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经济趋势

市场经济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经济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经济趋势

市场经济趋势范文第1篇

区域营销就是区域从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出发来塑造投资环境,并把整个投资环境像产品一样对外推销,来吸引投资者的投资、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一系列与投资市场有关的活动的总和。所谓区域营销实际上是指两个过程:一是指区域营销者在经营区域时,将区域看做市场导向型的企业,向企业家一样将区域作为一个产品,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特定的目标市场,并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创造包装和行销过程;二是区域政府或区域联盟以及各种区域利益相关者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并提供有价值的“区域产品”,利用市场营销理念和方法将整个区域进行企业化,产品化经营,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满足“区域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从而最大限的地实现区域增值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1)区域营销既有企业的特点,也具备有一些政府管理的特征;(2)指出了区域营销者是区域政府或政府联盟以及各种区域利益相关者;(3)指出了区域营销实际上是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区域完全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结合区域特点并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来开展各种营销活动;(4)指出了区域营销的实质是将整个区域进行企业化、品牌化经营,从而吸引和满足各类目标客户的需求和愿望;(5)区域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区域独特的形象,提高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区域增值,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关于区域营销策略的研究

目前,关于区域营销策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认识:

1、认为区域营销策略必须实施品牌化工程,而区域营销中实施品牌工程的基本目标是“取得各个相关要素的最大优化与最佳整合”。品牌特性的确定是品牌成败的关键,树立城市品牌独特性的方法为:“即按照唯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资源理念,根据地理环境、现实条件、功能性质、历史文化以及区域的经济联系等特点进行规划,并注意保护文化传统、地方特色,提炼独特的、真正有价值的品牌。”

2、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城市在国际、国内所发挥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的作用,以及城市自身的个性特点,可将城市的品牌氛围以下主要类型:政治型城市品牌、旅游型城市品牌。并指出了我国当前城市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品牌塑造的途径。

3、强调区域营销品牌化策略会到来长期的外溢效应、良好的品牌效应为他们通向成功提供了捷径。认为由政府实施的品牌化策略能够“提升众多中小企业基于特殊能力和专业性的区域形象,拓宽他们的产品销路,增强他们的行动信心,使他们积极有效地去参与市场竞争”。从这一角度看,由政府来实施品牌化策略对于产业群的健康成长也是十分必要的。

4、提出了城市营销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调整思路。认为区域营销战略包括“明确城市产品、城市营销策划以及制定系统的营销组合策略”。区域营销策略的实施不但要从规划入手,还要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区域营销的机构。营销策略要做好营销市场目标化、城市建设市场化、投资环境最优化、核心产业集聚化、城市形象品牌五个方面的工作。综合目前的研究状况,我们可以看出:区域营销策略是指一个区域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用营销的方式来运作管理区域的总体设想和规则。在实施区域营销策略战略时,应注意对营销活动进行控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动态地调整营销策略,以保证区域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三、区域营销的策略

(一)区域产品策略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极•尼克尔斯指出:“产品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种思想、一种是在的物品、一种服务、一项政府的规划、一个慈善机构、一种福利事业、或者任何其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人的事物”。一般来说,区域营销产品分为两大类:公共产品和营销产品。公共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及水、矿藏等资源的开发权、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的开发经营权、城市公共事业的经营权、特殊行业的特许经营权。由于自然资源秉赋、人力资源、历史渊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限制,同一区域内不同具体“产品”以及不同区域内同一具体“产品”的素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决定着,区域营销的产品定位。在进行营销定位时,有些区域借助区域的整体产品进行定位。例如,过去几年,中国有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按照城市学者马阳的观点,“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区域中心、移民之城、会展之城、组织之城、服务之城、创业与人居之城、传媒之城与文明之城”。可以说,“国际化大都市的营销定位为城市营销的“整体产品”提出了要求和发展目标。而有些区域则可以借助本区域内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某类具体产进行营销定位。例如,洛阳借助其“九朝古都”的历史地位主推历史产品吸引旅游访客。当然,确定区域营销的助推产品必须是建立在全方位的营销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区域营销者要充分考虑区域产品的实际现状、竞争状况、目标顾客状况以及营销环境等因素,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找出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从实际出发,用战略眼光对区域“产品”进行合理定位。

