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icu病人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icu;清醒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49-01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使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救治,急危重症室针对危重患者配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此基础上,患者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心理问题对患者健康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显示,ICU患者中科室内有50%左右的患者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治疗时期出现过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即ICU综合征[1]。为减轻心理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本次研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ICU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20-87岁,平均年龄为46岁,复合创伤25例,颅脑创伤13例,药物中毒8例,其他疾病4例,其中75%的患者出现过不良心理反应。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方法 (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护士应详细的向患者说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及该项操作的意义,为明确了解患者的需求,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及面部表情,如有需要可通过文字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的询问患者自身的感受,鼓励患者积极地表达情绪。(2)术后患者的护理:在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和其家属及患者本人进行沟通,向其介绍ICU内的环境及各项规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必要时用窗帘进行遮挡,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等告知家属。在规定时间内允许患者家属探视,指导家属合理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2]。(3)指导患者了解自身疾病 为使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医护人员应向患者详细的说明疾病发生发展,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采用适当的方法指导患者学习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客观的认识,熟悉ICU的工作特点,配合医护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计划中,学会自我放松,释放压力。(4)松弛疗法的应用 鉴于ICU科室紧张的工作气氛,为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影响,可通过音乐等方法舒缓患者的情绪,舒缓的音乐有镇静的作用,抑制压力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感神经的紧张性,从而使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减少。(5)医护人员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不可单一的观察检测仪数据等,避免机械性的治疗和护理,加强对患者自身的感受的关注,和患者交流时语气应和蔼,态度亲切,和患者保持适宜的距离看,尽量使患者在医护人员的视野范围内进行活动。患者如需转科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向其说明转科的原因及意义,使其了解到转科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所转科室的特点而决定的[3]。
2 结果
采用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后,研究对象能合理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面对疾病,心理问题均得到的解决。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中,单一用药、手术等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4]。
ICU患者在疾病的作用下及特殊的环境中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科室内受灯光影响,患者活动受到限制,日夜区分不明,治疗时嘈杂混乱,治疗设备及患者治疗时用到的电极、导管等对患者的感官产生刺激作用,睡眠质量下降,以上因素都可以诱发ICU综合征,患者出现语言行为的混乱,抑郁恐惧、谵妄、不安。此外因探视时间要求严格,患者与家属的间的分离都会使患者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当患者接受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时,暂时失去了语言能力,和医护人员的交流受到限制,患者的情绪及身体的不适很难表达出来,进一步促使其心理状态恶化;在ICU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活受到细心地照料,不需要自己完成,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行为会有所退化,如需要他人的陪伴,情绪起伏大,不能独自进食等,对医护人员及科室环境产生依赖心理,为寻找安全感,常要求医护人员的全面照顾,使医护人员时刻在自己的视线内。
针对以上研究可知,ICU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患者,对患者的诉求认真考虑并合理满足,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不安等不良心理变化,做好预防措施,护士注意自身的言行,和患者交流时采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技能,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合理的心理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学芹.ICU清醒病人的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0,18(3):29-30.
[2]魏公新.ICU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105-106.
【关键词】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手卫生;护理管理
1 一般资料
多重耐药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1]。总结我科自2010 年6 月至2011 年6 月以来mdro感染病例,共10 例,其中男7 例,女3 例,院外带入2 例。本组患者年龄35~65 岁,均为长期卧床患者,原诊断有重型颅脑损伤、重症胰腺炎、全身多处(开放性)骨折等。
2 icu发生感染的原因
2.1 宿主因素
icu常集中了全院各科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程度的感染患者,成为发生感染的基础因素,而且感染菌株常为多重耐药菌株,是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克雷伯菌属等为我科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且常多重耐药。这些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已成为icu的主要感染菌种。
2.2 医源性因素
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的应用使侵入性伤口增多,从而成为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血液过滤装置、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等。
2.3 其他因素
医院环境问题,如医护人员人力不足或病室环境过于拥挤也会成为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
3 方法
护士的首要工作是预防控制感染的暴发流行,而不是被动的治疗护理患者。治疗的目标首先是病原菌而不是污染菌或定植菌,隔离的是病原菌而不是患者,病原菌的传播不是因为患者而是医护人员。
3.1 icu的环境管理应类似于手术室,进入icu应更换专用工作服,换拖鞋。这样既避免了将其他细菌的带入或将细菌带去其他地方,也避免了因带入的灰尘沉浮在各种仪器的表面。因icu仪器多为电子计算机控制设备,灰尘的侵入易造成仪器损害缩短其寿命。icu应每月常规做空气培养1~2 次,有专门的清扫制度并定时消毒通风。
3.2 icu应设有单间,专用以收治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极端低下的患者。
3.3 加强医护人员、护工、保洁员院感知识的培训及手卫生的管理。icu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医护人员在检查和护理一个患者后洗手,仅有极少数能做到,大部分都做不到,尤其在查房时,医师常常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查房工作后才洗手[2]。因为护士人手少,工作量大,护士常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洗手,所以护士长应在现有人力资源基础上科学分配,弹性排班。对于mdro感染患者,尽量安排相对固定的护士进行护理。医务人员及护工方面,互相监督,落实洗手措施,改善大家对洗手的依从性。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3.5 对所有进入icu的患者做好目标检测与筛查,对所有有创导管拔除时均要做细菌培养,便于协助病室内流行病学的调研。
