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馆文化建设

档案馆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馆文化建设

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作为文化的承载体,真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理应在文化建设中找准位置,突出特色,有所贡献。

一、档案文化及其开发利用

(一)何为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将文化表述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并将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中华文化史》提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化’,是人类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对象化。”有学者指出,“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笔者认为:(1)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伴随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2)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一些,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狭义的文化则侧重于精神层面,包括人类的认识、思维习惯、意识形态等等方面。(3)文化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量,也是一个主观的认识。不同时代对于文化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化。

(二)关于档案文化的多维度思考

从《档案法》关于档案的定义表述,结合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档案毋庸置疑属于文化的一部分。然而从档案的形成过程与承载内容来看,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首先,档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档案自产生以来,就承载了人类的历史与文化,档案是一种记忆,是人类发展进程的记录与沉淀。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档案记录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且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档案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记录和载体。”档案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记录,是人类文化成果的物化载体。

其次,档案实体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既然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那么档案除了内容上承载了文化之外,档案实体本身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就像计算机体现了人类的信息化发展一样,档案实体的发展与变更同样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方面内容展现。

再次,档案管理和档案工作所体现的观念、思维与方法等同样蕴含着文化。档案的形成、管理、利用,每个层级都展现着文化。围绕着档案开展的工作,形成的一切思想、观念、技术、方法,以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与价值等,都是档案文化现象。“档案文化包括档案归档到档案利用的全过程。”

档案本身、档案所蕴含的内容以及围绕档案所开展的工作等都属于档案文化的范畴。档案内容承载着文化,档案实体隶属于文化,档案管理体现着文化发展。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文化固化档案”的发展方向,而今天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则应当遵循“档案反映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尽管档案文化的内涵相当宽泛,但是就目前来说,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文化服务起步时间不长,服务内容和形式还相对比较单一和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开展档案讲座等形式宣传档案文化:二是通过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如编研产品、纪录片、宣传画册等形式开展文化宣传;三是通过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为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档案因其原始记录性,使得档案部门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该是独特且不可替代的。然而现实中,国家综合档案馆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与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还存在较大差距,普通民众还没有习惯在档案馆进行文化休闲活动。

二、档案文化开发受档案资源现状制约

档案文化开发影响力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档案部门缺乏在文化建设统一规划中的应有位置,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文化味欠缺,公众对国家综合档案馆缺乏正确认识等,而其中国家档案资源现状是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瓶颈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状况制约文化服务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藏结构失衡,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馆藏档案资源的类型看,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大多以机关文书档案为主,声像档案、照片档案等数量较少;从馆藏档案资源的来源看,大多为政府机关移交的公务文书档案,社会征集档案较少,特色档案数量不多。馆藏结构相对单一,难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利用需求,严重制约着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为服务好休闲利用,必须有计划地改变这种馆藏结构状况。”

(二)历史档案数量较少,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

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档案工作的逐步开展和档案馆条件的逐步完善,馆藏档案数量逐年增加。然而从馆藏档案的历史分期来看,国家综合档案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历史档案数量较少,占馆藏比重低。且历史档案多为征集而来,缺乏系统性和多样性。以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2010年馆藏数据为例,建国前档案仅为582卷(件),与建国后将近32万卷(件)的数量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状况的出现虽然是历史因素造成的,但是在现实中与公众热哀了解历史,尤其是本地区历史状况的文化诉求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档案文化的开发利用。

(三)缺乏特色资源,档案文化深加工资源不足

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以政府机关文书档案为主,缺乏文化吸引力。在纷繁复杂的公务文书的基础上进行档案文化精品开发,提供档案文化信息服务有一定难度。

这些状况的存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工作体制因素的影响。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档案馆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政治服务部门,又是文化事业单位,使得档案资源来源比较单一,角色定位不够清楚。从目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档案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对资源体系建设进行长远规划和准确定位,才能在资源体系建设上不断优化。

三、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出路建议

资源建设是档案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试想没有档案资源,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将无从开展。破解国家综合档案馆文化建设之困境,丰富和优化馆藏资源,加强资源体系建设首当其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前端控制,档案接收工作着眼未来与长远

接收是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要来源,是档案馆开展工作的基础。档案接收要提前部署,注重长远与未来,要确保档案接收门类、载体等方面的齐全完整,确保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确保重大活动档案的有效收集和及时接收。大力开发档案文化,要首先从接收入手,形成机制,着眼未来,从现在开始积极有效培育档案文化资源。

