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1学科内容融贯理论知识,适时调整

体育统计学发展的70余年的历程里,到现今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统计方法的误用。造成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忽略了其理论知识。一个学科的学科基点是该学科研究的出发点和起点,学科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学科基点为基础,学科的至高点是学科研究所要达到和实现的目标。从体育统计学的定义可以归纳本学科的学科基点包括两方面,即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在体育中各方面的应用。而现今体育统计学学科体系确切地说侧重了构成学科基点的一个方面即方法应用,忽视了另外的构成要素即统计理论。因此,解决体育统计方法滥用和误用的根本途径是重视统计理论。从体育统计学的定义可知体育统计学的学科至高点是:通过量化分析,揭示体育发展规律。要实现本学科至高点,只有在完善学科基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体育统计学揭示体育发展规律的学科至高点。1966—1976年我国进入“”时期,我国统计学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处于基本停滞阶段。当时全国形势一片混乱,体育系统也不例外,这一阶段全部体育工作都处于停顿状态,相当一部分体委和体育科研机构被撤销,体育院校停止办学。在1960年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班恢复了体育统计学,但随着1966年我国进入“”后又停了12年。据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科九十年发展史记载:时期,学校的学科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课与运动实践课。开设的理论课主要有生理、解剖、保健、体育理论、体育史、政治,但没有开设体育统计学这门课程,可见当时体育统计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深受影响。整个“”期间体育统计学处于停滞状态,这是由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因此,在学科发展前期我国体育统计学基础薄弱,加之体育专业的学生数理基础较薄弱,师资力量也较薄弱导致一些体育统计学的基础理论课程无法开设。这种“三弱”现象导致了体育统计学的学科内容只能尽可能简单化,以免造成学生觉得过难而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放弃行为,不利于体育统计学的初步发展。但是随着学生数理水平的提高,部分体育院校已有师资力量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育统计学的各类方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应该抓住已有的机会加强前期因客观原因而减弱部分的内容充实。因此,现有的体育统计学应加入统计方法的更深理论介绍。在坚固的学科基点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至高点。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现今世界里,各学科之间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转移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许多学科取得的新进展为其他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角度。统计学也同样受着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如模糊论、突变论及其他新的边缘学科的出现为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思想。那么,体育统计学作为统计学分支学科之一,也同样受其影响。要避免学科存在自我封闭的现象,需要遵循和尊重学科发展的内容逻辑即坚信独立是暂时的,开放是永恒的。抱着开放的学科发展思想,首先就是在学科内容中加入更多的与体育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其次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如医学统计、教育统计的内容体系;再则避免统计工具介绍的单一性,加入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的工具介绍,增加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2教师积极参加体育科研,加强学科研究与实践结合,提高学术水平

在学科发展的今天,体育统计理论在逐渐地脱离体育运动实践,以理论为主但理论又不够深入的现状,没有摆正体育统计方法与运动实践的关系,局限于浅显的纸上谈兵,缺乏运动实践内容的支持。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欠缺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影响了本学科的发展广度和深度,这种欠缺的互动主要是越来越少的体育统计学者参加体育科研实践,缺乏学科的包容性而造成的。一门工具学科如果没有人用,或者误用和滥用,那么工具再好也毫无意义。发挥体育统计学工具学科的作用,体育统计学者需要与体育领域其他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科研合作。体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但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任何科研人员通过短期培训便可以真正掌握的,只有真正的掌握才能避免体育统计方法的误用现象。因此需要研究人员能主动与体育统计工作者开展科研协作,重视体育科研统计设计的质量,这样可以提高体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利于体育统计学展现其科研作用。体育统计学学者不仅要加强与体育领域其他研究人员的合作,积极参加一些体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而且要加强自身学科的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体育科学大会的投稿数目及录取数目,可见体育统计学的学科研究出现了降低的趋势,所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也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内容比较陈旧,没有新的研究视角,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大而空没有实质性的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学科研究一定要加大强度,多举办一些学术交流,这样也为后来者与曾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的前辈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翔实了解体育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探讨体育统计学学科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科研究的学术水平。

