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本次调查从2014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不久前,某知名图书销售网站了一份“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一线城市全部没有上榜,排第一的竟是浙江二线城市宁波。北、上、广商业化过浓,不少人无心读书,倒也罢了,深圳竟也不在“最爱阅读”之列。深圳是众所周知的“图书馆之城”,2013年10月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一时间,对这个阅读调查排行榜表达抗议的深圳人不在少数。(《青年报》,10月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曾这样评价深圳:“这是一座因为注重阅读而值得尊敬的城市,这是一座充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城市。”深圳能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却不能进“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确实让人颇不服气,难道深圳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是凭空吹出来的,或是花钱买来的?这种阅读调查,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调查过程并不严谨,调查结果难以取信。

这些年,各色阅读调查“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部门在调查,传统媒体在调查,图书销售网站或商家在调查,与阅读“七不沾八不挨”的企业也在调查,比如某营养品公司最近就了“中国0至7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现状调查报告”。各路调查人马要么调查大学生阅读,要么调查中小学生阅读,或调查公务人员阅读;在地域上,要么调查全国,要么调查全省,或调查市县区……几乎到了“无处不调查”的地步。

在这股调查潮流中,大家自说自话,让受众不知该信谁。最应该注意的是,一些全国性阅读调查并不周到、细致、严谨,只调查局部地区的部分读者,就得出全国公众少读书、不读书的大型报告,好像多数国人成了懒汉,耸人听闻;一些地方性阅读调查为避免损害地方形象,大肆“注水”,给地方“贴金”;一些商家调查也存在利益因素,借调查少数网民的阅读情况,炒作自己或一些书籍。

阅读调查泛滥,调查数据失真,会混淆视听、误导行业,不利于图书出版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早有专家建议,阅读调查也要统一调查机构、操作流程,最好聘请独立机构来进行,以使调查结果真实反映现实,避免“人情数字”和“面子数字”,如此调查才能取信于民。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民阅读活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66-03

一、研究背景

全民阅读活动是根据“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的。2006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2年12月,党的十报告中,第一次将“全民阅读”提到党的报告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2014年3月,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2015年3月15日上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中外记者问中再次提到全民阅读活动,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1]

2014年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在京召开成果会[2]。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3]。可见,在中国,需要通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让人们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江苏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程建设。2014年11月27日,江苏省人大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民阅读的决定》,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此,我国有了首个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然而,江苏省居民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如何?为此,我们于2014年9月开展了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普及情况及其作用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探索性调查发现,全民阅读活动在农村基本没有得到普及,所以本项研究主要选择城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考虑到经费时间等因素,本次调查采取自填式问卷的形式,在苏州、无锡、淮安、南京四个调查点,在各调查点公园、餐馆、超市、书店、车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8%。

三、主要结果与分析

1.样本情况。69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2.6%,女性占57.4%;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居多,占总有效回答的59.6%,其次是大专/高中/中专/职高学历,合计占总数的26.7%,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仅占4.8%,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约占9.0%,特别高学历和特别低学历的人均比较少;从职业情况来看,最多的是全日制学生,约占有效回答的60%,其次是办公员/普通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14.5%和12.2%,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最少,各只占3%左右;对于收入情况,在598个有效回答中,最多的是1500元以下,约占总数的38.3%,其次是1500~3000元,占总数的33.9%,而回答3000~4500元和4500元以上的,分别只占有效回答的12%和15%。

2.全民阅读活动普及情况分析。(1)全民阅读活动普及情况。调查对象中,只有29.8%的人表示自己知道全民阅读活动。由于调查对象每天阅读时间、阅读量和用于书籍的花费存在较大偏度,采用中位数作为集中趋势的描述统计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数据表明,调查对象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大约是1个小时;过去一年中每个调查对象大约阅读了6本书,远低于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的以色列年人均阅读量64本及欧美国家约16本的水平;调查对象每月在书籍上面的花费大约是50元。可见,江苏全民阅读活动的普及情况并不理想,居民阅读量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全民阅读活动普及情况差异性分析。使用列联分析和卡方检验法发现,在α=0.05的显著水平下,居民是否知晓全民阅读活动只在不同学历、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全民阅读活动了解较多的是高学历、拥有良好纸质阅读习惯的群体(详见表1)。

