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问题;对策;宁夏灵武

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耕作方式不合理,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协调发展,一项重大举措即为退耕还林,其可调整山区经济结构,对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地结合实际,积极采取退耕还林措施。经过努力,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效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与此同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灵武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历史悠久,四季分明,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资源,蒸发强度大,气候较为干燥,平均年降水量为200~250mm。灵武市自2002年以来,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下,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退耕还林尧封山绿化等措施探索适宜的环境治理模式,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逐渐发挥出一定的生态效益,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尧农户收入的增加等有积极作用。本文结合灵武市退耕还林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各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没有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明确,造成了2个后果。一是区域发展动力不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二是无法实现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若发展方向不能明确,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一致的目标,难以获得突破性成果[2]。

1.2未制定明确的发展模式

在退耕还林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即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模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院一是不完全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基础,难以制定出凸显区域优势的发展模式;二是不了解区域内的优势资源,缺乏深入的认识,因而在制定发展模式时难以结合区域特色,不能达到模式和特色的较好融合[3]。

1.3未制定准确的发展原则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还包括未明确区域发展的原则。根据灵武市的实际,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一直在优先保护生态还是优先发展经济上不断纠结,产生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没有准确把握好发展原则。在退耕还林地区,其后续发展的一个首要原则即为因地制宜,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可在结合当地优势发展经济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的效果。但是实际发展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发展原则,难以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

2对策

2.1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明确

要使灵武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以持续发展,一项重要措施即为明确发展方向。一般退耕还林后,当地传统农业结构会发生大变化。为了发展区域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就未来农业发展做好调整。灵武市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结合宁夏党委尧政府对整体经济的规划,将当地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坚持林草尧林果尧林药三结合,积极发展后续产业。近年来,灵武市特色经济林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灵武长枣目前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尧农业结构调整尧农户收入提高的重要支柱产业,灵武也获得了野中国灵武长枣之乡冶的美誉。

2.2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

在退耕还林区,后续产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模式尤为重要。灵武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将其与其他产业结构有机联系起来,以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4]。以灵武市为例,可在部分地区重点发展枣树产业,包括对红枣进行深加工等,还可在灵武沙区重点发展麻黄等中药材;此外,还可利用当地的特殊地貌发展生态旅游业,如灵武市的白芨滩。

2.3结合区域特点明确发展原则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畜牧;产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宝清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宝清县畜牧业初具规模。调查统计,全县有奶牛1.0万头,肉牛存栏18.9万头,生猪存栏53.9万头,山绵羊存栏43.7万只,家禽存栏335.3万只。全县畜禽养殖总量平稳增长,畜牧业生产总体态势良好。全县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156个,各类专业村26个,专业大户3120户,规模养殖所占比重逐渐加大。

近年来,宝清县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实施禁牧政策等措施,加快了退耕还草和退化草场改良步伐,草原保护、建设和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草原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特别是2012年夏秋,组织开展草原清理,对全县草原实施了详细清查,形成了完整详实的文本和电子档案,基本掌握草原的历史沿革、总体分布和使用现状。

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一)产业发展方向不明。一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力度,还没有真正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有效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认识,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缺乏科学的发展策略和长远规划,没有制定出台符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和产业未来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既定的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也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产业发展方向有欠精准,导致发展思路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确,规划措施不具体,制约了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缺乏畜牧业发展动力。宝清县耕地面积广阔,人均耕地较多,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种植业基础条件较好,是当地农民的主体产业。也正因如此,畜牧产业长期以来一直被大多数人当作家庭副业,只是利用闲暇时间、空余房舍、农副产品发展家庭养殖。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日益凸显,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有相当多的养殖场(户)由于意识不到位、资金缺乏、政策缺位、场地限制、技术欠缺等原因,导致养殖规模扩张步伐缓。

(三)无法形成产业链条。宝清县畜禽养殖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对偏小,没有大规模畜牧业龙头加工企业,周边市县相关企业对宝清县产生的实际拉动力也较弱,不能真正起到拉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的作用。全县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基本上仍停滞在初级阶段,利润严重流失。现有的屠宰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在畜产品原料采购过程中总是寻找低价区,难以带动当地养殖规模的扩大;由于地处偏远,没有足够规模的养殖基地做后盾来提供深加工原料,企业难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养殖基地缺乏良性互动,加快发展的格局也很难形成,加之养殖业户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全县距离“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规模基地+养殖业户”产业链条的形成,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四)服务保障不够健全。宝清县养殖总量不足,基地规模偏小,地理区位偏远,此种情形下,没有强有力的相配套的产业政策环境和综合服务环境做支撑,很难吸引到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入住,难以促进规模养殖基地实现迅猛发展。由于缺少健全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作保障,为农民提前的决策、良种的供应、产中的疾病防治,饲料、机械、兽药以及技术服务和产品的销售信息等一系列服务,目前有相当多的农民对畜牧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资金、科技、信息上缺乏有效支撑。

