性强[2],因而选择流行病学的病因学大课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8、2009、2010级连续3年全体修临床流行病学学分的博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31份,其中,2008级博士生141人,完成126人,2009级博士生140人,完成135人,2010级博士生150人,完成125人。问卷完整有效者共386份,总有效率为89.6%。

1.2 方法

授课前后采用统一的答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姓名、专业、学号及10道判断题,错误判0分,正确判1分,记录总分。双人核查,对比查错。

10个问题分别为:问题1:病例对照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问题2:RR值又叫暴露比值比,是关联强度指标之一。问题3:病例对照研究属回顾性研究,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问题4:混杂因素与研究因素和疾病都有关联。问题5:配比因素越多,研究越容易进行。问题6:只要OR值>1,就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强度。问题7:病例对照研究回忆偏倚不能避免。问题8:队列研究可确定病因。问题9:队列研究论证强度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最高。问题10:队列研究论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可计算暴露人年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0进行数据建库,双人核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项分

上课前:问题2正确率以2008级最低(15.1%),2009、2010级较前上升;问题6题3个年级正确率以2009级最低(53.3%),2010级最高(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他题目课前正确率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课后:问题1正确率3个年级分布呈下降趋势(98.4%、91.9%、81.6%);问题2正确率3个年级中2009级最高(74.8%),2010级最低(40.8%);问题4题正确率3个年级呈上升趋势(60.3%、77.8%、79.2%),问题6、9正确率3个年级以2008年最高(92.9%、84.1%)、2009年最低(57.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总分

2008、2009级授课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授课后正确率上升。2010级授课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个年级授课前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0级总分略低。3个年级授课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2。

表2 2008~2010级博士研究生病因学研究

授课前后判断题总分比较(分,x±s)

注:与2008级比较,P < 0.05;与2009级比较,*P < 0.05

3 讨论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我院自2011年实施标准化建院以来,逐步加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但如何进行标准化教学改革缺乏依据,国内还没有发现相关研究证据,尚属空白领域。作为临床科研方法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临床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出现了总课时数少、高质量授课教员少、课程安排欠合理、广大学员想听的课听不到的现象,因而本研究组针对该课程过去3年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调查发现,授课前后,学员问题2、6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课前,第2题3个年级正确率均在30%以下,且2008级学员正确率最低(15.1%);上课后,3个年级正确率均有所上升,但2008级上升至65.9%。第2题主要考查的是“暴露”这一基本概念,可能说明2008级大部分学员在上课前对这个概念缺乏认识,带着疑问去听讲,所以课堂上对此关注程度较高,听课效果较好[3-4]。问题6,2008级学员授课后正确率上升,2009级学员持平,2010级授课后正确率有所下降。第6题错误主要由于考查对象对“OR值”的含义不清,同样也是考查“暴露”这一基本概念。说明这是病因授课的难点。

上课后,问题1考查的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2008级和2009级学员的正确率较高,而2010级学员正确率仅为81.6%,说明其对病因学的基本概念没有掌握。问题4,3个年级正确率在60.3%~79.2%之间,2008级学员此题在授课前后正确率无明显差异,其考查的是“混杂”的概念,说明在授课后2008级学员其基本概念的定义仍不够明确。问题9考查的是“队列研究”这个概念,2009级和2010级近一半学员回答错误,仍是对病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没有掌握。

在以往的教学[5]中仅要求学生从已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中计算各暴露水平的RR、OR值,并简单回答这些指标的含义和意义,然而看来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授课中,通过重点讲授,应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并要求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讨论问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突出了教学重点[6]。

标准化教学改革中,应将尝试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相关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一个相关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然后教师实验课堂上进行点评。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研究原理、目的、方法和设计要求,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对所要结果的选择、否定、选择中设计好自己的研究方案。同时,根据授课效果对教学内容做以调整,增加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常见错误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8]。

总体上,2008级和2009级学员上课后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较上课前明显提高。但2010级上课前后问题回答正确率提高不明显,可能与授课教师强调重点内容不同有关。上课前2010级总分数略低于2008级和2009级,上课后其总分数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学员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准备不够充分等原因可能影响了该年级博士生的授课效果。在今后的标准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适时课堂提问及随堂小测验有可能是提高学员互动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悦勤.临床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刘世建,张鹏,王国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 (9):420-421.

