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e innovation-oriented ci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n innovation- oriented country. And it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many citie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oriented city in Ji'nan, the paper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oriented city.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SWOT分析;策略

Key words: innovative city;SWOT analysis;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024-03

1 创新型城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国家竞争力。济南市以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为指导于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是当前许多城市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模式,是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创新型城市英文表述有两种:“Creative city”和“Innovative city”,是指以创新要素作为驱动的一种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模式,包括信息、知识、人才、经费等创新资源,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政府等创新机构,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等创新机制以及创新环境[1]。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模型见图1。

2 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SWOT分析

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济南既是半岛城市群的双中心城市之一,又是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同时是跨省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其自身的优劣势。

2.1 优势分析

2.1.1 地理环境优势 济南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偏西,是山东省城市的核心,其影响力可以辐射到省内任意城市。同时,是山东与其他各省连接的中心,与各省市有着便利的交通连接。

2.1.2 经济环境优势 济南是区域金融中心,金融机构门类齐全,很多省级宏观调控部门和派出机构都在济南设立区域性总部。

2.1.3 政治环境优势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是全省政治中心,几乎所有的省直机关和大多数中央驻鲁机构都设在济南。

2.1.4 文化环境优势 济南位于孔孟之乡,是山东省教育基地,有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和省级科研机构,拥有国家十大软件基地之一的齐鲁软件园。

2.2 劣势分析

2.2.1 物质资源基础薄弱 济南地理位置特殊——南有山区北有黄河,因此在物质资源开发上受到制约。而且济南本身也不具有良好的物质资源基础,其工业生产原料主要依靠外地运输。

2.2.2 产业基础不完善 济南目前的产业主要依赖于6大产业集群: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食品药品和机械装备,其中,冶金钢铁和石化化纤已不符合济南市的发展规划,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难点。

2.2.3 县域经济滞后 全国百强县中,山东省共22个,济南只有章丘市一个,且排名也仅仅为49位。而且济南的贫困县如商河的GDP也远远滞后于其他各县。

2.2.4 经济增幅缓慢 济南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大都位于省内前列,但增幅却位于省内倒数。

2.3 机遇分析

2.3.1 政策机遇 国务院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中,把济南等列为山东沿海经济开放区。同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过也为济南发展提供了机遇。

2.3.2 区位机遇 济南位于京沪高铁和京沪铁路的要塞,京沪高铁的建成使得济南进一步对接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在山东及全国的地位逐步提升。

2.4 威胁分析

2.4.1 经济环境威胁 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系统不完善,法规制度不健全。

2.4.2 长三角和京津唐威胁 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差距显著。在长三角和京津唐的南北夹击下,山东可能成为“经济洼地”。

3 济南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

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在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需要社会上每一位成员的努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应该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文化,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形成具有济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2]。

3.1 创新政府管理,优化创新环境

3.1.1 转变政府职能 济南市政府应加大创新精神的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科学的创新体制,并且为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把握好方向,也要时刻关注创新政策的与实施,来优化创新环境,从宏观角度为实现创新提供相关服务[3]。①执行事务规范化,同时,加强计划性,保证管理活动都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②一定要制定有效地措施来避免资本市场失灵,避免市场的恶性运行,而且可以举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给有心创业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③尽快实现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让政府真正成为有利于人民的服务性政府。

3.1.2 培育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 一方面,要制定出台积极的政策,加快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另一方面,采取实际措施,对硬环境的建设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信息网络、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的建设。特别是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要加强科技服务机构的人才培养,特别是金融、保险、信息等急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结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科技资源整合,搭建具有区域性、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科技服务平台。

3.1.3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①对价格的监管。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一部分商品和要素的价格外,大部分价格都已经市场化,但像土地的地租、资本的利率以及电力、能源等这些重要的原材料,仍然由政府控制。政府对价格的监管就是要做到避免垄断、限制不正当竞争,如在市场行为中对价格垄断、价格同盟、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的监管。②对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监管。对资源的监管应处于宏观调节和微观管制之间,即使用中观层面的监管。而对生产要素流动性的监管,应从微观管制逐步过渡到宏观经济调控,用政府的经济调节机制来干预市场,纠正市场的失灵。③对企业及其市场行为的监管。这种监管是政府的外部监管,是法治和道德的外部力量的规范,因此,在监管中政府不能干预企业内部正常的经营活动,不能违背市场的价值规律和竞争原则。④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监管。政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政府的工作,不断加强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严格安全生产的制度,制定实施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措施。

