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产经济;泡沫经济;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01-02

一、泡沫经济与房产泡沫经济

经济学中所说泡沫经济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一系列资产,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价格连续上涨的现象,使人们能够错误的认为这种价格上涨能够一直持续,就出现买卖这些资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手法,买卖活动执行者就是投机者,价格上涨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暴跌的情况,就出现了泡沫破碎就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出现。而房地产泡沫经济我们认为是房地产价格出现连续上涨的势头,使很多人错误的认为这种上涨的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就吸引人们对房地产进行投资,当上涨的价格远远高于房产本身价格,就导致房产泡沫,泡沫在过度膨胀以后就会破裂。当破裂时,房产价格就产生了严重的暴跌,出现了恶性发展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房地产企业发展。

二、我国房产经济形成原因

经济改革发展中,房产企业已经成了能够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因素,但是现在的房产价格在逐渐增长,增长的过程没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在这条增长链上的货币供应量就迅速增加,就造成了房产经济泡沫现象出现。这种泡沫如果出现破裂就会造成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严重失衡。所以在解决房产泡沫问题的时候,要从出现泡沫的源头出发,改善房产经济,使房价能够回归到一个平衡状态,这是房产经济良性发展的根本。

三、我国房产经济现状

我国房产经济现阶段正处于泡沫最艰难时期,相关部门要认真理性对我国的房产经济发展,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提出必要的改革措施,这样才能够找到解决窘迫现状的根源,这种窘迫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中型的城市房屋价格出现虚高,分析原因主要是当地政府想要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就出现了虚抬房价的现象。另外,我国社会两极贫穷分化现象有些严重,这也是房价过高的一个现象。特别是房屋建设用地的拍卖中,没有规定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这样如果房价在大范围的增长就出现了地皮价格迅速增长的情况,这种增长最终受益还是属于当地政府,政府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受益最大化,直接导致了房价已经上涨到几乎会崩盘的地步。政府出台的一些措施已经很难解决这种

现状。

2.很多银行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信贷业务。并没有对这项业务进行理性化的设置。直接把房产能够进行抵押消费的机制贯穿到整个房屋建筑市场。中国银行在信贷业务发展中总是在追求大企业信贷、大项目信贷、大数额信贷,这种理念的实质就是把银行经营理念转变成了投资消费,让很多企业适应并且习惯了“今天花明天的钱”现象。这种恶性的消费方式,在不良销售形势中,直接导致了房地产信贷问题出现或显现出信贷风险性。

3.由于政府本身建立的房地产信息体系不健全和政府干预手段出现失误,这些都是引发房地产泡沫破碎的隐患,如果不重视这些隐患就会对我过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

4.房产泡沫现象的出现还由于消费者对房产价格的预期试想偏高。很多人都认为房子永远都是升值再升值,没有对价格进行预期试想,及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测偏高。这是房地产商和政府拼命高房屋价格的直接原因。这种偏高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发展。也是形成房地产经济泡沫经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我国房产经济发展现状的出路

上文中阐述了,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发现出现泡沫的原因,能够发现我国房产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我过经济发展。首先必须要找出各种问题的突破口,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只要我们找准问题突破口,采取有利的解决措施,就能够走出房产泡沫经济危机。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怎样走出危机进行阐述:

1.中央政府出台了有关房价理性回归的措施,在各地区实行中,会受到各地区的差异影响,这种房价理性回归是经济规律的要求,对于回归的时间,我们不能够进行确定,这与各个地区实行的力度有直接关系,也同时受到各个地区经济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存在不同差异。

2.中央政府出面进行调控,各个地区要进行正确的对待,很多房价的调控措施都属于非正常规调控措施,这种措施在实行过程中能够保证完善的社会体制,还能够形成房产经济有效调控体系。对于那些房地产开发商,要认真对待这调控方式,不能够对这些方式存在侥幸心理或者对政策不管不问,钻政策漏洞等,更加不能够以恐惧的心理去躲避这些调控政策,要把握土地可持续使用的理念,在有限的土地使用面积上提供良好的房屋供给,这样才能够保证房屋价格能够回归正常发展,使房产泡沫经济回归到正常的发展状态。

3.对于房产开发商,如果想尽快的脱离房产泡沫经济,就要从产生泡沫经济原因这方面进行突破,寻找这种原因不能够只是坐享其成,也绝对不能坐以待毙,一门心思等待政府的政策。要直接从自己企业出发,对于那些错误的政策要进行完全否定,对错误的措施要认真分析,然后在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定位,这是解决房地产企业困境的根本办法,如果不进行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企业发展,致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是走出困境的根本方法。

