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发展的指标

经济发展的指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发展的指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发展的指标

经济发展的指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沟域经济 评价 指标体系

引言

作为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沟域是首都和谐社会的生态建设关键带、山区经济启动带和城市功能拓展带,是首都宜居城市建设的坚实生态屏障,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是环境友好型的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对沟域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可将沟域的整体功能划分为三级子功能,即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山区沟域经济建设,就是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沟域的多种功能,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类福祉。沟域经济发展到现在,学术界大多是从理论分析和政策经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甚少从实证分析角度来具体分析北京沟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因而对北京沟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原则与指标确定

(一)构建原则

沟域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充分体现沟域经济的内涵和功能定位,为持续有效地推进沟域经济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沟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充分反映和体现沟域经济的内涵,科学、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沟域经济的实质。同时,尽可能选择简单明了、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重点指标。

2.可测性和可比性原则。充分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不具有直接可比性的指标,需要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

3.动态性和静态性原则。沟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标设定充分考虑动态变化,能综合反映沟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便于预测与管理。

(二)指标确定

1.各项指标及目标值的确定。沟域经济建设的实现程度必须有一个评价标准。沟域经济建设把2020年确定为目标年;同时参照了中央、北京市委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主要参考了《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村评定标准(试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另外也将国际上对相关指标标准和水平的界定作为一个参考标准。

2.沟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征求了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文的沟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才得以构建。整个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14个。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且给出了它们各自的目标值。表2表示专家评分的测评表,给出了专家测评的指标构成。

3.评价方法。对所有参加评比的沟域统一计算综合指数,按照分值大小进行排序,划分奖励等级。评价分值可划分为七个档次:很好100-90分;好89-80分;较好79-65分;中64-55分;一般54-40分;较差39-20分;差19-0分。

对于每一条沟域,可以根据一级、二级指标计算的结果,分析其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情况,为找出差距、调整思路和改进工作。另,为保证评价数据准确,有必要对有关统计人员的进行必要培训。

北京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发展评价案例分析

(一)四季花海沟域原始指标标准化

1.各项指标的标准值。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科学、合理,而指标权重的准确性则是构建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本文咨询了北京市多位研究沟域经济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以使权重具有权威性,得到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所有的判断矩阵。通过查阅沟域经济建设网站和北京市统计局网站等相关政府网站,查阅《北京市统计年鉴》(2008-2012)和《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08-2012)等相关统计资料,以及亲自参与的沟域调研小组的实地调研得到的一手材料和数据,并经过计算得到表3所示结果。

2.各项指标数据的处理。综合评价之前,需要通过标准化处理四季花海沟域各项指标,消除量纲、数量级,再将其置于统一的评价体系。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来进行指标的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法、极值处理法和功效系数法,本文采用极值处理法中的极大值处理方法,即用每一项指标的数据值除以近五年来各项指标最大的数据值。

(二)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的宏观评价

首先从宏观角度评价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即评价四季花海沟域的建设成效,检验该沟域经济建设的实现程度。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四季花海沟域建设二级指标的指标实现度S,并将相关指标结果带入公式S=A/P×100%(其中,S为实现度;A为实际值;P为目标值;对于高于目标值的指标,按满分计算(100分))得到,目标年是2020年,“十一五”期间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的实现程度分别为51.74%、59.26%和49.89%。可以看出,四季花海沟域的社会服务能力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一般。具体从表3中可以看出,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生活垃圾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程度远远不够,服务基础薄弱,其他指标都在增长。总之,从宏观角度来看,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正逐步向前推进,但同时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花物力、财力、人力来解决。

(三)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的微观评价

从具体到每个指标的分析来评价四季花海沟域建设情况,即是微观评价。从细节中分析沟域经济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确定该沟域建设重点和难点,为有效推动该沟域的经济建设提供针对性的措施。

为衡量四季花海沟域的微观成效,采用假设检验方法,比较四季花海沟域建设各项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前两年(2006-2007)的平均值和后两年(2010-2011)的平均值,对各个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

利用假设检验方法,试图找出两组数据平均值的差异情况。设前两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X1,后两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X2,建立假设如下:

