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读书计划

大学生读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读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读书计划

大学生读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98-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逻辑、思辨、分析能力,是大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在文科专业中,由于学生高等数学基础底子薄,而且与高等数学相关的课程少,因此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表现得缺乏信心和主动性。

在我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和在教师、家长的监督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进入大学,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如果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控力差、缺乏自主学习意愿,就会给其在高校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高等数学理论性强而难度大,特殊的符号、繁杂的运算、抽象的理论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在文科大学生中情况更加严重。

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正比关系已被普遍证实,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有待明确。本文试图对文科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了解文科大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这对正确指导文科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模型设立与数据采集

1 评价样本

本研究采取抽样方式,选择了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已经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2010年级法学专业、英语专业各130名学生进行调查。

2 测评指标选择原则

首先应遵循导向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其次应遵循科学全面性原则,有利于进行全面、系统、客观测评;第三,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要简单易行,利于对学生的观察;最后,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在各种情况下测评标准统一。

3 评价指标的确定

通过咨询教育专家、教师和文科大学生,综合考虑制定各项指标。

4 问卷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组织文科大学生填写问卷,让学生对这些指标选择一定的分值。问卷中涉及的学习态度主要有12个题目,归为4个维度:平时学习表现、对自己专业的偏好程度、考试态度以及对课堂交流或讨论的学习方式的看法等。

5 实施调查

向抽样对象发放问卷,全部收回后进行仔细甄别,剔除不完整及答案明显存在相互矛盾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84份,其中男生98人,女生86人。

三、数据分析

1 平时学习表现与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的关系表3表明:学习表现不同的文科大学生,其高等数学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F=8.12,P

表5表明:专业喜好程度不同的文科大学生,其高等数学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F=28.72,P

2.专业喜好程度与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的关系

从表4可以看出,喜好学习高等数学的文科大学生比例仅有16.85%,可见学生对于高等数学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

3 考试态度与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的关系

表7表明:考试态度不同的文科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F=15.80,P

4 课堂交流与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的关系

表9表明:课堂交流偏好不同的文科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F=14.31,P

从表8看出,积极参与高等数学课堂讨论的文科大学生仅有8.15%,一方面说明我国长期以灌输教育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说明文科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兴趣不大,或者因为学习比较吃力而难以参与讨论。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研究文科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表现、偏好程度、考试态度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等四个方面对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

1 文科大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有效提高其高等数学的学习成绩

本研究的数据表明,高等数学的学习表现、对高等数学的偏好程度、考试态度以及高等数学课堂交流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文科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正向作用,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2 应重视通过课堂交流提高文科大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成绩

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文科大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高,这与我国长期的被动式教学方式有关。课堂交流或讨论的学习方式会相互激发深入思考,容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中主动解决,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大学生读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读书沙龙 影像阅读 终身学习

[分类号]G25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传承民族文化、文明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资讯时代,电子杂志、博客文章、网络小说、手机书等多元化信息载体形式的出现,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这种看似“广泛”实际狭窄的阅读状态以及坐在电脑前畅游网络空间的“浅阅读”趋势,已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生态环境。

对“浅阅读”的批评矛头还指向了电子媒介的作用,认为它是“浅阅读”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电子媒介的产生,使阅读渠道更加方便,也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勿庸置疑这是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阅读发展中的又一种形式――数字阅读。但同时,也不能排除电子媒介的确给传统阅读带来了挑战,造成大学生一味接受、认同,缺乏深度思考,丧失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针对此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以往对大学生阅读指导活动的被动、静态、零散的传统模式,积极探寻电子化信息与纸本图书相结合的阅读指导方式,以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活动。“影像读书・沙龙”,简单地说,就是影像+图书+沙龙,即将阅读影像资料与阅读纸本书籍结合起来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它是在“影像阅读”的启发下,与阅读图书进行有机组合而创造性地应用于读书沙龙的一种活动。

本文试图通过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指导模式,客观地展示其培养大学生阅读理念、阅读习惯的积极作用,旨在促进图书馆阅读指导教学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1 创建“影像读书・沙龙”阅读指导模式的意义

