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的认识

统计学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学的认识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统计学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工作思想,提高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人多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统计学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几点建议,旨在从统计学教学源头做起,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

统计学;教学;实用型人才

一、引言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的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数量规律性。著名统计学家袁卫说:“统计是数据的科学”。统计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工作思想,提高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经济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人多年从事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统计学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几点建议,旨在从统计学教学源头做起,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二、统计学教学当中已存在的问题

(一)教方面已有的问题

1.课程内容和相应专业需要契合度不够。通过多年的与统计学相关的教学工作以及对同行教师统计学教学方面的了解可知:在统计学教学中,大多统计学教师都是依据教材,按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学,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取舍内容而进行教学。或者说统计学理论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要求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够,学生没有很好体会到统计学知识的学习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2.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具体情况:首先,在教学计划设置中大多数专业只规定统计学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没有安排实践环节的学时,即使安排实践学时也仅限于理论教学中的几个学时而已。比如:以往教学计划中只是规定理论教学学时,新教学计划中规定48学时理论教学,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只有8学时。第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认为在规定的学时里完成了理论内容的教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性教学仅限于课堂举例、练习和课后作业上。没有足够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实践性教学,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很好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3.多媒体成为教学过度依赖的手段。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较好地视觉效果。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是以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的,也带来一定的弊端,一是无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所学知识,学习效果不明显。二是教师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程序步骤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学模式单一,统计学案例应用太少。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环节。并且统计理论和实际现象结合过少,让学生认为统计学就是数字游戏,上课就是统计图、统计表、统计模型,枯燥无味极了,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与效果。

5.考核方式上过于单一。长期以来统计学课程习惯的考试形式便是闭卷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不能较好考查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即限定了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思想。

6.师资队伍中知识结构不合理。统计学师资队伍中数理基础知识和有关经济管理学科知识缺乏,相当一部分统计教师不是科班出身,是改专业教统计学的,数理基础知识薄弱,而且相关经济管理知识缺乏,又不具备统计学前沿知识,使得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拓展外延方面不够,很难将知识讲深讲透。再有,高层次高学历统计学人才短缺,应用型、复合型、年轻型统计学教师更是短缺。

(二)学方面的问题

1.观念上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对统计学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20%的学生们认为统计学知识对学习专业知识没影响,60%的学生们认为统计学知识对学习专业知识影响不大,15%的学生们认为统计学知识对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影响,5%的学生们认为统计学知识对学习专业知识影响很大。73%的学生们认为是否具备统计学知识不直接影响毕业与就业,27%的学生们认为具备较好的统计学知识,会熟练运用统计学软件,能有利于学生们找工作和顺利就业。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们认为学习统计学用处不大,因而重视程度不够,对统计学学习热情不高,只是为应付考试,为得学分而已。

2.统计学学习的前期知识薄弱。首先是数理基础比较薄弱。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招生时是文理兼招,一些数理底子比较薄弱的文科学生感觉统计学深奥莫测,他们看到教材中的很多难懂的公式计算就心生畏惧厌烦。其次是一些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较差。统计学学习强调实践性,对数据调查、整理各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与操作。再次对统计应用软件学习不重视。有些统计应用软件是英文版,也增添了学生学习和利用软件的难度。最后是管理学、营销学等其他相应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足够。学好统计学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撑,否则学生们对于统计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体会不深。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学生们认为学好统计学这门课太难了,考试能过关就不错了。

3.课后学习与复习不够。古语说:“温故而知新”,说明了课后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然而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对统计学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9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主要用于学习主要专业课程、考研知识、英语四六级知识、以及各类考证知识等,真正用在及时学习与复习统计学,完成统计学课后作业的学生只占5%。可想而知学生们对统计学的学习是马马虎虎,不求细节的,课上学多少,是多少。

4.对统计学实践学习重视不够。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对统计学学习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80%以上学生认为统计学实践工作太麻烦,用时长,耗费精力大,所以就滋生懒惰情绪,不愿意动手去实践。课后安排实践作业不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活动不愿意参加,因而学生体会不到该门课程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统计学知识可学可不学,只为考试而学,失去学习兴趣。

三、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教方面的建议

1.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学。转变教学观念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双方双管齐下,在加强统计学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其实践教学。具体做法:(1)各院系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计划制定中,要求专业相关负责人和教师应充分重视统计学在各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保证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充分增设实践教学课时。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充分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2)任课教师应结合统计学教学内容,组织同学们进行相关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市场调查这个内容,在理论教学之后,就要及时安排实践课,使同学们充分体会问卷设计、资料收集的方式方法等。(3)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生实践活动,比如:建模比赛和创业大赛,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拓展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改变从书本到书本的教育,要做到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统计,运用统计。

