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经济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范文第1篇

1公路发展现状

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动态,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全胜时期,我国公路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含高速公路,低速公路、铁路等多种类型。从农村到城市,从大城市再到周边城市,我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锅炉事业的发展进程向教育法度国家极为缓慢,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修建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公路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依然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同时,我国公路覆盖面积虽然越来越广泛,但是依然达不到人民实际对公路需求的数字,许多山区去高海拔地区公路覆盖率依然达不到最低要求。公路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难题。例如:公路建设施工质量问题、公路经济体制不健全、公路建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公路运行乱收费现象严重等都是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的真实现状,这些想象的村子啊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公路事业发展造成了阻碍,公路事业发展需要从解决这些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开始。

2公路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2.1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市场经济对社会上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公路经济的发展,公路经济的发展在一定又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市场经济与公路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2公路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的利用市场内现有的资源,公路作为基础设施设备,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机实体,公路覆盖面积以及覆盖率对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缩短区域之间的距离,是连接两地之间实体运输的载体,它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时间条件以及空间条件。作为人类运输发展历史最为久远、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常见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进行经济交往活动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利用公路运输进行经济活动、资源配置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一条完善的公路经济发展体系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公路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公路的铺设率越来越高,各地之间的联系因为有了完善的公路体系变得越来越频繁,地区之间经济增长互相作用。公路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幕后推手”,功不可没。其中尤以山区发展最为明显,山区地带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体系,“山里的东西出不去,山外的东西进不来”一直是困扰山区实现经济发展,改变落后面貌的重要因素。而在一些公路铺设较为全面的地区,有了便利的交通体系,山里的人走出去了,山里的物被运出去了,山外的人走进来了,一些山区通过政府自然开发以及环境改造工程,以及交通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旅游业、畜牧业、种植业将一些产品输出,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逐渐改变落后面貌,作为连接山区与城市之间的纽带,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如何促进公路经济发展

促进公路经济发展对提高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公路经济发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需要针对公路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公路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公路发展之间的联系、公路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的作用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探究,进而为如何促进公路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1制定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任何行业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都应该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公路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如加快公路经济发展、提高公路经济发展效益、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益、维护公路发展正面形象、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出现等管理制度。确保公路发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以及公路发展经济体系在今天现有尤为重要。对于在公路发展中一些基层单位出现的诸如: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态度散漫、财务征收杂乱等现象,要及时的进行管理与遏制,通过制定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对这些不利于塑造良好公路人形象的公路经济发展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通过实行有效的财政制度,对于在工作中乱收费、违法收费、将公家费用中饱私囊等行为有效予以打击与制止。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对于在公路建设中涉及到可能会使公路建设成本出现偏差,公路建设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等现象,公路建设使用寿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因素,通过系统性的制度与核算政策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完善的公路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公路建设以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是确保公路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3.2提高公路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促进公路事业良好发展的保障,管理人员与职员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公路部门必须要对职工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其思想解放,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责任心以确保公路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对领导班子进行思想教育,领导班子作为部门的领头羊,其日常性以及思想观念对员工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领导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转变不作为的形象以及思想观念发挥领导的领头羊作用,通过这种标榜的模式,在部门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为构件和谐单位作保障。新时期,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公路行业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参与。作为具有专业素养以及职业操守的人,人才在行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智囊团,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公路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公路建设是一项极为精密细致的工程,在公路铺设过程中,公路质量的好与坏以及公路使用寿命的长与短,对公路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公路质量的好与坏、使用寿命的长与短与公路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责任意识息息相关。公路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与公路建设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这种培训课程,一点点的去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为公路建设提供智力保障,进而为公路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质量等方面保障。

3.3加强对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公路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具有一个漫长的设计、修建以及后期养护的过程。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公路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脚步。公路建设由于其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很难快速开展,公路建设后期的的保养工作也是目前公路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公路的建设脚步,资金短缺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保证公路质量,就必须尽量降低公路修建时的费用,这就促使我们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公路修剪后期的养护工作。公路养护是意见及其繁琐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加强公路养护对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对公路养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在不妨碍公路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需要对公路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与勘查,进而为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作准备工作。公路养护工作同业也是一项预警工作,公路养护人员需要对公路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及时的盘查,提前预警以保障其能及时的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解决措施。要保障路面设施的完整度,以及路面排水系统的完好性,公路养护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排水系统的维护,在实际的路面处理环节,很多公路都是由于没有及时的将积水进行处理,进而造成路面损坏等严重后果。在雨季尤其需要狠抓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养护,要保持路面纵向、横向排水系统的完好,加强对公路的养护工作,进而确保公路能正常运用。

