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下历史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献资料;历史与社会教学;作用
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新课改后,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所含文献资料的比重大为增加,近年来中考命题中文献材料也大幅度增多,阅读量和难度也相应增大。教材中文献资料的类型主要有制造情景型、知识补充型和知识归纳型三种类型,而且这些文献资料具有典型性、精辟性、教育性、感染性、权威性的特点,这些图文资料极大地丰富、充实了课本知识,并且拓展和深化了教材内容。所以,如何发挥文献资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合理运用文献资料,对不同的文献资料做到物尽其用,越发显得重要。但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平时备课经常舍近求远,脱离教材中的文献资料,花费大量时间去搜集课外资料,导致现成教材资源的闲置。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中文献资料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情景型文献资料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考力生长起来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创设情景型文献资料往往语言讲究,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某些还具有一定的情感启迪作用,使学生在阅读学习时感到一种精神震撼。特别是图片情景型文献资料更直观、更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手段。
二、利用知识补充型文献资料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知识补充型文献资料往往是学生已经通过书本的学习了解到了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文献资料的编入起到对课本知识补充说明作用,这种文献资料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部分。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最终目的应不在于让学生熟知和牢记具体的史实,而在于引导他们利用历史知识这个厚重的载体,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他们作为一代新人的思维能力。所以,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这一课时,引用了下列教材中的知识补充型文献资料来引导学生探究:在中中国清政府战败的因素有哪些?从中得出了哪些启示?
清朝开国后与西方通商近二百年,始终不知地球为圆形,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统治者死抱着祖宗成法“骑射为先”,长期轻视枪炮。清军入关200年后,半数士兵还使用着弓箭,刀矛。——节选自八下《历史与社会》教材P68页
学生通过上述材料分析得出:清政府愚昧无知,思想保守,军事技术落后,西方国家已使用枪炮等热兵器,我们国家还停留在使用弓箭、刀矛等冷兵器的阶段,最终导致英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导致双方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屈辱的历史结果。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和学习得出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深刻启迪。
通过对这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对当时背景和有关内容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多了解,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习惯。
三、利用知识归纳型文献资料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知识归纳型文献资料也经常在教材中出现,它把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或者事物的前因后果都已总结归纳出来,一目了然,不用老师教学生一看就懂了,遇到这样的文献资料我们该怎样处理?每一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时间上与前后史实有纵向关联,在空间上与其它地区(或国家)的史实有横向关联,在性质上与其它现象也有内在的关联。首先,在教学中要站在文综的角度启导学生的思维。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全面地综合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要从点发展到线到面的立体思维,才能完整地掌握和记忆所学的历史知识。第二,站在学科内综合的角度去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揭示历史事件内在本质的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多视角、多层次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比较、归类。把相似、相近的知识归纳在一起,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一般认识,加深对历史事物本质的理解,并应用于此后历史学习中同类事物的认识,使历史思维达到一个创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广华.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4.
[2] 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1988年版.
[3] 谢玉杰,王继光.中国历史文献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5]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