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漫;情感经营;哪吒

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在上映当天取得了“动画电影首日最高票房纪录”“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等良好的票房成果。另外,诸如猫眼、淘票票、豆瓣等各个媒体平台的口碑传播,使《哪吒》这部电影成为人们当时热议的话题。文章从情感角度出发,分析《哪吒》创造极高票房的情感经营策略,以期为同类产品经营带来启示。

一、《哪吒》的情感经营基础

(一)民族文化引感认同《哪吒》改编自《封神演义》中的片段——哪吒闹海。原著《哪吒闹海》有相当多忠实的读者,电影《哪吒》以此为背景,进行合理的改编,为许多原著读者所期待。再加上影片展现了诸多传统元素。比如,在影片中哪吒与其母亲、好友一起踢毽子。传统游戏毽子作为与众多中国少年儿童共情的符号,代入观众的生活体验,引感认同。

(二)人物形象助推粉丝情感影片并不是将原著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完全改变,而是进行了选择性的保留。哪吒的标志性配饰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太乙真人的身份设定。两大主角形象设计的有所保留,能够顺利地激起观众的回忆。对于从小看着“哪吒”长大的一代人,现在有的已经为人父母,电影中人物形象呈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与当下他们的处境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海报宣传口号。

(三)剧情设置代入情感体验从整个剧情内容来分析,影片中的哪吒是魔丸转世,身上自带“邪恶”之气的他在成长过程中不被父母和陈塘关的老百姓接受。李靖夫妇将其锁在屋内,长期独处的他内心十分孤独。他不断地尝试想要证明自己并非“邪恶”,证明自己内心的正义,却总是遭到父母的不理解和百姓“关到死为止”的不公对待。这样的剧情设置,使得观众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不被理解、与父母具有隔阂被这一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哪吒》的情感经营方式

(一)市场定位:放大电影市场我国动漫企业一直把幼儿作为服务的主体对象,其动漫产品的特点为:人物形象简单、故事情节单调、情感表达单一等,其适应人群主要为4~8岁的儿童。事实上,真正“合家欢”的动画缺乏,国漫就无法覆盖更广阔的年龄人群。《哪吒》通过展现“合家欢”的场面,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家”的观念,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在家庭层面,哪吒是一个十足的魔童形象,影片一方面展现父母、师父、陈塘关百姓对哪吒的偏见,另一方面展现父母、朋友等对哪吒的关心和爱护,充分表现了“大集体”“家”与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与相互关爱。由此,使得影片的主旨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一部使儿童得到玩乐的动画片,对于当下的各个年龄段的人,以及为人父母的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整合营销:扩大电影宣传整合营销传播以受众为中心,坚持以受众的需求为目标。这使得传播者能够对受众的意见做出迅速反应,让受众决定生产。在《哪吒》上映的过程中,票房过亿的节点,《哪吒》的导演都会绘制海报,庆祝票房突破20亿、40亿等。这种和票房同步的宣传海报设计,更加方便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受众去观影。以受众为中心的社交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关系营销。电影自带鲜明的话题性,电影《哪吒》以传统小说为基础,人物设计大胆且具有创新力。独特的人物形象、“个人与集体”、善与恶、“社会偏见”等话题引起了受众广泛的讨论。

(三)口碑营销:加强跟踪讨论电影《哪吒》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口碑发酵逐渐冲破圈层。它最开始的口碑来源是一些同行制作公司的员工纷纷去学习《哪吒》的制作,接着通过多轮次的点映将口碑扩散到以青少年为主的国漫粉丝群体。电影开画以后评分很高,观众群体扩散到其他适龄青少年。由于正向口碑不断发酵,不同年龄段的人产生共情,最终大人小孩儿都来看。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主动参与社交媒体传播,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声,《哪吒》的受众通过参与话题讨论结成不同的话题群。根据传播游戏理论,受众在参与话题群进行讨论时伴随着强烈的动机,他们不断地分享不仅可以获得快乐,而且可以实现自我价值。一系列的口碑传播使得哪吒不断突破不同的圈层以及话题交流群体,最终成为现象级的影片。