4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文经济

我国水文工作已经进展多年,并且水文经济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高的收益,虽在技术和经营方面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改善水文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就成为了现今水文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文经济的思考”的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文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

(一)水文行业人员中存在的问题

水文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遇到疑点和难点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但整个水文工作队伍存在老龄化问题,从而形成青黄不接的现象。首先,年轻的水文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全新的理念、积极的工作热情,却缺乏水文工作的实践经验;其次,具备丰富经验的水文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且在处理实际水文问题时思想较为保守,工作墨守成规。最后,较多的水文工作人员往往只具备单一方面的水文知识和操作能力,缺少知识全面的复合型水文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上的不利因素,都会对水文行业的发展起到制约的消极作用。

(二)水文行业信息化水平中存在的问题

水文行业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变化情况,预测、分析和整理出相关的信息,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社会和政府部门,相关部门根据水文信息内容,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抗旱、防汛、水利资源的工程建设等问题。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水文行业中对水文信息化的建设和利用却并不充分,水文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首先,在进行水文勘测、预估和判定后,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保存时,往往采用传统的保存形式,如若出现档案管理不当,以往的水文资料和档案出现损毁或丢失,就会使当前和未来的水文工作缺少实际经验的事例作为工作指导和借鉴,同时,在信息查询方面也会造成极大的不变。其次,单一的水文部门,其水文信息和资料是单独建立的,这样也不便于同行业的其他水文部门了解其他地区的水文情况,此种较为分散的水文储存信息,严重限制了水文行业的全面发展。最后,由于很多水文信息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及时分析、处理和上报,很容易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这使得水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就成为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文经济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针对水文行业内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应做出以下改善措施:其一,要定期进行水文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工作经验的讲解、水文信息化的应用、和水文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会使年轻的员工掌握更多的水文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经验,还能使老员工逐步的转变观念,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水文工作中的创新,并且还能够培养整体水文工作队伍的信息化水平。其二,对工作能力较为突出的水文工作人员,提供对外进修的机会,将其派到国外优秀的水文企业内,吸取国外水文行业的宝贵经验,同时对自身不足的水文知识进行学习,将先进的水文知识运用回本水文部门。

(二)建立水文信息化平台

要使水文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步和较为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水文信息化平台。首先,加强水文行业的管理制度,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计算机设备的购入、水文监测仪器的更换、和网络平台的应用。利用网络技术将计算机设备和水文监测仪器有效的融合进来,从水文的监测,到数据信息的分析,再到为社会和政府部门的信息接收,都要做到信息的网络化。此种做法不仅可以进行更为精确的信息分析,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将最新水文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其次,水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也为传统的水文档案保管工作提供了便利,大大提升了水利档案的保存空间;并且减少了纸张的使用,节约了成本;还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水文档案信息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还可以将水文信息档案以信息化的形式储存进水文行业的网络数据信息库,不仅便于当地水文部门查找资料、借鉴经验,更能为其他地区的水文部门提供信息共享的平台,使其他地区的水文部门可以了解本地区之外的水文信息,为更好的开展跨地区水文工程提供了数据信息依据。另外,水文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要与水文行业的发展同步,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传递,也便于对水文工作进行及时的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水文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良好的发展,必须进行人员的培养、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水文行业的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水文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步,才能更好的为市场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东.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文经济的思考[J].兰州学刊,2013

[2]宋秋梅.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水文经济的发展[J].河北水利,1998

市场经济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功利主义;局限性;市场经济

一.功利主义的发展

功利主义伦理学是近代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功利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后来经过基督教伦理的不断熏陶,到17、18世纪才初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功利理论。持有功利理论的思想家很多,包括17世纪的哲学家霍布斯、洛克,18世纪的哲学家孟德威尔、哈奇森、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但是,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边沁、密尔才整理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伦理学理论,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功利主义。