视频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内容极为丰富,成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阅读习惯所限,在校大学生以纸本书籍的借阅为主要形式,对视频资源的了解则主要受网络娱乐信息传播的影响,对馆藏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缺乏基本认识,导致其利用率较低。

首先,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在于解决大学生阅读形式的单一问题,将文字阅读与视觉阅读结合起来开展阅读指导。在沙龙中,视频资源这种特有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音响也起到揭示社会问题、补充相关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受到现实问题的考验,引起他们深入思考,以反驳与争斗的积极思维促进知识的创新。

其次,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在于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将每一个沙龙专题作为统领,以此收集数字化资源与纸本文献,呈现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即能够达到检验馆藏文献的整体协调性的目的,又能让那些“死”的文献资源“活”起来,达到文献最大利用的效果。

最后,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还在于帮助大学生延伸课堂知识,增强专业信心。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实践性的学习,即通过实践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强化或内化已经获得和接受的各种知识。“影像读书・沙龙”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将哲学、社会学、法学、女性学等丰富的知识、实例通过影视资料表现出来,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活化大学生的课堂知识,以敏锐的见解与洞察力回味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其继续深造的学术潜质。

2 “影像读书・沙龙”阅读指导模式的特点

2.1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指导

与图书馆阅读指导的静态模式,如“馆情介绍”、“读者指南”、“新书推介”等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模式相比,“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沙龙讨论式的阅读活动,有参与者积极的发言与畅谈;与“在线馆员”、“schlegel”、“人机对话”的师生交流但不直接面对的动态模式相比,“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引导大学生与教师面对面集体阅读的模式,思想和观点在讨论中交流。

2.2 “影像读书・沙龙”是图书馆的一种教学活动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修订)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探索发挥教育功能的模式上,始终没有将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举办“影像读书・沙龙”就是一改图书馆单纯且传统的服务模式,从建立教学组、集体备课、教学素材、教学方法、个别辅导、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形成独特的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现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2.3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大学生与馆员共同成长的环境

图书馆员因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缺乏组织领导经验是必然的。因为“影像读书・沙龙”,需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面对复杂的专题选择、面对诸多的阅读要求,给馆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图书馆教学人员对组织沙龙专题所需要的视频资料、文献资料,应当首先读懂、读通,否则就无法主持沙龙,同样也不可能育人。阅读使教师得到了特别的愉悦和见识,在主持引导沙龙讨论的活动中积累教学经验,必然使其领导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读书沙龙激发大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发现兴趣、学会阅读中增强其学习自觉性,养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在表达与争论中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显著提升。

3 “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指导内容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合作来完成。

3.1 遴选优质图书是“影像读书・沙龙”成功的前提

读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增值的关键方式。因为没有一个对人人都适用的统一读书标准,面对浩瀚书海,到底该读哪些书不免会有困惑。虽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如果书的内容有质量、有品位、有格调,融情怀、智慧、修养于其中,并考虑青年人的特殊爱好,这些书籍都可以成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组织“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籍: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选取阅读那些经典性和学术性,在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它多以中外文学、语言、艺术为内容,是大学生阅读的基础性读物。

・征集学校教授、专家推荐的书目,主要是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拓展阅读,要求学生在比较学派、理论的影响与渗透中反思实践,阅读可帮助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趣的探索。

・学生推荐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定书目。读书沙龙,是一种集体阅读的形式,应当有多人参加,共享阅

读的心得。因此,指导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个人推荐书目,选定较多人有共同兴趣的书籍,作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

3.2 “影像读书・沙龙”的学习方法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成为读书沙龙的重要任务之一。“影像读书・沙龙”可采取“四结合”方法逐步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3.2.1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会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影像读书・沙龙”在提供每个专题的阅读书目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列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者自己最为关心、探索的三个问题,强调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在沙龙中的集体探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方法来掌握知识及其结构,解决思想中的疑惑。

