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发展的核心

农村发展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发展的核心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第1篇

应该说,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确立了在农村经济中的决定性战略地位。如果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金融体系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的话,那么随着体制转轨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再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求农村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成为必然,而这种变革和创新是根本性的,非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如何打破既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显而易见,发展体制外的农村民营金融能够推动农村金融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全书在概述已有的农村金融研究、农村民营金融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农村民营金融概念,指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内生出了民营金融的创新主体,农村民营金融的发展是必然的。进而分析农村金融需求以及农村金融供给情况,提出发展农村民营金融是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关键。从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探讨了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检讨和回顾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分析既有的改革难以取得实效的原因,提出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的措施和对策。在界定农村非正式金融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制度优势及其发展的必然性。

作者力图在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贯彻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求对农村民营金融的发展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提出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的可行操作思路和措施。作者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重新界定农村民营金融的概念。农村民营金融指农村地区主要由民间资本构成并掌握着经营控制权进而通过资金的融通活动或借贷活动为农民、农村企业等提供各种服务的金融形式。农村民营金融不仅包括正式金融,而且还包括非正式金融,不仅包括民间金融,而且还包括民有金融。这一界定突破了农村非正式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农村民有金融等概念仅仅侧重于某一方面农村金融形式的概括,而忽视了另外一些金融形式的局限。特别是明确提出农村民营金融系统包括农村正式金融(民营部分)和农村非正式金融两个部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村民营金融的特点及其制度优势。[HT5”SS]

2.探讨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状况。重新划分了农村金融需求,并对各种农村金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展望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发展趋势。概括了既有的农村正式金融与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各种形式,特别是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情况,剖析了既有农村金融机构的局限性。描述了农村民营正式金融与民营非正式金融的发展概况,显示出了农村民营金融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竞争力。

3.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通过比较历史和现实中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情况,指出其发展的必然性。但是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需要各种明确的、规范的制度进行监管,从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市场退出等方面探讨了农村民营商业性金融的发展。明确提出农村民营金融作为试点应该实行混业经营。

4.提出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检讨和回顾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进一步指出了目前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所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发展真正的农村信用社的措施和对策。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河南;农村社区体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87-02

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城市社区建设,忽略了农村社区建设,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恰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社区体育是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惠农的政策,十报告中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又赋予了全民健身运动新的意义,也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注,对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社区体育内涵

农村社区体育是指在一定村落地域内,以农民为主体,自发或偶有组织进行的以提高村民体育素养、增强体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的一项体育健身活动,具有一定的民间色彩。

二、河南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面临着资金短缺和实际的地理限制等阻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农村体育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乡、镇区域共同体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关注程度不够。西方评论家说的“中国的城市像西欧,中国的农村像非洲”道破了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较多关注的是城乡经济方面的差距,忽视了城乡在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也忽略了体育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对于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不完善,对新农村地方性的法律文件也较少,专门针对农村体育的文件几乎没有。在对中牟调查的数据中显示,具备完善体育文件的镇乡,拥有比较健全的体育文件的乡镇仅占调查的42.6%,不健全乡镇占57.3%,没有的占0%。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了农村乡镇一级政府对农村体育活动的关注程度不够。

2.体育文化在基层的指导宣传力度不够。农村体育要想良性持续的发展就要进行合理的指导与宣传,强化体育锻炼意识。要想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就必须让其有强烈的体育健身意识。在县区的居民体育意识越来越强,体育场馆人满为患,但是在农村,居民多是“旁观者”的态度,并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更不要说花钱锻炼买健康的意识。所以在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知识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农民对体育的了解,造成了农民体育接触面的限制以及体育意识的淡漠与缺失,也抑制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对中牟乡镇的调查中,仅有有5.2%的乡镇经常进行体育健身知识、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9.3%的偶尔会进行宣传,绝大部分从来没有进行过宣传。另外,只有2.1%的乡镇能够做到经常对社会体育的需求信息进行收集,有91.3%从来没有收集过。

3.农村体育资金投入不够。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要有资金来做后盾。而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有:行政拨款、社会赞助、民间集资以及服务收入,其中行政拨款所占比重较大。虽然行政部门的支持对农村体育的开展与规模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过度依靠政府部门必然不利于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自社会赞助形式的资金投入多用于重要体育活动的举办,也难以满足农村体育发展的需求。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为4.8亿元,仅有2.7亿元是对群众体育的投入,其中城市群众体育就占去一大半,相对于人口、面积占大多数的农村来说,资金投入还远远达不到农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追求。