五、房地产经济发展背景

2012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从2012年以后已经火热了很多年的房产经纪,变得有些寒冷,中央在一个月内出台了很多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例如,信贷、税收、土地等都有相关政策。中国证券时报刊载了李春顶博士的文章,其中内容表示中国房地产在新的时代将经历不一样的变化与发展,未来的十年里要走什么样的方向。自从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政策放开以后,把房地产项目进行全面市场化,这样加速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向城市化迈进的速度,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房地产规模和建筑面积逐年递增能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步成。房地产已经和土地、建筑、交易和金融服务等很多种部门的联系密不可分,成为这些部门发展的重要产业,在过去的10年发展中,房地产带动着我国经济增长,是消费增长、投资增长和出口贸易增长中最大的动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房地产经济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增加了居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利用这些收入对城市基础进行建设,提高了城市发展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收入提高,有了一定的储蓄,然后把这部分储蓄转化成了买房进行投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房地产都处于房子少,买的人多的稀缺状态。房屋建筑在以每年20%的速度进行增长,还不能够满足需求,就在房价上涨的市场状态下,保持了年均20%多的增长速度,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出现了很多投资和投机者加入房地产行业。使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投资商品,这样就加剧了房价上涨,这种非理性增长速度严重脱离了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造成了房价泡沫。

六、房地产发展方向

在以后的十年里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房地产经济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在发展同时要把握房地产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要了解高房价带来的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将影响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影响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体系,其次,房价过高会阻碍正常居民正常需求,不利于我国城市化推进;最后,房价过高直接剥夺了居民的收入,这样就不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的增长。

从2012年之后我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是:

1.房价会逐步回归到理性的状态,出现平稳的发展状态。如果国家出现的相关调控政策能够及时有效,就能够化解了当前房地产泡沫的风险,还能够推动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就能够实现房地产经纪的平稳的过渡。如果不实行相关政策就会在未来十年之内出现泡沫破灭的状况,使房价极具下跌,不能够健康稳步发展。

2.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从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看,在未来10年中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投资,才能够缓解泡沫现在。

3.在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内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能够加速房地产的发展,不会出现像香港和日本出现的下跌和一蹶不振的局面。我国房地产价格已经处于价格发展的最高峰,2012年以后这种上涨的局面会慢慢减小,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政策和人们对房地产的认识在进一步加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厉打击了房地产投机取巧现象发生。能够有效的控制地产投资和投机,控制房价,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要保证国家政策能够朝向可行的路径发展,就要对投资进行控制。还要对增加对保障住房的投资,这样能够缓解自住需求。还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房地产泡沫现象。对这些方面进行加强之后能够保证,在今后10年的发展中,房地产能够更加稳定健康和成熟发展。

七、结语

对于房地产泡沫经济,关键在于房产商和国民的经济对房地产认识的提高,把握造成了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主要原因,找出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危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溢.分析国内房产经济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11,(3):214.

[2] 王凯.我国房产税制改革及其法律供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

[3] 樊邦勇.产权酒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特区经济,2005,(4):274-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测井;测井技术;技术现状;发展前景

石油测井或者地球物理勘探测井都被称作测井,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工程技术之一。测井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1927年,油井中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测量地层电阻率。国外石油测井仪器历经了五次换代更新。而我国测井技术工作始于1939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石油测井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我国石油测井技术也一代代的更新,即:半自动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数字测井仪、数控测井仪和成像测井仪。现代测井是在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含量的最搞的技术之一,没有权威的石油测井技术,就无法准确判断油气藏含量和位置,就无法进行工程定位和实施后续作业。可以说测井本身就是一种对未知地质条件的探索和描述,是对钻探井工程质量的判断和评价,是提高采油效率的不可或缺的方法。

一、国内外石油测井技术现状

使用传统的原始的分辨率较低的测井技术和测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石油勘测的需求。就当代的勘测而言,需要的是高分辨率深层探测和高测量精准度的石油测井仪器。国外石油工业企业已经将石油测井仪器进行了五次换代,我国内陆即将做到第四代与第五代仪器更新。

1.电法石油测井技术

通过使用井下测井仪器,向地层单位发射一定频率的电流,对地层单位进行测量得到地层电阻率的石油测井方法被称作电法测井。电法测井技术还包括通过发射电流获得地层自然电位的石油测井手段。