(二)区域品牌策略

区域品牌策略包括两层意思:其一:产品品牌区域化,即实施区域产品品牌策略。该策略的含义是扶持和促进区域内品牌的创立和发展,通过提高区内品牌的竞争力来提高区域的竞争力,进而借助区域产品形象的提升达到提升区域整体形象的目的。其二,区域形象品牌化,即实施区域整体品牌策略。该策略的含义是为区域的整体形象树立一个品牌,把区域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以品牌的来参与市场竞争,在树立区域整体品牌的同时,为区域的产品创造区域品牌形象,即将区域的产品品牌与区域的形象品牌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1、区域产品品牌策略

实施区域产品品牌策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促进区域营销的一大助力。一个产品一旦成功地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所代表的就不单单是产品本身,它同时代表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最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区域,成为区域经济水平和形象的一部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人们常说的“云烟川酒”,“云”就是指云南,之所以有这么一说,就是因为云南拥有著名的香烟品牌红塔山、云烟;而“川”则是指四川,也是因为四川出产名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的缘故。可见,区域内知名的产品品牌不仅是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区域传递给外界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区域的脸面。

2、区域整体品牌策略

品牌被消费者视为产品的一个中要做组成部分,有魅力的品牌可以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偏好,因此品牌能够增加产品的价值。实际上,当我们将区域当做一个整体来营销时,区域的名称就成为了区域的品牌,被看做区域这个产品的组成部分。如果区域产品的品牌策略是为区域产品创造知名品牌,该策略的关键是区域产品,那么将区域作为一个品牌来营销,区域的整体形象就成了品牌的载体。区域的整体形象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单区域的品牌却有一定的属性。这个属性也就是区域最具优势的资源。这个资源可能是区域的优势产业,也可能是区域的自然或人文化境。可见该策略的关键是要给区域打造一个良好的区域整体形象,整合区域资源,突出区域优势,扬长避短,增强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并以此作为区域品牌营销的立足点区域某些方面的优势一旦变成市场竞争力,区域的品牌就有了支点。区域形象是区域品牌的载体,随着区域整体形象的提升,区域也会逐渐成为一个名牌区域,从而又反过来促进本区域的发展。

(三)区域促销策略

区域通过各种方式和目标市场之间双向传递信息,以启发、推动和创造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并引起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的综合活动。通过促销,提供信息,使顾客了解区域产品有哪些特点,倒什么地方购买,购买的条件是什么等,从而引起顾客注意激发其购买欲望,为实现和扩大销售做好舆论准备;强化区域形象,尤其是通过对名、优特产品的宣传,更能促使顾客对区域产品及区域本身产生好感,从而培养和提高“品牌忠诚度”,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一般的促销策略分为人员推销、公共关系、营业推广及广告等,区域应对促销策略进行适当选择,综合使用以求达到最好的促销效果。在促销过程中可以采取推式策略、拉式策略、推拉结合策略。推式策略是指利用推销人员与中间商促销,将区域产品推入渠道的策略。推式策略风险小,推销周期短,资金回收快,但其前提条件是须有中间商的公式和配合,拉式策略是区域针对最终消费者展开广告攻势,把产品信息介绍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使人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形成急切的市场需求,然后拉引中间商纷纷要求经销这种产品;推拉结合策略是把上述两种策略配合起来运用,在向中间商进行大力促销的同时,通过广告刺激市场需求。

(四)区域定价策略

产品价格的杠杆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其对一个区域市场消费品类的宏观调控,影响区域市场中的产品结构构成以及品类消费潮流;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市场消费的拉动和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成阶段的消费高峰和消费低谷,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为一个新产品定价的时候,既要考虑产品的成本,又要考虑综合的市场因素,利用好价格的杠杆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气氛,促进消费,刺激消费,培养潜在消费群。并借此提高销量,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菲利普•科特勒说:“从最狭隘的角度来说,价格是对产品和服务所收取的金钱。较广义地说价格是指消费者用来交换拥有和使用产品或服务利益的全部价值量。”所以,为产品妥善定价,既能体现企业决策与市场实际的契合程度,又能体现一个企业或者产品对一个区域的掌控程度,不仅关乎企业的利润目标能否实现,同时也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