4.体育活动场所匮乏。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少,体育资源不足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自然不例外。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85万多个体育场地,分布在乡(镇)村的仅有8.18%。城乡二元结构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受农村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型的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县区,在财政资金支持方面,县区的体育得到了较多的财政资金支持,而各个村(社区)只得到了有限的资金扶持。由于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县城区域范围内,县城居民可以享受到诸多公益性体育服务及先进的体育设施,而农村居民获得的体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县城。研究表明,在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中,庭院、大路、运动场地排在前三位,自家庭院是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年龄大、体弱多病的人多选择在大路上结伴锻炼,由于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时间有限,也大大抑制了农民活动的积极性。

三、促进河南省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1.加强乡镇区域共同体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关注。发展农村社区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乡镇政府应把社区体育事业纳入到乡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使体育、文化等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确立明确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河南省政府部门以及体育部门要认真研究并制定城乡体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的认识,加大经费投资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参加锻炼的积极性,指导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从而使农村体育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确保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加强体育文化在基层的指导和宣传力度。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这种需求可能会导致农民沉迷于打麻将、扑克甚至赌博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反也可以让农民积极投身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因此,社区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农民的“眼球”,注重以体验式引导群众亲身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来提升社区农民的体育意识,使其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将他们吸引到新农村体育建设中来。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培育更多的农民体育骨干,建立“示范效应”,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又好又快发展。

3.加大农村体育资金的投入,挖掘体育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最基本和首要的条件是场地设施。农村体育场地少,体育设施少,体育产业规模小,体育社会服务水平低,体育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乡镇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增添体育设施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层面为农村体育设施投资,为社区体育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村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利用和开发地方资源,建设农村体育文化与发展新农村经济相互促进。农民开展体育活动,也将带动健身休闲服务行业、体育服装器械生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加入体育的行列中。

4.加大开展体育竞赛力度,发展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农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体育竞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和体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政府应该加强引导作用,结合农村的特点,积极开展竞赛活动,给农民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培养农村居民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如在节假日举办一些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农民体育竞赛来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增进农民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开始大规模的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建设一批示范村、示范社区,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文体设施进乡村、体育三下乡”等群体活动,给河南社区体育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机遇。我们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更要意识到社区体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掌握和分析农村体育发展的动态和制约因素。制定适宜河南省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战略,对河南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萌,李晓新.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1,(3):64-65.

[2]宋亚伟,马军伟.河南省农村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35-37.

[3]杨大铭.河南省农村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0):128-129.

[4]宋亚伟,马军伟.河南省农村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35-37.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郑州市市区联社 电子化建设 优质文明服务 员工

一、郑州市市区联社多举措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

2014年,郑州市市区联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年初正式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个人和企业客户通过网络可实现账户查询、打印电子回单、转账汇款、办理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理财业务。

(二)通过“农信银共享式网银系统”平台与第三方支付龙头“支付宝”合作,将支付宝账户与金燕卡绑定,凭支付宝支付密码即可使用绑定的金燕卡进行充值、转账、购物、提现等服务功能,实现网上支付。

(三)该社积极向优质客户开立安全级别更高的金融IC卡,它具备闪付功能,方便客户小额支付,可实现一卡多用,是多业务、多应用的承载平台。

(四)手机银行业务目前也正在有序试运行,预计十月份就可正式上线。届时,将采用手机贴片卡和客户端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操作更为便捷、产品功能更为丰富,能够使客户将金融服务玩转于点指之中的产品。

总之,郑州市市区联社自今年以来就开始致力于构筑庞大的电子银行系统,尝试在互联网思维层面开辟新市场,不再仅仅是简单地拓宽渠道,而是在依靠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传统发展模式优势日渐式微的市场格局下,做出的全新战略选择,是顺应网络经济时展趋势的应时之举。

