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民营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人本管理

一、引言

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出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经济现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的经济成分。但是,由于诸多问题如战略定位、融资困难等,民营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并不等于它的潜在增长速度。因此,本文通过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揭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经济的非国民待遇问题

1.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这种融资状况在融资规模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民营经济发展进入资本与技术密集的产业提升阶段后,这种融资状况与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更加突出。

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源于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依赖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信贷资本化。然而,在国有金融机构有大量资金贷不出去,而在具有明晰的产权、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的民营企业方面又有许多好的项目融不到资。民间投资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筹资困难;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信贷考核的利益激励机制与风险约束机制不相称,贷款审批环节过多,均不利于民营企业贷款融资;在直接融资上,民营企业也受到歧视,政策缺乏公开性,市场准入门槛过高,导致民间投资项目的发展空间十分狭小;民间投资用地受到限制,不少民营企业用地不够规范,土地产权关系不够清晰,难以办理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无法提供贷款抵押。“融资难”瓶颈明显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2.税赋和法律方面的非国民待遇

在税赋方面的不平等主要反映在严重的所得税重复计征,法律方面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各类产权和产权关系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往往在事件的裁判上更多地被歧视。这些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民营经济的发展束手无策。

(二)某些产业领域内的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落后,过度和不当竞争严重

由于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加之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性产业领域的退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广大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这些行业的进入壁垒多数比较低,造成大量小型民营经济的进入,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适度的竞争对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是必要的,但无限度的恶性竞争则会使本来就弱小的民营资本遭受致命打击。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和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前几年煤炭行业中出现私营小煤窑遍地开花,造成煤炭行业因恶性竞争的全行业亏损以及引发后来的一系列小煤窑伤亡等安全事故频发等的现象。所以如何组织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形成合理规模和有序生产,已成为解决这些产业领域或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三)民营经济的信誉度差

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誉问题也很严重,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已形成的“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短期行为,对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伤害。这主要是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所造成的,其一,一些民营企业的纳税意识差,为了偷税漏税不惜违法做假账,使财务报表、会计表册失去可信性,致使在一些地方“民营经济”=“违法乱纪”=“弄虚作假”;其二,民营经济法律意识差的问题较突出,短期行为严重,一些企业为了获得短期效益或不义之财,大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从而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有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往来中长期拖欠贷款或拒不付款,失去了供应商的信用;其三,民营经济内部出现信用危机,一方面个别业主不守信用,如许诺给职工的工资待遇不能兑现或者百般克扣,从而失去职工的信任,另一方面,个别职业经理人不守信用,如携密跳槽、吃里扒外等。由此造成社会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偏见。

(四)民营经济结构不合理

1.民营企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

传统产业产品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慢,比重过低,区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

2.一些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的治理结构理论上讲能够做到合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一些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而一些民营企业则采取了两权分离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

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确立以发展民营经济为基点,联带其他经济(包括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对立的,是可以统一的;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长期发展的,而时间的长短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来确定的。然而,我们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仍然是集中力量改革旧有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以图实现原有体制的逐渐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渐进式“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早期改革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我国微观经济已经转换到按照市场原则运转的今天,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仍然在“破”而不在“立”,至今没有实质性调整,就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本人的观点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战略和政策基点,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把重点转移到加速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来,旧体制的改革要在新体制的塑造过程中逐一解决,但新体制的塑造一定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一模式能够被确认,那么,民营经济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战略环境。

(二)促使民营经济自身的制度改进,实行现代化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多数是由出资人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方式在起步阶段具有凝聚力强等优点,但它的局限性,如家长个人决策、接班人世袭、任人唯亲、产权封闭等弊端,已经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据世界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法律的不断完善,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也会走向现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善于经营、敢于决策的领导班子,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确立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规范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奖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结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

(三)民营企业要重视自身信誉的塑造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只有注重声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交易的多次博弈中获得最大利益。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曾有过不守信用的短期行为,败坏了民营企业的声誉。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民营企业家们在重新塑造自身信誉上作更多的努力。从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契约履行等方面着手,逐步取信于客户、取信于消费者。

(四)为民营经济筹资和投资在制度和渠道方面上创造条件,支持民营经济积极开展资本运营

1.民营企业融资法律制度

完善间接融资法律制度。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建立以非国有经济与地方金融机构合作入股方式的合作金融机构。扩大国有银行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配额,并成立专门的贷款担保机构。建立非国有经济信用评审体系,规范其财务管理,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相衔接。