H0:μ1=μ2,前后两年新农村建设指标Xi的总体均值相同

H1:μ1≠μ2,前后两年新农村建设指标Xi的总体均值不同

构造的t统计量为:

其中,,自由度ν=n1+n2-2

运用上述假设检验方法对各指标前后两年的平均值进行显著性检验,由于定性指标不具有数量上的累加性,不予考虑。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以上假设检验分析“十一五”期间前后两年(2007-2008与2010-2011)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四季花海沟域经济建设在2010-2011年两年间民俗旅游接待户比重显著性提高,水平达到99%,是沟域经济建设变化最快也是唯一的一个;同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林木覆盖率、民俗旅游接待户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表明该沟域社会服务能力有一定的好转。但是该沟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构建沟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北京四季花海沟域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北京四季花海沟域发展进行评价。随着北京沟域建设的发展以及其在全国推广的可能,研究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今后还需要深入研究,可以利用本文构建的沟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的每条沟域一一进行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分析,进而系统评价该条沟域的建设情况,及时应对沟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春腊,张义丰,刘沛林,徐美.沟域经济背景下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人文地理,2011(2)

2.陈俊红,李红,周连第.北京市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生态经济,2010,225(5)

3.曹明贵.以旅游资源为龙头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5(11)

4.中国山区经济技术赴意大利培训团.意大利山区经济政策[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8(4)

5.胡霞.关于日本山区半山区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考察与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6)

6.宋书灵,王薇薇.北京山区县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11)

7.陈国阶,王青.中国山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与预测[J].地理学报,2004(3)

8.陈国阶等.中国山区发展报告[M].商务印书馆,2010

经济发展的指标范文第2篇

人口的发展应该表现在它的数量对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适应度上。该研究选取了5个指标,即R1常住人口(万人),R2人口自然增长率(%),R3社会从业人员(万人),R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R5失业人数(万人)。对人口发展的5个具体指标数据运用Eviews6.5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果:第一个成分R1占总方差的56.05%,第二个成分R2占总方差的24.18%,第三个主成分R3占总方差的13.96%,前三个成分占总方差的94.19%。因此从原有的5个指标中选出3个主成分R1常住人口,R2人口自然增长率,R3社会从业人员。接下来继续对已经选出的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直接用贡献率作为权重,构造综合评价指数E2:E2=0.5605PAC1+0.2418PAC2+0.1396PAC3(2)运用Eviews6.5对河南省18个地市3个人口发展主成分R1、R2、R3进行计算,并按照公式(2)计算E2,得出18个地市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分别为:郑州市1.896135,开封市-0.20825,洛阳市0.963991,平顶山市-0.37618,安阳市0.373884,鹤壁市-2.0076,新乡市-0.05886,焦作市-0.41124,濮阳市-1.09743,许昌市-0.31614,漯河市-1.4492,三门峡市-1.02835,南阳市2.386569,商丘市0.763534,信阳市0.111514,周口市2.006133,驻马店市0.702387,济源市-2.2509。人口发展综合排名前五名是南阳市、周口市、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排名比较落后的是济源市、鹤壁市、漯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这和我省18个地市实际人口发展状况基本相符。由于对指标的选取存在个人主观因素,因此,结果不具有绝对性。

二、河南省区域社会发展指标分析和评价

社会发展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建造更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让全体公民都有机会去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该系统选取了7个指标,即H1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元),H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H3每万人口高等学校学生数(人),H4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亿元),H5科技人员数,H6每千人口医生数(人),H7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张)。对人口发展的7个具体指标数据运用Eviews6.5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果:第一个成分H1占总方差的61.67%,第二个成分H2占总方差的18.64%,第三个主成分H3占总方差的11.52%,前三个成分占总方差的91.83%。因此从原有的7个指标中选出3个主成分H1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H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H3每万人口高等学校学生数。接下来继续对已经选出的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直接用贡献率作为权重,构造综合评价指数E3。社会发展比较好的是郑州市、洛阳市,比较落后的是信阳市和周口市,和实际发展现状基本相符。