2.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各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做法:(1)在统计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出发点是:理论知识是前提是基础,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适当取舍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比如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重点阐述市场调研预测与决策,产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原理与方法,强调教学内容在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应用。(3)提倡教师自编教材或讲义,教材内容一定突出专业课学习对统计的需要和社会工作对统计的需要,注重实用性。在统计学教学改革中,教材的不断完善与修改也是非常关键的。

3.不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应将多媒体看成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较好地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具体做法:(1)教学中多媒体应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将教科书以外的资料、案例、数据等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2)教学过程中很好运用板书,帮助学生记录、消化所学知识。(3)将统计软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对统计软件的运用,安排学生充分地利用软件实训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第四、要创建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师生互动交流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统计学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4.提倡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的作用是使得课堂教学气氛生动而活泼,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做法:(1)案例选择要适合。就是要把案例与课堂知识点的相结合,要选择具有很强实用性、针对性强的案例。(2)案例教学实施要得当。强调学生是案例讨论与分析的主体,任课教师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应做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掌握案例讨论的进度,使案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统计学理论课程教学中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很多,组织得当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及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创新统计学考核方式。改革现有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比如:可以采取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实践操作三方面相结合,已达到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效果。

6.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尤为重要:(1)要提倡教师到名牌大学统计学院进修学习,更多参加统计学术会议,更多接触统计前言知识和掌握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2)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研究,提高统计教师的教学能力。(3)要提倡任课教师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学习交流,目的是丰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同时也要邀请在统计局、企业事业等单位工作的统计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对学生开展生动实际的教育,增强学习趣味性、主动性。(4)要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撰写教材讲义、发表高水平论文等等,任课教师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就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的保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学生统计学知识,还要求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踏实的统计工作作风,让学生明确提供高质量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根本,进而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学好统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二)关于学方面的建议

1.学生应转变对统计学的认识。要求学生一要转变对统计学学习的态度,应充分认识在经济管理各领域都离不开统计,高度重视对统计学的学习。二要加强学习统计学的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学生应端正学习统计学的态度。知难而进,刻苦学习,准确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另外学习好各种统计学应用软件,夯实计算机基础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基础。

3.课后及时复习。要求学生把完成作业与课后复习相结合,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另外学生也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掌握自学方法和技巧。

4.重视实践性学习。统计学学习重在应用,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要明确实践性学习环节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掌握统计学实践技能,才能使统计学真正成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坚实基础。因而学生应重视实践性强的案例学习、课后实践性作业的完成,并且积极参与学校、省里及国家举办的各类统计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真正体会到统计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性。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就是因为社会发展需要统计,离不开统计。因而要让统计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学校统计学教与学这一源头做起,针对统计学教与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统计学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而有用的统计人才,达到为社会服务目的。

参考文献:

[1]于谦.周传胜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11):62.

[2]郑红玲.高校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论坛,2011(6):178.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健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阮万清(1979-),女,黑龙江安达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张鸿艳(197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研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编号:BB1212056)、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C1109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87-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内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学科,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的内容。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应用。理论学时为54,实验学时为6。该课程是继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后开设的第三门数学基础课。由于该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随机现象,所以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因此,该课程在学习中具有随机性和抽象性等特点。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有些概念难懂、定理抽象、思维方式独特,而且所学的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该课程的时候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在金融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经济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理论学时较少的情况下,要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找到适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介绍了对该课程教学实践的几点认识,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认识障碍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当中去。作为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的过程中只有先有了兴趣,才能增强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源于现实生活的课程,很多的定理和现象都源于生活。因此,它并不是一个凭空想象的学科。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次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对该课程的第一次课进行简单的介绍:

(1)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起源和相关的背景材料。概率论部分起源于赌博,可以介绍17世纪中叶法国的赌徒梅累向帕斯卡提出的“赌博中止,赌金该如何分配的问题”。随着该问题的解决,进而产生了概率论这门课程。而数理统计源于人口普查问题,是概率论部分的应用。通过这些介绍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该课程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该课程的地位和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进而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每门学科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