健全直接融资法律制度。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改变现在的股权结构,打破国有股与法人股不可流通的局面。建立多种合法的交易组织形式。设立二级市场,拓宽非国有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

2.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地方性中小银行应以民间资本构建的股份制为主,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风险管理制度、竞争规则以及监管办法,对所有出资人一律给予国民待遇,保证中小银行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公平竞争。

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中小资本市场体系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二级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就其分工来看,二级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则主要为达不到进入二级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

(五)在人才方面要树立“人本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

民营经济发展也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强化人才意识,注重对人才的尊重、培养和激励,想方设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利用企业自身的环境优势,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不断增强“人才”与“工作”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1.在民营企业内部建立职工入股制度。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鼓励他们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通过适当分配股份使人才与企业利益共享,把人才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

2.合理确定人才的薪酬结构,不能把他们和一般人员等同对待,要使人才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符,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才努力工作。

3.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在于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更重要的在于不断创造人才。为此,建议民营企业要把人才的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参考资料]

[1]蔡继明,刘俊民等.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

[2]杨叔进.中国: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编:西部大开发与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5]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78~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6]蒋伏心,潘阱力, 储小平.2002.职业经理与家族企业的成长.管理世界,第4期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 金融危机 发展对策

1.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涉足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民营经济的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不断增加,取得了巨大成绩。民营经济总量在扩大,比重在提高,并已成为各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民营经济涉足领域在逐步得到拓宽,但仍然相对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和外贸、商贸服务业,急需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渗透。各地民营企业早已不再满足于在传统的产业中发展,经营范围不断向一些新的领域拓展。科技型、外向型和股份制民营企业逐年增多。第三,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在各地普遍推行“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战略决策指导下,全国各区县均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进程。第四,民营经济以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为主,相对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本次金融危机出现的倒闭潮就是典型的例证。第五,民营经济仍然存在家族制管理较普遍,现代化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

2.后金融危机时期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2.1解放思想,抓住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

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央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适宜的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其中有很多扶植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因此各地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彻底更新观念,紧跟中央的政策步伐,打破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找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按照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民营经济实行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的策略。同时,民营经济要紧紧抓住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经济发展转轨的机遇,把握住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积极发展国家政策鼓励的低能耗、低排放、高科技、高产值、高附加值的新型换代产品。

2.2积极创新,拓宽的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坚定不移的落实

一方面我国已经稳步推进了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拓宽了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体系。为民营经济融资拓宽了渠道,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的财政性引导资金、财政性补助扶持资金向民营经济开放要得到保障,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风险防范系统;三是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和风险评测体系。针对目前民营中小企业多、企业实力弱、自我担保能力差的实际,动员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设立担保机构,民营经济间建立相互担保机制,保障新的融资功能的顺畅运行。四是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五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上市的审批制度以及监管制度。各项制度的建立是基础,而关键是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些相关的制度、政策。

2.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民营经济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实体存在着家族化管理的弊端,往往是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是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管理滞后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顽症,提高管理水平,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进现代管理制度,敢于大胆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来管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环境,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各经济体都该按WTO的规则要求进行经营和运作。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在快速发展期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危机的余波还需时日平息,民营经济本身必须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民营经济资金的投向要有宏观的指导,杜绝投资的盲目性,抓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及经济发展转轨的有利时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4民企急需强化自主创新,政府需减轻税负

任何一轮经济危机都会促使世界经济发生大的变革,会促使产业升级、换代。我国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提出了在十二五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七大新兴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随后,国家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件。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强化自主创新意识,改变过去的世界加工厂形象。紧紧抓住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经济战略转型的契机。利于民营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政府亦应着力减轻民营经济的税负,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藏富于民,留富于企是社会财富积累和使用最佳的方式。因此,藏富于民,留富于企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刺激内需的的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刺激内需,另一方面可以使民营经济得到更快的、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系统的密切协作。金融危机给民营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中央政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以及政策上的支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为民营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努力走出别具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担保 财政风险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定困难,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根据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就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问题,提出如下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成绩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现已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有3000多万家,2006年的年产值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0万家,各项经济指标的年增长率在30%以上,成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新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