1.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

边沁认为在任何行动中能够导向幸福的趋向性都可以称为功利,而其中的背离幸福的倾向都可以称为祸害。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来衡量行为价值的学说,被称为“目的论”或者 “效果论”。边沁提出了快乐主义理论,密尔作了修正转化为幸福主义理论,它包含了除简单的快乐体验以外许多其它的追求。他们都把趋乐避苦作为其论证功利主义原理的根据。在边沁、密尔看来,只有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行为才是善和道德的,相反就是恶和不道德的。边沁提出了7个计算快乐数量的标准:强度、持续性、确定性、远近性、繁殖性、纯洁性和广延性。这些因子可以计算出快乐的总量,并作为判断行为的善与恶的标准。密尔不仅从数量上来计算快乐,更指出快乐也存在着质的差别。一种行为带来的快乐比较多它就是道德的行为,带来的完全是快乐而没有痛苦就是最大的幸福,那么最大多数人都追求这种最大幸福就是最大幸福。于是边沁描述说当我们赞成或不赞成任何一种行为时,关键是看这种行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当事人的幸福。边沁主张用法律来保障人们从善去恶,密尔不反对外在制裁力的效用,但更注重道德的内在制裁力,这主要来源于人们的良心和对社会的感情,既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也离不开后天不断地强化和巩固。

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片面的效果论。他们只重视一种行为所达到的效果,只有效果才是评价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其次,“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是不能够精确地计算和和衡量一种行为的善的,这必然会导致大家对所谓善的盲目追求和整个社会的不公正。20世纪后,曾经兴旺一时的功利主义逐渐走向衰落。

2.现代功利主义

本世纪中后期,功利主义在英、美、澳等国家悄然兴起。求利是现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行为的基本动机,而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在伦理上为人追求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为功利主义理论的复兴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现代功利主义的争论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一种行动的效用,二是为追求幸福人们应该怎么做。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现代功利主义可以分为行为功利主义与准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以澳大利亚的斯马特为代表,他认为应该根据最后的实际效果来评价一种行为的道德价值,而这种判断必须以具体情况下个人行为所达到的效果为标准,而不应以某种道德准则为标准。从总体上看,行为功利主义是对边沁、密尔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复述与维护。

规则功利主义以美国伦理学家布兰特为代表,他认为,判断人类的一种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应该以人类的共同特性和共同准则的功利效果为标准。布兰特坚持主张的规则功利主义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克服了行为功利主义只顾特殊行为而不顾人类一般行为的弊端,也克服了大家只追求效果而忽略动机和义务的盲目性,同时呼吁大家重视行为复杂多变的过程。

二.功利主义的局限性

功利主义伦理学虽有复兴之势,却无法实现再度辉煌。首先,功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者虽然不像利己主义者那样一味主张个人利益优先,但是,功利主义并没有改变个人主义的基本立场,因而它并没有真正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能力,因此无论怎样谈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只要把个人是否快乐作为追求利益的基础,功利主义在本质上仍然是利已主义。其次,功利主义是狭隘的目的论或效果论。功利主义认为只有一种行为取得好的效果,这种行为才是道德的,他们毫不关心人们做事的动机和中间过程,这必然会阻碍人们对真正道德的追求,混淆人们对道德的正确认识,打击人们追求真正道德的积极性,甚至否定所谓的道德。

三.功利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功利主义及其功利原则。功利主义虽然以个人的利益和幸福作为行为的出发点,但它追求整个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它同时强调要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利益,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功利主义等同于私利和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而全盘抛弃,我们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客观上讲,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准则来说,功利主义仍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功利主义肯定了追求合理的个人利益,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调动社会各阶层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次,功利主义注重行为的实际效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最高效率和最大利润的统一,这与功利主义有相似之处,对于合理评价行为的效果具有实际意义。第三,功利主义关于“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原则,有助于弥补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真正追求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完善道德准则,真正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市场经济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3-02

