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品 传承 保护 经济市场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39-01

一、引言

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在传统手工艺中代表有: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纤维工艺、刺绣工艺、木工艺、漆工艺、各类材料的雕刻工艺、玻璃工艺、皮革工艺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的见证,千百年来为各族人民所喜爱,也是中国人民与全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文化内容。

目前,尽管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保护已经获得社会、政府各方面认同,但随着城乡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与发展趋势,民间手工艺品如同一个小小的世界,浓缩了中国文化的韵味和深邃。民间工艺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宗教礼节传统特色,同时政治、经济、文化也对它有一定影响。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顺应时代的需求,通过不断开发民间手工艺品,激活农村旅游经济市场的活力,是当下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研究的课题。

二、民间手工艺品类别及传承保护

中国民间工艺分布于全国各地,因地域、风俗、情感、气质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种类和风格,各民族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在劳动之余创造的。手工艺品由自然材料制成,就地取材,此类产品实用、美观,具有艺术性和创新性,能传达文化内涵,富有装饰性、功能性和传统性,同时具有宗教或社会象征意义和重要性。民间工艺品的特点是: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如:陶瓷、泥塑、、雕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东阳木雕、丽江木刻、土家族黄杨木雕、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织绣、壁画、图腾、蜡染、黄平泥哨、纳绣、剪纸、钧瓷,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唐三彩、汴绣、麦烫画、傩面具、春联、花灯、扎纸、服装饰品、龙舟彩船等等。内容大都是赋予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致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得以承传的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目前,大多数工艺大师,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而40岁至50岁年龄段的高级工艺师出现断层,年轻人不愿意学传统手工艺,导致部分工艺将面临失传。如享有盛名的东阳木雕、黄岩翻簧、仙居无骨花灯、西湖绸伞、萧山花边等,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主要缺乏资金扶持和市场。从民族工艺品发展前景看,在全球信息化日益扩大的形势下,现在人们追求时尚、复古,民族之风悄然兴起,尤其在农村这块富饶土壤中,更有自己的资源潜力可挖。只有对民间工艺品的不断保护传承和发展开发,才会给村民带来安定、幸福、充实、欢乐,同时还有更实在的就业问题和经济收入。艺术正在流失,保护民间手工艺刻不容缓。

三、工艺品开发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通过创意开发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产品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信息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是搞活农村经济的必须。如利用科技手段改变农产品形状、色彩和口味等物理功能的同时,融入文化元素,增加农产品的文化艺术含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产品变为艺术品,让“乡土文化”成为市场上的特色抢手货。(如北京大兴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琉璃西瓜摆件等)。同时,利用农闲,组织巧妇制作农村手工艺产品,为当地农村生产服务,激活农村市场,可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废弃物,诸如麦秸、玉米壳、蛋壳等变为工艺品,定期邀请专家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与审美,拓展创意的想法,打开农村经济市场,利用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农村产品、创造财富。(如北京顺义“巧娘工作室”,昌平小汤山农业园的鸵鸟蛋雕刻画,北京怀柔的藤式布贴画,北京通州的烙画葫芦,北京延庆的豆画,平谷的桃木雕刻等,全国有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天津杨柳青的年画、上海金山的农民画等)都逐渐走出地域甚至走到了国际市场,开始赚取外汇。

从农村旅游发展持续性看,发展农村的手工艺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拉长农业产业链,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可行之路。发展创意农业,提到创意的高度才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任何民族工艺品如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同,都是无用的。市场策略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内涵,市场推广也不会持久。激活民族手工艺品市场经济,虽然也有许多手工艺品已经确立其品牌的地位,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还是感到市场生命力不够强,尤其农村文化产品目前还是没有得到积极面对市场,接近消费者,满足生活的现实需求目的。要让农村文化产品在强大竞争市场上取得成功,就要不断提升自我,依托市场需求进行文化定位、形象包装和营销推广等多方努力,把产品实现为商品,把商品价值附加文化价值,达到了完美的商业运作。它是资源、技能、创意、资金、市场等多方协调必然合作关系,最终达到产业化的收益结果。