3注重师资力量建设,创建学科教育体系

3.1学科教育体系建立的基础

体育统计学要建立成熟的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学科教师和学生的业务素质及发展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体育统计学学科教育体系的建立,学科教育体系进一步影响整个学科体系,关系到体育统计学生命力能否持久,学科地位能否进一步提高。一个学科能否快速的发展并生存下去,必须依赖于学科教育。体育统计学要能够生存下去,一方面要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体系,它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提高体育统计学生命力和社会效用研究反过来会促进学科体系的研究。而体育统计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体育统计学科基础上的,是培养和造就体育统计人才的关键,是提高体育统计生命力和社会效用人才的保证。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廖哲勋认为:社会、学生、知识是影响学科发展的三大要素。该研究者认为它们也是影响学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要素。学科的教育体系的建立具体环节通常以课程设置的系统化、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和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设施的发展状况表现的。

3.2师资力量建设,吸纳学科人才

目前,体育统计学下属的学科课程开设较少,主要以一门课程“体育统计学”为主,相关的课程较少,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薄弱,课时较少。体育统计学在体育学科中属于相对较难的学科,其下设的课程少,加之课时又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统计学的发展。随着体育领域内的其他学科快速发展,体育统计学的师资显得尤为薄弱。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试探性的建设:(1)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通过“引进来”的办法,鉴于现今自身培养出来的体育统计学教师较少,可以通过吸纳统计学方面的教师加以补充,从而解决体育统计学所出现的过于轻视理论的问题。(2)调动现有师资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在职培训。在知识更新很快的今天,在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不能流于形式,应该让在职的教师意识到这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方法和手段,最终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统计师资队伍。(3)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既懂体育又懂统计学的复合人才,以作为未来体育统计学师资力量的一部分。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更容易促进其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体现体育统计学的学科目的,减少教学中学科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4)打破学科的师资仅限于学校教育。体育统计学是应用学科,应加强其在应用方面的师资培养。我国现有的师资力量仅能完成普通的学科教学,没有多余的力量直接参与体育科研。因此,在增加师资力量的同时,在完成普通的学科教学的情况下,积极创造体育统计学教师参与到体育科研实践中的更多机会,既促进教师的培养,也促进在以后的普通教学中弥补统计理论与体育实践相脱节的缺憾。

3.3教学内容丰富化,课程设置多样化

要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应从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2个方面入手。

3.3.1教材体系建设从体育统计学在我国的出现到现在针对体育统计学的教材及专著有近百本,这些教材一度跟随时代的发展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据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和实际调查反映现今的教材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构建真正符合体育科研和学科发展需要的教材体系。可从以下2方面进行教材体系的重新调整和建立:一方面教材内容上要及时更新,与时俱进。教材内容中尽量增加一些感性的知识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对体育统计学习的畏惧心理,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材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已有的教材忽略一些统计方法的理论来源,只有增加和强调理论内容才能为减少体育统计方法误用提供前提条件。另一方面随着教学对象的多层次化,教材也应体现层次结构,积极扩大教材种类,使针对研究生、本专科生、函授生、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教材各具特色。针对不同体育专业的教材也应有所不同。增加与各层次教材相符合的现在没有出现的一系列教参。可以出版与教材相配套的音像教材,这样计算机辅助教育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2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本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体育统计学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学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教学上避免教师一言堂,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到体育统计原理和应用的讨论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教育学生如何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案例然后进行分析、总结与学习。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上实行闭卷和开卷2种方式的结合,避免单一性。一方面对体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进行闭卷考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取数据,利用学过的体育统计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开卷的考核。借鉴其他学科成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封闭状态。在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多样化,开设体育统计学实验课程,SPSS统计软件应用课程等新的辅助课程。改变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大量的统计方法理论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在缺少基本数理统计学知识现实情况下,无法使学生更好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4学科教育层次化