3.全民阅读活动作用分析。(1)全民阅读活动整体效果分析。知道全民阅读活动调查对象对全民阅读活动的作用评价不一,其中,71.4%的人认为全民阅读活动使身边阅读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效果并不明显;其次是15.6%的人对全民阅读活动的作用充满信心;最后13.0%的人认为全民阅读活动没有使周围阅读的人增加。由此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对于全民阅读活动的作用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对其作用缺少信心。进一步比较是否知晓全民阅读活动对居民阅读量高低的影响发现,过去一年中,知道全民阅读活动的调查对象大约读了10本书,而不知道的调查对象大约读了5本书,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知道全民阅读活动的人其阅读量显著高于不知道全民阅读活动的人。总体而言,全民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市民的阅读量具有积极意义。(2)全民阅读活动作用差异性分析。由下页表2可知,去除调查对象性别、学历、收入、职业、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对阅读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

从性别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P值都小于0.05,说明去除性别的影响,全民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市民的阅读量具有积极意义。

从职业来看,各个职业的P值均大于0.05,是否知道全民阅读活动对于阅读量没有显著差异。

从收入来看,各类收入的P值均小于0.05,即阅读量在是否知道全民阅读活动上的差异不仅在整体上得到体现,也在相同收入段的人群身上得到了体现。

从学历来看,只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P值小于0.05,考虑到上文所述的对全民阅读活动了解较多的是高学历人群,可知学历与是否知道全民阅读活动的交互作用对市民的阅读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特别是较高学历并且知道全民阅读活动的市民的阅读量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从阅读习惯来看,去除从不阅读的人群之后,P值均小于0.05,即阅读量在是否知道全民阅读活动上的差异在相同阅读习惯的人群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从阅读方式来看,在α=0.1的显著水平下,三种方式有显著差异,即市民在阅读量上的差异在相同的阅读方式人群之间也得到了体现。

四、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江苏居民全民阅读活动的普及情况并不理想,只有29.8%的调查对象知道全民阅读活动,调查对象阅读量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发现,对全民阅读活动了解较多的是高学历、拥有良好纸质阅读习惯的人群。整体上全民阅读对于提高阅读量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分别去除性别、收入、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影响后,这个促进阅读量的积极作用依旧非常显著,并且这种积极的作用在不同学历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学历较高的人群中,这种积极的作用更加明显。

虽然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开展了将近10年,但是即使在作为文化大省江苏的各大城市中,普及率依旧不高,可见“全民阅读”离真正的“全民”还有一段比较漫长的路要走。因此,需要继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切实促进市民阅读,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为此结合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从孩子抓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二是加快全民阅读立法进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加强电子宣传力度,营造阅读文化氛围;四是提高书籍质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阅读需求;五是提高宣传活动针对性,要特别向低学历人群、农村地区和基层地区倾斜。

参考文献:

[1]新华社.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3-16(01).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自此,全民阅读话题又甚嚣尘上。尽管“倡导全民阅读”在2014年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自2006年起,、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就联合倡议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

阅读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阅读水平整体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一次国民阅读调查”:我国有57.8%的成年国民在2013年读过书,全部成年国民人均读书(不含电子书)4.77本、电子书2.48本。成年国民阅读率仍然低于1999年第一次国民阅读调查时60.4%的高点。

该调查的执行负责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告诉记者,我国国民阅读水平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并不像网上所传的那么大。根据国外的相关调查,韩国2010年人均读书10.8册,美国2007年人均读书4本左右,法国2005年人均读书8.4册。

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民和农民工群体的阅读率偏低,仅为38.5%。这既指明了提升国民阅读水平、推广全民阅读的重点方向,也暴露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缺陷。

配套服务体系亟待完善

有了书才能提读书,有了好的读书环境才能更好地读书。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子舟表示:“咱们国家的文化资源长期供给不足,而且分配不均,基本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很少。”

大量、自发产生的民间图书馆的开办,正是公共文化服务“分配不公、供给不足”的一个旁证。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个体办的、纯公益的民间图书馆有将近400家,其读者人群主要是农村的儿童。国家在倡导建立“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难道没有责任从政策上扶持他们吗?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民间图书馆想申请合法身份,却困难重重。

北京昌平圣学图书馆馆长徐继新拿到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过程真的很不容易。徐继新说,“门槛真的很高”,“每办一步我都想哭”。这家北京郊区的图书馆1999年成立,服务范围由崔村镇至兴寿镇、远达小汤山,拥有198位固定读者,自2012年11月开始组织申请材料,直到2013年11月底才办下来“民非”。

