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管理的要素

体育管理的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管理的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管理的要素

体育管理的要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embodiment of the source, maintain and direct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nly put the basis points on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realizing the project contract goals, project cost control, improving engineering investment efficiency can reach the final improv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rofit, and received good social reput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Influencing factors; Strengthen management

1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过程系统管理工程,其特点是部门多、环节复杂,从政府审批、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部门和环节都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但不论是哪个环节,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都要由人、材料、机械设备、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的。

1.1人的素质是调高管理和控制质量首要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首先是领导者的综合思想素质,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人的因素贯穿到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无疑是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1)建设单位领导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决策者,其综合素质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功能性、美观性等的关键。首先应组织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论证、工程设计、办理项目审批手续等;其次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招标等,以及重要施工设备、材料等的招标,选择有实力的建筑施工企业和高素质的监理单位,分别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全程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建设单位也要组建由高素质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部,负责监督与协调,也是建筑项目质量的保证;(2)工程师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师直接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监督,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能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程序实施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监督的权威性。(3)施工单位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首要保证。施工企业承担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任务,是施工的主体,责任重大。首先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其次是具有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施工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到工程完工,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范施工,做到每个环节质量检验过关,达到规范要求;四是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保证工程顺利完成。

1. 2机械设备是提高质量管理的保障

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决定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了基础。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建筑技术经济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保证机械设备能正常运行。

1.3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建设和施工企业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有利的环境条件要利用好,不利的要充分考虑,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环境因素很多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还有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往往一道工序紧接一道工序、一分项、分部工程接一分项、分部工程连续进行。如灌浇商品混凝土时,就必须提前考虑天气情况,保证灌浇混凝土时的连续性及养护条件。因此,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充分利用和控制环境因素,特别对不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4安全因素集中的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

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重要保证。参加施工建设单位共同抓好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建立和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施工单位认真制订和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实行文明施工;建设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督促,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也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2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 进行一系列设计组织和规范程序,抓住了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关键,又由于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所以质量保证体系必须覆盖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都应严格遵守执行,而且应强化制度管理,明确奖罚政策,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2.1强化与落实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 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包含了层层的互相牵接的承包关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研究确定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检查等。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加强信息反馈与调控,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的目标。

2.2强化监督机制和监理的作用 强化监督和监理机制是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烂尾楼等,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贻害无穷,其根本原因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因此建设、监理,强化监督机制刻不容缓。、施工单位等应联合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应深人到建筑工程项目立项、论证、招投标、施工等各个环节。把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机制作为一项过程监督管理,把各项制度落在实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关键。

2. 3加强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新材料等组织施工,发展专业化,机械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我国现在重点推广各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鼓励支持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新技术,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水平,是提高控制及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方法。

2.4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调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建筑企业施工队伍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人员多、知识层次差别较大、流动性大。,这是目前前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各层次人员的专业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及安全知识的教育,包括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使用等。这样不但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而且,有利于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2.5搞好各专业和相关协作单位的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包含土建、水、暖、电、安装等,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协作性强,管理难度大。各层次的分包工程单位互相衔接,各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对实现项目质量总目标是至关重要。特别在一般设计无规定、规范要求不明确,必须依靠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处理,现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同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空间、分项工程技术间歇、人力调配等,以保证工期。所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也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育管理的要素范文第2篇

一、元素化管理系统的性质和应用范围

元素化管理系统从提出设想到软件编制和实际试用,都是我局的一项工作创新,它始终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从试运行情况来看,元素化管理系统实际上是主动反映、汇集和处理安全生产信息的管理系统,它不是包罗万象的管理软件,更不是操作系统,它侧重于反映可以判别安全状态的实际(硬性)工作,而对于难以判别状态的规章制度、宣传教育、计划总结和人员素质等等软性管理工作只作总括反映,使得该系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准确理解基本概念

安全生产元素化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由于许多概念是第一次提出,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参考。为了开展工作,现就元素化管理系统中几个关键词作如下解释:

1、“安全元素”是指把一个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层层分解、细化后的相对最小单位。我们只对与安全生产关系较密切的安全元素进行管理。