1、高价策略也叫撇脂定价法

新产品上市之初,将价格定得较高,短期内获取厚利,尽快回收投资。这种方法适合需求弹性较小的细分市场,其优点:(1)新产品上市,顾客对其无理性认识,利用较高价格可以提高身价,适合顾客求新心理,有助于开拓市场;(2)主动性大,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价格可分阶段逐步下降,有利于吸引新的购买者;(3)价格高,限制需求量过于迅速增加,使其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缺点是:获利大,不利于扩大市场,并很快招来竞争者,会迫使价格下降,好景不长。

市场经济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内涵;区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高中生而言,就需要认识到不同经济形式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两种重要模式,有必要对他们之间的区别予以辨析,从而正确把握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一、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内涵

(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下,所有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是完全由市场价格机制所引导的,不受到国家或是地方政府的引导限制。从市场经济的内涵上来说,其就是一种具备很强自主性的经济模式,产生生产的多少、销售的价格、销售的渠道等等,都是有市场主导的,市场需求多,那么就多生产;市场需求少,那么就少生产,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虽然市场经济具有很高的自主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经济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或是滞后性。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是整体把控,不会出现盲目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信息复杂,千变万化,再不能及时获知信息的情况下,就可能导致生产盲目或是滞后,最终导致损失。但是市场经济可以让市场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促进经济的最大化效益。[1](二)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一种和“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模式,其是商品生产、交换、售卖的全过程总和。说的直白一点,商品经济就是以直接交换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形式。根据商品经济形式的内涵,可以发现其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具有交换性。商品经济的本质是商品交换,所以交换性就是其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第二,开放性。商品经济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实现的,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行业差别。正因为存在行业差别,才会产生商品交换的需求。而且随着经济行业的不断扩张,这种需求也逐渐提升,使得商品经济表现出了很强的开放性特征。第三,进取性。商品经济时代的生产者也是逐利者,为了在竞争中占据强势地位,或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必然要积极进取,对生产技术予以革新,或是扩大生产规模,表现出了很强的进取性。[2]

二、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存在的差异

(一)市场形式的差异。不论是市场经济还是商品经济,市场都是最为核心的载体,没有了市场,经济模式也就不复存在了。对比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来看,市场形式之间的差异是二者最为显著的一个差别。具体而言,在市场经济形式下,市场的形式是一种多层次多线条的球状化结构,即不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而每个行业内部又会朝纵向和横向不断拓展,最终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市场形式。而商品经济的市场,是一种单层次的多线条结构,不同行业之间的经济交互是比较浅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而且存在差异化的行业经济区别。所以对比来看,在市场的形式上,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就存在差异。(二)市场类型的差异。除去市场形式上的差异,在市场的类型上,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也存在差异。具体来说,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形式,所以在市场类型上,其只有一种类型,也就是商品交换市场,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的。而市场经济除了商品交换市场之外,还具有生产要素市场,这就是和商品经济存在的最大区别。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资源配置,即可以通过一定的经济形式来获得资源。而商品经济的市场不存在资源配置,只有通过劳动成果才能交换得到。换句话说,在商品市场中,经济活动的双方是一种交易关系,也可以说是交换关系。而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中,经济活动双方是一种契约关系,通过一份契约达成当前的经济交易活动,而不是商品经济中的交换,这是一种本质性的区别。[3](三)经济发展的差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商品经济的未来就是市场经济,或者说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因此二者在最终形态上是存在差异的。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商品经济是在经济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规模时产生的,这从商品经济出现的时间点就可以看出来。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有经济规模和经济条件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产生市场资源配置的需求,在经济规模较小的时候,是不会产生这一需求的。因此,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就是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

