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规划

现代农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规划

现代农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发展不足;规划建议

农业发展规划,是指各个地区根据当前的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与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的一种计划形式。本研究以简阳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 ―2020 年)》纲要,分析简阳市的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规划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对规划的优化建议。2020 年是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成效初显,但是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研究分析这些规划实施中的不足与短板,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优化建。一方面可以为简阳市制定后续的农业规划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将相关的不足纳入后续规划中,完善后续规划。

1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综合生产能力

简阳市粮油播种面积239.93 万亩,粮油总产量72.4 万t;发展特色水果30 万亩,总产量10.95 万t;发展蔬菜29.9 万亩,总产量47.68 万t。全市已建成万头规模猪场28 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36 个,成功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3 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5 个;生猪出栏125.10 万头,羊出栏92.70 万只,家禽出栏928.45 万只,肉类总产量12.13 万t。发展核桃14.4 万亩,花卉苗木2 万亩,香椿3 万亩,林下经济19.6 万亩。实现水产品总量3.1 万吨[1]。

1.2 产业化发展

简阳市着力规范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现耕地流转66.7 万亩。推进7 个乡村振兴连片发展示范区建设,整合项目资金2.4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8 亿元,发展特色产业1.5 万亩,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50.24%,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7.56%,累计创建“三品一标”产品124 个[2]。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 家。培育农业合作社1406 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 个,省级示范社27 个;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40 个村、集体经营开发公司24 个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4 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37 个,培育种养大户4000 余户。

1.3 农业品牌创建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完成投资6.28 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8.52 万亩,新增产业3.18 万亩。重点打造“简阳晚白桃”、“简阳羊肉”和“简州大耳羊”3 个区域品牌,注册了“力盛”、“福海源”、“蜀娇”、“天宫山”、“土荡荡”、“如林”、“蜀台红香椿”和“新星红山鸡”等农产品商标40 余个。简州大耳羊获国家级新品种审定命名,简阳晚白桃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进入2015 年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果品)50 强;“蜀新1 号”核桃获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 年9 月获第13 届全国林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蜀台红香椿”椿芽获四川省森林食品“天府七珍”称号;注册农产品商标40 余项,其中驰名商标3 个、著名商标10 个。

2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存在的不足

2.1 规划作用不够充分

简阳市制定了《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5 ―2020 年)》,但是在实际操作的层面,规划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产业准入条件与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方面的标准不够完善。简阳市纳入到成都市的代管区域的过程中,各方面的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与变革,许多在规划中制定的标准与成都市的一些上位规划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农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大并且不够精准,一方面在规划中相关农业政策的设计的扶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就是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精准的定位,对于相关涉农政策没有精确实施。第三是规划中关于涉农的相关项目的整合度不够高,各个涉农项目之间联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每个涉农项目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进行项目建设,整合度不够高。第四是在项目和业主引进方面存在随意性和不可控性,规划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强。

2.2 “农商文旅”融合不足

现代农业是一种多功能农业,应该强调现代农业的生态、观赏、休闲、文化等多个方面。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对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建设等各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划安排。但是,对现代农业“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不足,所以导致了现代农业的各个方面发展各成体系,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融合优势,没有充分激发现代化农村的发展优势。导致简阳市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长,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低,农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受限。

2.3 对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保障不足

简阳市2019 年GDP超过500 亿,农业对简阳市的GDP贡献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在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中,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方式能够充分的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升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生产能力现代化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但在简阳市的现代农业规划中没有提出如何提升农村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则体现为大多数的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种养技术、经营模式占比依旧较大土地规模化开发程度不高,农业科技程度不够高、产业链条不够长、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农业和农村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农村的生产能力依旧落后,生产技术依旧没有实现现代化。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导致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效率低,而且产量低、质量低且产量不稳定,没有经济效益。