三、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思考

(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整个畜牧产业中,肉牛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特别好。肉牛的价格稳中有升,产品销路畅通,养殖利润增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肉牛可以作为宝清县畜牧业的主导品种,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考虑到肉牛生理和生产周期较长,资金需求相对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因素,在肉牛业发展上宜作长线发展打算,做好长期工作准备,从各项基础工作抓起,形成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二)提升畜牧业发展动力。一方面,宝清县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却不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强县;另一方面,畜牧生产需要的饲料在本地得不到完全解决,饲料成本增高,造成养殖效益下降,影响畜牧生产规模和养殖总量的扩张速度,推进现代化大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上步伐十分缓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农牧结合”战略,确立“以牧为主,以农养牧、以牧促农”思想,即种植业生产为养殖业生产提供充足饲料,通过畜牧养殖实现“过腹增值”,增加综合效益,提高畜牧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努力构建畜牧产业链条。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起着承前启后、联动引导的枢纽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宝清县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畜牧龙头企业建设上,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重视程度,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畜牧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来抓;二要依托资源优势,创建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生猪、肉羊屠宰深加工企业。三要坚持引建标准,龙头企业要力求做到有规模、有效益、有发展、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

(四)提高畜牧综合服务水平。搞好畜牧综合服务,要紧紧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开展全程服务,并做好牵线搭桥工作,促进产销对接;要着力培育畜禽繁育大户,提倡自繁自养,降低疫病风险和经营成本;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构建疫病防控长效工作机制,把好各关键技术环节,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切实抓好免疫、消毒、监测、检疫等基础性工作,提高对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健,司可.畜牧业推行健康养殖研究[J].中国牧业通讯,2010(24).

[2]李卫东.朝阳市畜牧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2009(19).

[3]陆建平.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初探[J].山西农业,2008(7).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FuJinShi two LongShanZh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northeast rural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use, this article first through the two LongShanZhen town development condition, choosing the leading industry,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and study, puts forward two LongShanZhen should play their own advantages,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 of FuJin eastern town center,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town of thought.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wo LongShanZhe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use, this paper to the la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mining the full potential of land use,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 the township, standard.

Keywords: the land; Resources; Industr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二龙山镇是黑龙江省确定启动的百镇建设试点镇之一。作为富锦市属乡镇中人口规模最大的城镇,一方面它作为富锦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及经济、文化和集贸中心,另一方面它担负着吸收从农村向城镇迁徙的人口,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功能。可以说,在二龙山镇的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二元体制的冲突与变迁在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方面的矛盾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本文以二龙山镇为例,探讨城乡统筹背景下富锦市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城镇特色产业的构建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问题。

1 二龙山镇城镇发展条件分析

1.1 城镇发展的优势与外部机遇

(1)富锦市是黑龙江省二级发展轴哈同公路线上重要的节点;是省重要的对外窗口之一,是佳木斯市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三江平原北部地区德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这些都是二龙山镇发展的潜在的资源市场。

(2)富锦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城乡统筹进程。同时将二龙山镇确定为城乡统筹建设试点镇,全面实现农村居民向镇区集中,工业、加工业、畜牧养殖业等向园区集中,为二龙山镇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3)随着富锦市域经济的片区经济增长中心划定,二龙山镇与富锦市之间各项联系将更加紧密。

1.2 城镇产业发展过程中忌待解决的问题

二龙山镇是一个农业重镇,日前包括大量的农田、村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一是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比重过大,畜牧业比重小,养殖基础资源再生利用率低;二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 三是第三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2 二龙山镇城镇定位与产业发展对策

2.1城镇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以产业体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

二龙山镇的城镇产业发展应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减少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成本的浪费,制定符合本地区优势的产业体系方案,发展地方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形成地区繁荣的、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2.2城镇发展整体策略:以“企业兴镇、特色富民”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经济强镇建设。

(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实施绿色品牌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两色”(绿色、特色)种植面积,兴镇富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格局。

