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国际分工中,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基础,正是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下,国际贸易实现了长久可持续发展,同时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也成为了其量大趋势。面对这世界经济进入了即时强关联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显著的本质性的变化。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从总体来看,两者在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利大于弊,对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促使区域政治联盟成立的可能。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定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贸易开始全面发展,全球贸易经济和金融投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依赖性也逐步提高,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合作的次数也逐步增多,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中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由多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团体为主体,在共同制定的协商原则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制定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济贸易协议,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加强其贸易沟通与合作,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体世界性的贸易进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新的世界性贸易组织,更是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虽然目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仍就有其弊端所在,引起了社会各界学者们的广泛争议,特别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更多的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提高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也是经济全球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所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由同一地理区域的国家由中央政府出面签署一份平等的自由贸易协议,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形式,从而加强对内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沟通,增强合作国家间的贸易竞争力,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所有缔结国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如国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较为著名的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等,对国际贸易中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

当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冲突,但从大的方向上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关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向全球化的阶梯或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也是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为全球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同样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各个国家的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为激烈,为了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必须要实施经济一体化的措施,加强与区域经济合作,吸引跨国投资能力,从而保持区域内的经济实力得以提高,提高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力。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1.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走向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会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更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单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相对是较弱的,面对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环境,必然会对单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带来阻碍,影响着单一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力。为此,要加强区域合作和多边合作,凝聚更多的经济竞争力,通过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从而利用国际分工,为本国的发展谋得了更大的利益,诸如这类的区域经济组织在未来发展中还会增多,经过区域各个合作国之间的联系,加速资本的互相渗透,必然会带动合作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2.经济全球化加强,使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多样性

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单一国家与临近一个国家或者是多个国家进行合作,利用彼此之间的经济优势,加强经济联系和沟通,弥补其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使合作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跨地区和重叠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和加速向外扩展,这种多样性的合作方式更好的突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域限制,也更加提高了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互补性,带动利益相同的国家合作,实现资本、技术、人才的资源互补,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新的发展,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还能有效的防止地区性经济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动荡,跨地区和重叠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抵抗经济危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3.两者的发展对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力加大

二战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创伤,经济发展中形成了美国垄断扩张的格局,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唯一超级大国。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欧很多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形成了欧共体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经济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美国为了抵抗欧共体的经济竞争,连同临近的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并由此开创了打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组建区域经济组织的先例。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使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会产生更多新的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分析,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世界经济仍将继续向全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多,使世界各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经济,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并向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了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盟,同时还改变了政治经济的格局变化,其发展的趋势正是向经济彻底全球化进程过渡。现今是全球化与区域化两相交织的发展时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更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章丽娥:论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15):12-13.

[2]陈森浩: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02):23-24.

[3]耿国祥 王 娜: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J];法制与社会;2011;(25):19-20.

[4]张 塞: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进程[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44-45.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一、发展县(区)域经济的优越条件和基本情况

××市发展县(区)域经济拥有许多优越条件。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优势。我市一县三区区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邻近广东、海南和港澳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二海洋优势。全市海岸线全长500公里,海滩涂73万亩,可供养殖面积21万亩,北部湾渔场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洋鱼类500多种,虾类10多种,持续资源量70万吨。三是农业优势。我市一县三区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发展亚热带农、林、经济作物和水产畜牧业。四是旅游优势。分布在一县三区以海滩、海岛、红树林为特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的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重要条件。近几年,××市一县三区凭借各自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结合全市整体经济发展思路,基本上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合浦县位于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东部,东与广东廉江相邻,西北与钦州接壤,南临北部湾。全县行政区域面积2380平方公里,辖13个镇、3个乡,总人口92.3万人。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烟花炮竹、制糖业、林果、海养、畜牧等支柱产业。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9.7亿元,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21亿元,增长6.17%;第二产业13.8亿元,增长10.71%;第三产业14.8亿元,增长10%。

海城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区。全区行政区域面积140平方公里,辖五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镇,总人口2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重点,经济发展逐年稳步增长。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亿元,增长10.63%,财政收入1.04亿元,增长7.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3元,增长13.7%。

银海区位于××市一县三区的结合部,西接海城区,南临北部湾,东与铁山港交界,北与合浦县相邻,行政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辖五个镇,总人口13.2万人。银海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区域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海洋渔业、建材、绿色食品为支柱产业。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17亿元,增长10.20%;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增长12.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亿元,增长6.5%;农(渔)民人均纯收入2319元,增加201元。

