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68-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道阻塞为特点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总称,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但是大部分COPD患者缺乏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不能积极配合,使的有些治疗护理措施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因反复住院而死亡。因此对COPD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我院2003年9月~2004年9月住入我院呼吸内科患者120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诊治规范。年龄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5±5.1)岁;男94例,女26例;病程大于等于20年的57例,病程在10~20年之间的63例:合并结核者8例、冠心病患者10例、Ⅰ型呼吸衰竭者16例、Ⅱ型呼吸衰竭者11例。入选病例患者随机分组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健康教育组60例,其中男46例,平均年龄(65±5.9)岁,女14例,平均年龄(64±5.1岁);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24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10例:病程大于20年的24例,病程在10-~20年之间的36例,平均病程(17.2±5.1)年;合并结核者4例,冠心病患者6例,Ⅰ型呼吸衰竭者7例,Ⅱ型呼吸衰竭者5例。常规护理组60例,其中男48例,平均年龄(64±4.9)岁;女12例,平均年龄(65±5.3)岁;文化程度文盲12例,小学22例,初中14例,高中以上12例:病程大于20年的23例,病程在10~20年之间的37例,平均病程(18.8±4.9)年;合并结核者4例,冠心病患者4例;Ⅰ型呼吸衰竭者9例,Ⅱ型呼吸衰竭者6例:两组患者均同意接受观察。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一般情况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排除入选标准(1)诊断不明或不符合入选要求;(2)不能理解或不能回答健康教育内容;(3)年龄小于60岁或大于70岁;(4)合并其他脏器严重衰竭者;(5)病程小于10年者。

1.3方法健康教育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在一般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组的内容包括晨晚间护理、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的吸氧导尿等护理措施,不给予更深入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注意事项的解释和指导。两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出现呼吸衰竭及其他情况时给予抢救、监护及相应的治疗。记录患者人、出院时肺功能检查指标,随访时间1年,记录患者的再次住院次数。比较两组的差别。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指导、戒除吸烟的习惯、营养调理、氧疗指导、呼吸功能的训练、除呼吸道阻塞,防止感染加重、出院指导、介绍家庭氧疗、教育患者及家属了解急性加重的诱因、并发症和必要的防护知识、适当地进行体育耐寒锻炼等。

2 结果

通过1年内患者再次入院次数的观察记录发现,60例健康教育组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率43.3%,6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率为75%,见表1。患者出院时测定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血氧分压(SaO2)和入院时两指标的比较,健康教育指导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

3 讨论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麻疹;风疹;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83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28-02

近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与学校人群集中,易发生聚集性病例,学生正处于计免相关疾病高发年龄段有关。为了解近年来合肥市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特点及控制措施的效果,现对合肥市2000-2007年各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收集2000-2007年合肥市以及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疫情,以电话或网络直报的形式报告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0-2007年,合肥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疫情共120起,其中发生在学校的110起,占91.67%;发病人数3 175例,男、女生比例为1.27∶1;无死亡病例。110起传染病疫情有86起是法定传染病爆发疫情,其中麻疹17起,占15.45%;风疹44起,占40.00%;流行性腮腺炎17起,占15.45%;流脑2起,占1.82%;流感1起,占0.91%;感染性腹泻4起,占3.64%;非典1起,占0.91%;水痘24起,占21.82%。见表1。

2.2 分布特征 各类学校均有传染病疫情发生,主要发生在小学,共73起,占66.36%,其余为中学22起,中专职业学校10起,大学3起,幼儿园2起。合肥市3县4区均有传染病疫情,肥东县最多为21起,其次是蜀山区18起,肥西县17起,包河区16起,长丰县和庐阳区各14起,瑶海区10起。

时间主要分布在4月和5月,分别为22起和21起;3月17起,主要因为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2,6,12月各11起,1月6起,11月4起,9,10月各3起;8月1起,为大学生军训期间发生的感染性腹泻疫情;7月份因放假无疫情;8-11月疫情较少,可能与肠道传染病较少有关。见图1。

2.3 传播途径 110起爆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播为主(106起,占96.36%),其余均为肠道传播的感染性腹泻疫情。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1 流动人口增多 近年来,合肥市各类学校不断发生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爆发疫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说明学校已成为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的重点场所,而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是防治的重点。调查发现,主要是农村的在校学生和外地来合肥就学的学生,发病学生大多未接种计划免疫相关疫苗,部分接种史不详。所以,积极加强农村地区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工作,对外地来合肥就学的学生进行各类疫苗的免疫强化,是控制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关键。

3.1.2 环境与学生生理特点相互作用 (1)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小学最为多见,其次为中学/中专和幼儿园。可能与该年龄段中小学生免疫功能相对薄弱,是呼吸道等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有关;也可能与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较差以及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卫生习惯较差、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有关。(2)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丙类、乙类传染病和群体不明原因性发热多见,提示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主要为丙类呼吸道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的疾病。(3)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以3-5月较多,占54.55%,且以呼吸道传播为主(96.36%),与其他地区的学校以肠道传播为主[1]不同。因此,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3-5月(春季)呼吸道传染病[2]。