三、综合指数分析和评价

本文在对18个地市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分析结果基础之上,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综合评价指数E。我们认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三方面都很重要,综合评价指数E可以建立如下公式:可以看出,2012年河南省18个地市发展最好的是郑州市,其次是洛阳市;发展比较落后的是信阳市和鹤壁市,和目前我省区域发展的现状基本相符。由于指标的取得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分析的结果并不是绝对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河南区域发展的不协调。

四、启示与建议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18个地市的发展存在差距,呈现出不协调现状,应根据具体省情,采取相应的措施缩小差距。现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区域协调机制目前,城市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还要取决于这个城市是否融入了“经济区域”的体系之中。要对我省进行适宜的区域规划,有利于减少盲目短期思想,实现长期全省的协调发展。要学习国外、省外先进的规划思想和思路,根据河南省具置、环境和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城市群、城市联盟,制订区域协调法,协调职能和法律的规范化。制订适宜的区域发展政策,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区域财政政策、区域人口政策、区域环境政策等等,缩小差距,不能让差距日益增大。制订区域型空间规划,根据当地经济、人口、社会情况,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合理发展地区特产和产业。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还要积极培养郑、汴、洛黄金旅游线路,发展特色旅游景区,使我省各地市第三产业也得到较好发展。

2.整合全球资源以利于河南区域发展河南是全国的粮仓之一,农业发展有基础,工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发达,我们要利用好这些基础,从农业切入,发展高科技产业。也可以从黄河文化切入,发展创意产业。既可以分城市发展,也可以分南北两个方向发展,整合各地市特色,引入省外甚至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结合国家政策合理有效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和趋势,体现各地市特色、优势。

3.提高人口素质目前,经济发展很快,人口增长也很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还要提高人口质量。增加有利于区域发展的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措施提高本地人口素质,也可通过有利政策吸引外部人才的流入。

经济发展的指标范文第3篇

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据2006年底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3℃;到2030年中国沿岸海平面可能上升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1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1]。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压力外,还面临三个方面的制约。

1.1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大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基于这一计算方法,我国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4×108t,美国是58×108t,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在一些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显得更加重要。

1.2低碳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以高能效技术来看,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即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效率达到45%,而我国只能达到35%。近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而言还是很落后,而且发展十分不平衡。如果分领域来看,电力行业中煤电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热电多联产技术等,我国虽已经初步掌握,但仍不成熟,产业化还有一定问题;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例如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短时间无法达到产业化的水平;冶金、化工、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我们在系统控制方面,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1.3碳排放空间有限发达国家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国家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资料显示,2010年年底我国全国装机容量达到9.66×108kW,5年增长了84%,发电量达到4.23×1012kWh,5年增长了72%;而人均用电量仅有3126kWh,这相当于美国1956年、英国1963年、日本1970年和韩国1993年的水平,为世界公认的工业化完成时期人均用电量的65.8%,但是,2009年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却高达70.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9.4%)40多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2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应该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就是要从多个角度选取不同的指标,以反映不同的侧面,然后综合起来反映其整体状况。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依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我们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1碳源消耗碳源消耗的多少,直接影响碳排放量的多少。碳源消耗得少,可再生能源使用得多,碳排放量就低;碳源消耗的多,可再生能源使用少,碳排放总量就高。所以,可选取化石能源消耗总量、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三个指标进行具体评价。之所以把“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从化石能源中单列出来,是因为煤炭在目前我国以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主要能源,而且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1)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在所有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相当高。化石能源消耗量越大,碳排放总量就越多。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之和。(2)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一般情况下,根据用途、设备及技术的不同,每吨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目前全球22%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因为煤炭燃烧所造成。所以我们选用“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作为评价低碳经济的一个具体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煤炭消耗总量/能源消耗总量。(3)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是指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在消耗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各种清洁能源之和/能源消耗总量。一般而言,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越大,低碳化程度越高,反之就低。

2.2碳排放量碳排放量是衡量单位、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指标,它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单位、区域的“低碳化”状况。在考查单位、区域的碳排放时,一般可选取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强度、碳强度4个指标进行具体评价。(1)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是指单位、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总和,按照日本学者茅阳一的Kaya公式:碳排放总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用量(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碳强度)。(2)人均碳排放量(碳足迹)。即单位、区域人均分摊的碳排放量,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总人口数。(3)碳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称碳强度(carbonintensity),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耗总量。能源种类不同,碳强度就不同。化石能源中,煤的碳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碳强度,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都是零碳能源。

