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次会议共有三项内容,下面首先请公司党委副书记**同志传达集团公司《关于应对市场变化强化经营管理保障集团公司平稳发展的紧急通知》;
下面,请公司总经理同志**集团公司总经理在11月12日集团公司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刚才**书记和**总分别把集团公司的紧急通知和**总经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给了大家,形势分析和具体要求都说的非常清楚,我就不重复了。针对本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三点:
一、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做好此次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工作
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非常严峻,受**金融危机剧烈影响,作为基础能源产业的煤炭业也受到严重的冲击,集团公司当前形势不容乐观,虽然暂时还没有显现的特别厉害,但是据有关专家分析,煤炭行业将会在明年第二季度步入严冬期,而且还没有专家能估计出来这个严冬期到底会有多长,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虽然我们属农业行业,看起来和集团公司的煤炭主业关系不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公司还在依靠吃集团公司经费补贴维持着正常运转,并且任何企业的发展也都不可能游离于市场之外,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万一再次出现90年代末期那场令人寒心的亚洲经济危机,集团公司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们势必也要受到严重影响。
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单位领导干部会后一定要把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当作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认清当前形势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仅要把集团公司当前形势讲清讲透,还要把我们公司有关改制的形势讲清,政策讲透,措施讲实。要正确认识当前公司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引领干部职工全面看形势,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看现状,又要看趋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理清思路,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麻木不仁、心,切实把这次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出实效来。
二、扎实做好公司当前各项工作,积极应对严峻形势的挑战
总经理的讲话中,对广大矿区干部职工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去认真抓好抓实自己手头的各项工作,确保公司当前的改革改制工作顺利完成,这就是积极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的最好方法。
首先我们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现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急剧变化,集团公司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这次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我们怕没有用,躲也躲不掉,我们只有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发展,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一切负面效应,越是在困难的形势下,我们越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只有依靠我们齐心协力加快发展才能破解难题,应对挑战。我们要按照公司的总体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其次我们要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我们公司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改革还没有完全完成,改制工作又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公司改革改制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规范和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单位党政正职要切实负起责任,从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开始,落实基层领导办公会制度和党支部议事规则,重大事项一定要集体决策,并形成会议记录存档备查。同时公司将出台领导责任追究制度,追究领导的渎职失职及因个人独权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的责任,以进一步促使各级领导者全面、认真、合法履行岗位职责。各单位领导要结合本单位生产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从新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优化业务流程的角度去思考这项工作,努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去堵塞各种管理漏洞,要确保各项工作不留后遗症,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最后我们还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集团公司领导在多次讲话中都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由于我们公司还是长年依靠吃经费补贴生存,暂时还没有盈利能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我们要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决杜绝奢侈浪费,坚决遏制公款大吃大喝行为,不该花的钱不要花,能省的钱省着花,要学会精打细算过日子,把钱用在刀刃上。在外部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们只有齐心协力从内部挖潜,才能共同度过难关。
三、进一步加强稳定工作,确保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摘要:新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在金融危机的后期效应影响下,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哪里?我国经济在未来如何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在文章中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文化产业 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编辑。
1.国外经济形势现状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美国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持续显现,经济增长乏力,美欧民众悲观的看空未来的经济形势,国内需求低迷。近期美国的社会中低层“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持续升级,已经扩散到世界很多城市。这些外部因素直接影响到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中国经济,东部地区加工型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温州的企业主跑路直接原因是高利贷资金断裂,而更为深层的影响则是订单持续减少,且加工的利润率低下。
2.国内经济形势现状 二、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1.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计划的提出
以上种种经济形势使得经济人士和普通民众普遍担忧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虽然近期出炉的经济指数表明中国的经济并没有恶化到恐慌的程度,依旧保持了稳定的发展,但已经习惯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全世界迫切需要看到中国经济新的积极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性计划,使得我们对中国经济形成了新的预期。
文化产业能否成为中国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呢?中国经济能否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加大健康指数的权重?我认为这主要取决与文化大发展战略中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决心和力度以及民众参与的范围和程度。
经过3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以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精神文化层面的产品同样应当遵循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机制。以市场为主的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活跃因子参与到文化大发展的进程中,有利于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形成。如果以政府政策主导为主,很容易就陷入一种形式主义、口号主义的怪圈,但政府要发挥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要对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给予鼓励和支持,建立有效的文化经营主体管理机制,让有活力、有实力、积极向上的参与者充分施展。