[3] 崔贯勋.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27):164-166.

[4] 彭志行,马红霞,赵杨,等.随机过程模型在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120-124.

[5] 庞雅琴,李阳.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效果[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2(1):92-93.

[6] 贾改珍,董兆举,相静.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9(27):97-98.

[7] 钟秋安,余红平,张志勇.流行病学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25):257-258.

统计学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统计学原理;比较法;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1.河池学院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基金课题(2015YTB005);2.河池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2015KTJY11);

3.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LX279)

引言

比较法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适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使学生触类旁通、温故知新.因此,对于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比较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案例教学法[2]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并就问题做出判决的一种模拟性的教学活动.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巧妙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达到主动参与、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内容晦涩难懂、易感枯燥乏味又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形成和后续课程的掌握都有较大的影响.它应用性广、理论性强、内容晦涩难懂,常让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可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在现行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将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

一、统计学原理比较法

统计学原理的比较法教学,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由此及彼、温故知新,从而加深对统计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温故.例如,在学习完相对指标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及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这六种相对指标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和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温故的目的.

通过比较法,可使学生知新.例如,在学习环比发展速度时,可将环比发展速度与逐期增长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涉及报告期水平和前一期水平,不同的点是前者是进行除法运算,后者则是减法运算,从而体会新旧概念的内在联系,达到知新的目的.

二、统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法

统计学原理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一定的实际案例,并加以研究、思考、剖析和辩论,进而加深学生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在学体、总体单位和标志、指标这两组概念时,可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情境,将生硬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生活情境,从而达到理解基本概念与原理的目的.

通过案例教学法,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问卷时,可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施问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相关和回归分析时,可指导学生运用一些常用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等,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例

在本节,我们引入文献[3]中的例子,介绍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数据:2005年全国各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支出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问题:(1)试分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2)试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分析首先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比较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以明确问题的处理方向.然后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运用SPSS软件亲自录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结果,以达到最终目标.

解答(1)根据经济学理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之间是有相关关系的,且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人均支出为因变量.

将数据输入SPSS中,通过选择“图形旧对话框散点/点状简单分布”来绘制简单散点图,所得图形如下:

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散点图

从图可以看出,居民的人均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

(2)在SPSS中,通过选择“分析回归线性”,进入线性回归操作界面.然后将

人均支出选入“因变量”框,而人均可支配收入选入“自变量”框.有关结果如下:

由表1和表2可知,相关系数R=0.978,两变量呈现高度相关,且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故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由表3可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346.046+0.728x.

该方程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支出将平均支出0.728元.当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元时,人均支出为346.046元,于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可认为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346.046元.

结束语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探讨了《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的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由此及彼、温故知新、掌握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综上,教师在《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巧妙地运用比较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群,王振林.“比较法”在《统计学原理》中的初探[J].科技资讯,2007(04):122.

统计学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国内现有《生物统计学》及相关教材有20余种,每本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针对领域,有的还附有相关统计软件知识的介绍和应用[2~4]。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较早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高校之一。开设之初是选修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将主要讲授内容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重点介绍常用的统计学原理和生物统计学的方法,所选案例亦是生物学试验中常见的。随着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专业设置的调整,1997年该课程调整为全院必修课。目前,是我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生物技术专业和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和统计软件的应用,该课程的教材也从讲义到科学出版社四版《生物统计学》及其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1,5~8]。笔者就四版教材建设中的体会与实践进行分析。

1《生物统计学》(第一版)

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因而生物统计学必然与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相联系。生物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而且涉及的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较多,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统计学相对应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拿来主义”,一般不过多讨论其数学原理,而是在简单介绍统计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教学组在多年教学实践工作的基础上,1997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统计学》[5]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书中内容主要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在统计原理方面,一般只作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其目的主要是为让读者不但对统计学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合实例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统计方法。在内容的编排上,全书共分十二章,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绍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包括生物统计学的概念和内容、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平均数和变异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等;第四章、第五章介绍统计推断,包括样本平均数的检验、样本频数的检验、方差同质性检验、非参数检验和检验;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绍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曲线回归分析、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协方差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介绍抽样与试验设计,主要包括抽样误差估计、抽样方法、抽样方案制订及常见的试验设计如对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正交设计及其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十二章对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每章都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供读者参考。

