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智能化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施园艺是设施农业的标志产业之一,是集优质、高产、高效、安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支撑。多年以来,设施农业在保障和丰富蔬菜供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设施栽培总面积已达395 万公项,设施蔬菜总量2.5 亿吨,占鲜菜供应的40%以上,产值超过8000 亿元。
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在数据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新常态的发展阶段中,设施园艺的智能化也成为热点话题,成为在研究和生产应用领域都得到高度重视的前沿技术板块。本文在借鉴设施园艺发达国家和工业领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设施园艺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剖析,提出中国设施园艺智能化的发展路径。
设施园艺智能化的概念
智能化是以自动化为基础,由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行业专用工艺技术汇集而成的应用集成。智能化是对自动化生产体系的升级,是具有决策判断能力、自适应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智慧作业系统。智能化之于生活家居,形成了智能楼宇住宅;之于汽车,形成了自动泊车等类似系统。智能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设备全部替代人的操作,部分替代人的决策,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使操作更精准,使决策更科学。设施园艺智能化,是通过装备技术完成设施园艺生产过程,自栽培管理等生产操作起,延展至采收和商品处理,实现设施生产自动作业,设施生产和经营的协同管理与系统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设施园艺智能化与温室环境控制智能化不同,前者着眼于设施园艺整个生产过程,后者着眼于温室环境本身;与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不同,前者重在作业与管理,后者重在对产出条件和产出商品的全程跟踪和管理。与互联网+不同,前者重在组织的协同内控与执行,后者重在组织的开放与外部共享。
设施园艺智能化的必要性
设施园艺发达国家的智能化历程与现状
以荷兰和美国为例,都是设施园艺发达国家,两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走向了全面自动化(除部分采收环节外)和局部智能化的应用发展道路。在荷兰,从20世纪90年代起逐步推进设施园艺生产自动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之快速移植应用于设施园艺之中,于90年代末形成了全面的自动化装备体系,建立了劳动力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和系统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智能化。美国沿袭荷兰的路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注重规模,注重大规模生产体系下的集约化组织方式,具体技术大致相同,但均以原创型的研究开发为主导。正是由于高度智能化的装备支撑,才使其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成本高企的形势下,实现了设施园艺企业在高度市场化的产业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强国,智能化的普及应用经历了起步、关键节点突破和覆盖环节延伸三个阶段,除诸如采收等部分节点外,至今,在蔬菜和花卉两个主导品类方面,基本实现了栽培到交货上市的产业链全程自动化和关键环节智能化。荷兰温室智能化应用率超过90%。而在盆栽花卉领域,在各类作物的产后处理环节中,智能化率达100%。图1展示了荷兰一家盆花生产企业的全程智能化盆栽生产场景。
智能化给设施园艺种植企业带来的效益是综合性的。一方面,因为智能装备的精准无误,使其栽培生产作业实现了可靠精准的管理,从而获得高产;另一方面,基于智能体系的决策,使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都经过科学的逻辑判断,降低了误判率,从而获得持续的经营效益。
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历程
设施园艺现代化可以看作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过程,即常说的工厂化农业。事实上,设施园艺装备大量源于工业。因此,工业领域的发展路径值得借鉴。自工业革命开始,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如今雄心勃勃期望迈进工业4.0时代(德国称为工业4.0,美国则称为工业互联网或再工业化),中国则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机械化实现了省力提效的目标,电气化使效率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则使机器代替了人的操作,智能化使设备代替人进行控制和管理。工业4.0则高于智能化,也可称为交互充分、个性彰显的智能化,或智能制造的互联网化。以汽车工业为例,在智能化生产阶段,流水线虽然效率极高,但只能生产标准的产品,一致的产品,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之间相互妥协。工业4.0的目标则是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化的产品生产,实现体现消费需求的订单与满足需求的生产之间实时的对话与协调,其结果是,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是不一样的。当然,鉴于初级配件的标准化,妥协依然存在,只是消费需求对生产供给的妥协更少而已。
无论是工业智能化,还是工业4.0,都是以更高效的生产、最大限度满足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都是在经济效益驱动下发生的。这一点,设施园艺产业和工业相同,由自动化至智能化的发展态势也必将相似,未来甚至向设施园艺4.0发展。另一方面,设施园艺以温室为生产场所,由可控的微环境替代了不可控的自然气候,具备工厂化生产的条件,具备工业发展理念实施的前提。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使用;分析
通过相关的历史数据资料显示,我国30多年来,在农业领域中出现的重大创新突破,无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而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发展农业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在面对这个二十一世纪的高信息化的时代,而智能化农业的信息技术也被作为当前信息化时代的主要载体之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技术的发展进度。而当前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就一定要加强对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视度。
1农业信息技术的含义概括
十八世纪末,人类社会已经正式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性社会,而就从十八世纪末到至今的二十一世纪中,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前前后后已经经历多次的产业革命,分别是:蒸汽;电气;电子时代等,而通过目前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即将进入第四个产业革命那就是:“信息时代”而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里,信息被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源并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类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质资源的直接接触,增加了与信息资源接触。农业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有效的利用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并对农业领域中的生产、管理、加工等进行相互的融合利用,以此在最大限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结构,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并以此促进了农业未来发展中的持续稳定性。而农业信息也是实现农业领域中各种信息的搜取、处理、传播等重要的科学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农业实现自动化的生产与环境灾害的检测,还能很好的提升农业的整体经济水平。