3.2.2 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因为缺乏与社会有效交流,所学知识多以静态方式停留其脑中。“影像读书・沙龙”既要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籍,也要根据沙龙专题的需要提供扩展阅读材料,如法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有关政治学、哲学、妇女学的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法学、人口学、社会学等书籍。这种阅读方式,一方面使专业知识有了现实实例的依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使学生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面。

3.2.3 整部阅读与分部阅读相结合对一部宏大的巨著,一个功过兼之的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阅读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以小见大,以细见深地阅读一段历史、人物的一个方面也会使阅读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影像读书・沙龙”的系列专题中可以设计人物专题,如对一代伟人、《大秦帝国》的秦始皇、汉代酷吏张汤等人物的评价,可采用整部阅读与分部阅读的方法,将开阔的历史视野与独特的专门话题结合在一起,能够强化对人物评析的认同感。

3.2.4 影像阅读与纸本阅读相结合“影像读书・沙龙”应当结合专题,搜集馆藏视频数据库及其他影像资料,通过播放影片、照片,运用影像本身反映的真实事例解构现实,使学生通过视觉联想外部的事物或经验,达到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种方法更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者产生共鸣。

3.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影像读书・沙龙”的终极目标

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影像读书・沙龙”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渐进地、日积月累又潜移默化的阅读引导和教育,点燃他们阅读的激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书香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影像读书-沙龙”不能满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而要将目标定在他们离开学校后养成的阅读习惯上,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让阅读成为他们今后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此提升人生境界。

3.4 教师集体备课是“影像读书・沙龙”不可缺少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能否主持、引导好一场专题沙龙,关键在于之前是否作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课是教师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教学合力,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长。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确定沙龙选题;选择沙龙中适用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人员的分工合作;教学考核与总结。

3.5 教师合作教学是“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学模式

“影像读书-沙龙”采用双讲制教学比较合适,即每场沙龙有两位教学人员,一人主讲,一人配合。教学人员应当彼此了解“谁知道是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并从同事那儿获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沙龙进行前应当确定好各自的分工,在沙龙进行中二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为学生展现沙龙现场的民主、平等、积极、活跃的气氛,从多方面提供信息与知识。

3.6 指导阅读是“影像读书・沙龙”的个性化服务

“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及其阅读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辅导。主要围绕培养阅读兴趣、解析阅读内容、交流阅读技巧等方面进行。通过阅读辅导,既可以为那些有个人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制定出读书计划,也可以参与指导兴趣小组,使其逐步形成阅读风格。

3.7 建立“影像读书・沙龙”的固定场所

鉴于沙龙教学的特殊要求,“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学场所应当设在图书馆内,选择容纳不超过40人的平面空间,摆放成圆桌会议形式。沙龙进行中,教师与学生可围坐在一起,这种形式便于沙龙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同时,给沙龙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开通网络等,也是支持沙龙进行的必要条件。

4 “影像读书・沙龙”的一个专题实例

沙龙专题:我的读书目标

第一部分: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使大学新生明确四年中应当阅读的专业及人文书籍,并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运用文献检索知识查找阅读资料,熟练掌握检索技能。

[教学任务]

・由学生自主查寻大学期间应当阅读的文献书籍,要求具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阅读的基础性读物以及各自专业必读书籍;

・针对阅读书籍涉及的内容查寻相关视频资料;

・对查找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排序。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讨论、观看视频、点评、总结

[课后作业]制定读书计划,教师个别辅导

[主持教师]主讲人:李军

点评人:刘亚玲

第二部分:组织沙龙

第一阶段:[开场白]未来的成功从今天的读书开始(5分钟)

・观看视频:快乐读书方法

・读书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境界。知识通过阅读经典获得,在阅读中使知识与德性共同成长。

提示:由主持教师完成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知识]分享检索策略(30分钟)

参加读书沙龙的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书籍及视频,将自己运用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查找资料的过程和经验以及得到的初步成果,与大家分享。

提示:主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为主,并注意收集学生检索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读书计划]我与书结伴而行(60分钟)