2.3碳汇建设与交易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主要选取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3]。(1)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越高,则森林的碳汇作用越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对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作用也越强。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碳汇的主要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2)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所在地,也是碳源的核心区。城市碳汇对城市碳源减排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城市绿化覆盖率越高,城市碳汇水平越高,对城市碳源的抑制作用越强。具体计算方法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其中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3)碳汇交易。碳汇建设关键是建立碳交易体系,通过交易才能变现,通过变现才能形成财源,解决林业再发展的投入机制问题。研究并制定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林业碳汇交易政策和项目管理办法,这一指标可考核政府和企业碳汇造林、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交易、项目运行规则和程序等全过程。

经济发展的指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行业英语 教师 发展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各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它的教育特点是“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要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引入相应的行业英语课程,改进教学方法,真正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行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为行业英语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又为行业英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一、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目标 

行业英语,也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是指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及与其今后的职业相关的技能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其课程特点是紧跟市场、结合学生实际、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基于此,行业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行业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行业理论功底、全面的行业业务知识和行业课程教学的经验,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并且在本行业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二是行业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即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讲解行业知识,能够胜任双语教学。三是行业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在行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其他相应的职业技能。四是行业英语教师还应该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定期到企业、行业实践,亲身体验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 

二、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途径 

根据应用语言学家克兰多尔(crandall)的论述,教师发展是一个终生持续成长的过程,包括集体或个人自主的学习,教师发展只能由教师自己进行,并且是为了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研究行为。高职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应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设计和调整发展目标,寻求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途径,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态度、专业素质及教学技能在实践和反思中获得提升。 

(一)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协同合作 

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认识到合作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其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法作了相应研究。笔者认为,同事间互利和谐的合作能促进各自的健康发展。 

1.行业英语教师应当积极与专业教师合作,共同承担行业英语的教学任务。行业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通常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不是单纯地缺乏专业知识或英语技能,而是无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行业英语教学中,英语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可分割的。行业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及学生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其中的每一方都需要其他两方的协助和反馈。在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行业英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有足够的认识;而行业英语教师又能让专业教师明确学生以及行业英语教师自身所面临的语言问题;学生则需要从语言和专业知识两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来自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反馈意见将有助于学生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以行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为基础的模式是最为行之有效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一方面,其合作的模式可以是长期且固定的,双方教师结成对,共同确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材料,并在长期合作中不断摸索总结适应有效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双方的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和灵活的,专业教师只在有需要时充当顾问,帮助行业英语教师解决一些专业知识难题。 

2.行业英语教师之间要积极开展观摩课活动。这有益于促进行业英语教师的专业拓展。在观摩课活动中,观课者与授课者都抱着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解决教学难题的美好愿望,并且不涉及褒贬评价和奖惩利益。授课者注重学习与发展,能主动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乐于反思、请教与切磋;观课者以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的多重身份观课,有较强的针对性,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与课堂行为的有效性。同事互助观课能够全面满足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各时期的职业发展需求,促进同事间的真诚合作,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型团队。 

3.行业英语教师要调整心态,营造既有竞争又合作共进的良好氛围。同事合作的延伸形式是对外交流,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要经常与校外同行交流教学心得,经常阅读学术刊物,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在对外交流受限的情况下,则要善于充分利用本校或者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机会。 

(二)注重教学体验,形成独特风格 

1.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第一,要淡化短期功利观和应试教育思想,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为学生行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第二,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三,要加强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第四,要分析行业英语的语言结构特点和语类类别,注重语类情景下的读写教学,以读促写,以写促学。除此之外,还要导入跨文化意识,不要过多强调语法的作用,组织学生模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真实场景等。第五,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容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拓展行业知识,训练英语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2.加强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的风格。对于高职行业英语教师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提高的途径就是反思。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是一个需要付出极大努力和需要教师相互合作的过程,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三)加强沟通学习,促进内涵发展 

