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89-02
0 引言
经济发展模式是影响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面对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国情,要确保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如果不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
1 传统发展模式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内部失衡
传统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过去,我们曾经或正在以经济增长论发展,或将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将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作为发展的最大动力。这种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片面关注的结果必然造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内部失衡。
生态系统的失衡,使生态环境自有的生命支持功能与生态服务功能降低,导致生态资源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稀缺资源,甚致造成环境灾难。传统发展模式随着人口的膨胀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在造成自然环境不可逆转性破坏的同时,也削弱了生态支持能力和服务功能,使生态濒临崩溃的状态。虽然环境影响的滞后性使我们目前无法准确测定人类距离全球生态极限还有多远,但我们却清楚地看到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沙化、臭氧层空洞等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灾难,伴随着人类跨入了21世纪,成为新世纪的难解之结,而且其影响远远超出地或的界线。
经济系统的失衡,使经济发展的持续能力降低,也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引起恶性竟争。其实发展即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实现经济与文化、政治和环境的相互协调,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的人文性和价值性,谋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繁荣。
2 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基本特征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组织企业内部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二是区域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三是社会层面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体系。基本特征是:建立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源的循环。
四是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基本特征是:把整个社会作为循环经济的整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负担最小化,把全社会建成循环型经济社会。
3 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举措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对进口方面来讲,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
[3]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5年
[4]麦文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发
展新趋势及策略选择[J].中国检验检疫,2006,(7)
【关键词】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经济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上,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自然生态恶化。应该要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高消耗、高环境污染的高增长转向低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高增长,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没有条件实现高消费资源生产型、高消费生活型的物质高度现代化。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相对短缺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基于上面众多原因,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按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环境污染主要包含: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矿山废水、废渣等。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比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人们环境意识也有提高。下面以水污染为例,进行了阐述:
我国水污染现状比较严峻,其中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另外我国的荒漠化程度也令人堪忧。目前,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利用,当代人侵夺了属于后代人的资源环境,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施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实施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经济问题、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的问题。环境污染应当从经济发展方式上找出问题所在,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策略,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要保证长远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对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构建,它不仅仅支撑着生命系统的延续,还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平衡,使得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发展。 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 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也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
总之,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按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明礼.浅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学院学报,2001(04).
[2]吴亚鸾.浅论环境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华建设,2009(10).P52-53.
一、现代物流发展状况
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给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实现了服务、信息、物质从生产到销售流动,对服务、物质、信息等方面的保护管理产生了重要作用,为各项事业低成本、高效的运转奠定了基础,物流管理可以有效实现物质、信息、服务的实施、计划和控制。物流活动主要包括仓储、运输、配送、装卸、包装等,在此基础上需要信息活动的调控,物流活动需要信息活动的支持,只有保持信息的通畅,才能保证各种物流活动协调向前推动,才能从根本上节约物流活动环节成本,为实现物流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现代物流管理的范围广、环节多、周期长。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开始,对生产全过程提供物流支持,最终实现对营销活动的协调和控制,只有对全过程中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才能保持整个链条处于一个系统范围内。物流管理不仅需要对各种实物进行规划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实物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管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物流已经对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生产全过程获取更多收益的重要保证。
现代物流的产生与时展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现代物流越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志,只有发展好现代物流业才能保证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现代物流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丰厚的利润,因此现代物流被称为是“第三利润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交换、物质交换、服务交换越来越频繁,对现代物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全面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才能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对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重视,实现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强,因此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研究的重点。物流活动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物流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保持物流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的发展对物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同样要求物流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经济、物流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越来越频繁的物流活动和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废弃物增加、交通堵塞等。此现状与全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不对称的。