三、《哪吒》情感经营带来的启示

(一)着眼传统,大胆创新设计在电影《哪吒》中,无论是哪吒的形象,还是其他角色以及场景的设计,无不从传统经典角色设计中汲取灵感。除了形象和场景设计方面,在电影所表达的价值方面也展现了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为基础的家的观念。另外,影片进行适当的时代创新,牢牢把握符合当代观众内心的情感关键,消解了传统经典故事中极端的父权反抗。通过展现哪吒与命运的斗争来感染受众,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从而符合现代受众审美情趣,引感共鸣。

(二)注重宣发,合理抓住契机电影《哪吒》原本定档在8月,但是由于暑期档最大种子选手《八佰》撤档,《哪吒》将档期提到7月26日。在同档期内没有强势大片竞争,为《哪吒》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而《哪吒》选择在暑期上映,处于假期的青少年正好有娱乐的时间,再加上传统哪吒的粉丝群众多,这些已为人父母的原著哪吒粉丝,带着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哪吒新粉丝一起观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动画电影的上映过程中,也体现了市场头部效应的重要性。大部分动画电影有固定的观众群,这个观众群远小于主流观众的数量。《哪吒》从宣发到上映,在暑期档的影视片中处于强势地位,对其他动画电影的市场空间产生挤压,尤其是在《哪吒》之后上映的一些动画片票房都比较惨。这表明动漫电影市场中抢占宣发先机的重要性。

(三)洞察市场,建立情感价值情感经营是众多营销方式中极为有效的一种,但很多影视作品常常建立了情感的形式,却缺少了情感的内在价值,结果只呈现出一些毫无意义的心灵鸡汤。情感经营是伴随着洞察市场的长期过程,除了要有符合所传达主题价值的市场定位,还要站在受众角度去讲述贴切其心灵的故事,这样才能让受众对影视作品产生好感。在进行市场定位的过程中,要使得叙述的情感故事能够生成情感意义,与受众产生共情的影视作品可以把受众直接经验与影视内容联结起来,《哪吒》所体现的父子感情、集体与个体矛盾等主题都是对当下主流话题的反映,从而具有情感价值意义。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美国 动画电影 对比

一、制作背景分析

(一)《爱宠大机密》

《爱宠大机密》是2016年暑期档热映的一部动画电影,由照明娱乐与环球影业联合出品,讲述的是当宠物主人不在家时,宠物们发生的各种各样有趣的冒险故事,是一部笑料百出、轻松幽默的喜剧动画电影。这部影片在最初只有一个想法:“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宠物都在干嘛?”于是主创团队们脑洞大开,通过创意的收集,逐渐将原有的设想往更合理、完整的故事方向发展。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创作者们继续增设了一些具有喜剧效应的配角和有趣的桥段,由此来完善故事情节,丰富角色性格。

(二)《玩具总动员》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开始,全球首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截止2015年共上映了三部,也是当年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首部拍有续集的系列动画影片。故事的主角为玩具牛仔警长胡迪和太空骑警巴斯光年,讲述的是小主人出门在外时,旧玩具与新玩具之间地位之争的故事。该片由198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锡铁小兵》中的角色而引发的创作灵感,由此拉_了此后连续三部《玩具总动员》的相继问世。1995年,本片不但以三亿多的高票房超过了同年热映的《永远的蝙蝠侠》和《阿波罗13号》,而且还取得了当年美国本土票房冠军,成为了仅次于1992年上映《阿拉丁》和1994年上映《狮子王》的第三大热门动画电影。

二、不同的主角一样的故事

(一)以动物为主角的动画电影

《爱宠大机密》和《玩具总动员》都讲述的是当主人不在家时,主角们为了新加入的成员,争夺主人关注而引发的一连串的有趣故事。不同的是,《爱宠大机密》中“狗”作为主角的设定,更符合“争宠”这一故事情节设置。

