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因此,我国高度重视促进中等城市建设与发展,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积极支持大中城市和县城加快发展。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促进其加快发展,尽早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

一、吉林省中等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吉林省共有9个地区(市、州),除延吉为县级市之外,长春市和吉林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属于大城市行列,其余6个地级市城区人口在50万左右,属于中等城市。与之近邻的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地级市分别为13个和14个,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高于我省。

总体上,吉林省的中等城市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是吉林省城市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是产业带动力不强。长期以来,由于吉林省县级市比重较大,县城范围内工业和人口过于分散,县城内的城市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分散在面广量大的小城镇之中,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难以形成,城市化水平也难以提高。

二是城市结构不尽合理。中等城市的缺少,使吉林省缺乏从“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型城市”的动力传输。

三是吉林省缺乏政策优势。很多国家政策是以地级市为一级单位制定的,而吉林省地级市数量不多,在享受国家政策上处于不利地位。

二、加快吉林省中等城市发展的建议

吉林省现已有一批中等城市以及即将达到中等城市规模的小城市,从发展角度看,中等城市的规模还有较大幅度的成长空间。建议对条件较好、实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县级市重点倾斜,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市率先突破,为加快吉林省城市化进程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加大放权力度,提高行政级别层次。吉林省2005年开始实施“扩权强县”改革,通过两次集中放权,赋予县级政府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财政上实行“省管县”,完善省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县级市的经济得到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实质性权力下放不够,特别是市县级关系有待进一步理清。虽然省级政府将部分行政审批权下放到县一级政府,但是地市级政府对县(市)的经济发展、行政事务、人事任免等管理权力仍然存在。在总体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调整、重大项目建设、副县级干部任免等方面,地级市政府具有更大的权力。建议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将发展较快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或副地级城市,如延吉、梅河口、公主岭等,真正实现省直管,破除城市发展的体制。对于其他一些县级市,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加大放权力度,推动其发展。在权力下放的同时,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群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市场能够办好的事情交给市场来办。

二是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引导各城市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提高二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为城市发展积蓄能量。注重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县级市在集约利用土地、节约基础设施投资、防治污染和吸收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形成基础行业、传统行业、新兴行业有序发展,全民、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市区、卫星镇、重点镇共同发展的格局。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如东北部地区,将延吉升格为地级市,以珲春、图们为辅,形成开发利用长白山资源、沿边开发开放、旅游和民族经济为特色的城市群。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注重规划,逐步提高县级城市的城乡规划水平,坚持重点县级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科学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适当扩大城市的建设规模,加快城市建设进度。加大省级财政对县级城市的支持力度,设立发展新兴中等城市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中等城市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各城市进行城市资本运营,应用市场机制,加快新兴中等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发展速度,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在城市建设中,特别需要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个性的塑造,不宜片面追求“豪华精美”,而应重视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将时代性特色、地域性特色和文化性特色有机结合起来。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1.历史镇水元素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上,凡在水患泛滥之地曾出现大量镇水元素—铁牛,如河北邯郸渚河铁牛、山西蒲州黄河铁牛、湖北荆州镇江铁牛等等。铁牛能镇洪水的构想,据说源于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且按五行之说,牛属土,土又能制水。铁牛集二者于一身,故古人多用铁牛镇守江堤。有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即铸一铁牛沉入水中,意在镇服水患。据传,河南陕县城北黄河边的铁牛,即为大禹所铸。后人相沿改置于江河之岸。同时在古代民俗观念中,又有青牛驱妖避邪之说,《太平广记》等都记有这种说法。按五行相克之理,“牛为土性,土能克水”,牛被认为具有避水神力。人们便用铁牛来代替犀的巫术功能,作为镇水的普遍形制。

2.鄂州历史文化简介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0′~115°05,北纬30°01′~30°36′。西接“九省通衢”的湖北省会武汉市,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市,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在鄂县(今鄂州)建都,将鄂县改称武昌。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

3.鄂州凤凰文化专题研究

鄂州自古属荆楚,楚人崇凤,惯以凤鸟为图腾。鄂州历史上有着众多跟“凤凰”有关的历史传说,据《武昌县志》(清光绪十一年重修)载:“三国吴黄龙元年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吴主因凤凰见,筑台于此,招周瑜、鲁肃以定建都之计”,此台即今凤凰台;“明万历初,知县李友朋建塔”,即凤凰台塔,俗称东门塔,毁于20世纪70年代。相传鄂州古凤凰台周围有百余年合抱的大银杏树和金梧数株,林木浓荫蔽日,远观如烟云一般,故被人称之为“凤台烟树”,为鄂城八景之一。另有凤台桥位于凤凰台塔东南面,因凤凰台塔而得名。2002年9月,鄂州市在城东新建“凤凰广场”和“凤凰台”,再次体现了鄂州市独特的“凤凰”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