2.文化产业繁荣的决定因素分析
任何市场的繁荣取决与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持续的大量的消费需求。还要有持续的、与需求相匹配的供给,两者缺一不可。文化市场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同样如此。
第一,从文化市场的需求来看,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必将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但是,我们注意到,由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总体水平与世界整体水平差距巨大,我们采取了恶补经济的政策手段,使得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提高,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直没有得到实际的重视。到目前,在我们的精神文化层面形成了巨大的亏空。
从社会现象来看,社会各个阶层在物质文化丰富的今天出现的浮躁症状,例如官员腐败、炫富、包二奶、炒作、拜金主义、文化无用论、享乐主义,一些地方出现的赌博、等社会不正之风,更有社会道德淡漠、损人利己等诸多社会盲从意识等等,都是积极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没能及时有效的占据大众文化市场而导致的扭曲的、低俗的、甚至是倒退的文化占据了大众的头脑而造成的结果。
关键词: 经济形势 ;放缓;调控;政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1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运行总体上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是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的情况。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趋于非常缓慢的上升状态;我国经济自身发展也出现很多的问题,结构化的不合理使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境,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要坚定的深化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发展具有活力,让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平稳较快发展。
一、当今国内经济的总体经济发展形势
(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或萎缩,出口增长压力增加
国际上,金融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大,世界经济走进低迷,发展相当缓慢,全球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情况也不容乐观。IMF秋季报告显示,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发达国家经济有所改善,美 、日和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呈低速增长态势,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呈分化趋势,印度稳定增长,俄罗斯、巴西、中东等国经济继续衰退。各国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分化,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加快,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再加上受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替代部分进口,世界产业分工发生调整和转移、全球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使得出口增长压力不断增加。
(二)CPI持续上涨,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根据今年相关数据的出台,对通货膨胀的预判,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CPI较此前大幅上涨,其中的主要因素是寒潮和春节因素造成的蔬菜价格和猪肉价格上涨。信贷市场的下滑,使得人们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在市场造成一种通胀局面。
(三)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有放缓态势
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负重明显,当今社会伴随着人口红利达到顶峰,人们面临着高强度的双重压力,于是保守消费,甚至于不敢消费;另外,收入不平等和地区差异日益扩大,如当今的北上广深和一些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国家又通过增加财产梯度增税,但是当今来看效果不是特别明显,我们切身看到郭明收入差距呈缓慢放大趋势,这也制约了内需的增长。
(四)楼市、股市持续走高,很多人热衷于加大对这两方面的投资
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出现的买房热潮,如上海的离婚买房热潮,还有合肥房价的一路飙升。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长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行业,这不仅与中国的“家文化”有关,同时也与房地产市场的囤积居奇有关,我们常会看到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有大量住房却说没房子,从而使得想买房的人更加紧张,于是更多的人加入,抢购房子,形成一个供不应求的紧俏局面,这也造成了房价不断上涨。
二、相关的调控政策
(一)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尽管随着国际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出口面临着巨大压力,但随着外贸结构的调整以及动力转换加快,相信我国的出口压力会得到相应缓解。
1.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比重,集中主要力量,使得一般贸易出口成为拉动出口的核心
2.增加民营企业进出口
3.关注和鼓励广东等主要外贸省市表现
(二)缓解通胀的相关政策
尽管CPI走高,短期内无法降低,但是国家可以从别的途径降低国内通胀情况,防止通胀情况的失控,使其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1.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过各种途径来收紧流动性,比如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公众出售债券,提高再贴现率等或者直接采用行政手段控制信贷额度。
2.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了税收,总体相当于支出减少,而支出减少进一步会引发投资的减少,最终会降低需求,使得物价回落。
3.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
针对我国国民收入贫富差异的日益明显以及地区差异的进一步加大,除了加强对发展偏弱地区的政策扶持,还要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众所周知,我们可能不怕贫穷,但是如果两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太大,势必会让贫穷者心生绝望,从而不利于社会安定,由此可见,财富分配很重要,它不仅关系民生,更关系社会安定,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缓解这一情况。
(三)适度扩大内需
只有解决好人们基本的生活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人们感受到生活有了保障,他们才能放心大胆的消费。
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应该建设更多的廉租住房,加快对棚户区的盖在和重建,整改农村危房,使得人人有所居,安定和温暖民心 。
2.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李总理从任职以砭褪分重视高铁建设,多次向国外推广,我们要加快交通信息网建设,实现海陆空联动,加强区域经济的联系,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国民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采用相关鼓励政策,宣传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环保无小事,关爱共同的生存家园,我们人人有责。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道路、垃圾、燃料等都长期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关系农民生活环境更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让农民获得幸福感,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5.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6.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农民的收入大部分还是靠卖粮食的,我们要关注粮食收购,真正的为农民的生活做出保障,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使他们的养老金和生活补助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提升。
(四)加强对楼市、股市的调控,防止投机行为
针对出现的买房热,政府要继续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同时要加强对民众的引导和对市场的管理,防止出现囤积居奇,政府还可以加快安居工程和廉租住房建设,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王国灿.经济增长的新节奏、新趋势[J].浙江经济,2013(8):30-31.