“首先得有3万块钱的开办资金。然后,要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找业务主管部门――昌平区文化委员会下批文。接下来组织材料,交给民政局社会团体办公室,等着批复下来。”

然而,文委执行的是文化部的“红头文件”,民政局社团办执行的是国务院条例,两方政策的不匹配,导致徐继新差点放弃申请。

“(在登记业务范围时,)按文化部的规定就叫图书馆,但是,民政局说图书馆是一个行业,不属于业务范围。这两边(的规定)就打上架了。这架谁来拉?我可拉不了。”赶巧的是,2013年,徐继新被提名为昌平区十大道德楷模候选人。当时的区文明办领导来圣学图书馆调研,最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北京办一个合法的民间图书馆都这么难,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又何谈让公共文化服务辐射全国,实现全民阅读呢?

推广“全民阅读”的关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蓝皮书》(系列)主编章建刚认为,民间图书馆有助于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提高,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发展。“公共服务应该找这样不计较钱多钱少、有兴趣的人去提供。我们给一些支持,让他们做的更大,产生的效益也更大。”但章建刚同时指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涉及国家财政分配的问题,这需要通过人大,通过预算程序来做决定,而不应该由某个人、某个部门拍板。“我们许多人大代表开会时,对于预算草案并不关心,也看不懂,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正因为体制机制存在不足,所以做出来(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王子舟长期关注我国的民间图书馆,他指出,注册“民非”真的很困难。“政府要简化手续,不要有名额限制。只要有条件,就应该允许注册。”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being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on reading promotion in China, the article points out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discusses the mode of reading promotion led by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The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问题;模式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reading promo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mode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58-02

0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都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政府及民间都致力于阅读推广,有些国家元首也亲自参加阅读活动。卓有成效的如,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成立的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及该中心发起的“国家阅读推广伙伴”计划,英国的图书信托基金会及其发起的“阅读起跑线计划”,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日本官民协力启动2010读书年等。[1][2][3]

我国也早在1997年就由、文化部等九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知识工程”,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为知识经济发展作贡献。中国图书馆学会响应中央关于全民阅读的倡议成立了阅读推广专门工作委员会,旗下15个专业委员会,200余位专家学者,策划了诸如“4.23”广场活动、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湿地中国行、绿色阅读、建筑图书奖、阅读与健康科普博览会、全民阅读论坛等,取得了很多可贵的经验。[4]

1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八次。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覆盖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近三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从69.7%到72%再到77%,呈持续增长态势。我国2010年人均阅读图书4.25本,读书读报时长增加。这些都得益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政府部门重视阅读推广并把它作为老百姓的实事来抓。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对全民阅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另外,数字化阅读明显增长,报纸为传统媒体阅读量之最,0-8岁儿童陪读率上升。但结果也显示:期刊阅读下降;近六成国民自认读书量少,三成以上不满自己读书现状,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明显高于成年人,“该读书的人不读书、该读书的时间不读书、该读的书不读”现象仍然存在。[5]

2 我国目前阅读推广及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阅读推广活动总体偏少,且受国情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域上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阅读推广活动相对多,西部地区和农村少;②形式、内容单一,主要以书目、新书推荐、世界读书日活动等为主;内容限于专业书、考试用书、经典文学名著等;③推广范围有限,高校图书馆多限于师生读者,很少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也多面向城区读者;④模式方面,嘉年华式推广活动多,持续性、培养型推广模式少;⑤研究方面,对活动项目的介绍评议多,也有对单一主题式模式的研究,但是缺乏对可复制推广模式的研究。

3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主要力量,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3.1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馆藏纸版资源,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这些都为阅读推广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基础。[6]

远程访问技术的发展为校外读者提供了方便,也大大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为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方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读者就可以通过远程账号检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另外,一些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功能的开通,也为边远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了条件。

3.2 高校图书馆造就了大量阅读推广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员,高素质的大学生读者和各学科教授专家等人力资源。

图书馆员不仅熟悉本馆的纸版馆藏资源,还能掌握本馆和网上免费的数字资源,可为阅读推广的倡导者,提供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大量多载体的有用资源,量体裁衣为推广对象提供资源服务,指导阅读活动的实施。大学生的学科齐全,而且年轻有激情,可成为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成为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广者。各学科的教授专家掌握着各自最权威、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可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学科专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3.3 高等院校的暑期实践活动,及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等条件,给在基层开展阅读推广提供了有利途径。高校图书馆利用大学生的暑期活动和实习基地开展阅读推广,让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既提升了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也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实践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价值。全世界全社会都在日益关注全民阅读水平,而我国国民阅读能力却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机构之一,具有推广阅读的优势条件,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具有很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并加以推广,对缩小东西部及城乡差距,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探讨