2.4 对农产品深加工比较薄弱

简阳市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仅26 家、总产值约25 亿元,其中精深加工率仅为34.2%,产值仅占全省的0.15%、成都市的1.23%,且加工产品主要为泡菜、调味品、粮油深加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简阳市现代农业规划中,对农产品加工的相关规划中,建设重点是建设农业生产园区,巩固现有老字号品牌生产规模。对果蔬的加工仅处于初加工的状态,但是这一类农产品可以进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而更多的农产品又处于未加工状态,在前期生产结束后就直接进入市场,价格与质量都不具备优势。完善规划中对农产品初加工,精加工的规划,有助于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3 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优化建议

3.1 坚持规划先行

首先,针对原有产业准入与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在规划中不够完善的问题,要充分的设计产业准入条件、项目准入条件、园区建设标准等各方面。其次,充分考虑简阳市融入成都市的政策机遇与挑战,以及“空港新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加强简阳市涉农规划与成都市的各项规划的衔接。第三,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加大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与精准性,按照规划的农业政策精准落实在相关的农业项目中。第四,在规划中加强各项涉农项目的整合度,统筹规划涉农项目建设,做到系统性与特殊性兼顾。最后,在规划中要注重项目和业主引入方面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3.2 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商文旅体”融合是一个系统构造,其中的五个维度相互作用、彼此关联。“农商文旅体”融合是包括空间融合、业态融合、功能融合等多元融合,有助于形成新的及公共、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服务城乡广大居民[3]。在规划中充分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可以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文化遗产、优美自然环境,培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等各个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学把握城乡统筹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势,以农业为本构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现代农业生态圈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4]。第一,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互联网”、“农业+品牌”等一系列计划,促进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鼓励各类主体将创意运用在各个涉农规划中去。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等契机,着力构建品牌运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田园综合体促进“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功能、多业态搭建业务结构的综合运营,跨产业、多功能,就超于了原来的综合运营。综合体突破了原有的惯性用途,从而在思想上打破惯性思维。激发原来收到局限的资产和资源效能,形成乡村社会发展到广阔产业空间[5]。

3.3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

在规划中加大对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水平给提升计划,第一需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重点研究降低成本与节约资源,建立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技术体系,不断的提高常规农业技术的科技内涵和组装配套程度,大力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为主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和保护农业资源,形成高效利用的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6]。第二,需要全面拓展和延伸农业科技领域。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体系的配套和产业化开发[7]。促进农业各个科技领域相互衔接、紧密结合、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完成对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技术现代化,例如,农业科研院所、技术市场、电视大学、技术讲座等一系列的力量和活动。在简阳市的涉农规划中,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与生产现代化水平。在后续涉农规划设计与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村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与农村生产设施的完善。促进传统农业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并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

3.4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

第一,简阳市的樱桃、晚白桃等果蔬具有易腐败,保鲜难度大的特点,在采摘下树后,能够销售的时间便迅速的变短,所以在简阳市现代农业规划中应该注重对这一类易腐果实的保存。第二,就是演唱这一类农产品的产业链条,为其增加附加价值。第三,完善农产品的挑拣分级,做好差别化分类,细分市场消费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在简阳的现代农业规划中应该注重农产品产后粗加工与精加工的品类与种类,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增强简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产能。做好简阳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一方面,对于传统的以泡菜、调味品、粮油、面食加工等老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提升这些企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程度,加强品牌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对于简阳的樱桃、晚白桃与猕猴桃等果蔬类农产品,要逐渐完成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化,充分利用粗加工与精加工这两种加工模式,衍生农产品的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简阳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乡村发展服务中心2019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工作总结和2020 年工作安排

[3]叶国伟,杨坤,李玲玲等.成都市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0 (22 ):199-201.

[4]李燎.推进融合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大邑县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J].先锋,2018 (9 ):35-36.

[5]杨海峰.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对策[J].文化产业,2018 (16 ):1-2.