三、结束语

市场经济趋势范文第3篇

“十二五”时期,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7.19亿元,年均增长16.5%;全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5公里,成为黔中交通“大十字”,融入贵阳1小时经济圈;“5531”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殡葬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中综合测评名列第一,迈入贵州省经济强县方阵,圆满完成“十二五”目标。

“十三五”期间,瓮安县将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按照“融贵阳、连成渝、入长江、接珠三角”的战略构想,坚持“一心一枢纽,四区四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五大精准行动,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才智、兴业、大美、活力、和谐“五个瓮安”,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精准扶贫

破解难题惠民生

“十三五”期间,瓮安县将扶贫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1+10”精准扶贫配套文件和“1+9”行动计划,建立扶贫开发效果评估体系,全面实施扶贫导向考核办法,建立扶贫工作双线考核管理办法,推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民生”监督等,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两无”贫困人口,按农村低保标准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确保到2018年保障标准达4200元以上,2020年达6000元以上,实现“两线合一”目标。力争“十三五”期间每个村至少有1个特色主导产品,每个乡镇有1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贫困乡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平均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力争到2020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6%、1.5%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推进瓮安中学、瓮安二中优质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改革,建成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健康瓮安”建设工程,推进“医联体”模式,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达到三级中医院标准,建成瓮安县急救中心,建设6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规范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县乡村一体化药品配送模式,完善药品电子监管。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政策激励促进作用,到202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立城乡统筹衔接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建县老年活动中心,建成一批乡镇敬老院和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村(社区)农村互助幸福院。大力实施社会治理精准行动,深化拓展“5531”社会治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工作格局,统筹解决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问题。

做足生态文章

实现绿色发展

“十三五”期间,瓮安县将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形成以基础工业区―开发区―港口物流区为轴线的“大工业经济带”。优化提升以磷煤化工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园区,打造全国煤电磷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节能环保为主的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及特色轻工产业,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工业“百千万”工程,抓好“双服务”,推进增资扩产和产业链招商,打造精细精准服务样板园区。力争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7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

重点发展茶叶、辣椒两大主导产业,实现茶园面积累计25万亩,年产值20亿元以上;辣椒年种植20万亩,产值10亿元以上。推进特色养殖,力争将肉兔养殖发展成为瓮安“十三五”期末的第三个主导产业。做大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等第二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物流等第三产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打造全省“接二连三”生态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业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创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个,创建国家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1个,“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基地达40万亩,形成3~5个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规划建设“草塘古邑区―永和―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农旅产业经济带和观光大道,打造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全省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黔中文化旅游度假基地。做强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品牌,推进草塘十二塘建设,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朱家山国家4A级景区,启动江界河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进“瓮水长歌”文化艺术品牌等精品提质升级,承接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力争到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3.35亿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商贸流通业、会展业、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打造全省大宗物流仓储基地。力争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5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25亿元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5%以内。

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县城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取消商品林木砍伐指标,执行工矿采空区生态补偿;推进园区循环式改造,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23.6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5万亩;完成全县89个行政村庭院绿化2.4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35%,人均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

推进项目建设

推动瓮安新跨越

“十三五”期间,瓮安县将实施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56%。依托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和“大都匀”城市圈,坚持控西区、疏东区、建新区、优化产城互动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争取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到2020年,县城区人口达30万人,建成黔中经济区次中心城市,实现撤县设市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突出特色打造猴场文旅融合型、珠藏商贸集散型、平定营田园生态型等特色小城镇。支持珠藏镇、江界河镇进入省级示范小城镇。建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型村寨48个、提升型村寨122个、普及型村寨626个。

改造一批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建设开瓮高速,力争遵义至凯里高速公路过境瓮安,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600公里以上;推进瓮马铁路建设,建成瓮安火车站及铁路货运站场,力争贵阳至郑州铁路过境瓮安并设站,加快遵义至瓮安、永温(开阳)至瓮安铁路规划建设,铁路里程达70公里;实施乌江航道(干流)等级提升工程,加快乌江瓮安港、江界河客货运综合码头等重点港区建设;建成瓮安―朱家山―黄平县旅游快速通道。建设胜土水库、塘坎上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实施车地水库引水至工业园区等一批长距离输水工程,建成骨干重点水源7座,建成水库总库容量16100万立方米,城镇供水能力达4000万吨。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建设智能电网,推进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建成都匀至瓮安天然气管道,加快瓮安县城、江界河、珠藏等重点城镇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引进一批混动公交车、混动出租汽车,建设5个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和一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实施三网融合工程,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市场经济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75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8102