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民族工艺品虽然说是在发展和进步,但是仍摆脱不了手工作坊的工作条件。民间手工艺品的开发,必须顺应着社会的发展才会有市场可做。那么,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法规,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各级民间艺术协会作用,以弘扬优秀民间艺术为宗旨开展研究和实践,促进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推进技术改造,以机器生产代替部分的纯手工,开发一些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满足市场大众消费需求。要用精品的声誉为大众产品树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打开市场销路,实现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展览以及手工艺的比赛、评奖等渠道和方式,来普及宣传民间手工艺,吸引广大群众和中外游客参观、购买,扩大民间手工艺在国内外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们开始追求“田园乡村风格”的艺术品来装饰生活,农村手工艺产品已经在城里市场上开始升温热销。

四、结束语

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民间工艺品对于我们当下生活及打开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的民间艺术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弘扬。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发展,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大家的责任。

[本文为2009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面上项目结题论文(项目编号SM200910020004),课题名称:《北京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京郊农村手工艺(纸贴画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董晓萍著.全球化与民俗保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云主编.品牌学―原理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郑军,乌琨编著.民间手工艺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4.张丽君著.中华工艺.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

5.朱文华.浅谈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中手工艺流失问题.2011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2篇

民营经济行政障碍管理论文

【摘要】民营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其面临的行政障碍问题的妥善解决,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民营经济;行政障碍;发展保障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民营经济也已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民营经济面临着诸多行政障碍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将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行政障碍问题

(一)政府管理职能不完善,有关政府部门缺乏协调和配合,管理混乱、失调、低效,政府对企业的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从目前的现状看:政府各职能部门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民营企业的日常业务指导工作不足,在资金融通、解决场地、水电路提供、市场开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税费征收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方面缺乏支持,在企业经营项目选择、产业方向发展、消费分配、依法经营等方面缺乏引导,在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缺乏事前监督,事后处罚也大多严于国有企业,部门制约、部门限制现象严重,政府所应具有的宏观调控功能即规划、领导、组织、引导、协调、督促、规范、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由于重视程度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政策缺陷,政策环境不公平的

各地区长期存在“重公轻私”、“重大轻小”现象,由于重视程度的差异,占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这其中既有存在于不同所有制之间,也有存在于同一所有制内部由于性质或规模大小不同所带来的不公平政策环境。其中,较为突出的政策缺陷有:税费政策上针对性差、随意性强、标准高;贷款(金融)政策上始终游离于融资计划之外,获取成本也要高于国有企业;用地用房政策上尚未将其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实行合理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产业指导、技术指导政策上存在明显欠缺,政策的导向与调整作用不甚明显;在法律保护政策上也较为缺乏,与现实也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3.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针对性差,不适应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民营经济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法律,这些立法为民营企业的广泛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民营企业立法远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现行诸多法规大多法律效力较低且不系统,各种经济成分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规定不平衡,有些法律、法规现实操作性差,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麻烦,缺少相应的法律保护;此外,地方性法律、法规也较匮乏。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行政障碍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行政软件上的原因(行政观念、行政道德、行政心理等行政因素)

1.对民营经济发展认识不一,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识滞后,导致行动迟缓。目前,仍有一部分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用过去的一些旧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来看待民营经济,成为束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各级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已有所感知,但思想解放还不到位,认识还不够深刻,还缺乏从战略高度对于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这种长期的错误思想影响,使不少部门和人员对民营经济有偏见,这也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发展意识,更缺乏相应的公平待遇意识。

