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核心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学经验

语文是讲述我国历史的一部巨著,它里面不仅包含了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思想,而且还包括很多教育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很多高品德的人,他们通过对自己欲望的约束,最终成为历史名人,这些例子在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然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培养。下面主要介绍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信心

自信是调动一个人潜力最好的药引,它不仅可以让一个人保持好自己原有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达到超长发挥的目的。自信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主要突出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自信可以让他们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将自己的潜力很好地发挥出来,达到最佳的状态。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理解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多给他们一点关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下包袱,让他们轻松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学生在体验到这种愉悦后,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更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对有困难的学生尽力开导,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学生适当地创造机会,降低某些知识的难度系数,让他们重拾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一措施,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还节约了很多因为学生厌学而浪费的时间。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很多实践者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这也是很多教育者总结的结晶。目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去努力和大胆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对教育者的一种考验。

二、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学习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是目前很多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就业问题也已经普及到了每个人的思想里。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人人皆知的内容了。这种形势下,必然会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丧失学习的目标。在这种不良的社会气氛影响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重建信心,成为了所有教育者所面临的大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还要给学生灌输很多有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会让学生在将来大学毕业后被社会淘汰。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持有什么样的认识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将来的发展前途。怀揣远大抱负的人,将来一定不会很平庸。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重建信心,不被困难所扰,不为将来的前途过分担心。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多讲述一些成功的范例,例如,爱迪生的人生简史,这就是很好的教育例子。学生们会认为爱迪生作为一个不太健全的人,都能够如此成功,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成功?为什么不去拼搏一下呢?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们必然会对前途充满信心,身心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健康。

三、课本教学为主,心理教学为辅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在迅速的发展并传输给所有人,无论好的,还是坏的,这些都没有被严格筛选的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大脑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知识结构的有限性就决定了他们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一些健康的东西,他们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来理解,产生误解;对于不健康的东西,他们可能认为是正确的。所以,心理教学迫在眉睫。

这种社会背景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做到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说明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的,很多内容都是真善美的化身,对不好的事件进行批判,对好的东西进行弘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找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多种要素,然后针对这些要素,对知识进行展开,进而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进行疏导。例如,课本中很多唐诗都是豪放派写的,这些作者的最显著代表就是李白。教师通过对诗篇分析的同时,要向同学们灌输李白不拘小节、豪放、乐于助人的态度,遇到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跟古人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从而重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

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标都要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素质贡献一份力量。教育不仅是师生之间的问题,整个社会也对教育负有重要的责任。教育不仅是国家强盛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郭瑞荣,《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文理导航,2010

2.陈业桃,《关于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李玉清,《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育人经纬,2009

4.杜红芳,《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实现途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

5.张元多,《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J].教育革新,2007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兴盛衰败主要看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高低,这其中不仅依靠他们的健全心理素质与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当然也离不开学生自身文化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荒废,沉溺网络游戏、道德失衡的现象客观存在,并且休学、退学、虐待、打架群殴等不良事件逐年递增。这些令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担忧,学生家长困惑的心理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1、不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的良好心态应该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不自信心理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社会阶层,地区差异等不同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感。不自信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学生工作者应当积极去关爱引导他们,不要因家境、金钱等客观东西使自己形成攀比心理从而自卑,不要因为暂时的失败而自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多去求知识求做人,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2、逆反心理

它是人成长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一种现象,它是一种以“对着干”为基本特征的心理行为反应。我认为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有: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上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因为这些同学更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当我们真正放下架子平等的换位思考的与学生交流时,这对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是有效的,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关心。

3、沉迷网络游戏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们提供了便利的广泛的服务资源的同时,也给大学生造成了适得其反的影响。想必每个高职院校都有网络成瘾的学生,这也成为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过重的好奇心以及薄弱的自制力成功带领他们走进网络的世界,这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而网络能够成功让人上瘾的原因来自于它能使人产生莫名的亲密感,无压抑感,自控感。除此之外,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管理引导不完善,使大学生顺理成章痴迷网络。学生自身能认识到网络的利弊,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恰当利用上网优势,让网络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一把利剑,这是如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做的。

