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文第1篇

一、用“深情帮扶”践行工商工作的根本宗旨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实践证明,只有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在发展中富民惠民,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帮扶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工商机关立足职能,更加主动提供高效服务。在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化的创业氛围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市场主体希望工商机关充分运用好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利用好信息资源,强化指导帮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压力大,更渴望工商机关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就业指导服务,通过从事市场经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幸福指数。2010年,济南市政府把推进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商机关。充分运用好包括商标战略在内的各项综合服务职能,帮扶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履职状态调整到深情帮扶市场主体的服务轨道上来,主动承担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想市场主体所想,将心比心;解市场主体之困,主动分担;急市场主体所急,雪中送炭;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均等的服务,公平公正;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的服务,有诺必践:为市场主体提供长效的服务,持之以恒。

二、让“更多的合格主体”成为经济发展的积极元素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则基础牢、发展旺。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内兄弟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上看,全市发展增速较快,但总量仍处在中下游位次。与之相对应,全市市场主体发展总量也处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中下游位次,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落后于青岛、潍坊、临沂、烟台等市。从市场主体注销和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看,市场主体的运行质量和平均寿命相对较低,内资主体平均低于7年,外资主体平均低于5年。工商机关处在市场主体准入的最后关口,在依法把关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合法底限,正确领会和把握立法宗旨,将创业发展需求与法律、法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创新监管服务方式和机制,让更多的合格主体顺畅、快速地进入市场,为全市扩大经济规模、转变发展方式作贡献。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方面,工商机关也面临着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界限难以区分、畸形主体向工商机关转嫁矛盾、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职责不清等矛盾和问题,使更多的合格主体进入市场,不仅是法定职责所在,更是全市科学发展迫切所需。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职能,深情帮扶,拓展服务空间,满足更多合格主体的服务需求,实现质与量的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三、以“更规范、更活跃的市场”促进发展、惠及民生

2011年,济南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提出要全力推进“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建设。从工商职能看,更规范、更活跃的市场既是更宽广的、没有地域限制的发展空间,也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坚强根基,更是提升济南发展实力、增强济南城市魅力、把济南真正打造成为宜居城市的基础环境。同时,更规范、更活跃的市场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群众消费更安全、消费选择更丰富多样的重要生活空间。更规范、更活跃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合格主体严格自律和工商机关科学的监管服务来实现。这要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作中必须把依法规范与促进市场活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当好活跃市场的“助推器”、“活化剂”,切实防止就执法而执法,防止“一管就死”,确保“活而不乱、活而有序”。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文第2篇

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与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密切关系,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直接体现了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联系密切程度,所以,正确认识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密切的关系,可以有效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并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保障作用。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在发展中的相互联系

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动态变化状态贯穿于整个发展的始终。金融体系在以交易需求为基础和条件的基础上产生,但是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初期,作为中介地位的金融体系,加强了知识实体经济之间的密切交流,使其它们之间进行支付与汇兑工作,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实体经济的间接的发展起来。但是,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并不断的融合在一起,金融体系日益发展成遵守信用、讲求诚信的中介力量,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积累的原始资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利用最佳的手段和方式使实体经济原始积累的资本得到了最优的配置,从而直接加速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开来。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公司制和股份制在实体经济中的运用而日益密切,使两者完成了从间接关系向直接联系的转化,也为金融市场向前健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舞台。但是,现今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关系日益发展成相互控制与制约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不断出现了距离上的隔阂,究其原因是,在管理模式、科学技术、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基础上实体经济发生了不断的变化,金融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得到了转变与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日益分离的关系其速度飞速发展,致使,随着边际出现的递减导致实体经济日益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而金融体系也需要把诚信、信用作为自身发展的支柱。因此,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先是相互分离的关系,再是逐渐的融合的关系,最后又呈现出相互分离的关系。

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发挥的作用

金融体系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实体经济。金融体系产生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并依靠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是实体经济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上的基础和稳定的收益,否则金融体系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如,金融资本的泛滥,进而流入市场,导致资源的配置得不到优化的配置,还有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影响商品市场的正常运行,使金融体系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不仅为实体经济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和进一步扩大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支付中介服务,并发挥了重要的职能,如,稳步发展和降低风险等。现在的信息披露、信用体制建设、兼并收购、财务管理等新现象出现在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对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立积极性作用,而且使实体经济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制定有效措施协调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