(3)介绍课程的基本框架,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学习的内容。

(4)介绍课程中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例子和结论的一些常识。比如,“抽签不必争先恐后”就可以用第一章的乘法公式来解决。另外,常见的一些谚语也可以从理论上得以解决。比如,“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就可以通过小概率事件原理来解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可以通过概率的性质来解决;“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就可以通过装置的使用寿命来解决;“真金不怕火炼”就可以从比赛获胜的可能性角度来解决。[2]通过这些实例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拉近了与该课程的距离。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认识障碍是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改进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是指教师首先要精选出适合本次教学内容的案例,然后学生利用所学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给出案例的策划方案。通过案例式教学法既看到了该门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贝叶斯公式时可以引入“狼来了”的案例,然后得出随着小孩说谎次数的增多,村民对他可信度依次下降的结论;也可以讲解该公式在医疗诊断、市场预测、信号估计、概率推理和工厂产品检查中的应用。在讲解乘法公式时可以引入“排队抽签”的案例,得出抽签不必争先恐后的结论。在介绍正态分布时可以引入“公交车车门高度的设计问题”的案例。在介绍数学期望时可以引入“装置的使用寿命问题”和“投资的风险问题”的案例。在介绍假设检验问题时可以引入“小概率事件的问题”进行说明等等。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点的内涵,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形,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实验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实验教学也是高等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重要保障之一和对理论教学的检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往往忽略实验教学部分。没有真正做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结合。当今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技能、创新与开拓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都依托于实验教学的加强。因此,作为高校的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课上的某些知识点,可以通过上机实验的形式得出既形象又直观的结论。目前,较为常见的软件为Mathematica、MATLAB和Spss。比如,在介绍当试验次数无限增大时频率稳定于概率时,可以通过上机模拟得出非常直观的结论。在描述常见分布的分布列和概率密度时都可以通过上机得出形象的结论。再比如,统计抽样检验、方差分析等一类实验不仅可以避免大量的计算,而且还使学生熟悉了各种软件在统计方法中的应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体现某些内容的直观性、动态性和立体性的特点。例如,在讲解正态分布时可以演示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进而可以直观地看出对称轴、最值、位置参数和形状参数等一系列的特点。在讲解二项分布x~B(n,p)的最值时:[3]

(1)当(n+1)p为整数时x在(n+1)与(n+1)p-1处的概率最大;

(2)当(n+1)p不是整数时x在[(n+1)p]处的概率最大。

这一性质的得出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体现了直观性,同时也加强了对定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中心极限定理时正态分布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图像演示,进而得出结论。总之,该课程还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教师下大功夫推敲,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正对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五、加强教材建设,更好地服务专业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要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专业的思想进行建设,突出基础课程在专业中的应用。以专业中工程实例为载体,编写基础课程以专业应用为背景的案例式教材,形成满足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才培养需要的高质量的教材体系。为了更好地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强化特色,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特色教材建设,理学院提出了进行案例式教材建设的方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分为矿业与安全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机械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材料类和经济类共六大类进行建设。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系列教材一定能够建出特色,达到更好地服务专业的目的。

六、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质量和加强教材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为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玲,罗党,张清年.浅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7(3):100-102

[2]曹宏举,曹彧涵.谚语背后的概率问题[J].大学数学,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同性恋;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4-03

同性恋是指同性别之间的或情爱关系。同性恋作为一种现象的存在已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由于及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性恋一直被有意识地屏蔽和边缘化。近年来,同性恋逐渐被人们看作一种符合其个人性取向的正常生活方式,同性恋人群也逐渐由隐蔽走向公开。大学环境一定程度上为同性恋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但由于性教育的不足以及长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居住,大学生同性恋者的生存状态较其他同性恋者又有很多的不同:一方面其行为会对同学、室友等产生多方面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校园排斥同性恋同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校园同性恋问题给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加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为大学生营造多元、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笔者在北京地区选取12所高校进行了便利抽样调查。

一、样本及描述性分析

1.调查过程与样本基本统计特征

根据大学综合实力、学科特点及学生构成的差异,选择北京地区富有代表性的12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采取无记名集体测试,统一给予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发放并收回问卷36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为354份,问卷有效率达98.3%。样本的基本统计特征详见表1。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同性恋具有较高的知晓度, 8.5%的学生有很多了解,50.8%的学生一般了解,38.4%的学生较少了解,2.3%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但是从表2中四个有关同性恋的基本知识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仍不高,四个题中错误率最高的达56.5%,最低的也为23.5%。大学生接触同性恋有关信息的渠道根据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网络(27%),电视、电影、电台(27%)以及朋友(24%),而父母和学校教育中较少提供同性恋有关信息,其比例仅为5%。大学生较倾向于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同性恋进行归因(62%)。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同性恋者容易遭到歧视和拒绝,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方面面临压力。