2.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

放射性石油测井技术又被称作核测井技术。其具体形成原理是通过研究地层岩石见空隙流体的核物质性质,探测油气储备的一种石油测井技术。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源或者测量的放射性物质和所研究的岩石性质,核测井技术可分为,伽马测井技术和中子测井技术。伽马测井技术是以伽马射线为基础的核测井技术。中子测井技术是通过对岩石及空隙流动体与中子间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核石油测井技术。最为常见的是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技术与自然伽马密度测井技术以及中子空隙测井技术。

3.声波石油测井技术

通过对环井眼地层的声学性质测量判断井眼工程现状和推断地层特征的测井方法被称作声波石油测井技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声幅测井技术、声速测井技术以及声波全波测井技术等。声波测量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声波能量揭示井眼与储备层特性,同时也可以用来测量次生孔隙度、岩性空隙密度压力、渗透率以及流体类型裂缝方位等。其中,声成像系统是通过超声比脉冲扫描井壁并且接受回拨信号,通过计算图像处理技术将信号数字化并转换成图像的测井技术。

4.套管钻井测井技术

这是一种尚未成熟的石油测井技术,目前还处在概念化阶段。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同时完成一口油井的钻井和下套管。这种技术简单说就是用套管作为钻井的钻杆,井眼在成形时,套管也下到了井下。

5.可发性石油测井技术

在整个有天开发期间进行的全面是测井活动被称作开发性石油测井技术。其主要的任务是油田储备层评价开发和油井作业实施以及井下技术状况监测和效果评价等。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剩余石油储藏饱和度、生产测井以及井间测井等。

6.套管井测井技术

这种测井技术能够减少仪器故障以及裸眼井测井风险,通过较少的测井次数使用不太贵的完井钻机和修井进行最低成本作业。同事在何种技术能够全面清楚油田现状并且取代裸眼井电缆测井技术。国外有数据显示,套管井测井技术已经占全部测井工作量得50%。

7.成像测井技术

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即兴计算机处理成像。主要有声成像系统、电成像测井仪以及核磁共振等仪器进行数字遥感系统、采集系统与计算机工作站等设备构成。与其他的勘探设备相比较,成像测井队复杂的油气储藏层具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

8.随钻测井技术

这种技术是将勘测仪器安装在靠近钻头的位置,在钻井工作开展中同时测量地层的信息。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测量地层倾角和方位、钻头压力和方向等对钻探方向进行定向控制。这种测量技术避免了由于井眼直径扩大,泥浆入侵等井下恶劣环境。通过提供井身信息地层信息对地层做出快速评价的同时,能够优化井眼轨迹指导钻进方位。

9.电缆地层测试测井技术

这是一种直接针对估算地层能量和验证储层流体性质最为直接有效的勘测方法。与一般的钻杆勘测相比,他更加的经济简便。它本身的石英压力传感器能够快速准确的测量地层内的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主要用于建立单井压力剖面和计算流体密度以及估算地层有效渗透率等。

二、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测井技术已经成为石油气开发勘探的重要需求质疑,也是石油工业的主要动力之一。科学技术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

1.石油测井采集正在向集成化和单点测量发展,以便适应复杂储油层等非均匀地质需要。分散项目的测量时一种高精准度的组合式测量,主要适应质量和效率的需求。随着套管井和随钻电阻率测井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能够逐步适应复杂井况探井的要求以及老油井测井技术评价等。

2.为提高勘测解释的负荷率,用该由单井处理转向多井综合对比分析。将静态评鉴变成动态分析,以确保更高精准度的地层动态。非均匀地质以及各向异性地层的评价应该成为当代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重点。测井软件应该达到所有应用功能一体化,以便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应用。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提高决策的信息化自动网络。最后是以测井技术为主导、在地质认知两个条件下开展多学科油气测井技术评价,从而为石油勘探提供良好的保障。

3.石油测井技术应该从装备和技术出发,通过高精度、高效率的网络化方向发展,以便适应新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工程环境。测量参数有二维成像向三位成像发展,提高井眼覆盖率,适应非均匀地层的勘测需要。完善井下传感器技术,并且将核测井探头进行普及式商业应用。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加上国外测井技术的不断跃进,我国勘测技术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在挑战面前我国测井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石油测井技术的基础理论培训。如,试验方法与是验收单、科学研发与软件研发、测量仪器制造等。石油测井技术是随着科技脚步发展,所以必须要做到自主创新,通过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等多方面因素,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石油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快速提高我国石油测井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技术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李国欣,刘国强,赵培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测井技术的定位、需求与发展[J].测井技术,2004(01).