铁山港区位于××市的东部,行政区域面积394平方公里,辖南康、营盘、兴港三镇,人口15.5万人,海岸线总长50公里,滩涂80平方公里。目前铁山港区的经济主要是以海洋产业和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8亿元,增长12.5%,农业总产值10.85亿元,增长10%,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2286元,增收204元。

附表:2001年××市和一县三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其中

人均GDP(元)

财政总收入(万元)

人均财政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市

1234378

373867

338742

521769

8579

106843

738

2265

海城区

143822

43624

32982

67216

6110

10443

412

2290

银海区

111653

63203

32787

15663

8868

8103

643

2319

铁山港区

70887

35408

19607

15872

4585

4629

299

2286

合浦县

496532

209623

138458

148451

5381

25819

280

2251

(表中资料由××市统计局提供)

二、影响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市一县三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当看到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地方财力紧张等问题比较突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还存在不少制约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

㈠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附表资料分析,一县三区产业结构都不尽合理,海城区为“三、一、二”结构;银海区、铁山港区为“一、二、三”结构;合浦县为“一、三、二”结构。县(区)域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其中银海区占56.6%,铁山港区占49.95%,合浦县占42.22%;一县三区工业化程度都比较低,二产比重均未达到30%。三大产业结构失衡与不协调,已经成为制约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县三区通讯普及率、道路畅通率、能源利用率都不高。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至今,县、区的一些边远乡村还存在道路不通、用不上电等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差,使一县三区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制约着经济发展。

㈢人才和技术短缺。县、区相当一部分地区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基础差,不能为科技人员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难以吸引人才,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缺少科技依托。如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由于不具备吸引人才和引进技术等条件,都存在技术人才短缺的情况。

㈣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是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但由于财力紧缺而极大地制约着县(区)域经济的顺利推进。如铁山港区,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税源极其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该区2001年财政总收入462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886万元,而财政支出为4746万元。合浦县当年财政支出也超出财政总收入的25.05%。

㈤城镇化程度低。由于一县三区所辖小城镇以及大部分村庄建设滞后,辐射带动农村经济能力弱,因而城镇化程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市县(区)域经济,各县(区)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前应着力抓好如下几点。

第一,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

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果、菜、水产、畜牧、经济作物”等,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为二、三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县(区)域经济发展。

⑴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合浦县在稳定种植优质谷的同时,应推进多元化种植结构,以“名、特、优”为方向,扩大蔬菜、甘蔗、花卉、蚕桑、木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应以无公害蔬菜、甘蔗、花卉、经济林木为主。

⑵调整优化水果结构。一县三区应根据各自的水果种植习惯和优势,调整优化其结构,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水果。

⑶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养殖业。县(区)应以沿海滩涂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以提高其产量在水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而畜牧养殖应以合浦县为主,抓好瘦肉型猪、合浦鹅、麻鸭等品种养殖。

⑷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主要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尤其是在农产品集中产区规划建设若干个大型的农产品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如合浦县抓好山口“两广”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信息系统。

第二,调整工业结构,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

从县、区工业总量不足,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

⑴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近期应加快合浦县平头岭工业园、海城区民营工业园、银海区银滩工业园建设,以及铁山港区工业区前期准备工作。

⑵抓好水产品加工贸易带建设。县(区)沿海一带,应重点引进一批水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产供销综合性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水产业的发展。如铁山港区引进台商投资的祺丰工厂化养殖加工基地。

⑶大力发展烟花炮竹业。以合浦县为重点,完善、规范和壮大烟花炮竹这一支柱产业,增加地方税收和出口创汇。

⑷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县区应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重点发展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龙头企业。

第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从城乡发展格局看,经济腾飞的“龙头”在城市,在集镇。小城镇是发展县(区)域经济的载体,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的辐射作用,推动县(区)域经济的发展。

⑴重视资本化经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搞好城镇规划,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坚持以地养城,以地建城,推动房地产开发,把房地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城镇通信、供电供水、交通道路、广播电视、消防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如去年合浦县通过拍卖土地,财政投入和单位、群众集资等多种形式,共投入2000多万元,加快城镇建设。