[2]王小广.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取向[J].前线,2011(1):31-34.
【关键词】当前 世界经济形势 金融危机 分析
当今的世界经济体系在现代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世界经济已经从以前的单独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一体化是指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 以世界市场形成为标志,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加快了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而且大大的的优化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促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发展,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然而美联储酝酿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没有消除,日本“安倍经济学”负面效应突出等发达国家的的经济政策风险,给世界经济前景带来诸多潜在的风险。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概况
(一)发达国家及组织的经济特点分析
(1)美国的经济特点分析。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形势,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下面就美国经济的当前形势进行分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它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使世界金融市场产生了剧烈的动荡。由于美国的金融风波在全球迅速发展,使得英国、德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组织纷纷向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以挽救本国的金融银行系统,使其受到的损失尽可能的减到最低。为了减少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正在制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构框架,主要内容有:让金融机构持有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美国国债相关证券自然到期,并脱离其资产负债表;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售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充分运用其他金融手段,例如允许银行将存款长时间放置美联储;对超额银行准备金支付利息;通过逆回购协议来稳定利率。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个政策可以使经济复苏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大众失业率有所降低,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
(2)欧洲的经济特点分析。世界上可以与美国经济体系抗衡的经济体系并不多,欧盟就是其中一个。在欧洲,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一共有17个,但是这17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太大,这就使得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使用同一种货币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2009年爆发的欧元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去年,欧元区的低收入国家希腊为了减少和高收入国家的收入差距,不惜向欧盟总部借债,不受约束的大量支出,为本国民众争取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发展机遇。在这期间,虽然希腊民众的工资上涨速度飞快,但是其消费入不敷出,使得国家经济经常处于赤字状态,从而令全国陷入债务危机,由于无法按时还清向欧盟的贷款,希腊也就无法继续借贷,使得国内银行没有资金可供民众消费,国内一度民怨沸腾。欧元区统一货币的本意是使得各个国家平等发展,逐步减小收入差距,但是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情况,不仅没有减小这种差距,反而使得差距进一步扩大。
(3)日本的经济特点分析。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也随着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有了缓和的迹象。但尽管在短期内,安倍政府的货币宽松政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宏观方向看,经济结构、人口老龄化以及高额的公共债务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绊脚石;从微观方向来看,民众消费税上调、企业间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安倍政府提出的经济学主要是指预先创造通货膨胀现象,当消费者预期察觉日本物价要上涨时,对于一些本来要买的商品,就会尽快的去购买,因而积极的带动消费及投资,进而扭转日本长年消费与投资极度低迷的状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安倍经济学”正在制造更大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消费税上调将使经济增速减缓、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日元汇率贬值,导致进口成本上升。而且,“安倍经济学”从实施以来,日本国内的国民储蓄率不断下降,企业固定投资增速出现疲软态势,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日本经济的进一步恶化。
(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特点
虽然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但是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呈现负增长的同时,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组织的经济增长势头稳定,实现了稳步发展,这些国家和组织就被称为新兴经济体系。世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系包括中国、印度和东盟等。
(1)中国的经济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渐提升,无论是从经济,人口,还是从科技,军事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国外的经济学家们也肯定了中国经济在全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着,从过去的贫穷国家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经济在全球中有着重要的平衡作用。这几年,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的宏观发展。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需求衰退周期逐渐转换为供给调整周期,并正由高速增长逐渐由中高速增长转变。关于增速放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所以,增速放缓是必然的事;成本要素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而且国家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大加强,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所以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市场需求不足。国内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现象在某些方面已经凸显出来,消费市场停滞不前,出口需求也有所减少,所以消费市场的萎缩也是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
(2)印度的经济特点。虽然印度的经济形势目前呈现一种疲软的态势,但是由于印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向世界发出维持巩固宏观经济的决心。并且积极的设立内阁投资委员会、对一些拖延已久的项目进行重新协商、通过网上拍卖应收款项为中小企业提供自由资本和低利率的贷款,这些措施会大大提升印度的投资潜力,继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高回报的金融产品有可能阻止印度储蓄水平下滑,从而尽可能降低这一轮经济危机对印度的影响。
二、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提出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贸易
虽然美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美国的强国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中的话语权仍有重要的地位。国际石油、黄金、粮食等交易仍然以美元为单位。这次的金融危机虽然使得美元贬值,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但是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经济对策可以有效的阻止经济增速的负增长。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有能力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到那时候,世界经济就有可能走出低迷的态势。
(二)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交流