动物一直是动画电影中重要的主角之一。动物与人类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人类无法模拟的动物特性,而其独有的运动规律又与动画制作中最初的动画原理相同,理所当然成为了动画电影的宠儿。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迪士尼经典的米老鼠、唐老鸭,还是梦工厂的功夫熊猫,以动物作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总能给观众带来孩童般的纯真快乐,这类以动物为创作对象的动画作品在美国被称为“Funny Animal”,意思是将动物角色拟人化处理,并带有夸张、幽默元素的动画作品。

其实,不只美国动画中经常出现动物形象的角色,我们中国动画中的经典动物形象也不在少数,如: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聪明神勇的黑猫警长、风靡一时的喜羊羊等。为什么动物化的角色形象会如此受到动画创作者的青睐呢?总体来说还是取决于市场定位和商业价值的考虑。以动物为创作形象的角色设定更具有亲和力,对于大多数观影的观众来说,吸引他们走进影院的往往是动画作品中的视觉形象,其次再是影片的剧本情节。作为商业电影,想要立足于市场,在前期宣传时就需要有一个卖点,有趣、可爱的动画角色正好作为这一宣传需要成为了影片的最佳“代言人”。但除了吸引眼球的角色外,电影要表现的故事以及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更为重要,只有达到票房与口碑双赢才是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好作品。

(二)拟人化的角色

同样是“争宠”,《玩具总动员》将主角们设定为孩童们身边再熟悉不过的玩具,这样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角色十分符合皮克斯动画作品极具想象力的创意模式。在《玩具总动员》之前,谁会想到没有生命的玩具也会成为动画的主角,在人们视线之外,玩具们动了起来,这充分满足了孩子们对玩具的幻想。同样是皮克斯的作品,2015年上映的《头脑特工队》也以相同的拟人化设定创作了小女孩莱莉脑袋里五种不同的情绪,真可谓是“脑洞”大开。

所谓动画,是指“以人类视觉原理为基础,利用电影成像技术,将没有生命的形象赋予生命力的一种艺术手段”。拟人化更将动画中的角色形象给予人性色彩,使观看者对作品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增加认同感。动画电影在很多时候就像成人世界里的童话故事,正如皮克斯擅长以角来讲述故事一样,创作者们往往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创作情怀融入到动画作品中,再将不具生命力的角色拟人化夸张处理,看似是具有独立思考的动画形象,实则仍是创作者们笔下的角色设定。在观影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动画中的角色在影片中成长,其实也是观众们满足精神需求,寻找自我价值的情景再现。所以,相较于照明工作室走欢乐、搞笑路线的《爱宠大机密》而言,陪伴观众二十年成长的《玩具总动员》仍在剧情和角色设置上更胜一筹。

三、技术与艺术大融合

(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1989年,由迪斯尼动画公司于同年推出的《小美人鱼》作为其经典之作预示了美国动画电影第二次黄金时代的到来。同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狮子王》等,其中《狮子王》在当时更是创造出了9.8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在制作技术上,《狮子王》也算作是电脑技术与动画艺术结合的先驱之一,更是最具历史地位的二维动画电影的代表。之后,美国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由1989年《小美人鱼》中92%的手绘制作结合8%电脑制作,转变为2013年《冰雪奇缘》中89%的数字技术结合三维动画制作,这一技术的升级预示着美国动画电影的二次复兴,也象征着新媒体时代下动画电影全数字技术化的到来。