2.政府部门利益驱动导致其行为普遍商业化,即重收费、轻管理、轻服务。由于政府机构、职能改革迟滞,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必然转变为一种垄断性的利益资源,各类行政主管机关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行政行为市场化、商业化,某些行政机关为了获取利益,故意封锁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并制造信息传输失真,使决策实施变形。例如:一些部门或地区统计上弄虚作假,会计中的两账并存,情况汇报中的扩张或化小,建议中某些追求私利的导向,使行政运行过程发生或明或暗的紊乱;还有的部门对法律法规、中央政策(例如禁止乱收费、乱摊派等),不仅不做积极的宣传,贯彻执行,反而拦截封锁,拖延抵制,为自己违法乱纪提供方便。

3.现行政府机构冗员,行政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现阶段行政所需要的精神追求和行政知识,难以掌握行政规律及抵挡利益的诱惑。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人员过多、素质较低现象仍较突出,加之现实中又存在社会强烈的功利氛围的冲击,催生了一些行政人员较强的利益追求及非正当谋利的欲望,行政人员的精神追求失去合理的依托,就易于将自己同化于社会功利个体,为以权谋利提供了动力。因此,这些缺乏规范行政所需要的精神追求和行政知识的行政人员难以掌握行政规律及抵挡利益的诱惑,为谋求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而任意妄为,使办事结果与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悖。

(二)行政硬件上的原因(体制性因素)

1.政府行政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政府机构改革严重滞后。应该承认,政治体制改革较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性是行政行为障碍现象放任和蔓延的深层原因,现阶段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政府在双轨运行状态中行使应由市场主体拥有的权力,由于改革措施的不到位,致使管理界限不清晰,市场机制不完备,法制建设不完善,为行政行为障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加上民营经济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政府服务的支持,更为诱发行政行为障碍提供了体制上的便利条件和繁衍土壤。

2.行政权利结构不合理,各个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没有理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职责交叉现象仍严重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据调查显示:政府职能部门存在办事环节繁多,相互推脱,办事效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从这些反映可以看出,现阶段行政权力结构还不尽合理,政府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没有理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职责交叉、多头负责的现象仍严重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由于沟通不良、协调不够,有些应由政府管理的社会领域,却无人管理,出现“管理真空地带”,有些社会领域各行业管理部门争着管,出现多头管理,重点管理,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扯皮,互相拆台。

3.政府行为规范不健全,行政责任机制不完善、不配套,加之监督不力,极大地削弱了对不规范政府行为的制约力。政府缺陷的诸多表现显然都同行政人员的非规范运作相关,由于受行政职能不确定、立法机制不完善、执法主体不明等因素的制约,完整的行政人员行为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行政行为规范很不健全。而且,由于社会转型时期行政活动的复杂性、行政职能的不确定性及行政改革的不深入和不配套,使行政责任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责任机制很不完善,同时,现阶段对政府的监督,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存在监督不力的状况,极大地削弱了对不规范政府行为及相关行政人员的制约力。

三、消除行政障碍、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要彻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摒弃掉旧的思维定式和办事方式,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专门的行业管理之中,要做到同其它企业一样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认真推行目标管理。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数量、规模、产值等指标作具体量化,形成层层有任务、人人有压力、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的发展局面,二是定期考核,严格目标督查管理,并把结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内容,奖优罚劣,加压驱动,鞭策促进,整体推进。

(二)加强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完善政府职能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其发展的政府环境

首先,要逐步完善相关机构建设,进一步协调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政策、法律、管理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指导、服务和协调等工作,统筹安排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作。其次,要合理配置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的人员及相应的责、权、利,坚决克服人浮于事及人员力量不足的两极化现象,同时应进一步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行为程序,并加强监督力度,有力促进秉公执政,保证执政的公正有效性。第三,应尽快修改原有限制甚至歧视其发展的不合理政策,一些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要及时消除,尽快做到平等对待及落实到位,加大政策的促动作用。第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把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体现到具体行动上来。

(三)健全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制环境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并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区应加快立法步伐,研究、制订、完善一些地方性的配套法规,把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其次,要健全行政立法机制,加强行政立法,规范行政行为,使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彼此配套,政府行政立法要避免空洞无力,要尽可能的明确、具体,并要有相应的制裁强制措施,相应监督主体也要制订法规明确行为,确保给予有效的监督制约。再次,要尽快制定强有力的统一的收费政策,坚决制止“四乱”,对屡禁不止的“四乱”行为,严肃查处。同时,企业也要敢于举报,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玉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前景[J].当代经济论坛,2007,(1).