2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应当加大对智能化农业技术的应用的推广力度,在对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可以以主要负责人建立一个实施与监管的技术小组,并有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做到任务指标层层落实,并设立行政的管理与技术的责任人,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信息技术都能真正的落实到人、户、地上。根据有关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实际的应用的数据资料来看,在我国2001年~2002年,在推广智能化信息技术上的农场面积就已经多达5.1万hm2,其中玉米产4.3万hm2,平均产量大约在9.1kg/hm2左右,照往年的产量明显的增加20%,不光在玉米产量上,很多农作物的产量上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在2001年~2002年中这一年中,就增加总产值400万kg左右,而纯利润更是增加了430万元左右。通过这一数据资料的显示分析,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农业的产值,并且在减少投入资金的基础之上,为农务物增产,也更好的减少了因为肥料的比例不科学的因素所产生的一系列的浪费,从而也在很大限度上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而随着农业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也应当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意识的重视度,并根据多个层面的信息技术设计,与智能化系统相互融合,不断的完善创新,才能真正使我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更好的效率。此外,智能化的农业技术的使用也必定会在我国当今农业生产领域当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实际运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863”计划306主题专家组.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2):49-53.
[2]郭成芳,陈士辉,秦来寿,等.探索西北贫困地区农业信息化的途径推进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9):11-14.
关键词:农业发展;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受历史、观念、技术等原因影响,我国传统农业机械远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人们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认识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又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劳动舒适性,农业生产高效率、高精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当前农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农业自动化要求及技术,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
农业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和高效率的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道路,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已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生产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过程的舒适性。建国初期,我国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动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低,还未达到1%,全国农业机械装备仅达到8.01万千瓦动力,只有117台农用拖拉机,而像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等大型农业机械在农业建设中基本为空白,半个世纪后,我国农业机械用量较以往增长了上千倍甚至数万倍,很多农业设备如畜牧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农田作业、农田基本建设等迅速增长,农田管理机达到了4万台,温室面积为69亿平方米等。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发展、农田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机机械自动化服务领域得到了拓展,农机作业正以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向市场化和社会服务方向发展。
1.1农业机械和装备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当前,我国现有一部分农业机械和装备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已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其中农业运用较为广泛的有:安装使用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装置的农用拖拉机,并将完成更为完善的电子油压式三点联结装置;通过对播种机行驶速度和种子粒数的控制来实现合理播种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出自动切割马铃薯种块技术装置并加以应用;谷物干燥机的自动化,使自动维持热风温度的装置免受了外界条件干扰,遇突然断电或干燥机过热引发火灾时,即可自动掐断燃料供给。浙江省盛产茶叶,茶园面积约占全国茶园总面积10%,茶叶产值约占全国茶叶总量的1/4,历年采茶、制茶出现用工荒现象,2012年春季部分茶业公司开始走机械自动化茶叶生产线道路,茶叶从茶园采摘至最后进入专卖店全程实现机械智能化操作,与人工采茶和炒茶相比,自动化生产线优势更加明显,除了节省人工成本、减少生产过程中与工人接触产生的污染之外,干茶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较传统机械提高了10倍。
1.2精准农业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精准农业是集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专家和决策指示系统为一体的、为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定位、定量、定时,需要精耕细作的分散农业。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后,以现代方式完成精准农业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可以改善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精度差、速度慢等现象。我国精细化农业设施主要以温室等为主,采用渠系、泵站、灌水等自动化监控与管理技术,实施精准水肥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肥料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1.3 微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节水灌溉工程自动化管理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可实现高效、精细化农业的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节水灌溉技术领域里,我国先后研制开发并改进了微喷灌设备、微灌带、等流量滴灌设备、压力补偿式滴头等设备,不断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灌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实现部分地区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可通过自动启闭水泵依照一定的轮灌顺序长时间的进行灌溉。2010年7月塔城地区采用滴灌最新技术的万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第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由计算机整理分析和设定控制程序,通过“加压滴灌施肥系统”,按设定程序无线遥控干、支管上电脑阀门,按轮灌组分区实施灌溉、施肥和打药等,整个过程均为自动化控制操作。