现代农业规划范文第2篇

“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更加充盈、丰富、安全

陈萌山表示,《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明确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5年取得明显进展、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目标,并将有关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细化量化为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等7个方面27个发展指标。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5年达到5.4亿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310元等。

“到时候,我们国家的现代农业建设将得到全面推进,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将更加充盈、丰富、安全,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广泛普及,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越来越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陈萌山说。

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今后几年我国将保证农业投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支持保护、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强化农业法制保障、加强组织领导。《规划》进一步明确国家农业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县级以上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今后继续实施农业“四补贴”政策,增加补贴规模、扩大补贴品种、完善补贴办法、增强补贴时效。加大动物强制免疫补贴力度,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与服务支持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农业农村改革将继续深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制定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鼓励政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等。

着力解决明天“谁来种田”、“谁来养猪”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陈萌山表示,解决“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需要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下功夫。

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规划》将“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之一,从增强农业公益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两方面进行了部署,致力于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生产经营服务。

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面,《规划》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现代化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农民,《规划》在重点任务中就“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的现代化经营。

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方面,《规划》在保障措施部分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不搞一刀切,加强示范区建设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基于这种情况,《规划》没有要求各地现代农业建设齐步走、一刀切,而是创造性地把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划分为重点推进、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不同区域。

重点推进区域包括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优势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供给保障功能;率先实现区域包括东部沿海先导农业区、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和农垦规模化农业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引领功能;稳步发展区域主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保障功能。

现代农业规划范文第3篇

石榴镇位于漳浦县西北部,背依石屏山山脉和梁山山脉与平和县交界,东邻绥安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206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5万亩,山地16.8万亩,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国有农场,总人口5万人。

石榴镇是漳浦的资源大镇,是海西的农业重镇,石榴镇已有2.3万亩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向国家交售征购粮310万公斤,素有“漳浦粮仓”之美称;1.2万亩的糖蔗生产基地,每年交售糖蔗6万吨;6万亩的荔枝、龙眼、柑桔、香蕉、桃李水果生产基地,年产水果3万吨;还有1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的玫瑰茄生产基地,1万亩的毛竹基地,12万亩杉、松基地;3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另外石榴有近5000亩的温泉旅游资源(包含东山村和象牙村)。这些资源都为石榴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特色产业一“石榴填鸭”,清朝年间漳浦籍宰相蔡新从北京引入故乡,经民间加工,味道独特,既有北京烤鸭的风味,又有闽南咸水鸭的独特,肉质清甜可口,肥而不腻、百吃不厌,吃后口齿留香。2010年单季存栏数6万多只,全年出售25万只,总销售额约2500万元,截止2011年数据统计,单季存栏数增加到近7万多只,全年出售预计达28万只,总收入达3000万元,成为我镇农户增收主要渠道之一。如今的“石榴填鸭”不仅在漳浦成为小吃店和大酒家的特色菜谱,而且走出漳浦,2011年春参加首届小吃节,获“我最喜爱小吃”荣誉称号,走进了、厦门、福州、上海等国内城市甚至是港、澳、台。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按照镇党委打造“五大特色农业基地”的部署,标准化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其中利苑农业在攀龙、象牙村新增大棚设施农业600亩,面积达到2000多亩;发展食用菌面积达70万㎡,特别是东山村成功引进工厂化种植的食用菌“杏鲍菇”、“黑木耳”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5万㎡,总投资达5000万元;新增花卉种植面积3500亩,总面积达到5000亩;新增蜜柚种植面积1500亩,面积达到3000亩;一些旧果园陆续改造发展高优蔬菜、水果,面积达1000亩以上。

产业发展有利条件

1、土地资源丰富:攀龙、胜利、象牙等村6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已开始实施;温斗、芳林、下车等三个村6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已批准立项,预计2012—2013年开始实施。

2、龙头企业带动:利苑公司在设施农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广阔的市场、成功的广阔空间和成功的经验。