在学科教育中要因教育对象的层次化而体现教育的层次化。不同的教育对象,学科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不同的体育专业学科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对于体育院系的本专科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这样有利于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研究生要加强体育统计学的应用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对应用案例的分析,侧重讲授如何在体育科研中正确使用体育统计方法,如何进行大量数据的操作处理。同时要对研究生进行诚信教育,他们将是未来体育科研的主力军,尽量避免在完成个人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以及以后走入工作岗位进行体育科研过程中编造数据等不诚信行为。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做分析,剖析弄虚作假的危害性,提出防范措施,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对于具有基础体育统计知识和丰富的体育科研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教育,要侧重统计设计的内容讲解,如何正确运用体育统计方法,如何进行抽样调查等知识的介绍。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是减少体育统计方法误用的关键。对于不同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上,除了常规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外,还存在针对专业不同学科教育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对于长期接触运动实践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强调调查方法、问卷处理、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的教育。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要强调统计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及一些统计方法使用的前提。对于体育人文专业的学生,加强社会调查、相应的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及社会统计软件的操作教育。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7-02

创造力是隐含在人脑海中的潜能,必须在后天进行开发才能有效的激发,从而创造无限的可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将会让他们一生都受益无穷。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数学是一门形象和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的学科,教师要想让他们释放创造力,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一、解放天性――在快乐游戏中开发创造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无非就是玩。因此,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童趣、童心,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才能在不断思考中开发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快乐学习呢?笔者认为,通过游戏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不失为良好的途径。

例如,笔者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就融入了玩七巧板的游戏。事先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他们最爱玩的七巧板,在布置了让他们拼汽车、拼小鸟等游戏任务时,让他们自由的竞赛,看看谁拼的图形最多最丰富,这样一来学生就在竞赛中自主的开发了大脑,激发了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学生兴致勃勃开始拼七巧板后,笔者融入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内容,比如正方形的面积是两个全等三角形,长方形可以由两个不等边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可以由两个大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也可以由四个等边三角形拼成……当学生熟练的运用了七巧板以后,课程上的知识点也自然而然的得到了运用,甚至不用教师指点,他们便能马上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转化为巨大的驱动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激发潜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开发创造力

小学生对于形象的东西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却无法全面的认识抽象事物,而小学数学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潜能,创造出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不再畏惧抽象教学内容,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愉快的探索学习中的奥秘。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道题目:“预计由甲乙两人共同生产12个轮胎,甲做轮胎的数量是乙的两倍,那么甲、乙做轮胎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个?”这样一道应用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便很少接触“轮胎”的概念。于是笔者在讲台上摆放了12个苹果,说道:“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分一分这12个苹果,不知道有谁愿意来?”这时全班同学都非常踊跃的举起手来。“看来同学们都非常乐意来分苹果,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我想请两个同学上台来,甲同学要比乙同学的苹果多两倍,你们看看如何分才好?”学生们在产生了好奇心之后陷入了思考,之后有两个最先思考好的学生上讲台一人分了4个,一人分了8个,完美的完成了这道题目。之后,我又布置了几道类似的题,对每个在练习册上完成了任务的学生都颁发了苹果作为奖励。

在分苹果的任务中,事实上是对教学内容的考验,枯燥的应用题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让他们陷入盲目的计算之中成为学习的机器。笔者在教学中驱动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三、实践积累――在团队合作中开发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表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只会尽力去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难题,而对于强加于自己的困难并没有任何动力。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应当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而活动是经验的源泉,让学生亲身加入到活动中去能够让学生积极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在实践经验的积累中产生学生的动力,最终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点时,笔者发现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并不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每个年级都有统计的内容,久而久之虽然内容变得深入了,但是也变得越来越枯燥无趣了。因此,为了重新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和体育老师共同组织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的统计,就是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更多的动力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参与的有跳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每次在参与活动时我都要求他们收集和整理数据,从而能够在数学课上运用统计的知识点去计算。这次的课外实践活动总共分成了四大块:①收集项目。每个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点都不同,要求学生们分别统计每一位同学喜爱的体育运动。②整理项目。根据学生们喜欢项目的不同,整理出如跳绳、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分别有多少人?③统计项目。将之前统计的结果做出统计图和统计表并涂色显示。④反思环节。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进行信息交流,教师在其中进行启发和提示。这次的统计学习让学生们加强了团队合作,懂得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自身动手收集和统计数据之下,学习的动力明显增强了,学生们都纷纷表示希望能再次和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学习数学,多开展课外实践形式的数学活动。因此,要想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数学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激发自身的潜能,教师也能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为学生们创造更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曹荣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议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J].新课程(下),2013,02:87.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影响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1.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把学习兴趣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学生普遍会提出学习统计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很容易产生轻视、应付,甚至厌恶情绪,因为听不懂而放弃,造成逃学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用说课后能复习和预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统计学的学习一般是在第3学期或第4学期,财经类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数据也变得不敏感,习惯于记笔记,不习惯听和理解。用背诵记忆的方法让他们突然学习与数学理论关系密切,抽象性较强,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统计学,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不适应性。在《统计学》这门课程中,计算公式多而复杂,运算很不方便,练习费时费力。很多学生嫌麻烦而放弃练习,抄作业现象严重。