当今的世界经济贸易呈现多元一体化的趋势,要想在全球化的经济中稳定发展,就要联合各方力量,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在国际贸易中,除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外, 各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加强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协定,强化南南合作、南北合作间的交流等,对建立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加强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提出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都极大动摇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而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就是欧元,但是欧元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而自顾不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扩大实行人民币互换的范围,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从而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运行;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3-0034-05
2012年同2011年相比,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各类风险明显增多;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及早准备预案,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因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国际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2011年虽然经历了一些波动,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第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增长1.8%,较2010年第三、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率指标表现良好,利润在GDP中的比重上升到了9.8%,接近历史峰值,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重新加速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两大主要经济体增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8%和2.2%,表明欧债危机的心理影响要大于对实质经济增长的影响。日本受强震影响,第一季度经济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3.5%,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下半年有望实现经济正增长。主要新兴经济体继续复苏,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同比增长分别为7.8%、4.2%、4.1%、4.0%、6.2%和7.2%,增速较2010年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复苏势头依然比较平稳。[1]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这将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同时,其复苏的基础却很脆弱,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之路仍然崎岖,我国财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一是发达国家财政风险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普遍大幅度增加,财政风险不断上升,不仅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影响,而且将对经济的持续复苏构成制约。二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近一个时期,新兴经济体虽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货币紧缩政策等,但通货膨胀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目前,国际资本仍然在不断流入新兴经济体,导致这些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日益加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宏观紧缩过度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依然较大。世界经济复苏以来,在需求增加、美元持续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呈现持续震荡攀升态势。虽然市场普遍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很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但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趋势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四是全球货币政策的走向存在不确定性。在发达国家财政风险加剧、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面临较大波动风险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又面临通胀上升压力的形势下,各国货币政策操作难度日益加大,处于两难境地,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存在明显不确定性。这势必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预期。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但综合各方面情况判断,2012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复苏态势,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私人需求有望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全年经济增速将比2011年有所放缓。2012年1月17日,世界银行的最新《2012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调低了2012年的增长率预测,对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2011年6月份的3.6%调低至2.5%和3.1%,把对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分别从2011年6月份的6.2%和2.7%调低至5.4%和1.4%。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增长与世界贸易已大幅减速,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朗。近日,联合国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也指出,世界经济在又一次大衰退的边缘摇摆,总产出的增长在2011年已经大幅减慢,预计2012年和2013年增长乏力。世界总产出的增长在2012年预计为2.6%,2013年为3.2%。
二、国内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运行渐趋平稳,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总体来看,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具有“两面”或“双向”特征,即有利条件和突出矛盾并存,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一)我国经济在有序回落中平稳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通胀压力依然比较严峻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从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率来看,2008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尚处在略高于10%的位势,而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则分别下降到9%和6.8%,到2009年第一季度更下降到6.2%的谷底;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扭转了下滑趋势,并逐季回升。2010年第一季度达到11.9%的高位,之后开始持续回落,下降至2010年第三季度的9.6%以后趋于平稳,2010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一、二、三、四季度的增速分别为9.8%、9.7%、9.5%、9.1%和8.9%,经济增长在有序回落中趋于平稳(详见图1)。[2]
第一,从供给面来看,工农业发展情况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较2011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了13.9%(详见图2)。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7 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 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详见图3)。其中,夏粮产量12 627万吨,增长2.5%;早稻产量3 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 218万吨,增长5.1%。[3]