二、郑州市市区联社面临的发展难题及解决途径

(一)郑州市市区联社在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难题。

近年,郑州市市区联社各类存款突破一百亿大关,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营业环境不断改善,不良资产率不断下降,服务群体也日趋多元,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日益加快、金融脱媒趋势不断深化,农村金融资源分流严重,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正在逐步推进的大背景下,银行竞争趋向白热化。加之互联网金融也在加速推陈出新,各种“宝宝”对接货币基金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态势。依托便捷、快速的服务和相对丰厚的资金回报率,截止到2014年5月底,网络货币基金规模已累计达到1.92万亿人民币,对银行活期存款构成极大威胁。虽然郑州市市区联社已开通网上银行,并通过测试运行手机银行来构建电子银行系统,但毕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事求是的说,与其他国有及股份制银行相比,在产品种类、服务水平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当前银行业电子银行业务平均替代率超过80%,但是郑州市市区联社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水平却比较低。至2013年底,市区联社采用的河南农信系统运行时间已将近八年,面临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系统运行较为缓慢,业务种类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功能完善、运行稳定的新一代IT农信系统上线。

(二)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再谱发展新篇章。

面对内忧外患,我们必须积极谋划转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采取的应对途径主要包括:

1.加大电子化建设力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领建立起强大的电子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毋庸置疑,科技是郑州市市区联社也是河南农信系统的一大短板。目前,郑州市市区联社作为我省农信系统内首批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机构,正在积极向广大储户推广使用,先后开展了开通网银免费送U盾、免费为个人和企业客户开通一年短信提醒、行内和行外转账免收手续费等一系列优惠活动,网银开通数量直线上升,网银交易额不断增长。自2013年4月至今,我省农信社新一代IT系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软件开发和联调工作,新一代IT系统无论在业务功能方面还是在管理模式方面,较原综合业务系统均有较大提升。新一代IT系统将全面替代现有综合业务系统,其设计理念更加先进:如ECIF系统承担客户管理职能,是未来客户分级、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基础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大数据积累和分析,使企业了解客户的维度更加丰富、客户形象更为立体、营销目的随之更加明确、业务功能更加完善,此外,还新增了(村镇)银行业务、IC卡电子现金等业务功能。目前,我们已与发展较为成熟的方付通公司合作开展手机银行业务,并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测试,尝试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提高客户忠诚度。随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有了坚强的电子网络建设做后盾,包括我市区联社在内的河南农信社互联网金融服务将更加快捷、便利,必将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里的“以人为本”包括以客户为本和以员工为本。郑州市市区联社社始终秉承“勤奋尚德,务实怀远”的企业价值理念,深刻认识到只有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优化客户体验,提供优质文明服务才能吸引客户来我社办理业务,进而才能形成一批忠诚度较高的客户群体。目前我社一些功能设施齐全、业务种类较多、服务区域较广的网点已经开设网银体验区,为孕妇、残疾人士提供专门座椅,并在各个网点配备饮水机、老花镜、空调机等便民设施,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自今年五月份以来,市区联社所有网点开始设立大堂经理,改变以往坐等营销模式,提供差别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深度挖掘客户资源。同时强化奖惩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评比活动,进一步细化优质文明服务考核办法,每月定期进行优质文明服务检查,倒逼各网点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不文明服务行为的惩处力度。畅通各类检查监督渠道,比如96288服务热线、举报箱、服务大厅设置的意见簿,新闻媒体的曝光,并随时准备接受储户和社会大众的舆论监督。对被客户举报并经调查确认属实,或在明查暗访中发现的有违反文明服务规范的员工,轻者给予批评教育和现场经济罚款,重者实施待岗学习和调离岗位等纪律处分,决不姑息纵容。

3.员工是郑州市市区联社发展的首要因素。常言道“树有根而坚固茂盛,水有源而长流不息”,发展靠员工支撑,业绩靠员工创造。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带动员工,创建一支适应新一代IT系统需求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并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聪明才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发挥员工的最大能量:

(1)要完善常态化培训机制,切实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将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列为员工培训的重点。强化规范礼仪培训,用考核评比等方式,提高一线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业务差错率。引导员工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的各种知识。近期开展的手机银行、金融IC卡培训,以及八月份即将分批开始进行的新一代IT系统培训工作就是对我市区联社员工在知识和业务技能层面提出的全新挑战,可以通过业务培训测试加强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与紧迫感。

(2 )要鼓励员工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既要满足工作职责本身,又要抬高技能标杆,加强对各种新知识的吸收。我联社向来鼓励员工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理财规划师、金融英语证书等各类资格考试,认可高级经济师、助理经济师、高级会计师及助理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职称,支持员工在职进行学历教育,并给予一千至两万不等的奖励。

目前,市区联社正处于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必须要保证有优秀的人才队伍,只有加强各级人才梯度建设,形成培养员工、重视员工、发展员工的良好文化氛围,才能实现员工和联社的共同发展。