2.从教师方面看,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重视理论的阐述,忽视统计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统计刻板印象。二是统计学讲授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统计教学实践中,尽管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但大部分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而且大部分统计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同一例子反复地讲解于不同的专业,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有关专业的同学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误区。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对于统计学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也不便于讲解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问题。

二、提高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要注重统计思想而不是统计公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统计不仅是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统计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人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有分寸地区别个别现象和大量现象,尽可能对事物的认识不产生极端或偏激的看法,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2.要提高统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新知识、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如果不能迅速地做到知识更新,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讲,如果理论落后于现实,就谈不上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对于相关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就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要有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的联系性更加密切。相关知识涉猎的面越广,就越会加深对本门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讲授质量。

3.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一是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宜突出重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即可,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有些简单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比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有的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的教学改革问题。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来看,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构成分析上来,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介绍;指数法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SAS和 SPS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需要专门安装,使用者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个软件不太适合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要求。Excel 软件则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 Office 的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很高,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其统计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4.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并分步演示公式的推导或解题过程,不仅收到了板书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图表的精确性,而且生动、形象,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传统教学及学习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多,复杂难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难以掌握,往往只能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是公式多,难懂易用错。由于统计学主要是讲述统计分析方法,所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讲授每种指标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各种指标孤立去理解,而不能正确把握各指标间的联系,结果在考试中出现乱用公式、计算答案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只注意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的老一套,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课中的实训环节,主要指的就是统计调查。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前,一般都要开展统计调查,搜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和保障。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统计分析,而不会开展统计调查,那一定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在统计教学中增设实训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环节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常采用集体实训和单人实训两种。集体实训以班或组为单位,由若干学生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单人实训以每个学生为单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实训环节的步骤主要包括:拟选调查课题,编写调查方案,展开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讲评。由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学时有限,一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调查过程的信息反馈,掌握调查进展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调查题目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城调队、企调队组织的一些调查或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

三、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将会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邓志敏:《统计学教学改革刍议》,《台州学院学报》,2003.5。

[3]徐媛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本文是通过对部分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设计、制作和教学应用进行研究,以其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与提高,促进学生在学习篮球战术基础配合中提高英语水平,并为高校篮球教学训练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应用与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篮球战术 双语多媒体课件 设计 应用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制作。

2、研究方法 多途径检索体育多媒体课件研究文献、双语课件制作文献、体育双语教学课件文献。

走访专家,以便更好地为课件制作提供理论与实践经验支撑。

运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件结构设计理论指导,以教学设计理论、篮球战术教学的认知理论、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理论、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制活动变化规律、篮球运动技能开放与对抗性理论、战术教学与训练原理和方法、双语教学理论为课件内容与方法设计制作的理论指导。

课件开发与制作遵循科学性、教学性、高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

(1)课件类型。此课件为教师演示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学生可根据需要在个人电脑上或学校的教学网络中自己进行内容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通过控制课件的演示来进行战术基础配合的讲解示范和纠错;通过优秀运动员典型精彩视频的示范来了解战术环节、技战术动作全过程;通过课件中的中英文声音、文字的播放来学习专业英语。