1引言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合理开展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从而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生态、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节约型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从业门槛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是探索国营林场改革,促进绿色GDP增长的迫切需要。林下经济产业是在林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科技为依托,主要分为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 2种模式,是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

2海寨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情况

海寨林场位于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南盘江上游两侧,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42′~104°5′,北纬25°9′~25°43′之间,经营面积分布在沾益、富源、陆良、马龙、麒麟四县一区境内,与16个乡镇,55个村公所的集体山林接壤。海寨林场地域上由几个不相连的片区组成,南北长62 km,东西宽38 km,划分为九龙山、五台山、上东山、西山、海寨、滴滴水、下东山7个营林区。海寨林场地处滇东高原中部,属乌蒙山系南延余脉,主要分布在曲靖沾益坝子周围高原台地上。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个别地段有砂岩和页岩。由于石灰岩的淋溶漏水作用,林场范围内喀斯特漏斗和溶洞较为普遍,山顶多成石灰岩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山梁宽敞,山脊平缓不明显,一般地形平缓,坡度6~15°,最高海拔2577 m,最低海拔1915 m,相对高差662 m。海寨林场气候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半湿润气候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差的影响,小气候变化明显。每年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潮湿,年平均气温14.5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7.3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9.9 ℃,极端最高温33 ℃,极端最低温-9 ℃;年平均降雨量1008.9 mm,年蒸发量2140.3 mm;年平均日照数2108.2 h;年均降雪天数5.3 d,年均降霜天32 d。

海寨林场土地总面积17721.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073.9 hm2,在林场17073.9 hm2的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有7.3万亩。在2016年,全场林下经济总产值44.5万元。林果业0.07万亩,林果产量6.7 t,年产值20万元;林药业0.06万亩,林药产量5.2 t,年产值21万元;发展林下养鸡7000只左右,年产值3.5万元。

3海寨林场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模式少、品种单一。各林区、林点进行数量较少的鸡、猪养殖,而且存栏量及产量都较小;林菜曾经做过规划,但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只进行过试验,没有进行大规模发展。现有周边群众及投资人借助林场的资源优势开展森林旅游、林下养猪、养牛及羊。规模比较大的有南湖山、朗目山风景区、九孔桥生态旅游区、朗目山养殖区,玉支廓养殖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模式和品种单一

海寨林场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经验还相当匮乏。目前职工发展的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一般家猪,养殖品种还显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自身发展方面的规模养殖和生态旅游尚是一片空白。

3.2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低,认识不到位

林下经济缺乏整体的布局与规划,缺少技术支持与指导、统一的协调与组织,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只是简单的采集、出售活动,林下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品牌经营。由于没有经济扶持政策投入,职工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成本高、效益差。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职工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⒂氲娜惹椤

4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4.1政策的贯彻实施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依托,海寨林场在曲靖林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因为林场拥有面积集中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有人力资源优势,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资源能力,对于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都有着优势。

4.2林地统筹经营

要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对林地的整体特征、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统筹与分析,制定出适合该地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和发展规划。既是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协调发展是相当必要的。可以凝聚力量快速发展。以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有利于林下经济的统筹和调度。

4.3科技力量的扶持

有了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扶持。林场因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也有属于自己的技术网络,是发展林下经济中的技术保障,当然,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以保障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

5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八种模式。一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二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苞头等经济作物;三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茸、香菇、蘑菇等菌类;四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三七、玛卡、天麻、柴胡、黄芩、白芷等中药材;五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六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七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八是森林旅游,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休闲旅游。

6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6.1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领导责任制