参加读书沙龙的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查找的各类型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排序,并对自己将要阅读的文献进行择优、评价和推荐。

提示:主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吸纳与争辩。

第四阶段:[点评与总结]学会读书(20分钟)

培养读书的兴趣,介绍读书的技巧,掌握查寻好书的方法。

提示:由主持教师完成。

第五阶段:[反馈]我为谁读书(5分钟)

阅读指导虽然是图书馆的一项常规业务,但是,“影像读书・沙龙”将接受信息的各种官能合理利用而创造的阅读指导模式,一定会给大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裨益。

参考文献:

[1]陈龙,媒介素养通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52

[2]黄少玲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之读书活动研究,图书馆,2009(4)90-91

[3]席利,10倍速影像阅读法,李毓昭,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2

[4]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高教探索,2007(4):96-99

[5]陈善礼,读书活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图书馆沧坛,2009(3):5-7

[6]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教育探索,2010(2):73-75

[7]姚荔,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图书馆论坛。2006(5):112-114

[8]罗楠,基于Web的图书馆阅读指导――美国的有关研究图书馆杂志,2000(3):24-27

[9]崔含鼎,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122-125

大学生读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导言

随着当代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进行阅读的媒介、态度以及阅读品味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电子书的出现、快餐文化的普及以及社会的高负荷运转带来是巨大压力,使得现如今的人们很少有时间坐下来耐着性子慢慢看书。

阅读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也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而且,更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大学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是反映一个学校学风的标杆,因此,促进大学生课外阅读将对加强校园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今,90后大学生已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拼命追名逐利的社会大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校内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呢?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呢?90后大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阅读的动因是什么?阅读的内容又分别是什么呢?

一、90后大学生的课外安排

在大学里,以“教”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形成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问题的模式。学习的自主安排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生的自主安排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在大学里,属于大学生们的自由支配时间有很多。而对于课余时间如何利用这一问题,据调查统计:有近一半的人每天睡觉时间为7—8小时,花在完成老师布置内容上的时间一般为2—4时,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为2-3时甚至更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在紧跟老师,而自主能力很差。由数据,仅有14%的人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辅导班,为自己的将来投资,大多数人很少把时间花在考试上。大部分人在课余时间会看一些书,集中在看小说和各类杂志。还有很少的人花时间做些兼职,不过一周一般很少超过7时,大部分人认为学业太忙,做不了。当然,作为大学生,与亲友交往花去了很多时间,以致时间没能很好的利用。据调查,笔者发现,90后大学生平均每天有多于2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笔者调查了解到,面对这么多的课外时间,大多数90后大学生主要是在课外时间进行上网、体育休闲和参加社团活动等,在课外时间喜欢读书看报的90后大学生所2如何占的比例较少。因为有超过1,3的学生安排课余时间的目的是调节放松,占了37.4%;锻炼自己的能力的为25.3%,还有17.2%是为了能更好的学习,其余的选择其他目的。

关于对提高课余时间利用率的问题上,笔者建议不盲从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跟着别人,只能导致自己的规划完不成,别人的东西也学不到。还有就是少上网,他们认为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规划在心里被一遍一遍地更改,最后甚至面目全非。

二、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是如何利用这些课外时间?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如何?阅读的主要内容如何?以及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等等,成为新时期学生工作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新课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以下特点: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态度呈消遣性

在大学里,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是,具有正确的阅读心态的人却不到一成。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把其当成是一种消遣,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亦或是为了应付学业应付老师而临时抱佛脚的一种应付心态。这种错误的阅读心态之间导致了课外阅读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阅读目的的不明确。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无计划性、结构不合理

据多数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对象是小说等书籍以及具有娱乐性的文章;却很少浏览文史社科类等书籍,有时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其阅读结构极不合理,且缺乏计划性。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想要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虽然也有些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存在不足,但是却无力改变。从此可看出,大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缺乏正确的引导。对此,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