3.6 设立专科性icu,尽量减少综合性icu病种的复杂性,或者增加icu单间病室的数量也是减少mdro感染传播的有效方法。
4 结果
通过对mdro感染的患者管理,干预医护人员及护工、保洁员的手卫生的落实,加强消毒管理落实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mdro在科内的暴发流行,保障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5 讨论
医院感染常通过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患者和污染物品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保证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保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才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摘要】 针对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9月共45例机械通气病人的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病人均能被安全转运。机械通气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合作及全面的监护,运送途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有效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关键词】机械通气 转运 护理
在ICU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大部分检查诊疗可以在床边进行,但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有些检查诊疗需要将患者转出ICU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由于不能维持自主呼吸,如何使这类病人外出检查诊疗,又能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共有45例机械通气病人携带便携式呼吸机外出检查,现将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16~86岁,平均60岁。呼吸衰竭合并肺心病25例,脑出血15例,药物中毒3例,昏迷待查2例。
1.2 转运范围及时间 本组病例均为院内转运,转运路程最长200米,转运及检查时间最长1小时,最短20分钟。
2 护理
2.1 转运前评估
转运前对患者综合情况的评估是安全转运的基础。(1)评估患者外出检查诊疗的必要性。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诊疗,必须是疾病确诊或治疗所需 。(2) 评估患者外出检查诊疗的可行性,机械通气病人转运存在高度的危险,因此转运以前要与主管医师一起充分评估病人是否能耐受外出检查诊疗。要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情况、血气分析结果 、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患者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等问题[1],并做好记录。(3 )评估陪同检查诊疗的医护人员的监护和应对能力,应配备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有丰富经验的护士、医生及呼吸机治疗师各1名,支持转运工人1名。转运途中医生负责病情监测,护士负责治疗用药 、管道维护和病情记录,呼吸机治疗师负责呼吸机运转的监测。(4)评估便捷式呼吸机、吸痰机、多功能监护仪、氧气瓶、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性能是否良好,能否正常工作,与患者疾病相关的抢救药品物品是否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在以上支持条件均到位的情况下方能转运病人进行检查诊疗。
2.2 转运前准备 (1)转运危重病人前,主管医师必须做好风险告知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让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与检查诊疗科室做好沟通,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可以及时检查,避免患者等候。(3)联系好医疗电梯专候,尽量缩短病人转运的时间。(4)常规吸净气道分泌物,痰多者,予拍背或使用振动排痰机后吸净痰液。(5)检查各管道并妥善固定,尿管夹闭置于床上,避免换床时牵拉脱管;有胸腔闭式引流者备止血钳,换床时夹闭管道;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镇静药的,连接好长度足够的延长管及三通开关,并保证检查中有足够的药量;对躁动不合作的患者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给予适当的约束,同时可按医嘱注射小剂量镇静剂。(6)检查携带的抢救物品及药品是否齐全,处于备用状态。(7)连接好便携式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运行正常后联系家属一起陪同检查。
2.3 转运途中的监护及护理 (1)转运过程中要做到动作轻、稳,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抢救。同时注意运送途中患者的保暖。(2)加强各管道的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3)运送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神智、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注意各仪器部件衔接情况,监听呼吸机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及时判断和排除故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4 送返ICU病室注意事项 (1)通知ICU病房及医用电梯做好接患者的准备。(2)回室后接好呼吸机及心电监护仪,整理并固定好各类管道,并保持输液及引流的通畅,整理好床单元,保持患者的舒适。并做好相关记录。3 结果 45例机械通气患者转运时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均安返病室。
4 小结 ICU病房的患者均病情危重,外出检查诊疗必须评估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充分的转运前准备以及转运途中的严密观察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才可以将病人安全、成功的转运,使病人及时得到必须的诊断性检查或治疗。安全转运环节操作不当,会影响患者诊断和治疗,甚至会出现意外及死亡[2]。
参考文献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结果
2.1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4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78-02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给予病情不同患者必要的监护及治疗,其为有效控制、减少ICU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在行全麻手术后,在ICU统一监护管理病患,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时发现麻醉与手术相关的如低氧血症等并发症。选取我院ICU监护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经过及时抢救无1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ICU监护的全麻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病患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岁至86岁。62例患者均为全麻气管插管手术后患者。
1.2方法给予进ICU所有患者予吸氧,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用飞利浦监护仪进行监护。探头接触良好、判断低氧血症为血氧饱和度
1.3护理稳定循环功能的前提就是术后呼吸支持,病患进入ICU后,立即给予测量血压、心电监护、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并对患者口唇与面色颜色、胸廓起伏、呼吸节律等进行密切观察。在血氧饱和度监测下,62例低氧血症患者使用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为有效、及时治疗争取时间。患者出现低氧后,头后仰托下颌法是最佳的处理方法,经吸痰,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清除,以确保通畅呼吸道。协助麻醉医生呼吸球囊加压面罩给氧,将氧流量调至每分钟15L,对血氧饱和度指数、口唇颜色、胸廓起伏等进行观察。对清醒后的患者做心理护理,通过咳嗽、深呼吸等方式吐出口中分泌物。
2结果
抢救62例患者100%成功率。其中,在保留气管插管吸氧情况下发生患者23例,在拔出气管插管面罩吸氧患者39例。在ICU经吸痰、加压给氧、开放气道等治疗抢救处理后,41例被安全送至病房,在病房进行观察。而21例在ICU继续观察,其中10例继续观察病情稳定后送至病房,11例重新上呼吸机后转危为安,无1例发生麻醉相关死亡。
3讨论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院管理体制得到改进、新型医疗设备也陆续诞生、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主要为重症医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