林下经济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管理和领导。首先,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林下经济的管理机制。林场专门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由场领导亲自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部门领导直接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技术服务及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林下经济工作会议,以便部门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信息、政策措施,探讨发展战略、举措及目标任务,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6.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

通过整合国营林场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天保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6.3科学规划,加大技术培训

要严格按照各林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不断地推广和探索适合本场、本区发展的养殖模式和林间种植,从而进行分类指导,使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让林区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组织对林场员工定期的技术培训,就林下经济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授课。成立技术服务组,分片负责定期下到林区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解决职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6.4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扶持和补助林下经济种养殖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引进企业和个体商人资金,林场提供场地,走合作化发展的道路。

6.5加大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林区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扎根林下经济。

参考文献:

[1]春林,邢付吉.云南省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J].北京农业,2013(10):101~102.

[2]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9):148~150.

[3]姜海英.浅谈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9):189.

[4]姜海英.国有林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方向[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0~32.

市场经济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品牌营销绿色营销

一、市场营销发展的背景分析

营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现实条件变化的产物。中国自从加入WTO后,我国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促使我国的营销方式也产生了变化。

1.市场环境

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会更加明显,市场竞争多极化,产品趋向高新化,营销方式现代化。

2.政策环境

(1)政府职能的转变。政企职责分开后,企业与政府的隶属关系被切断,企业进入法人治理结构阶段。

(2)法制管理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转变为政策上的宏观调控,为保证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各种立法和执法力度,以完善的法制体系规范制约企业行为。

(3)新的制约。加入WTO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将会发生各种变化,并且今后各级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影响涉外经济政策的法规和措施,都要在指定刊物上予以公布,并到国家外经贸主管部门备案。各地区涉外经济管理政策、法规必须和中央有关政策相统一。

二、我国营销发展的新趋势和变化

1.绿色营销

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直至产品消费过程中制定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首先,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对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处理,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目标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健康、安全、舒适和和谐发展。再次,从企业对外的行为来看,把企业自身利益目标融入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中,消除企业有损消费者及社会利益的“营销近视症”,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事实上,一个关心环保事业的企业更能与消费者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偏爱。

2.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在分析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更多地赋予企业和产品以文化内涵,以增加企业和产品的吸引力,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主要包括以消费者的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品格的营销策略组合与以文化观念为前提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服务。传统的市场营销是以产品或服务为中心,侧重于顾客对产品本身一些属性的认同,如经济实惠、方便性、耐用性等。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其性能上的区分意义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占领市场只有靠自己的品牌,靠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sd

3.品牌营销

当今时代,己从实体营销到观念营销。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企业营销不再只限于一种形体上的产品,重要的在于推销一个品牌、一种形象和一种价值观念。在关系市场条件下,企业砸掉一两项产品不要紧,但决不能砸掉一个牌子,品牌的塑造重于产品销售,领先品牌将进一步赢得市场。首先,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通过创造产品和产品价值上的领先来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单纯的产品功能在购买因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心理上的需求,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自我价值的体现,一种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认同后的心理满足。当然,品牌的创建并非一劳永逸的。一个知名品牌的创立常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但一个品牌的摧毁则往往系于一念之间。因此,当今企业不仅要树立创建品牌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品牌战略的管理,细心呵护自己的品牌。

14.服务营销

所谓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获得顾客的良好评价,以口碑的方式吸引顾客,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服务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新领域,服务是市场营销的基本范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的供求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由短缺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且相对过剩局面。因此,服务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增加“让渡价值”的只能是周到、实在、方便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各生产厂商之间的竞争就不仅是产品形体本身的竞争,而是产品形体所能提供的附加利益的竞争。所以,企业必须采取与传统营销方式不同的,更加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才能占领和保住市场,从而产生了“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它以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已采取具有竞争力的策略为重点,成为当今最受关注,最多采用的营销观念,这种营销观念即为“服务营销”。

5.营销管理

(1)从硬式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传统营销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为集中管理和硬性管理,通过大量硬性指标和规章制度来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管理,且营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沟通缺乏。但是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更需要与管理者的沟通,过去你说我听的指令型管理模式需要改变为双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