调动实体经济的积极因素,推动金融体系向前发展。要解决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之间的分离问题,就要在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把交易的需求看做是发展的目标,并充分发挥实体经济的积极主动精神。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出现了众多现象,具体表现如下,金融服务和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市场化发展及对金融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向自由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原始资本积累的速度随着实体经济增长而增长,进而进入金融体系,从而不断扩大了金融体系发展的规模等等,这些现象都影响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相互融合,就需要对实体经济进行内部改革,充分发挥其积极因素,以更好的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促进金融体系改革的自由化。实现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在满足资金供求的基础上达到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的高效,并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更多储蓄在直接融资完善与发展条件下直接转化为投资;二是政府对资本进行优化配置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三是促使储蓄的规模得到扩大,利率的提升。四是避免金融市场出现结构的失衡,使金融市场实现差异化和多层次。五是提升实体经济的服务,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积极革新资本市场。要密切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资本市场的革新在两者之间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金融体系有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两部分组成,金融中介作为间接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债权债务两方面的关系,资本市场指的是直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及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如,对实体经济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对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有缺陷的

信息进行修正,可以很好的实现实体经济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实现实体经济多样化和层次化的融资渠道奠定的基础,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加快了实体经济融资的速度,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要求资本市场在发展和改革中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与信用体制。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研究

1.金融业应如何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首先,信贷资金投向注意向实体经济引导,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出现大幅度提高。其次,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应更贴近实体经济的需求。如:拓展专利权质押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联保联贷贷款等金融产品,有效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此外,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的防范,金融机构有两个任务。一是为企业克服困难主动服务,二是为控制资产泡沫、防范风险而加强管理。这两个任务互相关联。银行要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发扬主动服务的精神。

2.金融创新应支持哪些实体经济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应突出重点,有保有压。 优先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着力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和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当前,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随着各种资源的约束及成本的上升已经受到严重挑战,产业结构转型正在进行,宜把绿色、低碳等新兴能源领域作为突破口,对其进行创新发展,金融支持应以拉动内需、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战略新兴为主要方向。

3.金融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相对于实体经济旺盛的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资源无法满足其需求,银行业一方面必须确保宝贵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银行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范围,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自觉将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本行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实现自身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出口结构升级,严控“两高一剩”等国家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投放,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在信贷的区域布局上,应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当前的重点是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放到重点在建工程、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要做到“有扶有控”,促进实体经济沿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科学发展。

3.2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提高服务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针对当前众多中小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规范收费行为,建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收费制度,公布具体收费标准,严禁一切违规收费行为;充分考虑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三农”客户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因素,积极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优化服务体系,完善网点布局和渠道建设,加大机构整合力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快捷度。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关系

从理论上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是一对既互为依存又互有矛盾的综合体,实体经济犹如树根,金融体系犹如树干和树枝,没有实体经济为根基的金融体系无法生存,实体经济又需要金融体系给予支持,在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金融体系下健康发展。然而,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又存在着相互排斥的矛盾性,二者由于有着对政策、人才、生产要素、利润等相同元素的需求,彼此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式的竞争性。因此,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既存在着合作,又互有竞争。

一、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现状

整体而言,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至2008年间,中国金融体系还保持着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当的速度。然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却打破了这种良好的平衡状态。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为了维持中国及世界经济稳定,中国提出了包括四万亿投资在内的若干拯救政策。从此刻开始,中国金融体系开始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脱节现象日益严重。截止2014年,银行业的资产较同期理论GDP值超出四分之一。相较于对国企等大型企业的过度投入,金融体系对新兴的小、微型企业却始终忽视,当前中国小、微型企业经济量已经占国内经济总量三分之二,吸纳就业人口四分之三,利润缴纳比率占总缴纳量的五分之二,然而其从银行获得可贷贷款量仅为银行贷款总量不足五分之一。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体系中理财业务规模却急速膨胀了近十四倍,而理论GDP增长不过两倍,如此畸形增长的债务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不定时炸弹,随时有泡沫破灭的危险。美国一家进行资产管理的“桥水”公司曾有统计称,中国债务总量(含政府、企业、个人)与理论GDP相比,其占比已高达225%,正在接近全球平均值。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已经成熟,增长率自然放缓之下,其负债会呈现慢速增长的正常状态,而中国尚未达到成熟经济阶段,债务比率却已位居发展中经济体前列,可见中国已经透支了经济潜在的增长量,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二、引发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首先是利润追逐的原因。虽然理论上金融机构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并不断实现各类生产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但现实中金融机构却更偏向于追逐本单位、本集团的利润,导致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与实体经济需求相悖,反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融资贷款“劫贫济富”。由于欠缺成熟的信用、信息体系,金融机构在融资贷款过程中过于重视安全、稳定性,对于较难取得经营信息和信用资料的小、微型企业设置过高的“门槛”,却将规模大却产能过剩且耗能、污染严重的企业视作优质客户而对其融资贷款要求有求必应。第三,金融交易的非理性。生产要素的交易通过货币制约着实物,具有相当的可控性。金融交易本身即为货币交易,无法被调节和掌控,且金融交易成本随着技术升级越来越低,参与交易者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又使金融交易多数情况下无法保持足够的理性,导致金融交易更易失控。