(二)注重特色,从征集工作入手优化馆藏结构

基于档案工作的性质,目前我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大多是公务档案的天下,缺乏公众感兴趣的信息资源。要吸引民众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机关文书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更多征集民众感兴趣的内容。如征集历史照片,名人档案,家谱族谱,地方风俗、民族宗教、艺术文化等特色档案资料,丰富优化馆藏资源。在这一点上,国外很多档案馆做得更好,如在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档案馆,不仅收藏有军人、移民等个人档案,还设立了专门的艺术品库房,收藏有大量的珍贵绘画作品。不难想像,丰富多彩的档案资源宝库必然更加容易勾起民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也更能以此为基础深度开发民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文化产品,实现档案文化休闲。

(三)主动出击,全面加强主动记录工作

主动记录是继接收和征集之后,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的另一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如火如荼开展的城市记忆工程,可以看作是档案部门开展主动记忆工作,留存城市历史的成功典范。在主动记录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城乡面貌变迁的记录,也要注重反映城乡文化、社会风情、精神风貌等方面,为城乡发展留存全方位历史资料,同时也为档案馆有效开发档案文化积累档案资源。

(四)信息带动,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

档案资源整合是近年来被广泛提及的话题,并且被一些地区所实践,形成了顺德模式、浦东模式、和县模式等各种整合方式。当然,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主要是指档案实体的整合,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因素,不能盲目进行。实际上,笔者认为,档案资源的整合还存在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档案信息的整合,通过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搭建安全的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互通有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使得我们可以绕开档案实体整合过程中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的许多阻力。”我国档案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完全保存在国家档案馆也很难实现,在“全面了解本地区重要档案资源的分布、管理情况,逐步建立档案登记制度”⑨的基础上,以构建立体化档案资源体系格局的方式进行整合档案资源,可以有效实现档案价值开发与利用。

(五)创新联合,实现跨部门的资源共享

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潜在的人才信息

经济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终归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在企业内部受重视的人才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对于整体的档案建设中不仅仅是要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还是要对人才的信息档案的人才的基本型控制,因此,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人才信息档案的培养,例如:整体的企业发展中的专长、教育背景等。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企业的档案管理不仅仅是需要调控整体的技术性设施的信息资源管理,针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播进行综合性控制,这样在调控资源建设中最大限度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超前的资料信息,这样在调控档案信息的服务体系中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在调控中从而提升管理层面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服务是为了在特定的信息化管理中进行的档案信息化控制的服务措施性建设,在档案信息化服务当中,不仅需要调控企业发展的各个途径的服务性建设,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提供系统化的信息管理,这样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需要在调控资源建设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渠道,还能充分整合信息资源渠道,调控信息资源建设,增强服务手段,并进而开拓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为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创造有效地服务支撑,把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方向。

1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服务。在企业的文献管理档案服务工作中,档案的信息化调控不仅仅是拥有了服务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整体性建设进行综合性的调整,这样建立有系统、完整的专题的数据库,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设立一定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特色的服务管理。在档案管理中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这样在档案建设中不仅仅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检索控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信息提供一个平台,能使非档案管理的部门也能查询到档案信息。

2档案信息咨询分析与情报研究服务。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中不仅仅需要科技信息的服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建设进行有效的技术性调控,这样在基础性情报管理中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基础性的调控进行项目的跟踪研究、聘雇研究或者发展研究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参与到企业管理队伍里来。

3为档案管理提供培训服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加强档案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整体的档案服务部门,不仅可以定期的举行一定的培训工作,还能利用电子定期的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档案培训人员的素质水平。这样不仅使其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进行调控,还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地位、作用以及影响,这样利用档案管理进行科学性的研究,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在人才资源的管理上提高创新地位的控制,保证整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的传略服务。

4提供人才交流信息。企业的档案信息化部门的调控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学习,这样在整体的企业管理流程中,将自身的建设融入到信息化调控中去,这样使得资源的调控性建设能够有效地运作,并把整体的档案管路信息化进行调控,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并积极主动的进行资源的规范化建设,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建议