4.构成主义专题研究

构成主义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西方文艺界产生的新思潮,在晚期的沙俄和早期的苏联它发展到鼎盛。俄国一批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如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维斯宁,李茨斯基等人饱含热情地探索属于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他们将实体抽象到只有结构构架,省略掉一切装饰,从内向外地裸地表现纯粹的架构关系和时间维度,这样一来,构成主义作品便成为工业艺术和“艺术化的工程”。对于洋澜湖泵站改造工程,构成主义天生与工业结伴而生的性质使它成为水利景观的最好表现方式。

二、工程设计方案

1.基本构成方式的选取

经过现场勘查,我们一致认为,新建的办公楼和拟改扩建的泵房、防洪闸等所呈现出的面貌最能代表洋澜湖泵站的性质。洋澜湖泵站泵房、副厂房具备典型工业建筑特征,工业所呈现的应是功能主导形式,是实用主义的,也是简洁高效的,而防洪闸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支起控制房,悬吊闸门,所有的构件最为精简,缺少任何一处都会影响它的作用。我们就此提炼出框架的设计母题。

2.主泵房立面改造

主泵房立面现状洋澜湖泵站主泵房的内部功能的改造本文不进行赘述,主要对其外部建筑形象改造处理方面进行分析。目前主泵房存在以下需要改善的问题:外立面色彩系统上,现有的外墙色彩有绿色、红色、白色、普兰等,无法统一为和谐的色彩体系;外立面符号构成上,中国式的坡屋顶是很好的文化符号,但其屋顶部分的倒三角结构元素和它发生冲突,风格不匹配;特性反映上,现有外立面无法反映出水利建筑应有的特色,这点极需改善;辅助设施上,人行工作桥等辅助构筑物冷漠无亲和力。针对上面分析的问题,结合工程改造设计理念,洋澜湖电排站主泵房立面改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工程景观片区首入人们眼帘的景象。具体改造方案如下:

(1)保留原泵房的框架结构和中国式坡屋顶,结构框架再向上延伸2.8m,使之构架化,与办公楼的顶层,以及水闸遥相呼应,“构架”是此处工业景观布局的控制性要素;

(2)中国式坡屋顶原有的绿色琉璃瓦换为浅灰色哑光瓦片,原有墙面的白色贴面砖拆除,换成米黄色的贴面砖,或刷米黄色系的浅色涂料;

(3)泵房勒脚及人行工作桥等部分改为条石贴面,力图沉稳有力;原有大玻璃窗保留并使其落地,落地处加建花坛,增加立面的生机,同时粗糙的毛石和点缀其上的鲜花绿草提升环境的亲和力和温馨感。

3.办公楼设计

办公楼采用钢混框架结构,结构的表达采用外向型方式,突出结构本身的构成美学。设计方案上确定了一个开间20.7m,进深10.5m的钢混框架作为办公楼的结构载体。(20.7m的开间由4个开间9m的办公室和一个开间5.1m办公室组成)办公楼的设计方法采用构成主义建筑的手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至上,以空间和使用作为设计出发点,同时注重人的心理感受;

(2)从洋澜湖泵站这一工业特性的水利工程中提取元素,再将其融入办公建筑的外观中,北立面采用由大型涡轮机叶片衍生的遮阳片作为三楼会议室的外构件元素;由电力设施和水闸的混凝土构架特征衍生为建筑的结构,并在顶楼出来。南立面中由电力设施的金属网片衍生为栏杆和楼梯间的金属隔墙,这样一来,它们即有了实际的功能,又隐喻工业性,初步形成“工程景观”;

(3)为进一步强调办公楼的景观作用,大楼的结构为外露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不刷任何色彩,充分暴露混凝土本身的肌理,框架之间的填充外隔墙刷白色涂料或浅色面砖。

4.凤台桥改造

主泵房前的凤台桥应被纳入景观的整体布局,现有桥体外观陈旧,不能反映城市历史文化,也无法协调泵站的工程景观面貌。改造方案上采取整体优化,局部打造亮点。凤台桥改造设计方案

(1)栏杆结合鄂州的凤凰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赋予其文化标识性。中国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凤”字逐渐形成了八种写法,由此出发初步考虑对桥体栏杆进行了改造。八种不同写法的“凤”字镌刻在石板上,石板间隔凤凰浮雕有节奏的重复,丰富的韵律感油然而生。人们在步行经过凤台桥时,不仅可欣赏对岸的泵房景观,更可一睹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