2、“元素状态”分为待查、安全、亚安全、隐患与故障四类,分别用蓝色、绿色、黄色和红色显示。蓝色(待查状态)是指该元素处于等待检查过程中;绿色(安全状态)是指该元素各方面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黄色(亚安全状态)是指该元素有明显的安全隐患,但可以正常运行,且近期内不会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红色(隐患与故障状态)是指该元素已经处于对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或已经无法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状态。而“对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是指一旦发生预见情况,将造成局部或整体事故的现象。

3、“历史非安全状态”是指系统有记录以来的亚安全和“隐患与故障”状态的元素总和,用于查询历史资料。

4、隐患分类:把安全生产元素化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隐患按两个层次进行分类,首先按本单位(部门)能否解决为标准,把安全隐患分为内部隐患和外部隐患,内部隐患是利用本单位现有资源可以解决的隐患,外部隐患是本单位无法解决的隐患。其次按近期(即3个月内)能否解决为标准,把安全隐患分为近期隐患和远期隐患,近期隐患是3个月内可以解决的隐患,远期隐患是3个月内无法解决的隐患。据此,我们可以把所有隐患分成以下四类:内部近期隐患,内部远期隐患,外部近期隐患,外部远期隐患。

5、工作底稿:班组在检查元素状态时所作的记录称为工作底稿,工作底稿记录的是安全元素的时点状态,至少要2人以上(含2人)参加检查,并签字确认。工作底稿是班组长赖以修改元素状态的唯一依据,平时存放在班组内,年底统一交给部门负责人保管,其中经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认定的重要工作底稿交局档案室保存。工作底稿最短保存年限为5年,元素状态涉及“隐患与故障”的工作底稿保存5年后交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处理,局档案室保管的工作底稿按有关规定处置。

6、整改报告:部门负责人对存在的隐患与故障提出处理意见时,由于内容较多或责任重大的,可以用整改报告形式提交,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先在本机建立文档,存在C盘、D盘或E盘,不能存在“我的文档”里;然后点击系统中“文件上传”,通过浏览锁定整改报告后上传即可(局分管领导回复报告程序同上)。

三、确保所列安全元素的完整性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元素分为必要元素和非必要元素,必要元素是对安全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元素,而非必要元素是对安全生产关系不甚密切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两者会相互转化。本系统主要管理当前必要元素的安全状态,因此,全面准确地反映必要元素非常重要,遗漏必要元素就存在工作盲点,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各部门每个月要对系统中所列安全元素的完整性作出判断,及时修正,确保所列安全元素准确无误。

四、正确使用系统权限

为了实现系统目的,维护系统秩序,对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权限,有关人员应用足用好系统赋予的权力。一般职工凭本人身份登录后,即可浏览各部门安全生产状况;班组长唯一有权修改所管辖的安全元素状态,有责任填写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部门安全员有权复核本部门安全元素状态,复核结果与班组反映有差异的要及时向班组长或部门负责人提出,直至取得一致意见;部门负责人有权对本部门安全元素状态设置到待查状态,并对存在隐患提出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向局主管领导提交整改报告;局分管领导有权对分管工作内存在隐患的安全元素提出整改意见或回复下级提交的整改报告;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管人员有权对全局安全元素状态进行复核,复核结果与部门确认有差异的要及时向该部门负责人提出,直至取得一致意见;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有权对全局或部门安全元素设置到待查状态。行使权限实际上是承担责任,相关人员要自觉履行职责,特别是班组长一定要及时将安全元素真实状态反映在系统上,以便各级管理层做出正确判断。

五、加强监督,确保元素状态真实可靠

为了确保反映在系统上的元素状态真实可靠,除了日常工作中班组长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外,系统从两个层面来监督元素状态的真实性,首先是常规性的,从三个方面来把关:一是本部门安全员要经常对部门内所有安全元素状态进行复核,其中对班组反映为“隐患与故障”元素,要在班组反映后1个工作日内进行详细认真的复核,要确保反映在系统上的元素状态符合实际情况;二是部门负责人对安全员确认的“隐患与故障”元素,要在安全员确认后1个工作日内对元素状态进行调

