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发展;低碳经济;地位;建议

引言

低碳经济是通过低污染、低排放、低耗能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的实质性在于可以高效的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创造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和人类的生存发展为核心。林业对于发展低碳经济非常重要,在制定低碳经济的规划时,一定要加强林业在低碳经济里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

通过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出,因为受限于能源结构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首先,当前阶段我国以煤作为首要能源的局势很难改变。执行低碳经济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其次,需要大批资金以及现金的技术。只有通过创新的技术,在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和进步,才可以真正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构造;再次,高排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我国当前处在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虽然透过优化结构以及节能可以尽量降低碳的排放,可是从整体来讲,低碳依旧具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对于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地区来讲,建议避免赶潮流、形式化的现象出现。

当前对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以及讨论大部分都集中于工业、能源方面,而最具潜力的林业却被忽略。透过对林业的低碳措施,可以真正实现低碳以及减排的作用。所以,林业措施是加快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保护我国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生命安全的有效方针。加快植树造林,积极推广碳汇林业,提升森林碳汇的功能成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二、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建议

意识到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就应当扩大林业的发展,为了展现林业的有效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进:

1、合理规划,保护森林资源

发展林业要以合理规划为基础,保护好当前的森林资源。保护当前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1)创建森林保护的相关法律,以便可以有法可依;

(2)进一步完善林业资源的管理条例,建立森林保护法律条例,加大法律管理力度,提升保护林业资源的执法力度;

(3)定期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对于破坏森林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

(4)创建森林灾害救援团队,自然灾害极大的危害了森林,应当提升森林火灾的应对能力,让森林防火工作更加专业化;

(5)提升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能力。不断投入科技力量,创建有害生物监控预防体系,透过预防实现保护森林的目的。

2、全面开发林业,使得林业的经济可以实现循环发展

发展林业,通过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全面的开发林业,使得林业可以实现循环的发展。以往林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多弊端,无法使林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应当将观念进行改革,持续优化林业的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经济发展转型的步伐,构成林业经济的循环化发展。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创建林业的自然景区。在林业的发展规划里,应当把开发林业的景观资源当成重点内容,开发林业的自然景观,不断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建立转变林业发展的方式。目前,很多生态旅游景区都开发的非常成功,比如:西双版纳、九寨沟等一些森林景区。

(2)林业发展面向市场,对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合理规范林业产区,在短期内实现林业的丰产。

(3)全面完善林业的开发,进一步促进林业的经济发展。林业的发展要调整林业工业产品的构造,逐渐转变为以林业产品深加工的行业为主。

(4)扩大林业的产业链,培养新型产业,不断创建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尽快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快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市场的形成,提升林业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3、扩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林业的发展给予科技支持

林业的发展一定要依靠科技的支持,应当扩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创建林业科研机构,为林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1)加大林业的基础研究

想要使林业可以健康发展,就要制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只有不断加大对森林改变气候的影响研究,加大林业在增加碳汇作用上的科学研究,加大森林保护的基础研究,加大科技护林、科技育林的研究才能进一步加强林业的发展。

(2)创建和发展林业科技的推广体系

发展林业科技需要在生产的过程里进一步加快林业的发展。林业推广技术需要林业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所以,应当创建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转变重视科研而忽略推广的状态,不断推广林业科技,加快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3)建设林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团队

不论是对林业科技的研发还是推广来讲,都需要具备专业的团队。对于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应当关注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人才,储备大量专业、高层的林业科研人才。

4、加大林业知识宣传

林业的发展脱离不了百姓的参与。百姓需要通过科学引导、宣传来建立保护林业的概念。透过教育,让百姓可以深切的了解到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优势,意识到保护森林是如此迫切。透过宣传,提升人们的法律观念,让全社会都融入到林业的发展当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护森林资源。透过宣传和教育,提升百姓对低碳的意识,从而加强林业的发展。

结束语

低碳经济并非贫困经济,也并非只有高成本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只有不断加大林业的发展,才能降低污染,让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让人们对保护环境有着足够的重视,才能加大对林业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因此,只有将两者相互统一,才能让我们的环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清,常松.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现代林业建设[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第2篇