4.1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三种阅读推广模式 ①阶段式:即利用大学生每年假期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成为基层阅读推广活动的执行者。高校图书馆员理应担当起培训学生的义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阅读推广的意义,了解推广对象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方法,常见的阅读推广途径和相应的活动,推广活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推广活动等等。通过让大学生调查掌握推广对象的阅读需求,了解其目前的阅读现状,才能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应该把这种阅读推广作为每年的常规性工作来做。②基地式:即依托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开展的阅读推广模式;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无疑是开展常规阅读推广的绝好途径,从大学生所在的实习学校的中学生,到中学生的家庭、社区,都可以是阅读推广的对象范围。而且教育基地是相对比较固定,这种阅读推广模式在师范院校具有普遍推广意义。③本土式:即以当地图书馆(室)或文化馆为主体,高校图书馆协助开展的阅读推广模式。这种阅读推广模式是馆际合作、城乡合作、东西合作的新途径,为开展馆际“一对一”帮扶开拓了新思路,对缩小城乡及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4.2 实施步骤 ①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在即将实习的学生中选择、培训自愿参与阅读推广的大学生,使其充分了解阅读推广的意义,掌握问卷调查和阅读推广的相关方法。②确定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实习基地、暑期实践场所以及大学生家庭所属社区等范围的学生和民众。针对阅读推广地区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共同设计合理的阅读现状调查问卷。③由大学生向阅读推广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的回收工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充分了解该地区阅读推广对象的阅读现状和阅读需求。④根据推广对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设计符合当地现状的阅读推广内容及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最后,全程跟踪、监控活动,检验推广成效。通过走访、电话问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检查阅读推广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以养成受众的阅读习惯、培养受众的阅读能力。并将推广对象阅读推广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5 阅读推广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5.1 基层或郊县居民图书消费能力低,阅读资料匮乏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地域不同,决定着阅读推广对象的文化层次复杂多样。尤其是基层农村的图书资料匮乏,居民阅读水平较低,都是阅读推广的不利因素。高校图书馆员和大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如可将图书馆部分纸版图书短期出借或捐赠给基层单位或社区,尤其是那些大学生读者利用率不高,但适合农民、中小学生阅读的资料;有条件上网的地方,还可以推荐部分免费的网络资源等;还可以倡议大学生或发达地区中学生捐出自己的部分图书资料;或在有利于阅读推广宗旨的情况下为一些出版媒体做宣传,向他们倡议赞助基层;申请当地的政府支持等。[7]

5.2 基层居民相对缺乏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难以组织动员 可以借鉴大连创建文明城市时“小手拉大手”的做法,以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中心,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动员中小学生和幼儿,让他们督促其家庭成员参与阅读活动;宣传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通过典型案例,宣传“亲子共读”p“家庭共读”对培养和教育子女的好处,打动家长远离麻将,亲近阅读;还可以利用班会、班级板报、校报等课外活动或刊物,定期举办“亲子读书报告会”,[8]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渲染读书快乐的氛围;动员离退休教师、爱好阅读的居民骨干或文化程度较高的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其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他人。

5.3 推广对象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 利用在教育实习基地实习的师范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定期对推广对象特别是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以离退休教师和积极分子为核心组成各种读书会或读书小组,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定期集中讨论交流,相互督促,提升阅读能力;对阅读能力短期难以提高的人群,开展为其读书、听广播或磁带等“听书”活动;培训活动的间歇期仍坚持以多种方式长期跟踪指导,以养成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邀请出版发行界的积极参与,举办一些活动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一切以有利于阅读推广宗旨为目的,力求避免轰轰烈烈开始一哄而散结束的嘉年华式活动,力求避免弱化阅读推广意义的一切物质奖励。

高校图书馆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人力优势,理应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中间力量。三种阅读推广模式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对缩小东西部及城乡差距,对提高全民阅读能力,提升全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娴.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及意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01-104.

[2]bookstart,.uk.

[3]Kansas center for the book projects.[2008-07-02].skyways.lib.ks.us/orgs/kcfb/.

[4]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12):46-51.

[5]吕梅.馆社合作共促阅读――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1(1):91-94.

[6]李海英等.论高校图书馆引领大众阅读服务功能的拓展[J].现代情报,2009(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