二、解决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有

1、设立丰富心理课程和心理咨询服务

在高职院校中我们应该多多设立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多样化课程,有目的性的给学生们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根据各时期的成长变化给予针对性策动,例如《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设立不是单单让学生只是硬背一些概念定义等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正视自己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自我调节这些问题,最好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此类问题。因为现在90后大学生不喜欢枯燥的形式教学,如果提不起他们的兴趣会使其适得其反;适当在大学里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聘请一些有影响力的心理大师或社会人士来做报告,通过真实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

2、加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心理辅导知识

要想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改善,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指导能力。其次,高职院校的心理部门应经常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指导能力培训。笔者认为一个学生思想受学生工作者思想影响,另外高校也应该定时组织学生工作者进行工作交流会议,相互探讨交流工作心得和工作经验,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最好拿出自己的经典实际案例来交流。身为思政辅导员不仅要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积极作用。为个别心理测试不太良好的同学按教育局要求的分类指导建立好详细档案的同时更应该融入他们,建立信任,其实他们希望老师也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也渴望我们关注关心他们,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工作者拿出更认真的工作态度,更专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来为学生服务。

3、利用现代网络来解决学生的心理误区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凸显,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199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再次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2年对纲要进行了修订。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实践表明,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增强了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学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更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视频资源,这些丰富的网络视频资源,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了大量素材,这些生动形象的视频媒体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课上运用的优势,并总结了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的一般程序,最后归纳了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有效运用视频媒体资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的优势

网络视频媒体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剧、科普知识视频、学生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内容,它们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视频媒体资源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节有效的心理课,首先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之中。视频媒体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画面、新颖的形式及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视频媒体资源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学科,它非常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视频媒体资源通过视听信息的传递,创设情境,激感,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

第三,视频媒体资源有利于学生信息的保持。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方面加起来就有94%。我们知道,视频媒体资源是视、听的结合体,因此它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视频媒体资源中所传递的心理健康知识。

三、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的一般程序和实例

(一)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的一般程序

1.导入部分

本部分是暖身环节,可以通过游戏、小故事、新闻报道、心理调查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主题部分

本部分是课程的核心环节,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播放视频,播放视频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视频播放的时间不宜太长,二是视频播放的形式可以多样。随后由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要在熟悉视频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问题。接着由学生分享讨论,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顺序是由对视频本身到学生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最后一个步骤是教师小结,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

3.结束部分

学生可以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与感受。

(二)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实例

1.课例主题:

迈好眼前一小步

据高三部分班主任反映,班上不少学生在刚升入高三的时候,学习热情高,复习收获大,进步也快。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学生虽然与原先同样甚至更努力地学习,但是却不见效果,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在与班主任的交谈中,这些学生深感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脑子出现问题变笨了。其实,高三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出现上述短暂的停滞状态,在心理学上形象地称为“高原现象”,这是学习中的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高原期”,设计此次辅导。

2.教学方法:游戏法、视频故事法、分享讨论法

3.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本课采用游戏导入《雨点伴奏曲》,主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同时利用雨点联想到人生不只有晴天,也有阴雨天,适时引入本课辅导的主题——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

(2)主题部分

在主题部分,我们选择了视频故事《十字架的故事》(见上页)。这个视频长约分钟3分40秒。

视频故事简介:每个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在缓慢而艰难地向前行走。突然有个人停了下来,“上帝,这实在太沉重了,请允许我砍掉一些。”于是他把十字架砍去了一小节,背负着减负的十字架继续前行,虽稍微轻松,但前路漫漫,十字架的压力让人依然行走艰难。“哦,上帝,让我再砍去一点点吧,这样我的旅途就更轻松了。”“感谢上帝,这样轻松多了。”当别人都负重奋力艰难地前行时,他哼着欢快的歌谣,不费力走到了队伍的前头,并暗暗得意于自己的聪明举措。(视频播放到这个地方停顿,提问故事接下来会怎样继续)突然前方出现一个宽大的沟壑,眼看着无计可施。这时,后面赶上来的人用他们的十字架搭成了桥梁,顺利渡过。当他也尝试着效仿他们时,才发现他的十字架远远达不到对岸。当别人都已渐渐远行,他只能停在原地懊恼不已。“如果当初不偷懒,我本也可以和他们一样,跨过这道沟的。”可是人生很多事情事发后再去后悔已经晚了……