⑵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不同的产业特点和经济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群。如旅游工贸型的、农副产品加工型的、乡镇企业综合型的,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加紧实施。

第四,重点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第三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县(区)应把民营经济、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予以大力发展。

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当前应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如应从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对诸如东园家酒之类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帮助其加强内部管理,引导其创出名牌产品。

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突出人文、自然两主题,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抓好“海、滩、岛、湖、山、林”板块景点的建设。

第五,大力培育和发展税源经济。

财政收入是检验县(区)经济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县(区)相当一部分乡镇不能按时发放干部、职工工资,主要原因是财政收入太少,入不敷出。

⑴稳定存量,巩固税基。对现有税源产业和纳税大户,要加以引导和扶持,继续做好稳定和巩固工作,确保税源正常增长。版权所有

⑵发展增量,拓宽税源。重点是继续培育和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以及民营经济,增加地方税源。

第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进经济发展。

县(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经济发展总量。

⑴努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要在加快招商引资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和规范好县(区)有关引资的政策、法制、法规,简化办事程序,为他们投资客商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服务环境。

⑵精心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如网络招商、业主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等,达到实现县(区)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引进一些能带动县(区)经济发展的项目。

第七,应对加入WTO,转变政府职能。

我国加入WTO后,县(区)政府职能应与国际接轨,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⑴坚持依法行政。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制订和执行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创造统一、公正、合理的经济环境。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而3G移动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移动媒体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并分析了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手机媒体;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一、手机媒体概述

手机媒体的定义: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的承载体,二是信息存储、处理、传播的桥梁。手机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具有媒体的普遍属性。广义上手机媒体是指:一种承载信息的视听终端,它是一种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受众和精准的传播效果,诉诸互动的大众传播媒体。最初手机被发明的时候,只有简单的通讯功能,随着短信的出现,手机发明了手机报;随着彩信的出现,手机植入了广播技术;随着视频的出现,手机发展了手机视频:而现在手机俨然成为集图文处理和视频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信息载体。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现状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移动媒体,发展迅猛。曾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媒体强势的劲头将颠覆传统媒体,甚至使传统媒体消失殆尽。但笔者认为,手机媒体非但不会促使传统媒体消亡,反而会与传统媒体优劣互补,融合发展。不可否认,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极大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人的思想是灵活的,他们意识到拥抱新兴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是科学之举。

(一)手机媒体与传媒媒体的差异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手机媒体和传统媒体以其不同的传播特性为我们提供媒介信息的服务,可以说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再加上手机媒体已经覆盖了我们信息传播和被传播的各行各业。

“传统媒体依靠庞大的传播网络、权威的传播地位、较高的媒介公信力,以媒体为中心进行传播,依然在媒体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受到了新媒体强烈的冲击,但传统媒体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和媒体决策仍然处在“龙头”老大的位置上。

手机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手机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互联网,伴随着移动应用软件的大量开发,手机媒体的信息可谓是繁冗复杂,无法统一管理。而微信、手机QQ和手机微博的广泛应用加速了媒体信息的碎片化效应,促使媒体的内容趋于同质化。不同的媒体,若想要健康共存,一是要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二)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近年来,“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又不断地将之超越,在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息终端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目前,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主义有以下几种。

1.手机报纸

传统的报业受到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凸显了很多问题。对于受众来讲,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创新的阅读方式和成熟的技术手段也能改变受众的阅读习惯,将他们牵引到新媒体的阅读潮流中来。但传统报业不会消亡,数字化时代,传统报纸可以借鉴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数字化传播方式,发挥自己在内容和营销方面的优势,加快传统报业的媒体化转型。

2.手机广播

诉诸听觉的广播媒体,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因为广播受到了来自电视和互联网以及手机的多重冲击。早期的广播在广电网的掌控下只能进行单向传播。而现在,依托“三网融合”的平台,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和者。手机广播与大众的生活联系紧密,推动了广播业的快速发展。

3.手机电视

电视媒体与手机的融合是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手机电视具备“传统电视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③,其发展的潜力之大,已经受到了传统电视行业极大的兴趣,各大电视台纷纷投资手机电视,获取更大利润。

三、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手机用户不断增加,手机媒体的发展空间巨大。然而,处于发展初期的手机媒体,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除了信息传播的虚假性和安全性问题,还存在个人隐私、媒体功能不充分、媒体化发展不完善等重要问题。