查确认,并提出处理意见;三是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指定的主管人员对各部门确认的“隐患与故障”元素状态,在反映后1个工作日内进行再复核、再确认,复核结果有差异的要及时沟通,直至取得一致意见。其次是组织临时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分为局级大检查和部门大检查,检查前相应的安全元素设置成待查状态,检查后24小时内由班组长将检查小组确认的安全元素状态逐一填写在系统上,并由安全员和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管人员分别履行确认手续。六、信息处理和应用

对各元素不同的安全状态,分别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确认为安全状态的,不做任何处理,反应在系统上即可。

2、确认为亚安全状态的,班组长要填写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部门负责人要确认整改措施是否可行、落实责任人;局分管领导有异议的,提出修改意见。部门负责人要及时掌握亚安全元素状况,要力求通过整改使其回归到安全状态。

3、当确认为“隐患与故障”状态时,操作人员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对每个隐患作出判断,分别归集到不同的隐患类别中。对内部近期隐患,部门负责人在确认隐患存在后3个工作日内,召集相关人员提出解决措施,责成有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予以解决;对内部远期隐患,部门负责人在确认隐患存在后15个工作日内,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对策,责成有关人员做好隐患的监控和备案工作,待时机成熟时立即着手解决。对外部近期隐患,局分管领导在确认隐患存在后5个工作日内,召集相关人员提出解决办法,报局长批准后立即实施;对外部远期隐患,局分管领导在确认隐患存在后30个工作日内,召集相关人员研究对策,提出解决方案,报局长批准后实施。

4、遇到紧急情况的,有关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后按程序上报主管领导,班组长把处理过程反映在网络上(注明属于补办手续),部门负责人予以确认。

体育管理的要素范文第3篇

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责是认定体育市场主体资格,对体育市场主体、客体进出市场及交易行为进行监管,推进体育市场规则的完善,保护体育消费者和体育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环境.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正健全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对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体育市场秩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又能推动体育市场有序高效运作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制模式的基本原则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本就不很完善并且潜伏矛盾的现行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更加不适应新形势和我国加入WTO后的要求.同时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体育市场的作用日益明显,良性体育市场秩序的维护更是迫在眉睫.因此,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能有所扩大和加强,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所以,很有必要建立我国现行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建立我国新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还必须遵循3项原则.

1.1统一原则对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它着眼于培育体育市场,清除体育市场障碍,维护体育市场秩序,以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使体育商品的生产经营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自由地交换流通.统一体育市场在外延上覆盖全社会,在内涵上自由地流通,在方式上规则统一,在制度上开放竞争有序.我国体育市场的要求决定了体育市场监管部门也必须要以统一为原则,不仅要有统一的体育监督管理机构,而且要制定统一的规则,真正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秩序.另外,统一原则也是为减少部门摩擦和内耗,提高监督管理效率而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1.2权威原则体育行政部门具有代表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权力,这一点在《体育法》中有明确,因此若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与制约措施,体育市场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局面,损害体育消费者、体育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体育市场发育还十分滞后,远未达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市场中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如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投机钻营等.因此,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必须强化自身的威慑力,既要有集中统一的体育市场管理权力,还要有强硬的制衡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打击体育市场不法势力、维护体育市场秩序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1.3高效原则高效原则的实质是适应体育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要求.从其内涵上看,它包括外部高效和内部高效两方面.外部高效意味着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组织机构的存在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可以准确迅速地在各种市场构成中发现不稳定因素并且能够及时地解决和处理,防止危害进一步产生和扩大.内部高效则是指在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上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和监督管理效率.整个体育监督管理组织体系要有合理的上下层次、恰当的控制幅度、简短的工作流程,体系内部既有分工和授权,又有协调和使用.体育监督管理体系内的各个机构和其运作机制能够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并协调运行.从高效原则外延上看,它也要求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组织体系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这个体系能够时刻和其所处的环境发生信息等要素的互换,能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伴随市场的成长而成长,做到与所监督管理的体育市场达到双向促进协同发展.