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时代,我国水产专业高等教育一些教育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为全面提高我国高校水产专业教育对市场需要的应变能力,结合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为此,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拙见:

一、改变现有招生方式

1.招生时按专业大类招生,不要细分专业。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报考专业时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考专业有什么特色,以及这些专业的社会价值何在,甚至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报考专业时失去了自主性,这样的学生往往听从于家长或教师的所谓推荐安排,而家长和教师在替学生选择专业时,总是受限于他们自己的阅历、学识水平、认知结构及价值观。这样,当学生走入校园后,随着其眼界的开阔及学识水平的增加,以及对自身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才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1]。因此,在高校招生时,因此我们建议按专业大类招生,可解决学生报考专业的误报和退学问题。

2.按行业招生,降低录取分数,使有志于水产行业的学生能够就读水产专业高校。水产是国家发展离不开的专业,故国家应有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水产为艰苦行业,应按行业招生,纳入特殊行业招生,进入提前批次招生。如在日本,大学录取方法是采取试读方式,水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同时录取,保留学籍一段时间。对那些从水产相关行业的生产第一线来的学生,他们愿意学习职业需要的课程,特别是那些解决工作疑难问题的课程,他们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动机尤为强烈,可适当考虑特招。现毕业生的就业已无省界限制,故招生计划应打破省界,使生源较好的省有较多的招生指标。

二、全面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则是主体,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点。为了全面建设一支能适应现代信息时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解决当前水产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必须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水产实践基地进行短期培训。熟悉水产专业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等。因此,选配一批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任教,才能使授课内容贴近科技和生产实际的前沿,易于被学生接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严格教学管理,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一是要通过拓宽师资来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进修、实行竞争上岗、鼓励教师流动等举措,如实行教师分流机制,可分为基础科研系列、应用研究系列、成果推广系列、技术服务系列、科技入户型,建设学术梯队(包括科研梯队、教学梯队建设),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现行学生单一考核模式

1.改革目前学生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转变,变“死记硬背式”考核为“综合创意式”考核。如采取以开卷考试为主、闭卷考试为辅的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依赖笔试的考试办法,变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模式;改变过去太过于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变以理论考试与水产专业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改变考试题目的内容。考试题目应设有启发式、动态式、辐射式等方面结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再则考察学生自学情况、到课情况等,把学生课堂学习与平时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考评。

四、改革现有专业设置体系

1.形成新专业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设置新专业,调整旧专业[2]。目前我国渔业经济还处于产业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初级阶段,我国高校涉渔专业建设需要根据我国渔业经济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组建一些新专业群。随着教育综合化发展,拓宽专业面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改革专业设置与扩大专业方向的根本目标就是扩大学生专业覆盖面,增强学生对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如加强诸如水产品深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水产品保鲜专业、苗种培育方向、病害防治方向的培养力度等。

2.专业设置要考虑跨学科的发展方向。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应该积极主动去适应新变化和要求,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综合性边缘学科[3]。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等学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主要指标,而特色专业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同时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4]。因此,高校专业会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而不断地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老专业更新或被淘汰,而新专业不断涌现[5]。

3.创建品牌学科的基础上带动品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围绕社会需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相应的授课内容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6]。专业学科群是一种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学科群的综合教学方式对其所属各学科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7]。专业结构调整可以构建“品牌专业―专业集群―专业体系”的新教学模式,即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若干相关专业集群,再由这些专业群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体系[8]。水产专业设置也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建立品牌学科基础上发挥品牌学科优势,优化现有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缘优势的品牌专业,逐步办成有特色,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应用型、交叉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水产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当前就业的严峻考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首先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9]。为了让学生适应当前严峻考验就业形势,我们建议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素质教育。

1.应加强学生对危机的责任感认识的教育。因为大学生的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是关键期,学风、班风应在头二年树立起来,因此应提倡班主任为主的学生引导管理模式,让有丰富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的老教授或老教师亲身去指导学生,在指导过程可以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也可以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2.应加强职业生涯设计与培训。目前世界经济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高校毕业的学生需要根据本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故水产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应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类型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出发,推出适合水产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实习前期的职业训练,并跟踪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水产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培训,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3.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产、学、研合作式教育培训体系是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灵活办学的体现,是顺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适应,是发挥高校社会教育职能,是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必要环节[10]。因此,高校水产专业的教育应该分配较多的课时让学生参加水产行业的实践锻炼,比如用2~3个月时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教育[11]。

4.应该加强本科生的心理引导训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步深入,高校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挑战[12]。因此心理引导训练作为适应新形势大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还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不断积极探索与实践,采取必要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并开展一些“以人为本”的心理素质训练课程。

参考文献:

[1]余厚洪.大学生“专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1):96-98.