[2]李连进,王强.政府行为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3).

[3]李守身,黄永强.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及扶持建议[J].体制改革,2006,(8).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3篇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创业文化,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富民经济,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有多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多快。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和宣传活动,加强创业文化建设,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加大对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民营经济创业典型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县委提出的“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突破口之一。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心,使政府职能部门增强为民营经济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认真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质。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开放。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投资建设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制定和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省委提出的“三创”的有利契机,立足本地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民营经济大发展这篇大文章。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越位的退出来,错位的调过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加大软环境工作整治力度,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维护和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投资者、创业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把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xx市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以高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为xx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已成为关系双辽市全局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增强城乡经济活力,实现双辽县域经济突破的战略之举。为此,在赴长江三角洲考察学习期间,围绕如何优化政策环境,促进私营个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认真解读和吸纳了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市的政策意见精华内容,结合xx市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思

考意见:

一.放开政策,放开手脚。

可以说,哪里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哪里的经济总量增长就比较快,社会就比较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显著提高。因此,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突破、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全民创业是掀起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关键是观念和行动。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硬件条件(资源、气候等)不差,差的就是外部环境(社会舆论、人们的观念等),在号召全民创业的同时,各级政府要率先行动起来,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要使各级领导从允许民营经济发展转变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来;使各相关职能部门从消极的“管”转变到积极主动服务上来;使广大群众从“小富即安”转变到积极创业上来。进而,使我市的资本、劳动、技术、管理等一切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要通过制定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要允许私营个体经济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投资创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以及学生公寓、食堂等教育后勤设施;投资文化、体育产业化项目和科普、旅游、民政社会福利设施。建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市财政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提供创业辅导和服务、提供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对接服务、提供教育培训及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等。加快形成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可安排部分财政性资金,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建立双辽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并对其他由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打破现有归属原投资部门管理的界限。鼓励法人资本,民间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设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助担保机构。切实解决担保机构的风险分但问题,贯彻银行、担保公司、地方政府(财政)三方合理分担办法。

三.加强对私营个体企业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提高。

要积极开展面向私营个体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要把私营个体企业家培养纳入到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鼓励私营企业家参加有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私营个体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在调干、调工立户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流向私营企业的人员,原单位要按规定办理工作调动和有关保险结转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障碍。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环境优化;金融支持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欧债危机继发。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明显增大,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势单力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中遇到了更多新的挑战。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中坚力量。

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1.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加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9%上升到2011年4月57.7%,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以上,远远高于全国GDP的平均增长水平,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在部分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据统计,截至2011年9月份,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了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达25万亿,各地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在投资规模上,截至2011年10月,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2万亿,占全国的58.9%。在出口数额上,截至2011年11月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了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2.民营经济是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托。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等特性使得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民营经济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通过市场实现。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客观上为国有经济提供了示范和激励,使国有企业迫切的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推动国营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加快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经济主体转化的过程。民营经济参与国有资产重组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此外,民营经济的运营特点和自身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民营经济的兴起不仅有利于各种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竞争,也促进了市场规则的建立与完善。2011年4月,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延续了近两年来民营公司上市的强劲势头,在组织结构日趋优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不仅仅拥有行业内的关键核心技术。

3.民营经济在吸纳劳动力、解决国民就业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目前,我国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23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8%。这些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创造约60%的GDP并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民营经济更是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9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我国,就业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增速密切相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实现就业人数120~130万人。过去数年我国GDP8%以上的增长率有力保障了每年1000万新增人口的就业需求。