一些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大多是为了放松、消遣。因此,大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阅读小说类等图书上,就算是偶尔阅读中外名著类图书,也是看过就抛之脑后,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仅仅只能称之为“看书”,而不能称为阅读,这也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很大关系。

大学生阅读具有放松心理,放松心理能够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缓解学生的疲劳感。但是阅读目的不明确容易荒废专业知识的学习。自制力稍差的大学生往往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气,。因此,我们要及时端正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课外阅读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的深刻影响力。

(四)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减少

近年来,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不断减少。调查显示,课外阅读时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外阅读兴趣不高以及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于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往往只选择言情小说类而忽视了其他类别的书籍。且相当大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周末大多数学生选择出门游玩或呆在寝室上网睡觉,只有绝少数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五)网络时代下大学生阅读习惯变化

在当今网络时代,进行课外阅读的载体不断多样化,这使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方式上有了多种选择。而在当今网络时代,互联网和手机成为了阅读的重要载体,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发挥的作用愈加显得薄弱。互联网所蕴藏的知识量是极其丰富的,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善加利用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熟。

三、对90后阅读现状的思考

从调查结果看,90后大学生的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平均少于1小时,这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据调查,即使有更多地课外时间,他们也表示不太愿意把这些时间花费在课外阅读方面,大多数的大学生课外时间花费在上网或者其他消造活动方面。大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在大学,也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提供。只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一定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大量的书籍中获取有益的知识,从各位大师前辈身上学到我们自己所不具备的知识。

笔者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进一步改善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1.阅读从态度开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改变同学们的阅读态度,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在活动中应该互动、比如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等等。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改变阅读态度,增强阅读的兴趣。

2.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此我们小组推荐几种方法:①选读法。此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同学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在同学去借阅相关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②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要求同学们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四到”(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三边”(边读,边想,边批注)、一养成(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这种方法要求同学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摘录批注法。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诠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我们应该根据个人不同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

(二)学校方面

1.完善管理制度,督促大学生多读书。从教学管理角度讲,应结合选修课,在尊重学生兴趣,保证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议以“提交读书计划——教师推荐书目——学生阅读——提交读书笔记——教师评阅——取得学分“的模式,督促大学生读书,提高读书效果。

2.举行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像言情,武侠,动漫级消遣类快餐读物,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对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无实质帮助。通过举行专题读书活动,正面引导学生选择文化含量跟高的书籍阅读,无疑是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缺失无疑会成为明天的社会症结”。大学课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而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大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吸取人文教育的养分,进而提高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读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图书馆 阅读倾向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步入大学校园,学生的阅读进入一个黄金时代。大学时代作为一生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将对成就一生的事业产生关键的作用。我们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多种观念相互碰撞,一切都在更新,一切都在重建。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同时也是对当前趋势有着敏锐感知力的群体。因此,了解、分析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传统的阅读以纸质书刊为主。纸质书刊因其精美的设计、淡淡的墨香及殷实的质感让一代又一代人爱不释手,然而随着视觉文本和超文本形态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几乎所有小说、文学名著等娱乐、消遣类的书籍在网上都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而一些专业性的书籍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相关信息或订阅。网上阅读、读书频道等新型读书途径已经越来越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2、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具有年级差异。(1)我们发现,从年级看,文学作品备受垂青,这与文学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有关。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历史结晶,文学名著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永恒的魅力,成为大学生渴求的阅读目标,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对生活的美好意愿和情感。当然,这是从积极的方向看。如果从相反的方向来看,那么这类书籍中也存在着一些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都流于粗制滥造的产品,其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均乏善可陈。这部分书籍对学生阅读群来说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降低其审美判断力,使其阅读趣味趋向低俗化。(2)随着年级的升高,类与其他类的差距在缩小。一年级的大学生,刚踏人大学校门,各方面都在适应阶段,其阅读心理具有不确定性,阅读需求层次较低,所以阅读比较盲目和随意,阅读大量的文学类图书可以缓减紧张高考带来的压力,阅读倾向于休闲娱乐型。到了二、年级,大学生开始适应大学生活,也慢慢进入专业学习,学习任务也慢慢加重,因此阅读重心转移到专业基础学习,I类图书借阅量有所下降,语言类、计算机类、经济类的图书量增加。主要原因是他们要应对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等各种等级考试。阅读倾向于实用性、应付型。(3)四年级的大学生(毕业生),借阅最高图书种类为T类,且远超过I类文学类。而且相比于其他年级借阅量是最少的,原因可能是进入毕业阶段,职业意识增强,阅读倾向以自动化和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图书为主外,对未来职业工作、研究生考试开始作准备。