3.2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企业作为创新型城市的主体,最重要的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的方法就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2.1 健全企业内部的创新激励机制,保证企业成为创新收益的主体,确保在创新过程中创新人员成为主要的受益者,承认和保护创新主体的各种技术创新产权。

3.2.2 引导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并依据需要选择有竞争力的企业与高校联合,以建立一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同时,建立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大学和社会力量为支撑,面向齐鲁软件园等特定技术领域创办专业孵化器。对高新技术企业、工业龙头企业以及其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资格实行动态管理,以实现优胜劣汰。

3.2.3 构建以行业为纽带的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使中小企业能够根据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到营销等所有环节组成战略联盟,并运用信息网络集合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信息,整合加盟企业的各种资源,同时发挥联盟整体研究开发力量,围绕行业或者产业的高端研究课题协同作战,形成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以求减少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4]。

3.3 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本质上是人才的建设,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的建设。

3.3.1 加强创新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合重大专项研究领域,抓紧培养紧缺人才,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支持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制度,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政府主导的技能人才培训[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持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3.2 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 采取产业聚才、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才和核心人才带动引才等多种途径,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来济创业。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面向海内外招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自主创新领军式人才,汇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学术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全市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骨干[6];实行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以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为载体,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济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鼓励留学人员特别是在海内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并在跨国公司重要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工作两年以上人员来企业工作。

3.3.3 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首先,加大培养创新人才的投入力度,设立相关奖项,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人才、领军人物、优秀创新团队等授予荣誉并给予奖励;加快创新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人才基础信息库,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互动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3.4 培育创新环境 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灵魂,因此,创新环境的培育非常关键。济南市培育创新环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3.4.1 加强信息化建设 首先,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加强标准化和信用环境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提高企业电子交易的水平。另一方面,在企业中推广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强事业单位电子政务建设。优化济南市的电子政务外网和专网,促进全市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建立起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得良好机制。

3.4.2 推进数字化建设 ①深化“三网融合”,推进通信网、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网络全覆盖,提升服务功能;②提升城市基础测绘保障和服务能力;③更新和充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化地理空间框架。

3.4.3 鼓励社会化创新 动员与鼓励全社会参与创新活动:首先,培育创新文化,营造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环境;其次,加大科普宣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要物尽其用,不仅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也要同时对外开放,定期举办科普活动,并开展科技人员学术交流、青少年发明创造等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共同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杜辉.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特征[J].大连干部学刊,2006(2).

[2]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Z].2007(1).

[3]鞠磊.武汉建设创新型城市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

[4]梁永贤,齐峰,孙吉亭.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对策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3).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交通建设;问题;对策

一、当前衡阳城市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

一是街道狭窄,车流量大。老城区的道路大多修建于20世纪70、80年代,街道狭窄,道路设施陈旧,根本无法分流浩大车流,交通受堵时有发生。近几年,虽然投入资金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整改建设,对车辆分流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二是由于城市布局建设不合理,商业网点过于集中,大型商家大都集中少数几条主街上开市经商,使街道商业化,特别是逢年过节和周末,居民汇聚这里购货,商店面前门庭若市,从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削弱了道路功能。三是城区街道职能规划不明,或者城管力度不够,导致交通混乱。四是停车场设置偏少,而且没有大型停车场,停车泊位少,导致车辆随处停放。

(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一是城市道路网络不完善。衡阳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传统的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内部路网未彻底连通,道路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车辆分流难以实施;车道设计不科学,各类车辆混杂无序,导致交通阻塞。二是尚无大型停车场。机动车辆随意停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在解放路中心汽车站附近、蒸湘北路香江百货附近、解放路南华附二医院附近等地方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地方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甚至行车道成了临时停车场,影响道路通车能力,造成交通拥堵。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衡阳市除城市中心几条主干道路新装了隔离栏外,大多数道路机动车道分行仅用交通标线区分,安全系数不高。部分交叉路口未设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少数交叉路口或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或信号周期不科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三)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

虽然衡阳市公共交通车辆处于基本饱和状态,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不够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营运时间短等原因,造成市民乘车困难,无形中降低了市民对公交的热情。再者,公交站点设置不科学,多处站点靠近十字交叉路口,一旦公交车要左转弯,就会造成交通拥堵。大庆路铁工校那一站,路面非常狭窄,要停靠的公交车又特别多,经常是一堆公交车挤在路口,和行人、货车、摩托车乱作一团。另外,出租车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出租车在营运过程中乱穿乱插、随地掉头、乱停乱放等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只要没有交通摄像头、没有交警现场执勤,少数出租车司机什么违章的事情都敢做,导致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频繁发生。