(1)规模小、资金短缺、内源融资难度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渠道由于受到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是白手起家,规模小,自身资本积累率低,资本增长缓慢,自我积累能力差,民营企业又很难利用自有资金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向亲朋好友筹措。调查显示,在停产的民营企业中,近半数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

(2)资信度相对较差,抵押担保困难,外源融资份额少。在内源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外源融资的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融资及期盼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份额很少,间接融资渠道极为有限。其原因如下:主要是因为银行实行的都是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一般需要抵押价值高于贷款总额或者由有实力且被银行认可的企业来提供贷款担保。但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资金,也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提供担保。

(3)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内部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家长制作风严重,企业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

(4)技术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据调查发现,有62%以上的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产业技术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也极为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较浓厚的小农意识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外的人员很难进入核心管理层。

(5)品牌意识不强,外向经营意识仍须提高。

2.从民营企业外部来看

(1)银行经营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协调。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就是民营企业贷款成本较高。

(2)政府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一是在民营企业因资金困难而经营维艰、发展受限时,没有落实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保护;二是缺乏对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三是缺乏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每年都吸纳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但政府缺乏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乱收费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四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强。

三、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

要确保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其关键是民营企业、政府、银行要共同努力。既要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现状,加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降低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制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

(1)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少数民营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现象。只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加强银企沟通,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及时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并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弘扬信用观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

(3)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转换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我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优势,通过创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民企升级等措施,大大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档次。

(5)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营销、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谁善于经营企业文化,谁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获得竞争的优势。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令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6)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通过加强舆论宣传等各种方式建立和提升自身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2.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服务

为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3.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对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同时也可吸收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二是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实行封闭运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基金等配套体系,在担保业务全过程中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4.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1)加大落实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第一要务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2)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为民营经济的服务工作,把根治“三乱”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重点。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

(4)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政府可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民营企业产品展览会,协助民营企业打造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5)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民营经济要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

(6)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设立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及时受理各种投诉举报。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综观各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发现,有些地方民营经济之所以发展的好,并没有什么“惊天秘籍”,就是各级政府从实践出发,解决对民营经济管理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放心、放胆、放权、放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完善为民营企业方便融资和社会服务的配套体系,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文夫:《民营在中国》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李曙光:《保护私产 约束“富豪”》法制日报,2003年7月23日第12版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民营经济;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也在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为高效,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具体的发展中民营经济面临很多困难难以解决,诸如融资困难、战略定位等,导致民营经济的实质增长速度与其潜在增长严重不符,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特从民营经济实际运营的角度出发,浅谈现代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与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现代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有的问题

尽管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然而从全国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民营经济仍受很多因素的约束,综合来说,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融资艰难资金是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原动力,而现今我国民营经济难以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便是融资艰难,其融资途径小,贷款困难,造成了民营经济很难扩大规模,并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融资渠道已经开放的相对较多,但针对民营经济的却比较少,且由于创业投资市场还没有完全定型,交易市场制度相对不完善,因此在融资中多依靠间接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不能利用股权或债券形式直接融资,唯有依赖于非正规、小范畴的借贷来集资或股权融资,此类融资风险高、规模小,在民营经济投资上缺乏长期资金支持的稳定性。

(二)民营经济的信誉度较低民营经济在发展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信誉度较低,尤其个别企业当前实行的是“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短期行为,战略目光定位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为整合民营经济行业带来了巨大伤害。种种问题皆是民营经济本身信用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一为某些民营企业纳税意识较差,为了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甚至做出了假账,提供虚假报表的事件,导致其财务报表等失实,失去可用度;二是民营经济本身法律意识较差,大多数企业在运营上目光短浅,只着眼于当前利益,为此不惜违法,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导致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极差。甚至有的企业出现了拓宽或不付款的现象,引发供应商不信任等状况;三是民营经济内部的信用危机,比如个别企业领导层不守承诺,出现拖欠或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或是部分职业经理人直接跳槽,泄露原企业私密信息等行为,均造成了人们对民营经济认知上的偏差。