3、就业前景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影响。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我国剧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毕业就失业"、"先就业再择业"、"毕业生薪酬跳水"甚至"零1二资就业"和"待业啃老"等现象的出现,都是严峻就业形势的一个侧影。就业的压力迫使当今的大学生要么为继续升造而苦读,要么为多拿一些证书以便就业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投向了考研或就业上,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导致90后大学生阅读倾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以上说明阅读倾向会受到读者不同学习阶段的影响,阅读倾向以需要为基础的,读者阅读需求自我选择方式和目的明确,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

二、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阅读特点的服务对策

针对大学生阅读的娱乐化和功利化倾向,促进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通过对传统馆藏和电子资源、网上图书报刊的了解,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应根据读者的数量、需求、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易用性、费用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基础学科以图书为主,应用科学以报刊为主,图书以印刷为主,期刊以电子版或网上索取资源为主。图书馆特色化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图书馆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馆藏文献资源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合理配置,从而不断提高馆藏质量,拓展读者的阅读服务功能。

1、吸收不同年级段的大学生参与新书采访活动,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导读辅导,做好书目推荐。

2、加强对大学生的阅读指导。建议高等院校、青年团组织、大学生社团和新闻出版界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课外书籍阅读的指导和引导,积极推荐优秀书籍,开展读书活动,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来。构建推荐书目,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面对大量的馆藏文献,如何有选择地阅读,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让大学生首先认识到读书本身是一种责任,一种思考。大学生作为传统与时代的传承者,对知识的涉猎、文化的熏陶,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面对时代。但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前提,广泛涉猎多领域的知识,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建立比较的平台,特别是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最为重要。同时读书要有系统性、计划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03-23.

[2]王余光,李雅.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述略[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4-12.

大学生读书计划范文第5篇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邢台 054000)

摘要:以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本校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便于针对特定的读者群,指引阅读方向,实现阅读指导,推进大学生阅读活动,构建校园阅读文化,提升大学生阅读品位。

关键词 :阅读调查;阅读分析;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02-02

作者简介:荣婷(1985-),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流通管理。

0 引言

阅读是大众获取知识信息和心理成长的方式,对在校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本文在尝试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了解本校学生的阅读特点、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便于针对特定的读者群,指引阅读方向,实现阅读指导,推进学生阅读活动,构建校园阅读文化,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1 调查的对象内容以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为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有效回收率87%,调查问卷从“阅读习惯”“阅读动机”与“阅读服务”三个方面设置16道选择题。

2 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2.1 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属于一种心理动因,它能够直接推动人进行阅读,是阅读的直接原因,本文分析阅读动机时是从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原因等角度出发的。

通过调查显示84%的学生认为读书是很享受的事情,但是也有14%的学生认为读书是无趣的事情甚至是负担很重的事。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有利于自己知识、内涵以及修养的提高,并且会积极主动的去享受读书所带来的乐趣,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剩余14%的学生,当读书无趣甚至成为一种负担时,说明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瑕疵和纰漏。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有资料显示,只有11%的学生阅读是为了消遣娱乐,有23%的学生阅读是为了专业学习,而有37%的学生阅读是由于兴趣爱好,这说明很多学生都已经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从阅读原因来看,58%的学生是为配合老师的要求而读,45%的学生是因为是名著或者获奖作品源于自己的兴趣而主动阅读,23%的学生阅读是因为书评或者媒介介绍。分析发现,尽管有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书籍,但是更多的学生还是依照老师的要求选择书籍进行阅读,这说明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还没有养成,同时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上述对我校学生阅读动机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校学生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阅读积极性,阅读目的和阅读原因都不明确,学生阅读依赖老师的问题明显。