(2)由于桥的主体结构无法更改,因此设计在桥的四角修造四个“景观盒”式的桥头堡供行人赏玩,以此在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桥的景观功能。我们仍然从“凤凰文化”的角度出发,强化“凤台”主题,在桥头设置四个景观盒,使用图案和形体来直观的表现“凤凰文化”。四个桥头景观盒对应四个关于凤凰的景观主题-凤凰涅磐,百鸟朝凤,有凤来仪,凤鸣铿锵。

5.景观台设计

在真空泵房与防洪闸之间,有大片绿化用地,考虑结合“镇水元素”这一水利工程的文化特点,配合交通功能、景观功能来进行处理。将该处设置双层景观台,在上层景观台居主体轴线中部位置设置镇水神牛,即可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又可作为极具视觉冲击的景观元素。

三、结语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20__年9月19日)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纽带的城镇,其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急需加强。

目前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镇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超前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区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给排水规划、供电规划、水利规划等专业规划不尽完善,与城镇总体规划脱节。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城镇建设投资大,见效慢,资金短缺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

三是城镇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执法监督不到位,违法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居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还较为淡薄。

这些问题影响了城镇的健康发展,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此,我们提出建议:

一、城镇建设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高起点科学规划,是建设现代文明城镇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建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应强化精品意识,使城镇基础设施具有双重价值,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使之成为凝固的艺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根据城镇所处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规模、发展潜力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立足客观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做到适度超前、合理定位。应优化布局,节约土地,搞好农田保护区、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妥善安排各行业和各项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合理勾勒框架。规划应一步到位,并留有发展余地;建设分期实施,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规划应体现时代风貌、民族特色、地方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规划一旦形成,就不仅对建设实施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城镇的发展具有约束作用,不能随意变更。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平面所做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

城市景观,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二、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管理,以适应或达到城市发展的要求,并对城市的景观设计进行指导,是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国家推行的各项发展制度和支撑条件,所制定出来的城市未来发展的计划和目标。

(2)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并促进对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的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应遵循人文主义、科学实用、可持续性、因地制宜以及文化本位的原则从总体上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和优化生态环境。

(3)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有三方面。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规划。第二,通过对城市本地特色的挖掘,打造城市的内涵。由于历史因素,自然条件以及发展程度的不同,形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风貌和个性。第三,要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景观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和土地上的景物等来营造合理的景观空间,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城市景观环境。凸显出了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主旨。

(2)景观的涵义

景观这一概念最开始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美的效应,是画家对于画框里的单一的景物的定义,到了17世纪以后,景观才从艺术的框架里走出来,但是这时候景观的意义还是停留在视觉美上面,因为风景也是一种美事物。后来景观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折射,雀跃于城市规划中。直至今日景观已衍伸为具有符号的涵义。不同的景观代表着不同的涵义。

(3)城市景观的体现。城市的景观反映了城市的规模及性质。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建设的性质与规模,两者相辅相成。例如,苏州园林规划的初衷是作为旅游胜地,景观设计正是顺从了这一趋势,注重山水的刻画以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洛阳古城则是一个历史上长久的商都,故它的设计风格一秉商都气息,使人时刻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以此类推,可见城市景观也是城市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布局的体现。

(4)景观设计所涵盖的内容。景观设计所涵盖的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区域性的景观设计,它的设计对象是整个区域的整体空间布局以及水系、生态网络构建等等;其次是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涉及的内容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的设计,建筑与建筑、公共户外空间以及交通、植被之间的关系;再者是社区的规划设计,在这方面,它主要实现对居民胜过社区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最开始的社区设计指的是城镇的设计,后来郊区设计也纳入其中了,且郊区设计的景观设计师也越来越多;最后是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风景旅游区由于是历史文化的遗产,它既需要对已有的历史文化地进行保护,也需要重新进行综合开发设计,公园以及树木园等进行重新规划。

从环境的生态绿化、视觉景观形象以及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来看景观设计其具有不同的涵义。从环境的生态绿化来看,景观设计是随着人现代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从人的生态感受及要求出发,依据自然界各种生物学原理,以及自然界中植被、土壤、阳光等的研究,为人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绿化环境;从视觉景观形象来看,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对景观这一视觉美的因素的设计和科学分布,呼应人对美的视觉效应的追求,根据美学的规律,对环境中的各种景观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优化视觉效应;从大众行为心理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社会科学与文化因素不断植入景观设计的内容中,景观设计是从人的心理需求及感受出发,利用人的行为以及精神活动等的规律,在心理文化的引导下,努力营造出让人赏心悦目、积极健康的环境。

四、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结束语: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的开展,景观设计反映了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美琴,刘青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 科技资讯