《玩具总动员》全片皆由电脑生成动画图像,自此开启了动画电影的数字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不仅是动画制作技术模式的更新,更是动画历史上的挑战。2014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由于没能找到一款适合大白皮肤半透明质感的渲染软件,而特意用来几年时间,由皮克斯研发了一款渲染软件。纵观现今的动画电影的呈现方式与发展趋势,几乎每一部都与科学技术有着重要的关联。技术与艺术的相遇,硬件和软件的整合是皮克斯工作室至创建初期就具有的企业宗旨。皮克斯的三维图像处理技术被应用于医疗行业的CT扫描,美国军方侦测等多个领域。技术的创新对于每一个行业都尤为重要,任何一个创意也都将带来技术上的突破与革命,这种突破与创新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无法预见的,就像皮克斯的动画主角一样,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创造奇迹。

(二)“萌”主当道

从《神偷奶爸》到《爱宠大机密》,环球影业旗下的照明娱乐可谓是将动画电影中的角色“萌”出了新高度。其中由《神偷奶爸》系列动画电影中小黄人一角衍生出的《小黄人大眼萌》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们的喜爱,一时间,大街小巷全是小黄人动画角色的周边,公仔、玩偶、文具、饰品等,仿佛一片软萌萌的黄色海洋。虽然在讲故事上照明娱乐比不上皮克斯,但是在角色塑造上,却有其独特的“逆向思维”。如果说皮克斯善于塑造富有创意的角色,那么照明娱乐的角色则更多是来自人们生活中的小人物,甚至是与主角对立的反派角色,巅峰了传统观念对动画主角“高、大、上”的定位。

小人物的“萌”。宠物、配角、反派这些看似在常规影视作品中的小人物,正是照明娱乐所要打造的创作对象。但即使无论多渺小的角色也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善于发现生命中的闪光点,正是动画创作灵感来源的关键之一,也是照明娱乐所要挖掘的新方向,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另外,还有一种“反差萌”的角色塑造。如:《怪物电力公司》中性格温和却以吓人为生的长毛怪;《超能陆战队》中巨大体型与温暖、细心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的大白;《爱宠大机密》中看似可爱的反派兔子小白等。这些所谓动画电影中的反差角色的塑造,实际上象征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正所谓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更多的是人性的另一面的显现,思想状态的变化与升华。

四、结 语

新媒体时代下美国动画的魅力除了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外,其实也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因如此,在美国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下,赋予其动画电影相对更自由的作空间。除了好莱坞式的商业化生产模式、顶尖的科学技术外,美国动画电影更大的成功是讲故事的方式以及对于角色的塑造。无论什么时代背景下,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是讲一个故事,而是给影片注入生命力,将作品上升到人文高度,使动画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属,即使观看对象是成年人,同样能收获人生的感动。电影中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责任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创作主题,中国的动画电影创作者们应该更多的吸收和借鉴美国动画成熟的创作模式以及尖端技术,注重动画的故事性与内涵,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感受生命的伟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于佳立:《解析皮克斯三维动画电影的艺术价值》,《电影文学》2013年第24期,第25-26页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27-01

摘要:中国动画艺术在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曾一度瞩目于世。正是这一道耀眼的光环蒙蔽了当代中国动画人的双眼,使他们无法冲出传统,导致中国动画今天的没落,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代中国动画的发展现状,和造成现在这个现状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动画 发展 现状

引言

伴随着新科技的发明和进步。电影表现语言及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完善,也使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不断得以升华。尤其是计算机科技的日新月异。更是使动画的影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声誉。但是。随着动画艺术获得更为巨大的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它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这就是“动画是什么”,“作为艺术的动画,其核心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动画人。特别是中国动画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对动画形式和内容的熟悉及鉴赏不只是一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一种基本的素养。尤其是中国当代动画人总是喜欢抛开技术谈艺术。喜欢从情节性、故事性人手进行动画电影的创作和鉴赏。这就导致很多国产动画片做成漫画书可读性很强,而制成动画作品可看性就大大减弱了。