2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相关因素

2.1市场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体育市场以及市场的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体育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扩充.除传统的体育商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要素市场等有形市场外,伴随着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新的无形体育市场、虚拟体育市场也开始产生,如网上拍卖体育市场、网络广告体育市场等,各种体育市场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其次是在各种体育市场环境中,体育市场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行为、竞争行为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体育生产要素市场中,体育市场客体和市场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就要求逐步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专业知识含量,实现管理手段及执法手段的专业化和技术化.因此,在设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时,对于专业技术要求高、独立性较强的特定体育市场,有必要单独设立监督管理机构,保证管理的力度和深度.

2.2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经济安全是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调控能力等经济要素在受到外来的或本国经济体系内在的某个风险要素的冲击时,仍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的能力.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职责之一是防范外来因素及内生异化变量对本国体育市场的冲击,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它要能够在国门设立一道屏障,进行有效的进出境检查,如目前海关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其次,在国内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御经济风险、加强体育市场抗风险能力的作用,如对体育产品交易行为的监测,对外资投向、规模的控制等.

2.3改革的进展体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一切体育市场主体的活动均依法受到保护.良好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环境是维护和保证体育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先决条件.而要制定良好的体育法律法规又不能脱离现实的体育市场经济这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体育市场经济决定了立法的市场导向,因为“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体育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在我国以体育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体育市场经济体制后,体育市场经济立法应及时反映这一社会体育经济变化和发展所带来的法权要求,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即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变化,‘实在法’能够而且必须改变自己的各种规定”.在我国当前正处于逐步完善体育市场经济的阶段,我国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应密切注视这一变化,制定出更加有效规范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发展体育经济、保障权利,进一步促进国民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要借机构改革契机对现有体制做一番大的调整,但又必须考虑到现行部门和机构设置,既不能全盘否定,推倒重来,否则会在各方面造成大的振荡,增加改革成本,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但也不能只做枝微末节的微调,“换汤不换药”不可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以后甚至可能还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因此,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要与改革的进程、现实的客观情况相适应,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工商、物价、技术监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2)体育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3)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的关系.(4)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与市场自律的关系.

2.4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界定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保证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维护良性的市场秩序,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加强和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立,必须与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相一致,在模式建构时要通盘考虑、全局把握,防止单个部门与整体建设脱节现象的发生.

3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模式的构想

在综合考虑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所要遵循的原则及现实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如下:

3.1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框架及权限划分从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讲,建议统一与分设机构相结合.体育消费品市场与生产资料市场、众多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体育市场在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对于体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应尽可能统一,归并原先职能交叉重叠的部分,由一个集中、权威的机构担负起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责.体育生产要素市场因为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且其体育市场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对它们的监督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目前对于体育要素市场的监督管理还是以分设的机构为主.从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讲,体育消费品市场和体育生产资料市场拟成立以工商行政管理局为主体的统一机构,归并技术监督、物价、医药、文化出版等部门,其具体职责是:(1)对体育市场主体进出市场的资格进行确认;(2)保证体育消费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上的交易客体的合法性;(3)保持正当的体育市场交易行为,促进竞争,查处并惩罚不正当经营行为;(4)保护体育消费者、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5)推动体育市场规则的完善,理顺其各自内部的管理体系,保证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效力的发挥.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体育商品市场,还是在体育要素市场,都需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行业管理的自律监督管理行为,做到政府机构的统一管理与市场自律相结合,拓展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性.上述各种监督管理组织都是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模式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通过推行公正健全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体育市场有效率、公平及公开.因此,各种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但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既有主角,又有配角.只有这样,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效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2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名称和隶属关系统一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名称可以考虑叫“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它直属于最高行政机构———国务院.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自身实行垂直管理,设立“中央—地方—基层”3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除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外,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干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独立活动.体育要素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是在国家集中监督管理基础上的分设,它同样施行垂直管理的三级监督管理体系,以保证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超脱性,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因素.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和行业体育组织是体育市场行业监督管理的组成部分,它与政府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是指导监督、联系合作的关系.