3.2 建议 (1)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均应重视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和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及各项措施的落实[3-4]。(2)加强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均应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并加强其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校医和保健教师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应加强学校卫生的专业建设和人员配备[5-6]。(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纳入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免疫强化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创造健康卫生的校园环境。(4)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研究。如学校对校舍、食堂、饮用水等硬件设施和卫生设施如何科学规划和建设;在学生中如何组织开展和科学实施易发、高发传染病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在学校如何开展学生因病缺课和发热等症状的监测等。(5)积极开展学校体育,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自身免疫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林玫,龚健,李翠云,等.广西学校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疫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7-968.

[2] 李麟琳,吴登科,莫英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传染病爆发疫情分析与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 361-1 362.

[3] 陈武,欧剑鸣,蔡少健,等.福建省2004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72-874.

[4] 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5] 张智,张吉慧,苏孟,等.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 005.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儿童哮喘; 门诊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95-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及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的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影响。哮喘可在婴幼儿时期发病,且近年来婴幼儿哮喘发病率明显上升。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门诊健康教育,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控制,哮喘防治教育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复发、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对我院儿科哮喘门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诊治的142例哮喘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也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儿科哮喘门科诊治的1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1~12岁,男79例,女63例;其中,有过敏性诱因的101例,有感染性诱因的30例,无明显诱因11例。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口头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哮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哮喘与遗传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患儿一般多为过敏体质,有的患儿还具有哮喘家族史,同时,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性又受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外在过敏原、感染等都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直接的影响。让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2.2 书面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挂图、黑板报等形式在门诊宣教室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教育,使其对哮喘的发生原因、用药知识、发作时的处理及预防有初步了解。

2.3 示范教育利用每周六工休座谈会,播放哮喘相关录像,反复示范、耐心讲解,教患儿及其家长练习呼吸运动,以强化膈肌呼吸,达到有效呼吸的目的;手把手教患儿及其家长在疾病缓解期正确运用糖皮质激素气雾剂,以控制哮喘。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发作时教育发作时应让患儿卧床休息,抬高床头40°~60°;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病房内应光线充足,要开窗通风换气,且病室内不放置花草,以免加重哮喘发作。鼓励患儿做缓慢的深呼吸,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在行雾化泵吸入治疗时,嘱咐患儿张嘴深吸气,使药物尽量多地吸入气管,然后慢慢呼气,并及时遵医嘱用药,避免哮喘剧烈发作。

3.2 用药技巧指导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用药的重要性,并亲自反复示教用药技巧,对6岁以上的患儿应直接吸入粉剂药物,熟练掌握“一摇、二呼、三吸、四屏气、五漱口”的五步方法,尤其 是第三步,一定要注意是在吸气刚刚开始的那一瞬间按下药瓶喷雾,药物喷出时及喷出后切勿停止吸气,而是继续吸气,直到最大吸气量再屏气,此点需反复示教才能掌握。另外吸药时,头略后仰,使喉头张开,有利于药物进入呼吸道,对于不能掌握吸药技巧者要及时改用储雾罐吸药。

3.3 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选择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等,提高抗病能力,忌食鱼、虾、蛋及辛辣食物等。

3.4 预防知识教育指导患儿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可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疲劳过度、淋雨受凉或精神方面的刺激,以防哮喘发作;教患儿及其家长确认哮喘发作的诱因,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吸入粉尘、羽毛、棉花、食用鱼、虾、蛋、奶等;指导家长辨认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如刺激性干咳、连打喷嚏、流泪、胸闷等先兆症状。

3.5 心理卫生指导由于病情反复发作、需长期用药,加之家长的溺爱,患儿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因此,要鼓励患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克服自卑情绪,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焦虑等诱发因素。

3.6 家中健康指导指导家长及患儿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停药,应正确使用止喘气雾剂及峰流速仪,记录哮喘日记,并定期复查;止喘气雾剂应随身携带,一旦出现发作先兆,立即喷吸,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居室环境要注意清洁,房内力求简单、被褥经常换洗,以降低室内尘螨的浓度;日常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受凉,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遇有呼吸道感染应及时诊治。

4 结果

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健康教育后,知道儿童哮喘可防、可控的121(教育前42)人;了解诱发哮喘危险因素的132(教育前31)人;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求医、减少发作次数的127(教育前38)人。