因此,对于“动画是什么”,“动画艺术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的理解便涉及到了对作为艺术的动画的形式和思维方式的理解,并成为我们在学习或从事动画创作时所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否则我们就无法真正步入动画艺术的殿堂。而只能游离于其外。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小时候,《黑猫警长》、《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给他们欢笑,伴他们成长;到了中学,中国动画片曾一度沉寂;直到1997年《宝莲灯》出品以来,我国再没有拍过动画作品。取代《大闹天宫》、《葫芦兄弟》等国产动画片的一直是《美少女战士》、《太空堡垒》、《机器猫》、《海贼王》、《火影忍者》等日本动漫,或者《恐龙》、《小鸡快跑》、《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美国卡通片。诚然,这些国外作品制作精良,内容活泼幽默,让人为之忧。让人为之笑。可每次因为《银河英雄传说》中杨威利的去世而黯然神伤,为了《灌篮高手》中樱木花道的无厘头捧腹大笑的时候。人们的心中总会隐隐划过一丝哀伤:中国动画到底怎么了?1993年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不能满足播放需求,而且。这500分钟并非动画精品,这就把大好的市场白白地拱手送人。导致国外的动画抢占我国市场,如美国卡通片《玩具总动员》、《恐龙》、《小鸡快跑》等一部接一部地抢滩登陆。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日本、英国、荷兰是动画片的生产强国。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更是成为了国家经济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这些国家里,漫画、动画、电影、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销产品等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他们正逐渐把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放在这个产业链中。中国动画片如此低迷不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海外动画片的强烈冲击

首先,国产动画片与海外动画片竞争起点不同。如日本动画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低价倾销的战略打人中国市场。他们拿到中国播映的动画片往往已在国内收回了投资,所以,日本有充分的实力把动画片的电视台收购价压低到微乎其微,甚至免费赠送。另一方面,他们却在动画片所衍生的相关产品市场上,如音像制品、服装、漫画、小说等,大赚特赚。其次。外来动画片大都制作精良。美国的《玩具总动员》、《最终幻想》、《狮子王》,日本的《高达》、《千与千寻》都是投资巨大,内容、画面十分优秀的杰出之作。国产动画片实难与之抗衡。

二、中国动画片本身的不足

中国动画片本身的不足之处甚多,首先,在制作技术上,无法像美国那样全程电脑数码制作,也无法达到早日本动漫的那种纯美和谐、眩目绮丽的画面效果。其次,在艺术修养上,中国动画人一提起国产动画片总会“想当年”。诚然,她的辉煌,每次提及都会让人振奋不已;但正是这一道耀眼的光环,蒙蔽了多少人的双眼,它已成为当代中国动画发展的一道巨大障碍,导致国产动画的艺术题裁、内容照搬传统故事。毫无创新。再次,中国动画严重失误的市场定位和极不规范的市场规划也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动画片对观众年龄定位十分狭隘。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小孩子又不懂什么审美,只要有教育意义就行了。这就无怪乎国产动画片情节幼稚可笑,画面单调枯燥。“小孩子看的动画片”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中国动画止步不前、甚至偷工减料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同时,中国动画还未真正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缺乏整体运作规划,而且制度不健全,盗版猖獗。

三、中国动画片走出低谷的对策

走出中国动画主要有一下对策

(一)国产动画片必须走出从前中国动画所取得的荣誉光环的笼罩,摆脱陈旧动画创作模式的束缚。

(二)提高中国动画的技术和艺术水准,加速动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建立专业的动画片制作大学或学科,设立完善、完整的动画创作教育系统:剧本、绘画、电脑合成、摄录、剪辑、音乐、配音……加强动画工作者的综合艺术素质和技术素质:并派优秀学员出国深造,学习日本细腻奇美的画面构图技巧,学习美国先进的数码动画合成技术。不出五年。中国动画定可东山再起。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第4篇