1.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2.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本文由收集整理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3.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4.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低碳经济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愈益认识到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林业既是产业建设的载体,也是生态建设的载体。现代林业的发展就是按照林业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规律,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系统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的双赢目标。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充裕的物质基础条件;林业产业的生态化,又促进林业潜能的循环释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依托和保障。森林是实施新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资源。

发展林业,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供给,对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修复生态系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国家战略。

5.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所谓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 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 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从而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森林碳汇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计,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2.48 万亿t的co2,其中1.15 万亿t 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当中。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co2形成生物量, 从而减缓温室效应。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碳素而成为碳汇,这就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森林具有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潜力。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6.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发展的建议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

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第3篇

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据2006年底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3℃;到2030年中国沿岸海平面可能上升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1]。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压力外,还面临三个方面的制约。

1.1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大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基于这一计算方法,我国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4×108t,美国是58×108t,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显得更加重要。

1.2低碳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以高能效技术来看,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即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近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而言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如果分领域来看,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我国虽已经初步掌握,但仍不成熟,产业化还有一定问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例如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短时间无法达到产业化的水平;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我们在系统控制方面,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1.3碳排放空间有限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资料显示,2010年年底我国全国装机容量达到9.66×108kW,5年增长了84%,发电量达到4.23×1012kWh,5年增长了72%;而人均用电量仅有3126kWh,这相当于美国1956年、英国1963年、日本1970年和韩国1993年的水平,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化完成时期人均用电量的65.8%,但是,2009年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却高达70.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9.4%)40多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应该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就是要从多个角度选取不同的指标,以反映不同的侧面,然后综合起来反映其整体状况。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1碳源消耗碳源消耗的多少,直接影响碳排放量的多少。碳源消耗得少,可再生能源使用得多,碳排放量就低;碳源消耗的多,可再生能源使用少,碳排放总量就高。所以,可选取化石能源消耗总量、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三个指标进行具体评价。之所以把“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从化石能源中单列出来,是因为煤炭在目前我国以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主要能源,而且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1)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在所有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相当高。化石能源消耗量越大,碳排放总量就越多。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之和。(2)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一般情况下,根据用途、设备及技术的不同,每吨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目前全球22%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因为煤炭燃烧所造成。所以我们选用“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作为评价低碳经济的一个具体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煤炭消耗总量/能源消耗总量。(3)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是指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在消耗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各种清洁能源之和/能源消耗总量。一般而言,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越大,低碳化程度越高,反之就低。

2.2碳排放量碳排放量是衡量单位、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指标,它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单位、区域的“低碳化”状况。在考查单位、区域的碳排放时,一般可选取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强度、碳强度4个指标进行具体评价。(1)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是指单位、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总和,按照日本学者茅阳一的Kaya公式:碳排放总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用量(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碳强度)。(2)人均碳排放量(碳足迹)。即单位、区域人均分摊的碳排放量,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总人口数。(3)碳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称碳强度(carbonintensity),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耗总量。能源种类不同,碳强度就不同。化石能源中,煤的碳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碳强度,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都是零碳能源。

2.3碳汇建设与交易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主要选取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3]。(1)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越高,则森林的碳汇作用越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对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作用也越强。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碳汇的主要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2)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所在地,也是碳源的核心区。城市碳汇对城市碳源减排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城市绿化覆盖率越高,城市碳汇水平越高,对城市碳源的抑制作用越强。具体计算方法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其中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3)碳汇交易。碳汇建设关键是建立碳交易体系,通过交易才能变现,通过变现才能形成财源,解决林业再发展的投入机制问题。研究并制定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林业碳汇交易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这一指标可考核政府和企业碳汇造林、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交易、项目运行规则和程序等全过程。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业 低碳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056-02

一、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

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后,经过“六五”至“十一五”30年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产值得到了惊人的增长。与1980年相比,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及“十一五”后期,建筑业总产值分别是1980年的2.35倍、20.19倍、43.56倍、120.42倍,264.4倍。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75864亿元。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1988年以来,除了在治理整顿时期和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5.5%左右,大部分省市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8%,部分地区超过了10%。建筑业在相当多地区成为本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税收贡献突出。2009年,由于4万亿元投资对建筑业的初次拉动作用最大,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7%,创历史新高。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建筑业的高投入与低增值性