1.4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各种农业机器人或智能化系统的实用化不断涌向并逐渐应用于农业自动化控制中,在一些需要大量人力、精力开展的精细化作业如蔬菜、花卉种植以及牲畜养殖等农副业特别需要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2 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自动化在农业发展中的渗透,我国农机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势头,传统农业正在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自动化正促使农民尽快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农业农机化需求增强。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农业机械自动化产品研制、开发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和品种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等。面对这些推动和实现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的挑战和长远课题,只有不断加强自动化控制技术创新,加快农业机械新产品开发应用,着力促进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乡智能化技术迈进。
2.1 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旨在提高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和经济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当前,我国各地已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今后主要为提高水稻生产中工厂化育秧、高速插秧、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技术等技术;提高不同地区、不同行距的玉米联合收割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等关键期机械化技术等。由于农业机械工作环境均较为恶劣,所以对农机产品的耐久性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对于自动化机械装置,其内安装使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微处理机等电子产品,提高其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相当重要。
2.2合理开发机械自动化模式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扩大,农技服务组织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强,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先进、适用、安全,具有高科技含量且操作方便的大型农业机械需求将不断增加,相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机械来说,这种自动化控制技术机械的开发、引进和生产是今后升级换代农机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着眼于精细化农业生产,充分考虑作物和土壤,开发适合精细生产实际、价格合理、适合小规模农户生产模式需要的中小型、多功能自动化农业机械。
2.3 促进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
由国内外农机业发展经验表明,要缩小我国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上的差距,必须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而我国农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打下基础。可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等来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按钮操作;加大智能化控制科技含量,可通过仪表装置随时了解农机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及使用状态,发挥农业机械的最大能效等。
参考文献
[1] 金衡模,高焕文,王晓燕.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2):45-47.
关键词:搜索引擎;信息检索;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搜索引擎的定义
搜索引擎(SearchEngines)是指在WWW中能够主动搜索信息、组织信息并能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系统。搜索引擎主要通过网络搜索软件或网站登录方式将WWW上大量网站的页面信息收集到本地,经过加工处理后建成数据库,从而能够对用户提出的各种查询请求作出响应,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地址。搜索引擎提供的导航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非常重要的网络服务,因此搜索引擎也被称为“网络门户”。
2搜索引擎的发展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鼻祖是1990年由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学生AlanEmtage、PeterDeutsch、BillWheelan发明的Archie。随着Ieternet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用于检索信息的Robot程序,该程序能自动地不断重复地在网络上检索信息,这种行为很像一只蜘蛛在Ieternet上爬来爬去,所以又称为Spider程序。
1994年7月,世界上出现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Lycos。同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DavidFilo和美籍华人杨致远共同创建了Yahoo!,并成功地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自1998年开始,出现了一个搜索引擎空前繁荣的时期。随着Google的出现,第二代搜索引擎诞生。它们不仅拓展了搜索引擎的生存空间,而且还极大的提高了搜索的质量和效率。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市场“历练”之后,全球第三代搜索引擎呈现出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以Google为主的“技术驱动型”理念;一个是以Jwmguagua(精武门呱呱为主的“服务驱动型”理念。第三代搜索引擎是智能搜索引擎,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向。
3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3.1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是网络信息检索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网络用户对检索精确度和效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重视自身在检索功能和检索服务上的智能化程度,将涌现出智能搜索引擎。智能搜索引擎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互,最大限度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它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正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过滤和推送服务。因此,智能搜索引擎成为今后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
3.2向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个性化是指各网络检索工具注重内容的特色化和服务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核心是跟踪与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并为用户提供全程帮助和服务,使得个性化搜索更符合每个用户的需求。搜索引擎的个性化还体现在提供特色的服务和功能。
3.3向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搜索引擎将在技术上更加成熟,在搜索内容上向多媒体化发展。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检索数据量高速增长,多媒体搜索引擎的发展迫在眉睫。同时,搜索引擎在向用户提供检索结果时仍可以向多媒体方向发展,使得检索结果形式多样化、生动化,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向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是搜索引擎发展的又一个新趋势。