3.3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内设机构国家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中统一地监督管理体育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其内设机构必须要与职责相适应,建议设立如下主要职能机构:(1)体育市场注册局:对体育市场主体进出市场进行资格认定,不再按主体所有制性质分设个体私营经济、内资企业及外资企业登记,只有法人登记与营业登记两种形式的区别.(2)体育市场规范监督局:对体育市场主体提品和服务的标准、质量、计量、价格等进行监督管理,保障体育市场客体的合法有效性.(3)体育市场公平交易局:对体育市场进行监督,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竞争、保障正当交易行为的进行.(4)体育消费者保护局(或协会):通过对体育广告的监督管理、体育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督、违法违约交易行为的控制,保护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查处损害体育消费利益的案件.(5)体育市场规则建设局:建立健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制法规,对有关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组织有关体育市场交易竞争行为的调研活动,为保护体育消费者权益提供资料,定期向国家权力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交、公布相关信息,保证体育市场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和体育市场管理活动的公正性.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图略).

4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保证措施

4.1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在国家体育市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与重要性目前,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综观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没有有利的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就没有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是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维护者,肩负着培育和维护良性体育市场秩序的重要使命.因此在新形势下,提出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是国家体育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的领域是社会主义体育市场经济的统一市场,其外延和内涵已远非单纯的体育消费品的市场所能涵盖.其次,必须重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监督管理体育市场的经济活动,即通过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促进体育市场主体的成熟、规范市场客体、规范市场行为、推动市场规则完善等来保障良性市场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再次,体育市场监督管理行为作为国家的行政行为,是为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品,它以让社会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使政府自身获利.一旦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活动与部门经济利益挂钩,势必影响到其公正性和权威性.所以,在建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时,国家必须在财政上予以保证.

4.2提高体育市场监督管理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新形势下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体育市场的发展使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增强,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必须改变过去应急、蜻蜓点水式的短期培训方式,注重对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专业基础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内在的管理水平与执法能力.另外,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应开设与体育市场监督管理相关的课程和专业,设立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学位点,加速培养懂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断使优秀人才充实到体育市场监督管理队伍中来,并激发他们监督管理潜能的充分实现.

4.3在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监督管理效率将竞争引入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系,更多地遵循体育市场运行规律,减少作风,增强其对外反应的灵敏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中来,就可以使监督管理行为同样注重革新、注重效率,并且能使一批富有干劲和创新意识的监督管理人才崭露头角,重现行政体制的活力.而监督管理效率的提高又将有效避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规模的再度膨胀和人员的重新增加,增强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4.4加强体育市场法制建设,通过有效的体育法律法规的制定保障改革成果在建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过程中,必然存在权力的重新分配现象,此时若没有强有力的制衡措施,会引起新的权力扩张和滥用现象.因此,必须运用法律来界定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与其他政府权力之间的界限,明确体育市场监督管理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权力地位和执法地位,并以法律确定监督机构的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同时,还要运用法律规范制约体育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运作过程.

体育管理的要素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scientific sports training from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fic educ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supporting conditions, social environment etc., using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reasoning etc. And it 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scientific sports training,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nd promoting understanding of coach and athletes to scientific sports training.

关键词: 新时期;科学训练;影响因素

Key words: new period; scientific trai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8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84-02

0引言

如何认识运动训练科学化这一客观现象,决定着人们如何组织实施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和在推进运动训练科学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卢元镇教授认为:“训练科学化,是指对训练全过程的科学控制,是训练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全面、广泛的运用。”其“本质是不断加大训练过程的智慧投入,提高其科学含量”。田麦久、武福全等人认为:运动训练科学化既表示一个运动过程,也表示一个特定的水平。当表示一个运动过程时,“是指运用科学理论、目标的动态进程;”当表示一个特定的水平时,“它表示人民已经能够成功的将科学理论、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于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能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的全过程[1]。”这两种理解是对同一事物的两种视角,一个是动态追踪,一个是动态观察,两者是高度统一的。