5 讨论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提出了以哮喘控制为目标的哮喘管理理念,如何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是研究的重点,哮喘的预防重于治疗,治疗哮喘的目标是控制哮喘而不是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1]。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哮喘防治的知、信、行的程度,懂得了哮喘病因的消除和控制方法,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自我监护疾病的能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地坚持使用药物,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单独依赖门诊和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则无法达到长期、稳定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观察最仔细,掌握相关哮喘病防治常识后,能及时采取措施,使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提示,正确的健康教育对缓解病情、预防复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护理;措施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常见的小儿支气管炎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此病发病较急,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等,患儿的全身症状十分严重,甚至部分患儿会有食欲减退等症状,若没有完全治愈,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1]。临床治疗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因为患儿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抵触等现象,所以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34例研究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个性化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4.12±0.58)岁;病程1~8 d,平均病程(4.28±0.36)d。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4.85±0.74)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4.13±0.20)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①环境护理:注意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温度及湿度,适当开窗通风,引导患儿多更换,以促使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排出,有发绀的患儿可及时予以氧气吸入;②营养支持:指导患儿家属多鼓励患儿饮水,饮食尽量清淡,可食用易消化、维生素高的食物,注意防止呛咳;③口腔清洁:定时对患儿进行口腔清洁,以增强患儿的食欲;④呼吸道护理:观察患儿咳嗽、咳痰的具体性质,指导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帮助患儿翻身扣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⑤健康教育: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疾病的护理要点,注意保暖,避免病情加剧[2]。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疗效标准:显效为患儿临床指标恢复正常、症状及表现消失;有效为患儿临床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及表现好转;无效为没有达到上述标准[3]。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观察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33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30例,研究组患儿有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疾病,多发于10岁以下患儿,多因细菌、病菌或病原体感染引起,属于多发呼吸道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此病病理特征为实质或间质浸润,临床表现与特征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促等,若有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过于危重的情况,那么除了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影响到患儿的神经、消化等系y,引起心力衰竭、胃肠道功能障碍等,最终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4]。临床治疗虽然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也需要配合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个性化护理主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开展护理工作,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多个方面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在增强患儿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康复效果[5]。

综上所述,两组患儿治疗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徐帅丽,白文娟,彭秋菊,等.85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8):93-94.

[2]凌素舫,王雪宁,林颂梅,等.73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209-211.

[3]钟彬彬.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5):219-220.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哮喘是一种反复表现为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的发病率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哮喘的发病率在0.1%~32%之间,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学习、生活及活动,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不少儿童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最终发展为成人哮喘而迁延不愈,肺功能受损,部分患儿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严重哮喘发作,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致命[1, 2]。本文通过研究健康护理在小儿哮喘患者的影响,探讨治疗小儿哮喘患者的良好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5月-2014年03月在我院接受小儿哮喘治疗的患者94例,将其按照病情、年龄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4岁~12岁,平均年龄7.2±2.6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儿29例,女性患儿18例,年龄5岁~14岁,平均年龄6.8±1.7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气促以及哮鸣音等症状。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具体方法为: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查房,密切关注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帮助患儿进行排痰练习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具体方式为:(1)入院指导,患儿在入院后对医院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紧张感,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及其 家属的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了解患儿的详细病情,向患儿及其家属详细讲述医院的环境,讲解治疗的有关事项,特别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现象等,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2)指导患儿进行正确呼吸。根据长期临床治疗经验,哮喘患儿特别是年龄过小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未进行正确的呼吸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哮喘患儿在治疗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呼吸,如进行腹部呼吸时,指导患儿平躺在床上,双手平放在身体两边,膝部弯曲,脚放平,通过鼻子连续吸气,进行腹部呼吸时要注意放松身体的上腹部,双唇缩紧,慢慢的进行吐气。除腹部呼吸方式外,护理人员还可指导患儿进行弯曲呼吸运动,让患儿坐在椅子上,保持背部伸直状态,头部保持向下一直低到膝部,腹部肌肉保持 收缩,躯干逐步上升,通过鼻子吸气后进行腹部扩张,通过口将气缓慢吐出。(3)指导患儿进行咳嗽和咳痰。患儿住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防止因外在因素加重哮喘症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进行咳痰以及咳嗽训练,如果患儿的痰较多,护理人员应从下往上逐步重复轻轻叩击动作,指导患儿进行缓慢吸气,上身保持前倾,收缩腹部肌肉,呼吸一次后连续咳嗽三声,停止咳嗽后呼出余气,完成一次呼吸动作。(4)进行饮食指导。哮喘患儿易出现反复咳嗽浪费体力的现象,因发热导致患儿体内的消化酶分泌量减少,患儿易出现厌食症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属提高患儿的食欲,增强患儿的体力。可以通过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食物等方式,提高患儿的体内营养,注意保持饮食上的清淡,注意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5)注意喘憋、呼吸困难等现象。哮喘患儿一旦发病,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喘憋现象。家属可以将耳朵贴在患儿的胸前、腋下等部位,检查患儿是否出现喘憋等症状,判断气道梗阻的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进行喘憋时的指导,如进行深呼吸、使用气雾剂等措施予以缓解,避免家属在患儿发病时因情绪过分紧张,延误病情的治疗。

1.3 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情况。采用血气分析仪器检测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明显,P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以

注:P

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