第二,从需求面来看,三大需求增幅回落,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投资增长小幅回落,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 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8%(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6.1%)(详见图4)。消费名义增长小幅下滑,但实际增长回落较为明显。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 22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详见图5)。外需增长小幅回落,贸易顺差同比下降明显。2011年,进出口总额36 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完成18 9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口实现17 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 551亿美元,比2010年减少264亿美元(详见图6)。[4]出口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有所放缓。
总的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温和放缓,但仍处高位,经济运行渐趋平稳,我国经济正逐步进入平稳增长区间。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GDP增速将保持在8.5%左右的高位上平稳运行。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
1. 企业经济效益存在下滑的可能。2011年,成本不断上升已给我国工业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如国际油价上升了约25%,黄金和铜等重要金属价格上涨了约15%,铁矿砂价格同比大涨约50%。(2)国内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部分地区上涨20%以上。(3)由于持续货币紧缩,加大了企业融资压力,为保证正常运营,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高利率的民间借贷等形式进行融资,从而推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已从2011年初34.3%回落至1-11月份的24.4%,39个工业大类行业亏损面也有所扩大。如果这样的情况得以继续,将导致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进而对经济平稳增长带来负面影响。[5]
2. 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加速上涨,2011年7月份CPI同比涨幅创年度新高,达6.5%,控制物价上涨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综合采取货币财政和行政措施后,价格走势在8月份出现趋势性转折,增幅回落至6.2%。[6]之后,居民消费价格逐月回落,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详见图7)。尽管当前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但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物价上涨的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仍然强烈,近半数居民认为未来几个月物价可能继续上升。因此,未来的物价走势还存在反弹的可能,宏观经济政策对物价上涨仍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3. 节能减排形势日益严峻。2011年9月,国务院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方面,均较“十一五”有显著下降,并对各地方、各行业节能减排下达了任务分解目标,这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将对“两高一资”产业的增长形成一定的制约,影响经济增长。
(二)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2011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良好,财政运行基本正常。但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1.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03 740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央本级收入51 306亿元,同比增长20.8%;地方收入52 434亿元,同比增长29.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来看,主要源于以下四大因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201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9%(按可比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进出口总额增长22.5%,相应带动增值税、营业税、进口环节税收等较快增长。二是价格上涨带动相关税收增长。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1%,国内生产总值如按现价计算增长17.4%,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相应增加。三是企业效益较好带动企业所得税增长。2010年企业效益较好带动2011年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多,2011年企业利润总体增长带动预缴企业所得税增收。四是政策性增收因素。主要是非税收入中相当部分原在预算外专户管理,2011年按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属于转移性收入。据地方上报有关数据估算,2011年纳入公共预算管理的原预算外资金约2 500亿元,分别使地方和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提高6个和3个百分点。[7]
2. 财政支出进度加快,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国财政支出完成108 930亿元,同比增长21.2%。分级次看,中央财政支出完成56 414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6 514亿元,同比增长3.3%(剔除原列中央本级的车辆购置税支出从2011年起转列对地方转移支付因素后同比增长约11%);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9 900亿元,同比增长23.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了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的支持力度,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情况如下:教育支出16 116亿元,同比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6 367亿元,同比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 144亿元,同比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3 822亿元,同比增长60.8%;农林水事务支出9 890亿元,同比增长2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 890亿元,同比增长22.5%;[8]节能环保支出2 618亿元,同比增长7.2%;交通运输支出7 472亿元,同比增长36.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 653亿元,同比增长27.8%;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4 014亿元,同比增长15.2%;公共安全支出6 293亿元,同比增长14.1%;科学技术支出3 806亿元,同比增长17.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 109亿元,同比增长19%;国债付息支出2 388亿元,同比增长29.5%。[9]
3. 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风险不容忽视。总的来看,当前我国财政收支情况良好,财政运行基本平稳,但财政形势依然比较复杂。与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的基本态势相一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也将在继续回调中逐步趋于平稳,但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从收入方面来看,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但增收因素除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外,主要源于CPI上涨等非可持续因素。随着财政经济的发展,上述增收因素将逐步失效,财政增收也将随之逐步放缓。同时,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继续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都会减少收入。因此,2012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有所回落。从支出方面来看,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完成在建项目,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导致2012年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