类型电影源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并在美国发展成熟。20世纪的30年代的好莱坞制片厂实行的是制作——发行——放映一体化的电影制度,逐渐形成了一种以惯例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方式,这就产生了当时流行的西部片、犯罪片、歌舞片、战争片等七大类型片。伴随着类型片的发展也形成了类型电影特有的思想观念。类型电影作为客观存在的电影现象,是高度模式化的影片,它在叙事方式、情节内容、视觉图谱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和固定性。类型电影以鲜明的特征吸引着大量的观众,驱使其他制作人进行模仿,诱使公众再次感受曾经获得的令人难忘的审美体验,在这种良性循环下,类型电影逐步发展成熟。在好莱坞经典电影中,每个公司都有专门偏重的类型,以至于我们将20世纪30年代的华纳公司的影片等同于强盗片,环球公司的影片等同于恐怖片。

如今,美国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席卷全球,吸引着世界数以万计的观众,并不断占领中国的电影市场。面对这种现状,国产电影应该如何突围?又该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类型化之路呢?电影类型化的发展是顺应主流电影商业化发展趋势的,但是却并非轻而易举地加入一些商业电影元素即可大功告成,而是需要制作者和创作者认真对待,需要从培育观众、规范电影项目的标准化流程、立足本土、借鉴好莱坞电影发展经验等多方面共同入手。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电影在类型开拓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从2012年到2013年,一系列成功的国产类型片纷纷跃入我们的视线,《人再途之泰》《十二生肖》《一代宗师》《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或是喜剧,或是爱情,或是魔幻,或是动作,这些影片不断探索着我国国产类型电影的开拓之路。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应该优化发展的类型电影可以归为以下几大类型:

1、功夫片与武侠片:中国的功夫与武侠片不能否认的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尴尬的瓶颈期。为了获得观众青睐,过分突出炫目的视觉效果和火爆的打斗动作,影片制作费用不断攀高,使得该类型电影的投资回报率日益降低。中国未来的功夫与武侠影片应该加强在题材和内容方面的创新,突破传统武侠+现代枪战的传统模式。

2、喜剧片与爱情片:值得欣喜的是,近几年中国的喜剧与爱情类型电影频频出现黑马之作,《失恋33天》《人再途之泰》《101次求婚》等等。对照好莱坞,喜剧片与爱情片的确是市场主要生产的电影类型之一,但并不是票房一片飘红的电影类型。在中国,喜剧和爱情片的电影市场将会不断成熟,其类型发展也将会越来越符合市场规律。

3、科幻片与魔幻片:这一类型的影片在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中几乎可以算是比较缺失的一种类型。除了电影《画皮》系列以外,中国该类型影片甚少佳作。反观欧美,不仅有科学幻想题材的作品,还有一些极具个人风格但投入成本并不大的奇幻作品,例如《剪刀手爱德华》等。科幻/魔幻电影的创作难度的确较大,因此,中国要发展出好的该类型影片,需要创作者结合剧情类型,从过去中国大量的神话传奇故事以及伴随未来科技发展的科学幻想入手,尽情打开想象力,培养较高的科学素质,真诚地投入创作。

4、战争片与谍战片:从《集结号》到《听风者》再到今天的《天机·富春山居图》,我国电影人一直没有停止对战争片与谍战片的发展探索。但是目前我国此种类型片的发展面临着同我国动作/武侠片的类型发展相同的问题:过高的成本投入与故事想象力的缺乏。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需要中国电影人共同努力。

5、恐怖片与惊悚片:由于中国电影没有分级制度,并存在其他政策和环境的限制,该类型的国产电影基本上是被严格控制。近几年,《孤岛惊魂》《一双绣花鞋》等小成本恐怖/惊悚电影也以黑马之姿态出现在我国电影市场中。加强内容情节上的特色创新,通过画面、剪辑、音响上的效果带给观众感官上的崭新刺激与体验或是未来我国该类型电影的发展之路。

动画电影市场定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喜洋洋与灰太狼》;动漫系列;价值链分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35