(2)课件教学内容的设计。课件基本内容框架为:篮球突分与夹击配合的概念及主要形式、方法和要点、运用时机及特点、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练习方法与手段、典型战例,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组织教学和训练建议等。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的内容框架采用不同的媒体内容,并有中英文对照。例如在突分、夹击配合的方法和要点中主要以文字和图片内容为主,在练习与训练方法中主要以视频媒体为主。对某一战术配合环节可进行中英文字说明、视频演示和图片显示,从而通过多种方式来强化课件对学生的刺激,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课件的结构与界面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对于节点主要考虑根据学习者特点及认知规律来选择节点大小,尽量减少冗余信息;一次只显示一个节点信息;对根节点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来进行设计,使知识内容层次清晰。

在链的设计上,为了清楚体现各节点之间的层次、归属关系,反映各节点间的逻辑联系,本课件主要采用线性链。

在设计网络时主要考虑课件主模块和子模块之间、知识单元之间、知识点之间以及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跳转关系。

在人机交互设计上主要采用常用的按钮、热字热区和按键的人机交互方式。力求使课件的交互系统友好、灵活和透明,让学习者能清楚地了解系统的各项功能;还在系统的不同部分采用了相似格式和人机操作方式,使学习者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的烦恼。

2、课件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1)素材分析。课件的主要功能是辅助篮球战术教学,表现形式是文字、图片、视音频、动态交互的多媒体集成,并能以网页的形式通过网络浏览器呈现。使用以教师课堂播放演示为主,学生课下联网自主选择学习为辅。

为方便课件制作过程,确保课件表现功能的实现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软件开发平台为公认的交互性能最强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 ware。

(2)课件的集成。各种多媒体素材制作完成后,需要根据上述的教学设计和结构设计的理论对它们进行编辑合成,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本课件的集成利用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 ware、PowerPoint、Director、方正奥思等来完成。这些多媒体创作工具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这使得课件制作者不用学习复杂的编程语言就可以调度各种多媒体信息和设计用户界面等,从而摆脱了繁琐的底层设计工作,将注意力集中于课件的设计和创意,不仅大大简化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而且大大提高了课件的质量。

以采用Author ware来制作为例。所需各种素材准备好后,就可以在Author ware软件下开始制作了启动Author ware,选择“文件”“新建”命令来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篮球突分、夹击基础配合战术的双语多媒体课件”,在属性面板中将文件大小设定为1024×768,保存此文件。选择“插入”“媒体”“flash movi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浏览”,导入flash 影片,在流程线上加入一个等待图标,在属性面板中选择响应的方式为“单击鼠标”。在等待图标下加入一个擦除图标,擦除上面的flash文件。在擦除图标下加入一个显示图标,双击图标,在里面插入准备后的图片。在擦除图标下加入一个交互图标,在交互图标的右侧插入3个群组图标,分别命名为“突分配合”,“夹击配合”和 “退出”。将“突分配合”和“夹击配合”的响应方式定义为热区域,然后在其中插入准备好的内容,在“退出”图标内加入一个计算图标,在里面输入程序“quit()”,将准备好的资料全部插入以后,选择“文件”“”“打包”,选择运用平台为“Windows xp,NT和98”,勾选所有选项即可。

三、课件的教学验证性实验

通过实验采用同组前后测试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实验,以验证在教学中应用本课件的教学效果。以本校10级篮球专选班38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2学时的本课件部分内容的教学,并进行课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由两名副教授对学生的英语、突分和夹击战术基础配合水平进行实验前后的测试,以实证本课件对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和英语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表明,双语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用到篮球战术基础配合教学中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学效果明显,切合教学实际。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研制的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双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界面友好、开放性和实用性强,体现了篮球战术教学实践性与英语专业知识趣味性丰富表现的较佳知识组合。利用本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战术教学的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掌握篮球战术基础配合的能力和水平,也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2、建议

制作篮球突分、夹击战术基础配合双语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教学,是对篮球课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建议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拓展研究,以探讨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促进的机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耿岳.掷标枪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

[3]于红霞,何志波等.体育院校的新课题——体育双语师资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