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教师总结如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十字架,在艰难前行。它也许是我们的学习、工作中的压力,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不愿背负压力,当人生出现沟坎时,我们将很难跨越。生命中很多东西看似承受会很痛苦,但是如果你面对了、扛过去了,也许就云开日出了。我们的人生高度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3)结束部分

学生分享感受:

今天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观看的《十字架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故事讲到我心坎里去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现在的学习心态。刚进入高三时,我的学习热情 非常高,但是接下来几次月考成绩都不是很理想,这些不理想的分数就像沉重的十字架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心里真的很想放弃和逃避,但是故事中人人都背负着十字架艰难前行,让我认清了一个事实,其实我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与我有着相似的心态,压力和焦虑是正常的,我要勇敢面对现在暂时的挫折。感谢心理老师给我们分享这么励志的视频故事。

四、视频媒体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运用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选取的视频媒体资源应具有典型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功运用视频媒体资源,首先要结合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视频。选择恰当的视频,一是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选取典型的视频媒体资源,因为这样才容易围绕故事展开讨论,达到教学目标。其次,选取的视频媒体要尽量具有新颖性,因为学生对没有听过的故事会更有兴趣。最后,所选择的视频资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宜将不适合学生阶段观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给他们观造成负面影响。恰当的媒体资源来源于哪里呢?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做有心人,收集相关的故事,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也可以自己拍摄或让学生拍摄。

(二)以多种形式呈现视频媒体资源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要成功运用视频媒体资源,还需要以多种形式呈现视频。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包括哪些呢?比如可以将视频放到关键点停下来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视频故事接下来可能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是对话视频故事,可以让学生采用配音的方式,参与到故事中来,体会故事角色的心理变化。总之,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视频资源本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对视频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功运用视频故事教学法,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如前所述,心理健康课中所选取的故事,只是达到教学目标的载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结合故事进行深入分享和讨论呢?首先,教师要深入地理解视频故事的内涵,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了视频故事,才有可能让学生深入分享和讨论故事。其次,教师在深入理解视频故事的基础上,要精心地、层层深入地设计好问题,像剥洋葱般地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分享讨论。当然,这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才会有所提高。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一般课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深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研究”(立项编号:2013YQJK13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双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79-02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课程改革的崭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和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致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方法准备,新课程改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双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和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一致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对上个世纪学校教育的一种反思、反省基础上的调整和提升。首先是针对实践层面上教育目的的错位。在理论上,学校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在实践层面上,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了筛选分层的功能,学校、家长及学生紧盯的是成绩,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旧的课程面临的内在问题导致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旧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实施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最后,传统德育方式不能有效应对当今时代的德育问题。当今社会网络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房价上涨、性开放、诚信缺失等现实问题,及其青少年不同于以前的价值人生观,带来的新的德育问题,如网络成瘾、恋爱困扰和青少年犯罪等,挑战着传统的德育理念和方式,要求教育者改革传统的德育模式。

首先,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即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境界。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的一言一行融为一体的,坚持的正是人本主义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生存价值的理念。

其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都借鉴了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操作原则,即强调体验,强调参与,强调互动和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强调师生交往、生生交流,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这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或“学生中心论”,对于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正是人的发展理念,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再者,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一改以往唯成绩论的课程评价模式,坚持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并重开发兴趣和挖掘潜能,特别强调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有相同之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足见新课改与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上的殊途同归。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方法准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得以实现,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将新课改中相关的理念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而且在实施中也依托于新课改,两者相辅相成。

健康教育核心问题范文第5篇

一、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二、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