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姆定律基础

欧姆定律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姆定律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姆定律基础

欧姆定律基础范文第1篇

这篇初三期末复习物理欧姆定律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的文章,是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小明的铅笔盒里有:①铅笔芯,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塑料笔套,⑤橡皮等物品,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 A.③④和⑤ B.②④和⑤ C.①③和⑤ D.①②和④ 2.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导体的材料 B.导体的横截面积 C.导体的长度 D.导体中的电流 3.如图所示,当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人电路部分的电阻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是R1和R2两个电阻中的电流随它们两端的电压变化的I—U图像.从图像 可知 ( ) A.R1>R1 B.R1>R2 C.R1一R2 D.无法比较5.如图所示,电流表读数为I,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 ( ) A.U=0,R=0 B.U变大时, 变大 C.I变大时, 变小 D.U变大时, 不变6.电阻R 、R 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 :R =4:l,则通过R 、R 的电流和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分别是 ( ) A.1:1和4:1 B.4:1.和1:1 C.1:1和l:4 D.1:4和4:17.两个电阻R1=4 ,R2==8 ,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是0.8A,则通过R2的电流是 ( ) A.0.8 A B.0.4 A C.3.2 A D.6.4 A8.某同学想用一只电阻为5 、正常工作时电压为1.5 V的小灯泡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采用电压为6 V的蓄电池作电源.为了保证小灯泡在使用时不至于因为电压太大而烧毁,该同学又从实验室里找到了一捆标有“1 /cm”的电阻线.该同学应如何利用这捆电阻线才能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 ( ) A.应并联一段20 cm长的电阻线 B.应串联一段20 cm长的电阻线 C.应并联一段15 cm长的电阻线 D.应串联一段15 cm长的电阻线9.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 A,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是1 A,则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是 ( ) A.3:2 B.2:3 C.5:3 D.3:5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三个电阻的阻值都是R ,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A1、A2、A3 的读数分别为I1、I2、I3,则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 A.I = I B.I = I C.I =I =I D.I = 2I 11.若R0已知,利用图中各电路图,不能求出小灯泡电阻的是 ( ) 12.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压力测量仪,可以反映弹簧上方的金属片受到压力的大小,其中R′是标有“1 A 20 ”的滑动变阻器,R是一个5 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0 V,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压力表实际是电压表 B.当金属片受到压力增大时,变阻器阻值变大 C.当压力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4 A D.当压力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0 13.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R,的值为300 ,电阻R2的阻值是200 ,电源电压为20V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 向b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 A.0~20 V B.8~20 V C.0~8 V D.6~20 V ( )14.图示为小明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图中有电流表(量程0~0.6 A,0~3 A)、电压表(量程0~3 V,0~15 V),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0~12 )、 被测电阻Rx(约6 ,按6 计算)及由三节新于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源.若实验要求电表指针不超过量程,且几次测量指针都偏过电表刻度盘的中线,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至少为( ) A.1.5 B.2 C.2.5 D.3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空1分,共21分)15.小王家建了新房子,准备购买安装电灯用的电线,到了商店发现有同样粗细的铜导线和铝导线.你认为,从导电能力方面应选________导线;从价钱方面应选______导线.16.电视机、收音机、复读机上的“音量Volume"旋钮,能够控制声音响度.它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_;几个导体串联时,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要大,是因为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__________.17.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 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一半时,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_ .18.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2 A”的字样,“20 ”表示这个变阻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到10 时,两端允许加的 电压是_____________V. 19.家庭照明用的电灯,常温下它的电阻比正常发光时要__________,所以闭合开关的瞬间通过灯丝的电流要比正常发光时要_____________.20.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R3=10Ω.要使R2、R3并联,应闭合开关___________,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是_____________ . 2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S断开时,电灯L正常发光.当S闭合时,电灯L__________(能/不能)正常发光,图中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2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32 ,通过R 的电流是R 中电流的 .当电流表示数为1 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R 的阻值为____________ . 23.如图(a)所示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R的滑片位置,电压表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画在图(b)的坐标系中,则根据以上条件可知R0的阻值为__________ ,电源电压为____________V. 24.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8 1.5 A”,乙标有“22 1 A”.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是______A,两端允许加的电压是_____V.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51分) 25.(2分)如图所示,电学黑箱中有两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它们和盒外的接线柱相连.现测得A、B间电阻为R,B、C问的电阻为2R;若用导线连接C、D,测得A、B间的电阻为0.5R.请在黑箱中画出这两个电阻的连接图. 26.(5分)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 猜想: 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 、b、c三条长度均是1 m,d的长度是0.5 m; 、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 、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 ; 、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________两端连接,闭合开 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 、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 、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电阻与材料有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0分)如图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其中电池组电压为6 V,Rx的阻值约10 左右. (1)老师提醒同学们,电压表选用3 V的量程.那么,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的量程.这 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图中器材连接成测定R 阻值的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左端时,连接人电路的阻值).(3)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人了表格中,第3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所示,请将读数填人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计算.物理量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1 2.0 0.20 10.02 2.5 0.24 10.43 被测电阻值R =________________ (4)从记录表中看出,三次实验计算所得的电阻值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4分)某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R的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如下表.次数 R/ I/A1 2 0.402 4 0.323 8 0.2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与电阻__________(成/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_________ (相符/不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3分)某同学想测定电阻Rx的阻值,供选择的器材有:一个电源(电压不变、电压数值未知),一个已知电阻R0,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压),单刀双掷开关.该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1)要完成该实验,请你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R 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30.(9分)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是R1、R2,电路设置如图所示. (1)电路中R1和R2两端的_____________相等.(2)用欧姆定律推导电路的总电阻R与R1和R2之间的关系式. 31.(9分) 如图所示电路,R2=3 ,R3=6 .当S1、S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 A; 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1)求电源电压. (2)请用两种方法求出电阻R1的阻值(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32.(9分)有一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电 阻称为热敏电阻.图(a)是某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小马同学用该热敏电 阻和电压表设计了一只测量范围为0~100℃的水温表,图(b)是这个水温表的原理图,图中的电压表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0 .当水温达到100℃时,要求电压表的示数达到值. (1)根据图像回答该热敏电阻在100℃时的电阻值为多大? (2)小马同学将电压表的刻度盘改画为指示温度的刻度盘,如果每10℃画一条刻度 线,这个刻度盘的刻度是否均匀? (3)通过计算说明改画的水温表刻度盘上的0℃应该与电压表刻度盘的什么位置对应? 参考答案一、1.A 2.D 3.A 4.A 5.D 6.A 7.B 8.D 9.A 10.A 11.D 12.D 13.B 14.D 二、15.铜 铝 16.变阻器 长度 17.5 5 18.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20 20 19.小 大 20.S 、S 5 21.能 增大 不变 22.6.4 8 23.1 10 24.1 40三、25.如图所示 26.(1) 、c (2)长度 在材料、横截面积、温度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3)依次把M、N跟 、b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7.(1)0~0.6A 读数准确、误差较小 (2)如图所示 (3)2.8 0.28 10.0 10.1 (4)测量有误差 28.不成 不符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29.(1)①电源电压U把S接在位置1上,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②R 两端的电压U ,杷S接在位置2上,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 (2)R = 四、30 (1)电压 (2) 电阻R 、R 并联, I=I +I . I= ,I = , = + . U=U =U , 31.(1)4 V (2)R =2 ,解法略32.(1)100 (2)不均匀 (3)1V