建筑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 其生产也需要其他部门投入大量的资源。从直接消耗系数来看,建筑业在生产中投入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产品最多;其次,是投入金属产品制造业产品;第三,是对劳动者的需要。这三者是建筑业的主要直接消耗资源,这三个部门产品的投入量约占到中间投入总量的50%。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系统中众多的部门相关联。建筑业为全社会各个物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消耗钢材、木材、水泥、玻璃、五金等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30000多种规格的产品,联系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比建筑业与其他行业部门的投入率和增加值率,能够反映建筑业的增值能力水平。根据近年来中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投入产出数据,增加值率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2002年为0.639385,2005年为0.6153393。其次,是农业,同期分别为0.581917和0.5864551。相比之下,增加值率最低的是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同期仅为0.173766和0.826234。

建筑业属于增加值率较低的行业,同期仅为0.234396和0.2556999,而中间投入率则高达0.765604和0.7443001,是典型的高投入、低效益的行业。由于当前建筑业的增值能力不强,未来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本行业盈利能力将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建筑业的发展是非常有限的。

三、建筑业能耗规模

1.建筑业新建规模及能耗。建筑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以住宅为例,“十一五”以来,我国年均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4226万立米,年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419万立米。据初步测算,我国住宅使用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27%;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建筑能耗占了全球总能耗的50%以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还有上升的趋势。

2.行业能耗预测。本文选取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施工房屋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镇新建住宅面积、水电风电核电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共8个初始指标。

结合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理论对与建筑能耗有关的指标进行分析处理,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新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

选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并计算因子得分,建立公因子F为因变量、原始变量X为自变量的因子得分模型:

Fj=βj1X1+βj2X2+…βjpXp j=1,2…,m

最终得到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1所示。

本文将1980~2007年的建筑能耗及其影响因素指标共28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选取1989年,1998年及2007年的三年的数据作为模型的测试样本,其余25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Levenberg-Marquadt反传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其中目标误差goal=1e-010;最大循环次数epochs=1000;学习速率LP.lr=0.1;显示间隔次数=25。为得到输出结果,通过Y=Sim(net,p_test)进行仿真,网络输出结果为:T-test=(0.1704 0.3936 0.8429),建筑能耗的实际结果为:Y=(0.2256 0.3263 1.0000),可以看出最大的误差仅为0.1571,在合理的范围内。

利用该模型,对2009年统计年鉴中缺失的2008建筑能耗数据进行预测。根据各指标数据预测得到2008建筑能耗约为45571万吨标煤,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排放因子,按一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排放CO2量为2.66吨,排放NOx量为10.50kg,可知2008年预计由于建筑能耗而产生的CO2量为121218.86万吨,NOx排放量为478.49万吨。按照我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规模,预计“十二五”建筑业的行业能耗将达到年均61101.47万吨标煤。

四、“十二五”建筑业低碳经济的规模效益预测

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对低碳经济挑战”是“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发展基本战略之一。随着社会各界对建设项目建造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节能减排的外部约束加大,产业素质提高成为今后行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需求的前提下,建筑业必须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及材料。对此,建筑业企业必须制定建筑低碳经济应对战略,在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的指引下,尽早全面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政策,并引导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形成。

在此环境下,根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依据改革开放30年的建筑业统计数字预测,年均新建城镇住宅规模将达到年均8.8亿平方米,可带来年均节能效益:节约标准煤39715.96万吨,减少CO2排放量105644.4万吨。

五、结束语

建筑业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建筑业的高能耗致使整个行业的增值能力很低,我们应当看到建筑业向低碳转型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及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在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建筑业必须拿出切实可性的对策,以利于其未来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园,张森森,徐旭忠.推广建筑节能的经济大账,2006

2.康艳兵.强化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政策建议.能源政策研究,2006(4)

3.林涛,谢立辉,刘小平.建筑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应对措施.建筑经济,2005(7)

4.李志辉,罗平.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葛哲学,孙志强.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 R200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发展地摊经济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青苔经济;市场

“青苔经济”是北大王建国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把城乡里的小商小贩、个体工商户这类经济比作“青苔经济”,虽然并不怎么起眼,但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服务,且是就业主体。要是没有“青苔经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会上升很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应也会提高很多。 “青苔经济”之上是中小企业为主的“灌木经济”,再往上,是一些大企业,是“乔木经济”。保护“青苔经济”,不能忽略其价值。中国经济面临的三个主要危机,第一是外界环境不稳定可能影响中国的出口。第二是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速有可能减弱。第三是改革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又可能经济增长会低于我们的预期。