(四)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近年来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绝大部分的堵车、塞车现象都是人为造成的。车辆司乘人员随意停靠、违章掉头、强行超车、超载超速行驶;骑自行车、踩三轮车穿越红灯、与机动车辆争道;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跨交通隔离栏,不按照信号灯指示过马路,人与车抢道;摩的司机逆行、闯红灯、超载、违规安装遮阳伞等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已成为衡阳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服从,极少数机关及企事单位干部、职工不仅不带头遵守交通规则,而且经常性地出现违章行为,给衡阳市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五)城区道路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城区道路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观上,群众参与交通守法意识比较低,行人、骑车人和乘车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存在着无意识违法和有意识违法。客观上,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警可以当场进行处罚,但现实中,交警对这类交通违法的处罚执法难度较大,多以警告为主,罚款处罚的几乎没有。再者,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由于一定程度上带有普遍性,致使交警在执法中常常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

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

根据城市居民区的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优化调整和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增加和改造公交停泊站点,缩短公交班次问隔时间,延长公交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逐步将现有公交车更新为现代、舒适、环保型的大型公交车,加大载客容量,保持准点运营,提高舒适度。公交公司要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司乘人员的驾龄等多方面资质严格把关,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的整治力度,该限的要限,该禁的要禁,为公共交通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创建“平安畅通衡阳”工程

一是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要打通堵障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加快城市内部路网连通的后续建设,并对各类车辆进行科学合理分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强化交通配套功能。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建设,将建设大型停车场纳入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先期在旧城区增设并规范临时停车泊位,解决日益增长的城市停车需求。要加快中心汽车站迁至西外环的进度,改善长途汽车对市内交通造成的压力。

(三)要按照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

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不是交通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居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切实树立文明交通的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我们交警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坚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宣传一起,教育一起,促使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要针对处理这类违法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要充分利用县一级有限电视的作用,多制作电视专栏,适时曝光各种严重违法行为和人员。除交警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外,交通安全还应引起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在对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考评时,应把交通安全管理列入目标考核的范畴。

(四)应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管理新机制

加大管控力度,运用先进科技,全力维护城镇交通秩序,针对驾驶员、车主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城区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城区交通日常管理成为当前搞好交通秩序的主要举措。一是建立综合高效的综合治理交通机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交通安全工作例会,协调解决交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真正做到摒弃部门利益抓交通,形成“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良好局面。二是探索创新城区交通管理勤务机制。为了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应采取“点”“面”结合,“动”“静”共管勤务机制。交通岗负责县城中心主要街道的纠违,巡逻组负责查处周边公路违法行为,日夜交替,保证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加大日常交通管理力度,及时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充分发挥交通协管员的管理作用。加强对协管员的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给予一定的权力范围,确保城区交通秩序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见警率,把影响交通秩序的停车、站前揽客、随意调头等违法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五)要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区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能

为了遏制公路车辆严重超速及车辆闯红灯等严重违章行为,虽然主城区的主街道都建有高标准的监控设备,但面还不广,今后政府应加大投入,多建一些小型的监控设备,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要效能,不断完善主城区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设施的建设,使主城内的交通参与者做到有据可依,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魏冬林. 浅谈县级城市交通秩序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管理的对策[EB/OL].,2009-04-03.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ity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quickly,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lso very serious. So how to solve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而建设生态型城市现在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对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此来让大家了解到,生态型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环境质量优秀发展科学的城市,更重要的是要对生态的保护和设计。在建设生态型城市时,还要在设计和建设时对自然的生态基础进行充分的利用。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及现状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高起点的、切合实际的规划,在规划思想里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的因素,按符合生态要求的原则进行生态规划。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过程中,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论和模式,即生态城市是“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的人类住区。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2、城市生态建设中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

2.1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

任何城市都是在人工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城市在任何发展时段都存在着人类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生态”而各城市由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水平、生态意识等的差异,这种城市中“人类与其周围环境”关系质量的优劣程度可称为城市的“生态和谐度”这种城市生态和谐度应包括:城市人类的健康;城市环境的持续,两者和谐发展。

2.2创建城市生态管理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进行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高效的道路交通系统,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系统,以及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的高水平管理系统,是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力保证。

2.3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在对城市生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生态敏感区、生态控制区、生态功能区等的用地规划。

通过土地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确定对城市生存、运行和发展具有关键制约作用的生态因子及其所在的空间区域;通过对城市周边地区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建设项目、建设强度等规定、管理和控制的区域;通过对人类聚居地生态健康分析,确定聚居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区域或人工建立的模拟自然景观区域等等。