[2]张向林,陶果,刘新茹.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01).

[3]方朝亮,吴铭德,冯启宁.测井关键技术展望[J].石油科技论坛,2005(01).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现状;发展方式;发展途径

一、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现状

我国高职教育兴起于上世纪末,至今培养了大量各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目前在校生已经占据我国大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但是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与国外知名技术类学院存在巨大差距。社会传统观念认为高职教育的人才与统招本科人才不是一个层次,办学体制不如传统本科大学正规。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与国外学院或大学联合办学,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资源和教育理念,培养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为院校面向国际、学生面向世界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大专学生或者是专升本。在专科制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教育方式非常灵活,其中包括:1+2模式(国内一年学习,国内专科学历;国外两年学习国外专科学历)、2+1模式(国内两年学习,国内专科学历;国外一年学习,国外专科学历)、3+0(可获国内与国外专科学历,但三年全部在国内学习)以及专升本,基本是3+2模式(国内三年专科学习,专科学历;国外两年本科学习,本科学历)。学习方式的选择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种是专业证书教育,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取得专业证书。学生通过学习国外专业课程经过考试合格后可获得国际认可的技能合格培训证书,比如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的德国焊接工程师培训证书等等,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种类已经形成了多种选择,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学校之间从教师培训、学生交流、课程认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技术资格认证证书等,提高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水平。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最近几年,合作办学遭遇了学校招生难、学生出国难、合作办学主体不明确,管理混乱,国外院校竞相争夺生源基地,合作办学泛滥等多重问题,未来办学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途径仍需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打破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建立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完善教育体制。

二、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方式与途径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种类很多,其中有:高职院校独立与国外学校进行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民办高职学院的国际合作学历教育及远程学历教育;高职院校非学历教育国内与国际联合培养办学等。总之,国内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优越性、自主性等特性。国内高职院校结合自身情况与国际合作办学,其发展方式与途径应选择最佳合作模式。选择主要从学生的国际视野、学习能力培养、教师的国际交流水平、学术能力,国际合作项目的优越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选择,挑选专业相近、课程融合度高、适合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的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发展自身国际合作办学新领域与新特色,优化教育教学体制,实现教育转型。当然,高职院校在发展合作办学过程中必须明确:第一,体制保障。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对象选择要具有健全的体制,办学主体明确,学校建立相关的二级学院,配备专门的教学、学工、督导,形成合作办学项目的闭环管理,加强合作的深入性,摒弃盲目合作,以培养学生素质为前提,多元化教育。第二,师资保障。学生在入学后就开始接受双语教学,严格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按要求聘请专业外籍教师,或者由国外合作院校派遣专任教师来校授课,使学生在语言沟通、专业学习等方面上能够尽早适应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第三,设施保障。在国内高职院校内进行硬件环境和软件师资的改造,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尤其是对语言的学习,为学生建立固定的双语教室、阅览室等,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国外学习和生活能力。第四,后勤保障。加强学生在国内外生活、学习的沟通、交流等服务工作,提高出国留学护照签证等各项事宜的办理服务水平,尤其是出国后的沟通联络、指导服务工作,让学生在异国他乡感受到来自祖国母校的关怀。

参 考 文 献

[1]李艳辉.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2]夏瑶.论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2(15)

[3]张丽.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专业课教学实践探索[J].企业导报.2010(5)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技术应用 技术系统 发展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平台。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当代众多新型技术之一,其已然对当代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了支撑众多领域及其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一。在十上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概念,指出了国内粗放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诟病与弊端。诚然,随着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渐开始以经济为中心开展国内建设,严重忽略了对能源与资源的保护,从而使国内的生活居住环境不断变差。这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发展中国家。新能源的生产、新技术的发现作为保护生态资源、提升劳动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其已经成为了解决世界各国难题的关键所在。电力电子技术作为新技术之一,其能够应用于电力科技领域的重要影响力,逐渐使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成为了时下热门的课题。在本文中作者将从三个角度(热电电气节能、新能源的发电、智能电网技术)来对国内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给予研究,以此提升对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 国内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发展现状研究