2《生物统计学》(第二版)

根据教学安排和生物统计学应用的需要,在教材使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生物统计学》(第二版)[6]于2000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与第一版相比,各章节做了大幅度调整,将全书分为十四章,补充了拉丁方设计和裂区设计两种试验设计方法,将抽样原理和方法、常用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放在了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之后进行介绍,使章节编排体系更符合读者学习的要求。第一章至第三章分是基础理论,包括概论、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及概率与概率分布。第四章至第六章介绍了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是统计推断、检验和方差分析。第七章、第八章主要介绍试验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抽样原理与方法、常用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前面所涉及的统计分析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个变量而言,之后的章节则主要介绍两个及多个变量的分析方法,第九章、第十章是关于一元回归和相关的内容,分别是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化的非线性回归分析。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多元相关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简介。书中增加了对全文关键词汇和术语的索引,并在书后附上了各章部分思考练习题的答案。在例题上进行了重新编排,以使所选例题更能反映本章的内容且便于读者的学习和理解。

3《生物统计学》(第三版)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生物学人才培养的要示,在第一版、第二版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编排、审核并增加了部分内容,于2005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统计学》(第三版)[7],并被列为21世纪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系列教材。与之前相比,此版教材突出了以下3个特点:(1)内容丰富:增加了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倒数函数曲线、通径分析等内容;(2)编排科学:全书分解为十六章,各章节的安排更加注重了内容的循序渐进,并在每章之首增加了本章提要,总结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列出了难点和重点;(3)针对性强:内容突出了本教材主要作为生物学专业教材这个重点,所选例题均为均为生物学试验中的案例。另外,随着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发展和应用,统计软件是在统计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目前的统计学软件,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及术语多以英文形式给出,只有掌握了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达,才能更好地应用软件,否则只会导致统计分析的误用。在此版的修订中,对主要概念和术语增加了英文标注,并重新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索引,以便于学习和检索。此版还对统计分析中学生易引起歧义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例如,方差分析是统计学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对方差分析基本原理的理解是正确运用方差分析的前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方差分析中的处理数和组内重复数的含义和统计学意义。原来的教材中,例题中的处理数k和每处理下的重复数n的数量值是一样的,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混淆,在这次修订中对例题进行了更换,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n、k的含义及特征。

4《生物统计学》(第四版)

为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生物学人才培养对生物统计学教材的要求,在本书前三版的基础上,按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对全书内容重新进行了精简和编排,于2008年出版《生物统计学》(第四版)[1],并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前三版相比,本书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以本科教学为重点,注重与多数高校生物类专业目前生物统计教学要求的适应,精简了多元统计分析等部分较深的内容和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非参数检验等不常用的内容,将全书缩编为十四章。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而对复杂的统计原理只做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的简单推导,目的是让读者在全面了解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统计方法。(2)根据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要求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教材内容,在内容结构安排方面,对全书各章节进行了部分调整,将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可直线性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放在抽样原理与方法和试验设计的前面,以使本书更加系统,便于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教学。生物统计学分为统计分析和试验设计两大部分内容。此版教材在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之后,全面介绍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然后是试验设计的内容。各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更换和调整了部分例题和习题,对部分表达不甚清晰的部分进行了修订。在选用例题时,选择生物学各个分支典型例子,并着重突出生物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的重点。同时在各章后附上重新编排思考练习题,教材最后附上中英对照索引,以便于学习和检索。(4)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和学习此版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配合本书编写了《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一书,以利于学生加强课后实践练习,实现《生物统计学》教材的立体化。

5《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学习生物统计学需要举一反三,既要对生物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有较熟悉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通过例题学习了解不同统计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更要通过习题练习来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因此,编写一本与《生物统计学》教材配套的学习指导书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讲授仅限于基本的统计问题和部分扩展性知识,用于介绍和解析各种统计方法的例题也只能选择少部分经典例,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问题得不到细致分析,部分内容的叙述和公式推导也不够深入。此外,前版教材虽然在书后附有各章习题的答案,但也仅是简单的参考答案,而没有详细的解题分析和解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