3、交通便利: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公里,现申报红色旅游专用道——山旧线已获得交通部批准为一级公路。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按照镇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立镇、农业兴镇,绿色崛起,赶超进位的理念,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强镇”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四区”建设,即现代农业区、生态旅游区、服装加工区和城镇中心区,实施项目带动,调优经济结构,着力改善民生,提升发展水平,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方向和目标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强镇。今后五年,我们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努力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超市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方面,要基本形成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产值达8亿元以上,高优蔬菜产业要达到2万亩,产值达3亿元以上;花卉产业面积要达到1.5万亩,产值达1亿元以上;高优水果面积要达到1万亩,产值达1亿元以上;食用菌种植面积要达到100万平方米,其中工厂化种植的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产值达2亿元以上;畜牧业要推广科学化养殖,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相互协调,特别是石榴填鸭要创新经营模式,产值达1亿元以上,实现企业化经营,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品牌价值。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要着力扶持服务利苑农业继续扩大规模,到2015年面积达到1万亩,把我镇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高端设施农业示范镇;要着力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模式,建设高标准工厂化的食用菌生产专业园;要加大力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和老旧果园改造,今后五年要再实施土地整理1.2万亩,改造老旧果园6000亩,以此推动土地合理流转,最大限度地推进农业的企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快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

项目建设

1、利苑农业增资项目,大棚建设面积达到1万亩,总投资4亿元。

现代农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现代农业;功能分区;规划布局;浮梁县

浮梁县总面积2867平方千米,为典型的“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山地面积比重大,耕地面积比重较小。其中耕地37.35万亩,占6.5%,山地面积450万亩,将近占80%,水域25万亩,占4.45%;建筑物、道路等占地52万亩,占9%。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拥有耕地1.28亩。全县丘陵地面积183468公顷,还有高度低于200米岗阜地34404公顷,对于发展果木林、扩展茶园和耕地可提供大量的土地资源。

一、浮梁县土地利用需求分析

1、耕地资源后备不足

浮梁地处丘陵山区,耕地面积比重较小,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困难。“十二五”时期是浮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机制,保障建设用地需求,是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浮梁县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有些难题依旧存在。

3、中低产田改造潜力大

近年来,通过对项目区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用地得到充分合理开发,提高利用水平,中低产田改造潜力较大。

二、功能分区原则

一是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相结合的原则。严格遵守节约和集约用地原则,统筹安排各项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使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日趋合理。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制度,履行补充耕地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开展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不下降,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

二是区域统筹发展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各方面相互协调,以达到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是区域分工与主导功能定位相结合的原则。考虑区域内的农林渔牧结构,明确主体功能,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四是农业增长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业综合配套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功能区分与空间布局

浮梁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布局为4个农业示范区,在功能上体现为一个核心区、两个辐射区和一个推动区,即:

1、中南部高效集约型农业示范区域(核心区)

区域范围:浮梁镇、王港乡、湘湖镇、峙滩乡、鹅湖镇、臧湾乡、寿安乡。

基本情况:该区是浮梁的一个中心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区内蔬菜、水稻、林果业、水产养殖等产业优势突出,同时也是全县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中心。面积有1141平方公里,占全县的39.8%;人口12.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1%。谷物播种面积20万亩,占全县52%;蔬菜播种面积5万亩,占全县35%;林果业种植面积1.5万亩,占全县49%;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占全县60%。

主攻方向:发展高效集约型农业,大力建设水稻种植基地、蔬菜林果生产基地、标准化水产养殖,加强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体系,达到“种养设施化、产品优质化、加工龙头化、营销网络化、经济高效化”,并依托蔬菜种植、渔业养殖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城郊体验型休闲观光农业,是都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圈。

重点产业:水稻、蔬菜、林果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休闲农业。

2、北部品牌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辐射区)

区域范围:西湖乡、勒功乡、江村乡、经公桥镇、蛟潭镇。

基本情况:该区处于浮梁县境的北部,历来就是一个三省通衢的要道和繁荣的商业重地,不但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90%、动植物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早在唐代,就是全国的主要产茶区及茶叶的集散地。盛产茶叶、毛竹、木材;深山野珍茶油、竹笋、木耳、香菇等森林果蔬品种众多,经济发达,农业产业特色显著。面积641平方公里,占全县22.4%;人口4.16万,占全县13.87%。茶叶种植4万亩,占全县40%;谷物播种面积11.5万亩,占全县29%;野生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占全县39%;食用菌种植面积0.3万亩,占全县33%。