1.加强师生关系情境下的教师学习。作为学习者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情境中的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为学生而学、因学生而学、向学生学习。“为学生而学”是指教师为了教好学生而进行学习。“因学生而学”是指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无意中因学生而学到新知识或获得新领悟等。“向学生学习”是指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向学生学习。这三类学习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在智能方面的发展,促成师生的知识拓展和重构。师生关系情境下的教师学习,有利于师生所在的文化圈的重建。教师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班级学习文化的建设,还有助于社会文化圈的重构。师生关系情境下的教师学习还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间接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想在师生关系情境中做好学习者,需要重视两个要素。第一,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师生关系理念是前提。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的建构性质决定了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没有人是知识的权威,师生之间应通过平等交流,实现知识、智慧、情志的共赢。同时,师生关系也是一个交互生成的过程,教师应积极更新理念,正确看待学生的价值。第二,增强师生交往是实现这种学习的重要条件。高职行业英语教师需要在授课前熟悉学生的情况,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 

2.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高职行业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备课所需的行业方面的资料。高职行业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工具,如百度、谷歌等,查找与行业有关的图片、音像和文字等资料,同时还可以从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等网站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扩大知识面,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许多问题都不能深入开展讨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而网络恰好能弥补课堂的不足,师生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结果,共同提高。 

(四)积极参加培训,加强对相关行业的了解 

正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它的教育特点是“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因此,行业英语教学应与行业特点相结合,行业英语教师更要深入了解行业,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 

1.培训是促使行业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承担行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接受一定的培训,这种培训包括两个方面:语言培训与专业培训。具体来说,包括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和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及所教专业的英语语体特征等。培训形式包括学术讲座、科研进修、访学、网上学习、国内外短期培训、合作研究等。 

2.到相关行业兼职学习,熟悉行业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到企业兼职,融入行业,熟悉行业文化氛围,领会行业文化内涵。这样就有利于教师结合原有的纯语言教学和单一的技能训练,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行业文化,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及行业文化适应能力。进行适时适度的行业文化导入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以及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在行业英语教学中,通过行业文化的导入,可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感受行业(或职业)文化,逐步了解、认同和自觉遵守相关行业的素质要求,形成较好的职业素质,为高职生完成从专业知识到职业能力迁移架设桥梁,为学生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经济发展的指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手绘表现;手绘表现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当下,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了手绘表现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愈来愈多的专业人士肯定了手绘表现的综合功能(比如提升设计师艺术修养、帮助思考推敲构思、准确体现设计意图便于交流等),乃至环艺手绘表现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的产业,由此可见对手绘表现及手绘表现图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亟需开展并意义重大。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对象环境中的所有景致,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写生草图,也可以是设计思维火花的瞬间闪现的记录,更多的是设计效果的完整体现的形式展现。绘图这种无界限的人类共同语言,是设计者必须具备且不可缺少的技能。绘图的意义就像音乐家手中的五线谱一样,对思维的表现能做到一目了然,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为所有人理解。一般来说传统手绘表现是从绘画中发展出来的,它将设计内容用徒手绘图的方式,应用透视原理让画面以较为接近真实的三维效果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上。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铅笔、钢笔、马克笔、喷笔以及水性颜料等。手绘表现发展是手绘表现发展历史的梳理,其按一般史学研究惯例,以时间的纵向发展为序展开研究,将国内外艺术设计手绘表现的起始阶段到20世纪中叶的设计师的设计图的手绘表现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分析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特点,明确其在设计表现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手绘表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手绘表现是用来记录、表达眼睛看到或头脑中设想到的事物的一门语言,是极需要想象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非常智能性的工作。手绘表现图既快捷又成本相对低廉制作出非凡的思想景象,具有无可比拟的信息传达效果。综观设计艺术的发展,我们都清楚的看到在研究过程借助于绘画形式的设计表现图,相对于文字、语言等表达方式,无论是信息传达的有效性、直接性方面,还是在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传达跨越性与兼容性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信息传达效果。