(2)加强内引外联,巩固场市共建的成果,着力发展民营经济。确定“依托资源、强化服务、启动四闲”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路。

(3)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全面建设城乡统筹,把二龙山镇非所在地的村屯及新建居民委的居民分批次整体搬迁到镇所在地,并将二龙山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小城镇。

2.3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运用。

2.4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二龙山镇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应体现以下几大特点。

(1)加快绿色、特色食品工业的发展,形成市场竞争强势。

(2)调整产品结构,把握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3)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规划指导,进一步规范市场,避免出现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4)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完善城镇服务功能。

3 土地资源整合与利用策略

3.1城镇土地资源整合的目标与策略

发展小城镇,推动城镇化进程,是一个土地利用集约化的过程。对于像二龙山镇这样的小城镇,粗放式的平面扩张用地方式极不利于小城镇自身用地结构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土地资源的整合来引导地区的有序建设,从而保障国有和集体土地的合理、集约、高效利用,落实城镇发展目标,提高城镇实力,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资源整合的具体策略方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点:

(1)保护基木农田,确保粮食生产首先应严格执行基木农田保护政策,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应结合耕地保护和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内部挖潜,实现镇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对耕地的侵占。

(2)构建绿色开敞空问,营造环境生态体系

对广阔的绿色开敞空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梳理,使农田、林地、园地、水域等绿色空问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按照整体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逐步建立和发展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种植、园林生产以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促进农村发展建设、吸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以村庄改造促进农村建设发展,以土地资源整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整合,可以解决土地资源浪费和使用不合理的问题,达到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的目的。同时,使集体土地参与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显化集体土地的资产特征,使集体的产权体系趋于完整,而且,可以改变单一的征用土地配置方式,避免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低价失去土地,高价用地”的不合理现象发生,从而减少农村城镇化的成本,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同步[1] 。

3.2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模式及土地利用方式

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与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把镇非所在地的村及新建居民委的居民,整体搬迁到镇所在地,将二龙山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小城镇。将搬迁村的原址,建设成农业生产服务区、畜牧小区、工业园区、对俄贸易园区、农贸综合市场和生态园,剩余土地退耕。坚持配套建设,把城镇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功能布局,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4 结束语

以发展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及其相应的土地利用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尚需进一步的市场分析和论证。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提出城镇及产业的特色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并通过对集体土地、国有土地的资源整合,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实现镇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及相应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涉及农村城镇化方式、城镇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城乡统筹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牵涉范围广,复杂程度高,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或引入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用地评价体系,才能在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产业体系健康发展、城镇建设实质性推进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珠三角;新型城镇化;投资方向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早期城镇化得失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受国家均衡发展的政策影响,珠三角独享的政策优势不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走势低迷的大环境影响下,珠三角地区逐步暴露出一系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尖锐问题,主要表现为:

1.缺乏产业布局规划,拉动农业经济关联性不足。

2.以低端制造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城市病凸现。

3.“投资+出口”导向型,刺激内需不够、内生性增长不足。

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发展方向失衡所导致的,片面追求高增长率和GDP忽视了城乡的协调发展,牺牲了环境和土地,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人口没有享受到现代化发展的经济红利,一旦外部经济形势发生震荡,以外生性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增长难以为继,经济下滑和产能过剩在所难免。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原则、策略和目的

1.新型城镇化的原则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一书中,已经科学地预见了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走向,指明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侧重点:就是要以强调城乡协调和均衡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小城镇为阶段性目标,引导人口、资源和投资的定向移动,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投资引向建设中的中小城镇(或城镇群)而非特大、大中城市,着力打造城乡经济结构中的“第三元”,即社会功能齐全的中小城镇群。

2.新型城镇化的策略和目的

广东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关键在于,不能重走能源消耗型和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而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协调区域间(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的均衡发展、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人口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内生性,以加快建设三元中的“第三元”为基本目的,继续保持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在国内经济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

三、城镇化策略和资金的主要投向

鉴于新型城镇化投资需求与各级政府资金普遍短缺的现状,资金投向的选择就成为城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笔者认为,除了要考虑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因素,还应按照以下三个标准进行衡量,一是资金投向是否具备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二是资金投向是否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三是资金投向是否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就以如下几个领域进行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化的前提基础