2.4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和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核心作用。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体的绿色植物的总称,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这些森林对于保证城市的发展及补充城市绿地的不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保留自然景观要素

这里所指的自然景观要素不仅仅是指山、水等自然景观要素,还应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经历了长期的环境演变,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不仅如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把这些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

3.2 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湿地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他是地球的净化机。它是由地球表面上的水、土和水生或湿生植物及其他水生生物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态系统,湿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注重对湿地的保护。对已经破坏的湿地要进行积极地修复。

3.3 注意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先进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集散地。还应该有一部分空间作为紧张生活的缓冲。这部分地带可以用于休闲和绿化。我们不能只对城市中那些广场公园作出合理的规划,而对城市周边的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建立绿化带,使这一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建设更加完善,更加整体。而且在与乡村的接壤地带增加合理的建设和规划,对农村建设也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生态城市规划管理对策

4.1目前,从城市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已有9项有关规定,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超标排污收费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目标责任制”、“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企业环保达标制度”。国家有关部门自1995年开始又陆续颁布了有关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文件,这些法规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础,但各地在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仅有这些国家的有关法规条例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补充规定,并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如“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有主管市长负责,各有关部门参加,密切配合。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案经多方论证、比较后,提交政府决策部门作为决策的科学依据,并运用政治、经济、立法、计划、管理等综合手段提出实施对策,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促进城市的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

4.2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并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谢十,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5、结语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建设模式适合人类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但是要是实现这种模式的建立,我们就要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在这一规划的合理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我们要坚持和谐发展这一基本思想,通过对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功能的划分,使自然与人类密切结合在一起。并且实现共同发展。还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严峻。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l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生态城市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在最初的生态城市概念提出之前,就有过这个思想的雏形,如钱学森从中国山水画和古园林建筑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山水城市,提倡人与自然需在精神和物质的均达到和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城市概念。城市的用处不只利于人类,还利于同在一片天空下的其他生物。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和价值 .

生态城市规划是基于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提出的新概念,以环境保护为关键,以城市管理为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以城市规划为背景,建立政府导向、公众参与和市场推进新机制,建设社会和生态保持和谐的新型城市。由此可以这样概括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即促进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破甫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的协调发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所要依据的基本原则如图1。

提出此概念的价值在于:

(1)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自然整体系统的协调,保证城市发展速度和发展的质量同时达标,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达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2)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对城市发展的阻碍;(3)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生态化。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态产业结构;(4)有利于形成符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运作的发展模式――利用本地资源条件为基础;(5)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6)有利于

构建与城乡体系平衡的自然生态体系(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为依托);(7)有利于凸显生态经济的强势地位,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运行;(8)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污染物排放及生态破坏等重点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的生活及创业环境;(9)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产消费方式,建立健康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构造综合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

二、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叉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4.整体性。 :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三、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oo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 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雅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5.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城市建设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迹缺乏保护意识,随意拆除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像福州著名的清代建筑群三坊七巷被开发成了商业街,舟山在旧城改造中把有几百年历史的定海古城破坏殆尽,引起了市民状告政府的官司;上海的浦东已经是高楼林立一派现代化的景象,但甚至没有把宋庆龄先生的出生地保留下来许多城市传统的面目几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城市的文脉、城市的记忆就从此消失了。早在50年代初围绕着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产生过一场非常著名的争论,曾经作为人类建筑的景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北京古城,基本上就在人们的面前消失了。要做好作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载体的古迹的保护工作,除了要树立起强烈的保护意识外。还应该组织专家对现存的古迹逐一加以认真甄别,建立起保护名录、档案,从城市规划阶段就开始加以保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各地应尽早考虑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

四、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城市生态学和环境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城市管理为手段,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建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保持高度和谐的城市。

2.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建清洁、优美、安静的城市,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和人们的需求与愿望得到满足、和谐的生态文化与功能相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具体应该实现以下转变:

(1)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

(2)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3)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4)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

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五、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对策

如何科学规划生态城市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

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3.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六、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方案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种渐进、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为处理和协调好城市建设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提倡全民参与,提高生态意识。就是使人们知道自己环境中的位置和环境责任,改变坏的消费方式,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使人们向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转变,具体有:从追求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追求间接地长期的经济效果;从追求单一的经济高效率状态转向追求经济与生态兼顾的高效率状态,这些基本的认识上的转变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要重视起来。