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一般性态度较为宽容。在对同性恋的总体态度上,12%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支持;15.7%的大学生表示偏向支持,但不能接受发生在周围人身上;40%的大学生表示中立;25.8%的大学生偏向反对,但不厌恶;6.5%的大学生表示厌恶。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有关问题的一般性态度如表3所示。

4.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

相对于较为宽容的一般性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较高,92.9%的大学生认为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很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不能接受与同性恋者同住;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学生反对同性恋者参与包括入党、获奖,参与科研和社团等在内的很多活动(详见表4);虽有70.3%的大学生赞同同性恋者参与学生社团,但近78%的大学生却不愿意在学生社团或学生组织中与同性恋者成为同事。以上表明,尽管总体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宽容,但是,当同性恋者的活动与大学生自身学习生活直接联系、密切相关时,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仍然难以接受同性恋者。

二、影响大学生认知和态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1.变量的选择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可能主要取决于样本的社会人口特征,如性别、收入、家庭所在地、受教育程度、专业类别、家庭情况以及是否认识同性恋者等因素,上述变量大多为虚拟变量且变量个数较多,本文也初步选取了上述变量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剔除系数不显著的自变量。

2.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是否农村家庭(Ilocation_4)、是否单亲家庭(Ifamilly1_2)、身边是否有同性恋者(Iclassmat_2)等三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同等条件下,农村家庭学生认知水平低于城市、城镇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认知水平高于完整家庭学生,身边有同性恋者的同学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统计过程中,年级、性别、家庭收入、专业类别等变量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随着互联网和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接触社会资讯越来越多,不管是性别,还是家庭经济条件或专业因素,都不会制约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

影响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attitude)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年收入、认知水平、性别、专业、家庭是否在城镇,见表6。女生(gender)对同性恋的态度要比男生宽容,城市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location_3)更宽容;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know)越高,对待同性恋的态度也越宽容;家庭年收入(income)与对同性恋的态度成反比;理工类、经济管理类、文科类专业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比师范类(major)大学生更宽容。

三、结论及思考

1.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同性恋现象

本次调查中,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占有一定比例(7.6%),并有1/3多大学生表示自己身边有同性恋同学。考虑到大学特殊的集体学习、生活环境,需要直接面对同性恋问题的大学生人数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一般由心理咨询中心来开展同性恋的教育和咨询,有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同性恋者遭遇问题需要帮助时,对走入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有可能遭遇更强的心理阻抗,相比其他同学他们需要更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心理咨询中心偏向给予心理问题的咨询帮助,并不能具体协调解决实际事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和条件,探索建立处理学生同性恋问题的长效机制。

2.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进一步普及同性恋相关知识,加强性教育。调查中明确表示,接受过性教育的大学生不足三分之一(30.5%),大学生的性知识大多间接地来源于网络媒体,不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性知识;大学生在上述有关同性恋认知的基础性问题上正确率不高,在其他方面也必然存在着更多误解;同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同性恋认知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不同高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也不显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在当前学校的课程或相关教育中普遍不能获得相关知识。2005年复旦大学开设“同性恋研究”公共选修课,成为首个面向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的国内高校,课程反响热烈,场场爆满,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对同性恋话题具有较大的了解兴趣。对同性恋的认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行为,高校应适应形势需求,增设相关同性恋课程、讲座或培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严肃、正规、系统的性教育。

3.大学生对同性恋者在校活动的态度不够宽容

学校还需下大力气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者的在校活动不够宽容,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进行性教育或知识普及是不够的,还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相关思想教育,引导同学转变观念,掌握相关人际交往技巧,树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包容向上的思想,一方面要使一般同学正确认识、理解同性恋同学,另一方面也要使同性恋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尊重他人的感受,真正维护所有同学的合法权益。

4.强化队伍建设,尽快实施对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相关专题培训

如果同性恋者对自己产生了影响,班主任、辅导员是大学生选择寻求帮助最多的对象,而目前高校又普遍存在着同性恋现象,所以应尽快加强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正视学生同性恋问题,并掌握相关工作原则和技巧,以科学、合理、人性化地解决由同性恋带来的冲突和问题。