[4]刘卫东.高校公体篮球课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5]孔军.高校体育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体育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近视是指因眼轴过长或屈光力相对过强,在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聚焦于视网膜前,使所视物像模糊不清,造成视力下降。近视眼患者易患眼球干涩、酸胀疲劳、头昏目眩、偏头痛,导致神经衰弱、斜视、散光等症,可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1]。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的联合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学生近视患病率达60 %,居世界第2位,患病人数达6 000万,居世界之首,且近视呈低龄化趋势,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2]。近视是危害学生视力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近视发生率持续升高给学生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良好的视力功能是儿童少年顺利地进行阅读书写以及进行各项活动的先决条件,鉴于此,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抓小、抓早、抓好[3]。现就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学生的近视防治提供参考。

1 年龄

普遍调查表明,小学生随年龄的增长近视患病率增加。近视始发于入学时期,随着学年的升高,近视的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视的屈光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7~8岁视力低下以远视为主,9岁是近视增多的转折点,10岁以后视力低下以近视为主,提示9岁是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5]。Czepita D等[6]研究也表明,小学生近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呈增长趋势。钟萍等[7]调查结果证实,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近视的发生率由22.76 %逐渐增加到六年级的41.67 %,平均近视发生率为33.82 %。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小学生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较大有关,当然也不排除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本身的增长对近视的影响。

2 性别

小学生近视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张建珺等[8]调查显示,女生视力低下率高于男生;从视力低下程度的构成比来看,女生中重度视力低下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中所占比例。这可能是男生喜爱体育活动,室外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而女生大部分不爱活动、好静,看书学习时间相对较长,用眼过度疲劳所致。学校应增加适合女生运动的场所和项目,鼓励女生多参加运动。田蔓男等[9]调查也表明,女生(8.65 %)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5.57 %),这主要与女学生用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及户外活动,引起眼过度疲劳,以及女生较男生发育、成熟早等原因有一定关系。

3 遗传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与近视的发生有明显关系。近视有一定遗传性,主要指高度近视,度数在600屈光度以上者,而轻中度近视遗传性不明显[10]。桑丽丽等[11]调查结果表明,高度近视学生一级亲属遗传度高于单纯性近视,提示高度近视遗传倾向要大于单纯性近视的遗传倾向,且正视、单纯性近视和近视学生的二级亲属遗传度高于一级亲属。

娄晓民等[12]研究结果也显示:近视组的一级亲属近视率显著高于非近视组,近视遗传度为43.3 %,其中轻、中度近视分别为30.6 %和57.3 %;11岁以前形成的近视遗传度为70.9 %,12~15岁为50.8 %,16岁以后为33.1 %。从近视多基因遗传的遗传度特征分析,显示了微效基因的积累效应与近视的形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我们通过改善环境来预防近视的复杂性与可行性。

来自香港的研究也表明,香港中文的学生与其他族裔群体(如白人)相比有较高的近视患病率[13],这进一步支持遗传影响近视发展。

4 用眼习惯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不良的用眼习惯和过度用眼是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桑丽丽等[14]对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的调查中,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小于33 cm(1尺)的比大于此距离的多428人,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的学生占到了56.7 %,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在7.0~9.9 h的学生有1 163人,占学生的27.2 %,10 h以上的有443人,占学生的10.4 %,说明学生普遍存在看书写字距离近、姿势不对、学习时间过长、用眼时间过长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是否近视作为因变量(0=非近视,1=近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多分类变量设置哑变量,结果表明,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不到30 cm、在车上看书、眼睛酸累和最喜欢咸味对回归模型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15]。Rose KA等[16]也报道在新加坡的中国学生比在悉尼的中国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户外活动时间少,而近视的患病率高。

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电视、电脑几乎处于普及状态。部分学生迷恋电视或电脑,长时间乐于其中;部分学生为减轻学习压力,不是采取积极放松眼睛的休息方法,而是转移到看电视或玩电脑上。屏幕画面、画面颜色及光线强弱更换频率很快,加上眼睛距离屏幕较近,长时间观看,容易使眼调节发生痉挛而产生疲劳,长期这样易发生近视。