同时,财政风险不容忽视。我国2009年财政赤字安排9 500亿元,已经接近3%的国际警戒线,国债发行余额占GDP的20%;2010、2011年财政赤字预算安排分别为8 500亿元和9 000亿元,赤字率虽然有所降低,但赤字规模却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地方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地方政府出于改善本地区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部分地方领导政绩观扭曲,盲目上马“领导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举债,从而形成巨大的债务规模。由于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为了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发起设立的,所以贷款的偿还需要依靠地方财政,即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偿还的关键。资料显示,2009年末的7.38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中的50%有足额土地抵押,其余均为无抵押担保或资本金不足的项目。2010年银监会披露,目前占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额27%的约2万亿元的贷款项目可以偿还本息;约占50%的4万亿元左右地方贷款存在第一还款源不足问题,属于可疑类贷款;另外,占23%比重的地方负债存在严重风险隐患,简易匡算其风险敞口达1.76万亿元。也就是说,大约70%贷款需要土地开发权、地方政府财政安排等第二还款来源的安排。[10]2011年,审计部门进行了大范围的债务统计和审查,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高达10.7万亿元,其中8.5万亿元为银行贷款,并且地方政府负债管理不透明,没有纳入预算管理,实际地方政府负债率可能更高。
2012―2013年将是我国地方债务偿债的高峰期,地方债务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1.8万亿元和1.2万亿元,偿债压力巨大。要消除地方债务集中到期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化解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借新债还旧债;二是地方政府通过出售或上市等方式变现自己持有的国有资产,以便偿还债务。从长期来看,上述途径都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相当一部分地方债务最终将直接或间接由财政承担,这就给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三)货币金融形势日趋向好,但金融风险需要高度关注
2011年上半年,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并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上调0.25个百分点。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使货币供应量持续减速,新增信贷资金明显减少。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2011年初,央行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不高于16%”。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部分资金外流、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实际增速仅有13.6%,年初目标圆满实现。2011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11月末高0.9个百分点(详见图8);狭义货币(M1)余额28.98万亿元,同比增长7.9%,比11月末高0.1个百分点。与2010年末的72.58万亿元货币存量相比,2011年我国货币供应增加了12.58万亿元。
从存贷款增长来看,2011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 901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4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 5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2亿元。2011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5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00亿元。
虽然央行已经先后多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便减少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抑制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长期处在较高水平,当前货币供应与GDP之比依然处于高位,大大超过主要经济大国水平。201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仍然增加7.47万亿元,特别是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 405亿元,同比多增1 823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受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2011年社会资金链条已经绷得很紧,特别是民间融资领域,已经出现逃债现象。2012年,若市场需求约束增强,资金回流困难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现象会增多,一旦发展蔓延起来,不仅民间融资信用体系会出现严重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和冲击。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极其复杂,既有有利条件和继续向好的趋向,也有突出矛盾和不利趋势,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在有序回落中平稳增长,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通胀压力依然比较严峻;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货币金融形势日趋向好,但金融风险需要高度关注。根据上述财政经济形势和运行特征,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性特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在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做出一些调整,不断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一方面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并将持续存在,宏观经济政策在“抑通胀”与“稳增长”之间的回旋余地较小,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难度日益增大。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温和放缓,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已逐步进入平稳增长区间,并且经济增速的适度降低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仍要以稳增长、控物价为重点,注意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化,并适时做出政策调整,着力在控物价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增长的平稳回调期,在“稳增长”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整体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适应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要在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作用重心的同时,加快作出如下调整:一是宏观调控从注重预测向预测与对策并重转变;二是政策操作从“定向”粗放向“定量”精细转变;三是不同政策工具从“齐抓共管”向“分工负责”转变。由于宏观经济政策两大核心目标发生了变化,因此从当前实际来看,可主要以货币政策完成反通胀任务,而主要以财政政策实现调整经济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生产供给体系等任务。
参考文献:
[1][5]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课题组.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9).
[2][10]于长革.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3).
[3][4]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stats.省略,2012-02-22.
[6]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11:宏观调控目标可基本实现2012:经济增速呈温和回调态势[J].宏观经济管理,2011,(11).
[7]孙勇,王璐.财政收入创新高缘于四大因素[N].经济日报,2012-01-21.
[8]李丽辉.去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N].人民日报,2012-01-21.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1年公共财政收支情况[EB/OL].mof.省略,2012-01-20.
Analysis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2012
Yu Changge
(Financial Science Institute, Ministry of Finance, Beijing 10014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