欧姆定律基础范文第2篇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中各种电路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高中物理电路部分的重点内容,深刻理解并掌握本节内容对今后电路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有效提高《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下面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为方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以供参考。

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主要是围绕定律的推导和定律的应用这两个问题展开的。教材在设计中意在从能量守恒的观点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理论上推出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规律及断路短路现象,将实验放在学生思考与讨论之中。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特提出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目标分析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论推导过程,体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二是,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U-I图像,培养学生利用图像方法分析电学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四是,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主要是围绕定律的推导和定律的应用这两个问题展开的,其中涉及到了“电动势和内阻”、“用电势推导电压关系”、“焦耳定律”以及“欧姆定律”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只要能够为其构建一个完善的体系,将这些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基础,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具体实践

首先,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将一个小灯泡接在已充电的电容器两极,另一个小灯泡在干电池两端,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电源,演示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和利用纽扣电池发声的音乐卡片实验,使学生进行思考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手摇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停止摇动就没有电能,灯泡就不会亮,而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其化学能能够为干电池提供持续供电的功能,因此小灯泡能够持续发光。然后教师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是电源的电动势?之后指出电源电动势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电源的正负极,并画出等效的电路图,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电势相当于高度,电势差则相当于高度差,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对电势差以及电源电动势的内电压和外电压等概念进行理解了。