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档案管理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应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弊病,这种种弊病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弊病较多,因此,探究其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实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以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为基础,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促使档案内容实现数字化,促使档案传递实现信息化。其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含义有三层:其一,促使档案内容实现数字化,以便于信息的读取与存储;其二,实现档案信息传递、接收、储存、利用的一体化,提升操作的便利性;第三,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增强信息管理的便利性,提升信息的利用率。由此可知,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含义是在扫描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以安全性、效益性和规范性为原则,将传统的档案内容转化为电子档案进行保存,从而构成一个有结构、有秩序的档案信息库。第二,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管理机构以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为平台,以网页主页的方式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提供相关服务的服务型网站,其功能为交流、服务与宣传,其构成内容为机构信息、资源信息、工作信息和服用利用信息等。在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网站建设是重要步骤。第三,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一种远程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其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用户能够以便利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其特点为:在功能方面其中心是存储;在运行方面实现信息存取的网络化;在存储方面以无形的信息方法完成。

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重视程度较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本来就比较低,学校相关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完善,导致在其中投入的精力不足,投入的经费不够,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最终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第二,人才队伍不健全。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方面已经形成定性思维,对信息化管理这种新型档案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比较低,接受效率比较低。同时,因为相关的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得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出现固步自封的现象。再加之,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实现有效的引进,人才队伍不健全,最终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第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受到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被纳入政府工作体系,所以在学校档案管理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规定,使得学校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最终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升重视程度。首先,教育部门要针对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召集学校领导召开相关会议,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端正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进而提升全体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条件。

第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管理员,更好成为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和“百事通”。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档案管理员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数据库能力,紧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学校要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号召全体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制订定期考核计划,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档案管理员对其进行再教育,如再次考核不过关,就予以辞退处理。除此之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还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人才,做好信息化档案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工作,带领全体档案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化建设素养,以最终建设一支高素养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以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产生阻碍的因素之一就是不规范的制度。建设规范的制度,要处理好标准化制度和规范化制度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进步。首先,要建设一个具有统一性的网络目录标准。因为档案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录入标准和管理标准不统一,导致查阅困难。因此,要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要统一档案管理标准,以便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查阅使用效率。其次,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比如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重要场所的进出制度、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度等,以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管理。

第四,完善数据库建设。首先,要搭建一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以《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规范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其次,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的其他部门制定档案管理的联合目录,并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以便于实现一体化管理,以便于实现资源共享。第五,完善硬件设备的配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硬件设备,因此,为了推进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实现,完善硬件设备配置是关键。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将所需的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将其上报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尽快予以审批、拨款,完善硬件设备的配置,以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学校档案管理模式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缺陷,不利于实现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利于提升档案的利用水平。因此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网站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程度较低、人才队伍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从提升重视程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完善数据库建设五个方面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问题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9):98.

[2]陈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失范”与相关对策分析[J].卷宗,2014,(5):45-46.

[3]马美玲.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3,(23):95.

[4]李嵘.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3,(22):240-241.

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引言

单位的规模越大,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越困难,档案的大量堆积给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压力。近几年档案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困扰各个部门和机构的重要问题,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档案管理技术的改革之中,但是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最终发现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最佳途径。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障碍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思想意识落后。很多单位从负责人到管理人都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意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严重缺乏,管理人员固守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不愿改进,导致了管理水平长时间难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不仅仅是工作态度严谨所能实现的,还需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相结合,构建一套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只有首先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定位及重要性,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转型。

2.缺乏投入的力度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意味着档案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等都需要全面的优化改革,并与信息技术接轨,实现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设备要更新,技术要改进,人才要培养,而每一项工作的优化升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过于缓慢,很大程度上与资金投入量过小、经费支持不足有关,相关机构的供给能力有限,档案管理部门的融资情况不好,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失力。

3.缺乏原则的确立

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需要?_立严格的原则加以维护,否则就会成为某一个单位或部门自愿采取而其它机构不予热心的内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档案管理信息化原则和管理制度的确立,需要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但是当前我国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规范和法律规定,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工作进程中出现各种矛盾和弊端,转型速度缓慢且障碍重重,难以得到群众的信服和支持。

二、档案管理采取信息化方式的意义

1.档案的数量庞大

在档案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的档案不断随着用户的增加而产生,除用户外,各种工作以及项目的运行,也会增加档案的数量。数量如此庞大的档案必须经过科学的管理才能发挥出对单位运营的促进作用,档案管理的不合理会对的各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档案是单位对人力资源实施系统管理的依据,档案的不合理管理会导致工作走上错误的道路,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档案是非常重要的,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否则将造成档案长时间处于管理不善的堆积和废弃状态,为单位的人文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信息化能够实现对数目庞大的档案进行快速高效归档管理,将杂乱的档案归入科学有序的信息系统中。