三、应对措施

作为国家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解决当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宏观措施自然是国家加强监管,比如加快立法、完善执法等,其次还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同步解决问题。

(一)建立全面信用体系、培育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尽快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与网络的全面信用系统,开展最大范围的小、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调查,辨识和复查其中的优质企业,在融资贷款时为其提供最大支持力度,帮助这些优质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培育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中小企业长期持股公司与风司是两条较可行的道路。长期持股公司主要由相同或近似的产业(产品)类中小企业共同组成,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即是组成单位也是发起单位,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激励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融资效率。作为组成这类投资公司的中小企业而言,它们不仅能够及时参与融资行动,又能通过投资取得收益,且因其所有成员均需共同承担投融资风险,可形成较高的风险制约机制,其诚信程度更高。培育中小企业风司能够规避当前国内风司普遍存在的两个弊端。其一是避免普通风投缺乏行业特点的缺陷,中小企业风司由于其隶属于同一类行业,投融资的目标更加明确,行业特点显著。其二能够避免只追逐资本利得而忽略财务利润的问题。中小企业风司的自主集合模式使其关注的焦点不至于产生重大偏差,从而遵循真正的风投机制运行和管理公司。

(二)增加环境成本考核,推广“绿色”金融

当前金融体系对优质客户的定位是经营时间长、规模大、产业稳定性高的企业。然而,这些企业中不少是建国初就成立,并较强依赖资源和能源开发与消耗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金融机构融资贷款考核过程中只注意到了显性的物资、货币等利益情况,却忽略了隐性的环境成本。近年来新成立的大量高新技术小、微企业以低污染、低能耗、技术密集等优势开拓市场,却由于规模小、时间短,难以被金融机构认定经营和信用情况频频陷入融资难的境地。这种矛盾局面显然不利于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有关部门应当增加金融机构在融资贷款过程中考核环境成本的环节,大力推广以扶持高新科技、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主的“绿色”金融体系,既帮助优质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又助推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使金融体系真正实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职能。

四、结束语

被美国次贷危机所累,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是为拯救全球经济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现今的中国金融体系及时调整予以修正。改变脱节现象的根本措施在于回归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这需要金融界大力改革既有运行模式,以创新手法充分利用网络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加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促使金融体系回到正确轨道并推动国家各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瞿强.王磊.由金融危机反思货币信用理论[J].2014(12):1-10.

[2]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14(6):5-11.

[3]秦晓.金融业的“异化”与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J].改革,2014(1):74-90.

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范文第5篇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国家总理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记者招待会表示,要正确地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作为国民经济的监督部门,笔者认为审计部门要在金融部门监管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的监管力度。这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金融部门监管有效缺失,促使金融创新无限夸张和扩大,储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触发了一系列信贷危机。作为经济监管机关,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全程介入对金融部门如银行、证监会等涉及金融部门的监管力度,将金融部门的实体经济发展纳入监管视野,确保金融部门健康安全运行。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金融部门资产、负债等的质量审计。金融部门资产质量好坏是衡量金融风险指标最重要的标准。要突出资产质量审计这一重点,结合常规审计和效益审计,不仅要注意审核反映资产、负债质量数字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分析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提出对改善资产质量有价值的建议。二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审计。金融部门内控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前提。要将对金融部门内控/:请记住我站域名/制度的审计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描述和客观评价,并对其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要注重对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监管职能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金融部门是否履行了应当履行的所有监管职能,履行职能是否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履行职能的效果如何等进行审计。四是要积极进行对金融部门信用审计。要建立健全金融部门信用指标,将金融部门信用情况作为审计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评估金融部门的信用度,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第二,要加大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业、房地产业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部分日趋加大,经济虚拟化进程加快,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稳定作用越来越大。合理健康的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起到“剂”的作用,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触发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作为经济运行监管部门,审计在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发展的监管上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制定刺激虚拟经济政策以及控制性政策,防止出现政策过松或过紧。二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这里只要是股票市场。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定期了解金融市场虚拟经济的运行状态,促使国家正确引导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准确信息披露力度。高质量的信息及其充分披露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我国虚假信息泛滥,信息屏蔽严重。作为审计机关,有责任要将金融部门包括涉及金融企业的准确信息予以披露,供金融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供国家宏观政策服务,使其准确判断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及时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必要的干预,促使金融市场健康稳定。一是高质量的信息是审计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审计部门要提高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审计质量,通过综合分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提供高质量、有建设的审计报告,供其科学决策。二是规范的信息披露是审计监管的必要内容。信息对外披露的最大成本在于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外部效应,特别在经济转轨时期,准确及时披露金融部门的信息,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达到发展的平衡。故此,审计部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真实地披露金融部门资产状况,彻底改变金融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现象。通过审计,正确揭示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使得市场参与者能获得金融部门资本水平和风险状况方面的准确信息,监管者能准确判断金融部门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