1.手绘表现图的实用价值及美学价值。手绘表现是一种语言或通讯传输方式,它不应仅仅是“描述”或渲染某种已设计好的作品,而且也应该是表达思想和在其中进行思考的语言方式。语言既是表达思想的手段,又是形成思想的先决条件,思维依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限定了思维方式。设计语言是非常严格规定的语言。手绘表现图的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设计师艺术修养、帮助思考推敲构思、准确体现设计意图、便于设计交流和提升美化设计方案等。手绘表现图的美学价值在于图的本身就是一幅艺术作品,它如绘画作品一样,有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美学品味,体现着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倾向。手绘的价值就是通过绘画的技巧把环境对象简单化,使抽象的艺术外形化、形象化。手绘将空间想象的意境以及设计的色彩理念充分的表现出来。

2.传统手绘表现的思路及方法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手绘表现,不仅是系统全面地整理各个时期设计师手绘表现图,了解不同的风格特点、不同的创意、不同的表现思路和方法,还要密切关注各种影响手绘表现的综合因素——表现对象的基本功能、艺术审美、时空观、工具媒介、几何学和光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等。比如建筑手绘表现图,它作为表现建筑的重要载体,必然受到当时建筑本身的风格特征(譬如中世纪的建筑表现图和建筑本身风格特征的关系)的影响,受到当时哲学思想、审美意识、乃至艺术观念和风格流派(譬如20世纪初诸多艺术流派及观念和手绘表现的关系)的影响。

3.倡导环保绿色设计及设计表现手法。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且也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绿色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设计产品、设计对象、设计概念上,也应该体现在设计过程及表达过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传统手绘表现比当下“时髦”的电脑数码表现更绿色,更符合“低碳”的时代需求。

二、手绘表现发展研究的意义

1.梳理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历史是先辈们创造的,反映了先辈们在生活之中的宝贵的经验,是后人的精神财富。梳理并探究设计手绘表现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了解设计和设计手绘表现及其之间的渊源关系,明确设计手绘表现在历史不同时期学术上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2.完善设计理论,推动设计教育。当前国内外设计理论的书籍很多,可对于设计表现则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理论的匮乏、观念的滞后,将会影响设计的均衡发展,此类研究不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设计水平,而且会推动我国设计教育。科学下的专门史分支,当然得服从历史科学的学术原则与方法。历史不是各个地区发展过程的总和,而是“世界各地相互的关系”。所以,手绘表现艺术历史固然由各个手绘表现现象所组成,但不是各个手绘图现象的堆砌和罗列,而是人类手绘表现活动全部内容的有机的统一体,它讲述的应当是历史上各个手绘图现象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述时,应力避孤立地按风格、或按朝代而论的倾向,而注重它们前后乃至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就是各种手绘表现风格在嬗变、更迭中的前后传承和同一时代不同手绘现象之间、同一手绘表现图各内部的综合关系。研究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的历史是久远的,特别自从文艺复兴期间发明透视绘图法后有了更大的发展,正是由于布鲁内莱斯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先哲的努力寻求,发现以科学的方法能够利用图示充分的定义表达事物或结构。再后来的设计师们充分利用并发展了图示的综合功能,使现代设计知识不再被看做是只有在行业协会才能创造出来的“神秘事物”,19 世纪更是发展了用钢笔、铅笔、水彩等工具绘制设计表现图的技法,设计表现的工具和技法最大限度的扩大了,这一点在建筑表现画上得到充分体现,但一般认为正统的建筑渲染图还是学院派的水墨渲染画“ 柱式”。19 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产业革命以及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以功能主义的纯净一扫学院派的浮华装饰,揭开了人类艺术设计的新纪元。随着一批现代设计大师和设计表现大师的出现,设计表现也被推向一个全新的天地。到了20 世纪中叶,在建筑表现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建筑表现上恢复装饰风格,提倡历史主义和人情味,这在后现代建筑师文丘里、格雷夫斯等人的建筑画中得到体现;二是建筑画向艺术性、欣赏性方向发展,建筑画展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地很受欢迎,除了设计和表现功能外,收藏价值不菲;三是朝多元化发展,各种主义也进入建筑画领域,出现了各流派的建筑画,比如夸大、歪曲建筑的形体和环境,或折衷地将媒体混在一起建筑表现的探索。

3.比较研究。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中西方的手绘表现图及表现发展历史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文章对中西方的手绘表现图及表现发展历史进行比较,探索其背后之哲学思想、审美意识等关系,提炼当下手绘表现优化方法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