郑州市市区联社已经开启金融创新道路,面对互联网金融浪潮,我们不是选择随波逐流,而是积极顺势而为:在做好风险内控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产品创新研发;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积极性。随着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以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的推进,郑州市市区联社必将乘风破浪、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

[1]张月华.河南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9,(09).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第4篇

本次调查涉及的区县是海淀、顺义、密云、平谷,调查采用住户规模比例法进行抽样,样本量为600个农户样本和60个村委会样本,通过入户直接面访村民和村委会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务的工作人员,并填写调查问卷方式,最终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农户问卷595份和村委会问卷60份。汇总情况显示:京郊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的比例很高,“参合”率达到98.1%;从资金筹措情况看,市、区、乡镇的补助不尽相同,但都达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人均不低于320元的标准(见表1)。

■ 农户与“新农合”

本次调查收回的595份农户有效样本中,“参合”农民584人,参合率达98.2%。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有关政策知晓率超过八成。全部595名被访者都听说过“新农合”。其中,81.9%的人表示了解“新农合”的有关政策,16.1%的人表示知道一点,仅有2%的人表示不知道。

总体上看“参合”比例较高,接近100%的农民自愿参加“新农合”。在此次调查中,参加“新农合”的有584人,“参合”比例高达98.2%。调查显示,在参加“新农合”的584人中,有99.8%的农民是自愿参加“新农合”,仅有1人表示不是自愿参加。自2003年北京“新农合”制度全面推行以来,有88.1%的农民参加“新农合”已有三年或以上,五年以上的比例占到了36.5%。

“参合”农民所担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看病方便程度、医疗费报销比例、对“大病”的保障程度等几个方面是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调查中,有77.9%的人担心看病不方便,75.5%的人担心药价上涨,67.5%的人担心医疗费不能报销或者报销很少,32%的人担心报销手续太麻烦、不及时,还有1.4%的人提出了“新农合”制度对于大病的保障程度不高,而且担心“新农合”制度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等,仅有2.1%的人表示不担心任何问题(本题是多选题,应答比例超过100%)。

绝大多数农民能够接受“参合”缴费水平。对于“新农合”的年缴费水平,70.2%的“参合”农民认为比较合理,能够接受;3.9%的人认为年缴费水平有点低,可以适当再提高;24.2%的人认为有点高,但能接受;1%的人认为太高,难以接受;另有0.7%的人表示说不清楚。

多数农民参加“新农合”是为了看病时能减轻经济负担。调查表明,96.8%的被访农民认为参加“新农合”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关注报销制度,希望提高报销比例和方便程度。据调查,超过九成的“参合”农民知道本地区“新农合”的报销制度,另有9.4%的不知道。有88.5%的人认为报销比例偏低。调查还显示,有72.1%的人认为报销医疗费及时,27.9%的人表示不及时。73.4%的人认为“新农合”的报销步骤和报销途径方便,认为一般和不太方便的分别占18.1%和7.1%,仅有1.4%的农民认为很麻烦。

农民最常去看病的医疗机构排在前三位的是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私人诊所居末位。调查显示,当家人生病时46.6%的人选择区级医院,38.8%的人选择了乡村医疗机构;选择去私人诊所仅占1.5%(见图1)。到区级医院占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离家相对较近且医疗水平高于乡(镇)村医疗机构。

近九成的农民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调查显示, 86.1%的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综合评价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1.2%的人对定点机构的医疗质量表示“很不满意”(见图2)。

绝大部分农民明年愿意继续参加“新农合”。调查显示,2008年参加了“新农合”的584名农民中,有99.3%的人表示愿意继续参加,0.2%的人表示“不参加”,另有0.5%的人表示“不清楚”。

未参加“新农合”农户的情况。在接受访问的595位被访农民中有11人未参加“新农合”。没有参加的原因有:自己身体健康不需要参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了解,以及因为已经入了大病医疗保险而不参加。当问到2009年是否打算参加“新农合”时,有63.6%的人表示“参加”,9.1%的人表示“不参加”,27.3%的人表示“不清楚”。

■ 村委会与 “新农合”

本次调查抽中了60个村委会,面访了村委会负责“新农合”的工作人员,收回问卷全部有效。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村有卫生所(室)。