(1)完善交通路网建设。高速公路的走向即为产业布局的方向,毫不夸张的说,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建设为主的交通路网建设是城镇化的前提基础,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现阶段广东省政府主导的广东公路建设大会战,其目的就是从解决交通发展不平衡入手,带动新一轮的公路建设提速,完善泛珠三角地区的城轨、高铁、公路等交通网络体系,推动路网对接,构建一小时生活圈,使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之间、广东省与内陆省份之间的辐射作用最大化。

(2)建设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型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将土地的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对于中小城镇来说,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业务系统是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1月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其中广东省的6个试点(珠海市、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市萝岗区、深圳市坪山新区、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乐从镇)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且均为中小城市或非主城区。珠三角地区应当把握良机,依托对接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理念上实现跨跃式发展。

2.产业扶持是城镇化的立身之本

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奠定了基础,而实现城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速人口聚集,其过程就是依托农业——打造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带动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业关联度。一是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以规模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围绕农业的深加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特色龙头企业;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在制造业较发达的地区适度引进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特点的制造业(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就地完成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3.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符合省情特色的发展方向

文化旅游产业进入门槛低,见效快,无污染,拉动消费显著。岭南文化作为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有着很强的文化传承性和地域代表性,文化旅游本应是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首选,但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不但远落后于长三角的江苏、浙江(如江浙水乡古镇等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等地,更是被后起的北方省份所赶超(如山西走西口、陕西大明宫、河北红色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旅游产业输在特色,更是输在挖倔深度和市场培育上。具体在投资方向的选取上,应注重选取岭南文化历史和地理符号的小城镇,提炼较强代表性的岭南元素,例如东莞大朗、中山翠亨、增城、佛山沙湾,打造精品线路,培育高端市场、带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加快旅游业同会展业的进一步融合、互补。

四、总论

总而言之,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投资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规划,又不能全部由政府包办,政府的角色应主要定位于对投资导向控制的最大化和对实际投资参与的适度化,使社会资金、民间资本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孟晓苏,,李源潮.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M]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范文第5篇

在发展电商的同时,我县明确提出了电商企业要成为服务本地经济、服务本地群众的“创业平台、创新平台、发展平台、合作平台、服务平台”,电商企业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将本土特色产品卖出去,寻找销路、寻找市场,“为百姓卖产品,为产品找市场”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通过努力,我们要进一步宣传,服务群众,为百姓增收助力,扩大影响招揽客商。

目前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较好,据初步统计,从事电子商务、微商的从业人员330余人,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5000万元,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包括建立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含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1个乡镇区域配送中心,6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3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电子商务应有更加广泛,产业发展更加聚集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

(一)围绕“互联网+”。推动建立以县城区为重点的“同城购”垂直电商平台。

虽然电子商务2014年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购买方面,本土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以及电子商务进社区、进农村方面还十分薄弱。为此,我县将着力于整合县域现有的邮政、电商企业、工农业产品、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地方特色产品经营企业、业主、社区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修配服务、餐饮住宿服务、水电气费用交付服务资源,以县城区为重点,以社区便民连锁店为平台,以“互联网+”为手段,科学布局,分步推进建立“同城购”电商垂直平台。预计2015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方案,2015年8月完成平台的组织架构和平台建设并投入运行,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建10—20个社区便利连锁店,开展试营运。

(二)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推动村级电商平台建设。

一是认真总结分析县域现有电商网店营运推广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整合资金、技术、人才资源,扩大网店数量和交易能级,同时把农村网店的开设作为重点。力争到2015年底,县域网店净增加10户以上,其中农村网店达5家以上。二是着力整合邮政、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农产品营销经纪人等资源,推动建设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充实完善其服务功能,畅通农产品进城,日用消费品、农资、农技服务下乡渠道。2015年底前力争建成10—2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三是着力推广县域优势工业、农业、旅游文化产品上网销售。2015年力争县域优势产品网络交易额达1000万元以上。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保证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

成立县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电子商务产业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完善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有推进机制,落实部门职责,推动部门管理与服务创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协会的协调作用,确保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实施方案与进度安排,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规划引领

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整体规划,指导行业规划,明确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切实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产业先导引领作用,带动实体经济全面发展。围绕资源特色与实体产业基础,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网络经济模式,开展与当地经济状况相适应的电商投资,有针对性规划,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资源共享,加强电子商务产业跨区域协作。

(三)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围绕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政策调查研究,制定可行的扶持政策意见和具体的落实措施。统筹整合相关促进发展资金,根据我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重点,制定详细的财政配套政策、落实国家有关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