[2]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1-6.

[3]舒扬.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J].广西社会科学,2003,94(4):170-172.

[4]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03,03:47-49.

[5]江剑华.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4,增刊:147.

[6]刘瑞涵,吴春霞,桂琳.浅谈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与专业建设[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增2):51-53.

[7]官春云.建立“大农学专业”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6(10):3,19.

[8]潘爱珍,虞聪达,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12):47-249.

[9]史义成,翟龙江.搞好专业建设强化能力本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1999,(4):36(37).

[10]贡福海,孙绍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建品牌特色专业[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4):74(76).

市场经济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经济;作用;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宏观经济管理就是一种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因此,必须增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对经济管理和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掌控,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后在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施加影响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提供方向指导。第一,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质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个概念是国家管理和政府管理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都是将政府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管理之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分支,其权力和管理范围都高于政府管理。第二,国家开展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市场经济不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这就需要根据特定的时期和条件进行目标的调整。宏观经济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等。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宏观层面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宏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等,它和微观经济管理相对。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进入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正在向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迈进。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要素的流通也逐步加快。那么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并且依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分配,确保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不能仅仅依靠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还需要借助宏观调控这一有形之手增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家已经完全摒弃计划经济模式,不会下达指令性计划,也不会再对企业生产进行系统规定。所以,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这样的情形容易导致市场经济混乱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此,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对国家经济进行协调指导。

2.2弥补市场调控缺陷

市场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缺陷,而宏观经济管理则成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的保障,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协调稳定作用。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而且市场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中不可或缺。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在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复杂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竞争的存在,从而为市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支持。但是不合理的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它会导致市场紊乱,这个时候市场调节也就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波动。对此,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市场经济不成熟因素的存在。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成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机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就可以通过增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解决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而解决的难题。

2.3维护我国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国企内部也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在产权分离以及政企职能分开的情形之下,我国政府逐渐把国企推向市场,在对国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插手其经营与管理,但是仍然充当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色对国企进行必要管理,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国企制定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干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我国的公有制制度,并且促进体制改革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可以说宏观经济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体制的关键,更是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这与我国的国家体制和发展现况紧密相关,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各级政府一定要不断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确保我国经济体制不动摇,并加快我国的改革进程,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进步,国家各级政府就需要不断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经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创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宏观调控中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各级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要达成的经济运行状态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评价宏观调控工作质量的标准。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具备有效选择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和变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也需要具备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性的特征,必须是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合理选择的目标。例如,经济过热环境下,应该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地降低经济过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协调进步;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将维持经济总量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并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居民消费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并对管理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居民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社会消费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此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对投资增长速度进行控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第三,就国家进出口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将侧重点放在合理控制进出口比例以及优化进出口环境方面。

3.2创新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就是全面优化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法律、行政以及传媒手段等。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和优化,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经济管理效能,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采用以下几种创新型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第一,强化法律手段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法制经济,再加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利用法律手段确保经济运行状态的稳定和运行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宏观调控重点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管控,那么就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经济管理目标等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并与行政手段实现紧密配合,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第三,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时展潮流推进电子政府机构体系建设,并在网络政府工程建设上加强投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成效。

3.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依法成立并且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而在对管理主体进行创新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一,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即改革和完善国家政府机构,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协调政府机构,全面优化政府规模,并在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提升方面加大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对市场运行进行全面监管,维护好市场运行程序,从而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必须在人员创新方面提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选拔,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严格遵循政企分开原则,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决策体系,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的巨大转变,由直接性的管理变成间接性调控。第三,严格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控与约束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积极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使其能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4结论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弥补市场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维护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在明确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主体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勇.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