2.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需求

档案管理工作还面临着安全性低的隐患,档案是单位开展事业的重要凭据,档案的丢失破损都会对单位的各项事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高度的安全性保障。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档案的管理工作安全性不高,纸质的档案存在自身物质性的局限,存放时间过久的档案可能产生变质的情况,稍有管理不慎就会出现受潮,霉变或虫噬等问题。大量的档案在多年的保存管理过程中丢失或者字迹渐渐褪色,丧失了对工作的辅助价值。另外,纸质档案的更新修订不方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誊写,在誊写的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许多用户在调用多年前的档案时发现档案被修订多次已经找不到有价值的内容。但是信息化档案管理不存在这些问题,计算机系统可以对档案进行高效的分类管理,并实行安全性加密,可以快速更新档案信息库并对原有档案进行备份存档,按照年份索引随时为工作提供相关档案资源。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1.构建电子档案数据库,完善信息化系统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工作,形成彻底改革,这就需要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只有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才能使机构或部门的档案以电子的形式保存,这样能够使文件的安全性加强,更能规范化、科学化地管理档案。另外,检索或使用档案在电子档案数据库的辅助下也变得更加快速和便宜。那么,电子档案数据库的质量决定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在电子计算机、信息科学和网络平台的辅助下,搭建电子档案数据库,创设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存储盘,如此可以使档案得到科学的检索、整理和保存,并且能够加快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1]。

2.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

计算机以及信息化技术为档案的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案,但是在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时出现了各种不尽人意的情况,导致了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十分缓慢,规模非常有限。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没有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了很严重的困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要求,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流程,并针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行权利与责任的落实。要想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就必须首先制定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运用统一的工作章程和管理规范对档案实行科学化管理[2]。

3.改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很多单位只是认识到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却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成本要求,依然采用较为落后的管理设备,档案的管理环境也存在诸多弊端,给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阻力,档案始终管理不善正是由于信息化设备不足导致的。很多单位的计算机硬件标准不过关,或者根本没有为档案管理工作者配备信息化办公设备。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也需要定期更新,不断优化升级,才能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正常运转工作。因此,必须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不断加强技术维护,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3]。

4.注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

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者是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展开的直接实践者,因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定程度上建立在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依托之上,必须不断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培养与考核,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单位一方面应对在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培训,聘请专家实地讲学指导,从思想意识和技术能力两方面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优化提升。另外,单位应不断吸纳信息化高科技人才加入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最后,单位应就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规范性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一套严谨、完善、科学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4]。

档案馆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在新的形式下,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分析与研究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的的利用率,以此更好的发挥档案的价值,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1.1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来看,我国十分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应该积极的相应国家的号召,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在整个企业内部认真、彻底的贯彻实施。另外,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的领导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让领导把档案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计划表里,另外,能够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企业档案库的建设、档案开发利用成果的开发,以此确保档案的文化建设能够与企业的发展保持步调一致。

1.2积极开展企业档案队伍建设

加大企业档案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培养、引进,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企业想要快速的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要先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结构合理、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专业队伍,并且给这些员工提供定期的培训指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国家、省市级的档案业务培训,以此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1.3理顺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格局,把企业放在战略以及全局的高度,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使命感,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确定能够快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跟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各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实行负责制,保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如果某个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一定要追究其责任。另外,档案管理在企业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标准之下,分级保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档案,并且监督各级档案管理机构,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处于可控的状态之下。

1.4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计算机以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模式必然要发生历史性的变革,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是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该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科学的规划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加强企业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保证各类档案都能够快速的用电子文件加以保存,同时对于已经归档了的电子文件要能够合理的分类,保证企业的领导能够轻易的查阅各种电子档案;二是借助档案管理系统的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能够及时的提供实时的档案管理服务,逐步实现企业“档案存储数字化,档案管理数字化以及档案利用网络化”的格局。

1.5提供优质的企业档案利用服务

企业的档案工作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尽量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在证据、责任等等方面的需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促进档案资源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文化建设等等。加强企业档案文化建设,为企业档案事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利用现代高度发达的技术扩大档案文化影响,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