主攻方向:调整农业生产格局,农业品牌外向化,以茶叶、菌类、野生蔬菜为重点,唱响“中国名茶之乡”和“优质食用菌之乡”。推进茶叶和蔬菜产业建设,目标是江西最大的有机茶和名优茶生产基地,尝试性开发高香红茶及高附加值的富硒茶。推动“浮北古村落文化”休闲旅游业。

重点产业:茶叶、食用菌、森林蔬菜、休闲农业。

3、西部粮牧互动型农业示范区(辐射区)

区域范围:三龙镇、黄坛乡、罗家桥乡、洪源镇。

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浮梁西部,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区内粮食、畜牧、花卉苗木、果业全面发展。面积796平方公里,占全县27.8%,人口6.3万人,占全县21%。谷物播种面积8.9万亩,占全县22%,食用菌种植面积0.48万亩,占全县36%,年末生猪存栏5万头,占全县51%,年末家禽存栏11万羽,占全县44%,水产养殖面积6.25万亩,占全县25%。

主攻方向:整合农业生产资源,发展粮牧互动农业,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基地,依托此项措施,积极推行“猪―沼―粮”、“稻―鸭―果”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城郊设施蔬菜、生态农业农家乐特色村,发展城郊特色休闲观光农业。

重点产业: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果业、花卉苗木。

4、东部旅游休闲型农业示范区(推动区)。

区域范围:瑶里镇、兴田乡。

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浮梁的东部,境内农业资源丰富,西汉末年的瑶里古镇,数百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掩映青山绿水中,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瑶里镇盛产的“仙芝”高山云雾茶,宋代曾成为朝廷贡茶。现代研制的“崖玉”仙芝茶系列曾先后三次荣获国际金奖,被中国农业部评为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另外,野生香菇、木耳、茶油、火笋、苦楮豆腐、香榧、鸭脚板、山蕨等森林蔬菜,已经形成了产业。面积374平方公里,占全县13%,人口2.3万人,占全县7.7%。茶叶种植2万亩,占全县21%,野生蔬菜种植2.52万亩,占全县36%,食用菌种植面积0.28万亩,占全县27%。

主攻方向: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发展旅游农业提供有力保障,结合瑶里旅游区建设,可开发农产品,打造出以农家生活为主体的休闲农业产业。

重点产业:旅游休闲、茶叶、森林野生蔬菜、食用菌。

【参考文献】

[1] 钟钰,刘合光,秦富.新时期应多策并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1.08.

[2] 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05.

现代农业规划范文第5篇

一、甘孜州农业园区建设概况

目前,甘孜州重点以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果、川牛羊作为6大主导产业,共启动建设了21个现代农业园区,总投资16.2亿元,建成基地24.72万亩、饲养牲畜24.68万头(只),实现农业产值17.46亿元,带动受益农民3.93万户共24.99万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万元。

二、主要亮点做法

(一)立足特色,合理规划

理塘县立足高原优势特色产业,根据现有的水源、地势、土壤类型、产业基础、生产力水平、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濯桑现代农业园区,覆盖了濯桑、甲洼、藏坝3个乡镇,总面积达12.3万亩,核心示范区9万亩;九龙县立足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牦牛、茶叶、花椒等特色产业建设高原生态农产品加工园区,构建九龙精致山地农业发展模式,集中打造3.63万亩花椒基地、3万亩魔芋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泸定县立足自然条件优势,打造杵坭片区水果、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园区覆盖杵坭乡、德威乡、冷碛镇、兴隆镇四个乡镇,19个行政村,园区核心区发展食用菌基地1000亩、水果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园区发展特色产业7000亩。