因此,只有对绿色物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制定好现代物流管理的政策,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物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物流活动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三者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三方利益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管理,只有从根本上处理好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物流活动得到很好的发展的同时,必然带动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总量增加又反作用于物流活动,导致物流活动更加平凡,产生的经济效应更加明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式需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很多物流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只有转变物流活动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发挥自身的力量,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现代物流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是很强烈的,所以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公路货车运输的频繁,导致能源消耗过多,对城市会产生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交通的频繁性对城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压力;物流商品包装的豪华性和一次性,另外,使用的材料具有污染性,导致垃圾增加、资源浪费加重,所以对环境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当前很多商品采取分散性加工流动模式,资源很难得到很好的利用,能源消耗相对较大,流通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很难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物流对推动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文明的程度在信息社会环境下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必须以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因此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重大课题,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已成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能牺牲下一带的环境和资源,只有按照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达到社会各项事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才能保证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物流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只有按照绿色物流管理的模式发展,才能实现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证商品的流通、生产和消费对未来的商品流通、生产和消费不产生影响,才能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代物流管理活动必须要以环境保护为根本出发点,只有改变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单向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当前只有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物流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现代物流系统从根本上说必须是符合消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健康系统,才能保证经济环境与经济效益共生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物流的模型。绿色物流必须以降低环境污染为基础。只有把资源消耗的减少为根本目标,才能更好的把现代物流技术运用到物流管理中,现代物流管理必须从储存、包装、运输、装卸、加工等环节进行展开,才能实现绿色物流和专业物流的目标。绿色物流贯穿于整个物流环节的始终。只有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保证物流环节实施的规范性,才能实现物流管理的协调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绿色物流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都和节约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两个角度对物流进行管理,才能保证实现绿色物流管理,才能保证物流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绿色物流发展的策略
摘要:介绍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得让相关理论,辩证的阐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关系。创建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推进实施清洁生产,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并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于2003年1月1日和2009年1月1日分别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至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经济发展面临强大资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有了政策基础和法律保障,并实现了引入、发展的实践过程。
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
(一)清洁生产的内涵和产生
清洁生产是为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风险,而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实施的一种综合、预防性的战略对策。在清洁生产的定义中,改进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率、减小来自生产方面对人类自身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与风险,被确立为清洁生产这一战略对策的目标方向。其实施对象是包括生产过程及产品和服务的人类社会的全部生产活动。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激增、经济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加快,自然资源的使用消耗大幅增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并且废物污染任意、无序排放,进而造成生态环境状态不断的恶化。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面对生态环境破坏与恶化的严峻事实,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寞的春天》。随后,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进一步推进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同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洁生产正在孕育产生。
(二)清洁生产的发展
从全球整体来看,清洁生产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发起,经传播而推动的逐步形成过程。对于清洁生产本质的认识,可追溯到1976年,这一年欧洲共同体在巴黎召开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的国际研讨会”。在1979年又通过了此项宣言,后经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推动建立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严格实施末端控制,从而全面推动了清洁生产实践,同时,欧洲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但不同的是,欧洲是针对产品,采取综合的污染防治方式。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废物最小化”、“污染预防”、“源削减”等措施,总结发达国家污染预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了名为“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的战略和推广计划。在“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 上,清洁生产被写入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从此,清洁生产遍及了世界各地,并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
二、循环经济的衍生与实践(一) 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生产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构建生态产业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谐共融,建立一种生态的、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Reduce)、产品再利用原则(Reuse)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把传统经济模式: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流动的线性运行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资源的闭环流动的循环运行模式,便是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
(二)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 ( Cyclic Economy) 的思想萌芽伴随着环境保护思潮的兴起,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受发射到太空的宇宙飞船的启发, 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他把地球看成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 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 如果人们的经济发展依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并大量倾倒废物, 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 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在最初的环境保护实践中, 循环经济的理念, 没有得到积极地发展。相反,人们普遍采取的是当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 即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如今,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释了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是开创生态文明发展的最佳发展模式。
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一)清洁生产的实施有赖于循环经济的建立
虽然清洁生产在制度、法律上较为完善,但是其实施效果并不容乐观,只有在少数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里有所实施,企业对清洁生产的认识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必须说,清洁生产在我国没有规模化发展,针对重点的工作做了不少,但普遍的应用尚且不足,仍然是低层次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已有的“点”的工作的基础上,树立循环经济的思想和理念以扩大清洁生产实施的面。
(二)在循环经济中突出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
在循环经济的资源-产品-再资源的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清洁生产,所应用的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清洁生产技术,在推行循环经济的进程中应始终把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放在第一位。
(三)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是循环经济中的微观主体
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而实施清洁生产是这些企业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解决如何在宏观领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微观主体如何最大可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替代,才能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
(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必须必须搞好中长远规划,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意识。建立健全的环境标志,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限期更新换代。清洁生产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理念,其二者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束语
全面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倡导可持续性消费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张天柱 石磊 贾小平.清洁生产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奚旦立.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北京:化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