5.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高校学生处于集中学习、生活的环境,宿舍集体生活的氛围对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活和个人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但笔者的调查表明,仅有7.2%的大学生赞同与同性恋者居住在同一宿舍;64.4%的大学生认为在入学时调查学生性取向并在宿舍分配中予以考虑很有必要;86.2%的大学生认为对于自愿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学校可为其单独或集中安排宿舍,而当学校不具备相关住宿条件时,63.7%大学生建议学校在相应承诺管理制度程序完善的情况下允许同性恋者到校外自行解决住宿问题;对于不愿意公开其性取向的同性恋者,大学生建议对其进行宿舍文明教育。此外,6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为同性恋学生提供正规的交流、活动机会。以上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诉求,表明如何对同性恋组织和活动进行规范疏导,如何在学生生活管理中协调不同性向学生的各种诉求,以及如何解决不同诉求引发的各种冲突,这些现实问题已经摆在了高校管理者的面前。高校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诉求,积极应对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高校同性恋者群体内部组织初探——以华东某高校为例[J].江苏社会学研究,2006(S2):36-38.

[2] 刘斌志.现状透视与服务拓展: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同性恋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6-38.

[3] 杨荷泉.大学生同性恋问题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教育,2008(3):115-116.

[4] 田唤,马绍斌,范存欣.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54-26.

[5] 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7):601-604.

[6] 官晴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0(6):6-10.

[7] 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71-73.

[8] 姚远.加强大学生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236.

[9] 鲁法菊.关于构建多位一体大学生性教育模式的思考[J].成功,2009(11):207-209.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认识

作为描述及揭示事物存在方式的数学,是反映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当的渗透,能够促进儿童加深对世界的理解,理解建立在人们头脑当中的抽象关系,从而为儿童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想。怎样才能有效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学前儿童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取

对儿童的数学教育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数学又会给学前儿童的未来带来一些什么?笔者认为,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迁移和构建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数学能力确是个体发展的必需,能够保证学生们将来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个体所具备的迁移及构建知识的能力是一定的,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数学能力,就可以在学习上具有较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对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都有着比较严重的重知识、轻思想方法的倾向,过分的重视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让数学自成体系,不重视建立数学同儿童之间的关系,导致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在内容上比较庞杂,形式上比较单调,重复性非常强。例如基数的内容是2的形成、3的形成等等,形状的内容则为认识正方形、三角形等等。事实上,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如果儿童可以找到数学的规律,那么很容易就能学会大部分数学知识。而儿童的探索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及应用规律的整个过程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过程,如果没有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那么学前数学教育就会造成儿童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片段的、孤立的、僵化的。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学科,如果儿童刚开始接触数学就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那么就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意义也就失去了。

二、积极建立探索式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该过程通常都是在儿童进行自主操作及活动当中来实现的,活动是主体意识发生的一个根本,在活动当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探索。如果没有相应的探索活动,那么儿童学会的知识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更不用提创新能力了。只有在相应的探索学习活动当中,儿童们才会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所独有的乐趣,进而激发学前儿童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在探索中进行学习,儿童们就会逐渐生出一双学习数学的“慧眼”,能够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发现相应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及策略进行解决。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让学前儿童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喜欢上数学。

要想建立有效的探索式学习方式,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出内容丰富的数学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能够有效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从而积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在开商店这种游戏当中,儿童在摆放货品的时候怎样才能更加美观、整齐、方便人们的拿取(排序)、按照什么功能摆放相应的物品(归类)、一共卖出了多少东西、收了多少钱(统计、对应)等等,都蕴含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第二,不能为儿童提供现成的数学模型或者结论,必须让学生进行讨论、尝试、想象和发展,因为在教学当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开商店这个游戏当中,过去教师们一般都是在活动完成以后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演示、讲解及总结,就算让儿童进行讨论,时间也非常短,所以在儿童的注意力还在我喜欢这样摆放、不喜欢他那样摆放的表层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已经告诉学生要怎样摆放及这样摆放的原因了。在学前儿童的严重,教师无论说什么都是对的,所以非常习惯依赖教师来获取现成知识,而教师这么做则相信教学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另外教师有完成的活动模型,生怕既定的教学顺序打乱。但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活动停留在表面,不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阻碍儿童能力的发展。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过探索式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努力引导儿童自己对问题进行逐步深化,进而升华知识,只有这样,在上述的摆商品中我是这么摆的(是什么),就会变成我这么摆的原因(为什么),另外,教师一定不要着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最好让儿童自己去参观一下商店当中物品的摆放,这样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将教学同生活进行紧密联系