一、存在原因

“青苔经济”是一种自发形成的初级市场,起初象青苔一样星星点点,存在方式灵活,做一些简单的商品交换。就像我们司空见惯的步行街道或仅仅是一些星级酒店门口几百米的步道,早早晚晚,步道摆满了小摊贩的大三轮车支起的摊子,卖围巾、服装、饰品、烧烤等等,非常便宜。但随着交换的规模不断增大,频率越来越快,市场就形成了。而市场的形成,反过来又会促进分工的专业化,例如有人专门生产家禽,有人专门生产果蔬,专业程度慢慢得到深化,促进生产力提高。这种“青苔经济”既有便民作用,也能为缺乏专业技能或一时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一)摊贩的低成本诱惑。地摊小摊贩存在于全国各种规模的城市,多分布在人流密集的高校聚集区或居民区附近,人群的聚集给小摊贩们带来了较大的交易量,从而给他们提供了生存空间。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就是成本低,价格便宜,购买方便,这些特点吸引了很多的学生和周边的居民。笔者对安徽合肥大学城附近的小商贩进行了实地走访,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考察,收集相关数据,其中对小商贩的访谈采用了访谈中的无结构访谈,也就是对相关人群进行了非标准化访谈,全面了解了小摊贩的生存现状。通过对消费人群的数据整理,我们发现大学城周围的商贩主要的面向人群是在校大学生,兼周边居民。

(二)重要性综述。通过走访,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小商贩的存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们很多情况下去一次市中心买很多东西并不方便,然而这些摊贩经济的存在弥补了这些不足,让学生可以不出远门就买到生活必需品。通过学生的态度分析,有助于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小商贩存在的必要性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但也让我们思考它的存在带来的麻烦和负担。确实,青苔经济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节省了时间的同时也满足了我们的额生活需要,但是,这些青苔经济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商贩的存在堵塞了交通,使得原本就拥挤狭窄的道路更加水泄不通。由于这些商贩的小磨坊特性,无法对其卫生状况进行管理,很多不卫生不健康的食品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是我们亟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

二、青苔经济相关联者的关系分析

如何在维护市容和保证小摊贩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是很多城市管理者都想达到的境界,青苔经济的存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这些小摊贩的存在弥补了市场供给的某方面不足,他们的劳动应该被尊重,贡献也应该被认可。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如何规范和引导并恰当的管理是应该去思考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市场秩序是要以人为本的去管理而不是消除。同时,小摊贩的生存方式和现状也是需要改变和提高的,作为消费者也希望小商贩的卫生条件和买卖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三、对于管理“青苔经济”的政策建议

无论从帮助就业的角度,提供低廉产品和服务的角度,还是从市场形成的角度,“青苔经济”都不应该被轻视、被严苛地管制,而应给予支持,并助其变得更好。有人也许觉得“青苔市场”不美观,但如果不给这么个空间,问题可能会更多更大。截止目前,国家对于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的规范和管制仍未完善,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青苔经济的存在是有着牢固的根源的,首先,市场具有开放性,竞争性,在日常的生活中,由于小摊贩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保障了它的长期存在。从经济学上考虑,小商贩的需求决定了它的存在,这是由市场的供需理论决定的。在经济学的两个假设中,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并不是所有的大商店都满足经济的需要,从理性出发,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产生了满足人的心理的各种小商贩。

青苔经济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一定的特殊时期需要用这种生活方式去维持他们的生活。对于青苔经济的管理,我觉得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解小商贩的劳动与付出。改变对于小商贩不正确的认识与态度,不要歧视他们,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果实。应该意识到,很多小摊贩身上有着而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吃苦耐劳,勇于创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每一个通过艰苦劳动创造美好说的人我们都应该给与尊重。

(二)合理把握执法力度。有关执法部门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同时应该允许其有合理的生存空间。

(三)政府应该对其给以认可并加以适当的管理。统一规划商贩们的活动范围,这样易于对道路的清扫和疏导。通过协调,缓解商贩们和有关执法部门的矛盾与冲突,让小贩们理解并配合执法部门的管理,让小贩们的劳动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元 有关路边摊问题的初步调研方案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29)

[2]刘新宇 给小摊贩生路是城管的理想转身 中国报道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