(一)手机媒体面临的问题

多媒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给手机媒体带来了多功能的网络体验,图文处理、视频娱乐为手机媒体带来了广大的用户。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机媒体可以与网络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成为移动的PC。

尽管手机媒体为人类带来了更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但作为手机用户我们不能忽略手机媒体所面临的问题。受众群体比较局限,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具有一定的门槛,大部门的手机用户集中在经济基础好、知识水平高的年轻一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传播进程。手机媒体的信息大多来源于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这导致媒体信息大同小异,媒体内容缺乏创意,导致手机媒体只是媒体的一种延伸,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二)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虽然手机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但毕竟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在面对其它媒体的竞争压力和自身的不足时,手机媒体应当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总结营销策略,以期更好的带动媒体产业的发展。

1.发展手机广告营销模式

一个独立的营销和盈利模式为媒体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手机媒体在独立运行的过程中,应当与通信运营商、内容服务商和技术平台做好沟通,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发展自身的媒体产业链。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明确自身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为用户和广告主做好服务。“广告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要达到理想的广告效应,必须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同时进行定向的信息传播,以期更加有效地发挥手机媒体的传播功能。”

2.挖掘手机媒体潜在的价值

近两年,移动APP发展火热,这为手机媒体带来很多潜在的价值。除了满足手机用户的基本功能以外,手机媒体还可以挖掘电子营销和手机购物的商业模式,通过建立品牌价值导向,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手机媒体的商业化发展,将会掀起一场新的营销革命。

3.增强手机媒体终端功能

手机媒体之所以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是因为手机实现了移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移动是手机区别于其它媒体的主要特征,然而手机是否做到真正的移动了?互联网的网络已经覆盖了大江南北,然而移动通讯数据服务并非如此,偏远地区仍然是通讯传播的荒漠地带。其次,手机屏幕小但像素不高,做大屏幕又影响携带,提高手机终端的功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途径。只有手机终端功能变强了,手机才实现了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价值。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后发劣势;对策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沿海地区已经从初级工业化阶段迈入高级工业化阶段,而西部内陆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了12年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长,却没有带来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同比增长,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只有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却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这说明,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投入产出比是比较低的,最有竞争力的还是珠江三角洲。同时也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可是依然无法缩小东西部差距,从根本上改变东强西弱的事实。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是后发劣势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一、“后发劣势”概述

“后发劣势”之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沃森提出来的。英文名称叫“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落后国家发展较迟,可以模仿发达国家;模仿包括制度模仿和技术模仿两种形式,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制度条件下才能取得的成就。但是,落后国家用技术模仿取代制度模仿,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后来,美籍华裔经济学家杨学凯对这一学说作了进一步解释。

二、西部地区的后发劣势问题

后发劣势问题除了会在落后国家出现之外,同样适用于落后地区。我国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东强西弱的现状下不难发现西部地区的后发劣势。

(一)技术创新水平低下

按照现行政策的规划导向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应该是轻工业,而农牧业由于受需求和生态两方面的制约不能再成为西部的主导产业。东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从轻工业转向住房、公共交通和信息产业。但从区际贸易的结果看,由于东部产业结构还未进入一个大的调整和升级的时期,西部发展本地区的轻工业受到东部“先发优势”的巨大压力。另外,东部先发地区出于竞争等方面的考虑,即使向西部地区让渡一部分技术,但往往是相对过时的技术,甚至是本地资源环境不愿容纳的技术。这样,作为受体方,西部后发地区虽然享受到使用成本较低的甜头,但由于转移和让渡的技术资源在性能和时效上存在的偏差却锁定了后发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轨道,使其只能“跟进”(模仿),却无法赶超(创新)。

(二)重视技术模仿,忽视制度学习

这就使得西部地区企业落后的制度不能适应先进技术发展的需要。杨小凯认为,落后国家在向发达国家模仿学习时,由于制度模仿比技术模仿困难,落后国家更倾向于技术模仿,而且技术模仿是快速的,而制度学习和转变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样,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进行技术学习和模仿,可能会使经济出现暂时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制度的滞后以及制度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后发国家长期的经济发展困难,从而出现后发劣势。在企业层面上也存在这种问题,西部地区的后发企业在向东部先发企业模仿学习时,更多的是引进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而忽视了对其先进管理制度的引进吸收,并且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引进还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这样,通过模仿学习,大多数西部后发企业虽然能很快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但是由于没有相应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制度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能与技术发展相适应,最终导致引进的先进技术难以在现有落后的制度模式下,被有效地吸收和转化,其自身创新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根本性提高。