(三)民营经济内部架构不合理1.民营经济产品架构不规范,后期调整难度较大民营经济中,传统产业产品所占比例过大,而新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发展速度却比较慢,造成第三产业产品发展慢,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在其区域产业架构与产品架构上逐渐发展为同一趋向。2.某些民营企业在治理中其架构不甚标准民营经济在架构治理上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其从理论上来讲完全可以实现合理管理,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却有很多政策难以实施,因此在治理上部分民营企业多选择家族管理模式,部分企业选用两权分离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而家族制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与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在人才提拔、吸收以及制度创新上,缺少灵活性,并最终致使企业难以发展。

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以民营经济为基础,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进步经多种研究后,国家认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是相互对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起来,相互促进。非公有经济是经济长期存在的并发展,其存在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生产力的高下。所说,当下我们进步经济改革的重点还是需要放在改变原有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方面,例如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改善旧体制,使其焕发生机,蓬勃发展。但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慢慢的“摸石头过河”式的来展开,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当下我国的微观经济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我们改革的重点还是要着眼于“破”而不在于“立”上面,这是一个引起我们深思的重大问题。对于这方面本人认为,要以市场经济为根本立足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同时需要同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管理制度,对于旧体制的问题,需要在发展新体制的基础上加以逐渐解决。

(二)加快现代化进程,促进民营经济自身的完善。在我国经济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大多数民营经济尤其是私营企业,其管理模式属家族式。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有较强的凝聚力,可以随着企业的做大,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弊端,例如决策太过个人化一般由家长个人决定,用人体制上采用世袭制等等,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纵观全世界,当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无论是企业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都会走向现代化。对于我们的民营经济企业,走向现代化也是必行之路,所以,建立科学、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完善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要有果断而善于决策的领导班子,把企业中的权力机制、监督机制、执行机制等机构进行权责明确的划分,明确各自的权力与义务,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等等,都可以使民营企业更畅通的运行,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塑造自身的信誉人无信而不立,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的信誉显得更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经济合作均需要建立在信誉之上,所以,民营企业更要注重声誉,在市场交易中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更多的贸易伙伴,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对于民营企业,不要因为规模小而忽视信誉,更不要目光短浅,做了竭泽而渔的事情来,失信于社会。

(四)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筹融资环境在构建优质的企业筹融资环境的过程中,要从法律制度方面入手,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筹融资制度,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例如,完善与健全直接与间接融资法律制度与融资体系。对于中小银行要大力支持,建设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体制,以此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五)以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点,全面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一是着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坚持“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原则,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做到都向民间资本应放尽放。在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政策上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民间投资享受与其他企业投资同等的用水、气、热价格等优惠政策。二是着力推进企业混合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向国有经济投资。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重组过程中,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市场主体,鼓励非国有资本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及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等方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与经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六)以统筹推进“放管服”为抓手,促进民间投资环境大改善。一是着力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二是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简政放权与宽进严管相结合,在质监、安监、工商、环保、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中开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试点,探索完善投诉处理措施、强化电子监管、推进监管标准化建设、加强监管信息共享、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有效做法,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新格局。

三、结语

综合来说,民营经济若想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也需要民营企业内部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并制定相关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信用度,如此既可以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融资与管理环境,也能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并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忠慧,李泽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4):192-193.

[2]王雪岭,包中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08):40-41.

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民营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这既是对全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科学决策,也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为促进这一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在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名副其实的“中坚力量”。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家,民营企业达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储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着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着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四个放开”、“六个不限”的原则,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税16.1亿元,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除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所带来的企业用地审批难度加大、资金供应紧张以及能源制约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暂时性的困难外,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性障碍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鹁咛骞ぷ魅嗽比鲜恫蛔愕摹傲酵啡取毕窒蟆?br>(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和基金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诸多内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管理上,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制定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有的企业主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税、漏税,逃帐、赖帐,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xx大与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矗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矗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债券和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四)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按照“积极引导、相对集中、龙头带动、形成群体”的原则,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对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的企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养,积极鼓励引导大中小企业联合,以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的“多赢”方式,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发挥好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企业、特色产业、特色村镇和特色市场的快速扩张,构成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板块和产业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名牌代表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要加强统筹规划,建议市政府对我市每年确定的创名牌产品,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定好措施,抓出成效,加快创名牌步伐。对名牌要实施政策倾斜,优先保证名牌产品的生产资金、技术改造,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的违法行为。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的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好iso9000系列标准,搞好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克服在名牌问题上只顾眼前利益、借牌经营,忽视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