关于城市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throughout the project, landscape engineering and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construction units to create, is a complex project that contains the content in many fields, so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projec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eek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从过去单纯的美化环境扩展为现在的环境保护、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管理作为对工程质量直接进行控制的技术流程,引起了园林建设部门及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

1、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

当前国内在建设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方面方兴未艾,城建部门、园林部门、环保部门、林业部门等都涉及此项工作,但大多都从自己的管辖范围出发。国家建设部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设定的目标是“旨在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近年来,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园林建设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绿地面积大量增加,但建设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2、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的认知和运用不够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其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管理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在实际施工中运用这些理论、程序、方法和技术,使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园林绿化工程的从业人员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掌握还不多,实际应用的更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还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的质量管理。

2.2 园林设计水平不高,缺乏新意

一份好的设计图纸是一个优质工程的先决条件,设计是否有新意、绿化配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成败。设计人员必须开拓思路,大胆创新。

2.3 园林施工缺乏专门的绿化监理

监理人员大多以建筑工程专业居多,应加强对园林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园林工程监理的水平。

2.4 建设部门管理水平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建设单位作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牵头,要协调好工程各参建方的关系,为各参建方做好服务、做好表率。

3 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

3.1 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潜力,强化现场服务和操作流程

3.1.1 一个优质的工程项目,首先要在设计上下工夫,设计应具备新颖的主题和构思,并通过合理的手法加以体现,只有精心设计才会产生园林精品之作。设计者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生态条件和植物习性,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3.1.2 园林工程讲究艺术性,尤其是在微地形处理、景观小品等方面,景观效果要给人自然美的感受,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责任到位,强化现场服务,多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

共同参与质量检查,以达到最佳的设计理念。

3.1.3 设计变更有依有据。为做好投资控制,强调设计变更依据,确立相应的操作流程,避免变动图纸的随意性。

3.2 加强监理的选择和管理,充分调动监理的积极性

3.2.1 注重监理单位的选择。应该引进一些不仅具有建筑、水电等工程师,而且必须有园林工程师组成的绿化施工监理公司,对园林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实施控制。

3.2.2 制定切合实际的监理考核办法和细则。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增加监理的竞争意识,促进监理队伍的健康发展;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使监理工作有章可循,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今后项目选择监理的重要依据。

3.3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园林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园林工程的建设管理就是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及进度等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3.3.1 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管理,建设单位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好坏。作为建设单位的管理者,应做好服务工作,摆正位置,统一思想,提高素质,树立威信,使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3.3.2 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财务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使管理有据可依并严格执行;落实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为管理者创造发挥的空间。

3.3.3 协调好工程各参建方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积极性。

3.3.4 严格图纸会审制度,牢牢把握事前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返工。

3.4 实行投标制和优胜劣汰制,提高施工单位素质,规范施工单位行为

3.4.1 实施工程的报批手续和准入制。借鉴建筑行业的做法,优胜劣汰,让具有一定业绩和好的信誉的施工企业参加进来,淘汰掉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企业。组织各种培训,如施工技术培训、技术资料培训等使参建人员素质得以提高。

3.4.2 注重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源头控制问题的发生。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积极推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不同植物的要求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土壤改良等措施,确保土方质量;严把苗木关,建立苗木质量的三抽检制度,从苗源地开始把关,确保苗木质量。

3.4.3 明确施工要求和计划。通过交底、例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明确建设方的要求和计划,使施工单位能跟上建设单位的节奏,做到步令统一。

3.4.4 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和办法。通过制定对人员、设备、土肥管理、修剪工作、植保工作、成活率、景观效果、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等要求使施工程序和施工工艺科学规范。

3.5 围绕创新,提升绿化工程建设管理的水平

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园林工程建设管理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项目的管理模式更具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3.5.1 设计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前提。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前期工作之一,设计方案的确定需通过设计方、建设方以及专家和领导的修改和论证,而一旦方案主题确立后,施工图的设计更应根据现场情况,因地制宜地落实设计意图,设计是否能夺人眼目是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3.5.2 管理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基础。作为建设单位,负责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工、竣工、移交直至审计的全过程,其管理的观念和方法至关重要。首先应从管理的思路上进行创新,思路创新则来源于多年的管理总结,来源于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学习和提炼。其次,管理的方式也应进行创新,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规范、从松散到科学,增强管理中的透明度,参建方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创造全新的工作方法。

3.5.3 技术创新是建设管理中的保障。建设单位应指导和鼓励施工单位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和新手段来改善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增加各方的理性和感性认识,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大家对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认识。

结束语: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空间,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与追求。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完善的管理理论是实行高效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希望相关研究机构能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为实现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现代化和系统化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