动漫综合运用了声音、语言符号、文字符号、静态图画和动态图像等多种视听和互动表现形式,与其他文化产品相比,它有力地提高了产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深受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喜爱。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在日本,动漫产业的产值占全国GDP的10%以上,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1]。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一些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其中《喜洋洋》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

一、动漫产业价值链及其构成

价值链是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通过价值链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利润区域、关键控制点及竞争优势。动漫产业价值链是由动漫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以电影电视传播为拉动效应——带动系列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演出-播出-销售”的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动漫产业价值链以原创内容为起点,其价值通过动漫加工企业进行漫画、动画片制作,到漫画内容、动画播映权的授权转让,再到图书出版发行、动画播放,最终传达到消费者得以实现。同时,通过版权转让、形象授权等对衍生产品进行开发,充分挖掘动漫原创内容的潜在价值,实现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2]。

二、《喜洋洋》动漫系列的价值链特征

动漫产业价值链的基本模式是:“原创作品—动漫制作—播映权转让—市场营销—衍生产品开发”。而《喜羊羊》则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在原创作品创作初期,就开始了衍生产品的授权与开发,在第一时间利用动漫衍生品对市场进行了普及,并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下面对其重要增值环节进行分析:

1、内容创作

内容创作是动漫产业价值实现的第一步,是动漫产业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喜羊羊》动漫系列正是首先抓好了这一环节,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在内容创作方面的成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成功的选题与剧本编写。《喜洋洋》系列选题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来源于生活,切近观众的需求。据了解,“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最初并没有范本,而是编剧组成员从自己的童年记忆和现实生活中身边有趣的事情中提炼出来的。《喜羊羊》系列在剧本编写上的成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富有创意。比如台词中大量使用了流行的网络词语和生活词语,幽默诙谐,富有时代感。再如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陌生化”手法对羊和狼的形象进行了再创造 [3]。二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喜洋洋》中有他们的羊村、学校、选美比赛等,这些都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东西,让观众觉得熟悉亲切,从而引起共鸣。

(2)老少皆宜的市场定位。《喜羊羊》电视版系列最初虽然是以简单的故事情节和线索使受众较多地倾向于青少年,但随后的喜洋洋电影系列却更多走的是“以娱乐为主、老少皆宜”的路线。尤其是《喜羊羊3》,在动画内容和语言上更多的加入了一些与成人相关的元素,如房屋拆迁、医疗保障、就业危机等。再如喜洋洋系列之《虎虎生威》动画电影为了把年轻情侣们吸纳到影院,特地增加了灰太狼与红太狼夫妻恩爱的情节。

(3)巧妙的动画形象设计。《喜羊羊》出奇制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喜洋洋》在动画形象设计上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动画形象采用当下时尚的Q版造型,头和身体的比例为6-7:1,具有滑稽可笑可爱的特点;二是小、胖、圆的造型设计,搞笑夸张又富有童趣,深受小朋友喜爱;三是人物动作设计简单,常常是动动口型,但身体不动。这种简单的设计方式也许不太符合某些成年的审美习惯,但非常符合小观众的身份和性格[4]。

2、播映权转让

动画的播映权转让一般是通过电视播放和电影发行实现的。《喜洋洋》在两种播映权转让方式上均取得了成功,尤其是电影发行方面更是成绩斐然。从电视播放看,2005年8月,杭州少儿频道首播了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如今它已遍布全国包括CCTV的四五十个频道,目前已经登陆香港,在TVB旗下的无线儿童台播出。《喜洋洋》电影由于加入了一些成人化的元素,使其受众从小观众迅速扩大到了成年人,从而也导致了其票房收入的猛增。2008年末贺岁电影《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以600万的投资在全国电影市场赚回超过8000万元的票房收入,2009年末《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的上映再次得到观众的认可,票房收入超过1亿。目前《 喜羊羊》在国内动漫市场中取得的成绩使它无可争议地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3、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动漫产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喜洋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营销的成功。《喜洋洋》在市场营销上的成功经验可归纳为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