(三)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时期结束,东部地区的成功难以复制

众所周知,东部地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是建立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是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之上的。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仅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中西部地区的简单劳动力也明显供给不足,并且要求较高的劳动报酬,国内很多公司纷纷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或基本持平的泰国、越南、印度等地建厂。这说明西部地区要想重复走东部从“廉价劳动力”身上赚取钞票的传统发展捷径已经不是那么通畅了。

(四)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制约着西部

很多资料表明粗放的增长方式在西部地区并没有得到改善,更甚至,一些在东部地区已经被逐步淘汰的增长方式,却在西部找到了新的市场。“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曾讲过一个例子: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开发了很多矿藏,每天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大老板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给路面损坏带来的维修金却高达150万元.回顾历史,西部地区曾经靠政府的计划性资源配置而取得与东部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初始条件、生产力的特定布局等客观条件以及计划经济的思想观念等主观条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西部地区发展的滞后。在此期间,西部并不是没有发展机会,而是其内部的创新机制没有启动,即使有机会、有支援、有帮助,也无法利用。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说明“后发劣势”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三、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要克服后发优势,实现追赶目标,就要排除各种困扰。这不仅要依赖于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支持与驱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西部地区自身要寻找、创造和改进吸纳各种发展要素以及形成内生技术资源的领域、渠道、条件和方式。

(一)技术引进要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技术引进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但不可能实现超越,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赶超。自主创新是经济保持永久发展的唯一动力,也是克服后发劣势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西部地区可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模式,引进先进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可以在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上提高自主创新,抓住主动权。

(二)加强向先发地区先进企业学习管理制度

西部企业向东部进行模仿的时候,往往只重视模仿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忽略了吸收对方先进的制度模式,造成先进的技术和落后的制度相矛盾的现象,最终导致西部企业花费较大代价引进来的先进技术在落后制度、管理模式下难以产生应有的作用,这不利于西部企业长远的发展,甚至最终形成杨小凯所说的后发劣势。而加强向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制度的学习力度,有利于加快西部企业向管理现代化、制度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可以缓解并最终改变我国西部企业在创新上所存在的制度劣势问题,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企业的后发优势,使得技术和制度协同进步,最终避免后发劣势问题。

(三)必须重视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问题

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知识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西部地区能否走出后发劣势的关键也在人才。

缺少人才导致的知识贫困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知识溢出效应,消除知识贫困,缩小与东部先发地区的知识发展差距。

1.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激发西部现有科技人才的活力,提高西部地区生产知识的能力

根据西部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应鼓励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运作或公司化改组;应促进民营和外资科研机构的发展,增加全社会对科研机构的投入;要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人员的潜力和作用,提高专利发明人的个人收益比例,推动产业界和学术界联合研究与开发,加速成果转化。

2.大力发展教育,提高西部地区公民吸收知识的能力

发展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溢出效应。西部发展教育应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政府主要是保证教育的公正性,适度的市场化则可以提高办学效率。应采取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机制,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在岗培训,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初级阶段对各类中等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需求;应通过目前高校布局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合理地发展西部高等教育为西部地区培养和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军.从后发劣势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武汉电力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2]杨玉秀,杨安宁.后发企业创新劣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8).

[3]王洁.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新世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8).

[4]牛飞亮,黄庆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地区的制度创新与人才战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3).

[5]徐倩.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0(13).

[6]黄庆华,牛飞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因素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6).

[7]陈才.西部开发6年再反思[J].新西部,2006(10).