认为村民参加“新农合”态度积极。调查显示,88.4%的村委会受访者评价所在村的村民参加“新农合”态度 “积极”,有11.6%受访者认为本村村民参加“新农合”态度“一般”。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所在村的“参合”农民缴费不困难。

除上述情况外,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本村“新农合”报销方便及时。仅有一成的村实行了村级补充报销政策,绝大多数村未实行按照村级报销标准先行垫付的政策。

■ “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疗费报销比例偏低,有些地区报销手续繁琐复杂。调查显示,有近九成的人认为报销比例偏低,希望能再提高一些。在调查中了解到,有少部分村民认为报销手续太繁琐而且比例低,建议能否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并在看病时直接将报销费用返给村民,免去中间环节。

超过两成的村没有卫生所(室)。现有卫生所(室)设备陈旧简陋,医疗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民看病需求。

部分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表示不太满意。调查中部分受访农民反映:离家近、医疗设施全、医疗水平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较少,不能满足农民看病需求;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相对比较低。

农村发展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对策

任何一项制度在建立之初都不可能是十分完善的,都会存在各式各样的缺陷和问题。因此,要鼓足直面问题的勇气,树立解决问题最大的信心,以终为始解决制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推动制度健康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实施农村居民生活保障的重要手段,在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管理和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统一协调工作,加快新农合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简化相关手续,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工作,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的问题

1.人口流动导致新农合制度实施困难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流动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体现在一个庞大群体的出现――城市农民工,他们及其亲属大多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在原户籍地参加了新农合,由于城市报销标准和乡镇报销标准不一致,以及城市医院没有针对各地农村制定药目信息库,农民工在外工作时就无法到定点医院或药房就医或购药,而无法满足农民工的参合要求。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批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农民工医疗问题必然会成为新农合制度管理的一项重要难题。

2.新农合基础设施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

在新农合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资金短,对新农合的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关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等一旦损坏,也]有精力和金钱进行维修,这严重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此外,还有部分政府盲目投资,对城镇和农村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城市医疗资源浪费而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也制约了新农合的发展。

3.新农合实施相关手续过于烦琐。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为农村户口群体,涉及人员众多,居住分散,且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前往城市打工,当办理参合手续时,必须要具备身份证、户口簿以及参合的保险证等证件,此外,由于新农合相关机构工作效率极低,在办理参合手续和报销手续时耗时非常长,农民需要等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领到医疗补助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合农民的积极性。

4.新农合相关监管机制不健全

在财政较为困难的基层政府,他们为了弥补政府办公经费的不足,往往会挪用合作医疗基金,使得合作医疗基金监管力度大打折扣。在实行合作医疗基金管办分离后,由于基金管理办法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以及贪污、挪用等情况的出现也使得新农合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

1.完善流动人口参合机制

新农合制度管理首先应处理好流动人口参合的工作。首先,要灵活利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将新农合与城市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衔接,从而在本地区形成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统一管理,避免出现重复参合和重复报销的情况。其次,还应加强新农合制度管理的信息库,实现城镇居民的医疗信息共享,从而解决流动人口异地就医和报销等问题。

2.改善农村基础医疗设施

地方政府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贯彻执行以“农村卫生工作”的工作方针为重点,保障经费落实,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动员各方面力量向农村倾斜,支援农村,添置和更新医疗设备,及时供给药品。同时,还应提供设备技术等方式,改进乡村医疗机构诊疗条件,使参加新农合医疗的农民不出村、乡就能获得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优质医疗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行。

3.统一合作医疗补助形式

医疗卫生部门应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一补偿标准,规范和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模式,简化转诊手续,扩大补偿范围,将门诊大病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消除县(区)之间新农合补偿差距,进一步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和参合农民受益水平。

4.强化合作医疗基金监督

各地方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应提高管理机构能力,健全基金监管体系,使基金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实行并落实监督工作责任制,提高合医基金的监管力度,应该杜绝,同时强化健全内部和外部监管机制,基金监管不流于形式,而真正落到实处。

5.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确定,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在住院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把药价等就医费严格控制在合理的标准范围之内。

结语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实施农村居民生活保障的重要手段,在其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管理和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统一协调工作,加快新农合基础设施服务建设,简化相关手续,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工作。当前,国家和社会己经认识到了在我国看病难的现状,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正在努力不断发展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相信新农合制度会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为广大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参考文献:

[1]侯圣武、王宏智,富拉尔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研究[J],理论观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