其次,在教学中可采用类比、启发、多媒体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汇总可借助于多媒体播放flash课件, 借助于升降机举起的高度差或者儿童滑梯两端的高度差,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电源电动势。另外还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例如小花去买衣服,共有100元,其中10元用于打车,90元用于买衣服,在这里,100元就相当于电源的电动势,车费相当于内电压(必要的无用功),买衣服的费用就相当于外电压(有用功),从而使学生掌握内外电压的本质属性。

最后,要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提出问题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观察要细致人微,要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电流)的关系,得出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电流)的关系,再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演示电动势分别为3V和9V(旧)的电源向一个灯泡供电实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习进行讨论,解释现象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流过灯泡的实际电流不仅与电源的电动势有关,还与电路中的总电阻有关,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总结语

欧姆定律基础范文第3篇

在准确把握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初中电学的重要任务是会应用欧姆定律初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提供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即伏安法测电阻),深化对电阻的理解;二、会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验和推导的方法,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并能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三、通过测量电阻的其他方法,培养电学的基本解题思维和方法.

应用导航一、 “伏安法”测电阻

1. 实验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公式R=U/I,分别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以算出电阻的阻值.

2. 电路图:如图1

3. 注意点:

(1)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可以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即改变电阻的工作状态);

(2) 该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不仅包括待测电阻中的电流,也包括通过电压表的微小电流,这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3)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因发热而使电阻变大,长时间通电时,前后测得的电阻值偏差较大,因此实验时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在每次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后都要及时断开开关;

(4)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电阻,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由于灯泡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所以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测量.

应用实战

例1 在测定电阻阻值的实验中:

(1) 小明根据图2所示的电路图,将图3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同小组的小亮在检查时认为,从实验目的来看,实验电路上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建议小明改接.

① 请你在接错的那根线上打“×”;

② 另画一根导线,使电路连接正确;

③ 如果不改接这根导线,对实验的影响是:?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2) 小明将电路改接正确后,合上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4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摇 V,电流表的读数是 ?摇 ?摇?摇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摇 ?摇?摇?摇 Ω.(3) 小明和小亮为他俩在全班首先获得测量结果而高兴,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们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给他们提出什么建议呢?

① 写出你的建议: ;② 建议的目的是: .

应用解读

(1)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电流表“+”到A接线柱为错误,打“×”,改为电流表“+”到C接线柱,否则测量的是Rx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总电压。

(2) 电压表读数1.8V,电流表读数0.24A,由R=U/I计算电阻值为7.5Ω。

(3)本题只测量了一组数据,所以建议:移动滑动变阻器,再测两组数据;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欧姆定律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欧姆定律;教学难点;问题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电路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对于思维能力尚不是很完善的高中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换位思考,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使学生切实掌握相关知识。此知识点之所以成为难点的重要原因和问题主要为:概念抽象,理解困难;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知识点容易混淆;应试教育,不能活学活用。所以,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激发兴趣,打破抽象

在本章的教学内容中,对这一定律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偏重理论的数学分析和推理,并且缺少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只是一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首先应该通过巧妙有效地向学生导入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的学习情景。

通过简单实验和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为下面对此难点的讲解分析做了良好的开头。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实验研究,在探索中产生学习兴趣,了解物理研究方法,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二、分组实验,总结结论

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规的是先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推理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公式,再以此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变化规律。在此,应大胆地打破这种常规,这种方法只是简单的数学演绎推理,无法让学生感知认识到物理的规律变化。所以,接下来就要以更为具体、多样的实验,探索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分组实验,每组进行多种不同的实验进行对比,然后组员之间进行自由讨论,

再通过组员代表进行发言,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得出结论。在这样的通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规

律,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深入解析,避免混淆

通过以上的实验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本知识,由于在学习闭合回路欧姆定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欧姆定律,这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概念混淆。所以,接下来教师应该对此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学生讲解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外电阻等概念,且其核心内容是了解闭合电路与部分电路的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实际的理解闭合电路以及分电路、

内电路、外电路等等相关知识。这些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在有了前面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这些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避免了知识点的混淆。