2.1 热电电气节能领域的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在热电电气节能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入的影响,其中以变频调速系统的发明与使用最具有代表性。该设备通过采用由电力电子技术支撑研发的变频器,并将其作为众多机械设备中电机装置的驱动电源,从而实现了对现有供给机械设备运作电力动力的节能。搭载电力电子技术的变频器已经被广为使用在空调、洗衣机等家用领域中,并且由于该项技术较为成熟,使设备整机更新换代的频率与时间通常为十年。这些优质的特性与特点,使国内电力电子变频器拥有了十分广阔的市场与用户人群。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在使用低压电机系统的机械设备中,其中采用了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设备占比为百分之三十左右,高压电机系统的机械设备中,其中采用了电力电子变频技术的设备占比为百分之二十左右。尽管电力电子变频装置在各领域中的使用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其整体运作的稳定性、新机使用的成本、现场安装操作的复杂程度等依旧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对该领域的研究,作者认为未来国际电子电力变频器的发展将更加集中于专用型。通过更多专用化的设计将可不断优化变频器的功能与特点,从而使变频器与设备之间更加匹配,从而达到增强稳定性、复杂性的目的,并间接降低设备的整体成本。

2.2 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发展

国内经济的粗放快速发展,使中国又一次进入了经济新常态时期。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众多又经济发展过速带来的问题成为了时下热门的研究课题。新能源作为替代传统能源、实现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在当前国内自然环境逐渐遭到破坏、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逐渐枯竭的今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并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日常关注焦c。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一个较为典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内部通常会包含多个电力与电子变化的环境,例如:DC至AC的逆变;DC至DC的直流交换;AC至DC的整流交换等。可以发现,该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除了与光伏阵列之间不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他部分的组成与使用均和电力电子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一套较为典型的采用双馈式的风力发电系统而言,其内部通常包括有发电机侧变换器装置、网侧变换器装置以及变桨控制器装置等,这些装置与组件均涵盖有电力与电子之间的变换过程。通过这些举例可以发现,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技术间具有着深入的联系。

2.3 智能电网技术领域的发展

智能电网中的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包括以SVC为代表的柔流输电技术、以高压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新型超高压输电技术、以智能开关为代表的同步开断技术,以静止无功发生器、动态电压恢复器为代表的用户电力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开发与使用均是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依托。智能电网技术是近年来电力领域较为热门的概念之一。根据行业当中对该概念的理解,可以将其总结为一种兼具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传感传导技术、通信链接技术等的组合型技术。其中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而言,其是智能电网技术的核心组成,其为保障新型能源的储备、电力输送的灵活、信息的传导与控制等功能性特点提供了巨大支撑,并且还给利用再生能源进行电力的生产、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供需调配及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帮助。我国自二零零八年保持与世界同步,提出了国家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并扩展了智能电网电力生产的领域,积极推动热电、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电力的共同使用,将统一现有各电能的入网、调配、供给等能源管理模式作为重要发展目的,为提升国家电网的运作效率、能源利用率带来巨大帮助。

3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当代新技术之一,其已然开始对国内众多行业及领域产生深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新能源的研制与开发、能源的节能与保护领域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我国能源使用及发展状况开展了宏观环境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对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在国内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不断推动国内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此来实现对国内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并逐步促进国内各行各业发展模式的改进,为国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国内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技术服务业;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转型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一、高技术服务业概述

高技术服务业,这个名词在我国最初是在《2003 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中被提出来的;并不是一个专业术语,因此,在现有的文献中,国外学者并没有对高技术服务业作相关的研究。与“高技术服务业”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专业术语主要有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等。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高度发展后会呈现“服务化”的新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约占全部GDP的70%左右,美国占比超过了75%,印度也已经达到了50%,而我国的服务业仅占GDP的42%。2011年美国的GDP总量达到了15万亿多美元,而我国的正好是美国的一半,为什么在煤炭、水泥、钢铁等产量都远远高于美国的情况下,GDP总量却只有美国的一半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服务业上,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上产生的差距。

高技术服务业是传统服务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高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逐步融合成的一种新兴服务产业形态。高技术服务业对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国外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全球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带来了发达国家产业模式的巨大转型,实现了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一)美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服务业已逐步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美国经济新的支柱力量。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进出口国,总体规模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并且占GDP比已超过了75%。美国的现代服务业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等总量已接近服务业总量的一半,占美国经济总量的32%。