(二)壮大产业,夯实基础

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原优势农业,着力构建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理塘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紧扣绕“一园多主体、种养循环、三产深度融合”主题,重点打造牦牛、果蔬产业,实现了群众能增收、企业能赚钱、产品有市场、质量有保障、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初步建成“一轴三区六基地”产业布局,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四川省首批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泸定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区域内果蔬产业及加工等基础优势,以食用菌、特色水果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农业主产区、农产品加工区、冷链物流区、农旅融合区“四大功能区”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园区,园区综合产值达2.14亿元,带动人均增收6300元;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万元。

(三)培育主体,示范引领

理塘县采取入股、出租、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鼓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牧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合作经营模式,健全完善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濯桑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依托“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按照“经营主体+服务平台+服务主体”模式,探索建立了“五统一”(即统耕统种、统测统配、统采统供、统防统治、统购统销)的生产模式,构建了“五位一体”(即经营机制、生产标准、溯源体系、市场开发、品牌营销)的高原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2019年共为2家龙头企业5个专合社和3个乡5个村31户农户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收、代销”的社会化服务6689亩;泸定县杵坭水果、食用菌园区培育新经营主体240个,从业人员1314人,参加各类培训1300 人次,培训覆盖率达98.9%,园区产业利用网络技术的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了喷灌、滴灌、土壤检测、温度计等技术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面积6900亩,推广率达到98.5%。

(四)发展科技,提质增效

理塘县人民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院)县合作协议,科学制定以“土壤改良、配方施肥、休耕轮作、技术规范、种养循环、植保防治、疫病防控”等为主要内容的高原生态农业标准,占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制高点。园区龙头企业还注重自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积极应用加工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推出新产品。科技创新团队研发试种各类蔬菜新品种达20多个,牦牛肉奶新产品30多个,绒毛制品10多个,改变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模式,解决了极地果蔬和牦牛肉、奶、绒的生产加工制约瓶颈。园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经营主体培训实现了全覆盖,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普及率较高。泸定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托省农科院、省畜科院和州农科所、畜科所等科研机构,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发展4个,其中有马铃薯原种培育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仙桃人工种植基地、贡嘎雪桃种植基地。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泸定县科技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服务,解决科技推广难题。建有县、乡(镇)两级农技推广站,村有驻村农技员,农技社会化科技服务覆盖率每年增长5%以上。大力推广羊肚菌、仙桃、特色水果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达到1323人。

(五)打造品牌,拓宽销路

理塘县以“圣洁甘孜”农产品品牌为落脚点,通过电子商务双创孵化中心、康藏阳光公司、鹏飞牦牛肉食品公司现有外销渠道,加大高端农产品及旅游资源联合推介力度,不断提升理塘农产品、旅游产品知名度,借助“农奢会”公众号,发展订单农业,将农产品远销北京、香港、台湾和珠三角地区,保障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九龙县着力打造“中国花椒之乡”,发挥正路椒、大红袍、高脚黄品质优势。开展茶博会,唱响茶叶品牌,打造出藏区生态茶叶品牌“臧雪”“臧红”、“纸醉”、“金迷”等。泸定县已培育“泸定红樱桃”“泸定幸福仙桃”“贡日夏藏香猪”“泸定有机羊肚菌”“雪森美好核桃油”等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绿色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9个,泸定红樱桃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正在申报泸定仙桃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入驻园区企业实力参差不齐。部分入驻园区的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仅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够。

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如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双创中心每年生产了大量的萝卜,但主要只对萝卜进行了清洗及冷藏保存,未生产诸如泡菜、萝卜干等储存时间更长的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是内生动力不足。理塘县园区内的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因其主要由五粮液集团援建,其产品也主要销售到该集团,基本对外销量不多,渠道相对单一,一旦五粮液集团不再购买,该基地将无法立足于市场。

四、对策及建议

1. 给予财政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甘孜州部分园区海拔相对较高、气候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中低产田比重大,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导致园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施工难度大、任务重,给予一定财政倾斜,进一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