四、领悟思想,学以致用

通过实验提出问题进行导入,进而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实验、观察、交流和讨论分析,加以教师的归纳总结,对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对课程的难点、重点也得到了直观的分析和解答。在此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结合到生活中,在课后作业中尽可能联系到实际生活环境,家庭中常见电路现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领悟物理的思想方法和认识规律的本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效果。不仅及时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在随其变化。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式”的应试教育,应该让学生主动起来,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和激励,这样自然而然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找到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尽管教学有一定的方法,但“教无定法”,怎么教学,怎么上课,也视学习环境和学生情况而定,更在于教师本人的长处和短处。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欧姆定律基础范文第5篇

第一种,学生观看视频

这种教学法是教师将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在课前以边讲边操作的方式制作成录像,然后在上课时直接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在上课时不需要做任何讲解,一直等到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欧姆定律以后再进行课堂训练,以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意义,学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种,学生浏览课件

这种方法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如实验题目、实验方法、实验电路图、电路连接注意点、用实物连接电路、通过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对电压与电阻进行控制、实验数据表格及数据阅读分析、欧姆定律的文字描述、公式、单位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边讲解边放幻灯片,学生则合着老师的讲解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与记忆.在欧姆定律得出以后,同样进行课堂训练,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第三种,学生实验探究

这种方法是教师上课时先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讨论、设计与制订实验计划、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再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误差进行评估与交流等等.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在演示电路板上用导线将干电池组、开关、小灯泡连接成一简单的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后,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要想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可怎么做?有几种方法?当学生讨论回答出改变电池节数和用滑动变阻器串联移动滑片两种方法时,再引导学生明确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于灯泡电压的变化使得通过灯泡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从而启发学生提出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压有关的猜想与假设.

第二步,移去变阻器,在上述简单电路中并联接入另一只不同规格的灯泡,闭合开关,引导学生观察两灯泡亮度的不同,思考讨论灯泡并联电压相同,两灯泡电阻的不同使得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同,从而引起灯泡亮度不同,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通过灯泡的电流与电阻有关的猜想与假设.

第三步,当学生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关的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探究方法、规划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电路图、画出实验记录表格.

第四步,分组进行探究与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讨论与归纳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上将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数据用描点的方法作图,验证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

第五步,在实验结论得出后,介绍欧姆定律及其公式表达形式,讨论各物理量单位的使用,对各小组实验进行评估,分析误差和错误产生的原因.

第六步,讨论欧姆定律变换公式及其物理意义,利用欧姆定律及变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以上三种教学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是老师在课前要进行实验操作录像并作配音讲解;第二种方案是老师只要从网上下载课件并稍作修改即可;第三种方案是老师在课前要准备演示及分组实验器材.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在老师放录像和课件时认真地听讲、观察、思考和记忆,这是一种接受式学习方式.而第三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自行制订实验规划、设计实验电路图,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建构物理知识,这是一种以生为本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前两种与后一种在落实课程目标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我们可以从《欧姆定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教育部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由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根据新课标,《欧姆定律》一课的教学目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公式的物理意义,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2)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 进一步体会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 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增进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如果采用前两种多媒体教学方案替代第三种学生实验探究教学方案,就会改变多媒体教学辅地位,违背教学规律,弱化教学效果.

首先,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与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作为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是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动手做各种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虽然第一、第二种教学方案中的光、声、像等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以直觉形象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是人为的录制、合成的,学生没有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就很难体会到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即使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了实验过程,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这是由老师设计制作好的,缺乏可信性.因此,当老师向学生介绍欧姆的故事时,学生就难以体会到科学家探索知识的艰苦与辛劳、成功与快乐,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就难以形成.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电脑电视上歌舞银屏再精彩,也还抵不住到剧院看现场演出,哪怕是一般的演出也会让人感到很兴奋.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卡拉OK的流行不就是人们这种参与意识的外在体现吗?因此用录像投影来代替做实验,往往会抑制学生具有的人类天性――“参与”意识,甚至会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形成产生怀疑,学习兴趣就此会大打折扣,主体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相关的实验,会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物理学家牛顿认为:“科学研究离不开实验,应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规律,进而建立起理论.”这也是哲学中由实践到理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的普遍规律.现行中学物理教材也正是遵循这一规律而编写的.然而在教学中,如果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恰当地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取代实验,必然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实践证明:实验是学生认识过程的起点,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一、第二种教学方案虽然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也能反映实验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缺乏实践体验,因此就没有感性认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结论就不能由学生自主建构.

再次,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物理实验,会影响学生实验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