运动训练科学化问题的研究涉及的面很广,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比较多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仅从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一些探讨。

1科学技术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成果和强大武器,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体育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支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性质与发展趋势上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潮流,只是体育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发展更为同步,相互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从我国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看,它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科学化的历程是紧密相关的,或者可以说,我国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科学技术属于渗透性动力要素,它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主要作用方式主要通过科学思想的传播和先进的方法手段的推广应用,达到不断提高运动训练实施者群体的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通过适用性技术的运用不断改善运动训练的仪器和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通过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来优化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过程,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和效益。科学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的第一动力要素[2]。

2科学教育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

科学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对运动训练科学化实践活动而言,科学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直接或间接参与运动训练科学化活动实施者的科学文化水平。

2.1 提高教练员素质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工作对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2.2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科学技术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第一要素,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这一要素最重要的载体,科学技术是通过科技人才的中介作用将其渗透到其他各个动力要素中,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继承、发展、创新、突破,研究水平的高低、发挥动力的效果,也是由科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所决定的。

2.3 改善管理者队伍状况运动训练过程是靠人来组织和实施的,如何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将人、财、物优化组合起来和谐的运转,需要通过科学管理来实现,而要实施科学的管理就必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3科学管理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

现代管理学理论将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以有效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去实现组织的目标[3]。”科学管理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方法、和手段,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去实施管理。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由多个要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有自己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各种动力要素实际上就是多种力量作用其身,又催近期进步的动力,也有妨碍其进步的阻力。在这种复杂的系统中,如何把握全局,抓住有利因素、化解消极力量是运动训练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管理的科学方法。

3.1 增强管理者的科技意识在科学管理中,各级领导和训练管理干部的科技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实施科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科技意识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

3.2 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在影响运动训练科学化发展变化的动力要素中,体制和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动力要素。在宏观上,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和机制的因素;在中观上,有体育事业各方面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训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关键;在微观上,有体育科学技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运动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等。

4保障条件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

要使运动训练科学化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要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给与保障。罗超毅博士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环节。第一个环节:体育科学技术的创新。第二个环节: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第三个环节: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推广应用。

4.1 体育科研机构的条件保障体育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体育科研机构,我国的体育科研机构是一支专职的体育科研队伍,一方面受到省市区的领导,同时又受行业领导,这支专门的体育科技队伍在体育行业的运动训练科学化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科研业务经费、仪器设备购置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水平。

4.2 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保障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当前推进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点和难点。影响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因素很多,有推广应用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有科技工作如何通过科学教育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实施者的科技意识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等等。

推进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场所是运动队,而直接实施运动训练活动的教练员、运动员、运动队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等构成了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核心动力层,它们之间的有效配合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5社会环境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竞技体育发生重大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一般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基础,社会政治是宏观的控制系统,社会的文化是对人们精神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要素。

5.1 经济基础的影响体育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动力要素对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经济体制决定了运动训练的管理体制;二是在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物质保障条件决定了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5.2 社会政治的影响者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本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围绕着国家政权为实现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活动。”这一概念山名了如下几个基本要点: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政治的实质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阶级性;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的和新的问题。

社会政治是人类社会和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最宏观的控制系统。陆元铮教授通过对奥运会历史的考察研究认为“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结合、相互服务、冲突、对抗)日益密切,并与日俱增,体育运动成了没有军事装备、没有硝烟的”战争“,出现了体育运动进一步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向政治靠拢的现象”。[4]运动训练作为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体育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中,它的发展和变化也不言而喻地受到政治的影响。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表明,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进程是与国家政治生活休戚相关、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因而也是运动训练科学化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5.3 社会文化的影响体育是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运动训练又是“在教练员的指导和运动员的积极参与下,为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在这个概念中,将运动训练作为“一种教育过程”的定义十分关键而丰富,事实证明,我国运动训练实践所具有的这种“教育过程”主要任务。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也说明了竞技体育,尤其是运动训练实践活动中的文化建设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是有重要作用的,体育战线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6结语