4.民营经济的繁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藏富于民的必然选择。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中、东、西部发展存在各种不同差距,民营经济在调节缩小区域间差距、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9月相较2010年底,中部地区私营企业户数增长幅度13.8%,注册资金增长27.6%,西部地区户数增长,注册资金增长35.4%,均快于东部地区。在组织结构上,公司制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9月份,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超过780万家和2.6万多家,各自增长12%和27.7%,增长率显著高于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欧债危机继发。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也明显增大,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势单力薄,经不起危机的冲击,在发展中面临更多挑战。

1.生产成本高。最主要的问题是生产经营成本高,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型、微型企业应该应对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租金、汇率的变动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消化能力弱,生产经营处于微利或无利状态,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2.税费过高。有些企业涉税额度高,有些小型、微型企业交纳金额超过净利润。税制设置不合理,存在重复征税现象,征税项目过多,征收随意性大。

3.融资难。商业银行虽然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仍然不足,从贷款投向上看,依然主要是投放给大中型企业,专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小型金融机构发展不足,民营融资成本普遍偏高。

4.招工难。小型、微型企业职工招不进,留不住,聘请竞争型人才小城市比大城市难,招收普通工人,东南沿海比西部地区难。这种用工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在较长时期内仍然要存在。

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从多方面共同着手,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一)发挥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改革中的引导作用

1.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好遵循经济规律的宏观指导作

用。目前,市场经济的大方向及大趋势已经明朗,市场化进程潮流不可阻挡,地方政府应顺应这一大势,充分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为民营企业打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

2.要充分发挥好夯实市场化微观基础的作用。政府在发挥这一作用应该努力做到: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在参与国内外竞争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要充分发挥好提升民营企业产业素质的引导作用。民营企业的产业素质不高,导致其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变,从而束缚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民营企业产业素质的提高,稳步提高民营规模经济,消除制约产业规模扩大的各种行政障碍;努力完善市场竞争秩序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得到合理发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深化改革,大力支持技术创兴。

(二)打破自身局限,提升民营经济竞争力

在外部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中国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阻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是克服当前众多民营企业制度缺陷的长效治理机制。

1.鼓励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多元化产权制度的创新。产权模糊的问题在家族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埋下隐患。家族式民营企业要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首要需要做出的改变就是明晰产权关系摆脱单一的产权结构,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向现代化企业产权制度转变。

2.开展管理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的专业化及特色化。民营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随着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而日渐落伍,积极创新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方法,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对于帮助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现代化、国际化影响深远。

3.加强企业组织制度创新,规范治理结构。民营企业组织制度的改革应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组织管理机制进行改善。两权分离、科学划分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的职责、建立严格的制约监督机制等有效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企业组织制度规范的重要举措。

(三)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文化环境

1.民营企业自身需要文化支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一个有活的灵魂的企业才有真正的发展潜力,国内外一流的企业都有其一流的特色企业文化支撑。民营企业只有培育建立起了适合自身企业发展道路的特色文化才有企业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坚实基础。民营企业完整的文化体系包括:企业上下员工共同价值观、担负社会责任的经营哲学、具有独特企业精神的塑造、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等,民营企业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2.注重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形象也成为社会公众监督企业、规范企业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从企业经营的各方面一起入手解决,才能为企业树立社会认同的“值得信任”、“可靠”的形象提供可能。企业形象也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经营秩序的一项无形的标准以供参考,民营企业应该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努力树立民族企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积极向上的形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安定与繁荣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3.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媒体责任。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和公正的日常生活,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也赋予了其深刻的社会责任。舆论传媒除了把握政治方向,更重要的是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责任。现代传媒的影响力可以为我国民营经济提供政策导向、观念引导及知识的学习与普及等服务。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及时高效的市场信息,营造有利的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是媒体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组成部分。

(四)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1.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的完善。加快我国股票市场及债券市场的发展、健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助于更广泛全面的满足多种类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我国创业板的建立就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过程,其现实意义远远超过了它带来的经济意义,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