(1)区域产业链是美国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科技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和衍生产品形成一体化运作,环环相扣、相互制约,保障了产业的稳定发展,如纽约的服装产业链、硅谷的电子产业链、好莱坞的电影产业链等;(2)都市区是美国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提供了全美国84%的就业机会,却创造了85%的全国GDP产值,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强大的资金以及聚集的信息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制造业向郊区转移,为高技术服务业提供了集中发展的空间,比如纽约曼哈顿老城的华尔街CBD金融区;(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美国是全球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产品已经超过了传统产业的其他所有产品,成为最大的出口产品,2002年,美国创意产业达5351亿美元,GDP占比超过的5.24%。

(二)日本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日本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全国GDP的63%,处于世界领导地位,信息通信业、批发零售、汽车租赁服务占据前三位,高技术服务业产值增加值从1985年的450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1万亿美元,21年涨幅超过4.5%。

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最快,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软件开发与编程是日本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订单式软件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50%。日本的动漫产业模式完整,全球60%的动漫产品出自日本,年产值230万亿日元,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10%。

东京是日本的金融和管理中心,服务业占GDP的80%以上,东京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金融、银行、保险、物流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城市化发展模式为高技术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东京拥有日本17%的高等院校、全国1/3的研究和文化机构,为高技术服务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欧洲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高技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在欧洲国民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从1985年的1.3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2.5万亿美元,21年间涨幅超过3.2%,其中英国的保险、金融、咨询等高技术服务业占全国GDP的70%以上。

欧洲国家有着独特的工业设计优势,在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更注重产品的外形设计是否更温馨、更舒适。全球的大型公司都非常关注新兴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比如Philips始终把“精于心,简于形”的设计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中,以高科技的实力为全球消费者设计时尚个性化的产品。

欧洲在金融服务和第三方物流(3PL)也有着良好的发展。法国金融服务业经过长达两个世纪的演练,金融体系逐渐完善,目前法国拥有各种金融机构6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银行总资产7万亿欧元。英国的金融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产值190亿英镑,GDP占比超过5%,从业人员100多万人,凭借着语言、贸易、高质量配套服务等优势,伦敦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企业对物流的需要和较高的物流管理水平是欧洲第三方物流能快速发展主要原因,领军企业主要有Exel、Maersk、Schenker等,涉及的领域主要有高科技、制造业、汽车等,服务遍及全球。

三、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技术服务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对GDP的贡献仅占4%左右,而且区域发展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

(一)北京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北京的高技术服务业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的水平,对北京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北京GDP达到了11865.9亿元,其中高技术服务业1901亿元,占比16%。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能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便于开展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更快更准地了解全球最新科技动态。北京的高技术服务业以创意产业、研发产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为代表,尤其是软件、动漫游戏、移动增值服务等, 并大都集中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2009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超过1200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0%,引领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上海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和北京、深圳一起成为软件排行国内前三的城市,在网络游戏产业方面上海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上海的教育培训、文化传媒、医疗卫生、创意产业等行业发展也很快,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加。2009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2108.11亿元,同比上涨20.2%,其中软件产业1206.19亿元,同比上涨20%,是信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互联网服务业268.1亿元,同比上涨42.1%,成为信息服务业的新亮点。

(三)广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州的高技术服务业已经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生物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并涌现出大业信托、网易、达安基因、广州毅昌等一大批广州本土的高技术服务业领军企业。目前,形成了以原创动漫为主的动漫产业集群,现有动漫相关企业12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年产值规模达到了100亿元,位居全国首列。

四、国内外高技术服务业的比较

(一)高技术服务业外部环境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制造业的雄厚基础,使本国的高技术服务业得以较早、快速的发展。近些年来,全球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已经超过了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而我国的高技术服务业是近几年才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起步晚、经验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走了不少弯路,但也卓有成效。

(二)高技术服务业内部环境

高技术服务业的最重要的发展是聚集发展,即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例如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北卡罗来纳的研究三角园等。国内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各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等,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工业园、产业园,比如北京中关村、南京软件园、深圳科技园等。但部分园区没有自己的特色,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有些软件园虽然产值量逐年上升,但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较弱,软件产品和服务基本处于软件产业链的低端,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及中东部城市发展较好、较迅速,而西部城市发展滞后、缓慢。

(三)高技术服务业其他方面

在各国、各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上,当地政府都在法律、资金、减免税收等政策上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优化基础环境、开放服务业市场,为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制定详细、适宜的规划,不能照搬其他地方的经验,这样才能使高技术服务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蔺雷,吴贵生.服务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畏.美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J].华东科技,20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