运动训练科学化是运动训练近年来研究较热门的一个问题,其影响因素涉及面较广,包括科学技术、科学教育、科学管理、保障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科学技术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制约并影响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其科学管理就是要改革旧体制和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并直接或间接提高参与运动训练科学化活动实施者的科学文化水平。教练员的科技意识、应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科技人员的攻关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运动训练实践中采用的仪器的先进程度等都是影响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很直接的要素,也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2]罗超毅.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动力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健临主编,工商管理丛书.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体育管理的要素范文第5篇

一、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就是指相互作用着的若干元素的复合体。一切物质都存在于一定层次的系统之中。系统无处不有,在自然领域中,大至由太阳和九大行星组成的太阳系,小至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在体育领域里,系统也是处处皆有。例如,体委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省体委就是由各部、处及各直属单位等组成的统一整体。管理总是对系统的管理,必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

二、系统原理的应用:

(一) 应用系统原理分析体育管理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系统要素方面。分析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要素是什么?可以分为那些子系统?

2、系统结构方面。分析系统的内部组织结构如何?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

3、系统功能方面。弄清系统及其要素具有什么功能?

4、系统集合方面。弄清维持、完善与发展系统的源泉和因素是什么?

5、系统联系方面。研究此系统同其他系统在纵、横各方面的联系怎样?

6、系统历史方面。弄清系统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它发展的历史前景怎样?

(二) 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抓住系统的基本特点:

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抓住系统的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三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每个系统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系统,其目的是不一致的。目的不明确,或者不同目的的系统混在一起,其管理必然是混乱的。

2、全局性。系统总是由许多元素或子系统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原理所强调的是整体的性能,而要达到整体的最佳性能,关键是如何合理地安排系统内部各元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3、层次性。凡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系统的正常运作,要求其层次清楚,职责分明。从上一层次来看,它的主要任务:一是根据系统的功能目标,向下一层次发出指令性的信息,二是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总之,要明确系统层次,领导做领导的事,各层做各层的事,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 体育管理中应用系统原理的基本要求:

1、局部描述与整体描述相结合。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统摄局部,局部支撑整体,局部行为受整体的约束、支配。因此,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系统的整体观下建立对局部的描述,然后综合局部的描述以建立整体的描述。所以在体育管理中,我们必须树立整体观念,以全局观为工作的出发点,安排具体的工作。

2、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任何系统都具定性特性和定量特性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表现。定性描述是定量描述的基础,定量描述为定性描述服务。在体育管理中,管理者应在正确定性认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定量描述对管理过程进行精确描述。

3、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要了解一个系统,首先要进行系统分析,即明确系统是由什么部分组成的,系统各元素或组分的关联方式以及对系统进行环境分析。其次要进行系统综合即如何综合对局部的认识以求得到整体的认识,或综合低层次的认识以求得到高层次的认识。在体育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管理系统,并且在管理进程中,将对部分或子系统的认识综合整合为系统的整体性认识。 三、系统原理在体育专业实习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在体育专业实习的管理过程中,应以实习的总体目标为宗旨,实施系统管理。在整个实习组织管理的系统中,以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总体规划为指导依据,在各个系的组织领导下,会同各实习单位的领导小组共同对实习队和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贯彻这一原理时应做到:

1、 树立整体最优化的思想

就是说在管理过程中,要从实习的整体出发,各个层次的管理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全局。遵循系统论的重要定律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整体目标的最优化为实习管理的最终目标。

2、 形成最佳因素组合

就是在实习的整个大系统中,各种要素要以最佳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最优组合结构。如人、财、物等的协调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实现整体最优化。

3、 封闭与开放管理结合

教育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这一内部的封闭系统向与社会结合这一开放系统迈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处理封闭与开放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教育实习管理质量的重要方面。

4、 处理好平衡与变化的关系

由于教育实习是一个开放的管理系统,因此,其系统本身就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变化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因此,教育实习的管理绝不是消极地阻止变化的发生,而是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根据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措施以达到新的平衡。

5、 收集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