数学知识是在现实当中抽象而来的,在生活当中随处都含有数学。例如玩具的归类?去幼儿园的时间?食品的分发?路边共有几辆车?怎样搭积木等等,儿童可以在生活当中随时捕捉到数学的影子,而他们对于数学的感知正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将学前数学教育同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具有这样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帮助儿童构建起完整的、连续的数学知识体系。实际的生活是连续的,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日积月累、从量变转变为质变。将生活和数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儿童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同化及顺应,进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例如认识形状的时候,如果要儿童在一堆材料当中找到某种形状的特征比较困难,有些儿童根本做不到。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拿出一张没有车轮的汽车图片,然后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形状进行填充,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其次,能够有效激发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那些比较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非常受学生喜欢,因为这些内容自然、生动。例如进行“烹饪”活动的时候,儿童自然就会遇到按照人数来摆放的碗筷、分配的食物,按照食物的性质来选择相应的器皿,食物形状、数量等等问题,然后根据自身经验参与到活动当中。

统计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 教学系统设计 特点

一、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成人学习者主要是年龄段在18~64岁的群体,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成人有独立型的人格,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教师的依赖性,成熟的成人学习者在多数情况下能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有能力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2.成人学习动机源于外在动机,但其学习的有效动机是内在性,即是为了不断地自我发展,渴望从不同方面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3.有较强的自制力,表现为行为的专一和注意力的持久。

4.成人学习者由于年龄的关系。机械识记力比较差,但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理解和动手能力较强。

5.成人学习的准备状态具有其现实性和发展性。

6.成人学习表现为生活中心、任务中心或问题中心,即成人学习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充分激发生命潜力。

7.成人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向参与性转化。成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较强的主体意识,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和自为性。

二、适于成人特点的教学系统设计

1.分析学习者特征,明确教学步骤

这一步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尤为重要。由于成人学习者年龄、学历层次高低不同,即原有知识基础各不相同,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但却有着丰富且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因此,在面对同样的教学任务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每一位学员的学习基础和认识方式,同时还要把握社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要求,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即想要学什么、渴望达到怎样的水平,分析学习者的表现同期望的结果之间存在的差距,才能准确地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对学习者的分析还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分析他们目前的需求以确定教学的内容;分析他们会不会使用计算机,有没有条件上互联网,以确定教学信息的传递方式;分析他们的基础水平、学习风格的差异,以确定教学方法,等等。

2.根据成人特点,编排教学内容

成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较强,成人学习者一般是在职学习,有工作和家庭的牵制,要使他们有限的宝贵学习时间发挥出最佳效果,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已有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学习者学以致用、学后即用的目的,有针对性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成人学习者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根据教师的指导自觉地完成教学任务。

3.按照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策略

成人学习者相当一部分是已婚且已有子女。在职学习的同时还扮演着学生、父母、丈夫(妻子)、子女、劳动者等不同社会角色,正由于成人角色的多重性,使他们不可能有像青少年那样充足的学习时间,因此成人学习者对有限的学习时间非常珍惜和宝贵。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人们完全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方便地进行各种学习和交流,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因此教师除了课堂讲授学习知识之外,还应更多的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使成人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

成人学习者很重视合作、交往和宽松的环境。在他们看来,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体认知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不断地与教师、同学及各种学习资源进行互动、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会交往关系也是成人参加学习的动机之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等将学习者分为几个或多个协商群体,建立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教学策略,广泛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索。达到学习知识和技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并为信息时代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还应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使所学知识既能同已有知识相结合,又能直接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满足成人学习者实用性的心理要求,提高成人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环境设计

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让学习者充分利用信息工具对知识进行重构和创造,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人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和环境,创设情境,培养观察、思维、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借助计算机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信息加工和交流表达的能力;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还能够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和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学习,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借助计算机环境的人机交互和数据处理技术,创设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参与进取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环境的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

5.强调适应原则,合理选择媒体

影响媒体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应重点考虑学习者特点这一影响因素,强调对象适应原则。应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1)教学媒体要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

(2)教学媒体要适合成人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

(3)使用媒体时,学习的效率与所付出的代价要适合;

(4)在选择相对最佳教学媒体的同时,重视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6.加强实践学习,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1)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供选择: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3)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

7.注重教学实效,适时开展评价

(1)成人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正规教育一样。具有反馈、诊断、判定和发展的功能,但不像正规教育的评价具有选拔性,因此评价更趋向于成人学习需求的满足与否,即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它是成人学习效果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

(2)评价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发展性、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实践与技能水平的评价。

(3)应灵活多样地选择评价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评价,从多方面考察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从而体现评价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