2.2 阅读习惯

对学生阅读习惯的调查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的: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方式、阅读程度等。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

从阅读的时间来看,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每天阅读的习惯,但是平均每天阅读两小时以上的只占学生总数的15%,平均每天阅读在一至两个小时之间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2%,平均每天阅读在一个小时以内的学生是23%,甚至还有7%的学生完全没有阅读的习惯。

从阅读的数量来看,参与调查的学生只有5%平均每月阅读本书在三本以上,每月平均阅读不到一本的学生的高达31%,长此以往下去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教育质量。

关于阅读方式的调查是一道多选题,从提供的数据上可以看出,56%的学生选择图书馆借阅图书,66%的学生选择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27%的学生选择自助购买图书,可以看出在电子媒介时代,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多数学生选择电子网络书刊,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下降。

从阅读的程度来看,有78%的同学一带而过,少有人对阅读做思考笔记或撰写评论。说明学生浅阅读增加、深阅读减少、学习性阅读减少、休闲性阅读增加。从以上调查分析说明我校不少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阅读目标,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阅读框架,不利于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2.3 阅读服务

从学生对校园的读书氛围来看,13%的学生认为读书氛围好,56%的学生认为读书氛围一般、读书的功利性太强,21%的学生认为读书氛围很差,说明该校并未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状况不满。

对学生阅读量过少的原因分析,41%的学生认为周边读书氛围不高;35%的学生选择了学业压力大,没时间阅读;29%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阅读。这说明该校开展校园阅读活动范围不广、影响不大,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品牌文化;学校应提倡阅读风气,图书馆应举办各种活动营造读书氛围,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阅读。

3 总结与建议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该校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学生还未建立明确的阅读目标,阅读习惯不良,阅读方式不科学;二、学校尚未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多数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状况不满,虽然认识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阅读的主动性不强,阅读的效率不高;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都达到不到相关要求,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针对该校学生阅读现状归结的问题,本文认为需从以下三点入手加以解决。

3.1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

要想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必须使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制定有效的阅读计划,具体应做到:多做读书笔记,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具体的阅读计划等,长此以往下去,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还能够有效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3.2 注意阅读倾向,加强导读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面对这种形势,学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注意阅读倾向,加强导读工作,积极建立必读书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书目,如此不仅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也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

3.3 加大阅读宣传,创造多种多样的阅读交流形式

把阅读引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包括学生社团、文体活动、师生关系、院系传统等。①成立读书社,让热爱读书的学生参与,带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阅读的行列;②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推荐优秀图书,举办读书演讲比赛和读书心得、评论、征文比赛,举办生动活泼的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借此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③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读书修养、读书成才等知识讲座,邀请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到学校讲学,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会,共同营造一个师生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④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随着电子网络的发展,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优势的一面,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进行阅读。可建立读书论坛,图书馆主题微博、微信等,每次围绕某一本书,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可在此畅所欲言,在彼此的交流中加深了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4 效果分析

通过对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后续追踪调查发现,在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应用之后,每天阅读2小时以上的学生从原来的15%提高到百分之25%;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从原来的7%降低到了百分之6%;认为读书是无趣的事情甚至是负担很重的事的学生从14%降低到了百分之12%。具体如表1所示。

5 结论

阅读是完善人格、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广泛的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的一项活动。大学生阅读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同课堂学习、社会学习形成优势互补,本文通过加强导读工作,加强阅读宣传等措施,有力的推动了校园阅读文化,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位,帮助大学生养成和提高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晓霞.高职高专学生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柳州师专中文系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13(4):111-114.

[2]艺丹,娄亚莉.广东警官学院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与分析[J].高教探索.2010(2):128-131.

[3]方胜,罗芳芳.理工科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估.2006(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