(2)制定生态城市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加强城市间合作。应整体、全面、系统地理解社会和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用它来衡量城市生态规划态势,并在此评价指标体系下编制各种城市规划条例。城市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城市之间不断地在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等的交换,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以期共同发展。

(3)在规划中融人人性化元素。为方便居民考虑,城市建筑物要限高;减少空中架线;人流、物流中转站应集中放在一个区域;减少移动带来的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4)以绿色城市为目标,以节约型城市为方向。充分利用街道,使之成为贯穿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消解城市废弃物等,使之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方面起到主干作用。城市绿化用植物选择要尽量选用本土的物种,此外还要有耐旱及抗病虫等性能的植物。要树立节约观念,并融人城市规划中去;要从法规上完善对于城市规划的监督,如有问题要追究规划施工单位责任;要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循环利用,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5)展现城市自己的特色。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6)鼓励大众接近大自然,看清自己生存城市的现状。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元素和大自然发生过程,城市生活中的污水处理厂和发电厂等系统被有意识地遮掩,使人们看不清环境的现状。也无从关心生态环境的现状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

七、总结

对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新乐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由市委书记担任、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市四大班子分管城建的负责同志担任、委员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城市规划委员会召开会议时,可通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列席委员会议的单位名单附后)。

城市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区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单独编制的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审议城区及市级以上干道两侧各类建设(包括一产、二产、三产建设项目及农村住宅建设)项目的选址;市委、市政府授权的其它职责。

2、城市规划委员会下设设计方案(效果)评审专业委员会。设计方案(效果)评审专业委员会主任由市政府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市建设局局长担任,委员由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组成(人员名单附后)。评审专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设局局长担任。

设计方案(效果)评审专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较重要建设项目的建筑方案及平面布局设计的审查、城市规划的管理和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城市建设项目的查处督办工作。

二、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1、严格建设审批程序。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首先由建设单位向市建设局申报选址意向,市建设局提出初审意见,由建设单位聘请正规设计院(所)按规划要点提出2—3个设计方案,送设计方案(效果)报评审专业委员会进行审议,评审专业委员会提出初步意见后,报规划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查批准后,市建设局负责进行公示一周,进一步征询社会各届意见,然后再按程序办理审批、开工手续,进行建设。

2、严格“一书两证”制度。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应服从规划管理,按程序办理“一书两证”,即《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有建设项目报建时,应附有准确反映拟建项目四至关系且比例适当的实测正规现状图、报批彩色平面图及立面效果图,图纸必须标有图名、图号。

3、加强临街建设的规划管理。临街建设应按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建筑风格、色彩进行建设。各临街建筑必须符合各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所规定的建筑红线位置,并且应考虑门店招牌、广告牌匾位置,做到建筑整体效果相协调。建筑物与道路(包括规划道路)路缘石之间的区域不得修建化粪池等地下构筑物,主体竣工后,按标准完成对应人行道的铺装。

4、进一步彰显城市风格。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外立面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外墙装饰材料主要以绿色、环保、美观的新型建材为主。沿街两侧围墙提倡使用绿篱,控制建设铁艺栏杆,严禁建设实体围墙。

5、严格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执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设风格、绿地面积、停车泊位、道路面积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准违反规划许可内容擅自改变建筑造型、色彩样式,不准擅自缩小日照间距,不准挤占绿地建设车库等附属设施。行政事业单位严禁建设地上独立车库,办公楼应建地下停车场,住宅小区必须设置露天停车位,鼓励建设地下停车场,停车位比例不小于60%(停车位比例=总停车位/总户数)。严禁在工业区、仓储区内建设住宅楼等非生产性用房。

6、规范城市管线管理。新建的电力、电讯、广播电视等各种管线,必须全部入地建设,已建的各种管线要逐步进行改造,禁止架设空间管线。各单位建筑物接入管线必须事先预埋,不得用明线;建筑物内部各种线路必须走暗管,不得有明线。重要的生命线工程设施及易发生灾害的设施,应适当提高设防标准,各建筑物装修不得破坏主体结构。

7、加强规划审批后管理。严把工程放线、验线和竣工验收关,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放线和验线;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及时申请规划验收。对未按规划实施的工程项目,市建设局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做出相应处罚。

8、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监察。要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所有建设活动进行全方位监察,对违规、违法建设行为,及早发现、依法超前处理。

三、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城市规划委员会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例会。例会由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常务主任委员召集。议题由市建设局在会议召开一个星期前提出,并送各主任、副主任审阅。

相关期刊更多

西夏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宁夏社会科学院

江西化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化学工业研究所

黑河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