3.4向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
首先表现在可以检索的信息形态多样化,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其次表现在搜索引擎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检索工具,正在向其他服务范畴扩展,提供站点评论、天气预报、新闻报道、股票点评、各种黄页(如电话号码、航班和列车时刻表、地图等)、免费电子信箱,以多种形式满足读者的需要。
3.5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互联网上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基数的不断增长,为电子信息的增值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里汇集了最新的思想、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大的潜在市场。搜索引擎已经不仅仅是一门技术,一门服务形态,而且成为一项产业,它的商业利益成为推动系统完善和扩展的主要动力,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由公用性转向商业化。
3.6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由于用户千差万别,对信息搜索往往有不同的要求。综合性的搜索引擎收录的范围太广、太大、无法满足某一特定的需求。而垂直性专业搜索引擎则可解决这一难题。垂直性专业搜索引擎只面向某一特定的领域,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和核心技术,能保证对该领域的信息的收录齐全与更新迅速。
3.7向可视化方向发展
可视化信息检索是把文献信息、用户提问、各类检索模型以及利用检索模型进行信息检索的过程,展示在一个可视化空间中,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可视化搜索避免繁琐的操作过程,使用户更直接、方便、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和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XML、RDF、GRID在信息中的应用,可视化检索将成为搜索引擎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桂华.谈谈网络搜索引擎的发展及使用技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49-51.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现状 发展趋势 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涉及到电子、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门学科的自动化装备。它能够完成仿人操作并完成各种高难度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生产成本。工业机器人已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全面了解其现状、发展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是工I机器人的发源地,从1962年研发出第一台机器人开始,经过多年不断的进步,已成为制造技术先进、作业效率高、应用领域广泛的机器人强国。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追溯到1967年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机器人。此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各技术领域的全面发展,日本机器人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并占据机器人生产数量之首。此外,德国、法国、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机器人的发展也得到稳定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在全球普及和推广。
1.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自1970年开始,历经40多年,已从萌芽逐渐转变为成熟。1970年,由于工业机器人的国际发展背景,我国开始着手于研发属于自己的工业机器人。此后经过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影响,我国机器人技术进入发展高峰期。80年代后,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实践中,开发出点焊、搬运、喷漆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基地。目前,我国已有大量企业、研究院和高校从事机器人研发等相关研究,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已在世界机器人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2.1国际发展趋势
全球工业机器人数量呈递增态势,应用广泛,市场前景较好。据统计,全世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达到230多万台,其中亚洲增长速度最为突出。工业机器人正朝着精密化、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医学、军事等各大领域。实践证明,工业机器人在完成复杂的作业要求、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2国内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机器人已得到长足发展,接下来将在多数领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快与国际接轨,实现智能制造,逐步走向产业化,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机器人面对复杂的外界环境,需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感知能力。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机器人需要具有自主控制能力。在一些领域将实现人机交互,提升机器人完成复杂作业的能力。工业机器人属于高新技术领域,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但是存在市场秩序混乱、创新设计不足等不足,怎样能抓住这一机遇,形成集成产业链,实现产业化发展,仍值得我们思考。未来,我国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客户需求,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由于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在传统的领域还是新兴的行业中都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例如采矿机器人、汽车制造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等,机器人正向着应用更宽广、更深入方向发展。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服务型机器人将越来越和日常生活贴近,工业机器人在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社会服务等方面应用也越来越常见,工业机器人可以缩短搬运时间和等待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随着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不断成熟,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实现生产制造智能化、精密化做出巨大贡献。工业机器人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整体而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与国外相比处于较低地位,需要根据当前国情,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技术改进和突破,努力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将进入工业机器人新时代。
参 考 文 献
[1]夏鲲,徐涛,李静峰,孔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8):64-64.
[2]潘丽霞.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J].山西科技,201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