5 视觉环境

采光照明条件可影响学生视力。刘素芬等[17]调查了荷泽市区二所小学的视觉环境,结果二所学校教室使用的均是日光灯照明,学校教室桌椅高差合格率,实验组为31.28 %,对照组为32.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教室采光系数合格率,实验学校为68.18 %,对照学校为72.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学校进行干预,干预措施落实及效果评价实验结束后,实验学校的74.97 %教室视觉环境进行了改善,学生做眼保健操的合格率由干预前的15.14 %上升到85.97 %,有86.68 %的学生比干预前重视对近视的预防。采取干预措施后,实验组学生的近视率为27.04 %,对照组学生的近视率为32.74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研究前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近视率降低了2.83 %,对照组学生则升高了2.61 %。说明学校的视环境是影响小学生近视的因素,学校应重视改善学生的视觉环境以预防近视。

有调查还发现,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强安全措施,多数学校将教室走廊用钢筋栅栏封闭,这样明显减少了教室的采光能力,尤其一楼教室或阴雨天,教室光线更暗。此外,教室照明安装不合理;课桌高度与学生个体身高需要不符,也是近视发生的原因[18]。

6 地区与种族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间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也有差别。在我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农村中小学生,2000年全国学生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城市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23.96 %、50.10 %和71.37 %,而同时期农村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7.42 %、35.49 %和61.29 %。城乡中小学生之间近视率的差别可能与城市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较大、城市学生使用视频终端较多有关[19]。

黄曼[20]调查表明,视力低下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低,黎族学生比汉族学生低。视力不良与少数民族的族别有关联,是因每个民族的起源、形成时间、地点及成份都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民族形成后,一般都禁止和外族通婚,由于信仰、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对通婚要求的严格程度各异,对自身基因库的演变和发展也就不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亚洲地区学生近视发生率升高,尤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检出率更为明显,而且中国和日本近视发生率远高于白种人[4]。

7 营养

中国饮食习惯主食以谷物为主。谷物中的植酸含量高,影响锌的代谢和正常吸收,精制食品中精制淀粉含量高,它能分泌高浓度胰高血糖素,使协调眼球发育的关键生长因子减少,使眼轴改变,易发生近视。青少年时期易偏食,造成营养吸收不均衡。维生素A用于视紫红质的合成与补充,长期缺乏使眼睛易疲劳,出现干涩产生近视前综合征。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缺乏时出现调节障碍。摄入糖过多,糖为酸性食物,可消耗体内的钙,诱发近视[3]。

陈日红等[18]调查表明,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近视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生长发育时期缺乏某种或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眼组织会变得比较脆弱,导致巩膜在环境作用下发生扩张,使眼球前后径伸长而产生近视。有研究显示,多数青少年近视患者血色素偏低,缺乏钙、锌、铬等微量元素。美国纽约大学研究员旦兰博士对大量青少年近视病例进行分析后指出,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铬元素与近视的形成有一定有关系,铬在体内为球蛋白正常代谢所必需。有些家长不注意食物搭配,长期粮,造成铬缺乏,导致眼睛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使晶状体凸起,屈光度增加,发生近视。所以应引起家长们注意,重视小学生饮食的搭配,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偏食,以使孩子各方面的营养素摄入均衡,有利于近视的预防。

8 认知情况

郭坚明[1]调查显示,对预防近视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初中生为56.6 %,小学生为52.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确看书距离的知晓率,初中生与小学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读时胸距书桌正确距离的知晓率,小学生高于初中生;其他知识点的知晓率均是初中生较高。态度方面,大多数中小学生所持的态度是积极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且初中生的不良行为率高于小学生。小学生的近视知识知晓率低于中学生,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知识掌握也更多。然而,中小学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都偏低。因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近视核心知识知晓率显得非常重要,是日后进行干预的重要方面。另外,学校和广播媒体是学生获得近视相关知识的最主要场所和途径,因此开展学生近视健康教育时应该以学校为主,如能动员媒体参与,其效果将更佳。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配镜问题,从资料看,约有1/3近视学生未配戴眼镜,特别以小学生居多,占小学生近视中的60.5 %(570/942),由于近视使视网膜得不到一个清晰的成像,往往容易引起视疲劳,带给学生生理和心理障碍,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和生活[21]。大力宣传科学合理配戴眼镜的必要性,这也是眼科工作者在近视防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9 健康教育