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井提升机;PLC

中图分类号:TD6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14-01

矿井提升机常被人们称为矿山的咽喉,是矿山最重要的关键设备。对提升机来说,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随着PLC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的PLC技术代替传统矿山行业的传统控制系统,从而使矿井提升机的控制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其自动化水平、安全、可靠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并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和监视手段保障提升机的安全运行。

1.国内外矿井提升机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

目前国外矿井提升机的调速传动部分主要有直流调速传动系统和交交变频式交流调速传动系统两大类,由于直流电动机本身固有的缺陷,加上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交流调速性能可以与直流调速相媲美,目前交交变频交流调速的前景更为看好,交流调速已进入逐步替代直流调速的时代。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就将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于提升机控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计算机又被用于提升机的监视和管理。计算机和PLC的应用,使提升机自动化水平、安全、可靠性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提供了新的、现代化的管理、监视手段。特别要强调的是,此时期在国外一些著名的提升机制造公司,如西门子、ABB、ALSTHOM都利用新的技术和装备,开发或完善了提升机的安全保护和监控装置,使安全保护性能又有了新的提高。

1.2 国内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80年代以前,绝大多数矿井提升机采用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的交流调速系统,而少数则采用发电机―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G―M系统)。90年代以来投产的中、大型矿井的提升机多数采用磁场换向的晶闸管直流可逆调速系统(V―M系统),也有少数矿井采用代表当前先进水平的交―交变频的现代交流调速系统。

目前我国正在服务的大多数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主要是转子回路串电阻的交流调速系统与G―M直流调速系统,V―M可逆调速系统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如:交―交变频的交流调速系统、全数字交、直流调速系统等,但目前这些系统主要用于新建矿井。

从我国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现状来看,80%以上的矿井提升机仍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通过改变转子回路串联的附加电阻来实现调速。这种调速方式是有级调速,调速时能耗很大,属转子功率消耗型调速方案。在加速阶段和低速运行时,大部分能量(转差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耗掉了,因此电控系统的运行效率较低。同时,这种调速方案为了在低同步状态下产生制动转矩,需采用直流能耗制动方案(即动力制动)、或采用低频制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总需要设置辅助电源和定子绕组的二次切换操作。虽然这种方案存在着调速性能差、运行效率低、运行状态的切换死区大及调速不平滑等缺点。但目前在我国的各种矿山中,这种方案使用得仍相当普遍,将面临着技术改造的问题。

从目前各种不同的技术改造方案的比较看,采用PLC技术与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案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的优选方案。这种基于PLC技术的电控系统在我国90年代已有不少的产品通过工业运行,都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如:洛阳中信重机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选用Siemens公司的S7系列PLC研制开发生产的矿井提升机PLC电控系统;天津电气控制设备厂研制开发生产的采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9030系列PLC的TKD―PC系列和TKM―PC系列矿井提升机成套电控系统;焦作华飞电子电器工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生产的选用日本立石公司C60P系列PLC的JTDK―PC矿井提升机成套电控系统等;这些采用PLC技术的新型电控系统都已较成功的应用于矿井提升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行经验,克服了传统电控系统的缺陷,代表着交流矿井提升机电控技术发展的趋势。

2.PLC技术在矿井提升机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目前作为工业控制最理想的机型,它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按照事先编好并储存在计算机内部一段程序来完成设备的操作控制。采用PLC控制,硬件简洁、软件灵活性强、调试方便、维护量小,PLC技术己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提升机控制,配合一些提升机专用电子模块组成的提升机控制设备,可供控制高压带动力制动或低频制动,单、双机拖动等操作、监控和安全保护系统选用可编程控制器。主控计算机应用软件能完成提升机自动、半自动、手动、检修、低速爬行等各种运动方式的控制要求而在PLC电控系统的基础上配合变频调速装置,不但适合提升机运行工艺的要求,还将解决整套提升机系统的电力拖动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提升机运行速度曲线、转矩大小的要求都由变频器来完成,简化了控制操作流程,提高了控制精度。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用编程的方法解决各项控制和保护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各外设控制开关或传感器作为输入信号,接到PLC机的输入端子,这些信号的工作状态被PLC机调用,经逻辑、时序、微分、比较、计数等手段处理后,PLC相应的输出继电器,控制继电器、加速接触器、高压换向器、制动回路、信号回路等外部被控对象动作,完成提升机的加速、等速、减速、爬行、制动、停车、保护、信号、显示等工作过程。

由实际工业运行情况看,用PLC技术对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进行改造后,不但可以加强系统的控制功能,加强系统对故障的判别和处理能力,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维护工作量减少,耗电量减少,节能效果显著;从系统的应用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如:网络通信功能和先进控制技术及策略如智能控制等,在现有PLC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功能扩充,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矿井提升电控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3.PLC技术在矿井提升机中的研究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