石文惠等[22]调查结果显示:对“近视可以预防”不同类别学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同。干预前,普通学校(86.2 %)显著高于农民工子弟学校(54.7%),但通过一学期的强化干预,农民工子弟学校识知晓率(93.8 %)普遍提高,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干预效果明显,健康教育是防治近视的有效手段。

邱健等[23]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表明干预组视力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有较大效果。本次健康教育的内容除还包括用眼卫生“二要二不要”,说明坚持保护视力“二要二不要”对保护视力非常有效。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在玩游戏机、看电视时,如无人督促,往往不能很好做到用眼卫生。因此,很有必要经常对他们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保护视力,除了小学生坚持用眼卫生外,家长的重视和配合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在诸多不良因素对近视发生的调查中发现,遗传因素、不良用眼习惯、学校及家庭的视觉环境等对近视发生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不良用眼习惯影响最大,主要是阅读距离太近、趴着写字、躺着看书、走路坐车看书等;小学生经常待在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视觉环境中学习,也易引起眼睛的疲劳,而造成近视。其次睡眠和饮食对近视有一定的影响。小学是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近视眼发病的初期和易感期,防治近视的重点应放在小学阶段及学前阶段,而此阶段的防治重点应放在加强用眼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上。

参考文献

\[1\] 郭坚明.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治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2):127-128.

\[2\] 亓德云,汪玲,钱序,等.中小学生近视防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539-541.

\[3\] 刘焕平.漯河市小学生近视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1):148-149.

\[4\] 余健儿,郑慧君,于强,等.广东省汕尾市2所重点中小学生近视的调查\[J\].眼科新进展,2003,23(5):338-339.

\[5\] 覃巧玲.视力低下小学生远视、近视与年龄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611-612.

\[6\] Czepita D,Gosawski W,Mojsa A. Occurrence of myopia among Polish students aged 6 to 18 years old\[J\].Klin Oczna,2003,105(1-2):52-56.

\[7\] 钟萍,王克华,张春华,等.612名小学生近视眼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6):543-545.

\[8\] 张建珺,苏建新,马玉海.广州市某社区小学生2000-2004年视力状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2):51-52.

\[9\] 田蔓男,李丽,戴淑芳.1122名回、东乡族小学生视力调查\[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6,22(1):46,56.

\[10\] 王静.青少年近视病因研究\[J\].菏泽医专学报,2003,15(2):90.

\[11\] 桑丽丽,郭秀花,徐亮,等.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家系遗传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62-1063.

\[12\] 娄晓民,吴敏,胡全忠,等.学生近视遗传度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2):139-140.

\[13\] Lam CS,Goldschmidt E,Edwards MH.Prevalence of myopia i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Hong Kong\[J\].Optom Vis Sci,2004,81(5):317-322.

\[14\] 桑丽丽,郭秀花,徐亮,等.中小学生用眼习惯与负担对近视的影响\[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6):27-31.

\[15\] 徐文燕,王书梅,刘祥瑞,等.上海市低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8):681-683.

\[16\] Rose KA,Morgan IG,Smith W,et al.Myopia,lifestyle,and schooling in students of Chinese ethnicity in Singapore and Sydney\[J\].Arch Ophthalmol,2008,126(4):527-530.

\[17\] 刘素芬,黄静.菏泽市小学生近视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1):73.

\[18\] 陈日红,陈腊群,汤华.中小学生近视眼的预防\[J\].益阳师专学报,2002,19(6):119-120.

\[19\] 赵明清,徐凌中.我国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特点与用眼行为干预的主要技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6):60-62.

\[20\] 黄曼.海南省汉黎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3):609-610.

\[21\] 张敬鸣,陈继明.14 873名中小学生近视调查\[J\].成都医药,2002,28(5):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